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虎》教学设计

时间:2021-07-21 09:50:1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华南虎》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华南虎》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华南虎》教学设计(精选5篇)

  《华南虎》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华南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是诗人牛汉于“十年动乱”期间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时创作的,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具有欣赏简单文学作品的能力。这篇文章是一首描写动物的诗歌,大多数学生比较感兴趣。按照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热情,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设计理念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我们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本首诗,以朗读为主,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交流体验,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讨论中愉快地获得知识。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鉴别关键词句,整体感知诗的内容及感情。

  2、诵读品味诗歌,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的形象。

  3、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课前准备

  生:1、熟读课文,解决字词。

  2、收集有关华南虎,虎的资料、图片。

  3、收集有关虎的成语和咏虎的诗歌。

  师:1、选择适合本诗的背景音乐。

  2、投影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比赛激趣

  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它的形象成为古今中外人们描绘抒情的素材。现在就请同学们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猛虎图,咏虎诗及关于虎的成语,展示一下(同学们分组比赛,看哪组展示的多,教师总结比赛结果。)

  虎,以它的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人们的心灵,但是,笼中之虎会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牛汉的《华南虎》,感受它的内心世界。

  本导语的设计一方面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另一方面是为了检验学生搜集、积累材料的能力。此外,以竞赛的形式来进行,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上课伊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

  二、朗读课文,营造气氛

  1、范读,配放背景音乐(背景投影显示)

  (学生听读,欣赏,品味语气、节奏,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

  (可采取多种形式读,进行朗读比赛,要求学生要投入感情,这样,学生在读中领悟,读中感受,进一步把握诗的内容。)

  配乐朗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参与的热情,使其有成就感,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良好习惯,规范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对诗的理解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愉快的氛围。

  三、问题探究,整体感知(投影显示)

  1、华南虎在诗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试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诗句加以说明。

  2、怎样理解本诗最后一段的意思,说说在华南虎的形象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理清结构,然后小组合作探究,代表交流,教师适当进行背景介绍。)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整体感悟主题的能力,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回答问题,这将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创见、独见。明确华南虎的象征意味,它所代表的是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诗人借虎喻人,也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思索: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从而了解这首诗表达的深层含义。

  四、赏析品味,质疑问难(投影显示)

  1、如何理解加线词语的含义

  ①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

  ②还是想用尾巴鞭挞那些可怜而可笑的观点?

  ③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

  ④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

  设计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品味诗歌的语言,进一步把握全诗主旨,逐渐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从而品味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把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或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交流。

  (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质疑,互相解答,共同交流。教师则适当点拨,宏观调控。)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样做,既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服务者的新思路,又有意识的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比较差异,拓展延伸(投影显示)

  阅读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老虎》,加以对比;看看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布莱克一诗的主要内容是赞叹老虎的威武和力量;《华南虎》主要是借虎来表达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不羁的灵魂的颂扬。

  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两首同一题材的诗的比较阅读,更进一步体会《华南虎》一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借此机会,开阔学生视野,扩大新诗的阅读范围。

  六、口语交际,巩固提高

  尝试写一首小诗,写出你喜爱的一种小动物的形象气质。

  (课上时间有限,未必写完整首诗,交流几句即可,课后书面完成。)

  此环节的设计既对学生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其表达能力,又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七、多角反思,课堂小结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反思、总结,以便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自读课,一课时完成。课堂结构比较紧凑,问题的设计也很精炼。课堂上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是由老师一段一段的讲读,而是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对于诗歌教学,我重视朗读课文,在读中学,读中悟,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也培养了良好的语感。课堂中,不忽视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教育学生关爱动物,善等生命。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小组合作交流,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中力求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比如采取比赛方式,讨论交流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这节课,我真正尝到了探究式学习的甜头,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展示自己。有一名平时特别不爱发言,非常腼腆的女生不但主动举手要求代表全组参加竞赛,而且发挥出色,博得阵阵掌声,并为本组赢得一枚宝贵的小红花。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面向全体,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健全的人格,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上的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评析

