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集合九篇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知识目标:
1、知道离心运动及其产生的原因.
2、知道离心现象的一些应用和可能带来的危害.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习惯.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分析了离心现象发生的条件和离心运动的定义,接着从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中说明离心运动的应用和危害,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
教法建议
学习离心运动的概念时,通过充分讨论,让学生明确几点:
第一: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一旦失去向心力或向心力不足,都不能再满足把物体约束在原来的圆周上运动的条件,这时会出现物体远离圆心而去的现象.
第二:可补充加上提供的向心力F大于物体所需向心力 时,( ),表现为向心的趋势(离圆心越来越近)这对学生全面理解“外力必须等于 时,物体才可做匀速圆周运动”有好处.
第三:离心运动是物体具有惯性的表现,而不是物体受到“离心力”作用的结果.有些学生可能提出,“离心力”的问题,教师可以说明那是在另一参照系(非惯性系)中引入的概念,在中学阶段不予研究.
关于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可引导同学讨论完成.
教学重点:离心运动产生的条件
教学主要设计:
一、离心运动
(一)讨论:在光滑水平面上,用细绳系一个小球,使其在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若细绳突然断了,小球将如何运动?若拉绳的力变小了,小球如何运动?若拉绳的力变大了,小球如何运动?
(二)展示“魔盘”娱乐设施的动画资料
讨论:“魔盘”上的人所需向心力由什么力提供?为什么转速一定时,有的人能随之一块做圆周运动,而有的人逐渐向边缘滑去?
(三)用提供的力与需要的向心力的关系角度解释上述现象,得到离心运动的条件和概念.(配合课件1)
二、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
可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如:
(1)洗衣机的脱水筒中的衣物上的水滴,在脱水筒工作时,水滴需要的向心力由什么决定?提供的向心力由什么决定?什么情况下,水滴将被甩出?
(2)在公路转弯处,为什么车辆行驶不允许超过规定的速度?
(3)为什么砂轮、飞轮等都不得超过允许的最大转速?等等
探究活动
观察并思考:
1、汽车、自行车等在水平面上转弯时,为什么速度不能过大?
2、滑冰运动员及摩托车运动员在弯道处的姿势,并分析其受力情况?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轻松作文,拓展思路,使每个学生有的写,乐于表达。
2.使学生初步知道抓住自己的特点介绍自己,要说真话。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拓思路
1.听老师讲故事《想别人没想到的》,你们知道画师为什么禁不住称赞小徒弟的画吗?
2.写作文也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想一想用什么方法介绍自己,让别人一下子就能记住呢?
同学们在一起相处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我相信,细心的小朋友一定会发现我们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想一想:一个人有哪些地方和别人不一样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板书:外貌 性格 爱好……)
3.教师总结:声音、外貌、年龄、个性、爱好、经历的事……其实,与别人不同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这也就是指一个人的特点。(板书:特点)
二、细观察,说不同
(一)了解自己的特点
1.过渡:我们了解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我想请两位同学到前边来说说自己的特点,谁愿意?
2.仔细观察,看看他们两个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谁来说?
(生说,师评价)
3.既然是自己介绍自己,自己应该是最熟悉自己的,那么,想向别人介绍什么呢?仔细想一想:你有什么特点?你准备向别人介绍什么?
4.小组内交流,向别人介绍自己。
和同学一起交流吧。交流时要注意:抓住你最想告诉别人的特点来说,可以是长相,可以是性格,也可以是爱好,可以说一个方面,也可以说几个方面。(教师参与学生讨论,注意挑选用事例介绍自己特点的学生)
(二)用具体事例说特点
1.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了解了自己的特点。但怎样才能让别人对你的特点印象深刻呢?(学生自由发言)
2.咱们班的××同学想向大家介绍介绍自己,我们听听他是怎样介绍自己的,有什么特点。
3.小结:看来用一件具体事例来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会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想一想:他是怎样把这件事说清楚的?(他把自己是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的说清楚了,同时这件事与自己的特点相吻合)
4.仔细思考:你们经历的哪件事最能表现自己的特点?和同学一起交流。交流时要注意:把事情说清楚,这件事要与自己的特点相吻合。
5.创设情境:孩子们,学校兴趣小组要招收新成员了,你们愿意去报名吗?你想展现自己的哪些风采呢?
