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08-22 16:49:5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十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十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

  2、朗诵古诗,背诵古诗。通过看图和诵读,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把自己看到的夜空说给同学听,培养观察与说话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古诗和认字。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头饰、布置学生观察晴朗的夜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一、导入激趣

  1、交流观察晴朗夜空的内容和感受:

  同学们观察了晴朗的夜空,现在请你们在四人小组说一说,让大家也感受一下美妙的夜空。

  ⑴小组交流。

  ⑵推选代表或自荐上台说一说。

  ⑶出示课文插图我会说。(播放插图中小女孩观察天空时的录音:在一个晴朗的夜空,我来到小溪边的草地上,观察那晴朗的夜空。我抬头看见蓝蓝的天空中,有许多星星一闪一山亮晶晶的,还看见弯弯的月亮一会儿躲进云里,一会儿又跳出来。真美!)

  2、引入新课:静夜思(板书)

  二、初读古诗

  1、看课文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2、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⑴自读课文,让学生找出后鼻音的字,多读几遍。

  ⑵指名读,评议。

  三、识记生字

  1、学生在文中找出生字,作上记号,读一读。

  2、认读生字:

  ⑴出示an、ang,指学生认读,注意后鼻韵母的读音。

  ⑵认读生字。(自读,小组开火车读,看哪组读得准)

  ⑷游戏运西瓜。(把西瓜图贴在黑板上,它们的背面都有一个生字)

  西瓜丰收了,让我们帮忙把西瓜搬上车,不过每个西瓜后面都有一个生字,要想办法记住它,可以用组词、说一句话、找相近的字进行比较等办法。

  四、精读古诗

  1、自读古诗,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⑴指名学生朗读,评议。标出朗读节奏及重点词。

  ⑵配乐朗读。

  ⑷师生共同朗读:

  教师引读每句的前两个字,学生补充,齐背诵。

  过渡:我们知道这首诗是李白写的,现在谁想办李白做一回诗人,背背这首诗?也可以做动作。

  指名学生上台背诵,其他学生评议。

  全班齐背。(配乐)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里的字:

  ⑴观察目、耳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这两个字的宽度。

  ⑵指学生说一说再书空。

  ⑷学生书写后展示、评议。

  2、学生观察头、来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⑴教师范写,注意最后两笔,写时要注意。

  ⑵书空、书写、展示、学生评议。

  六、扩展活动

  学生交流各自会背的诗。

  七、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各两个:

  ()()

  ()()

  3、写出诗句,选择加粗字的意思:

  ⑴( ),疑是地上霜。

  疑:①好象();②不信( )

  ⑵举头望明月,( )。

  举:①向上抬();②全()。

  【板书设计】

  6、静夜思

  窗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的】

  1、知识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2)背诵课文最后一段(课后作业)。

  2、能力训练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扩展思维,想象骆驼和羊听了老牛的话会怎样,写下来(课后作业)。

  (3)继续提高观察能力。

  3、德育渗透目标:

  懂得应当全面看待自己和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是不对的。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老牛说的话。

  一、准备教具

  多媒体课件、角色头饰

  二、教学课时

  1课时

  三、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猜谜语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动物王国今天出大事儿了!你看,动物法官牛伯伯家门口围着一大群动物呢!!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哦!原来是牛伯伯在给两只发生争论的动物评理呢!生:老师,到底是谁在争论呢?

  师:这个呀,老师也不知道啊!不过,牛伯伯给大家出了两则谜语,大家猜一猜就知道了!

  出示课件:

  谜面1?年纪并不大,胡子一大把,不管见到谁,开口叫妈妈。

  谜底——(头饰)山羊

  谜面2?沙漠一只船,船上两座山,个子高又大,耐暑顶呱呱。

  谜底——(头饰)骆驼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两只发生争论的动物就是:(板书)骆驼和羊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讲的就是他们俩的故事。

  2、整体感知课文

  展示课件视频,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带上头饰,分角色朗读,其余同学一齐朗读旁白。

  骆驼和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呢?咱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要求:(1)读准字音,把句子读得通顺、流利。

  (2)用序号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思考课文讲了骆驼和羊的什么事。

  老师根据学生朗读时,读音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强调。

  3、详细讲解各段落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己读一读,找一找,他们俩有几次对话。

  2.读第一次对话,思考:为什么骆驼说高好,羊说矮好

  板书:骆驼 高

  羊 矮

  3.读第二次对话,说说第二次对话讲的是什么。(他们都要做一证明自己好。)

  4.分角色练习对话,指导读出他们俩自信、互不服气的语气。

  [这一环节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引导学生弄清楚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的什么事,通过骆驼和羊说的话,初步理解他们想的是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骆驼心里想,山羊啊山羊,你等着瞧吧,我会让你相信个子高才好的!于是它做了这样一件事——

  请看屏幕:

  课件(课文图一)

  2、仔细观察,回答:骆驼把羊带到哪里?骆驼想要干什么?此时此刻它们分别会想些什么呢?