  新课标强调凸显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求课堂教学是民主、平等的讨论过程,李刚老师这堂课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上的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本节课中,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发展,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以往只注重少数尖子生或照顾大多数尖子生的观念。教学流程的设计清晰,上课伊始,便以竞赛的方式导入新课,很新颖,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他们参与的热情;在朗读环节中,配放背景音乐,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练读比赛,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探究也是教师精选出来的,通过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品读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比较阅读和口语交际,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而达到能力的迁移和提高。整个课堂都力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从这节课中看出,学生已初步具有了欣赏诗歌的能力,初步领悟了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丰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不再是舞台上的牵线木偶受人摆布。“质疑问难”和“朗读比赛”是这节课的亮点。教师在课堂中的点拨比较到位,宏观调控,适时适中,善于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学生容易接受。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受到熏陶和启迪。

  总之,作为一节课改课,我觉得符合“新课标”要求,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

  《华南虎》教学设计 篇2

  【教材依据】

  《华南虎》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三篇阅读教材。

  【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设计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学生主体、老师主导,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材分析:本课系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诗创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诗人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一次,在桂林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但在“我”的眼中,这不仅仅是一只通常意义上的老虎,而是另一个“我”。那“血淋淋的破碎的爪子”“破碎的牙齿”“铁笼”都使“我”想到了自己的境遇:当时在干校的绝大部分学员都已回京或分配到别的城市,而自己是属于少数不能入京的“分子”之一,心情异常沉重。正如作者所说:这只虎与我当时的境遇是何其相似啊!而“灰灰的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则深深震撼了“我”,那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发自“我”的灵魂深处,诗人借虎喻人,全诗赞扬的是华南虎,表现的却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学情分析:我担任七年级(3、4)两班的语文教学,共有学生98人。根据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对本班学情比较了解,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优等生约占10%,这部分学生有扎实的语文功底,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丰富的课内外知识,课堂反应迅速,理解和接受能力强,在学习上常有“吃不饱”的现象;中等生65%,这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较差,学习只是被动的接受,但能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各种作业,基本能跟上教学步骤的需要,学习上处于“刚吃好”的状态;还有25%的学困生,学习基础差、习惯差,总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成绩很不理想,学习上有“吃不了”的现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背诵诗歌。

  2、了解“华南虎”的形象及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

  1、培养通过品味关键词句、整体把握诗歌形象的能力。

  2、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体会意境,理解诗作蕴含的感情及社会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诗歌学习,培养培养学生追求自由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的人格。

  【教学重点】

  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把握形象与主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

  联系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的重要方法。本首诗歌具有浓厚的象征色彩和丰富的内涵。以诵读带动全诗的学习,从而深入理解“华南虎”的形象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2、鉴赏法: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即引导学生品味关键诗句,了解诗中众多形象所表现的深层含义,进而把握形象和主题的关系。

  【教学准备】

  1、制作PPT课件。

  2、学生预习:熟读诗歌;搜集并整理作者相关知识;查资料书了解诗歌写作背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要点】

  充分诵读,整体感知诗意。深层研讨,把握华南虎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由鲁迅的“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引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家及背景简介。(学生交流,老师明确)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创作诗歌,是“七月派”的重要成员。“文革”期间,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主要作品有:《华南虎》、《半棵树》《掉念一棵枫树》等。出版的诗集有《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和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本事写于1973年6月,人们的精神自由受到严重束缚的十年动乱时期。

  2、听课文录音,感知华南虎的'形象。“华南虎是一只______的老虎。”(鼓励学生谈出个人感受)

  三、合作交流,深入学习。

  <一>形象探究: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的华南虎处境如何?(学生自由回答)

  2、这只华南虎具有什么样的个性特点?试从文中找出有关诗句加以说明。(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补充;代表汇报,集体小结)

  3、对华南虎,“我”和观众的态度有何不同?你对“我”和观众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

  (学生的评价只要扣紧课文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二>理解主题:

  品读诗歌最后一小节,思考:

  1、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联系诗歌写作背景理解).