要求:应聘人员用一个具体事例说清楚自己的特长。招聘人员认真听,看看前来应聘的同学是否用一个具体事例说清楚自己的特长了,可以提问。
6.孩子们,通过我们的交流,是不是清楚怎样介绍自己了?有信心写好吗?最后老师还要提醒你:给你的文章加一个精彩的题目。
三、用我笔,写不同
1.展示学生写的片段。
2.将应聘发言整理成文。希望报名的同学到时能把自己的兴趣、爱好说清楚,把招聘老师打动。
【备课思路】
一、讲故事,拓思路
课程标准中指出中年段的习作目标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本节课的开始,我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入新课,目的是调动孩子们习作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给学生创造宽松的说话、习作氛围,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主动思考,对习作投入情感,在作文中真实地表达自己对事物、对生活的情感,为学生有话可写、乐于习作打下基础。
二、细观察,说不同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就是抓住特点介绍自己,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老师要帮助学生梳理特点。
小学阶段习作要求各个年级有不同侧重。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重点是片段训练。具体到三年级习作的要求是内容比较具体,语句比较通顺。作文教学的阶段性特点还体现在中年级的片段训练起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作文的难度不大,但是只有学会写段,才能写好成篇作文。
“能抓住特点介绍自己”是这次作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在教学中抓住了这个教学重、难点,不仅进行了写片段的教学,还渗透了构段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引导学生说一个人有哪些地方和别人不一样,一开始把面铺得比较宽,思维不受局限,教师适时小结(声音、外貌、年龄、个性、爱好、经历的事……),接着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两名同学,找出他们的不同之处,通过本人的补充使学生体会到人人都有不同之处,而且自己最了解自己的特点。引导学生仔细想一想,自己有什么特点,准备向别人介绍什么。学生在静思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介绍自己。这是习作中应注意的第一个问题:特点要鲜明。在师生共同交流、评价中对“抓住特点介绍自己”这一重点内容理解更深刻,同时也为下面通过事例介绍自己做好准备。
接着教师以班上一名同学的发言为例,引导学生体会怎样用一个具体事例说清楚自己的特点。讨论出把这件事说清楚的方法后,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经历的哪件事最能表现自己的特点。之后创设应聘的情境:应聘人员(说的同学)用一个具体事例说清楚自己的特长;招聘人员(听的同学)认真听,看看前来应聘的同学是否用一个具体事例说清楚自己的特长了。这是习作中应注意的第二个问题:事例与特点相吻合。
从说到写,怎么说就怎么写,只要学生愿意写、能够写出来就应该得到鼓励。但是如果教师在这个阶段不进行积极的引导,学生在书面表达时就会遇到困难,缺少习作的成就感。教师要逐渐引导学生自觉进入书面表达的情境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是为“学”服务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既要重视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因此,作文教学要获得最佳的效果,必须实现“主体”和“主导”的相互促进,协调统一。
三、用我笔,写不同
练习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缺乏练习,培养学生的能力就成为一句空话。从学生的身心发展来看,满堂问、满堂讲,容易造成学生大脑皮层的疲劳。如果采取讲讲练练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眼、口、耳、手等多种器官,学习内容就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在课堂上尽量保证学生习作的时间。这样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反馈,学生间也可以讨论补充。在作文课中动口和动笔要紧密配合,说了什么马上就要写什么,要实实在在地习作。
这节课保证了大部分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也鼓励了能力强的孩子把这段话写具体,给他们以展示的机会。通过孩子的语言、生动的实例来帮助大部分孩子了解“怎样用事例写具体”。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现代教育技术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为保证“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的顺利实施和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依据本专业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概况
1.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现代教育技术是中央电大教育管理专业(专升本)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它的文字教材名称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2)。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录像课14学时,网上辅导9次。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教育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等。
本课程的目的
提高综合素质,使教师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的基本能力,适应教育发展、课程改革和教学人才的需求。
本课程的要求
⑴ 通过本课程的开设,提高对学习教育技术意义的认识,树立现代教育意识,增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改革观念。
⑵ 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内容,了解教学设计的方式、方法。
⑶了解教育传播理论、教学媒体理论和教学媒体的选择方法,能正确地选择教学媒体和在教学中有效地使用教学媒体,初步具备把计算机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的能力。
⑷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高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学习、理解课程的理论、方法,认真做好相关的实验,并自觉地把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重点培养提高学习者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意识理念、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使教学活动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⑸保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适当超前意识的先进性,并根据学生在职的特点,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知识范围选择适当,突出应用性和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2.本课程的办学形式
