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水韵》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06 17:38:2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周庄水韵》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5篇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掌握有关游记散文知识的基础上来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游踪,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学习从不同角度来描写周庄水韵。

  2、仔细揣摩语言,品味文章中蕴含的情景之美,体会作者渗透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感情。

  3、注意适时让学生了解祖国山川的壮丽可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让学生初步掌握游记散文的写法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

  2、难点:理解“水韵”的含义。

  教法学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游记散文的基本知识。采用通读、讨论、交流见解、归纳总结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好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营造气氛:

  1、播放多媒体课件:一曲悠扬、和谐的笛声从远方悠悠响起,一艘乌篷木船慢慢从水面上滑过,木櫓在水面上轻轻搅动,两岸的楼房,头顶的石桥一一从身旁掠过……

  2、请同学们翻阅课前教学插图。

  教师引导学了解两份课件内容:中国第一水乡——周庄。请学生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要点:河水,波光,倒影,石桥,小舟,行人,古雅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3、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周庄水乡的美丽图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投影)周庄简介:周庄环境幽静,建筑古朴,有900多年的历史,虽历经沧桑,但仍保存着原来的水乡集镇的建筑,全镇60%以上的民居是明清及明初建筑风貌,仅0.4平方公里的古镇就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个砖雕门楼,同时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桥,共同营造出一幅动人的风景画。这里有桥、有水、有人,同学们想到哪位作者的名句?(参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非常写意。)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解题。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许多人在“行万里路”后才写出优美动人的游记,本文作者赵丽宏三次神游周庄写下此篇《周庄水韵》,这个“韵”字指什么?周庄水的“韵”具体体现在哪儿呢?同学们要带着这个问题来欣赏本文。

  2、朗读课文。

  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并指出一些字词的音义。

  (1)请几个同学朗读课文,学生现场评价,教师指导。

  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欢快和喜悦的,朗读时要语调舒缓轻柔,语音清晰自然,不要过于造作。注意节奏与停顿,但语断情不断,个中韵味要把握好,朗读时以头脑出现一个个形象的画面为最佳。

  (2)提出疑难字词。

  (3)解释重点词语。

  三、师生讨论课文内容。

  1、复习游记知识,请学生完成下列填空。

  游记,要点明 、 ,交代 、 ,抓住 ,并做到 。(答案:时间;地点;游踪;观赏顺序;景物特点;情景交融。)

  2、把握文章整体脉络。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然后指出文章的整体脉络为总分结构,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第二部分:(4—6自然段)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

  四、分析课文。

  (一)讨论第一部分。

  1、阅读第一自然段,讨论问题:

  (1)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写周庄给他的总印象?

  学生讨论明确:从水中迷离的倒影、河道上应接不暇的拱桥及井字形的河道,这三个方面来写,突出周庄是东方的“威尼斯”。

  (2)本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要点:本段描绘了一幅乌篷船水中摇橹时,水面出现倒影的美丽画面。

  (3)这个画面体现了什么?

  要点:周庄水美:倒影如画(静态美),波动似绸(动态美)。

  (4)找出文段中的比喻句,指出本体、喻体,并说出其作用。

  2、阅读第二自然段。

  (1)首先使用了一句反问句“什么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作者强调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最富有诗意,同时也引起读者的思考——如何有诗意?

  (2)请学生找出在周庄泛舟有诗意的景物。

  要点:小小的`木船,窄窄的河道;拱形的桥孔,古老的形状风格不同的石桥;桥上的行人,船上的乘客。这些景物就如同诗中所描绘的一样,充满诗情画意。

  3、阅读第三自然段。

  (1)周庄布局有什么特点?请学生在原文中找出。

  要点:河道呈“井”字形,街道和楼宅被河分隔,石桥巧妙地将古镇连为一体。

  (2)“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这句话如何理解?

  要点:这是对周庄水乡整体的高度评价。

  4、小结:第一部分叙述了周庄水乡给人们的总体印象。河水、波光、倒影、石桥、行人、小舟,古雅幽美,充满诗情画意。

  五、课后作业。

  1、阅读课文。

  2、背诵课文第4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3、课外阅读《远去的周庄》。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字词。

  2、请学生背诵文章第4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二、讨论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1、周庄美丽的风光吸引作者几次游玩周庄,近距离接触、欣赏周庄。我们来看一下作者是如何与周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亲密接触的。请同学们速读第二部分,完成下列表格。(投影)(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次数时间观察角度作者感受特点详略安排

  第一次游览仲春雨中视觉(色彩)水墨画恬淡宁静概括写

  第二次游览冬天雪后视觉(色彩)

  听觉(声音)色如版画

  声似音乐色彩鲜明

  万般柔情略写

  第三次游览春夜旅游节视觉(色彩)光带、梦境多姿多彩详写

  2、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1)本段的结构形式是什么?

