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飞的矮房子教学设计

时间:2025-02-13 15:34:40 晶敏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想飞的矮房子教学设计(精选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的精彩内容是小编整理的想飞的矮房子教学设计(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想飞的矮房子教学设计(精选7篇)

  想飞的矮房子教学设计 1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与同伴合作表演角色对白。

  2、感受矮房子为了实现飞向天空的愿望,不懈努力的坚定意志。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能与同伴合作表演角色对白。

  活动难点:

  有感情地表演角色对白,理解实现美好的愿望,需要不懈努力的坚定意志。

  活动准备:

  1、《想飞的矮房子》故事CD;

  2、自制《想飞的矮房子》PPT;

  3、游戏活动场景图片;

  活动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知道哪些东西能飞上天吗?有一座矮房子也想飞上天去,今天,钟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来看图片讲故事,故事的题目叫《想飞的矮房子》(出示PPT1)。

  二、讲述故事,理解内容。

  (一)明白矮房子想飞的心愿

  播放PPT2,讲述故事:有一座矮房子……去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

  提问:1.矮房子为什么想飞?

  2.矮房子能不能飞起来?为什么?

  3.你有什么好办法帮矮房子飞上天?

  (二)体会矮房子的努力坚持

  播放PPT3——6,讲述故事:矮房子把门和窗都打开……只是移动了一点点。

  提问:1.矮房子用了什么办法让自己飞起来?

  2.结果怎么样?

  3.现在你觉得矮房子能不能飞起来?为什么?

  播放PPT7,讲述故事:马路边上的栏杆看见了……我想飞,我就是想飞到天上去。

  提问:1.马路边的栏杆对矮房子怎么说?

  2. 矮房子是怎么回答的?语气应该怎么样?

  3.从哪一句话可以听出矮房子一定要实现想飞上天的愿望?

  4.分角色练习栏杆与矮房子的对话。

  (三)矮房子的愿望实现

  播放PPT8:讲述故事:栏杆帮着矮房子喊:“加油!加油!” ……房子飞起来了。

  提问:1.看到矮房子飞起来了,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2.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大街上的人看见飞起来的房子后惊讶的表情和说话的语气。

  3.畅想矮房子会飞过哪些地方?

  播放PPT9——11:讲述故事:矮房子在天上飞呀飞……只有宽阔的大海和螃蟹、鱼虾。

  提问:1.矮房子飞过了哪些地方?

  2.矮房子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

  三、欣赏故事,巩固内容。

  幼儿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四、表演故事,升华情感。

  (一)师幼合作表演故事

  (二)全体幼儿合作表演故事

  五、迁移主题,渗透教育。

  (一)小朋友,你们知道是什么让矮房子飞上天空,实现自己的愿望吗?

  (二)说说身边像矮房子那样能坚持、努力地完成一件事情的人。

  教学反思

  《想飞的矮房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给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故事借用拟人化的矮房子,告诉孩子实现美好的愿望需要坚定的信念,坚持不懈的努力,还有朋友的鼓励,分享矮房子实现愿望带来的成功感。故事结构虽然简单,可内容极富想象空间,有丰富的教育价值蕴含在其间,非常适合大班的幼儿。

  为了让“矮房子”更加形象化,能深深地吸引孩子的兴趣,我从教材的文本挖掘潜在的教育内涵,自制情景;此外,制作课件,借用多媒体课件从视感官上,给孩子美的享受,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创设游戏情境有效设问,带孩子自然进入故事情景,让孩子成为故事中的一员,融情入境;通过观察图片、分析探讨,从分段理解故事-——完整欣赏故事——表演故事,让孩子以故事里的角色自居,通过看看、想想、说说,玩玩来理解故事,学说角色对话,从中体验童话故事的特殊魅力,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以此来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整个活动在探讨与体验中进行,给孩子提供充分的想说、敢说、能说的机会,在有趣的'童话故事情景中,自然渗透语言和意志品质教育。

  活动一开始,我引导幼儿观看矮房子,从中了解矮房子的特征,为本活动创设出良好的语言环境;接着结合课件,引导幼儿根据画面理解故事内容;然后回归大图书,师生一起阅读故事;最后扮演角色,进行迁移性讲述。整个活动在老师的带动下幼儿情绪都为此我通过精心设计的提问启发幼儿根据画面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合理的想象来理解故事内容很投入,活动氛围浓烈。可以说活动开展得还是比较成功的。 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知道只有不懈努力,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为此我通过精心设计的提问启发幼儿根据画面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合理的想象来理解故事内容。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里,我让幼儿扮演角色,进一步加深孩子对坚持不懈的理解,使活动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中自然结束。