本课程的办学形式有两个特点:一是它属于“开放教育试点”课程;二是它属于中央电大与地方电大的合作办学的课程。前者决定了它必须在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上有所创新,后者决定了它与地方电大必须紧密合作。
3.本课程的学习对象
本课程的学习对象主要是我国边远地区和广大农村的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以在职进修为主。学习对象的主要优势是:学习动机普遍强烈,愿意通过理论学习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习目的明确,渴望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知识能力和学历层次的提高;有着足够的教育工作经验;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学的能力较强。但他们也有着明显的劣势,即:文化层次普遍较低;因经济状况较差,学习资源亦相对匮乏;工作和生活担子较重,因而学习时间缺乏;因为年龄较大,记忆力相对减弱。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建设及具体实施中,对学习对象的这些优势和劣势都应通盘考虑、制定相应的学习支持服务的举措。
4.本课程的媒体资源
本课程采用三种教学主媒体和其他多种辅助媒体。主媒体即文字教材、录像教材、IP和形成性作业等。文字教材是在教和学中贯穿始终的重要依据,是学习的尺度和标准。录像教材帮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理清知识思路和要点,减轻学习的难度。IP提供较新的信息,教学指导等。不同教学媒体有自己的教学功能,“各有侧重、优化整合”,共同构成本课程的一个完整的“教学资源体系”,以支持完成《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此外,本课程每学期组织提供9次网上学习指导,包括:教材章节的学习引导、测验和学习资料;同时按学习进度在期末举行一次直播课堂(复习辅导)。
二、学习模式
作为“开放教育试点”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强调以下两点:一是突出远程开放教育办学模式的优势和特色;二是寻找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和规律。据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拟将教学与研究共同推进作为一条基本原则,使之展开积极的双向互动,目的是为“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本课程的学习过程模式
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即教学过程,它强调的是从学生的角度来描述教学的一般过程,它是学习本课程的外在程序。学习过程模式更侧重于教学管理的指导。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注册登记,领取学习材料(文字教材、录像教材或VCD光盘、形成性考核作业册等);
(2)接受学习指导(如学习方法、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明确学习目标;
(3)接受学习支持服务,实践学习过程:(自学→小组协同学习→面授辅导)(平时成绩考核)+实践环节(平时成绩考核)→期末复习→参加期末考试。
(4)毕业或结业。
2.本课程的学习实施模式
本课程的学习实施模式即学习实践模式,它强调的是从学生学习的内在程序来描述学习过程,是学习过程模式的内化和具体实践。学习实施模式更侧重于学习方法的指导。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有一定难度的课程,这是因为它是一个独立的方法和方法论学科体系,许多概念和理论涉及多个的学科,学生自学会感到很困难,教师要加强辅导、帮助学生自学。
在对学员进行自学方法和自学能力的辅导时,应要求学员善于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学习文字教材,对文字教材的知识结构、基本理论与心理规律要在了解、理解上下功夫,认真钻研,善于分析与概括教材的要点、重点与难点;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心理规律、原则与方法要做到联系实际学会应用。
学生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以自主学习法为核心学习各种学习材料(文字教材、录像教材、IP教材、期末复习提要等)认真作好学习笔记;
(2)以合作学习法为核心参加小组协同学习;
(3)以辅导交流学习法为核心参加教师的集中面授辅导;
(4)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充分利用中央电大提供的各种教学服务(如信函、电话答疑、电子语音信箱、直播课堂、电子邮件等);
(5)以实践学习法为核心参加集中实践环节的各种活动。
三、学习支持服务策略
1.中央电大(课程组)的职责与任务
与以上本课程的学习过程模式、学习实施模式相对应,中央电大(课程组)的职责与任务主要是:
(1)提供本课程的各类指导性文件,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课程实施方案等。
(2)提供本课程的学习材料,主要是多种媒体教材。
文字教材是学习的主教材、是教和学的主要依据。认真学习文字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完成学业的重要途径。本文字教材为方便学生自学,将教学和导学合一,
设计了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本章小结、思考练习题、案例介绍。学生在学习时首先要清楚文字教材的结构、思路和学习方法,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学习模式。
录像教材(14学时)是重要的助学教材。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课程的学习方法、理清知识要点、提示重点,减轻学生学习难度,强化自学、指导复习。
IP教材(2学时)分为4个专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求,自主选择使用。
(3)举办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培训班。为了减轻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难度,在开学初,拟举办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培训班,聘请教材主编或主讲讲解教材思路、结构、重点及难点。
(4)提供本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指导性意见和交流性信息,如开课前、后及其中间运用直播课堂、VBI、计算机网页、有关课程教师的业务培训会等形式对学习过程各个环节进行教学管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交流。
(5)对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监督、检查、评估以及期末考核工作。 本课程主持教师:中央电大师范部李小林
联系电话:(010)66490662;E-mail:lixiaol@crtvu.edu.cn
