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6-05 10:05:3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九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九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敬畏自然》是严春友写的一篇文章。该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理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敬畏自然教案设计具有教学课堂模块明显、思维启发过渡自然,问题设计精当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一起来学习下!

  敬畏自然

  教学目标:

  ①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②品味关键语句,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哲理。

  ③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教学重点:

  ①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②理解文章中的深刻哲理,树立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课前准备:

  学生:①预习文章,自学字词,弄清文意。

  ②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师:①准备与自然、与保护自然相关的图文资料。

  ②准备有关爱护自然的名言、故事、资料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速读文章两遍,把握文意。

  ②体会作者的感情,理解文章主旨。

  ③学习反问、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①可以用爱护自然的警句、格言导入。

  ②也可以用大自然受损的图片资料导入。

  ③也可以用类似“罗布泊消失”的自然现象导入。

  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壮大。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阅读本文后,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敬畏自然

  目标:①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②品味关键语句,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哲理。

  ③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2.感知内容

  ⑴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

  要求:自选难读难写的字同位相互交流识记,如: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⑵反复阅读文章两遍,初读可以自提问题,再读可以圈点勾画写下感受,理解评价。

  充足的时间阅读后,进行课堂交流。交流之中,学生可以互评,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而后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如:

  ①本文写了什么内容?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②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些?

  ③为什么要敬畏自然?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⑶课堂交流

  提示学生讲观点还要学会讲根据,可以用文中的话理清因果,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教师引导学生发言后帮助学生整理归纳:

  ①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谈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表达一种忧患意识和情感。

  ②表达文章观点的句子是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③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类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

  人类与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组成部分,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敬畏我们自己。敬畏自然,即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研读赏析

  1.教师导学

  我们整体感知到人类应该敬畏自然,敬畏,就是敬重又畏惧,敬畏就是爱护。人类要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应该时时刻刻想到爱护自然,求得人类自然和谐发展。对于这一观点,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让读者明理呢?

  2.自主探究

  学生可以自由讨论,提出质疑见解,学会质疑。

  3.小组讨论,交流发言

  教师可以将各小组讨论题集中归纳,如:

  ①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什么特点?

  ②文章是怎样推出议论中心的?

  ③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写作手法有哪些?

  ④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呢?

  师生可以互动式参与讨论,学生可以说,教师帮助引导归纳:

  ①本文以议论为主,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可以说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②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的方法,最后引出中心也是结论。如从否定“征服自然”到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从智慧--生命--敬畏自然与生命。

  ③也许印象最深的写法有对比、有拟人、有反问。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例句,读一读,并比较一下用法的不同,从中看出用对比、拟人、反问的妙处。

  ④文中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可联系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二)做一些反思和理解。同学之间可以交流一些看法,教师引导评价就可以了。

  体验反思

  1.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自己学了文章后有哪些想法,能不能举例说明?

  2.对于作者否定“征服自然”、倡导“敬畏自然”的观点,自己持什么态度?赞同呢?还是有其他观点?

  3.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同学交流“人与宇宙”的资料或看法。〖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进行讲述,也可以另立题目讲述,主要目的在于巩固并延伸文章内涵,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热爱科学的兴趣。

  拓展延伸

  1.比较学习郭牧华的《敬畏头顶的星空》、张晓风的《敬畏生命》、蒙田的《热爱生命》。

  2.以“人·自然·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感想,专题讨论,课上交流。

  板书设计

  敬畏自然

  爱护自然

  严春友

  人类生命 与大自然 对比

  人类智慧、自然智慧 拟人

  自然智慧、宇宙生命 反问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材说明】

  《珍珠鸟》是人教版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个十分美好而动人的故事,课文生动地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的细心照料与呵护下由害怕人到完全信赖人的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说明人和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以人为本,教师是学生的伙伴。注重课内外延伸,同时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让学生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学会表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内容,领悟文章中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唤醒学生内心的爱的情感。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和我为什么会赢得珍珠鸟的信赖;难点是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课前预习】

  1、收集有关珍珠鸟的资料。

  2、熟读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播放课件,感受鸟儿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师:我们就生活在这样鸟语花香的世界中,鸟儿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鸟儿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有了更多的情趣,今天,老师也要给大家介绍一种鸟儿,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珍珠鸟。

  2、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珍珠鸟。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作者在与珍珠鸟相处的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你想知道些什么?

