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30 10:33:48 俊豪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通用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通用5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例3,做一做1~3,练习一4~7。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通过分数乘分数的应用的广泛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具运用:

  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1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先说说下面算式的意义,再计算110×5=79×5=2×37=25×750=

  (2)同学们每小时清理草坪20平方米,照这样计算,14小时清理草坪多少平方米?

  二、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李伯伯家有一块12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种玉米的面积占35。根据题目所给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理解题意:这块地共有12公顷,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应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求种土豆的面积就是求12公顷的15是多少?乘法计算,列式12×15

  2、揭示课题:请你观察12×15这个算式,它有什么特点?

  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

  三、操作探究算理。

  1、提问:12×15究竟等于多少呢?

  2、提出操作要求:这张纸代表面积是1公顷菜地。请你们小组合作用量一量、分一分、涂一涂的方法,说明12×15=110。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研究成果。

  先把整张纸对折,纸就被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这张纸的12,再把这12部分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这1份就占整张纸的110。说明12×15=110。

  5、结合课件演示进行归纳。

  用课件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1份是这张纸的12,又把这12平均分成5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2×5=10份,1份是这张纸的110。

  由此可以得到:12×15==110(板书算式)

  四、迁移延伸,归纳法则。

  1、理解题意:与解决问题(1)的方法相同,种玉米的'面积占这块地(12公顷)的35,也是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求种玉米的面积就是求12公顷的3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2×35。

  2、小组讨论并操作:怎样列式?涂色表示12的35。怎样计算?

  3、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

  预设:与刚才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分成2×5=10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

  (板书算式)

  4、提问:观察黑板上的这两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5、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得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五、练习。

  教材第4页“做一做”的第1、2题。

  六、布置作业:练习一4~7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进行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以及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精神。

  教学重点: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分数乘分数时,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运算规则。

  分数乘分数结果的简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分数卡片、图形纸片(如正方形、长方形)。

  学生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 复习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提问:什么是分数?分数有哪些基本性质?

  复习分数加减法的.规则。

  2. 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计算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应该怎么做呢?

  引出课题:分数乘分数。

  二、新知探究

  1.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通过多媒体展示或实物演示,解释分数乘分数的实际意义。例如,一个蛋糕被平均分成了4份,取其中的3份(即3/4),再将这3份中的每一份都平均分成2份,问现在有多少份蛋糕?

  2. 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如使用分数卡片或图形纸片),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归纳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规则: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3. 示例讲解:

  通过多媒体展示例题,详细讲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并强调结果的简化。

  三、巩固练习

  1. 基础练习:

  提供一系列分数乘分数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 小组合作:

  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几道题目进行解答,然后派代表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3. 挑战题:

  提供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鼓励学生尝试解答,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1. 回顾知识点: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分享收获:

  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 布置作业: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延伸

  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分数乘分数的实例,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观察、讨论和归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以及积极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分数乘分数时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规则。

  准确计算分数乘分数的结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分数卡片、图形纸片(用于实际操作)。

  练习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 复习分数的基本概念:请学生回顾并简述分数的定义、分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

  2. 复习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引导学生复习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强调“整数与分数的乘积等于整数乘以分数的分子,再除以分数的分母”的原则。

  3. 引入新课: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有两个分数相乘,应该如何计算呢?”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入分数乘分数的教学。

  二、新课讲授

  1.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通过实际情境(如分蛋糕、分水果等),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实际意义。

  举例说明:如“一个蛋糕被平均分成了4份,取其中的3份(即3/4),再将这3份中的每一份都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即1/2),那么最终取了多少份蛋糕?”通过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 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结果,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

  通过小组讨论、汇报,教师总结:分数乘分数时,分子乘分子作为新的分子,分母乘分母作为新的分母。

  3. 示范计算:

  教师通过例题,示范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强调计算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计算,加深理解。

  三、巩固练习

  1. 基础练习:

  提供一系列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互相检查答案。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2. 拓展练习:

  设计一些稍微复杂的分数乘分数问题,如包含带分数、假分数等,要求学生进行挑战。

  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1. 回顾知识点:请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分数乘分数的意义、计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2. 分享收获:鼓励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包括知识上的、方法上的以及情感态度上的收获。

  3.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预习下一节内容,了解分数除法的相关知识。

  五、板书设计

  标题:《分数乘分数》

  知识点:

  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例题:

  示范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注意事项:

  计算时要仔细,避免出错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找到问题所在,并加以改进。

  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1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2、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1、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2、 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15 cm、宽10 cm的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以学校粉刷教室或家庭装修新房等学生身边的实例引入。

  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给出条件: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

  师: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

  以分数乘整数的问题作研究内容,如“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怎样列式?(板书1/5×4)

  师:列式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用乘法?(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怎样计算。

  师:我们解决了4小时粉刷多少的问题,那么1/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出示问题)怎样列式?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根据“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的列式类推出,或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可以列出1/5×1/4)。板书算式。

  师:(结合板书讲解)我们已经知道求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4个1/5是多少。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那么1/5×1/4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

  二、操作探究计算算理

  师:下面我们来探讨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我们每人准备了一张纸,把它看作这面墙,先在纸上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应该涂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操作。

  学生交流是怎样涂的?(用折或量、分的方法把纸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

  师:我们已经知道,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再涂出1/5的1/4,小组讨论一下,应该怎样涂?

  小组汇报(把涂出的1/5部分再平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1份)。

  学生自己涂色。

  师:从涂色的结果看,1/5的1/4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20

  师:我们可以得到1/5×1/4=1/20。根据涂色的过程,你能说说是怎样得到的吗?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归纳(用多媒体或投影片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5份,1份是这张纸的1/5,又把这1/5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5×4=20份,1份是这张纸的1/20。由此可以得到

  (板书)。

  三、迁移延伸,归纳法则

  提出问题: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是求什么?(1/5的3/4是多少?)

  小组讨论并操作:怎样列式?涂色表示15的34。怎样计算?

  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与前面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分成5×4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

  (板书)

  根据板书的两个计算算式讨论归纳计算方法。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得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四、反馈提高,巩固计算

  出示例4,读题。

  师:怎样列式?依据什么列式?

  由学生讨论得到: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列出3/10×2/3。

  让学生独立计算。通过请学生在黑板演算或用投影展示学生的演算过程及结果交流计算情况,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并结合学生的演算情况说明约分的书写格式。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5

  教材分析

  本内容是人教版第十一册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的例3与例4的内容。该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而本课承分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

  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所以说学好本课的内容是对分数的简算、混合运算、解决问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并能运用算理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在具体情境中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3、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培养数形结合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明白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1/3×9= 5×11/15=

  2、33个1/13是多少?

  3、判断

  4/5m的5倍与5个4/5m一样长。

  4、抽生说说并说明理由。

  二、情景激趣引入

  1、师:小明想去旅游,而他的爸爸故意要考考他。要求他提出三个问题并回答正确才允许去。爸爸说:王师傅每小时粉刷一面墙的1/5。

  2、出示小明提出的问题。

  ⑴、2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⑵、4/5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⑶、1/4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3、自由提问题。

  4、抽生帮小明解决问题。师:如何列式?为什么?

  生:第一个列式是2×1/5,因为一小时是1/5,而2小时是2个1/5。

  生:可以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来列式。两小题列式是4/5×1/5和1/4×。

  5、师:4/5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的()是多少?而1/4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也就是求()是()的多少?(生填空后观察)

  师: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是()的几分之几?