2. 学习进度及方法提示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现将学习进度和相应媒体及学习方法提示给大家,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参考使用。
四、地方电大的职责与任务 在本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地方电大是执行部门,其职责与任务主要是:
(1)根据中央电大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组提供的各种指导性文件,联系实际制定本地的实施性教学大纲、课程实施方案并组织招生。
(2)提供学习本课程所必须的硬件条件,诸如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实验室、面授辅导及小组讨论教室等。
(3)确定本课程的主持教师和辅导教师,其职责为:对本课程学习过程诸环节的介入以及各种教学媒体的使用提出实施性意见,指导学生展开自学、小组学习、参加面授辅导以及运用远程教育的学习方法使用多种媒体教材和多种教学支持服务手段,定期检查、批改学生的作业。
(4)帮助学生做好期末复习和考试准备工作。
(5)组织实施实践操作教学环节。
五、“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实践教学设计
(一)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1.教学内容
针对“现代教育技术”中各章节的实践性学习的任务,采用上机操作、练习作业和实践考察活动等方式进行教学,是本课程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文字教材和录像教材中一些实例的学习和技能训练的内容也可供有选择地重点学习。
2.实践教学要求
实践教学的总体要求是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将我国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中的具体情况与本课程的学习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具体要求是:
⑴结合工作实践体会,做好课程作业,尤其要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认真完成好各学习单元后所附思考与练习和“形成性考核作业册”中的论述题。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女娲补天》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天突然塌了一块,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上山洪爆发,大火熊熊,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炼就五彩石,冒着生命危险将天上的窟窿补好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文章选入课文,主要意图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语文学习方法,有一定的阅读速度,但对重点段落不能够准确把握,更谈不上从段中理解和运用词语了。三年级学生不会质疑,如何教学生学会质疑,《女娲补天》这篇课文有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围绕中心句中的重点词质疑。根据文本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入文本,进行深入思考,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三、教学目标
1、会写“娲、冶、炼”等10个生字,正确读记“轰隆隆、塌下、燃烧、欢歌笑语”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品读1.3.4自然段中的重点句子,感受女娲的善良、勇敢。
3、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引导想象,体会女娲的不怕危险、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教学环境
√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在讲授《女娲补天》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技术。
首先在“引入新课”时,播放歌曲展示图片,营造新课氛围,引入新课学习。
其次利用投影进行检查预习,交流课文主要内容,完成生字词教学。让学生的印象更深刻,达到了良好的记忆效果。
品读感悟“天塌地裂”的悲惨景象时,课件出示句子,形成形象生动的效果。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进行交流,谈自己的体会,并感情朗读。
课件投示学生自学提示,引导学生根据大屏幕进行自学。学生的印象更清晰,注意力更集中,不至于心有旁骛。课件展示重点句子时,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找啊找啊”体会女娲找五彩石历尽艰辛,感受女娲的勇敢、善良。
音视频创设的情境将同学们带入当时女娲补天的环境中,身临其境去感受去体验,将女娲的精神将以升华,加深学生情感体验。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想看吗?
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都想到了哪些词语?
2、出示课题
识记“娲”
1、学生自由回答。
2、齐读课题
3、交流方法
课件大屏幕出示图片
课本插图
检查预习
1、课前同学们借助预习提纲对课文进行了预习,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读一读第二题中的词语,如果你们小组都能准确读出,就请做好。
2、大家在抄写这些词语的时候,有没有需要提醒同学的地方?
3、那么课文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1、小组合作读出词语。
2、交流抄写词语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出示预习提示
品读感悟“天塌地裂”的悲惨景象
1、同学们,听,这轰隆隆的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请大家赶紧读读第一自然段,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谈谈体会。
2、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3、同学们能不能找一找,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这种可怕?
4、从这些词语中,你都看到了怎样可怕的画面呢?
5、创设情境,感受天塌地裂的可怕:看着这样一幅画面,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同学们,看,地面上到处是悬崖峭壁,人一不小心就会掉到深沟里去,摔得——;远处,熊熊大火已经蔓延到山顶,人们吓得——;瞧那边,水都要淹没房屋了,一位老人被湍急的水流卷走了,只留下拼命地嘶喊——看着这样一幅画面,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6、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情,读出这可怕的一幕!
同学们,灾难来临之前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7、(创设情境,感受灾难前人们的生活:)大自然是如此的美丽,到处充满着明媚的阳光,到处飞扬着悦耳的鸟叫虫鸣,到处飘荡着令人陶醉的香气。孩子们在河边嬉戏玩耍;大人们在田里耕作。
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可如今,大地上再也没有_________,人们再也不能过着__________,只能__________...