  2、疏理学生质疑,布置学习活动:

  请你探究:

  ⑴ 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它对我的信赖?

  ⑵ 我为什么会赢得珍珠鸟的信赖,哪些句子写出作者对小鸟的喜爱。

  ⑶ 信赖创造了怎样美好的境界。

  ⑷ 谈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理解。

  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四、合作交流,强化表达

  1、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

  ⑴ 找出珍珠鸟活动变化先后的词语。

  ⑵ 文章通过几件小事写珍珠鸟开始信赖“我”?

  2、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它对“我”的信赖:

  生1:我从“神气十足”这个词感受到小珍珠鸟已经开始不怕人了,它很自由、快乐,甚至很神气,觉得人在它的眼里再也不是庞然大物了。

  师:那你能给我们表演一下神气十足是什么样的吗?

  生表演,全班同学表演读。

  生2:我从“落、站、啄、跳、撞”这几个动词感受到小珍珠鸟的活动范围在扩大,若不是它开始信赖我了,它怎么会这么自由快乐呢?

  指导朗读,感受小珍珠鸟的自由快乐。

  生3:……

  生4:……

  3、“我”为什么会赢得珍珠鸟的信赖?

  生:那是因为“我”对它的喜爱与呵护。

  师: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对小鸟的喜爱。

  生1:文章开头第一句话:“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这充分表达了我对珍珠鸟的满意之感、喜爱之情,在这种喜爱之情的驱动之下,“我”为珍珠鸟精心营造舒适而温暖的巢。

  出示课件(珍珠鸟的巢),指导朗读,感受作者的用心良苦。

  生2:“我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我不动声色地写……”,“我不管它……”

  师:假如去掉一个个“不”,把这几个句子连起来,变成一段话:“假如我大动声色,欣开叶片往里看、管它,小家伙就会 。”

  (学生补充“受到惊吓”、“吓得逃跑”、“不敢从笼子里出来了。

  生3:……

  生4:……

  师:然而这些都定“假如”,我是这么喜欢它,怎么会这样做呢?此时,我们已经完全能感受到作者对珍珠鸟深深的爱,爱是信赖产生的基础,没有“我”对珍珠鸟的爱,就没有珍珠鸟对“我”的信赖,那么,这信赖产生了怎样美好的境界呢?

  4、信赖创造了怎样美好的境界?

  生:小鸟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出示插图。)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作者面带微笑看着小鸟。

  生2:我看到小鸟落在作者的肩上睡着了。

  师:此时,小鸟把“我”的肩膀当作了什么?

  生1:美得梦。

  生2:森林里的一棵树。

  生3:自己的家。

  ……

  师:假如,你现在就是这只珍珠鸟,扒在作者的肩头睡着了,会做一个什么梦?

  生1:……

  生2:……

  师:多么富有诗意的想法,此时,作者看到这只可爱的小鸟,笔尖一动,写下了自己内心的感受。

  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齐读。)

  师:让我们再一次高声地把这句话告诉世界上所有的人吧!

  生:齐读。

  师:此时,小鸟是幸福的,“我”也是幸福的,让我们在这优美的音乐声中,美美地感受一回。

  生:齐读段。

  师:是啊!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岂止是我和珍珠鸟之间呢?其实,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课件: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因信赖而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画面。

  师:看了这些,你们想说些什么?

