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时间:2021-04-26 17:39:3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了解声音的特性。

  ●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

  ● 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 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教材分析】

  教材将声音的特性按照音调、响度、音色的顺序进行讲授。但是,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往往将“音调”和“响度”两个概念混同起来。本人考虑到响度比音调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接触到,而且响度比音调更加好理解一些。在排除响度的干扰之后,音调更加容易理解一些,因此将课本中二者的顺序颠倒了一下,将知识的处理由易到难。

  【学情分析】

  声音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许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特性各不相同。但是学生对于声音的特性的有关知识(尤其是音调和响度)十分模糊,甚至存在错误理解。而本节课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就看能否顺利改正学生的错误理解,真正理解音调和响度。

  此外,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学生也向着多方向发展,拥有乐器演奏等多方面的才能。本节课可以让学生自带部分乐器供课堂探究之用,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资源】

  大小木鱼、大小铜镲、大小铜锣、大小鼓、大小音叉、敲打木槌、铝板琴、学生自带乐器(吉他、竖笛等)、乒乓球、铁架台、示波器。

  (说明:以上器材可从学校音乐器材室中寻找,也可用其他乐器代替)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了解了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中的一些美妙的声音吧!(播放录音)

  请学生提出想要知道的有关声音的问题。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分类,抽取与声音的特性有关的问题作为本节探究的内容,从而引出课题。

  板书:

  课题:§3.2 声音的特性

  二、新课教学

  (一)手耳并用

  请学生利用手边的器材(包括老师提供的器材及学生自带的乐器)来发出尽可能多的声音,仔细倾听,尝试用不同的形容词来描述声音的不同,并展示自己的做法。

  生1:声音有大小不同。用力敲铜锣,声音大;轻敲,声音小。

  生2:有的声音低沉,有的声音尖锐。敲大鼓,声音低沉;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小鼓,声音尖锐。

  生3:有的声音浑浊,有的声音清脆。敲大木鱼,声音浑浊;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小木鱼,声音清脆。

  生4:声音有强弱不同。用力敲铜锣,声音强;轻敲,声音弱。

  生5:…………

  教师将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类,并引导学生用专门的物理术语表示声音的不同。

  板书:

  声音

  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 (大小)

  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 (尖锐或低沉,清脆或浑浊)

  声音为什么会有强弱、高低的不同呢?研究问题要追根求源,从本质入手。请同学们回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回答: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继续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振动会有什么不同?

  教师演示:手来回摆动的动作。学生观察,总结振动有哪些不同。

  与前面声音的不同对应。

  板书:

  声音 振动

  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 振幅:振动的幅度

  音调:声音的高低(尖锐或低沉,清脆或浑浊) 频率:振动的快慢

  振动是怎样决定声音的响度、音调的呢?

  (二)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响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响度可能与振幅有关,有的学生猜想响度可能与频率有关。

  【进行实验】

  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器材,使它们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并观察发声体的振动有什么不同?

  相互交流,看能不能总结出规律?

  学生分小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成果展示与总结】

  学生边展示,边总结。

  生1:用力敲铜锣,锣面振幅大,响度大;轻敲,锣面振幅小,响度小。

  你是怎样比较出锣面振动幅度的大小的呢?

  生1:将手指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锣面,手指振动越强烈说明锣面振幅越大,振动轻微说明振幅越小。

  有其他更直观的反映方法吗?

  生2: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锣面,乒乓球被弹开的高度反映了锣面振动幅度的大小。

  肯定学生的回答,点出该物理研究的方法并板书:转化法。

  还有其它的做法吗?

  生3: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的高度反映了锣面振动幅度的大小。

  用力敲音叉,音叉振幅大,响度大;轻敲,音叉振幅小,响度小。

  板书:(将响度与振幅用箭头联系起来)

  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振幅:振动的幅度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三)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音调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音调可能与频率有关。

  引导学生分析,要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必须使振幅一定,即用大小相同的力使物体发声。对学生进行“控制变量法”的研究方法教育。

  【进行实验】

  请利用手中的器材,使它们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并观察发声体的振动有什么不同?

  相互交流,看能不能总结出规律?

