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舞》教学设计

时间:2021-07-01 16:19:1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大河之舞》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河之舞》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大河之舞》教学设计

《大河之舞》教学设计1

  一、课前游戏模仿节奏的游戏。

  设计思路:通过模仿节奏的游戏,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并将新授的部分节奏作了一个有效的渗透.

  二、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三、听辨导入

  播放踢踏舞录音,学生猜声音。

  设计思路:用猜声音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

  四、简介踢踏舞的发展,出示课题

  1.踢踏舞起源于18世纪,是当时的美国黑人在闲暇时做的一种脚下的游戏。2.这种游戏被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所喜欢,到了19世纪,踢踏舞被正式搬上了舞台。

  播放美式踢踏舞视频,学生谈感受。

  播放杨丽萍的《雀之灵》,学生观察并谈出两种舞蹈的区别。

  3.目前,踢踏舞已经风靡全球,它影响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舞蹈,但最为著名的就是爱尔兰的《大河之舞》。

  【设计思路:首先,让学生知道踢踏舞最初是玩出来的,这使孩子们更乐于接受这种艺术形式,并使他们情绪放松,为后面的即兴创编做好铺垫。其次,通过观察美式踢踏,并与《雀之灵》相比较,引导学生谈出美式踢踏是自由、随意的风格;踢踏舞非常注重脚下的节奏变化;踢踏舞演员不仅仅是舞蹈的表演者,同时也是舞蹈音乐的演奏者。】

  《大河之舞》的大河指的是爱尔兰的里菲河。里菲河是爱尔兰民族的母亲河,就像我们中华民族的黄河一样。

  【设计思路:介绍里菲河,通过音乐让学生了解相关文化。】

  五、欣赏《大河之舞》经典片断

  1.感受舞蹈内容(1)整体感受

  播放《大河之舞》。学生思考并谈论这段爱尔兰踢踏带来的感受,及与美式踢踏的区别。(2)感受旋律

  a.老师用小提琴演奏主旋律;

  b.学生跟随琴声哼唱旋律;

  【设计思路:课堂上,学生只要能够跟随教师的琴声把这段旋律用“la”音模唱下来就可以了,不需要演唱乐谱。选用小提琴作为课堂乐器,是出于两点考虑:1.这段旋律本身就是弦乐演奏的;2.小提琴很便捷,可以走到学生中间演奏,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c.听音乐,找出主旋律在舞曲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六次)

  2.表现踢踏舞的节奏

  (1)旋律在不断重复着,但每一次音乐的出现,舞蹈演员都采用了不同的步伐,因此也让我们产生了不同的感受。

  听辨旋律出现的前四次,舞蹈演员分别踏出了哪些节奏。

  设计思路:课件中的图谱很形象地展示了旋律出现的前四次舞步的变化,通过图谱可以很直观地看出,节奏越来越丰富,速度越来越快。】

  (2)按照旋律的节奏用接龙的方式敲击第五次和第六次出现的主旋律。第五次:每小组敲击两个小节,四个小组循环一次;第六次:每小组敲击一个小节,四个小组循环两次。教师一边拉小提琴,一边引导学生敲击旋律的节奏。

  3、即兴创造节奏。听音乐,学生即兴敲击,全班形成多声部节奏的演奏。【设计思路:创设平台让学生自由、大胆地创编节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4、成品展示

  跟随《大河之舞》视频,全班共同表演。(拍手一跺脚—跳简单舞步一拍桌子)【设计思路:拍手一跺脚一跳简单舞步一拍桌子这一连串越来越激烈的表达方式,使学生体会到观众的情绪随着踢踏节奏的变化,越来越兴奋,越来越激动。】

  向学生介绍这部大型舞剧还融合了许多其他的艺术元素,如歌剧、音乐、弗拉明戈舞、芭蕾以及现代舞的精华,鼓励学生课后到网上下载完整的视频进行观看。

  六、拓展内容

  播放西藏踢踏舞《扎西德勒》。学生一边谈感受,一边随音乐拍击节奏。【设计思路:一段藏族踢踏舞不单单是让学生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更是让他们知道有关踢踏舞还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等待着我们去探究。】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感受了踢踏舞带给我们的热情与快乐。