  (骆驼得意洋洋地想:看,我比你强吧!这样的美味你吃得着吗?还跟我比,哼!你比得过吗?认输吧!)

  (羊很不以为然地想: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才不服气呢!我会让你明白自己说的是错的!走着瞧!)

  3、指导朗读(找出描述羊动作的词语)。

  4、课件出示——讨论:骆驼为什么要把羊带到这里来?羊为什么不服输?

  (骆驼想借自己个儿高的优势来贬低羊。而羊认为个子矮才是优势,所以不服输。)

  5、再齐读课文。

  小结:尽管羊不肯认输,在这一件事情上,骆驼还是证明了“高比矮好”。

  [图文对照,再加演示,使学生对图意和课文内容都有了较清楚的理解。在理解课文内容时主要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动脑,主动学习,同时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山羊虽说是比输了,可它不肯认输。心里想:矮就是要比高好,我总会证明给你看的,等着瞧!

  2、出示课件(课文图二)

  3、仔细观察,回答:在这幅图上,你看到什么?(理解:又窄又矮、大模大样)此时此刻,它们又会怎么想呢?

  (羊得意地想:进来呀!你那么大个子能进来吗?哈哈??认输吧你!)

  (哼!得意什么!你刚才还不是输了吗?)

  4、指导朗读。读出怎样的`语气?(羊——得意的语气;骆驼——很费劲,也很不服气)

  5、讨论:这次,羊为什么要把骆驼带到这里来呢?为什么骆驼也不服气呢?小结:尽管骆驼也不肯认输,在这一件事情上,羊还是证明了“矮比高好”。 问题:骆驼已经证明高好了,羊会怎么办呢?

  [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教师就有意识按一定顺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以在指导学生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就可以让学生按上述方法学习,这样,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两段的叙述顺序是相同的,都是先写来到什么地方,再写看到什么、分别怎么做的,怎么说的,最后写对方的态度。

  2、出示课件——羊摇了摇头,不肯认输。

  骆驼摇了摇头,也不肯认输。

  3、都不肯认输怎么办呢?总得有个结果啊!哎——!

  4、向同学们提问:

  (1)提问:“长处”是什么?骆驼有什么长处?羊有什么长处?

  (2)提问:“短处”是什么?骆驼和羊各有什么短处?

  5、他们俩去找老牛评理去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老牛的怎么评理的。

  [通过读书和理解老牛说的话,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并且此时的理解是围绕“长处”“短处”等词语展开的,使词语、句子和课文内容紧密结合起来。]

  【教学反思】

  这次教学实践活动,我们小组准备的是小学二年级语文课《骆驼和羊》。针对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们更多地采取寓教于学的策略,大部分内容都采取情境引入的方法,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

  理论来源于实践,高于实践,然而仅仅有理论的指导并不意味着教学便会无往不利。实现教学目标的道路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才有可能达到好的教学。这次教学实践活动便给了锻炼我们的机会,只有面对学生和课堂,我们才有更深切的体会。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课前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不仅要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还要充分考虑到课程内容与时代的联系,与学生的联系。备课要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做充分的分析与准备。备课教案内容的任何环节任何内容都要考虑详尽,想清楚,看明白。一堂准备充分的课,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就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我们小组采取谜语导入课程的方法。谜语导入简单易行,并且能让学生参与进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活动中,不能以教师为中心,而应该把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习,教学环节的设计就应该考虑怎样能让学生更大程度地参与进来。

  课文的讲解也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与教学内容的要求,小学二年级学生,重点在在于朗读课文,培养语感,读准字音,训练他们生词的掌握。同时,应注意对学生书写规范

  的要求,而此次我们忽略了这一点,这是我们的不足之处。

  此外,课文知识拓展是讲课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要从学生的水平出发,以课文内容为基点,向外延伸拓展。比如,要求续写《骆驼和羊》,可以让学生得出他们自己的观点,在原有的认知上获得新的建构。

