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教学设计方案集合7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编写了“东方医药巨典”——《本草纲目》。
2、学习生字新词。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读懂自然段的能力。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学习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好思想。
2、学习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中表现出来的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着重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写作准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二)解决办法
运用“弄懂每句话的意思,了解句与句间的联系,归并分层,归纳出整个自然段意思”的方法解决重点、难点。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自学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在初读、导读课文过程中,找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讨论。
(三)重点、难点问题,全班交流。
五、教具准备
投影片、录音带、挂板、字卡。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问:你知道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2、简介李时珍。
李时珍是我国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一生为穷人治病,为了编写《本草纲目》,研读800多中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先后到湖北、河南、安徽、江苏、江西等省考察访问,采集药物标本,行程达一万多里。《本草纲目》被国内人们视为至宝,在国外用法、营、的、日、拉丁文广泛刊印,称为“东方医药巨典”。李时珍被公认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二)范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勾划出不懂的地方。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学生质疑,教师点播,师生交流。
(1)字(出示字卡)
①读准字音。
诊、症、凑、栽、积累的“累”
②认清字形
拜、籍、酷、载
(2)理解词义。
世代:世世代代,祖祖辈辈。
诊费:看病所收的费用。
完善:完美。
拜访:敬词,访问。
品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判断:断定。
疑难病症:指病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流行:传下去,传开去。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四)初步感知自然段的意思,理清层次。
1、铺垫孕伏。(出示投影片)
(1)自学。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2、教师点拨,理清层次。
第1自然段:讲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第2、3自然段:讲李时珍立志学医。
第4、5、6自然段:讲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
第7自然段:讲《本草纲目》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著作。
(五)课堂练习。
1、组词。
栽()择()纲()珍()
载()译()钢()诊()
2、填空。
(1)。
查带点字要查部首再查几画选正确解释
记载①年.()②记在书报上。()
严寒酷暑①残酷。()②极,程度深。()
(2)选择恰当的词填写在括号里。
药方药材药物药效药物书
①李时珍暗自记下不少()。
②他一面行医,一面研究()。
③《本草纲目》是一本()。
④他亲口品尝了许多(),判断()。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李时珍》这篇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理清了层次,了解文章内容,这节课我们更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问:
(1)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2、齐读。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轻声读2、3自然段。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意让儿子当医生,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2)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
(3)李时珍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对症古方?想像一下李时珍当时是怎样“处处留心”,“暗自记下”药方的?
(4)李时珍的父亲是不是仅仅因为李时珍说出了一张古方而同意他学医的呢?
(5)从这两自然段中你体会到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
2、齐读第2——3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重、难点)
1、默读第4自然段
2、学生自学、质疑,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说的是什么?可以分为几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2)这一自然段第一句话起什么作用?(过渡)
(3)李时珍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什么缺点:(“不全”、“不详”、“不对”)他想编成什么样的?
(4)李时珍决心重新编书的原因是什么?
(5)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什么关系?(因果)
3、齐读第4自然段。
(五)课堂练习。
1、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他编成了药物书。
他编成了新的药物书。
他编成了一部新的药物书。
(1)李时珍是药物学家。
(2)李时珍走遍了名山。
2、读课文第4自然段,完成练习。
(1)李时珍发现旧的药物书的三个缺点是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2)完善的药物书应该是记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1——4自然段。
(二)学习5、6、7自然段。
1、学法导入,明确目标。
课文前4自然段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学得特别好,老师相信在5——7自然段的学习中,大家会表现得更好。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首先要围绕这个问题(出示幻灯片),先认真地、轻生地读课文,注意药边读、边勾,边想,然后小组讨论。
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是怎样做准备的,他是怎样写成的?你有何体会?
2、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学习交流第5自然段。(重、难点)
①李时珍为编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李时珍从积累经验和到各地采药两方面做准备。
②哪句话概括了这自然段的内容?(第一句)
③李时珍亲自采药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
④李时珍为什么要亲自品尝药材?这样做有什么危险?
⑤李时珍为什么要请教医生、农民、渔民和猎人?