  生1:爱心无处不在,世界充满了爱。

  生2:有爱就有信赖,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生3:……

  师:是啊!爱是信赖产生的基础,只要人人心中充满了爱,美好的境界处处有(板书)。

  五、课外延伸

  请你依照作者内心的感受,说一句信赖感言。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的作者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从课文中我们体会到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

  本篇课文,语言优美,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适合背诵。

  【教学理念】

  1、这课的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收,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强合作意识。

  2、采用多种手段感受阅读的兴趣,力求使每位学生都喜欢读书,能主动地读书,让读书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教学目标】

  1、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会写“园、团”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什么心愿。

  【课前准备】

  四季的图片头饰音乐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师:(戴太阳公公的头饰):我是太阳公公,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我都高高地挂在天上,给大家带来光明和温暖。

  师:你们知道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吗?(生答)

  师:有一个小朋友,他画了绿绿的太阳、红红的太阳、金黄色的太阳,还有一个彩色的太阳。(边说边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示意)他想把这四个太阳分别送给春、夏、秋、冬。(板书课题:四个太阳,并读题)这是为什么呢?大家认真读了课文,就会明白了。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用形象的太阳公公出场,亲切又简单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形象性,使学生产生好奇感,为学习下文做铺垫。

  二、尝试学习,整体感知

  1、师(出示四季的图片)让学生说出每个季节的主要特点以用及小朋友们的感觉和需要。

  (如:夏天特别炎热,小朋友穿得特别少,还想吃冰淇淋和西瓜。)

  2、学生分小组尝试学习:学生边讨论以上问题,找一找书中的四季图,然后想一想:假如让你为四季画太阳,你会为春、夏、秋、冬各画什么颜色的太阳呢。

  (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为四季画太阳,不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用语言来描述。)

  3、小组交流,师评议。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通过学生尝试学习,让学生感受太阳的颜色,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并通过小组同学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倾听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1、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使学生整体感知作者分别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

  2、自由读课文,请小朋友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间,读通句子。

  3、在文中画出生字,读一读生字,同桌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4、检查初读效果,生字是否读得正确。

  5、指导学生体会朗读要领。

  ⑴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

  ⑵ 感悟句子意境:

  绿色的太阳,挂在天空,高山、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

  (生感受回答:夏天天气特别热,绿色的太阳,挂在天空,太阳光不那么强烈,而且绿色让人想到绿色的树阴,我们感到特别舒服)

  ⑶ 指导读:你能把你感受到的,用朗读告诉大家吗?

  ⑷ 学生自由练读,小组评议。

  6、你读明白了哪一段,最喜欢哪一段,读给大家听,让学生感悟作者画不同颜色的太阳想表达什么心愿:

  ⑴ 读第二自然段:

  ① 理解“金黄色的落叶”与“邀请”:

  师:老师想邀请小朋友一起来唱歌。(师生共同唱歌来理解“邀请”的意思。)

  ② “金黄色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让学生即兴表演。扮演“落叶”的同学,去寻找小伙伴。他找到“蚂蚁”、“小鱼”、“小白兔”、“小朋友”……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体会秋天的乐趣。(如:“小鱼、小鱼,你好啊!我可以当你的小雨伞,你们快来吧!”“真好,真好,这顶小伞真漂亮,以后下雨我再也不愁了。”……)

  ③ 指导读:能把你感受到的情景用朗读的方法告诉大家吗?(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⑵ 朗读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练习用“因为……所以……”说话。

  7、齐读课文。

  8、合作交流,把你最喜欢的词句画出来,读一读,记一记。

  9、用引导背诵法背诵课文:(边背诵课文边出示四季的图片,可自由背,也可以配乐集体背。)

  师:我画了个什么颜色的太阳?挂在哪里?

  生:(背)“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

  师:都有哪些地方?怎么样?

  生:……

  师:我画了个怎样的太阳送给秋天?果园里怎么样?金黄色的落叶在忙什么?

  师:我画了个什么颜色的太阳照亮哪个季节?阳光温暖着谁?