  同时要注重对所学内容的巩固与复习,及时强化。回顾原有知识,联系新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作为老师,上课要轻松自然,面部表情要放松,这是目前我们还欠缺的。上课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与学生互动,对学生及时予以表扬,讲解连贯,知识点的过渡要顺畅。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学习,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更活跃,学习更愉快,这样的教学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指导思想

  交互式电子白板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个更为强大的交流平台,为师生提供和展示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开放性和发展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式 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更加多样、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教学更加精彩。根据我校电子白板配备实际情况,特制定此培训方案。通过此次培训,教师将了解和掌握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各种功能,有意识地将白板所特有的交互能力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中,丰富教师的备课方式和备课内容,改变了传统多媒体教室环境的种种弊端,技术真正融合于课堂之中得以实现。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培训目标

  1.对互动教学理念的认同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重在落实到日常课堂教学中,使大多数学科的教师能够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有效应用,把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支持教学的工具、助手和伙伴,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实现交互式电子白板和日常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而互动教学理念的认同,是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的基石。

  2.提高教师基于互动技术的教学技能

  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电子白板及互动教学综合应用平台的操作技能,引领教师探索基于交互白板的教学和研究:如基于交互白板的教学中交互策略、基于交互白板的小组协作活动的.开展、基于交互白板的学科教学资源的建设、改进教学观念、探索信息技术支持条件下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3.促进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培训的引导和支持,帮助教师按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解决课程整合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一线教师的研究技能、教学技能、基于电子白板的信息技术操作、交互式互动教学综合应用平台备授课系统应用等专业技能。

  三、培训对象

  全体教师

  四、培训时间、培训地点:

  培训地点: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室

  五、培训内容

  1.为了确保培训过程顺利实施,制定了包含以下2个方面的培训内容:

  (1) 交互式电子白板基础功能培训

  意在通过电子白板的教学应用特色理念及操作,让教师对电子白板应用有一个细致的认识,产生兴趣。在演示型培训的过程中,讲师会逐步渗透电子白板初级使用的基本功能,如产品硬件的使用、操作、保养的培训。

  (2) 交互式电子白板基础知识和教学应用技巧培训硬件基础知识

  软件安装及设备调试,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定位方法,软件开启方法。版面快捷键的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四种模式及使用方法。

  2.原有教学资源应用——PPT、WORD、FLASH等,屏幕批注功能。

  3.介绍功能面板,主工具箱的使用,资源库使用。

  4.如何利软件的脱机使用进行备课。白板与学科巧结合案例,学科组进行。

  六、培训方式

  1、教务处全面负责,各分管领导协同落实。

  2、主要形式

  (1)指导教师开展讲座,讲述使用技巧。

  (2)教师听取讲座,并做笔记。

  (3)教师间充分讨论解决自己的疑惑。

  (4)每位教师做一份课件,作为本次培训考试的作业,作业要求打印上交。

  3、关于电子白板培训的视频与相关的资源的下载地址:红原县龙日乡小学校园qq群

  七、培训要求:

  1、提高电子白板运用的意识,真正使电子白板技术与学科整合。

  我们就是要通过电子白板的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电子白板运用能力,将电子白板运用与学科的教学有机的融到一起。

  2、加强技能学习,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教师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础上,熟练运用电子白板也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关键。在此次的培训中,我们结合学校教学和教师实际,主要培养教师电子白板的基本运用及课件制作。

  3、参培教师要遵守请假制度,有事履行请假手续。

  4、按时出席,不迟到,不早退。

  5、集中培训时,关闭手机,在老师授课过程中,教师之间不准互相说话,要求教师认真做好笔记。

  6、进行计算机实践操作中,教师要按要求进行练习,不要做与培训无关的事。

  八、保障措施

  1、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实行三级管理:即行政、教务处、教研组共同管理与考核。建立健全校本培训制度,包括考勤、考核、奖惩等。各培训项目要管理到位,保证校本培训的学习研究有序而高效地开展,提高培训的整体质量。

  2、为使校本培训逐渐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规定每位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时间不得少于规定学时,将学时数分解到每个培训项目上,根据出勤率、考核成绩等实际情况评定最终成绩。

