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华罗庚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华罗庚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的:了解传记的特点和写法;了解华罗庚其人其事,学习华罗庚奋力拼搏、自学成材的毅力和献身科学事业、为人民服务的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点:华罗庚人生经历和精神,传记文体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引导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45分钟)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华罗庚(1910-1985)中国现代数学家,是新中国数学研究事业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
他只有初中毕业文凭,却凭自学最终走上清华大学讲坛。他身负残疾,却说“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他在抗战期间,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却写出经典名著《堆垒素数论》。他第一次使数学从书本走向生产实践,被广大群众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大家听了这么多关于华罗庚先生的情况后,不知道大家对华罗庚先生是否有了一定的了解,是否对进一步深入了解华罗庚先生感兴趣呢?
2.字词。
华:huā同“花”huà姓,华山huá中华。
引申:令líng狐冲,任rén盈盈,韦wéi小宝贝
扉页fēi拙zhuō叟sǒu筱xiǎo瘸què怜悯mǐn
蜚声fēi金瓯ōu鹰鹯zhān褒奖bāo江畔pàn矩形jǔ
追溯sù商榷què兴奋xīng怠慢dài
3.作者简介。
顾迈南,新华社女记者,是科技新闻工作者,也是科普作家。20xx年出版的《中国科普名家名作》收录了顾迈南和她的作品。
4.课文分析讲解。
小标题一(1-6)失学前后,热爱痴迷数学
(7-10)残疾后,决心献身数学。
(1-5)清华四年,研究数论;英国两年,得出“华氏定理”
小标题二(6-9)西南联大几年,完成《堆垒素数论》
(10-12)访美四年,扩大研究范围
(1-6)致力于中国的数学研究
小标题三(7-10)致力于中国的教育事业
(11-15)致力于数学的实际应用
(图为课文结构分析图)
⑴前言部分。
结构上是倒叙。引申复习叙述顺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并叙等。
作用:在内容上写华罗庚挑战权威,引起读者的兴趣。
选材上,选择华罗庚自学成材的标志,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同样的,对于这件事情之前、之后的情节发展,读者也有浓厚的兴趣。
补充介绍人物:
熊庆来,是华罗庚的老师,是中国近代数学的先驱。1893—1969,字迪之,云南人。曾经留学比利时、法国,并且在法国获得了博士学位。他在函数论方面的研究取得巨大的成果,定义了一个“无穷级函数”,被国际上采用并称作熊氏无穷数。熊庆来先生非常热爱教育事业,对于培养中国的科学人才相当的热心。早年他在东南大学当教授的时候,发现一个叫刘光的学生相当有才华,变经常指导他读书、研究,后来还和另一位教过刘光的教授一起资助他出国留学深造,甚至是卖掉自己身上的衣服给他寄钱。后来这个刘光成为了著名的物理学家。后来熊庆来先生来到清华大学担任数学系主任,在学术杂志上看到华罗庚的名字,了解到华罗庚的自学经历和数学才华后,毅然打破常规,请只有初中文化程度才19岁的华罗庚到清华大学。70多高龄半身不遂的时候,还抱病指导两个研究生杨乐和张广厚,他们后来都成为很有成就的年轻数学家。
唐培经,是华罗庚的同乡,也是江苏金坛人,后来曾经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技术顾问。1903—1988。从小家庭就很重视他的读书,全力培养他成材。他在东南大学学习并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后来回家乡担任金坛中学校长,接着到了清华大学担任教员,后来又留学英国伦敦大学,获得统计学博士学位,当选英国皇家统计学会会员。抗战爆发以后,他毅然回国从事教育事业,是一个相当有爱国心的学者。1949年,唐培经先生到了美国,1951年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技术顾问,后来又担任了拉美区域农业统计顾问,直到1969年退休。
⑵第一部分。
叙写了华罗庚青少年时期对数学的痴迷,即使遭受失学、身体残疾的不幸也仍然痴心不改,刻苦自学,终于成功的感人事迹。
第一层:介绍华罗庚名字的由来、身世及家庭。
第二层:介绍华罗庚受数学老师王维克的影响而爱上数学。
例子说明华罗庚在数学上的天赋,是为了进而说明为什么那么聪明即勤奋。
诗一:表现要埋头苦干的思想,认为天才是辛苦挣来的,勤奋能够弥补先天智力的不足。说明华罗庚成功的原因。
补充人物介绍:
王维克,华罗庚读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就是他的年级主任。他博学多才,学贯中西,研究范围涉及外国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数学等众多领域。他是第一个发现华罗庚有数学天才的人。在他的影响下,华罗庚的'数学成绩卓然。而且由于网本身就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的影响,华罗庚各个学科的成绩都很好,特别是中文方面,能文能诗。
第三层:介绍华罗庚失学后仍然痴迷于数学而刻苦自学。