  生:……

  师: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

  生:……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小组讨论、指名汇报等形式,运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了语文的实践能力。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借助表演、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四、总结全文,朗读全文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四个美丽的太阳吗?让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吧!

  (让学生听音乐、看图画、做动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识写训练

  写字指导:(略)

  六、扩展思维,培养创新

  1、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说一说你最喜欢的太阳,说一说你最喜欢的季节。

  2、小组合作,选一个最喜欢的季节画下来。

  3、展示小组作品,师生评议。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运用创造性思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动脑思考,思维得到发展,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体现了语文探究的学习方式。

  七、作业设计

  想象画:太阳与未来世界。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此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画一画,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既动脑又动手,增强了趣味性,鼓励学生拓展思路,使学生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八、板书设计:

  18 四个太阳

  绿色的太阳 夏天(图) 清凉

  金黄的.太阳 秋天(图) 邀请尝尝

  红红的太阳 冬天(图) 温暖

  彩色的太阳 春天(图) 多彩的季节

  板书设计的目的:抓住课文中的重点来设计板书,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直观性较强,使学生一目了然,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明白。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设计本课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各式各样的盒子,发现不同种类的盒子的不同功能,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初步树立设计意识,培养简单的设计能力。

  《会变的盒子》这课,我抓住课题中的“变”字,以《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依据,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通过这些综合学习和探究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爱因斯坦曾过说:“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愉悦的,是教师的最高本领。”探究式教学模式正是重在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形成积极探索和独立思考问题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以兴趣为前提,在轻松、自然、独立的学习氛围中,把教师要讲授的教学内容转化为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由浅入深地进行实践与创新,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寓知识、技能于兴趣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获取学习的经验。

  二、教材分析

  教材第21页左上方的“小体验”栏目,旨在让学生通过拆解旧盒子并反折成新盒子这一过程,探究纸张从平面到立体的变化,了解纸盒各部位的作用,为制作纸盒娃娃作准备。接下来,教材通过六张图片,分五步介绍了如何用拆、画、剪、折、贴等方法制作纸盒娃娃。

  第22页展示了七幅学生作品。通过欣赏分析学生作品中哪些地方巧妙应用了本课所学,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启发学生联想还可以运用哪些以前学过的制作方法,结合小纸盒原有造型,设计出有趣的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是课本剧中的角色,可以是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还可以是笔筒,杂物盒等小摆件。

  三、学情分析

  本阶段的学生对折、剪、贴、画等基本方法并不陌生,在之前的美术课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根据图示动手制作的经验,对纸盒造型有一定了解,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加工、装饰纸盒。但是,他们对于纸盒的基本构造,以及盒子是怎样从平面到立体的制作过程少有探究。学生对拆解纸盒抱有极大热情,但是能否把拆开的盒子反折成新的盒子,对他们将是一个考验。这一方法虽然有一定难度,但过程却其乐无穷。学生可以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与空间想象力。

  四、学习目标

  1、通过生动直观的纸盒通关游戏和教师示范,经历独立拆解纸盒由立体变为平面的过程,由浅入深地了解盒子的基本构造。

  2、通过观看纸盒娃娃制作过程的微课和师生合作探究制作小熊划船的过程中,学习并复习用拆、画、剪、折、贴的综合方法把纸盒变成新形象。

  3、通过观察课本上的七幅学生作品,补充学习卷和组合的综合方法。

  五、重难点重点:

  了解、改变盒子的构造,并设计制作出有趣的新形象。

  难点:立体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激活与引导。

  六、评价设计

  1、通过学生直观的操作活动,学生盒子的展示来完成对目标1的评价。

  2、通过观看微课和师生合作探究,在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中归纳拆、画、剪、折、贴的综合方法,达成目标2。

  3、在观察和独立思考中,回忆之前学习的卷和组合的方法,达成目标3。

  七、教学过程

  7。1 第一学时

  7。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 评论(0)

  1、组织教学:

  师:欢迎同学们再次和老师一同进入多姿多彩的美术课堂!