  2、为什么“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3、作者在这里说“我终于明白……”“我”明白了什么?蕴含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索?学习本诗有什么现实意义?(鼓励学生谈出个人感受)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1、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色彩。诗人以被囚禁在笼中、失去自由还饱受摧残嘲弄的华南虎形象为象征,表现了自己及同类人在艰难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强烈渴望。

  你能说说诗中各种意象的象征意义吗?

  2、请同学们诵读课本P213页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老虎》一诗,试比较它和《华南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困厄中坚毅不屈的华南虎给了诗人的灵魂以震撼。的确,追求不屈服、不苟活的亮丽人生,是诗人的思索,其实也更应该是我们每个人人生追求的方向。同学们,在悲怆和困顿中成就的,是伟岸,是卓绝。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就让我们以强者的姿态告白人生,告白自我吧!

  六、作业

  1、熟读诗歌。

  2、请写一篇《华南虎》读后感,字数不限。

  七、板书设计

  华南虎

  牛汉

  观众:冷漠无情、愚昧无聊、人格堕落、市侩可笑

  老虎:高傲不羁、向往自由、追求独立、勇敢抗争

  “我”:良知未泯、深有感悟、超越苦难、奋然前行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在深深的思忖一个问题,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上每一堂课的时候,我们将运用怎样的教育理念,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实实在在的在课堂上呈现出来。既不能上成说教式的政治课,又不能上成单是知识传授的训练课。原先,在上课的理念上曾遵循12个字,也是平日上课与听课的心得之悟,我觉得一堂语文课应该“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融融。”当上完这节课后我又有了新的感想,给它充加了八个字,那便是“沉思默默,感受深深”。我想这20个字将成为我今后施教的座右铭,也会让这样的语文教学观落实到今后的语文课堂之中。让我们的语文课变得更加兴味盎然、丰富多彩,充满文学的气息。也让语文的味道更加的浓郁隽永。同时,让批注式自学和随笔杂谈式练笔与博览群书有机结合,让课外量的积累推进课内质的飞跃!

  《华南虎》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诵读,联系背景,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基本把握诗歌主旨。

  2、抓住关键,品味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3、研读赏析,形象探究,感受诗歌中浓厚的象征意义。

  4、通过诗歌学习,鼓励学生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鄙弃世俗、勇于抗争,特别在充满诱惑的现代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结合体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及其象征意义。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2、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教师出示老虎图片,学生感受老虎风采。

  师:①看了图片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②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华南虎呢?

  (学生自由发言后)师: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它的形象已成为古今中外文人描绘抒写的对象。在丛林中,它的威猛和高贵一直震撼着人们的心灵;那么在囚牢中呢,他的灵魂是否依然高傲不羁?让我们从华南虎的世界中寻找答案吧。

  二、诗歌朗诵,整体感知

  (一)听读诗文

  1、师配乐诵读诗歌。

  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初步感知诗文的内容,并感受诗中特有的意境、强烈浓郁的情感。诗人笔下的华南虎处境如何?学生自由回答,之后明确:这是一只有着美丽的容貌和强健的形体的华南虎,但被囚于人类的牢笼中,远离了山林。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诗文。

  2、学生比读(可配背景音乐)、评读诗歌,注重情感,注重感知。

  教师朗读指导: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读出感情,读出重音,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对诗文也能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

  ①诗歌诵读后,讨论:这只老虎具有什么样的个性?试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诗句加以说明。

  诗句如: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小结:让我们用一句话总结出华南虎的性格:

  可用如下句式:华南虎是一只老虎

  (威严、高傲、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维护着自己的尊严)

  ②对华南虎,“观众”和“我”持什么态度?

  学生小组讨论,之后明确:“观众”对华南虎“砸”“呵斥”“劝诱”,态度冷漠、粗暴。“我”良知未泯,从老虎的“悲愤”中,感到了沉寂在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被触动,有所觉醒。(学生可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学生自由朗读诗文,再次感受在态度冷漠、粗暴的众人面前,仍坚韧不屈,向往自由的华南虎形象。三、研读赏析,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只被囚禁仍如此高傲、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形象呢?