⑥读这段后你有何体会?
⑦分层,概括层意。
⑧出示投影(书中画面)学生描绘。
⑨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2)交流学习第6自然段。指名读。
思考:为什么说李时珍“终于”编成了新的药物书?
(3)交流学习第7自然段。齐读。
思考:为什么《本草纲目》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的著作。
(三)总结全文。
讨论:
1、课文第7自然段,分别叙述了李时珍“立志学医”、“编书”等内容。你喜欢那部分内容,为什么?
2、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课文内容看,他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四)课堂练习。
1、选择句中划线字的正确读音,对的打“”
(1)那时候,行(xíng
háng)医是受人鄙视的行(xíng
háng)业。
(2)李时珍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决心重(chóng
zhòng)新编写一部完整的药物书。
(3)李时珍在给病人看病时,特别注意积累(lèi
lěi)经验。
2、根据课文内容填上合适的词语。
(1)李时珍是伟大的()和()。
(2)李时珍不怕(),不怕(),走遍了产药材的名山。
(3)李时珍整整花了(),终于编写了一部()的药物书——《》。
七、板书设计
立志学医
11
李时珍
编写原因
积累经验
编书
编写准备
亲自采药
写出巨著
虚心学习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
1、能按要求写同偏旁的字;能正确搭配词语;能对有关词语按事物进行分类。
2、能给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并根据标点符号读出句子的语气。
3、--初步学会按课文内容辨析句子中的逻辑错误。
4、--学会按要求说话写话。
教学目标 :
1、、能按要求写同偏旁的字。
2、能正确搭配词语。
3、能对有关词语按事物进行分类。
4、能给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并根据标点符号读出句子的语气。
教学过程 :
一、--第一题。
1、--说说偏旁的名称
2、--让学生按要求写,看谁写得多。
3、--看一看,这些字与偏旁有什么关系。
二、--第二题,把下面的词语分成四类写下来。
1、--让学生读一读词语,想一想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
2、--按题示把这些词语逐个地写在下面四类中。
3、--让学生说说这些词语分别属于哪一类。
三、--第三题。给句子加标点。
1、--让学生看一看这是怎么样的一段对话。(问答式对话)
2、--给每句话加上标点符号。
3、--读对话,看看标点符号加得对不对。
4、--同桌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
四、--第四题。搭配词语。
1、--让学生仿效例子口头答题,师生共同评议。
2、--进行书面练习,让学生一边连词一边读读,想一想有没有这样的说法。
3、--反馈、校对。
教学目标 :
1、--初步学会按课文内容辨析句子中的逻辑错误。
2、--学会按要求说话写话。
教学过程 :
一、--第5题。说出句子中的错误。
1、--让学生逐句读句子,想一想错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正。
2、--教给改正的方法。
3、--改正句子中的错误。
二、--第六题。照样子填词,写句子。
1、--指导读懂例句。
2、--让学生口头说一说。
3、--选一句写下来。
三、--第七题。说说写写。
1、--观察小白兔的外形,提醒学生按从头到脚的顺序来说。
2、--让小白兔跳一跳,看看它是怎么走路的。
3、--说一说小白兔喜欢吃什么。
4、--把前面说的连起来说一说,并写下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方针,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寓德育于体育与健康教学之中为指导思想,激励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内在动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在兴趣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掌握动作,在掌握动作中提高运动能力和发展身体素质。结合高一年级的特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发展技能的同时,并在欢快的气氛中娱乐身心、增强体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逐步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教材内容:
高一年级篮球教学是建立在初中篮球教学基础上的,所以,高一年级教学要与初中教学内容自然衔接,教学时,一方面要注重了解学生初中阶段篮球教学的情况和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要注意复习初中已学的基本动作和基本配合,以达到高、初中的自然过渡。因此确定为:《碰篮板练习、三人行进间传接球、半场擂台赛》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教材是篮球行进间的传接球,它是篮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是高中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地学习其它技战术的基础,传接球技术好坏直接影响到集体力量的发挥和战术配合的质量,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这一内容在小学和初中的《体育与健康》中就已经介绍学习,所以学生对此教学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掌握。传接球技术的基本方法并不复杂,但要做到准确、熟练、隐蔽、快速,同时要迅速转换衔接其它技术动作就比较困难。因此,本课着重解决在各种情况下学生控制、支配球的能力,巩固提高传接球技术同时加强准确性、熟练性,为以后的教学竞赛和学生篮球兴趣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体验篮球运动乐趣,理解技战术在篮球比赛中的运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自主运用各种传球的方式,巩固、提高传接球技术,在比赛中能有意识的加以运用。
3、情感目标:学生在练习中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乐意表达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善学善思、合作的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技术的规范性
难点:传接球时机与整体配合意识
六、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全课的组织结构不拘泥于过分的统一规整,而以服务练习与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全课教学的内容及手段,用循序渐进、分解和组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创设情景教育、特色教育,既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又陶冶了学生情操。。
七、场地器材: 篮球场二块、篮球8只、录单机一台。
八、安全知识:练习时有安全保护意识,自我保护。
九、预计“运动负荷”:本次课练习密度约40%左右,平均心率为125±5次/分。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5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以及预习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关于老舍养花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花草能装点自然,美化生活。人们都爱赏花,有的人更爱养花。哪些同学自己养过花,把你养花的感受说一说。养花是件非常有乐趣的事,今天,我们学习《养花》,看看老舍先生对养花有哪些独到的感受。
二、介绍写作背景。
本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 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老舍旅美时得了“腰脊骨软组织粘连”,动了手术。后来在回国途中,病情加重,到香港已不能走动,只好留在香港。到北京后,一直留下了“坐骨神经痛”症——即课文中说的“腿病”。老舍养花,是从33岁结婚组织家庭后开始的。解放以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兴趣就更大了。老舍先生特别爱养菊花,经常与爱养花的朋友互相交谈,致使花的品种达到100多种。大风、暴雨来临,全家就抢救花草。到了群花盛开的时候,老舍先生总是邀请好友前来饮酒、赏花,他觉得这是非常有乐趣的。
三、验收预习第一项,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出示预习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勾画出生词及其他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把易读错的字音和难写的生字记在预习本上,并想办法记住它。
(2)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搜集有关老舍及老舍养花的资料。
1、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验收预习第一项。
过程:4人小组学习,由小组长负责组织轮读课文,互相倾听,汇集预习中读音、生字词问题,并互助解决,解决不了的由组长负责记录在预习本中。
2、全班交流自学成果与遗留问题。
a、教师出示整理的`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
计较、门道、昙花、菊秧、大雨倾盆、狂风暴雨、奇花异草、三年五载、秉烛夜游、有益身心、胜于吃药、置之不理、自生自灭
(注意矫正计较的“较”、昙花的“昙”倾盆大雨的“倾”的读音。)
b.说说自己弄懂了哪些词语。
(注意弄懂“计较、门道、秉烛夜游、置之不理、三年五载”的意思。)
四、验收预习第二项,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大意。
1.指生按自然段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给每一自然段列一个小标题。)思考:作者围绕养花讲了哪些内容?
(为什么养花;养什么花;养花要摸门道;养花有益身心;养花使人喜悦;养花使人伤心;养花的乐趣。)
2.谈谈自己已经读懂了什么?
预设:
(1)老舍先生养的都是好种易活的花。
(2)养花很辛苦。
(3)养花能增长知识。
3.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设:
(1)“花草自己会奋斗”是什么意思?
(2)养花其实很辛苦,而老舍先生为什么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养花到底有哪些乐趣?)