  3、教师请按活动安排及时上交培训材料。每学期上交相关的材料,学校将给每位教师归类整理,记录个人成长历程,作为评优及期末考核依据。

  九、培训奖励机制

  1、每学期上交相关的材料,学校将给每位教师归类整理,记录个人成长历程,作为评优及期末考核依据。

  2、相关资料未按时上交者、未完成听课任务者扣相应考评分,具体办法见《红原县龙日乡小学教师考评细则》。

  十、培训组织

  领导小组

  1、组 长: 副组长:

  2、组 员: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教材简析:

  1.整体课文分析

  《赶海》是苏教版三年级的一篇课文,文章以倒叙的方式为我们回忆了“我”在童年时代跟舅舅赶海的“趣”事。

  2.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具体语言,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点及难点:借助具体的语句体会赶海的乐趣,积累运用语气词,动词。

  二、设计思路及理念:

  《赶海》一文虽然文字轻松、语言活泼,但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融入到课文描绘的.情境中去,就成了我们最值得研讨的地方。因此,在执教这篇课文时,我紧扣“趣”字,设计问题:这么多有趣的事,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件?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另外,通过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图片展示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的海星、海螺,拉近学生与大海的距离,让学生很快的融入到课文中。整节课的实施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们去读趣、找趣、品趣、说趣、演趣、写趣,使课堂气氛和谐,充满了生命活力,教师鼓励下的学生敢说、敢评、敢演、敢问,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课堂灵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板书:追浪花)

  1.课前播放<大海啊,故乡>.闭眼边欣赏边想象画面.

  2.你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学生发挥想象)

  3.美妙的歌声仿佛又把我们带到蔚蓝的海边.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跟着小作者一起去赶海.(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理念]情境导入。鼓励孩子插上了翅膀在优美的旋律中想象大海的画面,唤起了学生对大海的向往,自然地引入课题“赶海”,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思维,又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找“趣”

  过渡:潮退了,告别了可爱的浪花,小作者又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1.打开课文,快速地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总结,相机板书:抓海星 捉螃蟹 捏大虾)

  2.默读你最感兴趣的事情,画出让你觉得有趣的字词,句子甚至是标点符号!然后再大声地读一读最喜欢的片段。

  三、品读课文,体验“趣”

  (一)、抓海星

  1.引导学生读好“摸呀摸呀”。

  以读代讲:你为什么把“摸呀摸呀”读那么慢啊?

  这样摸会把小海星吓跑的.

  2.想看看可爱的小海星吗?(出示图片)

  3.指导感情读出喜爱之情。

  鼓励性的评价: 你笑着读这个”嘿”这句话,读得真棒

  4.让我们学学他,边笑着读边加上你的动作,一起来感受下摸海星的乐趣!齐读

  小结:这短短的一句话,我们从一个动作”摸呀摸呀”、一个语气词“嘿”、甚至一个不起眼的小感叹号都感受到了一幅生动有趣的画面。我们文中像这么有趣的画面还有很多呢,你还觉得哪件事特别有趣呢?

  (二)、捉螃蟹

  1.指名读觉得有趣的句子.

  质疑:那个低着头的小伙伴在寻找什么? ---捉螃蟹

  2.同学们,螃蟹好捉吗?

  从文中哪儿看出来这家伙一点儿都不好对付? ---东逃西窜

  3.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表演东逃西窜.

  4.为什么要东逃西窜呢? ----不愿意乖乖地被人捉住。

  顺势理解“不甘束手就擒”的意思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设计意图】

  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通过同学们给她的鼓励的掌声,从一个内心自卑的人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间的鼓励和关爱。文章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整篇课文教学我从英子掌声前和掌声后的“变化”为突破口,以课文中提到的两次“掌声”为线索,展开教学。同时,紧扣文本,指导学生运用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动心去学,动情去读。围绕一个“爱”字进行言语与思维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英子在后来的日子中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她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让我们走进英子的故事。

  二、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⑴ 课文中写了几次掌声,把带有“掌声”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这两次掌声有什么不同?

  ⑵ 圈画出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词句。想一想这些变化说明什么?

  2、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3、紧扣文本,抓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⑴ 一位新来的老师让同学们干什么?她知道英子的情况吗?轮到英子了,她怎么样?(出示: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齐读这句。你从“犹豫”“慢吞吞”“眼圈红红的”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什么?英子当时是怎样一种心情?为什么?