  学生分小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成果展示与总结】

  学生边展示,边总结。

  生1:用木槌敲小木鱼,声音清脆,音调高;用同样的力敲大木鱼,声音浑厚,音调低。

  生2:用木槌敲小音叉,声音清脆,音调高;用同样的力敲大音叉,声音浑厚,音调低。

  生3:用手指拨动吉他同一根琴弦,手指靠上时,音调低;用同样的力拨,手指靠下时,音调低。

  生4:……

  生5:……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用同样的力敲大小木鱼时,它们的振动频率有何不同?

  教师以生活实例做比喻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分析:

  大个子同学与小个子同学跑步时,他们蹬腿的频率如何?能将这个现象与我们刚才的实验类比吗?

  学生总结出:

  大个发声体振动频率慢,音调低;小个发声体振动频率快,音调高。

  同一琴弦,振动部分越长,振动频率慢,音调低;振动部分越短,振动频率快,音调高。

  教师演示:将钢笔帽和钢笔管拆下,分别吹。让学生比较音调的高低,并分析。

  吹气时,钢笔帽和钢笔管中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帽内空气柱短,振动频率快,声音尖锐,音调高。管内空气柱长,振动频率慢,声音低沉,音调低。

  板书:(将音调与频率用箭头联系起来)

  音调:声音的高低(尖锐或低沉,清脆或浑浊)频率:振动的快慢

  频率低,音调低;频率高,音调高。

  演示:观察声音的波形

  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观察不同频率的音叉声音的波形。再将男女同学的声音信号输入,比较它们的差异。

  听一听、议一议:

  播放录音:蚊子和老黄牛的叫声。

  讨论:蚊子和老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

  (四)探究声音的特性之三──音色

  游戏:

  (1)耳朵“辨”乐器。播放录音:梁祝1(古筝演奏) 梁祝2(二胡演奏)

  同学们辨别是何种乐器演奏的

  教师介绍:不同的乐器演奏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曲子,声音各有特色,我们称之为音色不同。

  (2)耳朵“辨”人。

  请后面的两名同学读屏幕上的句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前面的同学说出朗读者的名字。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人,声音各有特色,我们也称之为音色不同。

  板书:

  音色:声音的特色。不同乐器,音色不同;不同人,音色不同。

  教师介绍: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五)自己阅读教材,还能学到些什么?

  让学生自学频率的概念、单位、超声波、次声波等知识,并进行展示与交流。

  想想议议:

  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

  (六)课堂练习:

  1、请解释下面几句话中的“声音”各指的是声音的哪个特征?

  (1)对不起,请您讲话声音高一点( )

  (2)李宁唱歌的声音真好听( )

  (3)电锯发出的声音很尖,很刺耳( )

  2、有经验的养蜂人根据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就可以判断蜜蜂是采了花粉回来还是出去寻花源,是因为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都不是

  3、用小木槌轻敲与重敲同一锣面时,音调、响度、音色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

  4、寓言故事中的兔乖乖听见说话和敲门声之后,根据什么没有将门打开( )

  a.说话声的响度

  b.说话声的音调

  c.说话声的音色

  d.敲门声音的不同

  5、拿一张硬纸片,把它的一头伸进自行车轮的辐条中间,然后转动车轮,就会听到纸片振动发出的声音。当减慢车轮转速时,你能听到( )

  a.音调变高

  b.音调变低

  c.响度变大

  d.响度变小

  课堂练习后音乐欣赏:

  欣赏男低音john denver与男高音domingo合唱《perhaps love》,再次体会音调的高与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学习。

  课外知识拓展:

  自学课本p41 科学世界──乐音和乐器,理解不同乐器改变音调和响度的方法。

  参考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制作音调可变的哨子和水瓶琴。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任务要求:

  1、理解人声音的特性。

  2、体验声音的特性一——音调、响度、音品。

  3、了解声音的特性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练习

  学习过程:

  (课前已让同学们准备好教学案、课本和器材)

  一、引入:

  用不同乐器演奏同一乐曲“爱的奉献”问学生能否分辨出来,反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我们学习了这节课后就明白了,(激起学生气氛“大声回答想不想知道”)

  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声音的特性这节课(板书课题:三、声音的特性)

  大家知道春晚的小沈阳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时由于调过高拔不上去,欧了,还有俗话讲得好“要想唱歌得先对调”这里的“调”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声音特性之一--------音调

  (板书:一、音调)

