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桥》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26 15:00:5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家乡的桥》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桥》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桥》教学设计范文

  《家乡的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飘逸潇洒、刚劲雄健”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字体的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家乡的桥多、美的特点。

  3、理解句子“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的含义,体会作者殷殷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句子“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的含义,体会作者殷殷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课前读诵古诗《忆江南》

  一、导入

  1、师:《忆江南》这首词,总是把人们的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江南。有一位作家,叫刘秋思,他的家乡在江南的绍兴,虽然阔别家乡已有几十年,但他仍剪不断思乡的情结,他常常想起故乡的人,故乡的事,故乡的小镇,故乡的小河。

  出示句子:我的故乡在江南。故乡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师:你读出了什么?

  指导朗读:

  (1)(小河多)是啊,绍兴境内水道纵横,有水乡水城的美誉

  (2)(故乡情)一个“血脉”一声“母亲”道出了作者连着心,牵着情,一辈子割舍不了的故乡情

  (3)再读这段文字

  2、师:故乡的小河长,小桥多,桥是水的眼睛,桥是水的灵魂,江南的美景是自然少不得桥的。

  出示句子:小河长,小桥多。桥连着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连接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如果提着个篮子赶集去,不经过八座十座小桥才怪哩!

  学生读句子,谈体会

  师:家乡的桥连街接巷,五步一蹬十步一跨,可谓“无桥不成路,无桥不成村”,它与乡亲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桥,构成了家乡一道特殊的风景,所以作者每每回忆家乡,都会想起家乡的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6课——(出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师:让我们随着作者浸润了乡情的笔墨去看看那一座座家乡的桥。快速浏览课文,说说家乡的桥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学生浏览课文,交流

  3、根据回答板书:造型名称乐园

  4、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几个特点吗?3、4、5小节段首的句子是总起句,作者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展开具体描绘,让记忆中的桥鲜活在我们眼前。我们就循着作者的笔触,先去欣赏桥的造型吧!

  三、学习第三小节

  1、介绍一下造型各异的桥吧。

  2、出示“过户桥”。过户桥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句中哪个字体现出来(搁)不需要名家设计,不需要能工巧匠,就这简单的一搁,就连接了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因河而断的路因桥而通了。

  3、出示“单拱桥”。指读,这单拱桥给你什么感觉?(气派)能读出这种气派吗?

  “缀”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试试。连,连接,连接得怎么样?和过户桥相比,这横卧水波之上的单拱桥的确显得雄健厚实,气派美观多了。

  4、家乡的桥,作用不只在于交通,更在于观景。想象一下,故乡那宁静的夜里,月华泻地,河岸上闪着点点灯火,河面上泛着粼粼波光。你撑着小船划过这漂亮的单拱桥。给你什么感受?

  出示句子:夜里,你撑条小船穿梭其间,那光景,会使你怀疑是不是进了月亮婆婆的家呢!

  这是梦境仙境中才有的美啊!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桥。

  5、再读第3小节,作者说家乡的桥千姿百态,但是第三节却只介绍了两种桥,这是为什么?

  作者在具体介绍桥的千姿百态造型时,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两种,中间的种种任你想象!还记得五彩池中的一段吗?

  老师带背,学生齐背

  在总分的构段方式中,我们还学了一招,尝试运用一下吧!

  出示图片:八字桥,纤道桥

  根据资料,说几句介绍绍兴古桥长度的总分句

  交流。

  四、学习第4小节

  1、绍兴的桥,不仅构造别致,千姿百态,而且桥名也优雅富有情趣,读读第四小节,桥名美在哪里?

  2、指导朗读

  (1)来历

  引读。家乡的桥的名字或雅或俗,寄托了家乡人对生活美好愿望。桥名还美在哪里?

