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7-07 17:02:5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9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9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版本:

  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1

  二、设计内容: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酶的作用)

  三、设计理念

  在实施新课程中,需要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科学素养。使学生由以前的“学会”到“想学”再到“会学”,“引导──探究” 发现式教学法就是在这种理念下应运而生的,该教学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本节课以“引导──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该理念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协作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取,而且更加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问题的推动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

  四、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1课时——酶的作用,主要探讨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该内容以第4章第3节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中的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以及初中生物学“消化”为基础。学习本节利于“细胞代谢的学习”,利于选修模块中有关酶的应用、微生物发酵、蛋白质提取和分离等知识的学习。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Ⅰ)。

  (2)技能目标: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索,按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和步骤,正确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Ⅱ)。

  (3)情感目标:①评价自己的实验结果,②参与交流,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维护或修改自己的方案和意见。

  3.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感悟酶作为催化剂特点,及控制变量的方法。利用教材上形象、直观的图解和文字说明,让学生明确催化剂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确定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酶的作用。

  [解决方法]利用学生对无机催化剂的知识基础切入,引入酶的学习。通过实验、资料分析得出酶的作用。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都与酶的活动有关,活细胞内全部的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下完成的。在人体内,大约每分钟要发生几百万次的化学反应,这么多的化学反应之所以能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完全是因为酶的作用,酶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是怎样起作用的?显然应是本节课内容的重点。

  教学难点:①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②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解决方法] ①利用教材上形象,直观的图解和文字说明,让学生明确催化剂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②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感悟酶作为催化剂特点,及控制变量的方法。活化能这个名词在高中生物教材体系中是第一次出现,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对这个名词都很陌生。化学反应之所以能进行,就是达到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在酶的作用下,原来不能进行反应的物质发生了反应,是增加了反应物的自由能,还是降低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通过实验和类比,必需要让学生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读写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文,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句子,体会感受妈妈的爱。教育学生也要像妈妈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感受妈妈的爱,教育学生也要像妈妈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

  课前准备:课文录音带、歌曲碟、

  教学过程:

  一、抓住字眼 谈话揭题

  师板书“爱”字,提问: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些什么?指名回答(爸爸妈妈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同学之间的友爱、爱劳动、爱祖国)教师小结:在这么多的爱中,有一种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那就是妈妈的爱。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2课,导入新课。在爱的前面板书:妈妈的 并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文 培养情感

  (一)初步感知 激发情感 1.播放课文配乐录音,激发情感,让学生初步体会书中从哪几件事描写了妈妈的爱。 2.学生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新词和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3.划出课文中的生字,并连着词读一读。

  (二)检查学情 及时反馈 1.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带读。 2.自由读全文,分小组讨论:课文把妈妈的爱比作什么?5.指名说一说,引出并板书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遮雨的伞 滴落的泪甜甜的吻

  三、细读课文 体会情感

  〈1〉、再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中写的是什么事把妈妈的爱比作清凉的风、遮雨的伞、滴落的泪、甜甜的吻?

  〈2〉、你们从小长这么大,你觉得那件事使你亲身感受到妈妈的爱。指名回答,学生选哪一节,就从哪一节开始学,重点指导读好一节。 指名读,学生评读。再自读自悟后四人小组讨论:读了这一节还有没有不懂的词、句。指名回答后再讨论:每一句诗应怎样读才能充分表达出感(教师先范读、然后学生试着体会读,再指名读,评一评(让学生懂得妈妈的爱是无私的)

1.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想一想:在这一节里,妈妈的爱指的什么?(妈妈的爱指的是清凉的风) (2)提问:妈妈拿着扇子,汗水怎么会湿透了她的衣裳?(在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是妈妈坐在床边为孩子扇扇子,尽管天气炎热,她不顾自己,一心想着自己的孩子,所以汗水湿透了妈妈的衣裳。) 理解“湿透”、“衣衫”的意思。 (3)告诉学生: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这是孩子亲身感受到的清凉的风就是妈妈的爱。 读时让学生体会出享受妈妈的爱的这种幸福温馨的感情。 (4)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2.采取以上学习方式,读好另外二节。 (1)指名读。想一想:在这一节里,妈妈的爱指的什么?(妈妈的爱指的是遮雨的伞,妈妈的爱指的是滴落的泪) (3)理解“遮雨”“很烫”“额头”的意思。 (4)要求学生读出一定的语气,感受妈妈的爱是那样真挚。读第三节的最后一句要读得慢些,教师范读。 男生读第二节,女生读第三节。 师: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夏天妈妈给我扇风,雨天妈妈为我遮伞,生病了,妈妈为我着急。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是多么平常的小事。师问:你能再说说生活中妈妈对你的爱吗?(四人小组讨论,相互说说)体会妈妈的爱在这些小事中是多么的无私,多么的伟大。