  1、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这里指的高低不是我们生活中声音的大和小,是从音乐学中讲的音阶的高低,比如1 2 3 4 5 6 7 i(用唱或是演奏让学生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听到的声音有的浑厚低沉,有的清晰尖细。前者音调低,后者音调高(用画眉哨演示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高低变化)

  通常男女生相比男生音调低而女生的音调高,那么音调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我们来探究一下:

  大家手中有橡皮筋把它拉不同长度拨一下听听声音的音调高低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有很多回答,注意引导到橡皮筋振动的快慢上去)

  再拿钢锯条做实验:拨动伸出桌面不同长度的锯条拨听听声音的音调高低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有很多回答,注意引导到锯条振动的快慢上去)

  学生填写教学案学习研讨的2、3小题并归纳

  教师总结:

  2、 物体振动得越快, ,声音的音调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 ,音调就越低。

  物理学中为了表达物体振动的快慢引入了一个重要的物理量-------频率,

  3、 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介绍频率的概念)

  赫兹 Hz

  大家知道我们人类交流也好歌唱也好,发声是有一定频率范围的(比如调高了唱不上去,过低了说不出来),实质上我们的听觉也有一定的频率范围,大家快速阅读课本20页,你发现了哪些重要知识点,小组交流分享并填写教学案学习研讨的4小题。

  全班交流教师总结评价超声波、可闻波、次声波等知识点。并用示波器演示不同频率音叉(声音)在示波器上的差异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声音的第二个特性,好不好?

  学生回答

  教师要求大声点

  再大点声回答

  问这三次回答有什么不同?---------------大家回答得非常好,三次声音的大小或强弱不同,这正是我们学习的声音的又一特性-------响度

  板书并定义(二、响度)

  1、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有些词语“震耳欲聋”、“窃窃私语”)

  那么响度又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探究一下:

  几次敲响音叉且使这几次响度不同,观察叉股弹开乒乓球或钥匙幅度的不同,引导学生分析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

  2、 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并用示波器演示不同响度的声音在示波器上的差异

  完成教学案(二)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填空部分并思考响度还和什么因素有关?

  响度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两个小游戏:

  大家都闭上眼我拍到谁谁就说“你知道我是谁吗?”

  大家仅凭听说出他的名字

  大家都闭上眼睛猜我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教师演奏学生来猜

  同学们之所以能分辨出来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一样,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声音的第三特性--------音色

  板书:

  三、音色

  可以区别不同的人或乐器

  小结一下

  大家完成第四部分:基础训练(比比谁最快)

  填空一人回答 另一人回答选择

  作业

  仔细阅读P23科学世界:打击乐器、管乐器、弦乐器

  如果有时间做中考链接可在课上完成(比比谁最棒)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3

  声现象贴近生活,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且较有兴趣,但对响度、音调、音色三个概念缺乏理性的认识。响度这个概念,学生容易理解,但由于学生对音调概念较模糊,所以往往不能正确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高低”区别。所以在《声音的特征》这节课中,让学生正确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高低”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以上问题,我设计了《声音的特性》,讲完这节课后,我仔细回顾了教学的全过程,结合同科老师的点评,有了如下的认识和体会。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应以实验探究活动为主,探究活动紧绕“响度和音调分别由什么因素决定”展开。活动前,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我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进行点评,进一步明确实验目的,强调实验需要观察的现象。活动中,学生分小组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如瓶子、尺子,梳子等进行实验。然后,让小组派学生代表对所设计的实验进行演示。最后,引导学生对“响度由什么因素决定”和“音调由什么因素决定”这两个活动进行大量对比,从对比中明确响度、音调的概念及声音的“大小”和“高低”的区别,共同得出“振幅决定响度,频率决定音调”的结论。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问题情境——定向探究——实验观察——讨论交流——实践应用”这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自主建立响度、音调概念。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由表及里,共同得出“振幅决定响度,频率决定音调”的结论。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但在具体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 学生对于日常生活的关注不够多,物理联系生活的能力较弱。

  2. 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存在“一人做其他人看”的情况。部分同学并没有参与到活动中来,只是看其他同学做。

  3. 让小组派学生代表对所设计的实验进行演示,只有一个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不利于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