  在整个教学中,我感觉自己对幼儿回答问题的回应预设还是不够,着也是需要我花更多的心思去琢磨的。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要更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想飞的矮房子教学设计 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以木偶剧的形式与同伴合作表演角色对白。

  2.感受矮房子为实现飞向天空的心愿,不懈努力的坚定意志。

  活动准备

  课件ppt一组大的木偶剧道具(教师)五组小的木偶剧道具(幼儿)

  活动过程

  一、出示矮房子图片,引出故事,激发孩子兴趣。(故事2分钟16秒)

  1.师:有一座矮房子生活在城市里,可是她并不开心,她有一个愿望,他想飞到天上去,去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

  (1)你觉得矮房子能飞到天上去,找到自己喜欢的'地方吗?

  (2)矮房子去了哪里遇到了谁?

  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在故事中寻找答案。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二、分段讲述故事,出示幻灯片,学习角色对白。

  场景一:城市马路栅栏

  问题:

  1.矮房子刚开始飞起来了吗?为什么?

  2.矮房子在马路上遇到了谁?栅栏说了什么?

  3.栅栏觉得矮房子能飞到天上去吗?为什么?你觉得矮房子能飞起来吗?为什么?

  4.最后矮房子飞起来了吗?人们说了什么?

  场景二:田野池塘青蛙

  问题;

  1.矮房子飞行哪里?遇到了谁?

  2.青蛙说了什么?我们来说一说。

  场景三:大海月亮螃蟹

  问题:

  1.矮房子又飞向哪里,遇到了谁?

  2.螃蟹说了什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3.矮房子最后找到自己喜欢的地方了吗?

  三、出示木偶,教师完整的边讲故事边表演木偶剧,再一次完整的讲述故事。

  四、小组练习木偶剧,分角色合作表演对白。

  规则:1.小组分工合作,选择喜欢的角色不争不抢。

  2.道具轻拿轻放,不破坏。

  3.第一次表演结束后,可角色对换进行第二次表演。

  五、木偶大剧场

  选一组幼儿进行表演,大家欣赏。

  想飞的矮房子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想飞的矮房子》的故事内容,感受矮房子追求梦想的执着精神。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激发学生对梦想的追求,明白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梦想就有可能实现。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体会矮房子的情感变化。

  难点: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的情感与自身经历联系,树立积极追求梦想的态度。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各种房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如果房子会有梦想,你们觉得它们会有什么梦想呢?” 从而引出故事《想飞的矮房子》。

  故事讲解(15 分钟):教师生动地讲述故事,在关键情节处提问,如 “矮房子为什么想飞?”“当遇到困难时,矮房子会放弃吗?”,引导学生思考。

  讨论分享(15 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矮房子追求梦想的过程,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情节,以及从中学到了什么。

  角色扮演(10 分钟):让学生分别扮演矮房子、小鸟、大树等角色,重现故事中的场景,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总结拓展(5 分钟):教师总结故事的主旨,鼓励学生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并分享自己的梦想。

  五、教学延伸

  让学生回家后,将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和家人讨论自己的梦想。

  想飞的矮房子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想飞的矮房子》的故事,感受梦想的力量。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绘画能力,以艺术形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梦想,并鼓励他们用语言和行动去追求梦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意表达。

  难点:帮助学生将梦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制定实现梦想的初步计划。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实践操作法

  四、教学过程

  故事回顾(5 分钟):请学生简单回顾《想飞的矮房子》的故事内容,教师补充强调关键情节。

  创意讨论(10 分钟):组织学生讨论:“如果矮房子真的飞起来了,它会看到什么?”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分享自己的想法。

  绘画创作(20 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一幅矮房子飞起来后的场景画,要求画面中体现矮房子的心情和周围的环境。

  作品展示与分享(10 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讲解自己的创作思路,分享矮房子飞行中的奇妙经历。

  梦想启发(5 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梦想,像矮房子一样,为实现梦想努力。

  五、教学延伸

  举办 “我的梦想” 绘画展览,展示学生的作品,并邀请家长参观。

  想飞的矮房子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全面理解《想飞的矮房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学会沟通与协作,共同完成故事拓展任务。

  增强学生对梦想的'认知,鼓励他们在团队中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故事拓展,发挥想象力。

  难点:协调小组合作,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法、问题引导法、成果展示法

  四、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5 分钟):提出问题:“如果矮房子在飞行中遇到了其他想飞的物体,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引发学生思考。

  小组讨论(15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设计一个矮房子与其他物体一起飞行的新情节,要求包含起因、经过和结果。