  6、师:4/5×1/5和1/4×1/5如何计算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7、引出课题。(板示)

  三、操作探究计算算理

  1、(各拿出自已备好的白纸。)学生猜测,如何通过操作得出1/4×1/5的结果。

  2、抽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3、教师引导,小组合作完成。

  4、汇报学习成果。

  生:可以把这张纸看成一面墙。先平均分成5等份,再用浅色涂其中的一份。(如图板示)然后,再把1/5平均分成4份,再涂其中的一份(如图板示)

  5、师:观察这个图,从涂色的结果年看,1/4×1/5的结果是多少?生:是1/20

  6、交流涂色的过程,分享成果。

  7、抽5个小组的代表来粘贴讨论1/4×1/5的结果,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

  8、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1/4×1/5 =1/20 4/5×1/5=4/25

  9、师:从这两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四、归纳法则

  1、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2、填空:

  分数乘分数等于()乘()的积作(),()乘()的积作()。

  3、练习:3/10×2/9=(要求在纸上操作得出结果)

  4、生汇报。抽一名学生结合图用语言叙述。

  5、师评价并引生概括。

  师:3/10×2/9=6/90=1/15能把这句话补充吗?分数乘分数等于()乘()的积作(),()乘()的积作()。能()要()。

  五、解决问题,加深认识。

  1、(小黑板出示)例4的内容。蜂鸟是目前所发现的世界上最小的鸟,也是唯一能倒飞的鸟。蜂鸟每分钟可飞行3/10千米,2/3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2、师:从这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又根据什么列式?

  3、结合学生回答,要求生独立完成。

  4、抽生板示:3/10×2/3=6/30=1/5(千米)(说说计算过程)

  六、巩固新知,反馈提高

  1、计算。(抽生板示,说明计算过程)

  1/3×2/5= 8/9×3/10= 6/7×14=

  2、看式子用图表示。

  3/4×5/6=()

  3、判断,说明理由。

  ⑴、a×2/a=2。()

  ⑵、a≠0,b≠o,那么3/a×4/b=12/ab。()

  4、解决问题。

  一个长方形,长为8/9米,宽是长的3/10,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七、总结

  这节课我们是怎样求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通用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03-07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08-24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精选8篇)02-09

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12-27

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04-22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01-17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03-10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02-09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04-03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01-21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通用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通用5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例3,做一做1~3,练习一4~7。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通过分数乘分数的应用的广泛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具运用:

  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1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先说说下面算式的意义,再计算110×5=79×5=2×37=25×750=

  (2)同学们每小时清理草坪20平方米,照这样计算,14小时清理草坪多少平方米?

  二、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李伯伯家有一块12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种玉米的面积占35。根据题目所给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理解题意:这块地共有12公顷,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应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求种土豆的面积就是求12公顷的15是多少?乘法计算,列式12×15

  2、揭示课题:请你观察12×15这个算式,它有什么特点?

  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

  三、操作探究算理。

  1、提问:12×15究竟等于多少呢?

  2、提出操作要求:这张纸代表面积是1公顷菜地。请你们小组合作用量一量、分一分、涂一涂的方法,说明12×15=110。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研究成果。

  先把整张纸对折,纸就被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这张纸的12,再把这12部分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这1份就占整张纸的110。说明12×15=110。

  5、结合课件演示进行归纳。

  用课件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1份是这张纸的12,又把这12平均分成5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2×5=10份,1份是这张纸的110。

  由此可以得到:12×15==110(板书算式)

  四、迁移延伸,归纳法则。

  1、理解题意:与解决问题(1)的方法相同,种玉米的'面积占这块地(12公顷)的35,也是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求种玉米的面积就是求12公顷的3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2×35。

  2、小组讨论并操作:怎样列式?涂色表示12的35。怎样计算?

  3、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

  预设:与刚才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分成2×5=10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

  (板书算式)

  4、提问:观察黑板上的这两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5、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得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五、练习。

  教材第4页“做一做”的第1、2题。

  六、布置作业:练习一4~7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进行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以及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精神。

  教学重点: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分数乘分数时,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运算规则。

  分数乘分数结果的简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分数卡片、图形纸片(如正方形、长方形)。

  学生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 复习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提问:什么是分数?分数有哪些基本性质?