  4. 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作为老师,有时候表现的还是不够沉着。

  三、改进措施

  在以后的活动中,要明确组内分工,使分工更细致,强调各角色间的相互配合,使每一个人都能参与探究的全过程。在演示实验的时候,应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对所设计的实验进行 演示,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应给其足够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并且适时的进行引导,体现教师的主导及学生的主体地位。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4

  一、设计思想

  声音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很熟悉的自然现象,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出高层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呢?这需要精心设计课程内容,讲究艺术性的学习和体验,为此我选择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方法来讲这一节课。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不仅有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还有频率、超声波、次声波等概念,并且在探究能力上对学生的要求有了较大的提高,因此我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学生探究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让学生能欣赏带有声音的动画,还亲自动手用器材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利用多媒体采用分工协作探究,每组独立进行探究,而对于实验记录的数据和现象运用多媒体展示给每一位学生,最后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完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本位”的精神,同时还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2.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与科学探究实践的思想和互相配合的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尺、铁架台、细绳、乒乓球、音叉,橡皮筋、木梳子。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媒体应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师生共同欣赏一段音乐和一段噪声,请学生谈谈对这两段音乐的感觉,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是声音给人的感觉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播放音频学生仔细听两段音乐,讨论并说出对这两段音乐的不同感觉。 创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两组音乐:

  1、响度不同的同一首歌;

  2、音调不同的同一首歌;启发学生找出他们的不同,分别引入响度、音调的概念。提出问题:为什么有响度、音调的不同?是什么因素影响声音的响度和音调的不同。播放音频 学生欣赏并找出这两组音乐的不同之处;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响度不同的.声音和音调不同的声音。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实验

  音调和响度教师播放准备好的2个动画,一个是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一个是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实验器材分组进行探究影响声音的音调、响度的因素。教师巡视并了解学生的探究活动,适时给以点拨、指导。指导学生进行交流,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得出结论。播放动画学生观看动画,分组进行讨论,应用教师提示的探究方法进行探究,自己动手进行探究实验,学生可以跟老师和其他同学交流。探究完毕,学生进行交流,互相解决问题,并将不能解决的共同性问题提出来,共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交往能力。

  物体振动快慢不同,产生的音调也不同,从而引入频率的概念,再由人耳听到的声音范围,引出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课件显示声音的波形 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音?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思考分析问题能力

  音色 音调和响度都相同的声音我们还能区分吗?师生共同听两段音乐并说出如何区分的,从而引出音色。多媒体播放音乐。 (小游戏)前排指定一位同学不许回头,后面的同学指到谁,谁说一句话。让前排指定同学判断是谁的声音。

  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同学们进行交流,老师恰当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老师同学交流,最后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知识反馈 让学生做课件上自我评价的随堂测试,检查这节课的收获。教师巡回指导。 课件展示做自我评价中的随堂测试,自己检查这节课的收获。 通过联系巩固

  作业

  1.《自主学案》P23 1—6。

  2.预习2.3《声的利用》。 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做梯度训练。 巩固提高

  板书

  1.音调: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2.响度:声音的大小,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幅。

  3.音色:声音的品质,决定于发声体的材料、内部结构。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的理解学生觉得比较困难,可以通过钢尺或大小音叉,刻度尺等等的振动来感知、认识。在频率的学习方面要通过学生的实验来认识。响度比较容易,在研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音色的教学是个难点,认识音色可以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导致振动方式的不同等方面来分析、讲解。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音调的概念,明确音调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振动频率,并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钢尺振动实验,发现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有关,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学习意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音调的概念及音调的决定因素——频率

  【难点】

  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上开展一个小型音乐会,播放出不同的音乐,教师对乐音下一个定义,并提出问题:

  同样是乐音它们有什么区别?

  学生交流讨论后得出:声音有大小、高低的不同,不同乐器发声不同。

  教师明确学生的讨论结果后继续提出问题:

  声音的高低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声音会有高低之分?