  讨论后归纳:总分的结构形式。第一句话先总括三次去周庄,每次的印象各不相同。后几句话分述前两次去周庄的印象。

  (2)学生从描写的顺序、角度、方法、语言等方面,重点分析本段写得较精彩的一两个句子或表现力较强的词语。(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从中点拨)

  参考:①“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这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雪后的周庄令人目眩的色彩,却仍旧蕴含着凝重的历史韵味。②用词丰富。雪融化的声音用“滴、淌、渗”等动词形容,不单调,足见作者文学功底。③“抚摸”一词用得极为准确,把阳光拟人化,突出阳光的温暖、轻柔,给人以舒适感。

  3、分析第5、6自然段。

  讨论、归纳:

  (1)第三次游周庄描绘了哪些景物?

  参考:第三次游周庄描绘了节日夜景,如岸上的彩灯、倒影、花船、丝竹管弦之声、礼花等。

  (2)细读第5自然段,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述旅游节欢乐气氛的。

  分组讨论后归纳:作者先由岸上写到河中。写河中景物先写河中倒映的光带,再写河中张灯结彩的花船,写船上传来的丝竹管弦之声,再写到小船划到古镇尽头所见的景色和突然看到的缤纷礼花,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的欢呼声。有条有理,顺序井然。

  (3)这样的描写与作者所要表露的情感有何联系?

  参考:文中描绘了节日夜景下五彩缤纷的周庄,表现了改革开放后的人们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及对改革开放的讴歌之情。

  (4)作者为什么写三次游周庄?第三次为什么详写?

  要点:作者多次游周庄水乡,这正表明周庄景色情韵深深吸引了作者。有些景点,单凭一次游览,浮光掠影,感受肤浅,难以领悟其奥妙,体会其神韵。两次,三次,仔细观赏,细细品味,才能多角度地领悟其境界之妙处。故而本文写了三次游周庄水乡的情景,感受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文章的详略也就自然形成了。

  小结:文章的第二部分,写了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从不同的季节时间,选择不同的景物,多角度描写,详略得当,充分体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也表现了周庄这个古镇在改革开放后的勃勃生机,更表现了周庄人民的幸福生活,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总结。

  (1)学完《周庄水韵》,请同学们谈谈这个“韵”字的含义。(各抒己见)

  参考:古朴,宁静,清幽,柔美,多姿多彩……最主要指的是一份柔美。

  (2)归纳本文的特点。

  与《巴东三峡》不同,这篇游记随着时间转移,记叙的对象、空间虽相同,但景色各异,三次游周庄所见所感也各不相同,可见游记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

  四、比较阅读,思考问题。

  课外已布置同学们阅读《远去的周庄》,现在思考:文章为何称周庄是“远去的”,谈谈你的看法。(各抒己见)

  参考:周庄原本是以它的清幽、别致、宁静、柔美的水乡神韵闻名于世的,是与外界尘嚣互不沾染,超尘脱俗的,如今匠气的装饰,喧哗的商贾,使清静的地方变成奢靡浮躁之所。一切都人让“现代化”的色彩涂抹、淹没。周庄已“远去”,已日渐失去了它的宁静,它的灵魂,商业铁踢粗暴地践踏着我们文明与文化的命脉。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文明与文化的命脉?同学们有何见解与措施?留待同学们课外探讨,作为今天的书面作业。

  五、结语。

  播放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优美的旋律中结束课程。

  附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水中倒影——美丽

  对周庄水乡的总体印象小河泛舟——诗意只有威尼斯才能见到

  整体布局——巧妙

  第二课时

  第一次游周庄:仲春水墨画恬静宁静

  第二次游周庄:冬天版画色彩鲜明、声音柔美多姿多彩

  第三次游周庄:春夜旅游节仿佛进入了梦境动人心弦

  (作者单位:遵义县虾子镇南坪中学邮编:563125联系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抓住“水韵”,理清课文的思路,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品味清新优美的语言,学习多角度写景的方法,体会出作者对周庄古风新韵的赞美之情。

  3、引发对周庄历史人文的当代价值的思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品味清新优美的语言,学习赏析语言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真正领悟到水乡周庄的古典情韵和当代的价值。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周庄代表性的几幅画面,并配合古典乐曲。

  2、教师解说:

  古老的石桥横跨在小河上;斑驳的老屋静默在河岸边;质朴的木船和云影、飞鸟徘徊在平静的河面上,这就是周庄。著名山水画家吴冠中曾说过:“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若要在中国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水乡古镇,毫无疑问,那就是“中国第一水乡”周庄。这些图片带着我们一起领略了周庄的美,但我想不管是画家画笔下的周庄,还是摄影家镜头里的周庄,都没有文人笔下的周庄美。今天这节课老师将与同学们一起随着著名作家赵丽宏那唯美的文字,走进周庄,感受它的曼妙,品味其中的水韵风情。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文章,其他同学听读思考:你觉得本文的标题恰当吗?为什么?(作者为什么把题目定为“周庄水韵”而不是“周庄之韵”或“周庄之水”呢?)