  ⑵ 可是英子终于一摇一晃走上了讲台,这时,教室里响起了掌声,热烈而持久。

  出示: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① 读句子。

  ② 你从“注视”一词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认为大家注视的目光中包含了什么?

  ③ 你从“终于”一词中体会到了什么?理解“骤然”。如果你是英子,当时面对同学们热烈而持久的掌声,你会怎样?英子又怎样?

  ④ 假如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对英子说些什么?

  ⑶ 出示: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读句子。这第二次的掌声里又包含了什么?这时你想对英子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从谈英子的变化入手,引导学生紧扣文本,学习和尝试运用抓人物的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洞察英子内心的变化,领悟同学们的掌声的作用,从同学们的鼓励、信任与关爱使一个自卑的残疾女孩和生活、命运发生根本转变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启发和教育。

  三、讨论、畅谈、提升

  1、两次掌声后,让我们用欢快的语气来读一读课文第四、五两个自然段。

  2、从两次掌声后,从英子的变化中,你想到了什么?让我们再次用欢快的语气来读这两段,来感受英子微笑着面对生活吧!

  3、在哪些情况下,你会送给别人掌声?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掌声”献给别人;而当你身处困境的时候,也要珍惜别人的“掌声”。这些掌声就是人和人之间送出的“爱”。(出示:爱是什么?爱是碰到老师同学时的一声问候;爱是给下班的爸爸妈妈送上一杯茶;爱是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的一双温暖的手;爱是……)播放《爱的奉献》,学生畅谈。适当让音乐延续,让课堂保持静寂。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畅谈对“爱”的理解与感悟,将课文教育主题上升。适当的静,让学生回味,促其思考。

  四、延展性综合实践活动

  1、交流搜集到的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事迹。

  2、关心媒体报道,小组合作确立关爱、帮助的对象。制定出帮扶计划,行动起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随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帮扶过程和自己的感想。

  【板书设计】

  29、掌声

  第一次:鼓励、信任……

  英子(微笑着面对生活)

  第二次:鼓励、赞扬……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口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生活情境中学习,使学生喜欢学习、乐意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连、连减算式的计算顺序。

  教学难点:表达图意,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旧引新

  师:小朋友们,今天谭老师去数学王国游玩,你们谁想去呀?(生:想。)我们就乘坐“口算号”公共汽车准备出发吧!

  1、学生看着屏幕口算。(小朋友们,我们认真算对每一道题才可以上车哟!你们能行吗?)太棒了!你们个个都是口算小高手!

  2、动画演示,欢迎进入数学王国。(看!数学王国的大门已经打开了,欢迎小朋友们走进数学王国。)

  (过渡:首先来到了数学王国的农场,爱劳动的小明连忙跑过去帮叔叔喂鸡呢!)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一)探究连加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1、演示,说图意。演示小鸡图(动态)。请学生仔细观察。

  师:看,有几只小鸡在吃米?(多媒体演示5只小鸡在吃米)又来了几只?( 多媒体演示来了2只)瞧,这只小鸡淘气贪玩,来迟了吧?(演示又来了1只)

  师:你能将喂鸡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如果学生说不清楚,可重复演示)

  (1)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原来。。。先。。。又。。。)

  (2) 师:根据刚才的这些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的问题)

  2、看图列式。

  师: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板书:5+2+1)

  师:结合图,说说算式中的5、2、1、8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3、揭示课题

  师:看这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师:像这样三个数或三个数以上的数加在一起叫做连加。(板书:连加)

  4、学习计算顺序。

  师:这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讨论,再汇报)

  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演示,在算式“5+2+1”中标明计算顺序。

  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先把前两个相加,然后再把算出来的得数(强调是算出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这样的计算,也就是说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板书:从左往右)

  5、出示连加算式练习。(为了检验你们的能力,数学王国的国王想考考你们?)

  (二)探究连减

  (过渡:小鸡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它们吃的好开心呀!)

  1、情境演示,说图意

  师:草地上有几只小鸡。看,那几只小鸡吃饱了!(多媒体出示小鸡跑走图)

  师:谁能把刚才看到的过程完整地说一说?(仔细观察图画,把你看到的内容说给你的同桌听。)

  生:草地上有8只小鸡,先跑走了2只,又跑走了3只,请问:草地上还剩下几只?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原来。。。先。。。又。。。)

  2、提问并列式师:

  看图,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师:要求还剩多少只小鸡,你会列式吗?(板书:8-2-2)

  师:结合图,说说算式中的.8、2、2各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说。)

  师:你能给这个算式起个名字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连减”)。(表扬鼓励:你们起的名字和数学家起的名字一样,你们就是未来的数学家!)