  师:今天这节课的主角就是它——盒子!(板书部分课题:盒子)

  盒子有什么稀奇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么它们都是什么材质做成的?有什么样的作用呢?(出示教具:盒子)

  2、观看课件:

  师:图片中古代和现代的盒子材质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生:分别用不同的材质制成的,有纸质、金属、木质等

  你可别小瞧它,它可是老师的魔术道具,一秒钟就可以变得不一样,不信,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喊出”盒子变变变!”(将盒子反折,露出小鸟的形象。)

  神奇吧!你也想给盒子来个大变身吗?今天就让我们来好好研究研究这——会变的盒子。(补充完整课题:会变的盒子)

  【调动学生兴趣,为进入下一环节做好精神准备。】

  活动2【讲授】探究实践

  1、纸盒游戏

  师:老师今天准备了一个关于纸盒的通关小游戏,你们想不想玩啊?

  生:想!

  师:初级难度:数数盒子一共几个面并标出来。

  生:展示盒子的六个面。前后左右上下六个面。

  师:中级难度:请你拿出一个纸盒,迅速把它展开变成平面的,你还能找到之前的六个面吗?试着标一标。

  生:迅速拆开自己搜集到的一个纸盒,初步了解它的制作方法。

  师:高级难度:你能用最短的时间再把它反折成一个新盒子吗?想想为什么要反折盒子?

  生:反折纸盒,在折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它的制作方法,并在活动中了解纸盒展开图与盒子的关系。

  师:盒子的外部布满了广告,比较光滑,不易上色;而盒子内部展开的平面图就像天然的画纸,便于绘画。(通过对纸盒进行“展开→还原”的活动,初步了解简单的设计与制作盒子的基本方法。)

  2、提出质疑

  师:除了红色部分的六个面外,白色部分起到什么作用?(出示课件:纸盒平面图)

  生:连接、加固。

  活动3【活动】巩固新知

  1、师生合作

  师:老师也想仿照着做一个小熊划船的纸盒形象,可是看起来很单调。你能想办法让它看起来更加饱满艳丽吗?

  生:因为老师只用到了纸盒的两个面。加船帆、号角、海浪。

  师:讲解剪的方法。留一个面上的图案不要剪,其他面上的图案沿着轮廓线剪开,不要剪掉。

  剪、折、贴好盒子。小熊终于扬帆起航啦!

  同学们还有哪些创意?还能用哪些制作方法?(观看课件)

  生:卷、组合。(板书:卷、组合)

  相同纸盒横着设计、竖着设计产生不同的效果。

  2、欣赏学习

  欣赏课件:优秀作品。

  【通过小组研究、实践,发现更多方法及问题。相互启发构思,为进一步的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活动4【作业】实践创新

  1、明确作业要求

  师:相信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跃跃欲试了!那就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吧!

  师:看作业要求。

  运用不同纸盒进行大胆组合与创作,可以合作或独立操作的形式进行艺术实践活动。

  师:组织并参与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

  【训练学生合作能力,通过巧妙利用纸盒的形状和颜色进行组合制作,培养学生的想象与创造能力。】

  2、评价展示

  师: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制作,将变身后的纸盒拍照上传至微信群。

  师:展示各小组学生作品,组织学生在微信群和课堂上分别进行文字点赞评价和口头评价。

  生:学生互评,点赞加笑脸。

  【鼓励学生勇于自我展示并大胆对艺术作品进行评述。】

  师:到底哪个同学的作品才是最受同学们喜爱的作品呢?评选截止至今晚,请同学们课下继续评价和点赞。

  生:学生谈收获。学生课下继续评价。

  【通过微信网页版将学生的作品进行拍照展示与评价,实现家校互动的一个平台。】

  3、总结

  师:经过我们的巧手、巧心,即将被抛弃的盒子变成了精美的工艺品。生活中有许多废旧作品,我们要善于利用变废为宝,美化身边环境,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的