第五段几个动词生动形象具体感人地表现出他对数学的痴迷。
“罗呆子”的例子进一步说明其痴迷的程度。
第四层:说华罗庚不幸染病而留下终身残疾。
作用:设置悬念,同时写逆境更能体现华罗庚自学成材的艰苦和努力。
第五层:介绍华罗庚决定不一生献给数学。
呼应了文章前言部分。
小结:文章处处着力刻画华罗庚青年时代自学环境的艰苦(失学、为生计而忙碌、身患残疾、学习的书籍数量极少),事实上是采用了反衬的手法。条件越艰苦,越是说明他自学的努力程度大,才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表现出了华罗庚在逆境中奋斗的精神和刻苦自学的精神。
第二课时
⑶第三部分。
主要介绍了华罗庚1932进入清华大学到新中国成立这近二使年的时间里,在数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巨大贡献。
第一层:介绍华罗庚进入清华四年,研究数论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蜚声国际;留学英国两年,研究并得出了“华氏定理”。
被破格提拔是他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
补充人物介绍:
叶企孙,1993年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是这样评价他的:“是我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和我国物理学最早的组织者之一,为我国物理学研究与理科教育、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898—1977。出生上海一个书香门第家庭,1918毕业清华大学后来留学美国,在哈佛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经受聘东南大学,后来到了清华大学,创建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后来有担任了清华大学理学院第一任院长,成为清华大学的领导核心人物。同时,他也是中国物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在解放前,一直是中国科学界实际上的领导人。新中国成立以后,当选了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国科学院的学部委员也就是今天的院士。但是,由于解放前的经历,在解放后他渐渐的脱离了中国科学界的核心,在文革中更是受到了牵连和迫害,在1977年悲惨死去。
第二层:介绍华罗庚在西南联大的几年间的艰苦生活,写出了二十多篇论文,完成了《堆垒素数论》的手稿。
诗二:表现对国土受侵略,敌人横行霸道的满腔愤慨,表现强烈的爱国精神。
在昆明生活环境的艰难,即表现其成绩出之不容易,表现他的刻苦,也表现出爱国精神。
第三层:写华罗庚应邀到苏联旅行及苏联科学界对他的褒奖、重视。;
第四层:写华罗庚应邀访美四年,扩大了研究范围,受到美国数学家的赞誉。
出国的讲话,为其将来的回国做了铺垫。
各方面对他研究成就的评价,侧面表现出他研究成就之大,同时也表现出了以后毅然回国的爱国精神。
小结:文章大量采用了他人对华罗庚的评价,通过评价反衬表现出华罗庚取得成就的巨大。同时,通过华罗庚在国外受到尊敬和研究成果斐然的描写,表现出一个在民族危亡关头依然放弃国外安稳的环境和锦绣前程,投身祖国教育事业的数学家的爱国形象。
⑷第四部分。
主要介绍华罗庚在建国后为中国的数学研究、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并积极研究、推广把数学方法应用于工农业生产,解决实际问题的故事。
第一层:写华罗庚号召留学生并带领家人回国。
公开信采用了借代、借用、排比、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酣畅淋漓地表现其爱国热情和一颗红彤彤的赤子之心。
第二层:介绍华罗庚非常注意发现和培养有志于献身科学的青年人。重点介绍发现和培养陈景润的故事。
看信的反应表现出他发现人才的兴奋和喜悦。
第三层:介绍华罗庚传播与推广优选法和运筹学,把数学方法教给群众,去处理实际问题,受到外国同行的可顶。
诗三:深入生产第一线的兴奋心情,表现了这位科学家把为国为民服务当作乐事的高尚情操。
第四层:写华罗庚光荣入党。
诗四:表现华罗庚入党的喜悦心情和对党的耿耿忠心。
第五层:写华罗庚自勉自励。
自勉的理解(课后思考第一题):
空,即空洞,无所事事;松,即松懈,不思进取。实,一则实干,扎扎实实地做事,活到老干到老,二则要办实事,科学要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要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小结:文章通过介绍华罗庚在建国后为中国的数学研究,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并积极研究推广把数学方法应用于工农业生产解决实际问题的故事,表现出了华罗庚的爱国热忱,不拘一格提拔人才的用人方法和务实的工作态度。
5.课后思考题。
第一题,已经解决。
第二题,已经解决。
第三题:
1910年11月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
1930年发表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
1932年进入清华大学
1937年夏天由英国回国,在西南联大担任数学教授
1941年完成第一部著作《堆垒素数论》
1950年2月从美国动身回国
1957年出版60万字的《数学导引》
1958年以后开始研究把优选法应用于工农业生产
6.总结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华罗庚的精神