  3、读算式揭示课题

  师:你会读这一道连减算式吗?(指名学生读)

  学生一起完整地读出课题“连加 连减”。

  4、合作探究,连减运算顺序

  师: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一想,这道题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请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如果他说对了,请你夸夸他,如果他说错得不够好,请你帮帮他。

  全班交流,小结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用算出来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

  5、出示连减算式练习(智慧老爷爷也想考考大家。)

  (三)初步小结:我们认识了今天的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都是按怎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板书:从左往右)

  (过渡:带着连加连减这两位好朋友走出了农场,我们来到数学王国里的动物乐园。)

  三、联系情境,巩固练习

  幻灯片出示习题

  师:看,白鸽在空中给我们跳起了欢乐的舞蹈。

  1、白鸽空中舞(连减练习)

  师:热情的小猴给我们摘下红红的大苹果。

  2、小猴摘苹果(连减练习)

  师: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动物乐园,来到了停车场。)

  3、停车场乘车(连加、连减练习)

  四、全课总结,拓展运用

  师:同学们今天在数学王国的表现真棒,老师请你们去休息一下,吃点东西。)

  1、幻灯片出示购买食品习题。

  2、小朋友,谁来说说你学会了什么?(是的,今天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会用连加连减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节课我们收获真不少,看来学好数学能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更精彩!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填写量词。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鸟儿和树桩、大门、女孩等不同的语气。

  3、继续学习默读的方法,养成边默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4、体会鸟儿失去朋友的悲伤心情。懂得大自然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人类不能肆意地破坏自然,懂得保护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鸟儿和树桩、大门、女孩等不同的语气。

  2、体会鸟儿失去朋友的悲伤心情,懂得保护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媒体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媒体:

  瞧,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它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多么欢乐的时光啊!可是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了,鸟儿必须离开大树,飞到南方去,于是大树对鸟儿说……

  (出示句子。)

  2、好朋友就要分离了,同桌演一演鸟儿和大树的道别。

  (注意读好小鸟的话。)

  3、师:鸟儿和大树依依惜别,明年他们还会见面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11课《去年的树》。

  4、出示课题,齐读:

  说明:直奔主题,让学生尽可能快地接触文本,防止因过多提问消耗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文:

  要求:

  ⑴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⑵ 思考: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大树。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于是鸟儿问了、和,最后见到了的大树。

  2、交流。

  3、默读,用直线划出鸟儿和树桩、大门、小女孩的三组对话。

  4、交流、出示。

  三、研读对话,读中感悟

  1、小组分角色朗读对话。

  2、指名几组读对话,其余学生点评。

  (感受鸟儿的焦急、担心和伤心。)

  3、好朋友不见了,鸟儿是多么地牵挂啊!这回请你和同桌合作,选择一组对话,发挥合理的想像给鸟儿说的话加上提示语,练习朗读。

  4、大家读得都很用心,把鸟儿对大树的无限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动。谁愿意来演一演这只深情的鸟儿,在演之前再读读它说的话,要努力记住:

  说明:

  一人演鸟儿,其余同学演配角。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在不知觉中把学生带入文本的`情境。

  5、鸟儿对大树的这种焦急、牵挂、担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珍贵的友情。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个动人的故事,师生配合读3~12节。

  四、加深感悟、升华情感

  1、师引读最后一节。

  2、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

  ⑴ 鸟儿为什么要对灯火唱歌?

  ⑵ 鸟儿为什么盯着灯火看?而且是看了又看?

  说明:

  这里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发表自己的想法,如:它用自己的歌手寄托对好朋友的思念;它非常想念大树,舍不得离开它;鸟儿去年答应大树要来看它的,它很守信……

  3、说话训练: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说:“……”接着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说:“……”

  4、回归课题:

  去年的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说──(读题)

  去年的树,为什么不复存在?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让我们意味深长地读──(读题)

  五、课外拓展

  鸟儿依旧忘不了自己的好朋友,第二年春天,它又飞回来了,看见了怎样的景象?会怎么想?怎么说?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所以部分简单的生字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完成。对于读音较难、字形复杂的生字教师可以单独加以指导,但这并不是教拼音或字形结构,而是对其巩固复习。这虽不是课文教学的主要部分,却是教学的重要部分。本堂课中的生字在字形上都不难,“桩”和“燃”可以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忆,“应、厂、音”这三个字,大部分学生平时都已经认识了,难是难在“应”的后鼻音,“燃”容易和“蓝”的读音混淆,所以这两个字的读音要重点关注的。

