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6-11 17:15:0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八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八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设计意图:

  1、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2、领悟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点。

  3、背诵全诗,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设计提要:

  1、描写琵琶乐时,诗人成功地运用了一连串的比喻,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2、“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产生共鸣,点明题旨。

  三、设计实施:

  1、先让学生欣赏一段琵琶曲,然后依势将学生引入《琵琶行》。

  点拨:在白居易生活的时代,有一句流行语“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就是指他的名作《长恨歌》和《琵琶行》。“行”,又叫“歌行”,是乐府歌辞的一种体裁。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

  2、让学生自由地诵读全诗,读出其中的感情来。

  3、配乐示范背诵全诗。

  4、赏析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提问:第一段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点拨:“浔阳江头夜送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再用“枫叶获花秋瑟瑟”渲染出一种悲凉诉气氛,为全诗定下了基调。“主人”四句,写饯别时的凄凉情景。“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一个“惨”字点出了凄凉环境。最后借江边月影,烘托出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忽闻”两句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悠然神往,从感情上由忧转喜,引起下文。

  5、赏析诗人是如何将“仙乐”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的。

  点拨:诗人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来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用音强、音高、音色、节奏,旋律各不相同的十多种声音来比喻四根琴弦所发出的不同乐声:“如急雨”“如私语”“莺语花底”“泉流冰下”“冰泉冷涩”“银瓶乍破”“刀枪鸣”“如裂帛”等等,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此外,还用“嘈嘈”“切切”等象声和“间关”“幽咽”等双声词来描摹琵琶声,更增加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感。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6、诗人与琵琶女的感情是怎样产生共鸣的?

  点拨:诗人听完琵琶曲,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后,不由自主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看来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的情况和作者被贬以前的情况有相通之处。同样,他被贬以后的处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以后的处境有类似的地方。

  7、赏析最后一段。

  点拨:“我”的诉说,反转来又拨动了琵琶女的心弦,当她又一次弹琵琶的时候,那声音更加凄苦感人,因而反过来又激动了“我”的感情,以至热泪直流,湿透青衫。

  8、在前面赏析时,一边赏析,一边引导学生背诵。最后在音乐声中,全班齐诵课文,再次体味诗的韵味。

  四、课外扩展:赏析苏轼的一首写琵琶声的词《水调歌头》。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阶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要求:

  1. 能学着教材的方法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姓

  2. 按先中间后两边,先里边后封口的笔顺规则练习写字。

  3. 朗读背诵歌谣《九九歌》

  4. 能仔细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像,运用一段连贯的话复述图意。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习字词句

  1.导入:

  2.自读儿歌。

  ⑴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儿歌。

  ⑵指名试读,注意读准。

  3.理解。

  ⑴(出示小黑板)这首儿歌里讲了哪些姓?

  ⑵有哪些姓的音相同?哪些姓的音相近?

  4.指导朗读。

  5.拓展练习。

  ⑴小朋友你的姓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回答吗?

  ⑵你还知道哪些姓不可以这样回答,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6.实践。

  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铅笔字。

  1.读题,明确题意。

  2.掌握笔顺规则。

  ⑴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小、水、日、国。

  ⑵按笔顺书空:小、水。

  ⑶这两个字的笔顺规则是什么?

  3.指导书写。

  三、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题,理解题意。

  2.简介:

  3.指导读好停顿。

  4.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

  一、理解题意。

  1.指名读题。

  2.本题要求是什么?

  二、看图、听故事

  1.出示四幅彩图,要求学生仔细看,专心听,认真记。

  2.教师指着图,有声有色地读述这个故事,共讲三遍。

  三、练习讲故事

  1.教师重点指导练说第一幅图。

  2.学生自由练说第二、三、四幅图。

  3.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把四幅图连起来说,师、生给予评点。

  四、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或讲给邻居的孩子听。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团,量等12个生字,会写谁,怕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3、学会猜谜语,懂得偏旁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动脑筋的习惯。

  4、有收集谜语或自编谜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识记生字写好6个生字兴趣的培养。

  2、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准备两个谜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揭题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老师出几个谜语让你们猜测,好吗?(好)

  ⑴ 左一片,右一片,说起话来听得见,隔个山头不见面。(耳朵)真棒!来告诉大家,你是如何猜出来的?