  【明确:作者以“什么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一句为“经”,概括了全文景物特点,领起文中作者行踪,“诗意”一词与题目相呼应:“‘周庄水及与之连在一起的事物有何韵致?’——‘充满诗意’”;“一个外乡人,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物。”一句为“纬”,交待了文章所写内容范围,连缀起了全文所写景物。作者以“周庄‘水韵’”为题,实在是再恰切不过了!在这两句话的统领下,作者又分两部分完成了整篇文章的写作:在文章前三自然段,作者先介绍了对周庄的整体印象;四至六段详细描述了自己三游周庄的见闻。无论是整体印象还是具体描述,都是围绕着“周庄的水及与水连在一起的事物”来写,都体现了“在小河里泛舟富有诗意”这一特点。“韵”字词典上有三个解释:⑴好听的声音⑵韵母⑶情趣,这里我们可以将题目解释为:周庄之水的情调趣味。】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文章,思考:文中写了作者几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每次游的印象分别是什么?哪一次游最深刻?

  作者三次游览周庄的情景及感受

  次 数时间观察角度作者印象景物特点详略

  第一次仲春

  雨中视觉(色彩)

  水墨画

  恬淡宁静

  略写

  第二次冬天

  雪后

  视觉(色彩)

  听觉(声音)

  版画

  色彩鲜明

  万般柔情

  略写

  第三次春夜

  旅游节视觉(色彩)

  如梦境

  多姿多彩

  详写

  3、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了解了文章重点描述了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那1-3段有何作用?去掉可不可以?

  【明确:1-3段是写周庄给人们的总印象。

  第一段侧重于水:“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搅动。倒映在水中的……都被……搅碎,碎成……”。本段出现了“石桥、楼屋、树影、云彩、飞鸟”,还有“木橹、水面” 景物琐碎繁多但绝无杂乱之感,反倒显得错落有致、情趣横生。这当然要归功于包容万物的“水”。是“水”给其它景物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风采的、共同的舞台,——这些景物都被“倒映”于水中。而那支弯曲的“木橹”却充当了舞台指挥的角色,各种景物在它的指挥下舞动起来:它轻轻地在水中一搅,便将这些影子“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最后一句比喻“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在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漾动的水面景色的同时,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前面这些景物只是一处处彩色的点缀,点缀于水光之中,使水变成了“彩”带。同时水也使这些景物更加灵动,更加鲜活。小河泛舟的诗意,也因此而生。

  第二段侧重于“桥”:在小河里泛舟,一个接一个的、古老的、形态风格各异的石桥以及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人,都成了船上人眼中一道道动人的风景——这不正是卞之琳的诗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古老的石桥,诗意的风景。

  第三段侧重于“人家”:水饶有兴致地将街道楼宅分隔开来,桥又执意地将其连接起来,多么巧妙而又有趣的配合!“据说,当年的大户人家,能将船划进家门,大宅的后院还有泊船的池塘。”一句将水上人家特有的生活状况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水上的人家,诗意的生活。

  三段文字,三首小诗“流水,小桥,人家”,在这里,作者将马致远的名句“小桥流水人家”进行了生动的演绎,将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象以最温柔的情愫、最清新的笔触殷殷地捧到读者眼前。

  全景介绍已毕,作者将镜头转向自己先后三次游周庄的见闻描述。第四段首句概括:“我曾经三次游周庄,每一次都乘船游镇,然而每一次留下的印象都不一样。”交代了游览次数,游览方式和所获印象不同。也明确领起下文三游周庄的内容。

  三、品味语言,欣赏周庄:

  不管周庄景有多美,我们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对周庄是一往情深,三次游周庄对周庄的喜爱是溢于言表,她将周庄的水韵描绘的如画一般美丽,我们不禁要问:作者是如何把这美景描绘出来,把这其中的韵味传达给读者的呢?自由读文,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的优美传神的语句,与同学交流,说说这些语句美在何处?