  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表演朗读,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并在这一过程中,用“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这句话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

  语文教学,永远离不开听说读写,永远是在想一想、读一读,读一读、想一想,想一想、写一写这样的过程中螺旋上升的。整堂课中,读、想、写并不是人为割裂的,读为想打下了基础,而想象写话又能促进更好地读,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课文人文内涵的理解将一步一步加深。对课文结尾这部分的处理,特别是两个“看”字的想象说话与朗读,也想体现这一点。在充分朗读、想象的基础上,学生最后才能有自己多元的感悟。学生的语言选择是开放的,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调控能力,帮助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并及时记录好的词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素材。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32页和第33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2.借助学生熟悉的米尺和格子图等实物,让学生多角度理解小数与分数的关系,经历探索小数意义的过程,在探索交流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及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交流资料

  师:昨天老师让同学们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小数,收集了吗?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汇报交流。

  如:一袋方便面的价钱是1.2元;一个笔记本的价钱是2.6元……

  (二)师出示图片

  师:王老师也找了一些图片,看大屏幕。

  请你认真读一读,并说一说每张图表示什么含义。

  生读小数并结合图说小数表示的含义。

  (三)小结

  看来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对它有所了解,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小数(板书:小数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猜测,实践体验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大家伙,(师举起给学生们看)什么呀?(生:米尺)它有多长?(1米)可以干什么用?(测量物体的长度)今天这节课上它的功劳是最大的,借助它我们会掌握很多新知识。

  请两位同学合作测量一下课桌的高度及它表面的.长度,谁愿意?

  两位学生测量,其他学生观察,教师板书记录:桌子长60厘米多,高80厘米。

  师:如果用米作单位,不够1米怎么办?

  生:可以用小数。

  小结:在我们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设计意图:教师选择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际测量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感受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直观感知

  1.借助课件,引导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观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分米?(生:1分米)写成分数是几分之几米?(生:十分之一米)像这样的分数也可以用小数0.1米表示

  师:那3分米、7分米如果用米作单位,用分数和小数怎么来表示?

  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汇报。

  生:3分米是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其中的3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三米,也可以用0.3米表示;7分米则是……(生汇报的同时课件出示。)

  师:0.3米里有几个0.1米呢?0.7米里又有几个0.1米呢?1米里面有几个0.1米呢?

  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师出示米尺教具:谁能在我的米尺上指出0.1米、0.3米、0.7米及0.9米……

  生台前汇报结果,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你们太棒了!通过观察以上分数和小数,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生:像这样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设计意图:多角度、多形式地强化认识,理解一位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并渗透小数的计数单位和进率。)

  2.借助直观迁移,理解两位小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32页图片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生:1厘米)1厘米用米作单位,用分数怎么表示?(一百分之一米)也可以用0.01米表示。那么4厘米、8厘米用分数怎么表示?用小数呢?生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

  汇报整理(课件演示)

  师追问:那么12厘米、38厘米用米作单位用分数怎么表示?小数呢?谁来老师手里的米尺上指一指呢?

  生找,指,并说为什么,那么1米里又有多少个0.01米呢?(100个)

  师: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呢?

  生: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师板书)。

  3.直观迁移,独立探究,理解三位小数的意义。

  师出示课件,33页的图。

  生独立思考后完成书中练习,然后小组交流。

  师追问:你能从这幅图中找到其他小数吗?(如:0.006,0.015……)

  你又有什么发现呢?

  汇报:分母是1000的分数也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

  (设计意图:在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探究、小组交流等方法理解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具体意义,突破了难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和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又一次渗透了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4.迁移推理。

  师:试想一下,什么样的分数可以用四位小数来表示?五位小数呢?