  ①简要介绍作者

  ②提供背景: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诗人牛汉正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文革”中,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表现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对自由的追求。

  (70年代特有的政治环境和作者特有的政治待遇——与华南虎的遭遇何其相似。)

  2、理解象征:

  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所谓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那么

  ①华南虎及“铁笼”分别象征什么呢?

  讨论明确:华南虎是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的象征。

  “铁笼”禁锢自由、代表邪恶。

  ②诗中的“观众”又代表着一个怎样的群体呢?

  讨论明确:诗中的“观众”冷漠粗暴、庸俗无聊,是一个没有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群体。

  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3、合作探究:

  ①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

  讨论明确:感到“屈辱”有两层含义:浅层意思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屈辱”;深层意思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②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

  讨论明确:“我”作为庸俗大众中的一员,来“观赏”老虎。在“不羁的灵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③为什么“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

  讨论明确:这是在表现华南虎对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颂华南虎在逆境中爆发的充满野性的炽热生命力。

  4、主旨探讨:

  诗歌结尾作者说“我终于明白……”“我”明白些什么?这里蕴涵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思索?学习本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讨论明确: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保持独立、健全、高尚的人格,奋然前行。

  作者写这首诗时,处境同样艰难,华南虎的不羁个性唤起了诗人对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极度渴望。我们应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在种种诱惑面前不屈服、不迷失。

  这首诗表现中国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人们,都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

  四、拓展延伸

  1、朗读英国诗人布莱克《老虎》一诗,概括诗人塑造的老虎形象。

  2、诗歌比较,课文和《老虎》同样写老虎,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3、在从比较中,你得到怎样的人生启示和写作体会?

  4、齐读两首诗歌,在朗读中体会。

  五、体验反思,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①假如你就是那只被囚在“铁笼”中的华南虎,当时你会怎样想呢?

  ②假如你是观众,当你看到“铁笼”中的华南虎时,你又会怎样想呢?

  ③再次诵读诗歌,体会诗中最能震慑人心、表现主题的诗句。

  2、互动释疑:在预习、美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课堂小结:

  这首诗作于一个特殊的年代——“十年动乱”期间,表现了在特有的政治环境下,中国有良知、正直的知识分子不屈服于压制,追求光明、自由的思想感情。诗人把这种感情融注在具体的物象——华南虎身上,使华南虎的形象有了象征意义。而华南虎在囚笼中表现出来的独立个性和追求,深深地感染并启迪着我们,事实上,这样一种独立精神和个性追求也正是我们青少年的追求。

  六、布置作业:

  ①课外读一些抒写动物的现代小诗。

  ②以《华南虎的自白》为题,根据诗意展开想象,试着写一首短诗。

  ③收集更多关于虎的成语、诗歌及书画。

  教学反思:

  《华南虎》的教学设计,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的学习规律。在教学环节中,针对课文多处象征手法的运用,学生理解难度大的实际问题,设计多角度、多方式的阅读,特别设计了阅读的四步曲,即听读、初读、研读、比较诵读几个环节,并做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在主动思考、自主合作探究以及情感活动中由浅入深的理解课文,从中受到感情的提升,并树立高尚的情操。

  《华南虎》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诗歌的学习,鼓励学生培养追求自由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独立的人格。

  2培养学生通过鉴别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的能力。

  3.诵读品味诗歌,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形象。

  4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学习

  教学重点

  1学习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感知,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的意义。

  2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老虎禁不住人类的诱惑,失去了虎威,从山林走进了动物园,但是,并不是所有被囚的老虎都这样。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虎,以它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只华南虎的内心世界,感受这种震撼。

  播放课文配乐朗诵录音。

  二、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十年动乱”期间,当时诗人被迫在一个“干校”接受“劳动改造”。那时,人们的精神受到了严重束缚。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看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诗。

  三、诗文赏析:

  1、先分角色朗读诗文,注意节奏和感情,并为生字词注音。

  栅栏(zhàlan)斑斓(bānlán)呵斥(hēchì)抽搐(chù)趾(zhǐ)爪铰(jiǎo)掉沟壑(hè)不羁(jī)