  1、读背积累。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3、介绍少儿节目。

  4、写写自己的小发明。

  课时安排

  4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读读背背。

  2、独立阅读。

  教学步骤

  一、学习读读背背部分

  1、简介作者,纳兰性德是清朝著名的词人,他的小令尤佳,格调韵远。

  2、自由读,把这首词读熟。

  3、理解词意。

  榆关:山海关。

  那畔:那边,指山海关外。

  4、再读,想象词描绘的画面。

  5、学习欣赏这首词。

  (1)介绍:康熙二十一年,纳兰性德随康熙皇帝到关外,这首词可能是此行途中所作。

  (2)找找哪些地方分别写所经,所见,所闻,所想?

  (3)作者挥毫写词的时候,在千帐灯火,风雪交加的深夜。所以起笔先写白天登山涉水,夜来设帐宿营的行踪,后写风雪聒耳,欲梦不成、思乡情切的心理活动、写景抒情巧妙融为一体,表达了思乡之情。

  (4)词的大概内容

  山路一程,水路一程,跋山涉水,一路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深人静时唯见千百帐蓬点点灯火。

  风雪交加,长夜难熬,风雪之中不时传来更鼓声。这风声、更鼓声打破思乡之梦聒得人难以成眠。故乡那宁静的夜晚是听不到这种声音的啊!

  6、指导朗读,背诵。

  二、阅读短文

  1、自由读短文,不懂的词句划上记号,想想读懂了些什么?

  2、检查自学

  (1)读懂了内容

  (2)弄不懂的词句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弄懂文中的词句。鼓励学生、辞典。

  3、引导学生弄懂短文第2题

  (1)自由读并思考

  (2)讨论交流

  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人生的意义:生命是短暂而渺小的,但人生应该更加一丝不苟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他人留下些令人珍惜值得玩味的有价值的东西。

  (3)引导理解: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这句话中,固执是说当一个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时,他肯定是经过了一番不懈的努力。自强不息,矢志不渝,这是固执的含义。简单是说真正的人生其实都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生。

  4、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5、小结:人生应该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应该给他人一些值得珍惜的东西,这是作者在观察一枚贝壳时所感悟的。我们应当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谜语导课,激发兴趣

  四四方方,有声有色。足不出户,纵观世界。

  (谜底:电视机)

  教师用简笔画画出电视机,请学生说说对电视机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2.多种形式(开火车、请小老师)读准生字字音。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梳理问题:

  ⑴大彩电里有哪三兄弟?这三兄弟分别有何作用?先勾出文中有关句子,自由读;然后抽多名同学分别读,说说你读(听)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

  ⑵接收器有什么功劳?结合前文,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接收器的作用。有条件的学校可进行现场演示,然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⑶从老大、老二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老三说的话中你又体会到什么?对一就的句式,让学生多读多体会。最后,分角色朗读这个自然段,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在多读中了解三兄弟各自的功能。

  3.在熟读的基础上介绍课前收集的文字、图片等资料。

  4.你还知道电视机的哪些知识?(拓展思维,能说多少说多少。)

  5.抽三人扮演老大、老二、老三,以第一人称的语气自豪地表演三兄弟各自的本领。

  四、拓展训练,培养创新

  三兄弟的确了不起,可家家户户的电视机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请同学们想一想,能否对电视机作改进,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五、指导书写,识记字形

  1.学生自由读生字,给生字口头组词语,比一比谁组得多,组得正确。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字形,然后交流。

  3.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给大家提个醒,教师注意指导书写。

  4.描描写写课后的8个字。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生字,引导学生进一步自主识字并感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

  识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一张失物招领)“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当你拾到了东西,没人领的时候,就需要帖这样一张“失物招领”)

  老师这里就有一则“失物招领”,这上面都写了些什么呢?