五、布置作业
1.摘抄体现作者爱花的句子。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瞄准感觉。
从课文中,我们感觉到,花儿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缤纷的色彩,给了我们丰富而敏锐的感受。自古以来,诗人作家写花的很多,不同的诗人和作家对花的感觉也不一样。我们已经初读了《养花》这篇课文,知道著名作家老舍正因为爱花,所以才养花。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大作家的业余生活,去尽情体味一下老舍先生养花到底有哪些乐趣?(板书:养花 ——乐趣 )
二、深入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出示中心话题:
老舍从养花中获得了哪些乐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结合中心话题自己默读、感悟。
2.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讨论疑点。
3.全班汇报。
采取一人发言,其他人补充及教师点拨的形式。
预设:着重理解以下内容:
(l)“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小院子里一到夏天满是花草”。(可以体会出作者爱花,确实把养花当成了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情感。)
(2)作者养的花没有奇花异草,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这句话中“自己会奋斗”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指有些花草不怎么选择天气,不怎么需要养花技术,就能自己生长。作者爱花,养花,不是为了研究和试验,而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乐趣。所以作者“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
(3)作者养花,不是对花“置之不理”,而是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地关心它们。(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花有感情。作者在照管花的过程中,摸出了一些规律,增长了知识,从中得到了乐趣。)
(4)“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这是作者学会养花后的自豪之情的流露,这就是乐趣。)
(5)如此循环,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如此循环”指“像这样循环”。指作者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这句话是说养花付出的劳动可以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调节,对身体和精神都有好处,比吃药效果还要好。在辛苦中了解了劳动的意义,得到了乐趣。表达了作者热爱劳动的感情。)
这里有两点值得进一步探讨。
a.作者为什么说得感谢它们?(因为养花,作者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了调节,消除了久坐或久站带来的腿部不适,代替了吃药,自然身体好,心里更高兴,这就是“有益身心”的意思。)
b.作者两次使用“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你认为作者是在抱怨养花劳累吗?为什么?(作者不但没有抱怨养花的劳累,反而从辛苦中体会到了乐趣。“这多么有意思呀!”这就是作者劳累后的感受,这是苦中有乐,是劳动带来的快乐。)
(6)、投影出示句子: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a.让学生不改变意思,换一种说法:(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b.这句话说明什么道理?(劳动可以创造一切;幸福生活是劳动创造出来的;人活着,就应该劳动。)
c.补充空白,强化感觉。
师:a、老舍在劳动中发现了真理,其实我们还可以从他的文中
发现不少真理,继续读下去,你也会发现不少真理的。
不劳动,就( ),这也是真理。
b、你的生活中也有不少真理,联系你的生活说说:
不劳动,就( ),这也是真理。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7)作者养花能得到别人的赞赏,并与朋友分享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这也是养花给作者带来的乐趣。
(8)菊秧遭灾,不怪暴雨,也不抱怨邻家,只是自己默默承受。说明作者宽厚待人。当花受到摧残时,养花的人难免忧伤,这说明作者对花产生了特殊的感情,伤心中表现了作者爱花、惜花之情。
(9)从小猫上房看出了院子里的花草很多。菊秧有“三百棵”,“砸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棵”。 还养着昙花…… 说明:老舍养的花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多。“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些都说明老舍的花养得很好。对养花充满了乐趣。
(10)养花的乐趣,归结起来就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
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作者从养花中得到这些乐趣。正说明作者爱劳动、爱生活。)
教师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随机板书:
有喜有忧 有笑有泪
有花有果 有香有色 热爱劳动 热爱生活
即须劳动 又长见识
小结:作者通过养花,掌握了养花的门道,在他眼里,花草就像孩子一样需要呵护,这足以看出他对自然界中一切生命的热爱。走近自然,珍惜自然,关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正是我们所提倡的。
三、回顾全篇,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总结养花的乐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向生活延展。
a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养花的新认识。
b、从《养花》中,你对老舍有什么了解?
