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1-05-09 17:20:0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初步设疑:

  ⒈课文讲了谁在什么时候,为谁送别呢?(板书:李白 孟浩然)

  ⒉根据回答出示并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为好朋友送别,李白的心情非常激动,他吟出这样一首诗

  ⒊课件出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⑴自读古诗,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⑵指名交流自己的问题。

  谈话激趣:同学们有很多疑问,学贵有疑。我想通过认真读了课文后,不需要老师讲,你就明白了。让我们回到黄鹤楼上。让我们回到黄鹤楼上。

  二、精读课文,引导探究。

  ㈠学习第二自然段。

  ⒈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黄鹤楼的句子。

  ⒉课件出示图片。看图,说说你觉得黄鹤楼怎么样?

  ⒊一对好朋友就要在这里分别了。他俩此时的心情怎样呢?读读课文,体会一下。

  ⒋学生交流(板书 :依依惜别之情),出示句子: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⑴你是怎样理解“依依惜别”这种感情的?(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

  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引读:因为李白和孟浩然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所以……(生接读)。(因为他俩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生接读)

  ⑶指导朗读这句话。(让我们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

  ㈡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生接读)

  ⒈出示句子: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⑴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⑵交流。(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⑶再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⑷交流。(指导:你通过课外的阅读,对孟浩然的人品或诗篇有哪些了解?相机指导读出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伤感>。)

  ⑸指导朗读。指名看背景图表演读。(演演李白)

  过渡:其实,孟夫子的内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但他却把无限的眷恋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宽慰自己的好兄弟李白。他是怎样宽慰的?

  ⒉根据回答再出示句子:

  “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⑴出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指导理解“知己”在文中指谁?)

  ⑵“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句话,在课文中就是指……生读(李白和孟浩然虽然分别了,但是他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⑶你是怎样理解“永世不绝”的?

  ⑷指导朗读(那我们自由读读这段话)。指名看背景图表演读。(演演孟浩然)

  ⒊分角色表演话别的情景。

  ⑴同桌之间合作练习表演他们话别的情景(指导:注意他们的动作,读熟他们的语言,把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出来)。

  ⑵指名表演。

  ㈢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⒈引读第四小节。

  此时此刻,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孟浩然(友人)……(生接读)。他坐的船(白帆)……(生接读)。李白……(生接读)。

  ⒉出示句子: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⑴这时李白有些什么表现?(依然伫立、凝视远方)

  ⑵用表演的形式理解“依然伫立”和“凝视远方”这两个词。

  ⑶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看着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他会想些什么呢?(同桌交流再指名交流。)

  ⑷此时的杨柳、沙鸥似乎也受到了李白的感染,有些什么表现呢?

  ⒊齐读第四节。

  过渡:但是友人还是离去了,李白内心很激动,随即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㈣、学习第五自然段:

  ⑴出示并齐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⑵什么叫“脍炙人口”?

  三、诗文对照,理解诗意。

  ⒈指名交流:

  李白把孟浩然送走了,你们的问题也解决不少了。说说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⒉李白把这么多的离情别绪浓缩在这首诗里,后来这首诗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你知道什么叫“脍炙人口”?

  ⒊师生吟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深情厚谊,回去请同学们摘录感受最深的句子。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语文第九册《黄鹤楼送别》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充分运用了宋代大教育家胡瑗的“商讨教学法”,将学生放到了主动获取知识的地位。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本课教学设计从问题的提出、合作讨论到商讨解决问题,从音乐、图画朗读到诗配画,从听、读、说到悟,无不使学生尽显主人翁的风采,处于全方位美的享受,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掌握了学此类课文的方法。

  教材简析:

  本课属“文包诗”的形式,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创作情景。诗话互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教材。课文配有插图,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感悟诗歌。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增强对诗歌情境的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任务:

  了解诗歌时代背景,读通课文,沥青课文脉络。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

  第二课时

  一、揭题:

  师生同唱《长亭送别》,生述唱后感受,导出本诗。

  出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a 自读,思考: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c谁来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d..有疑问吗?带着疑问读课文。

  归纳出理解古诗的基本方法:理解字、词、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诗。据此来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哪一句诗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小组讨论交流。

  小组读文思考后讨论。

  交流:

  第一、二行:

  1、你通过读课文读懂了哪些字词?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读懂的?

  a、“烟花三月”“西辞”、“故人”、“黄鹤楼”

  (师板画“桃红柳绿”、黄鹤楼)

  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暮春三月的景色?

  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中看出?什么是饯行?

  指导读好课文的第1、2、3节。

  c、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从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板书:依依惜别)

  齐读:依依惜别。“依依”是什么意思?(互相依恋着)

  用依依惜别的感情读好第二节。

  d、第一段中还有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的句子吗?

  出示第三节,生再读,述感受,抓住“人品”、“诗篇”、“兄长和老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永世不绝”......理解,指导读。

  (①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李对孟的敬仰、难舍)

  ② 从哪些句中体会到大诗人李白对老友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难舍之意?师圈出:令人敬仰,誉满天下,一直,不知……见面)

  ③ 正因为孟浩然既是李白的兄长又是他的老师,所以孟浩然顺江东去才使李白依依不舍,满腹忧愁。在读李白的话时,除了读出敬仰之情外,还要带有一丝忧愁去读。下面我们再一起来读“依依惜别”。

  李白是这样的依恋不舍,那孟夫子呢?他的内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但他却把无限的眷恋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宽慰自己的好友李白,谁来把孟夫子的话读一读。

  (1)指名读

  (2)出示句子:“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3)提问:

  a解释带点字。它说的是什么意思?

  b这里为什么用单引号?这两句诗是谁写的?

  c孟夫子引用这两句诗是要表示什么意思? (彼此虽然暂时分别,可友谊是永远不绝的)

  过渡:谁读懂了下面两句,来说说这句什么意思?(第4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

  2、请一对好朋友配乐朗读第三节。

  指导读好第一二行诗,指名读,齐读。

  第三四行

  通过读课文你又解决了哪些问题呢?

  (孤帆、碧空尽、天际流......)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再齐读:依依惜别)

  从哪些语句读懂的?(4、5节)

  生述感受。(抓住“凝视”“伫立”理解)

  此时的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望着远方,只能看到什么?

  现在李白的心情怎样?可能会想些什么呢?(理解“孤帆”)师板画:沙鸥、白帆、李白。

  再读:依依惜别

  指导朗读第四节,配乐赏读本节。

  指导读好三、四两行诗,点出这是名句。

  过渡:李白望着、想着,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来。什么是“脍炙人口”?指导读好全诗。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体会到两人之间的感情怎样?(感情深厚,离别时依依不舍)

  述:谁来把这首诗背一背

  三、总结全文。

  1、通过刚才的学习现在你对这首诗理解了吗?师生合作配乐齐读课文。

  2、自古以来,像这样的送别诗还有很多,你能吟诵几首吗?

  四、设疑: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课文上讲到扬州去而课题上写广陵”等)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背诵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抄写课文中的词语。

  板书设计:

  评析:

  教育家胡瑗的商讨教学法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合作讨论上的,在学生对知识已有一定的基础后教者在从旁予以辅导点拨。本课通过学生自读自悟,教者在学生充分讨论之后再附以音乐、图画、诗配画,让学生有美的熏陶,深深体会到两个大诗人之间的依依惜别的感情。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北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麋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泉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松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6.小学语文听课记录《黄鹤楼送别》

7.《杨氏之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8.《白杨》优秀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9.《父爱深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