  板书设计:

《大河之舞》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感受踢踏舞的热烈情绪,在欣赏旋律的同时体会节奏变化带来的快感。

  2、能够积极主动地表现、创造音乐节奏。教学重点:

  1、听辨舞步的节奏变化。

  2、跟随音乐即兴敲击节奏。

  教学准备:有关踢踏舞的录像、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模仿节奏的游戏。

  二、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三、听辨导入播放踢踏舞录音,学生猜声音。

  四、简介踢踏舞的发展,出示课题

  1.踢踏舞起源于18世纪,是当时的美国黑人在闲暇时做的一种脚下的游戏。

  2.这种游戏被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所喜欢,到了19世纪,踢踏舞被正式搬上了舞台。播放美式踢踏舞视频,学生谈感受。播放杨丽萍的《雀之灵》,学生观察并谈出两种舞蹈的区别。

  3.目前,踢踏舞已经风靡全球,它影响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舞蹈,但最为著名的就是爱尔兰的《大河之舞》。《大河之舞》的大河指的是爱尔兰的里菲河。里菲河是爱尔兰民族的母亲河,就像我们中华民族的黄河一样。

  五、欣赏《大河之舞》经典片断1.感受舞蹈内容(1)整体感受

  播放《大河之舞》。学生思考并谈论这段爱尔兰踢踏带来的感受,及与美式踢踏的区别。

  (2)感受旋律

  a.老师播放小提琴演奏主旋律;

  1b.学生跟随琴声哼唱旋律;

  c.听音乐,找出主旋律在舞曲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六次)2.表现踢踏舞的节奏

  (1)旋律在不断重复着,但每一次音乐的出现,舞蹈演员都采用了不同的步伐,因此也让我们产生了不同的感受。

  听辨旋律出现的前四次,舞蹈演员分别踏出了哪些节奏

  (2)按照旋律的节奏用接龙的方式敲击第五次和第六次出现的主旋律。

  第五次:每小组敲击两个小节,四个小组循环一次;

  第六次:每小组敲击一个小节,四个小组循环两次。

  教师播放小提琴旋律,引导学生敲击旋律的节奏。

  3、即兴创造节奏。听音乐,学生即兴敲击,全班形成多声部节奏的演奏。

  4、成品展示

  跟随《大河之舞》视频,全班共同表演。(拍手一跺脚—跳简单舞步一拍桌子)向学生介绍这部大型舞剧还融合了许多其他的艺术元素,如歌剧、音乐、弗拉明戈舞、芭蕾以及现代舞的精华,鼓励学生课后到网上下载完整的视频进行观看。

  六、拓展内容

  播放西藏踢踏舞《扎西德勒》。学生一边谈感受,一边随音乐拍击节奏。一段藏族踢踏舞不单单是让学生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更是让他们知道有关踢踏舞还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等待着我们去探究。

  七、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共同感受了踢踏舞带给我们的热情与快乐。

《大河之舞》教学设计3

  设计思路:

  《大河之舞》是爱尔兰著名的大型舞剧,也是风靡全球的踢踏舞经典之作。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我把踢踏舞的节奏作为主脉贯穿整个课堂。

  在整首舞曲中,同样的旋律在不断地重复着。但每一次旋律出现的时候,舞蹈演员都会采用不同的踏击方式,舞步越来越快,节奏变化越来越丰富,这也让欣赏者的情绪随之越来越兴奋,越来越激动。在整个教学中,我设计了感受节奏――表现节奏――创造节奏――成品展示这一层层递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舞曲的旋律总在学生的耳边不断回响,同时也达到了记住舞曲主旋律的目的。