  方法指导:大家可以用刚学完的《济南的冬天》我们一起总结的欣赏品味语言的方法来品味。

  品味语言的方法:借助修辞手法品味

  抓关键词语或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品味

  抓看似不合情理的词语品味

  答题方法:删词法、换词法

  【1、第一段画面欣赏---

  “悠然搅动的木橹把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天上的云彩和飞鸟搅碎后的美丽画面。”

  ----周庄水美:倒映如画(静态美),波动似绸(动态美)。

  ----泛舟水乡,充满诗情画意。有形有色,有静有动。

  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将小船划过、被木橹搅动的河面比作“在风中樣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形象生动的表现了河水波动、倒影模糊纷杂而又闪亮的特点,突出周庄的水柔美动人的韵味。

  “悠然”一词,还有“不慌不忙”一词准确传神地表现了船行的闲适和缓慢,突出周庄泛舟时恬静闲适的意境。

  说“搅”不说“划”,因其能体现出动作的轻柔和心情的悠闲;说“漾动”不说“飘动”,可见动作轻柔,对应“搅动”,整个画面随波起伏,有静有动,变化无穷,以致于没有人能描绘出它的美来。

  2、什么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

  使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这样语气更肯定,不容置疑,从而更加强调了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富有诗意。

  3、引用“相看两不厌”表现周庄处处皆风景,满眼都是画的意境。

  4、特写镜头中,一只木橹搅动河水。随着镜头的拉伸,我们的视线延伸到周围:石桥、楼宅、树影、云彩、飞鸟,还有美丽似绸的水面……就这样,我们走进了周庄,它的温婉和谐的气氛让人不忍打扰……这个画面式的开头一下抓住了读者,夺人眼球,让人印象深刻。在自己的作文中学习使用。

  例句:第四段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雨雾笼罩的周庄比作水墨画,形象生动地表现出细雨蒙蒙的周庄清雅、恬淡、朦胧、浪漫的美感,突出周庄蕴含着古朴的韵味。

  2、“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

  “飘忽”有捉摸不定的意思,准确表现石桥和屋脊在雨雾中若隐若现,轻巧而灵动的意境。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头带面纱的少女形象,朦胧、绰约、富有魅力。“飘动”写出雨雾的特点,突出仲春时节小雨的美妙动感。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雪后的周庄比作版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雪后初晴,斑斑积雪下的周庄与周围景物色彩对比鲜明,明丽耀眼的特点。突出周庄蕴含着古朴的韵味。

  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重叠的水声比作“江南丝竹”如人般“裹着柔情”“如诉如泣”,从视觉、听觉角度生动形象地表现小雪初融时发出那种悠扬、婉转的声音,突出冬天周庄的水温婉、细腻、缠绵、富有柔情,别具韵味。也可以看出雪后的周庄别有一番韵味。

  5、为什么无法模仿----丝竹只能模仿水的声音,却描绘不出其中的韵味和意境,“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天籁之音。

  6、水声----水声怎么重叠?一个是听觉,一个是视觉,这里所用的是通感,仿佛水声尽在耳旁,且触手可及。另外,这句话还用了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将水声比喻成“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水声仿佛也有“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然而不论是“江南丝竹”,还是裹着的“万般柔情”都是一个目的:为了表现水声的轻婉、柔媚、悠扬。突出小雪后的周庄韵味深长,意境优美。这些清新可人的语言不仅将当时的景物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出来,同时也告诉我们作者对这些景色是多么喜爱,因为他的感情在这些抒情性的语言中已溢于言表。

  7、“阳光穿破云层,抚摸大地”。其中“穿破”表现出雪后阳光强烈,直射大地,融化积雪;“抚摸”一词,又把阳光拟人化,生动地表现阳光虽然强烈,但绝不刺眼,突出阳光的温和、轻柔,给人以舒适感,展现出雪后的周庄在阳光的下万般柔情。

  例句:第五段

  1、“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缀满了闪烁的彩灯,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多姿多彩的光带。”

  “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

  ----写春夜河上所见到的七彩斑斓的礼花,着重从色彩方面来描写周庄水乡的绚丽多姿。把焰火映照下的河水比成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此时河水绚丽、斑斓,烘托出节日周庄的七彩梦幻意境。

  2、“那花船已经转了个弯,消失在后面的桥洞里,只留下丝竹管弦声在被木船搅得起伏不平的河面上飘绕不绝……”

  -------管弦声“飘绕不绝”,这个“绕”字将丝竹之声写活了,因为“绕”完全是主动的行为,而不是客观的,能够主动飘绕河面该是怎样地富有灵气呀!不禁让我们想起“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句话来。

  3、“突然,一串串亮晶晶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屋脊上飞起来,像一群冲天而起的萤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暗红的光线”。

  -------“飞”、“划”,读到这句话,我们不禁感叹这两个字所用之妙:星星的光亮是静止的,它们能透过夜的黑暗给我们带来一束束暗红的光亮,但在作者的眼里它们仿佛是突然飞出来的,而且在飞上天空的同时还划出了一道道暗红的光线,就像冲天而起的萤火虫,这种想像是何等丰富。

  四、小结主题:

  1、通过赏析语言,我们更佩服作者,几个画面从不同季节、时间,选择不同的景物,从多角度描述了周庄水的独特韵味。

  第一幅——碧波荡漾,小河泛舟------周庄整体图。

  第二幅——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第三幅——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第四幅——春夜旅游节上的周庄----七彩梦幻油画

  2、为什么详细写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有没有提到周庄的人?你如何理解最后一句?