  2、自由朗读这首诗,(2分钟)思考:

  问题一:文中的华南虎处境如何?“我”看到的这只在笼中的华南虎是个什么形象?请用诗文中的原话概括。

  华南虎处境:被囚禁于人类的牢笼之中,远离了广袤的山林

  斑斓的面孔、火焰似的眼睛、又长又粗的尾巴、健壮的腿、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3、齐读第三节,教师点拨节奏和重音。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问题二:观众在老虎面前和诗人眼中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是一群“胆怯而绝望”“可怜而可笑”的人.

  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无耻,反而用“砸”“呵斥”“劝诱”的方式来对待高贵的华南虎;

  他们卑微,即使面对华南虎威严的背影也会感到“胆怯”;

  他们无聊,竟会因为从生活中找不到“谈资”和“好戏”而“绝望”;

  他们自以为是,蔑视老虎向往的“苍苍莽莽的山林”,他们不但对自己囚牢一样的生活境况不自知,而且还向想用同样的牢笼囚住一切生灵。

  问题三:请看这一节的最后两句:“你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

  感觉“屈辱”有两层含义:

  浅层的意思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觉“屈辱”;

  深层的意思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觉“屈辱”。

  4、快速阅读1-4节,思考:

  问题四:和观众相比,笼中的华南虎在诗人眼中具有什么样的个性?课文中的哪些诗句能表现它的个性?

  华南虎的个性:高傲不羁、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向往自由

  课文中的诗句: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威武不屈、勇于抗争

  问题五:面对这只华南虎,诗人的心情怎么样?诗人为什么会感到“羞愧”?诗人明白了一些什么?

  “我”感到“羞愧”是因为“我”也作为庸俗大众中的一员,来“观赏”老虎。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我”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

  “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

  “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

  问题六:通过以上分析,怎样理解诗中的“观众”、“铁笼”“我”的含义?

  “观众”——无耻、无聊、冷漠、市侩、卑微、自以为是、有时助纣为虐

  “铁笼”——是人类制造出来的色彩阴暗、冰冷无情的囚具。它禁锢自由,代表邪恶。

  “我”——良知未泯,代表了有良知、有思想的人的灵魂的觉醒

  5、诗人写诗讲就意象,并借助意象来表达一种情感。(回忆《未选择的路》)那么,本文的意象是什么?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学生总结这首诗的象征意义)

  本文的意象是华南虎.

  象征.

  本诗的象征意义: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渴望精神自由、渴望人格独立

  6、齐读全诗,结合课本剧和写作背景思考:

  问题七:《华南虎》写于一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应如何理解它的现实意义?

  这首诗写于最没有诗意的时期——70年代,表现了在当时特有的政治环境下,中国正直、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超越那个特定的时代,即使在今天,这首诗也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想要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的人们,应该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和鼓励。

  四、巩固扩展

  (1)联想和想象练习

  以《华南虎的自白》为题,根据诗意展开想象,表现被困的华南虎的心路历程。

  (2)比较阅读:布莱克《老虎》

  谈谈它们的区别和文章的感情,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板书设计

  斑斓的面孔不屈的生命

  火焰似的眼睛执著的灵魂

  又长又粗的尾巴渴望精神自由

  健壮的腿渴望人格独立

  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华南虎》教学设计 篇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二)能力培养点

  1、理解诗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2、分析“华南虎”的象征意义。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体验

  1、感受华南虎执着的灵魂和自由的精神。

  2、培养自己追求独立自主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的人格。

  二、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华南虎”的象征意义。

  难点:理解诗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导入:大家看到了怎样的一只老虎?(生:威武、勇猛、自由、高贵……)

  有一位诗人,来到桂林,他没有被旖旎的漓江风光所吸引,却被动物园中一只身陷铁笼的华南虎触动了。于是,华南虎刚毅的背影,凝结着鲜血的趾爪和火焰似的眼睛就深深地烙印在一行行诗句里。接下来我们共同学习牛汉的《华南虎》。(出示题目)