  本节课,我选用了小提琴作为课堂教学乐器,既尊重了原曲本身就是由弦乐演奏这一特点,也便于师生之间进行更加密切地交流。

  我力求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真正地喜欢踢踏舞这一艺术形式,为课后进一步欣赏、探究这部大型的艺术盛宴作好一个入门的引子。

  教学目标:

  一、感受踢踏舞的热烈情绪,在欣赏旋律的同时体会节奏变化带来的快感。

  二、能够积极主动地表现、创造音乐节奏。

  教学重点:

  一、听辨舞步的节奏变化。

  二、跟随音乐即兴敲击节奏。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踢踏舞的录像、图片,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便于学生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

  2、教师课堂乐器选用小提琴,能够与学生灵活交流。

  3、把学生分四个小组围坐,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探究和交流。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模仿节奏的游戏。

  [设计思路:通过模仿节奏的游戏,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并将新授的部分节奏作了一个有效的渗透。]

  二、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三、听辨导入

  播放踢踏舞录音,学生猜声音。

  [设计思路:用猜声音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

  四、简介踢踏舞的发展,出示课题

  1、蹋踏舞起源于18世纪,是当时的美国黑人在闲暇时做的一种脚下的游戏。

  2、这种游戏被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所喜欢,到了19世纪,踢踏舞被正式搬上了舞台。

  播放美式蹋踏舞视频,学生谈感受。

  播放杨丽萍的《雀之灵》,学生观察井谈出两种舞蹈的区别。

  3、目前,蹋踏舞已经风靡全球,它影响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舞蹈,但量为著名的就是爱尔兰的《大河之舞》。

  [设计思路:首先,让学生知道踢踏舞最初是玩出来的,这使孩子们更乐于接受这种艺术形式,井使他们情绪放松,为后面的即兴创编做好铺垫。其次,通过观察美式踢踏,并与《雀之灵》相比较,引导学生谈出美式踢踏是自由、随意的风格;踢踏舞非常注重脚下的节奏变化;踢踏舞演员不仅仅是舞蹈的表演者,同时也是舞蹈音乐的演奏者。]

  《大河之舞》的大河指的是爱尔兰的里菲河。里菲河是爱尔兰民族的母亲河,就像我们中华民族的黄河一样。

  [设计思路:介绍里菲河,通过音乐让学生了解相关文化。]

  五、欣赏《大河之舞》经典片断

  1、感受舞蹈内容

  (1)整体感受

  擂放《大河之舞》。学生思考并谈论这段爱尔兰踢踏带来的感受,及与美式踢踏的区别。

  (2)感受旋律

  a、老师用小提琴演奏主旋律;

  b、学生跟随琴声哼唱旋律;

  [设计思路:课堂上,学生只要能够跟随教师的琴声把这段旋律用“la”音模唱下来就可以了,不需要演唱乐谱。选用小提琴作为课堂乐器,是出于两点考虑:

  1、这段旋律本身就是弦乐演奏的;

  2、小提琴很便捷,可以走到学生中间演奏,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C、听音乐,找出主旋律在舞曲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六次)

  2、表现踢踏舞的节奏

  (1)旋律在不断重复着,但每一次音乐的出现,舞蹈演员都采用了不同的步伐,因此也让我们产生了不同的感受。

  听辨旋律出现的前四次,舞蹈演员分别踏出了哪些节奏。

  [设计思路:课件中的图谱很形象地层示了旋律出现的前四次舞步的变化,通过图谱可以很直观地看出,节奏越来越丰富,速度越来越快。]

  (2)按照旋律的节奏用接龙的方式敲击第五次和第六次出现的主旋律。

  第五次:每小组敲击两个小节,四个小组循环一次;

  第六次:每小组敲击一个小节,四个小组循环两次。

  教师一边拉小提琴,一边引导学生敲击旋律的节奏。

  3、即兴创造节奏。听音乐,学生即兴敲击,全班形成多声部节奏的演奏。

  [设计思路:创设平台让学生自由、大胆地创编节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4、成品展示

  跟随《大河之舞》视频,全班共同表演。(拍手一跺脚一跳简单舞步一拍桌子)