  学生在疑惑中带着问题进入今天的课程——《声音的特性》(板书)

  环节二:新课讲授

  (活动一)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教师演示钢尺实验。教师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改变伸出桌边的钢尺长度,控制每次振动的幅度,学生观察钢尺的振动情况和声音的不同。

  学生会发现:如果将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拨动钢尺时钢尺振动得较慢,声音较低沉;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拨动钢尺时钢尺振动得较快,声音尖而细。

  教师讲解:音调是声音的特性之一,发声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物理上用频率表示物体的振动快慢。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2)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教师总结: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ertz),简称赫,符号为Hz。

  (活动二)超声波与次声波

  教师播放蝴蝶和蜜蜂在花丛中飞行时的视频,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是翅膀的振动,但能听到蜜蜂“嗡嗡”的声音,却不能听到蝴蝶飞行的声音。

  学生讨论:蜜蜂翅膀振动较快,频率高,蝴蝶翅膀振动较慢,频率低,所以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肯定,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得出:人耳的听声范围是在20Hz~20000Hz之间,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称为次声波。

  之后教师通过PPT介绍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环节三:巩固提高

  通过问题的形式,加深对音调的理解。

  问题:某昆虫靠振翅发生,如果昆虫在2s内振动了700次,那昆虫的振动频率是多少?人能否听到这种声音?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提问,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

  作业:复习本节课的知识,声音除了音调外还有什么特性,并根据这些特性制作一个乐器,尝试解释原理。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从实际中了解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通过实验,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引导组织和学生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声乐基础知识的乐趣。

  2、通过学习声音的三要素,提高学生对乐音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1、正确区分音调和响度。

  2、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1、引入(1)

  (1) “赛马”欣赏2分钟视频展示:让学生认真欣赏,谈谈感受。

  (2) 教师指出:像刚才的音乐一样,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的声音叫做乐音。

  (3) 教师提问:那么我们通过哪些方面来描述乐音呢?

  2、引入(2)

  介绍:俄罗斯最著名的男高音Vitas的魔鬼高音,征服了全世界的音乐爱好者,他为什么会有如此魅力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声音的奥秘,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

  引入新课:声音的特性(板书)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1、声音的音调

  (1) 教师演示:

  ①用电子琴弹奏高低不同的音符,让学生感受有什么不同;

  ②用音频播放男低音独唱曲、女高音独唱曲,让学生感受不同。(展示课件:声音的音调)

  (2) 得出:声音的高低不同,高音尖细、高亢;低音沉闷。

  物理中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板书)

  (3) 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①分组实验: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

  ②分组实验:用硬纸片快慢不同的拨动梳子,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③让学生讨论、分析得出: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4) 教师帮助学生建立频率的概念

  ①我们把物体一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赫兹 Hz( 板书)。

  ②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板书)。flash课件展示:音调与振动的快慢、

  (5) 学生看书,了解人和一些动物的听力和发声范围图。

  (6) 教师提问:人的听觉范围是多少?那么低于20 Hz和高于20000 Hz的声波我们能听见吗?学生回答,找出次声波和超声波的概念。

  次声波:发声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

  超声波:发声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板书)

  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超声波和次声波。

  2、声音的响度

  (1) 教师演示:用不同的力击鼓,学生感受声音的不同;改变录音机的音量控制开关,让学生声音大小或强弱的不同。

  物理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声音的响度。

  (2) 探究影响响度的因素

  ①教师演示:用细线把乒乓球吊起来,使乒乓球静止在竖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个叉股接触、轻敲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重敲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②学生思考、讨论:比较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有什么不同。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③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③教师提问:响度还与其它因素有关吗?(学生思考、猜测。)

  ④师生小游戏:教师小声说一段话,后排学生不知所云,而前排学生能准确说出。

  ⑤学生得出: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距离有关。(让学生再举些例子加以说明)

  ⑥师生归纳总结:影响声音的响度的因素是振幅和距声源的距离。(板书)

  3、探究什么是音色

  (1) “猜乐器”:播放用不同乐器演奏的歌曲,让学生指出不同的乐器。

  (2) 学生小游戏:让后排的几个学生说同样的话,前排学生不回头指出说话学生的姓名。

  (3) 教师提问:你凭什么区分不同的乐器和不同的同学?得出:

  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品质、特色叫音色。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的学习内容:

  知识:

  1、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3、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

  4、不同的发声体具有不同的音色。

  能力和技能:

  了解示波器在展现乐音特征中的特殊优势。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声音的特性说课稿

2.声音的特性说课稿

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4.《听听,秋的声音》课件设计

5.幼儿园小班科学教学设计《奇妙的声音》

6.《听听,秋的声音》的课件设计

7.《声音的产生》教学反思

8.听秋的声音-教材课件设计

9.广东版技术与设计2说课稿 系统的基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