逆境中奋斗的精神;自学成才的模范作用;爱国精神;不拘一格提拔人才的用人方法;务实的工作态度。
7.总结文章写作特色。
①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紧凑。表现在小标题上,除了开头外全文用三个小标题统领起来,三个小标题主要是以华罗庚的生平主要事情来拟定的,同时又暗含了青少年、中年和老年这三个时期,概括性很强。
②过渡自然。部分之间,层之间,段之间都有巧妙的过渡。承上启下,很好的连接了文章的内容。
③语言准确、质朴、生动、形象。文章介绍的是数学家,所以文中时间、地点、生平事迹、研究成果、数学专用名词等都用得很准确,科学性很强。在表现人物精神世界的时候,不惜笔墨,用细节、引用等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④大量使用引用这种写作手法。引用名人自己的话语、诗文,也是传记文表现人物真实的一种方法。文中引用了华罗庚的诗歌,以及他的话语,使文章对华罗庚精神世界的剖析更加深刻透彻,使读者能够触摸到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
⑤评说的使用。传记主要是叙述介绍人生的生平事迹,如果穿插一些生动的描写和精辟的评说,可以使作品避免单调,增加一些文学色彩,使读者获得启迪和教育。
8.回顾总结传记的特色。
①人物与历史背景相结合②真实性与文学性想结合,各种写作手法的应用③语言平实④评说的使用⑤引用的使用。
华罗庚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提要或综述的方法概括作品的内容要点。
2、加强对文章要点的深层理解,提高表述和概括水平。
3、结合单元要求,学习华罗庚先生的伟大人格和自强不息、艰苦拼搏,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清层次,把握关键,进行正确的概括。
2、体味传主一生中无数闪光点中的几个,把握作者的主要写作目的。
教具准备
出示华罗庚先生的照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一、导语
罗斯福坐在轮椅上依然左右着当时世界的格局,布伦克特虽然看不见什么东西,但靠着导盲犬坐上了英国教育大臣的位置,海伦凯勒眼前虽然一片黑暗,但用心灵的光明写出让世人为着震撼的《我的生命》——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同样是一位身残志坚的伟人,他就是让中国数学走向世界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学习顾迈南所写的《华罗庚》这篇课文,全面认识华罗庚的不平凡人生历程与伟大人格魅力。
二、整体理解课文,概括文章要点
1、课前预习。问题布置:(1)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每一位同学最起码找出五处让你为之感动或印象深刻的句子、段落,并加以阐述说明。
2、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归纳总结,然后准备回答相关问题。
(老师提示:大家可从华罗庚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研究数论得出华氏定理、致力于中华的的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三个方面中传主所体现的行为、精神面貌、学识、成就来开展讨论)
3、问题展示:
(1)经过讨论大家认为青年的华罗庚是如何走向成功的?试从文章中你认为能体现这一点的相关句子或精彩片段。
学生明确:首先,先要讲的是华罗庚先生写过的一句诗,在文章的第一部分诗云: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正好阐明了华先生走向成功的经验总结。爱迪生说过“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勒纳也说过“天才是最强有力的牛,他们一刻不停,一天要工作18小时。”天才出自勤奋,华罗庚用他的一生演绎了这一点,正因为有他不懈的努力,不懈的追求才能换取功成名就,在数学这块领域上做出卓越贡献。
其次,三个场面。“尽管是冬天,罗庚依然在账台上看他的数学书。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就这样伸着,右手还在不停的写┅┅”“┅┅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招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的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使顾客吓一跳┅┅大家给他个绰号叫罗呆子┅┅”“晚上在昏暗的菜油灯下进行研究工作”。如果讲刚才上面那句话是从大的方面来阐述,那这里截取的是几个生活细节,是从小的方面来讲,但这可以让我们更真切的体会到什么叫做废寝忘食,什么叫做“最强有力的牛”,华罗庚是用心在努力。用心,同学们,相信大家都听过牛顿因为一心扑在学习研究上而错把墨水当开水喝了下去的故事,人家能成功,正因为他们都能专心致志去做好每一件事。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达到忘我之境界,但并非每个人都能达到,因为人们最难克服的就是心有杂念,而产生杂念的源头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一种懒性。用心是一个人克服本身懒性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相关补充:读大学四年里自修了英、法、德文三门外语;要有熊庆来这样的伯乐┅┅
老师提问:这些都不但体现出他的勤,而且也体现出他的一种拼搏精神,那么大家能不能想到古今中外一些努力拼搏,勤奋好学的一些例子呢?