(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探求知识,积极奋斗。)
3、 向课外拓展。
推荐阅读:老舍的《劳动最有滋味》或《劳动的开端》
四、布置作业
选择一种喜欢的花草写一篇短文,要写出这种花草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欢它。如果你养过花,也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设计理念
《和时间赛跑》是一篇清新、淡雅而又略带淡淡优伤痕迹的散文。在这一教学设计中,力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自读自悟来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等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词卡、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录音导入,激发兴趣
1.CAI播放配乐朗诵《匆匆》片断(第三节)。
2.谈话导入。
同学们,每当我们聆听《匆匆》这一名篇时,总会油然而生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是啊,时光一去不复返!说说看,你每天是怎样安排时间的?你是否想过珍惜有限的时间呢?你是怎样珍惜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到这个课文标题,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 自由读课文。
(1)画出课文中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自学。
(2)教师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正确。
3.教师利用词卡、CAI.课件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4.指导学生当堂正确书写生字。
5.指名分节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6.想想课文讲了哪些事?作者通过和时间赛跑明白了什么道理?(牵引中心句: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7.听录音,联系实际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的初步感受。
三、学习1-5小节
1. 默读1—5小节,说说这部分讲了几层意思。
2.指名读一、二两节。
(1)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事?
(2)这部分的生字新词比较多,请大家合作解决,如果仍有困难,请提交全班讨论。
(3)你想用什么方汉学习这一部分?(引导学生采用“读——悟”法来自读自悟)
(4)指导学生用“持续”“与其……不如……”造句。 (5)从一、二节中找一个词来概括这部分的感情基调。(忧伤)
(6)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价他人的朗读。
3. 齐读一、二两节。
4.默读三、四两节。
(1)画出你最难理解的句子。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2)先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然后在小组交流、讨论。
(3)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的爸爸是怎样解释的?
(4)文中的小作者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5)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6)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平时生活中,你有过这种感受吗?
(7)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四两节。
5.自读第五节。
(1)说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 梭”等谚语的意思。
(2)你在平时课外阅读中还收集了哪些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成语?全班交流。
(3)“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滋味?(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6.说说看,你平时是怎样珍惜时间的?今后,你准备怎样珍惜时间?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句段。
3.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故事等。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杜甫的《绝句》全诗仅二十八字,描写的景物却极有特色。诗人寓主观之情于客观之景,寓胸中之意实在之物,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尤其是诗人巧用数字入诗,“两”、“一”、“千”、“万”四个字,虚实结合,时空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本诗的第一句是“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在柳枝上鸣叫,诗人指明“两个”,说明鸟的叫声不是叽叽喳喳的,而是一唱一和式的对鸣,欢快而不嘈杂,热闹而不喧嚣。第二句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白贵鹭向蓝天飞去,从“一行”可见此鸟排列有序、渐次远去,而不是轰然飞散,各奔东西;再用上了一个“上”字,更显示了白鹭奋力高飞、展翅向上的姿态。
第三句是“窗含西岭千秋雪”。“千秋”一词是虚指,出于诗人的想象,它赋予了“雪”这一静态景物以沧桑之感。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见证着什么。“窗”中之景虽小,却由此可感受时间之纵深。第四句是“门泊东吴万里船”。船停泊在门前的码头边,也是静态之物,但因其行程“万里”,使人顿觉天地开阔,似插翅而难及。“门”外之景也不大,却由此可感受空间之广袤。
以上四句描写的是诗人当时寓居浣花溪草堂周旁可见的景色。前两句中“两个”、“一行”是实指,“黄鹂”与“白鹭”,“翠柳”与“青天”,两两相对,四种景物,有声有色,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清新动人的图画,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的心情。后两句 “千秋”与“万里”都是虚指,均出于诗人的想象,而诗的意境因此而幽远、开阔,又显示了诗人开阔的胸怀。
多读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方法,要让少于在读中对所学之诗知其意、临其境、悟其情,逐步增强对古诗的语言感知能力,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1、初读知其意:
⑴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得音准句顺,声音响亮。
⑵指名学生读第1、第2句,理解“鸣”、“上”的意思,用“补省略,调整词序”的方法说说诗句的意思。
⑶学生齐读第3、第4句,理解“含”、“泊”的意思,用上述方法说说这两句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
⑷指名学生把四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再读临其境:
⑴学生回答:第1、第2句写了什么景物?有哪几种色彩?第3、第4句写了什么景物?
