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窦娥冤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窦娥冤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唱白”理解人物形象。
2、揭示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主题。
3、戏剧“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无杂剧的一般知识,了解了《窦娥冤》的剧情。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看一看,窦娥是怎样一个窦娥,她的冤又是怎样的冤。
二、分析人物性格
1、本文节选的第三折共可以划分为三个场面,那么在这三个场面中各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性格呢?流露出什么样的情绪?
(1)第一场景:指斥天地
①为什么要指斥天地?
天道不公,平白受冤,内心悲愤因而指斥
②流露出她怎样的情绪?
怨愤、埋怨、控诉
③表现出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坚强、具有反抗性格
(2)第二场面:决别婆婆
①表现出她怎样的性格?
善良、孝顺
②哪些地方表现出她的善良?
绕后街而走,怕婆婆伤心
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
临别对婆婆的劝导和嘱托
(3)第三场景:三桩誓愿
①为什么要了下三桩誓愿?
不甘心平白受冤、想要昭示冤情、惩罚世道
②表现其怎样的性格呢?
表现其反抗性格
③为什么发下三桩誓愿就表现了她的反抗性格呢?
因为她表现了窦娥对现实的不满,惩罚世道,更是其反抗精神的体现。
④首尾表现出的对天地的不同态度是否矛盾,为什么?
前者是无助之下的怨恨,实质上怨恨的是现实的社会。后者是无助之下最后的依靠和寄托,是中国人思想深处最后的精神依靠。
因而,前后的所指不同,二者并不矛盾。
(4)总结:
通过三个场景的分析我们看到窦娥的性格中表现出两部分,一部分便是她善良的一面,这是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是她的反抗性格,这是她的突出性格。
三、主题
①题目叫作《窦娥冤》,为什么不写她怎样受冤而写她的善良呢?
突出社会的黑暗,善良的人遭受冤屈,更能表现社会的不公。
②写她的反抗性格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呢?
突出她的冤,这样的人要进行反抗,要发下誓愿惩罚世道是因其蒙冤的深重。
③这样善良的窦娥却落得个身首异处的命运是谁造成的呢?
其中有:张驴儿的陷害,
有昏官陶杌的无能和草菅人命
蔡婆的引狼入室
窦天章典卖女儿
这些方面的因素缺一不可,因而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社会”。社会的不公、昏官恶霸的横行、善良人蒙受冤情是社会原因造成的。
四、写作手法
1、用三桩誓愿明冤为什么?
希望昭示自己的冤情,希望上天主持公道。
2、用一桩不行吗?三者什么关系?
不行,三者是递进关系,感情越来越强烈。
誓愿意义时间空间情感
血溅白练不落红尘当时当场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
六月飞雪清白高洁之后楚州若窦娥我委实冤枉
亢旱三年惩罚世道三年楚州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
3、总结:
三桩誓愿都昭示冤情,不仅要昭示冤情,还要报复和惩罚。一个善良温顺的子女子产生这么大的仇恨是因为其冤情的深重,让人无法承受。
4、这些誓愿在现实世界里能实现吗?
不能
5、那为什么在剧中一一实现?有什么好处?
这是作者想象的奇特和夸张,表达了惩恶扬善的愿望。
6、总结写作手法
想象和夸张还有神话是浪漫主义的特征,因而本是现实主义和浪漫方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五、板书
指斥天地:坚强、反抗性
诀别婆婆:善良、孝顺社会原因
三桩誓愿:反抗性格
血溅白练不落红尘
三桩誓愿六月飞雪清白高洁想象、夸张、神话
亢旱三年惩罚世道
六、作业:
仔细阅读[滚绣球]曲牌,思考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进而思考戏曲的语言特点。
窦娥冤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⑴、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
⑵、了解剧情;以第三折中《滚绣球》、《耍孩儿》等曲词为重点,赏析戏曲语言。 ⑶、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⑷、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⑸、结合人教版配发的《第二课堂》“学习活动”练习,开展研究性活动。 教学重点: 即目标之⑵、⑶、⑷
教学难点:
⑴、第三折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指斥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⑵、对第三折 [ 端正好 ][ 滚绣球 ] [ 耍孩儿 ] 等曲子的理解,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教学方法:⑴先观看戏曲或电影《窦娥冤》; ⑵讲授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学习方法:
1 .课前预习,充分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掌握古白话词语,了解剧情; 2 、诵读中可分角色朗读、分段轮读、自由选读,形式不一,但要进入“角色”,读出感情。
3 .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一些特点,有助于理解剧情。
4 .鉴赏课文语言,除重点鉴赏第三折[滚绣球]等曲子外,还可选取其他曲词和一些说白,品味曲词与说白的语言特色。也可结合课文,领会曲词、说白、科介是怎样相辅相成塑造人物形象与推动情节发展的,了解戏曲语言个性化和动作性强的特点。
5 .鉴赏课文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着重了解这种艺术手法对表现剧情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可展开讨论,允许有不同认识。
教学时数: 4 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学习: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出封建礼教的罪恶。“列之于世界大悲剧”的中国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而善良的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什么“王法”要被毁灭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本文来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
二、作者与元杂剧介绍:
1 、关于作者: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 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现仅存 15 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8 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关于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①结构: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和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配角有副净,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 b 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③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 注:课后可查阅“宫调”知识 )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有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
三、速读感知,理清思路:
课文节选的是楔子和前三折,其后情节见课文注释①介绍。
1 、请跳读课文,看看课文节选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
明确:共出现 31 个曲牌,分别属于仙吕、南吕、正宫三个宫调。
2 、请概括讲述本课故事情节,并重点讲述第三折情节。(可由多人共同完成) 板书简示为:
⑴、二人亮相,悲剧开始;窦父赶考,留下孤女。
⑵、婆婆索债,险些丧命;窦娥争理,张生歹念。
⑶、驴儿下药,误杀己父;窦娥蒙冤,被判斩刑。
⑷、窦娥怨恨,指斥天地;三大誓愿,昭示清白。
四、课后自由朗读或者分角色朗读。
第 二 课 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本节: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元杂剧基本知识和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作进一步鉴赏。
二、鉴赏第三折。
㈠、女生齐读 [ 端正好 ] ,男生思考:此曲中哪些词语说明窦娥是冤枉的,而且冤得很深?