  [设计思路:拍手――跺脚――跳简单舞步――拍桌子这一连串越来越激烈的表达方式,使学生体会到观众的情绪随着踢踏节奏的变化,越来越兴奋,越来越激动。]

  向学生介绍这部大型舞剧还融合了许多其他的艺术元素,如歌剧、音乐、弗拉明戈舞、芭蕾以及现代舞的精华,鼓励学生课后到网上下载完楚的视频进行观看。

  六、拓展内容

  播放西藏踢踏舞《扎西德勒》。学生一边谈感受,一边随音乐拍击节奏。

  [设计思路:一段藏族踢踏舞不单单是让学生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更是让他们知道有关踢踏舞还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等待着我们去探究。]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感受了踢踏舞带给我们的热情与快乐。

  点评:

  这节课首先树立了“踢踏舞是舞者在奏乐”的观点。老师根据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避开踢踏舞的舞蹈学习这一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根据学生的兴趣点以及蹋踏舞所特有的节奏特点,本着由浅入深的原则,把节奏作为本节课学习的切入点,以节奏为主线,围绕孩子对踢踏舞节奏的感受和体验、模仿参与、团结协作和创造拓展进行教学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只是让学生感受了节奏、表现了节奏、创造了节奏、组合了节奏,而且是通过节奏的学习聆听了音乐、学习了音乐、了解了音乐。课堂环节清晰,设计合理,教具运用准确,真正做到了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不断的修正中,达到教学目标。

  教师善于等待学生,等着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去解决问题。教师整节课都能够及时关注到学生的表现和感受。教学设计符合音乐的特点,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始终在浓厚的音乐氛围中有序地进行着音乐的活动、音乐的创造,是音乐在引领着老师和学生。新的课程教学理念已经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为。在这种教学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体验着、创造着快乐,这种快乐在孩子们走到台下的时候还在延续着。

  教师以小提琴演奏、伴奏和学生敲击节奏的方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和体验了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教师高超的小提琴演奏和与学生近距离的情感交流,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参与性和能动性得到极大增强。用手替代脚,由不会到会,很快准确地敲打出《大河之舞》的强烈节奏,深深地感受到音乐艺术的强大蛙力。这节课小提琴作为课堂教学乐器的选用,既尊重了由弦乐演奏的原曲,又利用了它操作灵活的特点,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道音乐沟通的桥梁,使教学目标一步步实现,取得了近乎完美的效果。

  中国藏族踢踏舞《扎西德勒》的呈现,既拓展厂本课知识,又开阔了学生视野,还巧妙地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踢踏舞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自我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大河之舞》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踢踏舞的热烈情绪,在欣赏旋律的同时,体会节奏带来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

  采用节奏游戏、自主实践的方法,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表现、创造音乐节奏。在律动的学习中,感受音乐强弱和重音的变化。

  【知识与技能】

  能够用“啦”简单地模唱出主旋律。

  了解踢踏舞起源及其发展。

  二、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听辨出踢踏舞步的节奏

  【难点】可以掌握节奏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

  踢踏舞多媒体课件、小提琴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引导学生由简单到复杂敲击节奏

  老师设置问题:让我们做一个模仿节奏的游戏怎么样?

  老师敲击节奏,学生模仿。(老师引导强弱变化,由浅入深,敲击的节奏与本节课有关)

  【过渡句】看来最难的节奏也难不倒大家,此时此刻我看到同学们的脸上都露出开心的笑容,就让我们带着开心愉悦的心情走进今天的课堂。首先请同学们听一段录音,听一听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播放录音)

  (二)新课教学

  1.欣赏音乐

  (1)聆听录音

  老师设置问题: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吗?