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
过渡:同学们,其实我们的想法就是女娲的心声,既然女娲创造了人类,人类就是她的孩子,现在她的孩子正面处于危难之中,她哪能袖手旁观?那她都是怎样做的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1、读第一自然段,画句子。
2、读句子,谈感受。
3、交流重点词语。
4、想象画面进行交流。
个人读。
5、在教师的引导下想象画面。
谈感受。
6、齐读
7、谈感受。
课件:声音
课件出示句子
(强调:“黑黑的大窟窿、一道道深沟、熊熊大火”等词语
出示图片
出示图片
出示句子
定向自学
完成自主学习单:
(1)默读课文,思考:女娲为人类做了____件事。
(2)用“---”画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圈出重点词语,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3)想一想,这是一位 _______的女娲。
1、出示自主学习单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份自主学习单,请依据提示自学课文2.3.4自然段。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出示自主学习单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
看大家学得这么投入,相信一定会有很多收获,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
展示交流
集体展示内容:
1、读重点句子。
2、结合关键词谈体会
3、随时根据老师的引导想象画面。
朗读感悟。
1、哪个小组给大家说说你们的收获?
2、让我们继续交流,你印象深刻的句子,有哪些感受和体会?
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找啊找啊”体会女娲找五彩石历尽艰辛,感受女娲的勇敢、善良。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悟:
是啊,同学们,女娲一找就是几天几夜,此时,女娲已经筋疲力尽,随时都会倒下,可是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接读:她又找啊找啊)
此时,天地间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危险到处存在,可是还缺少一种纯青石,她依然——(接读)
同学们,为了找齐五彩石,女娲可能跳进波涛汹涌的大海,也许会被滔天大浪打痛;女娲可能来到陡峭的悬崖边,也许会________;女娲可能来到________,也许会________……
她的双手______,全身________,终于在________。
同学们,让我们边读边想象女娲这一路上得艰辛吧。
引导谈体会:此时,你又有什么话想说?
板书:勇敢、善良
出示句子
重点“找啊找啊”
出示句子
重点“五天五夜”“找、挖、放等”动词
出示图片
拓展升华
课堂总结
女娲的精神就像这天边五彩的云霞,她把爱的阳光洒满人间。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记住这位勇敢、善良、无私奉献的美丽女神吧!
课后,请大家阅读《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相信会带给你带来更多的惊喜!
推荐阅读《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后羿射日》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教学时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女娲这一神话人物不怕危险、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领略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读中悟情,“读”贯穿始终,抓住重点词句来读,读出感受。如第一节后四句要读出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痛苦挣扎的悲惨景象。在教师引读时对“熊熊”等词进行解读,突出悲惨的景象。
师生合作,激发想象,感受神话魅力。在教学第一节时,我采用了引读、师生分句读,小组赛读,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朗读氛围。同时通过让学生闭目想象,感受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悲惨景象。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的】
1、知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能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育: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背诵此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居山阴(今绍兴)镜湖之三山村。这道诗作于次年春。诗中生动地描写了农村淳朴的习俗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真挚的情感。
二、理解诗的意境
1、莫笑农家腊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农家热情、淳朴、热情好客,以丰馔款待客人的情况。足鸡豚,形容菜肴很丰盛。足,足够。豚,小猪,这里泛指猪。
2、山重水复疑无踟,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联描绘了山水复杂纡曲的美丽风光,表现了游者的惊喜和豪兴。这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述的是真实感受。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去好象前面已经无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一带村庄。
两句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它给人以坚持不懈、生意不绝的启示,引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所以被人们传诵不衰。
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前一联写村外风光,这一联转为写村中所见所闻。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鼓弄箫、载歌载舞,热闹异常;农家的穿载简洁朴素,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这二句勾勒出一幅纯真明快的农村风俗画。
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意思是说,从今以后,假如你们允许我在空闲的时候趁着晚上的月色前来访问的话,那么,我会随时在夜间拄着杖叩启你们的家门的。这里,不仅说明了陆游与当地农民相处得多么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诗人对山西村和山西农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情感。
三、背诵这首诗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2.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文章浓郁的乡土气息。
3.探寻并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俗文化。
教学重点
1.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2.学习作者表现民歌文化的几种描写手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及场面描写。
课前准备