⑵教师出示挂图:
学生看图,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诗句,并作适当讲解。前两句,突出“鸣”、“上”二字,帮助学生理解,是这两个字使景物产生了动态效果,使画面显得生机盎然。后两句,突出“含”、“泊”二字,以此了解诗人的思绪由现时到了过往、由近处到远处;而且也正是这二字,使现时之景(窗)和想象中的过往之景(千里雪)、近处之景(门)和想象中的远处之景(万里船)有机融合于完整的画面之中。
⑶学生看书上插图,一边手指景物,一边自由朗读。
⑷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尝试在脑里再现画面。
⑸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描绘的美丽景色。
3、三读悟其情:
⑴比较读,在黑板上出示:
黄鹂鸣翠柳,
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雪,
门泊东吴船。
读一读,与原句比较一下,哪个写得好? 为什么这样说?帮助学生明确这首诗的朗读停顿及重音,并完成下列板书: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前两句声色兼美)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后两句意境开阔)
⑵表演读:
播放课前制作好的配乐朗诵录音,让学生欣赏。随后要求学生和着音乐诵读,要求他们掇民对古诗的理解用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表现出来,甚至可以摇头晃脑,手舞足蹈。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4、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能够分析居民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动手搜集相关图片,运用图片说明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和差别,培养学
生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分析城市的好处与不足,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二、教学重点:
1.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分组合作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用具:城市乡村图片
七、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聚落的形态”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两部分,主要讲述聚落的形态、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聚落分为城市与乡村两大类型。世界各地的聚落形式多样,但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协调适应性。世界文化遗产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去保护它们。故本节的重点是“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材里包含了很多活动部分,活动题材多样。
聚落是学生身边具体的地理事物,所以在教学方法设计上,主要采用了分组合作式的教学形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学生向其他同学展示个人的想法和小组的讨论结果。
八、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的人居住在农村,有的人居住在城市,请同学们说说农村与城市的景观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与学生交流辅助
1、聚落的两种形态
【引导】阅读课本P51~52并观察以下图片:
【幻灯片】城市和乡村景观图片。思考:
1、什么是聚落?
2、聚落的形式主要包括哪两大类?
【分析】聚落是人类从事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的场所。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提问】请几位同学说说你到过哪个城市,它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而乡村呢?
【幻灯片】城乡对比图,思考:什么是城市?什么是乡村?完成下表:
【引导】城市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和发展空间,然而城市本身也存在许多问题,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你听到看到的,说说城市在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承转】聚落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在不断发展的。读课本P52页图,思考: ①村庄怎样演变为城镇的?在它发展过程中它的规模和建筑有哪些变化? ②城镇又是怎样扩展成城市的?在发展过程中它的景观有哪些变化?
③随着城市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变成了城市人口,他们的生活方式会发生哪些变化?
④在哪些地方容易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小结】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形成聚落的的要素
(1)气候温暖湿润
(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于耕作
(3)水源充足
(4)自然资源丰富
(5)交通便利
【承转】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读课本P53页图,思考:
1、寒冷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窗户比较小,有的窗户还装上双层玻璃。在冬天积雪较多的地方,屋顶大多高耸。湿热地区的民居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较完善的排水系统。为什么?
2、看P53图3-22,想一想,东南亚民居有什么特色?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3、读P53图3-23,北非的民居的屋顶大多是平顶。这是为什么?
4、读P54图3-24思考:民居临河临湖分布的现象相当普遍,在支流与干流汇合处,或者河流入海处,往往形成比较大的城市。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
【小结】聚落的分布
(1)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比较密集。
(2)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拓展延伸】说说因纽特人的冰屋、黄土高原的窑洞、傣家的竹楼、北京的四合院的民居建筑特点及当地气候特点。
【承转】世界遗产一般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以及自然文化遗产三大类。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学、美学、考古学、科学、民族学或人类学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是人类的无价之宝。如何把它们保护好,传给子孙后代,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2、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引导】看课本P54页,思考:
1、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
2、为什么要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3、怎样保护传统聚落?
4、保护措施是什么?
九、板书设计
一、聚落的形态
二、聚落与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
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十、课后作业:完成学案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集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