  故事创作(15 分钟):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共同创作一个新的小故事,并用文字记录下来。

  成果展示(10 分钟):每组派代表展示小组创作的故事,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总结反思(5 分钟):教师总结活动,强调团队合作和梦想的重要性。

  五、教学延伸

  将各小组创作的故事整理成册,在班级图书角分享。

  想飞的矮房子教学设计 6

  一、教学目标

  深刻领会《想飞的矮房子》中关于梦想的内涵,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通过对故事的研读,理解梦想的意义。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梦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剖析故事中梦想的价值,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梦想。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梦想与责任、坚持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分析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故事精读(10 分钟):教师带领学生精读《想飞的矮房子》,分析矮房子追求梦想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行为选择。

  价值讨论(15 分钟):组织学生讨论梦想的价值,如 “梦想对矮房子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有梦想?”

  联系自身(15 分钟):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梦想,并思考为了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哪些努力,以及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总结升华(10 分钟):教师总结梦想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坚持梦想,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五、教学延伸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 “我的梦想” 的短文,分享自己的梦想和实现梦想的计划。

  想飞的矮房子教学设计 7

  一、教学目标

  从多元角度解读《想飞的矮房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通过拓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动手能力、组织能力等。

  激发学生对梦想的热情,鼓励他们在不同领域中追求梦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故事,开展拓展实践活动。

  难点:协调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项目驱动法、实践体验法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5 分钟):创设情境:“假如你是故事中的'编剧,你会如何改编这个故事?” 激发学生的兴趣。

  多元解读(15 分钟):引导学生从文学、艺术、哲学等多个角度解读故事,如故事中的色彩象征、人物性格分析等。

  实践活动策划(15 分钟):组织学生分组策划一个与梦想相关的实践活动,如 “梦想拍卖会”“梦想演讲比赛” 等。

  活动实施(10 分钟):各小组根据策划方案,在课堂上简单实施活动,如进行 “梦想拍卖会” 的物品展示和拍卖规则讲解。

  总结评价(5 分钟):教师总结活动,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完善活动。

  五、教学延伸

  让学生在课后完成实践活动的全部流程,并撰写活动总结。

《想飞的矮房子教学设计(精选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想飞的矮房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想飞的矮房子教学设计范文09-02

想飞的矮房子教学设计一等奖03-14

想飞的乌龟教学设计05-31

想飞的乌龟教学设计10-31

《想飞的乌龟》教学设计11-09

想飞的乌龟教学设计11-26

我也想飞教学设计07-19

《想飞的乌龟》教学设计10篇07-02

《想飞的乌龟》教学设计(精选10篇)07-16

想飞的矮房子教学设计(精选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的精彩内容是小编整理的想飞的矮房子教学设计(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想飞的矮房子教学设计(精选7篇)

  想飞的矮房子教学设计 1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与同伴合作表演角色对白。

  2、感受矮房子为了实现飞向天空的愿望,不懈努力的坚定意志。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能与同伴合作表演角色对白。

  活动难点:

  有感情地表演角色对白,理解实现美好的愿望,需要不懈努力的坚定意志。

  活动准备:

  1、《想飞的矮房子》故事CD;

  2、自制《想飞的矮房子》PPT;

  3、游戏活动场景图片;

  活动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知道哪些东西能飞上天吗?有一座矮房子也想飞上天去,今天,钟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来看图片讲故事,故事的题目叫《想飞的矮房子》(出示PPT1)。

  二、讲述故事,理解内容。

  (一)明白矮房子想飞的心愿

  播放PPT2,讲述故事:有一座矮房子……去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

  提问:1.矮房子为什么想飞?

  2.矮房子能不能飞起来?为什么?

  3.你有什么好办法帮矮房子飞上天?

  (二)体会矮房子的努力坚持

  播放PPT3——6,讲述故事:矮房子把门和窗都打开……只是移动了一点点。

  提问:1.矮房子用了什么办法让自己飞起来?

  2.结果怎么样?

  3.现在你觉得矮房子能不能飞起来?为什么?

  播放PPT7,讲述故事:马路边上的栏杆看见了……我想飞,我就是想飞到天上去。

  提问:1.马路边的栏杆对矮房子怎么说?

  2. 矮房子是怎么回答的?语气应该怎么样?

  3.从哪一句话可以听出矮房子一定要实现想飞上天的愿望?

  4.分角色练习栏杆与矮房子的对话。

  (三)矮房子的愿望实现

  播放PPT8:讲述故事:栏杆帮着矮房子喊:“加油!加油!” ……房子飞起来了。

  提问:1.看到矮房子飞起来了,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2.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大街上的人看见飞起来的房子后惊讶的表情和说话的语气。

  3.畅想矮房子会飞过哪些地方?