  复习分数加减法的.规则。

  2. 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计算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应该怎么做呢?

  引出课题:分数乘分数。

  二、新知探究

  1.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通过多媒体展示或实物演示,解释分数乘分数的实际意义。例如,一个蛋糕被平均分成了4份,取其中的3份(即3/4),再将这3份中的每一份都平均分成2份,问现在有多少份蛋糕?

  2. 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如使用分数卡片或图形纸片),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归纳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规则: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3. 示例讲解:

  通过多媒体展示例题,详细讲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并强调结果的简化。

  三、巩固练习

  1. 基础练习:

  提供一系列分数乘分数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 小组合作:

  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几道题目进行解答,然后派代表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3. 挑战题:

  提供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鼓励学生尝试解答,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1. 回顾知识点: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分享收获:

  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 布置作业: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延伸

  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分数乘分数的实例,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观察、讨论和归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以及积极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分数乘分数时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规则。

  准确计算分数乘分数的结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分数卡片、图形纸片(用于实际操作)。

  练习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 复习分数的基本概念:请学生回顾并简述分数的定义、分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

  2. 复习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引导学生复习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强调“整数与分数的乘积等于整数乘以分数的分子,再除以分数的分母”的原则。

  3. 引入新课: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有两个分数相乘,应该如何计算呢?”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入分数乘分数的教学。

  二、新课讲授

  1.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通过实际情境(如分蛋糕、分水果等),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实际意义。

  举例说明:如“一个蛋糕被平均分成了4份,取其中的3份(即3/4),再将这3份中的每一份都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即1/2),那么最终取了多少份蛋糕?”通过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 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结果,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

  通过小组讨论、汇报,教师总结:分数乘分数时,分子乘分子作为新的分子,分母乘分母作为新的分母。

  3. 示范计算:

  教师通过例题,示范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强调计算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计算,加深理解。

  三、巩固练习

  1. 基础练习:

  提供一系列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互相检查答案。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2. 拓展练习:

  设计一些稍微复杂的分数乘分数问题,如包含带分数、假分数等,要求学生进行挑战。

  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1. 回顾知识点:请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分数乘分数的意义、计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2. 分享收获:鼓励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包括知识上的、方法上的以及情感态度上的收获。

  3.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预习下一节内容,了解分数除法的相关知识。

  五、板书设计

  标题:《分数乘分数》

  知识点:

  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例题:

  示范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注意事项:

  计算时要仔细,避免出错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找到问题所在,并加以改进。

  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1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2、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1、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2、 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15 cm、宽10 cm的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以学校粉刷教室或家庭装修新房等学生身边的实例引入。

  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给出条件: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

  师: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

  以分数乘整数的问题作研究内容,如“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怎样列式?(板书1/5×4)

  师:列式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用乘法?(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怎样计算。

  师:我们解决了4小时粉刷多少的问题,那么1/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出示问题)怎样列式?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根据“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的列式类推出,或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可以列出1/5×1/4)。板书算式。

  师:(结合板书讲解)我们已经知道求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4个1/5是多少。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那么1/5×1/4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

  二、操作探究计算算理

  师:下面我们来探讨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我们每人准备了一张纸,把它看作这面墙,先在纸上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应该涂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操作。

  学生交流是怎样涂的?(用折或量、分的方法把纸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

  师:我们已经知道,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再涂出1/5的1/4,小组讨论一下,应该怎样涂?

  小组汇报(把涂出的1/5部分再平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1份)。

  学生自己涂色。

  师:从涂色的结果看,1/5的1/4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20

  师:我们可以得到1/5×1/4=1/20。根据涂色的过程,你能说说是怎样得到的吗?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归纳(用多媒体或投影片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5份,1份是这张纸的1/5,又把这1/5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5×4=20份,1份是这张纸的1/20。由此可以得到

  (板书)。

  三、迁移延伸,归纳法则

  提出问题: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是求什么?(1/5的3/4是多少?)