  前两次描写周庄古朴的美,突出其悠久的历史,第三次描写周庄梦幻时尚的美,突出缤纷的现实,周庄古老的建筑,古老的生活方式和古朴的民风与五彩缤纷、改革开放的现实,在周庄的河面上交相辉映,我们看到古镇焕发出来的勃勃生机,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五、结语:

  最后,让我们伴着古朴的音乐和同学们甜美的声音,再次享受作者唯美的文字,感受周庄的水韵,为它美好的未来而祈祷祝愿。

  六、作业

  请同学们阅读《绝版周庄》体会它与本文描绘周庄的异同之处。

  板书设计

  悠久历史

  第一次—仲春雨雾笼罩-----朦胧诗意的水墨画

  第二次—冬天雪后初晴-----明丽柔美的版画

  第三次—春夜旅游节上-----神奇缤纷梦幻童话 ——缤纷现实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3

  目 标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3.积累文中精彩的词语;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4.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欣赏祖国山河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

  重、难点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4.

  学习 内 容

  笔 记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马致远的名句“小桥流水人家”表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特色;并引用李健吾作品中的一句话:“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似乎少了灵性”那么,作为古色古香的古城遗址的旅游胜地,如果没有水,也是一种美中不足,似乎缺少一点韵味如果说中国云南的丽江充分展示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那么,江苏苏州的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则展示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周庄”位于江苏昆山“周庄”因河成街,呈现出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图景“水韵”是指周庄水的韵味,即多姿多彩的水乡

  2、赵丽宏,1951年生,上海市崇明县人上海作协副主席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三十多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作品曾数十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3、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称摇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三分水,二分桥,一半是旧城”,难怪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赞叹:“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今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赵丽宏走进周庄,走进《周庄水韵》,一起体味周庄的水情与水韵

  4、学习生字:

  木橹(lǔ) 搅动(jiǎo) 斑斓(bān lán) 漾动(yàng)

  彩绸(chóu) 连缀(zhuì) 仲春(zhng) 屋脊(jǐ)

  覆盖(fù) 目眩(xuàn) 屋檐(yán) 渗出来(shèn)

  谛听(dì) 参差(cēn cī) 娴熟(xián) 轨迹(guǐ)

  剔透(tī) 丝弦(xián) 勾勒(lè) 黑黝黝(yǒu)

  缤纷(bīn) 隐匿(nì) 璀璨(cuǐ càn) 摇曳(yè)

  5、理解生词

  6、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后,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是一个什么印象呢?

  明确:充满诗情画意,如一曲悠长的乐曲,如一幅写意的画卷,如一杯醇香的美酒……“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小桥流水人家”……水给古老的旧镇带来了生命,带来了活力,增添了神采,增添了韵味……

  2.作者向我们描述了旧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

  明确:由总写到分写,共四幅“水韵图画”即

  (1)整体水韵图画:“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2)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第一次——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第二次——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第三次——春夜张灯结彩、五彩缤纷、星火辉映、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四、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第一部分:(13)叙述周庄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第二部分:(4)略写作者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5、6)详写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水乡的情景和感受

  五、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13段

  2.讨论探究:

  (1)开头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篇不说地点,直接描绘出幽静的场景,色彩斑斓,比喻形象、生动,给人意味深长的遐想

  (2)本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体现了什么?

  明确:悠然搅动的木橹把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天上的云彩和飞鸟搅碎后的美丽画面周庄水美:倒映如画(静态美),波动似绸(动态美)

  (3)找出文段中的比喻句,指出它的本体和喻体,并说说其作用

  明确:“……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本体是倒映着的石桥、楼屋、云彩和飞鸟的水面,喻体是彩绸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倒映着美景的周庄水面的美丽画面,有形有色,有静有动

  (4)“还有什么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确:反问,强调了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最富有诗意,同时也引起读者的思考——如何有诗意?承上启下,自然过渡到对周庄的实物描写

  (5)找出在周庄泛舟有诗意的景物

  明确:小小的木船、窄窄的河道;拱形的桥孔,古老的形状风格不同的石桥;桥上的行人,船上的乘客

  (6)周庄布局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景像,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这句话如何理解?