  播放PPT9——11:讲述故事:矮房子在天上飞呀飞……只有宽阔的大海和螃蟹、鱼虾。

  提问:1.矮房子飞过了哪些地方?

  2.矮房子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

  三、欣赏故事,巩固内容。

  幼儿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四、表演故事,升华情感。

  (一)师幼合作表演故事

  (二)全体幼儿合作表演故事

  五、迁移主题,渗透教育。

  (一)小朋友,你们知道是什么让矮房子飞上天空,实现自己的愿望吗?

  (二)说说身边像矮房子那样能坚持、努力地完成一件事情的人。

  教学反思

  《想飞的矮房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给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故事借用拟人化的矮房子,告诉孩子实现美好的愿望需要坚定的信念,坚持不懈的努力,还有朋友的鼓励,分享矮房子实现愿望带来的成功感。故事结构虽然简单,可内容极富想象空间,有丰富的教育价值蕴含在其间,非常适合大班的幼儿。

  为了让“矮房子”更加形象化,能深深地吸引孩子的兴趣,我从教材的文本挖掘潜在的教育内涵,自制情景;此外,制作课件,借用多媒体课件从视感官上,给孩子美的享受,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创设游戏情境有效设问,带孩子自然进入故事情景,让孩子成为故事中的一员,融情入境;通过观察图片、分析探讨,从分段理解故事-——完整欣赏故事——表演故事,让孩子以故事里的角色自居,通过看看、想想、说说,玩玩来理解故事,学说角色对话,从中体验童话故事的特殊魅力,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以此来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整个活动在探讨与体验中进行,给孩子提供充分的想说、敢说、能说的机会,在有趣的'童话故事情景中,自然渗透语言和意志品质教育。

  活动一开始,我引导幼儿观看矮房子,从中了解矮房子的特征,为本活动创设出良好的语言环境;接着结合课件,引导幼儿根据画面理解故事内容;然后回归大图书,师生一起阅读故事;最后扮演角色,进行迁移性讲述。整个活动在老师的带动下幼儿情绪都为此我通过精心设计的提问启发幼儿根据画面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合理的想象来理解故事内容很投入,活动氛围浓烈。可以说活动开展得还是比较成功的。 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知道只有不懈努力,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为此我通过精心设计的提问启发幼儿根据画面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合理的想象来理解故事内容。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里,我让幼儿扮演角色,进一步加深孩子对坚持不懈的理解,使活动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中自然结束。

  在整个教学中,我感觉自己对幼儿回答问题的回应预设还是不够,着也是需要我花更多的心思去琢磨的。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要更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想飞的矮房子教学设计 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以木偶剧的形式与同伴合作表演角色对白。

  2.感受矮房子为实现飞向天空的心愿,不懈努力的坚定意志。

  活动准备

  课件ppt一组大的木偶剧道具(教师)五组小的木偶剧道具(幼儿)

  活动过程

  一、出示矮房子图片,引出故事,激发孩子兴趣。(故事2分钟16秒)

  1.师:有一座矮房子生活在城市里,可是她并不开心,她有一个愿望,他想飞到天上去,去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

  (1)你觉得矮房子能飞到天上去,找到自己喜欢的'地方吗?

  (2)矮房子去了哪里遇到了谁?

  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在故事中寻找答案。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二、分段讲述故事,出示幻灯片,学习角色对白。

  场景一:城市马路栅栏

  问题:

  1.矮房子刚开始飞起来了吗?为什么?

  2.矮房子在马路上遇到了谁?栅栏说了什么?

  3.栅栏觉得矮房子能飞到天上去吗?为什么?你觉得矮房子能飞起来吗?为什么?

  4.最后矮房子飞起来了吗?人们说了什么?

  场景二:田野池塘青蛙

  问题;

  1.矮房子飞行哪里?遇到了谁?

  2.青蛙说了什么?我们来说一说。

  场景三:大海月亮螃蟹

  问题:

  1.矮房子又飞向哪里,遇到了谁?

  2.螃蟹说了什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3.矮房子最后找到自己喜欢的地方了吗?