  学生自由回答。

  (2)欣赏踢踏舞视频。

  (3)欣赏美式踢踏舞视频

  师:舞台上的美式踢踏舞带给你怎样的感觉?(美式踢踏舞的风格比较自由、奔放、滑稽。)

  (4)欣赏爱尔兰踢踏舞剧—《大河之舞》视频

  老师设置问题:爱尔兰踢踏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它与美式踢踏的区别是什么?(乐曲给你们的感受是欢快、热情奔放的;美式踢踏舞规模比较小,面部表情是微笑、滑稽的,表演形式比较随意;上半身比较自由,而爱尔兰踢踏舞舞台规模比较庞大,面部表情非常严肃、严谨。表演步伐比较整齐,队形变换保持一致,体现了爱尔兰这个民族非常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

  师:欣赏的过程中给你细节上震撼力最大的是音乐的旋律吗?还是舞蹈演员踏出的节奏。(节奏是音乐的基础,也是音乐的骨架。)

  2.体验踢踏舞

  (1)学唱爱尔兰踢踏舞剧的主旋律

  ①欣赏爱尔兰踢踏舞剧的主旋律音乐。

  老师设置问题:其中主奏乐器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主奏乐器是小提琴。

  ②老师用小提琴慢速演奏主旋律,学生用“啊”哼唱,仔细体会旋律的高低起伏。

  ③老师用小提琴速度稍快演奏主旋律,学生用“啊”哼唱。

  ④老师用小提琴加快速度演奏主旋律,学生用“啊”哼唱。

  (2)欣赏整首爱尔兰踢踏舞剧

  老师设置问题:请你数一数我们所哼唱的旋律在整首舞曲中一共出现了几次?每次旋律的步伐一样吗?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一共出现了六次,旋律不断重复着,当每一次旋律出现的时候,舞蹈演员都会踏出不同的步伐,因为不发的不同,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感觉。

  【过渡句】先让我们看一下旋律出现的前四次舞蹈演员踏出了怎样的步伐,为了方便同学们找到规律,请在心里默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开头是四个八拍的前奏,同学们掌握好数拍的速度。

  (3)用不同的方式演奏主旋律

  ①听辨第一次主旋律,找出重音,用拍手表示

  ②听辨第二次主旋律,找出重音,用跺脚表示

  ③听辨第三次主旋律,找出重音,用舞步表示

  ④听辨第四次主旋律,找出重音,用拍桌子表示

  ⑤以接龙的方式敲击第五次和第六次出现的主旋律

  第五次:每小组敲击两个小节,四个小组循环一次

  第六次:每小组敲击一个小节,四个小组循环两次

  教师一边拉小提琴,一边引导学生敲击旋律的节奏

  (4)听音乐,学生按照已学过的节奏,伴随音乐完整敲击演奏

  (三)巩固提高

  1.引导同学们创编节奏,并表演

  2.学生跟随视频和音乐创编自己风格的节奏

  3.简单介绍《大河之舞》中其他的艺术元素

  老师讲解:这部大型舞剧那还蕴含了许多其他的艺术元素,比如说音乐、歌剧、芭蕾以及现代舞的精华,同学们课后在网上下载完整的视频进行观看。

  4.欣赏中国藏族踢踏舞《扎西德勒》

  师:同学们看到我们藏族的踢踏舞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看到我们藏族的踢踏舞心情非常的兴奋,感到无比的自豪,我们为中国藏族有这样的踢踏舞,感到很骄傲,就让我们跟着豪迈的音乐一起拍起手来。

  学生跟随音乐拍手。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同体验了爱尔兰踢踏舞的魅力,感受踢踏舞带给人们的热情与快乐,还欣赏了我国中国藏族踢踏舞《扎西德勒》,也为我国能有这么棒的舞蹈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如果你还想了解踢踏舞更多的内容的网站,课后可以登陆,踏破铁鞋网站来进行浏览,当然你还可以发Email给我,我们继续交流。下课。

  学生伴随音乐踏着踢踏舞的步伐走出教室。

【《大河之舞》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大河之恋散文

2.雪之舞作文(精选35篇)

3.大江大河的经典台词

4.校徽设计教学设计

5.an教学设计

6.an教学设计

7.精选《观潮》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8.大河坝风景真美作文600字

9.综合分析徽县大河初中和徽县银杏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