  明确:河道呈“井”字形,街道和楼宅被河分隔,石桥巧妙地将古镇连为一体生动、具体,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这句话是对周庄水乡整体的高度评价

  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写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充分展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和动人心弦的景象,体现了周庄水乡在改革开放后充满生机,反映了周庄人民幸福欢乐的生活和对外开放的意识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

  2、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3、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2、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教学过程及内容】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有关周庄体现“水乡、水城”特色的有代表性的几幅画面。以“高山流水”或“泉水叮当”作为背景音乐。

  2、教师同时解说:马致远的名句“小桥流水人家”表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特色;并引用李健吾作品中的一句话:“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似乎少了灵性”,那么,江苏苏州的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则展示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三分水,二分桥,一半是旧城”,难怪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赞叹:“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今天,我们跟随作家赵丽宏走进周庄,走进《周庄水韵》,一起体味周庄的水情与水韵。

  (二)、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内容。

  1、配乐朗读,感性感知:

  ※展示播放周庄的四幅画面:

  第一幅——“碧波荡漾、小河泛舟、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直接利用教科书上的插图)。

  第二幅——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第三幅——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第四幅——春夜张灯结彩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配乐:

  以“高山流水”或“表现节日热闹气氛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

  2、“听”读感知内容结构:

  学生“听读”课文时,教师同时布置“听读”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教师播放的“图画”及“听读”到的课文内容,在听完朗读后,完成下列初步感知的任务。

  ※提问:“听”完朗读后,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是一个什么印象呢?

  参考提示:充满诗情画意,如一曲悠长的乐曲,如一幅写意的画卷,如一杯醇香的美酒……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小桥流水人家”……

  水给古老的旧镇带来了生命,带来了活力,增添了神采,增添了韵味……

  ※提问:那么作者向我们描述了旧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请找出其起止段落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

  采用“文字配画面,画面配文字”的方法。

  参考提示:由总写到分写,共两个部分四幅“水韵图画”。即

  ※整体水韵图画(1段——3段)。

  “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4段——6段)

  第一次——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第二次——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第三次——春夜张灯结彩、五彩缤纷、星火辉映、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3、细读加深印象,熟悉内容,学会描述。

  §要求学生找出文中作者游历周庄时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描述的句子,然后点名学生简要叙述前两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突出“水韵水情”。并思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描写“周庄水韵”。采用竞赛的形式。

  §教师归纳总结:

  (1)概括性描述的语句

  ※“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一个外乡人,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物。”

  ※“……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音乐出没在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在耀眼的阳光下……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2)归纳小结:

  文中写了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从不同的季节、时间,选择不同的景物,多角度描写,充分表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动人心弦。写前两次到周庄,较简略,第三次到周庄为详写。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不尽相同。第一次时值“仲春”,“天下着小雨”,春雨蒙蒙,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游周庄是冬天,写小雪后的景色。古老的砖石与清新的白雪,黑白分明,鲜明对照,“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水墨画”与“版画”,虽同为画,但韵味不同。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还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

  (三)诵读精彩语段,增强感悟能力。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诵读作者“第二次游周庄的情景”——“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采用教师示范诵读,帮助学生理清背诵的层次和逻辑顺序,学生同桌(前后)两人一组相互从“试背”到“熟背”。

  ※背诵层次示例:(以句号为单位)

  A.第一层:第一二三句,交代第二次游历的时间、情景及描述阳光照耀下,斑斑积雪之时周庄古镇的“水”(雪)之“色”(雪之白与古镇之古“黑”)

  B.第二层:第四五句,描述“阳光下,积雪融化之时周庄古镇的“水”之“声”(滴水之声与流水之声的重叠)

  (四)作业布置:

  摘录课文中你最喜欢的精彩语句或语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情况。

  抽查后一齐背诵。

  (二)精读局部重点语段(第5段)。

  1、学生默读第5段“第三次游历周庄”的文段。

  2、采用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教师有选择地点拨归纳小结的方法:

  ※提问:作者写第三次游历周庄时,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他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参考提示:作者写第三次夜游周庄水乡,以时间先后为序。空间顺序由岸上,写到水上,坐船夜游,描绘水中朦胧景色。再写小船经过拱桥,而至古镇尽头。然后写古镇节日夜空的礼花及河中的倒影,最后写古镇的欢呼,由“天上”写至“地上”。

  ※要求学生按照作者写作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找画出最能表现周庄“水韵”的语句,与第四段比较,说一说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周庄水韵的。(完成“思考与练习二”)

  A.张灯结彩盛大旅游节日的周庄总的印象:

  §“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缀满了闪烁的彩灯,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多姿多彩的光带。”

  B.坐船夜游,移步换景,进入周庄“梦境”:

  §“……小船在平静的诃面慢慢滑行,我们的身后,船的轨迹和橹的划痕留在水面上,变成一片漾动的光斑,水中倒影变得模糊朦胧,难以捉摸。”

  §“小船经过一座拱桥时,前方传来一阵音乐,水面也突然变得清澈剔透,仿佛是有晃荡的荧光从水下射出。”

  §“船摇过桥洞,……一条张灯结彩的花船,……只留下丝竹管弦声在被木船搅得起伏不平的诃面上飘绕不绝……”