  小组讨论并操作:怎样列式?涂色表示15的34。怎样计算?

  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与前面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分成5×4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

  (板书)

  根据板书的两个计算算式讨论归纳计算方法。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得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四、反馈提高,巩固计算

  出示例4,读题。

  师:怎样列式?依据什么列式?

  由学生讨论得到: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列出3/10×2/3。

  让学生独立计算。通过请学生在黑板演算或用投影展示学生的演算过程及结果交流计算情况,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并结合学生的演算情况说明约分的书写格式。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5

  教材分析

  本内容是人教版第十一册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的例3与例4的内容。该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而本课承分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

  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所以说学好本课的内容是对分数的简算、混合运算、解决问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并能运用算理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在具体情境中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3、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培养数形结合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明白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1/3×9= 5×11/15=

  2、33个1/13是多少?

  3、判断

  4/5m的5倍与5个4/5m一样长。

  4、抽生说说并说明理由。

  二、情景激趣引入

  1、师:小明想去旅游,而他的爸爸故意要考考他。要求他提出三个问题并回答正确才允许去。爸爸说:王师傅每小时粉刷一面墙的1/5。

  2、出示小明提出的问题。

  ⑴、2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⑵、4/5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⑶、1/4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3、自由提问题。

  4、抽生帮小明解决问题。师:如何列式?为什么?

  生:第一个列式是2×1/5,因为一小时是1/5,而2小时是2个1/5。

  生:可以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来列式。两小题列式是4/5×1/5和1/4×。

  5、师:4/5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的()是多少?而1/4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也就是求()是()的多少?(生填空后观察)

  师: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是()的几分之几?

  6、师:4/5×1/5和1/4×1/5如何计算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7、引出课题。(板示)

  三、操作探究计算算理

  1、(各拿出自已备好的白纸。)学生猜测,如何通过操作得出1/4×1/5的结果。

  2、抽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3、教师引导,小组合作完成。

  4、汇报学习成果。

  生:可以把这张纸看成一面墙。先平均分成5等份,再用浅色涂其中的一份。(如图板示)然后,再把1/5平均分成4份,再涂其中的一份(如图板示)

  5、师:观察这个图,从涂色的结果年看,1/4×1/5的结果是多少?生:是1/20

  6、交流涂色的过程,分享成果。

  7、抽5个小组的代表来粘贴讨论1/4×1/5的结果,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

  8、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1/4×1/5 =1/20 4/5×1/5=4/25

  9、师:从这两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四、归纳法则

  1、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2、填空:

  分数乘分数等于()乘()的积作(),()乘()的积作()。

  3、练习:3/10×2/9=(要求在纸上操作得出结果)

  4、生汇报。抽一名学生结合图用语言叙述。

  5、师评价并引生概括。

  师:3/10×2/9=6/90=1/15能把这句话补充吗?分数乘分数等于()乘()的积作(),()乘()的积作()。能()要()。

  五、解决问题,加深认识。

  1、(小黑板出示)例4的内容。蜂鸟是目前所发现的世界上最小的鸟,也是唯一能倒飞的鸟。蜂鸟每分钟可飞行3/10千米,2/3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2、师:从这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又根据什么列式?

  3、结合学生回答,要求生独立完成。

  4、抽生板示:3/10×2/3=6/30=1/5(千米)(说说计算过程)

  六、巩固新知,反馈提高

  1、计算。(抽生板示,说明计算过程)

  1/3×2/5= 8/9×3/10= 6/7×14=

  2、看式子用图表示。

  3/4×5/6=()

  3、判断,说明理由。

  ⑴、a×2/a=2。()

  ⑵、a≠0,b≠o,那么3/a×4/b=12/ab。()

  4、解决问题。

  一个长方形,长为8/9米,宽是长的3/10,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七、总结

  这节课我们是怎样求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你掌握了哪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