  生:分母是10000的分数可以用四位小数表示,分母是100000的分数可以用五位小数表示……

  小结:分母是10、100、1000……这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迁移应用,已经对小数的意义有一定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继续推理下去,有助于学生清晰而深入地理解,从而感知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认识计数单位

  师:整数有计数单位,小数也有计数单位,你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吗?尝试说一说。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

  师课件出示,并要求学生齐读(板书上显示)

  追问:通过观察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生:10)

  板书: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小数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所以这部分知识我采用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然后直接出示,提高了学生探究的自主性。)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33页“做一做”,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2.完成书36页1、2、3题,要求:认真读题,独立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这几道基础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并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总结

  1.师: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内容,谈一谈自己的收获。生畅所欲言。

  2.齐读书33页“你知道吗?”内容,了解小数的产生。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梳理,加深对本课内容的认识、理解。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小数产生的历史,对学生进行了数学文化的渗透。)

  五、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

  六、布置作业:

  完成书37页7、8题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重视让学生亲自经历测量活动,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时,加强了对小数产生的必要性认识。

  在教学小数意义这部分时,我充分利用教学课件和实物教具相结合,直观引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然后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在此过程中我充分借助迁移类推,合理安排引导和放手的时机,给学生创造了大量的自主探索的机会,从而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一、教学构思:

  以没有绿叶是不是等于地球没有生命为争议话题,激发学生主动地学习课文;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学交流中探索话题,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在明白绿叶功能的前提下,结合家乡实际,感受环保意识的重要性;最后在师生的共鸣中升华主题,增强学生爱绿叶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

  1 学习本文运用优美的语句、整齐的句式、炽热的感情说明绿叶的功能。

  2 体会作品遣词用语的准确性,了解科普作品用具体的数据进行说明的特点。

  3 培养学生绿化家乡、绿化祖国的情感,增强学生热爱自然的意识。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

  (一)争议话题,激趣导入 :

  师:同学们,一片小小的绿叶随处可见,它是绿色的摇篮,是绿色的银行,更是大自然的美容师。我们已经感知了17课《我爱绿叶》,那么没有绿叶,是否意味着地球没有生命了呢?就这个话题大家先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学生讨论并交流)

  (二)探讨话题,学习课文:

  过渡:对这个话题,大家的'见解有分歧,让我们回到课文中去看看绿叶对人类有些什么作用。大家快速朗读课文2~5节,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或者有什么疑问之处。

  (学生自学、交流、教师随机指点。)

  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学交流过程中完成目标任务:

  (1) 让学生知道科普作品措词的严谨性。

  (2) 了解科普作品用具体的数据进行说明的特点。

  (3) 在朗读中感悟本文优美的语句,整齐的句式抒情地赞美绿叶的特点。

  (4) 在明白绿叶具有制造有机物、维护生态、制造氧气、制服污染这些功能的过程中结合家乡护绿的实际,进而明确没有绿叶=地球没有生命。

  (三)反馈话题,师生共鸣:

  (1)师总结全文,完整板书。

  (2)学生抒发对绿叶的情感。

  (3)师引读绿叶功能作结。

  附板书:

  范例简介

  本课在教案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课内外结合,学科间整合,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融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学交流中探索、研究、论证话题,并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在明白绿叶功能的前提下,结合家乡实际,感受环保意识的重要性;最后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感情共鸣中,让主题得到升华,增强学生爱绿叶、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本课还配以大量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为探究型语文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气氛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教学内容】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词。

  2、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4、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1、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2、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三、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

  出示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请几位同学谈谈个人的感受。

  肯定个性化的发现。(这问题比较宽泛,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注童个体的体验。)

  进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终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一个环节也是探究本课语言特点的思维中国)

  总结: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轻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笔下变得那么重要。作者从中三、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

  四、小组学习,圈画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比较特殊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

  (小组活动,全员参与,教师适当帮助有疑问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教师要提醒小组及时总结,准备交流。这一阶段也可以将文章分成几部分,分别交给不同的学习小组探讨,这样有利于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五、班级交流,共享发现

  每个小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发现与全班共享择一个句子、一个词语。

  可能有的句子与词语: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的母亲老了,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就是整个世界。

  太迟、总算、熬、分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稳稳地、仔细

  教师在交流中适当引导。

  (分享学生的发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把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教学目标的真正达成在于学生自主的发现与交流中。)

  六、拓展,展开想像

  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1、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2、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3、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七、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1、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2、《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1、《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2、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3、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小结:《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母亲 走大路 ↑承上

  散步 分歧→{我 妻子 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 走小路 ↓启下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 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02-08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3-09

教学设计方案06-12

教学设计方案07-11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9-22

教学设计方案10-10

教学设计方案06-29

教学设计方案11-08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9-13

教学设计方案【经典】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