  §“我们的`船划到了古镇的尽头……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

  小结:如果说“第二次游历周庄”,写冬日白天的雪景,着重从滴水声、流水的声音方面来表现周庄之水声充满柔情,那么,“第三次游历周庄”,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写春夜河上所见到的七彩斑斓的礼花,着重从色彩方面来描写周庄水乡绚丽多姿。

  (三)品读散文语言。

  1、分小组竞赛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作用及妙处。

  §“……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音乐出没在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悠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缀满了闪烁的彩灯,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多姿多彩的光带。”

  §“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

  §“我很难忘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夜晚,周庄在宁静的夜色中变得像神奇的童话,古镇悠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

  (四)教学小结

  1.内容:本文紧扣住“水韵”二字,从不同的季节(春、冬)、不同的情态(动态、静态)、不同的角度,按照时间顺序,有详有略的描述了这个水乡的景色。先写总体印象:周庄的水美——倒影如画(静态美),波动似绸(动态美);周庄泛舟有诗意——桥多舟多,桥上低头看舟,船里抬头看桥;周庄的水多——无处不在,凭桥连缀,此中情景,恰似水城威尼斯。接下来,作者略写了前两次的情景:第一次是在春天,春雨蒙蒙,犹如一幅水墨画;第二次是在冬天,雪后景美,色声动人。然而作者并没有满足于一两次的浮光掠影,于是他又三游周庄,把周庄又做了个更仔细的观察,详细描写了周庄的水韵:在一个温暖的春夜(旅游节)周庄彩光映河,多姿多彩,船过波起,光斑漾动,静水莹莹,星光闪动,蓝天黑屋脊,相映成图画,庆典的焰火,缤纷的礼花,水光相映,摇曳生辉。周庄的夜晚如梦如幻,童话般的神奇。

  2.主题:这篇游记作者通过三次写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充分表现了周庄的“水韵”,写出了它的多姿多彩和动人心弦的景象,表现了周庄水乡在改革开放以后充满生机,反映了周庄人民的幸福欢乐生活和对外开放意识。

  3.特点:①按照时空顺序,多角度去描写景色。②先略后详,逐步加深了描写。③运用多种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描写.

  (五)作业布置:

  1、课后完成“思考练习四”:朗读附文《江南》,想想诗中描写的与课文描写的有什么不同。

  2、仿照课文“第三次游周庄、第二次游周庄”的内容及所用“移步换景”或“定点写景”法,以“逛(游)……”或“雨中行”“烈日下的……”……为标题,写作一篇描写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的写景小短文(200——500字),要求用五个以上的比喻句。

  《周庄水韵》

  结构内容:写作特色:

  整体水韵图画(1—3):“小桥流水人家”①按照时空顺序,多角度去描写景色

  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4段——6段):

  第一次——烟雨迷蒙的周庄水墨画②先略后详,逐步加深了描写

  第二次——冰雪消融的周庄动感版画

  第三次——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③运用多种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描写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感知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自然景物。

  3、品位优美清新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重点难点:

  1、分析景物特色。

  2、重点语句赏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自主预习

  自读课文一到二遍,完成下列内容。

  1、 了解本文作者、出处及相关常识。

  2、字词正音

  斑lán( ) 漾动( ) xuàn目( )

  晶yíng( ) 谛听( ) xián熟( )

  shùn息( ) 参差( ) 璀càn( )

  黑yǒu yǒu( ) 剔透( ) 隐nì( )

  勾lè( ) 摇曳( ) 丝xián( )

  3、解释重点词语

  相看两不厌:

  如诉如泣:

  难以捉摸:

  张灯结彩:

  瞬息万变:

  稍纵即逝:

  4、查阅资料,简要介绍周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

  地理位置:

  历史背景:

  小镇特点:

  主要景点:

  地位荣誉:

  再读课文,思考:

  1、 本文和《巴东三峡》在构思上有什么不同?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记叙了哪些内容?

  二、感知研读:

  (一)整体感知: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概各部分的内容。

  整理:

  (二)研读1—3段。

  1、找出作者表述对周庄水乡整体印象的句子和作者对这样的印象高度评价的句子。

  印象:

  评价:

  2、作者把周庄和威尼斯比较的用意何在?

  3、三段描写对象分别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4、1段中“悠然”、“不慌不忙”表现了周庄什么特点?

  5、2段第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 有什么作用?

  6、3段中“据说”、“大概”等词有什么作用?

  7、这部分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三、 课堂练习

  1、多音字注音组词

  ( ) ( )

  勒 参

  ( ) ( )

  2、形近字注音组词

  谛 ( ) 篙( )

  啻 ( ) 蒿( )

  四、 小结

  五、 布置作业:

  背诵第二段“第二次到周庄……永远也无法模仿”一段文字,可以先背给家长听听。

  你背好了吗?(是)

  (否)

  自我评价: 家长签字: 教师批阅:

  第二课时

  一、 预习导学

  1、仔细朗读文章第二部分,三次游周庄作者去的时令不同,描写的景物不同,感悟也不同,请你说说有哪些不同。

  2、文中提到了“水墨画”和“版画”,请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二、研读赏析

  (一) 分析三次游周庄的情况。

  1、朗读课文4—6段,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2、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游览次数 游览时间 描写景物 印象感受 详略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二) 赏析文章第4段。

  1、这段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2、作者叙述第二次游周庄较第一次着墨多了许多,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述周庄特有的神韵的?