  (2)字体

  出示字体,欣赏。理解“飘逸潇洒、刚劲雄健”,体会“相衬相映”,这桥有了墨痕书香点缀,平添了几分情趣,更透出了江南水乡悠悠的文化韵味。

  (3)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我们也坐上外婆的乌篷船,去欣赏桥,听听桥的故事吧。

  3、师配乐介绍桥

  题扇桥:相传大书法家王羲之见一位穷苦的老婆婆在此卖六角扇,生意清淡,就在老人的扇上题了词,人们于是竞相争购,这桥故名“题扇桥”。

  其余由学生介绍。

  4、每一座桥名都镶嵌着美丽的传说,每一座桥名都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当我们把它们联袂而成一体时,这不就是一本用桥写成的书吗?信手一翻,就是一段关于家乡的文字啊!它记载着家乡的历史,传承着家乡的文化,难怪作者最爱家乡的桥!

  五、学习第5小节

  1、家乡的桥没的不光是桥本身,就连桥上桥下,也是一幅幅怡人的画卷,打开它,思绪便把作者带回了童年。

  2、指读。读出快乐(欢畅尽兴),读出意犹未尽(舒适惬意)。

  六、总结

  师生配合朗读最后一小节

  忆不完的家乡,忆不完家乡的桥,千言万语化作这一句——“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家乡的桥另一头连着黛瓦粉墙,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如诗如画的风景,我怎能不——“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家乡的桥另一头连着悠远丰厚的江南历史文化,还有外婆那一船讲不完的故事,我怎能不——“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家乡的桥另一头连着遥远却鲜活,充满着快乐的童年时光,我怎能不——“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故乡啊,我那千丝万缕,挥之不去的殷殷乡情,都化成这一句——“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家乡的桥》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了解作者家乡小桥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致。

  3、品味课文语言,体会作者爱乡、怀乡之情。

  教学重点:在阅读理解课文语言的基础上经历积累、感悟、运用的过程。

  教学难点:领会“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的丰富含义。

  课前准备:

  1、推荐诵读王维的《归崇山作》一诗,了解诗意。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启发,入情入景

  引出课题:家乡的桥

  二、自读欣赏,整体感知。

  1、配乐自由读全文。

  2、围绕“家乡的桥”,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

  3、归纳板书,梳理课文。

  三、品味语言,积累运用

  1、教师引读文中描写桥名的语句。

  2、品读王维的诗句,理解“撷取”的含义。

  3、播放媒体,欣赏不同字体的.桥名,感受中华书法艺术品的美妙,体会儿时坐船、看桥名、听故事的情趣。理解、积累“飘逸潇洒”、“刚劲雄健”。

  4、指导朗读,抒发阅读感受。

  5、欣赏家乡小桥的造型,借助课文语言,选择感兴趣的桥,介绍介绍。

  6、欣赏作者儿时在桥边玩耍的情景描写,指导朗读,体会惬意与难忘。

  四、根据板书提示,总结课文。

  1、理解: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2、创设情景,表达感受。

  《家乡的桥》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指导学生了解各种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

  [智育目标]:启发学生欣赏和表现桥和塔,并添画桥和塔周围的景物。

  [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学生体验桥和塔的造型美。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各种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体验桥和塔的造型美

  教学难点:桥和塔的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彩笔和油画棒、美术书

  学生活动设计

  重点学习,整体观察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著名的桥和塔):这是什么?知道是哪里的'桥(塔)吗?

  师出示课件(本市的几座桥、塔):你们真了不起。再看,见过它们吗?是不是觉得熟悉呢?

  出示课题:家乡的桥和塔

  二、讲授新课:

  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

  (1)师引导学生看课件(桥和塔的图):一座桥(塔)要分为哪几个部分?

  生自由发言

  (2)学生小组交流

  师:这几座在外观上有什么不同?你比较喜欢哪座桥的造型结构?具体说说。

  生代表汇报交流结果

  桥和塔的表现方法

  师出示课件(艺术家绘画作品):说说看,画这样一幅以桥和塔为主的画,应该由哪里画起,按什么顺序画?