1.学生分组搜集关于云南民间歌舞的文字及音像资料(如《阿诗玛》《五朵金花》以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的云南民歌片段等等)、流行歌曲演唱会及三高紫禁城演唱会的音像资料。
2.教师与部分学生根据教学需要,整理、剪辑音像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步感知课文,了解云南歌会的几个场面,并学习本文的人物描写。
教学设计
播放剪辑好的云南民歌音像资料并导入
1.趣味竞猜:所播放的音像片段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
(如:《阿诗玛》片段彝族,《五朵金花》白族,等等)
2.学生根据搜集资料的过程和欣赏到的音像片段谈感受。
3.教师导入:
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云南是聚居了最多的少数民族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的生活中,民歌几乎渗透到了各个领域。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了云南的民歌,这就是《云南的歌会》。
研习新课
1.学生自行朗读课文,要求读完课文后能说出自己通过本文对云南的歌会有了哪些了解。
本文以老练而又富有表现力的文字描绘了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这是读者初步感知课文就可以获取的信息,大多数学生也不会例外。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时应引导大家注意每种歌会形式的特点,并总结归纳:□教学设计
山野对歌才智大比拼;
山路漫歌即兴自由歌唱;
金满斗会民歌传承。
2.学生根据以上感知整理全文结构:
总起全文(1)
山野对歌(2~3)
分写三种场合的歌会(2~5)
山路漫歌(4)
金满斗会(5)
3.学习山野对歌。
a.指名朗读2~3段,要求其余学生思考作者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山野对歌并做批注。
学生不难看出山野对歌这一片断首先介绍了对歌的地点和内容,然后主要通过描写对歌中的年轻女子的动作、神态、外貌来表现山野对歌的热烈与欢快。教师在组织学生研讨时应引导大家注意山野对歌的民族特色,比如,南方少数民族生活在大山、丛林里,所以对歌的地点就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参与对歌的多是年轻男女,所以唱的多是情歌酬和,不少年轻人还因此找到了自己的心上人;文中对唱歌的女子的描写,特别是对她的衣着的描写,让人仿佛看到了一位聪明、开朗、勤快的少数民族农家女子。
b.比较阅读,交流讨论课后研讨与练习二:沈从文的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此环节教师要注意开放性,只要学生能看到两处人物描写的差异在于第一段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真实细致,第二段着力描绘人物的神韵气度,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就可以了。(至于学生喜欢哪一种写法,只要言之成理,都应肯定和鼓励)
(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小结)人物描写的方法很多,可以直接描写,可以间接描写;语言可以朴素自然,也可以浓墨重彩。选择哪一种方法,全看表现人物的需要和自己的喜好,但核心一定是让人物符合人物的特点,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c.集体朗读2~3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本文的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并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设计
研读品味4─5段
1.学习山路漫歌。
a.默读第4段,勾画出好词好句,并与同学分享。
学生勾画出的好词好句大多是文段中的环境描写,如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等等。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修辞手法赏析好词好句,如:
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用了拟人的修辞,显得活泼生动,它的蓝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联想,让人感受到了花的灵性和花色的纯净。
起飞扶摇盘旋唱歌钻等动词把云雀轻捷的身姿、悦耳的鸣叫描绘得栩栩如生。
教师在让学生说得尽兴时提醒学生注意:本段要表现的歌会形式是什么?写人们唱歌的有几句话?写环境的又有几句话?目的是引入下一环节的讨论。
b.讨论:本段写赶马女孩唱歌仅三句,却用了许多优美的语句描写由呈贡一路进城的景色。这是否偏离了山路漫歌的歌字?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明白:这些优美的语句描写出了当地优美的环境,自然环境之美与歌声之美相得益彰,浑然天成,只有这一方水土才能孕育如此美妙的歌。
c.齐读第4段。
2.学习金满斗会。
a.老人常说十年难逢金满斗,默读第5段,将金满斗会与前两种形式的歌会比较,说说金满斗会的难得之处在哪里?
金满斗会与前两种歌会形式相比,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场面盛况空前
人多: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
时间长: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
盛妆: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
传承民族文化由老一代汇集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
b.齐读第5段。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愫。
2、品味课文优美而富于激情的语言,感受作者所描绘的境界。
3、感受文章新奇的构思,充满童心童趣的写作特色。
【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一篇抒情散文,构思新奇、想象奇特、语言清新、富于激情,且难度适中,结构清晰,脉络分明,很适合中学生阅读。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大多数中学生或许都见过,“小桥、树木、山泉”……并非罕见之景,有的或许还见过更美的景色,但问题在于大多数都缺乏作者这样的那种发现美的眼光,缺乏与大自然真诚交流的童心,缺乏将美景转化成文字的写作技巧。这也就成为学习本文的一个重大任务。
【教学设想】
美文需要美读,在美读中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体会作者奇妙的构思,奇特的想象。本课试图通过“美读五步曲”来完成对此文的学习。
1、诵读,初步感受美。
2、品读,探究发现美。
3、联读,拓展比较美。
4、背读,积累丰厚美。
5、写读,片段创造美。期望以读代讲,以读带学,读读品品中探究美文、美点。
【教学准备】
1、选择配乐音乐。
2、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自然之景”的美文,山水古诗。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诗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热爱读书的你,想必也曾游历过许多山山水水,在你的心之角落存放着哪些至爱的风景?不妨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学生自由畅说。
老师点评小结后导入,让我们跟着作者李汉荣到文字中去旅行,去触摸语言中的山山水水,相信灵气逼人的你们一定会有美的启迪,新的收获。
课题呈现。(见课件)
一、诵读──初步感受美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自古以来诵读是学语文的最佳方法,何况今天学的是如此美的散文,美文更需要美读,让我们蓬蓬勃勃地读起来吧!