  3、从全文来看,作者写前两次到周庄所见所感的用意是什么?

  4、这一段的语言运用方面有什么特点?

  (三) 赏析第5、6段(重点)

  1、作者第三次游周庄与前两次有何不同?

  2、第三次游周庄,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描写周庄?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3、第5段是从什么角度描写周庄水韵的?举例说明。

  4、如果说前两次作者是抓住雨水和雪水描写周庄的景观,那么第三次作者是借助什么来描写周庄的?

  三、巩固练习

  体会句子中加点字的妙处。

  1、船娘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农妇,以娴熟的动作,轻松地摇着橹,……

  2、天上的美景稍纵即逝,地上的惊喜却在蔓延……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自我评价: 家长签字: 教师批阅:

  第三课时

  一、 预习导学

  3、本文语言生动优美,请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摘抄在下面,并说说有什么作用。(至少5句)

  A

  B

  C

  D

  E

  好处:

  二、研读赏析。

  继续赏析5、6段。

  1、第五段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是按怎样的时空顺序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2、第5段中写船上传来丝竹管弦之声,与第4段中哪句话相照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小船划到古镇尽头后的景色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作者写听到古镇四面八方传来京戏的欢呼声有什么用意?

  5、第6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第6段中“荡漾”一词的主语和宾语各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那样的效果?

  7、作者为什么要三次游览周庄水乡?为什么这给你什么详写第三次而略写前两次?这给你什么启示?

  三、小结。

  四、拓展延伸

  阅读《走进周庄》,体味这篇文章与课文的异同。

  走进周庄,是在秋季。起先无雨,只是空中浮沉着一种湿润,让你顿悟已置身在这四面环湖的着名水乡了。漫步在周庄的街头,徜徉在幽幽的小巷深处,也就不自觉地踱出一种悠悠的心境。

  周庄似乎是一篇乍看极平凡,细读却极有味道的小品文。你只有慢慢地咀嚼,才能品出它那丰厚的内涵。

  依旧是一条条幽幽的小河缓缓地流淌,依旧是一色的粉墙黛瓦依水而立,偶尔也能见到如鹰展翅的凌空飞檐。因为水多,周庄的桥便也多,那风格迥异的石桥,总是躬着身子憨厚地卧在小河上。收藏着游人或轻或重、或快或慢的足音。驻足在石桥之上,四周皆如素淡的水墨画,没有色彩的渲染和烘托,有的只是线条勾勒出的古朴和静默。

  石桥下,窄窄的石级一直延伸到水中,石级的角落缠绕着些许的'青苔。虚幻中,便有少妇捣衣的轻声萦绕手耳际。石级下,停泊着一些木船,船身也是窄窄的。如你游兴正浓,乘上木船,欺乃一声,悠悠荡去,你定会记起“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那最为亲切的童谣。河水曲曲弯弯,悄悄地潜入水乡人家,于是便有了。“水在家中流,船从家中过”的特别景观。

  最有情趣的该数那小小的木楼,一排排隔河相望,相距咫尺。

  如果这家有个公子,那家有个小姐,该演出怎样的故事?于是突发

  奇想:那些明清小说中曲曲折折悲悲喜喜的情节,该就是从这里开端的吧。难怪当年三毛那孤寂的灵魂如絮般地漂泊到此,也如痴如醉浸沉在深深的遐想中。凝神注视“三毛茶楼”里悬挂的三毛巨照,读出的却是一种迷离。

  不知不觉中下起了雨。雨,缠缠绵绵的,舔着面颊,也舔出了

  心的宁静。走在雨巷中尽情地享受那份清凉,竟忘记了归途。蓦然回首,却见一对年轻的恋人相依着,合撑出一片五彩的天空,向那深深的小巷悠悠地走去。这样的情形,一扫戴望舒《雨巷》里的怅惘和苦涩,营造出的是一个全新的充满浪漫情调的意境。

  于是想到周庄人,夜里的梦也定是温馨的,湿漉漉的,因为他

  们是枕着河水入梦的,更何况还有这声声滴到天明的雨。

  走进周庄,就好像走进一种别样意趣的风景里。

  六、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练习。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09-16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10-09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03-08

《周庄水韵》优秀教学设计05-18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10篇09-26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6篇07-26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10篇09-09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13篇10-26

周庄水韵的教学反思10-24

《周庄水韵》教学反思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