  ⑵ 一十一不是二,猜一个字?(王)真棒!说说你是怎样猜出来的,把你的技巧告诉大家,好吗?

  2、今天,有位漂亮的姐姐也要出两个谜语来考考我们,孩子们要不要看啊。(要)那我们就快来看看,是什么?对了,老师还要提醒你们,要动脑筋想想,哪些字或动物有这些特点,这样子就可以猜出谜底了。看看我们班谁最聪明。

  3、出示课题《识字5》。

  二、学习课文

  1、同学们自已读读课文:

  ⑴ 借助拼音,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⑵ 用笔画出生字,并多读几遍。

  ⑶ 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检查自读的情况:

  ⑴ 同桌读课文。指名试读课文。齐读。

  ⑵ 学习认读生字。按顺序认读。

  3、猜谜语:

  ⑴ 第一个谜语:

  ① 提示:姐姐要我们猜的是字。

  ② 出示苹果,按小组比赛,看哪一组先得到苹果?

  ③ 学生猜谜。

  ④ 说说你是怎么猜出谜底的?

  ⑤ 老师小结猜谜窍门。

  ⑵ 第二个谜语:

  ① 朗读谜语(多种形式读读)

  ② 老师引导学生把几个句子联系起来思考:

  什么东西是绿的?红的又是什么?

  哪些绿的喜欢及时雨?哪些红的怕水来攻?

  为什么绿红在一块儿就起凉风?凉风是在什么时候起的?

  ③ 学生猜出谜底后,老师用红、绿粉笔写出秋字。

  ④ 找出谜语中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4、练习:把你们带来的谜语拿来考考同学,看能不能猜的出来。

  5、学习课文的句子:

  ⑴ 自由读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告诉我们什么?

  ⑵ 同桌讨论?反馈。

  ⑶ 朗读课文句子。

  ⑷ 你能说说哪些字的部首吗?

  说 话 语 愿 总 感 晒 春 明 淋 洒

  ⑸ 小结:现在我们明白了,原来字的部首都表示了一定的意义,如果写错了,那就是和这个意义完全不同了。同学们一定要注意。

  三、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全部生字,齐读。开火车读。

  2、引导学生观察6个要写的生字,说说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指名说)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

  4、老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鼓励学生收集谜语或自编谜语

  五、总结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情急中果断处理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2、学习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本科生字、新词,联系用模仿、风平浪静造句。

  4、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船上人与猴子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返航是风平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胀和结果的关系。

  教具学具

  自制幻灯片鹏博士教育软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新课:

  1、从《蛇与庄稼》这一刻,你知道了那些联系?学习课文懂得了什么道理?

  2、今天我们来学习《跳水》一课,看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和什么之间的联系?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读音微机出示生字开火车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提问:跳水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主要写了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出示《资料》部分,了解作者

  三、再度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1、出示幻灯片自学提纲

  ①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②课文有机个自然段?每段写的是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③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2、学生按要求预习

  3、讨论以上问题

  四、细读课文,抓住联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导读第一段

  找出写故事起因的句子

  理解词语:取乐 显然 因而 放肆

  (显然写出了猴子放肆的原因,因而写出了人们拿猴子取乐的原因)。

  2、指导学习-3自然段

  ①默读思考:孩子为什么要去追猴子?从那些词语看出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②讨论回答

  3、讲读第4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思考: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遇到危险?

  微机出示插图:指导看图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

  甲板上的水手怎样?

  4、讲读5-6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讨论思考题:船长看到危险情况是怎么做的?

  大家为什么觉得40秒太长了?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 :

  1、朗读课文弄清各段之间的联系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

  1、按学习小组朗读

  2、总结提问:

  ①课文主要写谁与谁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②孩子遇险是由那些原因形成的?

  ③孩子得救是由于哪几方面的原因?

  ④这一天风平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展有什么关系?

  ⑤读了这篇课文逆向到了什么?