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思考:
⑴ 积累本文的生字雅词。
⑵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就此文的?
⑶ 你读后有怎样的感受?
2、学生交流汇报。
二、品读──探究发现美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精思可谓学习之高妙技艺,让我们在读读品品中发现课文的美点,在赏赏读读中探究课文的亮点。(如从语言、结构、修辞、内容、写作方法等方面入手)
1、学生再读课文,探究:
⑴ 你最喜欢哪一个段落,谈谈它的美处。
⑵ 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谈谈它的美处。
⑶ 你最喜欢哪一个词,谈谈它的美处。
2、学生交流,且配乐朗读喜欢的段落,并由学生点评。(音乐见课件)
3、教师推荐喜欢的段落、句子、词语,与学生分享。
小结:
文章的美处:
语言清新之美 描写细腻之美
想象丰富之美 情景交融之美
结构新巧之美 童心童趣之美
前后呼应之美 自然生活之美
……
作者用他新奇的构思、充满童心童趣的笔墨让我们走进了画中,走进了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我们似乎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树,一株草,一朵花,一缕微风,一抹夕阳。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不热爱生活呢?带着感情朗读段落(第4、第5段)或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三、联读──拓展比较美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是陶潜的读书求知之道。
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自然美文”,四人小组合作。
⑴ 传阅诵读。
⑵ 选择其中一篇重点联读,比较课文,发现异同。
2、小组代表交流。
3、教师在学生推荐的美文中选一篇,作较详细的联读。
教师小结:自然之美丰富多彩,用语言描绘自然更是异彩纷呈,无论哪一种自然之美,哪一种语言表达,却都有其共性的方面:饱含激情的心绪是妙笔生花的前提,奇特的想象是灵秀文字的翅膀。
四、背读──积累丰厚之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美文似珍宝,需要好好珍藏,积累使你丰厚。
1、竞背文中你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2、背读收集的自然山水诗,学生交流展示。如:
山中杂诗
(南朝)吴均
山际见烟来,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落,
云从窗里出。
晚秋
(南朝)庾信
凄清临晚景,疏萦望寒阶。
湿庭凝坠露,传风卷落槐。
日气斜还冷,云风晚更霾。
可怜数行雁,点点远空排。
题扬州禅智寺
(唐)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五、写读──片段创造美
(绍兴名胜风光照片连放)见课件。
让我们带着好心情,拿起笔去勾画你心中美妙绝伦的景致,用语言阐释风景,用真情铺染底色,相信你的妙笔会生花。
要求:假设你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1、学生在背景音乐中仿写。(音乐见课件)
2、学生交流汇报、点评。
小结:我们跟着作者从“清晨出发,踩一路月色回家”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学读了本文,你有怎样的收获和启迪呢?请你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悟得。
学生交流。
下课。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材分析
《孙权劝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是一个名人单元。文言文《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教学目的
1、体会人物语言。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和久必分。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这不,孙权又来劝说了,结果如何呢?今天咱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
(解说:由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有所了解。)
二、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师: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学生自由发言)
师:这部书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幻灯演示)。
三、解读
师:《孙权劝学》究竟怎样个劝法呢?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先听老师来读,听的时候注意掌握字、词的读音。(配乐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及时指导,特别强调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读文章,疏通文意,有疑问的划出来
师:学习文言文我们要多积累文言词语,标注一下你觉得本文需要特别记忆的文言词语。(幻灯演示)
生甲:当涂、辞、治经、涉猎、见往事
生乙:即更
(解说: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理解及积累是文言文的教学重点。先疏通文意,再作重点记忆,合乎学生学习的思维规律。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整体感知
师:大家齐读课文,读完后请几位同学复述、概括故事情节。
生: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听劝开始学习,学业大有长进的故事。
生:这个故事讲孙权两次劝学,吕蒙始就学,后大有长进。
师: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学的效果看来不错,文章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生:吕蒙与鲁肃的对话。
师:由此可以看出通篇文章故事情节的展开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展现的,那我们把人物对话部分挑出来。
(解说:这一环节培养学生自读及概括能力)
五、课文研析
师:全文几个人物?几次对话?