『男生给出答案,明确』
“没来由”“不提防” 可见窦娥无辜受冤,是蒙冤。(板书:蒙冤)“动地惊天”表明她冤屈之深。难怪窦娥临刑前不禁要将天地生埋怨。
㈡、揣摩试读 [ 滚绣球 ] ,共同思考:窦娥为何埋怨天地?
1 、女生读,男生给点评。男生读,老师点评。
2 、老师范读
3 、『同桌讨论问题,给个说法』
明确窦娥有感于天地:
信赖(天地)――怀疑(天地)――控诉(天地)――悲愤。
窦娥和婆婆相依为命,二十岁的她只想安安分分守寡,苦度青春,但做个顺民却不得,真冤啊!冤至极,就怨天地。(板书:怨恨)怨恨天地,实为诉说自己蒙受冤屈,控诉黑暗的世道。
㈢、面对邪恶势力,窦娥敢于反抗,控诉天地就是大胆的抗争,可为什么又屈招呢?又怎么甘心忍受这冤屈?这样做的代价可是牺牲生命啊。(板书:忍冤)
『同桌讨论,给个说法』
屈招是怕婆婆受刑,不走前街走后街是怕怕婆婆伤心――真善良啊。
善良还体现在临刑前对婆婆的叮嘱上。一生读 [ 叨叨令 ] 后道白最后三行,一生读
[ 快活三 ] 、 [ 鲍老儿 ] ,感受其善良――这是一个多么善良,而又多么富有牺牲精神的有价值的女子啊!
鲁迅四次强调刘和珍“始终微笑着的和蔼”――衬出反动政府的凶残。
这里刻画的窦娥心底越善良美好就越显出价值,显出冤屈之深。善美却蒙冤又忍冤,令人悲愤。(板书:悲愤)
人们不由不为三岁丧母,七岁离父做童养媳,二十岁就守寡三年,遵守礼法、苦度青春的弱女子挥洒同情之泪呀。
窦娥冤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品味语言,认识曲文的艺术手法
把握剧本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了解元杂剧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朗读全文(曲文)
正音正义:提防阡陌刽子手嗟叹亢旱
二、剧情分析
(一)问:本折故事分为几个场景?从哪里划分?为什么?
1、[端正好][滚绣球]
2、[倘秀才]——[鲍老儿]
3、[耍孩儿]至[煞尾]
(二)分析曲词的内容和情感
齐读第一个场景。要求用富有情感的语言。
1、这两段曲词写了什么内容?
愤怒控诉。(板书)
————天地不公。天,上指统治者;地,下指官吏。这是对整个社会秩序的怀疑。
2、从曲词中你读出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⑴怨——天地:“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
⑵恨——不平:“地也,你不分好歹何谓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⑶哀——自己:“哎,只落得两泪涟连。”
3、这两首曲子,情感激昂。作者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达到这种效果的?
⑴对偶句:整齐,语气连贯,适于表达畅达的情感。
⑵对比手法:鲜明的情感色彩。
⑶呼告:情感喷发式的直抒胸臆。
⑷“字句皆无忌惮”的语言:口语:“葫芦提”“合”等。自然,不受约束,情感力量充分。
分角色朗读第二个场景。
1、这一场景主要写窦娥与婆婆的“诀别“,感情基调是什么?
哀婉凄恻。(板书)
2、这一场景表现了窦娥的什么性格?
善良,孝顺。(板书)
3、作者着力刻画窦娥的善良,在表达主题上起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以善良的被毁灭,揭露社会的黑暗。这个人越是善良,温顺,揭露的意义越深刻。
第二课时
一、齐读“三桩誓愿”曲词。
1、“三桩誓愿”,反映了窦娥怎样的情感?
抗争精神和坚信冤情被雪的壮烈。(板书)
2、为什么要发三桩誓愿?一桩不行吗?
不行。
⑴因为历史上和冤有关的传说有好几个,窦娥觉得冤情太深,少了不充分。
⑵三个誓愿有不同的程度。
①血洒白练:不落红尘。
②六月飞雪:洁白不染。
③亢旱三年:惩罚世道。
显示自己的冤情——报复这不公平的世道。
3、对这种浪漫主义的手法,你怎样认识?
理想的寄托。如果你受了冤屈,也会这样想,虽然不合逻辑,但却合乎情感。
明代叶宪祖改编《窦娥冤》故事,名为《金锁记》。记窦娥丈夫蔡昌宗并未夭折,而是于上京途中黄河遇险,掉落水中,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上京应举,状元及第。窦娥刑场当刑时,大雪纷飞,监斩官急令刀下留人,收入监房。后窦天章为肃政廉访使,为窦娥平反冤情,父女进京,于舟中遇到蔡昌宗,夫妻团圆。
这两种结局有什么不同的效果?
二、最后“煞尾”一节,曲词有什么特点?
景物渲染。
三、元杂剧基本知识(略)
四、背诵《滚绣球》
【窦娥冤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3.窦娥冤教学反思
6.校徽设计教学设计
8.an教学设计
9.an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