  1.出示书上第二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教师小结:这是一年一班小朋友在春游时发生的一件事,为什么老师的手里会拿着一个垃圾袋呢?学了今天的课文,你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3.找学生读课题,认读“失”字,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失物招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1、自己读一读课文,看看这个“失物招领”讲了一件什么事?

  (汇报自读情况)

  3、检查预习:

  小朋友们,自学的能力是越来越强了,那现在老师考一考你:

  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8个自然段)

  4.检测反馈:指名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价。

  (1)、自己读一读课文,看看这个“失物招领”讲了一件什么事?

  5.轻声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一想:读后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熟悉的生字,读一读,记一记。

  2.同桌相互考一考,看是否记住了字音,再互相说一说怎样记住字形。

  3.检测学生学习生字情况。

  (1)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生字。(教师强调读准后鼻音:同、工、请、双;前鼻音:观;翘舌音:失、专、准;平舌音:才)

  (2)巧记字形: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在哪里见过这个字;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如熟字带生字的方法:失—先观—现工—江准—推,熟字加偏旁或去偏旁的方法:人—队又—双青—请见—现格—各比较“洞—同请—青各—格”感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3)理解字意:练习用“级、同、工、专、队、才”组词说话。

  (4)再现检测:去掉拼音,练读生字、词语、句子(自由读、开火车读)

  句子:

  ①放学了,三年级二班的同学,在操场站好排,准备回家。

  ②刚才同学们还围在老师身边,上课铃声一响,他们就马上回到各自的座位上。

  4.复习巩固:形近字比较,完成书后练习:

  读读比比认

  (认真) 准(准备) 先(先进) 各(各自)

  队(少先队)难(难题) 失(失去) 备(备课)

  四、指导书写,强化记忆

  学习写“同、工、专”

  1.观察思考:看清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写这三个字应注意的问题。

  2.引导学生书空笔顺。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练写。

  五、布置作业

  读课文并思考:

  课文中的“失物”指的是什么?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失物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材简说

  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炎,一场雷雨,送来了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淘气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如能把看图与读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雨前、雨中和雨后的不同特点,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孩子观察这一自然现象,相信同学们会有新的发现。

  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哗哗哗的声音)学生猜。它有可能是雨的声音,雨的声音都有哪些种呢?什么样的雨才会是这样的声音呢?

  二、识字

  1.初读生字。

  自由地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问问周围的同学。

  2.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然后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用动作记压、垂;用联想法记乱。联系自己观察的情景,想象狂风中的小树乱摆的样子从而记住乱字;用换偏傍识字法记虹。

  3.巩固识字。

  (1)联系文中的词语、句子巩固识字。如:

  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2)联系自己的生活和阅读实践巩固识字。

  三、写字指导。

  (1)我的发现。

  ①读音:垂、沉、阵、蝉、蜘、蛛都是翘舌音,彩是平舌音。

  ②同偏旁:虹、蝉、蜘、蛛四个字都有虫字旁,蜘的虫字旁最瘦。

  ③压、逃、越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逃是走之旁,越是走字旁。

  ④垂字中间宽,上下两头窄。

  (2)我能写好。

  请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写得好。

  (3)示范讲解

  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虫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蜘字中的虫字旁要写得瘦长。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展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看到和听到了什么?

  二、朗读感悟

  1.比较课文插图,激发初读兴趣。

  出示课文的两幅插图,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图中的不同景象。

  图1: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空中狂风怒吼、大雨哗哗、树枝乱摆;小朋友关上窗户观赏雨景。

  图2:蓝天白云、彩虹高挂、空气清新、树木新绿,小朋友惊喜若狂。

  2.同桌互读互评,培养合作精神。

  如果你的同桌读得比你好,请你向他学习;如果你的同桌哪里读错了,或者哪里没有你读得好,请你读给他听。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接受别人的意见,从而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默读课文,想象图景。