生:全文3个人物;3次对话。
师:同学们带感情读,把握人物形象。
师:三次对话语气一样吗?
生:不一样。孙权第一次劝学时态度非常坚决。“不可不学”,,双重否定,语气坚决。第二次时隐隐有不满、责备。鲁肃与吕蒙对话表现的是惊异。
生:孙权第二次劝学是有不满,但我以为更多的是关心、爱护。现身说教,语重心长。
生:鲁肃与吕蒙对话时,鲁肃是惊异,吕蒙是自豪。
师:权蒙对话孙权是王,对蒙的劝说态度恳切,蒙肃同为将士,对其变化之大显示出惊异、赞叹。
师:下面我们请同学挑人物读,大家注意听,看他读的好不好?哪句话读的最好?好在什么地方?
(通过有感情的读,学生容易理解把握人物)
师:读得好不好?
生:好!
师:哪位同学敢挑战他?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精彩!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读出了感情。
师:读出了感情,恰当的说应该是读出了“语气”。哪个词体现了语气?
生:“邪”
师:什么语气?
生:反问。
师:“邪”是表示反问的语气词,相当于现在汉语的“吗”。文中还有其他语气词吗?
生:有。“耳”、“乎”。
师:分别表什么语气?
生:“耳”是表示限制的语气词,相当于现在汉语的“罢了”,
“乎”是表示感叹的语气词,相当于现在汉语的“啊”。
(语气虚词的积累)
师:根据刚才我们分析的,分小组有感情的读文章,一会儿找同学分角色读。(两组同学分角色读)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好。哪一组同学能抛开课本,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再加工给我们来个小课本剧表演。(一组同学上台表演)
师:再现了当时的场景,演绎了一段白话《孙权劝学》,让我们也是刮目相待呀!
(解说: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充分朗读课文,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课堂气氛,很好的培养学生自读古文的能力。培养学生表达、表演能力)
师:吕蒙在孙权的再三劝说下,开始读书学习,并取得良好的读书效果。文中有两个成语突出表现了吕蒙进步之大,请大家找出。
生: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幻灯演示)
六、体验反思
师:昔日吴下阿蒙,经过发奋努力,让同僚刮目相待,说到这我们不禁想到前几天学的一篇文章《伤仲永》,读完这两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生:学习对一个人来说,确实很重要。
生:仲永受于天而不受于人,最终泯然众人;吕蒙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人刮目相看。通过对比体现出开卷有益。
生:活到老学到老。吕蒙那么大年龄才开始学习都让人刮目相待,我们更应该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师:好,活到老学到老,我把这句话送给大家。仲永天资聪颖,因后天没有学习,最终泯然众人;吕蒙那么大年纪才开始就读,但经过努力,让人刮目相待。看来读书确实有益。
(解说: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的感情体验,注重学生表达能力培养。把这两篇课文比较阅读,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开卷有益的中心,引起学生感情共鸣,避免教条式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七、拓展延伸
师: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都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谁能说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吗?
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生: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生: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
生:书到用时方恨少。
师:“书到用时方恨少”,让我们一起
多读书,读好书。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我们师生共勉“穷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解说:课外知识积累是语文资源充分利用的一个方面,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是
提高学生
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手段。)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劝学————不学
(恳切)
吴下阿蒙
又劝————就学
(关心)
刮目相待
论议————结友
(惊赞)
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是一篇自读课,故事性很强,本节课教学重点放在了朗读上,通过自由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演课本剧等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把握人物形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这节课中得以充分体现。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表达、表演等方面的能力,加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角度:借助多角度运笔方式,深入感受课文内容。
主要教学步骤:
1、速读课文,要求学生把握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主要经过。
2、跳度课文,要求学生选读最能表现登山对员集体主义观念和献身精神的语句。
3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相关写作活动。
写读训练实施过程:
1、引导学生分别从情节
详略
写景等角度,快速浏览课文。
2按教学要求,教师提出如下写作题目,让学生讨论:
A写内容提要,概述登山队员登上地球之颠的经过
B写心得体会,谈谈自己对刘连满等队员精神品质的感想;
C改写课文片断,用刘连满的口吻叙述他这天的登山经历;
D仿照文中的写景语句,写几句描写晨光或夜色的话。
3学生从上述题目中选取一个进行写作。
4、先小组后全班进行交流。
5、学生推荐课文精彩片断,供全班齐读品味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集合九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