相关链接:宋朝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废纸就堆了两个房间,写到最后自己是“目视昏近,齿牙几无,神识衰耗”;萧绎皇帝因为某些原因不得不半躺在床上,但他仍坚持学习,即使在闷热的夏天,因为拼命读书最后落得个“肘骨渐现,膝皮尽无”;古时有匡衡“凿壁偷光”车胤裹萤,李密牛角挂书,苏秦引锥刺股,有悬梁苦读的孙敬,还有映雪的孙康,映月的江沁;印度有一位著名的演说家为了练舌头的灵活性,舌头上压块石头不停的做口部运动┅┅
总结:从这些我们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勤奋、拼搏是一个人成功的基本要素。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板书:青年华罗庚成功的途径:勤奋拼搏
(2)文章作者是从不同角度来塑造华罗庚的,刚才我们所讲到的是他的勤奋与拼搏,那课文中还有那些方面的思想品质让你感到由衷的敬佩?
明确:1、他把一生都献给了数学,一种执着的追求。成就事业要有执着追求的精神,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勾践能成功正是他复国的执着信念使然。板书:执着追求
2、勇于向权威发起挑战(指出欧洲伟大的数学家瓦尔登和欧Schleie在1928年确定了一个交换域K上的特殊射群的自同构证明中的一个错误)。勇于挑战。这同样是一种人格魅力所在。板书:勇于挑战
3、他放弃了美国的优越待遇而毅然回国,他回来目的只有一个:建设祖国,为人民服务。这让我们想起钱学森,他也是冲破重重阻碍,突破美国的层层糖衣炮弹才投身于中国的建设。在我们的人生路上有很多两难选择,人很多时候的选择都能充分体现出一个人的本质属性,特别象这种选择。真正的英雄是不管何时何地都把祖国利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更是一种人格魅力的所在。板书:祖国利益、集体利益第一位
4、他发现了陈景润,在面对陈景润提出的意见他并没有暴跳如雷,而是如获至宝,直称“这个年轻人真有想法。”试问作为一个赫赫有名的数学家,他能做到这一点是何等的了得。帮助年轻人,鼓励年轻人,包容年轻人,善于发掘年轻人,他让我们由衷的敬佩,这充分体现华罗庚的虚怀若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真正的大家就是能纳百川。远古时尧把位让给舜,舜又把位让给禹,他们都有虚怀若谷的品行,有过人的胆识,这是优良传统,华罗庚做到了。这是另一种惊人的魅力。板书:虚怀若谷
5、他传播、推广优选法与运筹学,把它们运用于农业生产上,使农民伯伯们大受其益。这除了他一心一意为人民着想外,更重要一点就是我们在读书时要学能为民服务的知识,要做到活学活用,不死读书。我们要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学会“活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要学会把黄金屋搬出来为己用,把颜如玉带回家。这就是活学活用,用知识来利国利民。板书:活学活用
6、最后,引用华先生的一句话“诫之以空,诫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而终”来概括华先生的一生,不空不松,孜孜不倦,坚持不懈是他一生最好的写照。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要学会的也是能做到“不空,不松”,这有很大的难度,但我们应该象朱光潜先生所讲到的“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做到从实而终。板书:从实而终
总结,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从中深刻的感受到华罗庚先生的个人魅力,这是伟大任务的魅力,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应该以他为榜样,好好学习,做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华罗庚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华罗庚同步练习题
5.校徽设计教学设计
6.an教学设计
7.an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