  边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整体感悟课文的意境。

  4.选读积累,研读交流。

  朗读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勾画描写这些景象的词句,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归类整理词语。

  从以上的词语中,你体会到雷雨前后有什么特点?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小组研读,读后交流朗读体会。

  5.汇报交流,欣赏评价。

  小组表演读喜欢的那一部分,其余同学听读欣赏,品评读得好的词句。如:

  (1)压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感觉到乌云来势很凶猛。

  (2)挂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感觉到彩虹像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空中,它十分美丽。

  (3)垂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感觉到风特别大,蜘蛛特别害怕。

  (4)坐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能感觉到蜘蛛的悠闲和愉快。

  6.再读课文,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积累运用

  1.词语串串烧。

  越来越亮

  越下越大

  越()越()

  一动不动

  一声不响

  一()不()

  2.你一言我一语。

  (1)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2)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3)()了,()也()了。

  3.完成课后读读抄抄练习。

  (四)实践活动

  1.创造情境,以我为你广播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学气象员向市民广播天气预报。市民可以通过打电话向气象台咨询不明白的问题。

  2.课外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写一篇日记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一、【教材简介】

  《想别人没有想到的》这篇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同时也形象生动地突现了本组教材“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的专题。

  二、【学情介绍】

  本班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从字、词、句三个方面进行预习的好习惯,并且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也能在字、词、句、段、篇等各方面对课文进行简单的质疑。初步掌握了独立阅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基本上能抓住重点语句表达比较浅显的个人体会。但大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主要原因是课外阅读量太少。

  三、【设计理念】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3、以读引读: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在课外读一些历史故事。

  四、【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课文内容。

  (2)积累文中四字词语,理解体会画师说的那段话。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五、【教学重难点】

  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3)制作课件PPT

  2.学生准备

  (1)按要求预习课文。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教学活动 时间安排 设计意图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听) 1、 故事(心灵烛光)导入 (PPT)

  2、 顺势提问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示读法

  3、 就课题质疑(预设:别人没想到的是一件什么事?为什么他想到了别人没有想到的事?),相机板书在黑板右侧

  4分钟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思) 1、初步检查预习:召集;多音字:禁,曲,数

  2、根据自学提示默读课文,不理解的地方作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3、思考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老师巡查,点拔,学生齐读)(PPT)

  7分钟 放手让学生自学,练习默读;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填补式地概括全文大意

  三、细读课文,直奔重点

  (拨—理)

  顺势衔接:小徒弟为什么赢得了画师称赞?

  A、找出三个徒弟画骆驼的句子和关键词语,引导学生积累四字词语和近义词。(根据《全程学练考》设计这一环节)

  B、分组讨论:画师说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自由说原因

  13分钟 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课后作业积累词语;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解决学习重点

  四、升华主题,突破难点

  (理—悟) 画师是怎样称赞小徒弟的画的?

  1、 抓住关键词句诵读最后两段,深入体会。

  2、 理解“连绵起伏,若隐若现,恍然大悟”词语和最后一个反问句: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6分钟 诵读体会,

  突破难点

  五、拓展延伸

  1、结合课文P46页的学习伙伴说说你想到了别人没有想到的哪些事?(学生自由说,教师相机点拨),或者说说你自己读过的类似故事,并且讲述自己从这个故事中明白的道理。

  2、引读《买椟还珠》。

  3、教师推荐书籍。 9分钟 以读引读(结合学校“读历史故事,评书香少年”指导学生阅读历史故事)

  六、总结

  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1分钟

  七、作业布置

  (1)《全程式学练考》第12课

  (2)阅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历史故事,简写读后感(阅读评价表)

  (3)想一想,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完成课文中老师的考题(3号本)

  (4)按要求预习第10课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九篇】相关文章:

1.【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9篇

2.【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5篇

3.【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9篇

4.【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9篇

5.【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7篇

6.【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五篇

7.【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五篇

8.【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7篇

9.【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