  一、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学习生字)

  二、诗歌需要反复朗读,才能体会诗人的情思.下面请听录音,思考文中的华南虎处境如何?(明确:这只美丽而强健的华南虎,被囚禁于牢笼中,远离广袤的山林,受尽了非人的折磨和屈辱。注意第四节有关句子。)

  三、这样的一只华南虎,他会怎么做,他具有怎样的个性?文中哪些诗句能表现它的个性?请大家选读课文,勾画出这些句子加以说明。

  1、“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为什么受到这样的屈辱还能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而且还居然“悠悠地在拂动”,它不愤怒吗?从中你还看出什么?(囚禁在牢笼中,遭到毒打利诱之际,仍坚守着自己的尊严,还有比这更可贵的吗?这是对世俗的蔑视和无声的抗议!)

  2、“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尊严是永远不会被打败的。“苍苍莽莽”给你什么感觉?苍苍莽莽的山林才是华南虎灵魂和力量的家园。)

  3、它都一概不理(高傲的灵魂怎么会向世俗低头?)

  4、“灰灰的水泥墙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一道一道”说明一次次抗争一次次失败,“血淋淋”暗示怎样的不屈努力!“沟壑”为什么会像“闪电”?你读到这里,感觉最强烈的是什么?)

  四、揣摩品读。将学生分成四组,各发给记录纸一张,每组讨论一题,小组选一名同学记录,一名代表发言,其他补充发言。

  1、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

  2、还是想用尾巴鞭打那些可怜而可笑的观众?(观众为什么是“可怜而可笑”的?注意联系“胆怯而绝望”的观众。)

  3、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

  4、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这只是在描写华南虎斑纹和眼睛的颜色吗?)

  明确:

  1、华南虎的“心灵”感到“屈辱”的原因,不在于观众对它的欺凌,而在于它从此永别了自由的土地,隐身于龌龊的人世间,它深味这世界的苦难、凄凉与无望,内心感到的是无尽的孤独和忧愤。

  2、观众不知道自己的无耻,反而用“砸”“呵斥”“劝诱”的方式来对待高贵的华南虎;卑微的他们即便是面对华南虎威严的背影也会感到“胆怯”,所以说他们“可怜”;无聊的他们竟会因为从生活中找不到“谈资”和“好戏”而“绝望”,所以说他们“可笑”。

  3、“我”也和其他人一样,隔着铁栅栏来“观赏”华南虎。但是,“我”毕竟良知未泯,从老虎“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悲愤”中,“我”感到了沉寂在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感到了现世众生的人格堕落。“我终于明白”,“我羞愧”,“我”“离开”,“我”“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这声音来自“我”的灵魂,它代表了有良知、有思想的人灵魂的觉醒。

  4、这是在表现华南虎对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颂华南虎在逆境中爆发的充满野性的炽热生命力。

  五、下面观看影片,给华南虎取副标题。人们常说,每首诗有一个“核”,有一个感情的爆发点,最后腾空而过的华南虎滴血的趾爪就是它不羁灵魂的再现。小结:“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沟壑”唤醒了“我”的内心,迫使“我”作一场灵魂的追问。“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

  六、假设你被关在“笼子”里,你如何面对你的处境?你追求怎样的境界?(出示两则材料你愿意做?)

  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只华南虎呢?(两则材料)作者写这首诗时,处境同样艰难,华南虎不羁的个性唤起了诗人对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极度渴望,我们应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在种种诱惑面前不屈服、不迷失。今天,要想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人们都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

  七、深情诵读

  八、给牛汉或自己画像

  九、展示课件。

【《华南虎》教学设计(精选5篇)】相关文章:

1.精选《观潮》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2.华南虎课程优秀教案

3.《雨巷》精选教学设计

4.《望岳》教学设计「精选」

5.离骚的精选教学设计

6.《匆匆》教学设计(精选15篇)

7.穷人教学设计精选15篇

8.《鲸》教学设计精选15篇

9.《尊严》教学设计(精选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