  二、联系用模仿风平浪静造句

  1、找出稳重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口头造句并订正

  3、学生书面造句

  三、作业

  1、抄写生词

  2、预习《威尼斯的小艇》

  板书设计 :

  6 跳水

  逗 拿 命令

  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 ←------ ←------

  放肆 追 救 ↖ 跳水

  水手

  教学札记:

  本文所列人物众多,关系也比较复杂,应引导学生理解各人物之间的关系,并知道高潮的出现是由于众多关系综合影响的结果,并非单是猴子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设计理念:

  体现语文教学的真实、朴实,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感受语言的魅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文章的内容能深深地打动读者,诗人在木牌上加了四个字,却使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这是语言文字所产生的巨大力量,课文就是让学生感受这种魅力。

  三、教学目标 :

  根据自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和本课的编辑意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习有创意的表情达意为重点,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话中有所感悟,并尝试运用语言。

  四、教学过程 :

  (一)、课题切入、引入重点

  1、导入 课题,教师范读(把学生带入情境、打动学生)。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读准字音。

  3、点出语言的魅力,并质疑、归类(从题目入手加了一句话加的内容是春天到了,却使事情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是语言的魅力)。

  问题梳理①文中什么语言有魅力。②语言有什么魅力。③语言怎么有魅力。

  (二)、深入课文、体验研究

  1、小组讨论问题

  汇报(春天到了有魅力)

  2、共同研究问题

  (让学生标出文中所出现的人物的前后变化,明白是语言的魅力使他们有了这样的变化)

  指导朗读、假如作者是诗人(以第一人称读),读1、2自然段,注意语气、停顿

  自读、点读。

  3、共同体会语言怎么有魅力、语言有真情,所以有魅力,假如你是行人看到牌子会到什么,小组内互说、自由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迷人的春天和突然的转折什么也看不见,不由的对老妇人的同情)

  4、体会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出示公益广告说说哪儿能体现情。

  污染的鱼在呼唤:别吃我,有毒。

  砍伐了我,您就失去了一个朋友。

  三、跳出课文运用语言出示图片一棵奇形怪状的树旁边树着一块木牌,写着禁止入内,违者罚款。树被栅栏围着,要求学生换换内容(并评价、修改)

  反思:

  第一次读课文时内心深处就被深深地打动了,不知是被诗人的才华,还是行人的善良,还是对那位佝倭的、失明的老人的同情或者欣慰,一种冲动想尽快和孩子们上这一课,于是备课,而且是充分的备课

  课堂上的我有些害羞,更多的是满足。范读时,静静的教室里只有我一个人的声音,孩子们的呼吸声似乎也飘远了。刚读完,孩子们热烈的掌声,让我羞涩,有些不知所措,但我相信,我的朗读远远不如课文内容更能让他们感动,自读时孩子们读到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时,他们的眼神、他们的表情让我读懂他们的内心。语言有魅力的原因在于它有情。我们的课堂也不例外。

  本课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课堂最后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运用语言即发挥教材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孩子们的广告词让我满有一种满足感,他们说到:保护我,就是保护人类自我。

  爱护我吧,我会带来绿色

  如果这棵树是你,愿意受伤害吗?

  我已经被缠得够累的了,请你不要

  我之所以满足,是因为孩子们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并用他们稚嫩的心表达出他们的情意,这节课不由得使我想到: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点,而且都可以延伸到生活里面,学习每课之前,我们必须将这个点和面联起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翻、浇”等8个生字,会写“拉、把”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收获。

  3.愿意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 一 课 时

  声像引入

  边放动画课件(或投影)边讲述:很久以前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老山羊请小白兔和小灰兔来帮他收白菜,劳动结束后,小灰兔把老山羊送给他的一车白菜送回家,]小白兔只向老山羊要了一些菜子拿回家,可到了后来,运回一大车白菜的小灰兔没有白菜吃了,而只拿回一些菜子的小白兔却有吃不完的白菜,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26课《小白兔和小灰兔》。(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教师范读全文。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在要求会认的生字下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朗读课文,找出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插图。

  4.指名试读课文,大家评议、纠正。

  5.小伙伴或小组合作互查生字认识情况。

  a.交流自己会认的字,并说说识记的方法。

  b.你最喜欢和哪个生字娃娃交朋友?为什么?(字词练习)

  如:我最喜欢和“种”交朋友,因为我喜欢种花、种草。

  6.巩固识字。

  a.抽读,快速识记。

  b.看字卡说词语。

  7.在不同的语境中巩固生字。(词语顺序可随意安排)

  翻土 浇水 浇花 施肥 肥胖 饥饿 时候 等候 挑水 担菜

  拉力 拉开 把门 把手 送给 发给 活动 种花 吃饭 吃惊

  写字

  1.观察“我会写”中生字的结构。

  如:拉,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你找到每个字关键笔画的位置了吗?和身边的小伙伴说说吧!