  生:先定好桥或塔的位置,再画其它的。按构图—勾线—涂色的顺序画。(教师出示步骤:)

  师强调要表现出造型结构的美

  师生探讨构图,

  师:(出示只有桥的构图)塔和桥的美还需要周围的环境去衬托,你想怎样确定你这幅画的环境?请同学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商量一下,确定你的构图。

  生同桌交流汇报

  师:有的景物需要我们夸张,变化才能使桥和塔显得更美,我们可以充分想象。

  启发构思

  师出示课件(艺术家和学生作品)

  作业要求:

  课件:

  (1)同桌可完成一件表现家乡桥或塔的创作画。

  (2)突出桥或塔的结构和造型,体现家乡美。

  (3)色彩搭配合理,画面饱满。

  师请同学读作业要求。

  三、学生作画

  师放音乐伴画。巡视、辅导学生构图及涂色。

  生独立或合作创作画。

  四、课堂小结

  集体交流欣赏,展评作品

  师以鼓励为主,并请学生以自己的画为媒介,介绍家乡的桥或塔,赞美家乡。

  课后拓展

  师:我们家乡的桥和塔非常美,但我坚信不远的将来我们的家乡还会出现更方便、漂亮和现代的桥和塔。那时会是什么样子呢?不妨我们同学回家画一幅“未来的桥和塔”好吗?

  《家乡的桥》教学设计4

  单元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29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掌握课后“读读写写”中列出的25个词语,做到能正确地读写,懂得这些词语的意思。能按指定的要求积累词语。

  2、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掌握“体会用词要准确”的方法。

  4、学习在一定的情景中能即兴说几句“请求”的话。

  5、练习写一篇《发生在星期天的事》,要求写得真实、具体,语句连贯、通顺,能反映出星期天的“特点”。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正确理解词语在句子环境中的意思,体会词的准确性。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3—5节,能用己的话介绍家乡的一种桥。

  4、根据要求进行合理想象。

  教学重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体会这样用的好处。

  2、初步学习本课第三、四、五节的“总起——分述”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文中介绍的四种字体

  课前准备:录音磁带、录像带、图片、书籍、书法作品(含楷体、篆体、草体等)。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重点:了解家乡桥的特点,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来介绍。

  突破手段:通过了解千姿百态的`桥型,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写家乡桥的意图

  一、引题

  1、桥是什么?用最简单的一句话介绍一下你认为的桥。

  2、你知道世界上哪些桥?能给大家介绍吗?学生资料介绍

  3、桥有些什么作用呢?家乡的桥并不出名,它能给作者留下什么呢?

  4、板书课题:家乡的桥朗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理解缀、撷取、刚劲、雄健、飘逸潇洒的意思。

  (3)思考:家乡的桥有些什么特点?

  2、自学后反馈。

  自学反馈自学要求

  1、指名逐节朗读课文

  2、归纳家乡桥的特点

  3、交流各类特点的分别的小节

  4、分小组、分特点朗读课文小节

  5、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再读课文

  3、名逐节朗读课文。

  (1)说说家乡的桥有些什么特点?家乡的桥有以下特点:

  小桥多、造型美、桥名美。

  (2)哪几小节是写“小桥多、造型美、桥名美”的?

  (3)再读课文,着重读写小桥特点的小节。

  (4)用简洁的话说说家乡的桥。

  三、小结

  家乡的桥并不出名,但是很有特色。家乡的桥很多,造型很美,每座桥都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这些桥美在哪里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每词抄2遍。

【《家乡的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家乡的桥》教学案设计06-29

《家乡的桥》教学设计范文09-07

关于家乡的桥的教学设计03-19

语文A版《家乡的桥》教学设计09-09

《家乡的桥》课文教学设计范文09-06

桥的教学设计07-31

《桥》教学设计08-04

《桥》教学设计05-02

桥教学设计06-23

《桥》教学设计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