  三、出示木偶,教师完整的边讲故事边表演木偶剧,再一次完整的讲述故事。

  四、小组练习木偶剧,分角色合作表演对白。

  规则:1.小组分工合作,选择喜欢的角色不争不抢。

  2.道具轻拿轻放,不破坏。

  3.第一次表演结束后,可角色对换进行第二次表演。

  五、木偶大剧场

  选一组幼儿进行表演,大家欣赏。

  想飞的矮房子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想飞的矮房子》的故事内容,感受矮房子追求梦想的执着精神。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激发学生对梦想的追求,明白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梦想就有可能实现。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体会矮房子的情感变化。

  难点: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的情感与自身经历联系,树立积极追求梦想的态度。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各种房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如果房子会有梦想,你们觉得它们会有什么梦想呢?” 从而引出故事《想飞的矮房子》。

  故事讲解(15 分钟):教师生动地讲述故事,在关键情节处提问,如 “矮房子为什么想飞?”“当遇到困难时,矮房子会放弃吗?”,引导学生思考。

  讨论分享(15 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矮房子追求梦想的过程,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情节,以及从中学到了什么。

  角色扮演(10 分钟):让学生分别扮演矮房子、小鸟、大树等角色,重现故事中的场景,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总结拓展(5 分钟):教师总结故事的主旨,鼓励学生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并分享自己的梦想。

  五、教学延伸

  让学生回家后,将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和家人讨论自己的梦想。

  想飞的矮房子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想飞的矮房子》的故事,感受梦想的力量。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绘画能力,以艺术形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梦想,并鼓励他们用语言和行动去追求梦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意表达。

  难点:帮助学生将梦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制定实现梦想的初步计划。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实践操作法

  四、教学过程

  故事回顾(5 分钟):请学生简单回顾《想飞的矮房子》的故事内容,教师补充强调关键情节。

  创意讨论(10 分钟):组织学生讨论:“如果矮房子真的飞起来了,它会看到什么?”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分享自己的想法。

  绘画创作(20 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一幅矮房子飞起来后的场景画,要求画面中体现矮房子的心情和周围的环境。

  作品展示与分享(10 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讲解自己的创作思路,分享矮房子飞行中的奇妙经历。

  梦想启发(5 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梦想,像矮房子一样,为实现梦想努力。

  五、教学延伸

  举办 “我的梦想” 绘画展览,展示学生的作品,并邀请家长参观。

  想飞的矮房子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全面理解《想飞的矮房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学会沟通与协作,共同完成故事拓展任务。

  增强学生对梦想的'认知,鼓励他们在团队中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故事拓展,发挥想象力。

  难点:协调小组合作,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法、问题引导法、成果展示法

  四、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5 分钟):提出问题:“如果矮房子在飞行中遇到了其他想飞的物体,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引发学生思考。

  小组讨论(15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设计一个矮房子与其他物体一起飞行的新情节,要求包含起因、经过和结果。

  故事创作(15 分钟):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共同创作一个新的小故事,并用文字记录下来。

  成果展示(10 分钟):每组派代表展示小组创作的故事,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总结反思(5 分钟):教师总结活动,强调团队合作和梦想的重要性。

  五、教学延伸

  将各小组创作的故事整理成册,在班级图书角分享。

  想飞的矮房子教学设计 6

  一、教学目标

  深刻领会《想飞的矮房子》中关于梦想的内涵,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通过对故事的研读,理解梦想的意义。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梦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剖析故事中梦想的价值,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梦想。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梦想与责任、坚持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分析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故事精读(10 分钟):教师带领学生精读《想飞的矮房子》,分析矮房子追求梦想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行为选择。

  价值讨论(15 分钟):组织学生讨论梦想的价值,如 “梦想对矮房子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有梦想?”

  联系自身(15 分钟):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梦想,并思考为了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哪些努力,以及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总结升华(10 分钟):教师总结梦想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坚持梦想,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五、教学延伸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 “我的梦想” 的短文,分享自己的梦想和实现梦想的计划。

  想飞的矮房子教学设计 7

  一、教学目标

  从多元角度解读《想飞的矮房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通过拓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动手能力、组织能力等。

  激发学生对梦想的热情,鼓励他们在不同领域中追求梦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故事,开展拓展实践活动。

  难点:协调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项目驱动法、实践体验法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5 分钟):创设情境:“假如你是故事中的'编剧,你会如何改编这个故事?” 激发学生的兴趣。

  多元解读(15 分钟):引导学生从文学、艺术、哲学等多个角度解读故事,如故事中的色彩象征、人物性格分析等。

  实践活动策划(15 分钟):组织学生分组策划一个与梦想相关的实践活动,如 “梦想拍卖会”“梦想演讲比赛” 等。

  活动实施(10 分钟):各小组根据策划方案,在课堂上简单实施活动,如进行 “梦想拍卖会” 的物品展示和拍卖规则讲解。

  总结评价(5 分钟):教师总结活动,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完善活动。

  五、教学延伸

  让学生在课后完成实践活动的全部流程,并撰写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