  3.重点指导“拉”“把”的写法。

  指导写好“扌”:横要往右上斜,竖钩要写在横的右边,提的倾斜要大一点,不要写平了。

  4.学生描红、练写。

  第 二 课 时

  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在读通句子的基础上,读出感情来,边读边体会内容,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几个孩子朗读全文,大家评议。(仪态是否得体,声音是否响亮,字音是否准确,情感是否到位)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材简说】

  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是继续学习体会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训练要点,积累语言。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难点是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2、难点是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了解圣诞节,教师搜集圣诞节的背景音乐和西方过圣诞节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展示一些圣诞节的图片,播放圣诞节的音乐。

  2、介绍一下你了解的圣诞节。

  3、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书课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⑵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检查读书情况:

  ⑴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巩固)

  ⑵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⑶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⑷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

  4、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三、布置作业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下面的词语:

  沉默不语、如愿以偿、仁爱、体贴。

  2、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

  二、理解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2、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⑴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⑵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3、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

  ⑴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

  ⑵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

  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三、拓展训练

  1、小练笔:

  替那个女孩子写几句感谢的话。

  2、给父母亲或朋友送上自己的祝福。

  四、总结全文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课 题】:写意花卉(7-8)

  【课 时】: 1课时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简单了解写意花卉的基本知识。培养和训练学生初步掌握写意花卉技法和应用其表现自然花卉的能力。培养对传统写意花卉作品领会、感知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准备学习资料和学具,通过欣赏、观摩、讨论、练习等方法积极参与本课学习,掌握相关笔墨基础知识,努力完成好写意花卉作业。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喜爱之情和对高雅艺术的关注。培养学生用写意花卉技法表现自然花卉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基本笔墨技法造型。

  【教学难点】:对传统笔、墨、生宣纸性能的掌握及写意花卉的构图的了解。

  【教 具】:PPT课件、笔、墨、纸、砚等演示用品。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思路:情景引入法,让学生在感官上有个认识,导入新课,播放课件视频“荷花”…(独白:首先让我们共同欣赏一段视频…我想问一下,刚才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感受自然界中荷花的美)。

  2.文化内涵:朗诵古诗《爱莲说》理解荷花的寓意:花中君子。对莲花的赞美也就是对品德高尚的人(君子)的赞美,借物抒情。

  总结:正因为荷花形象美,寓意也美,所以我们有必要拿起手中的画笔来表达我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节课我们就以中国画的方式来表现荷花之美。

  (二).讲授新课:

  1.中国画基本知识

  提问:同学们见过的中国画是什么样子呢?(讨论1分钟)

  (1).中国画的分类(据表现方法):工笔;写意(中国画更注重人文内涵的表达,借以表现人的思想感情)

  (2)名家作品赏析:讲3幅

  突出:以线造型,笔墨变化;构图、留白、疏密变化;(借物抒情;意境美;诗书画印相结合在演示过程中讲)后两幅一句带过。

  《荷》 现代 李苦禅

  (三).荷花演示(15分钟左右)

  a.构图,步骤:1.荷叶(侧锋、泼墨法、墨的干、湿、浓、淡变化)、小叶(未绽放开的小叶子用侧锋);

  b.荷花(色彩干净,笔尖到笔根色的渐变)花蕾;

  c.叶子的茎(中锋) 花的茎(中锋) 花蕾的茎(中锋)

  d.等叶子快干时用中锋、浓墨勾叶脉(破墨法里的浓破淡,用浓墨去把淡墨破开),点茎上的小刺。

  e.题字(根荷花相关的诗句,时间、作者名讳)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特点?

  (四)展示评价:计划展示3个学生的作品

  1、(本人)说一下这幅画有没有国画的感觉?你最满意的地方是哪儿?

  2、说一下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形象、墨色变化、前后虚实……优点、缺点)

  3、这幅画那些地方体现了这节课学的用笔方法用墨方法?说一两句。

  (五)小结,课后拓展(见幻灯片)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八篇】相关文章:

1.【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9篇

2.【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6篇

3.【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9篇

4.【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七篇

5.【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八篇

6.【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十篇

7.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7篇

8.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八篇

9.【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