3.学习第四节。 (1)指名读这一节。想一想:读了这一自然段后,你知道了什么? (读了这一节,我知道书上说的小姐姐懂得:“三八”妇女节是妈妈的节日,她为妈妈献上一束鲜花,表达她对妈妈的爱,并祝妈妈节日快乐。我还知道妈妈的爱指的是妈妈对孩子甜甜的吻。) 理解“亲吻”“脸颊”“献”的意思。 (2)齐读最后一句并回答:读了最后一句,你是怎样想的? (我想:最后一句是书上的小姐姐,其实也包括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是在妈妈的爱里一天天地长大,没有妈妈的爱就没有我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3)出示问题:四人小组讨论:妈妈为我们付出这么多,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妈妈的爱。指名回答(在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教师小结板书:爱妈妈

  四、总结全文 激发情感

  同学们想的、说的都很好。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爱里成长起来的,夏天,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雨天,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我们生病的时候,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当我们懂事了,或者有一点进步的时候,妈妈的爱是甜甜的吻,是幸福的微笑。妈妈给了我们许多许多的爱,我们也要用爱回报妈妈,我们永远永远地爱我们的妈妈。 四、深化朗读 熏陶情感 要求学生有感情地品读课文。

  五、齐唱歌曲表达情感

  (播放歌碟)师生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包身工》教学拟围绕文章的材料性质与组合方式,采用分合比较的方法组织教学,相机点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首先引导自读,整体感知。让学生用分析性的眼光,用速读、跳读的方法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根据材料拟小标题。《包身工》的材料主要包括记叙性材料──包身工一天的悲惨遭遇,说明议论性材料──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发展和趋向。可据此讨论归纳小标题并用算式板书点拨,总括文章内容。《包身工》=《包身工的一天》(或《芦柴棒们的一天》)+《说说旧中国的包身工制度》。

  其次,分题精读,讨论点破。先讨论《包身工的一天》,让学生围绕以下几个问题精读课文:

  1、包身工的一天,以时间为序,主要写了哪几个片断?通过这几个片断,从哪几个方面反映包身工的遭遇?

  2、作者全方位地细致反映包身工悲惨遭遇的目的是什么?

  3、为了有力地表现主题,作者在叙的过程中是怎样在面上铺开的基础上进行点的穿插的?

  在精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讨论上述问题,并结合板书图示进行小结:

  4:15 起身──住宿

  描写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芦柴棒

  4:30 早餐──饮食

  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小福子

  5:00 上工──劳动

  ↓ ↓

  面 点

  接着讨论《说说旧中国的包身工制度》,让学生围绕下列问题精读课文:

  1、说的顺序是什么?(事物的发展)

  2、说的方式是否相同?各有什么特点?

  3、文中或借说明议论,或用比喻议论,或在抒情中议论,各有什么作用和含义?

  在精读课文后,引导学生讨论,并结合板书图示小结:

  议的内容

  议的形式

  产生(直接原因、历史原因)──叙中议、直接议

  发展(历史原因、根本原因)──直接议、议中叙

  结果(资本家膨胀、包身工榨干)──引用议、借抒情议

  趋势(黎明的到来无法抗拒)──用喻意、抒情中议

  最后整合总结,作文训练。

  从内容上看,《包身工》就是《包身工的一天》与《说说旧中国的包身工制度》的相加;但从组材和结构方式看,文章又不是叙和议的简单相加,为什么?

  讨论后明确,叙议结构主要有如下几种可能:

  1、集中安排(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

  2、包中安排:(叙包议中或议包叙中);

  3、分割组合、交错穿插(以叙为主穿插议论或以议为主穿插叙述)。

  集中安排,叙议脱节,结构臃肿,行文呆板;包中安排,主线不清,过程不清,联系不紧。只有分割穿插、交错组合,才能使叙议配合,交相辉映,符合读者了解事件真相、探究问题本质的心理规律,既省笔墨,又富表现力。为提高学生兴趣,可用乘法来点拨。从形式上看,《包身工》=《包身工的一天》×《说说旧中国的包身工制度》。

  为进一步强化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并引导学生体会报告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特点,可设计口头作文训练,让学生围绕有关包身工的三个比喻性说法,以《猪猡·机器·墨鸭》为题,弄清其联系,说一段话。这三个说法分别形象地概括了包身工的生活、劳动和受剥削的悲惨遭遇,可激起学生的同情和义愤,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揭示课题

  1.揭题,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

  2.谈谈你对人物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感知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交流自学情况。

  三、了解石猴的由来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了解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2.交流。

  (1)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理解“盖自”(自从)、“即久”(已久)、遂(于是)

  ◇提示:这一句交代顽石生成的环境。

  (2)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朗读并感受作者运用了排比句,语言简练,初步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提示: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勇敢。写出了石猴出世后自由自在的生活,为后文石猴敢于进洞埋下了伏笔。

  四、了解石猴成为猴王的原因

  1.自由读读2~4自然段,画出并理解石猴成为猴王的相关句子。

  2.交流。

  (1)“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2)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

  (3)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3.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五、课外阅读扩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描写。

  2.体会“男子汉”,逐渐成熟,自主自1立、刚强的性格特征。

  3.学习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细致地观察和细腻地描写和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

  讲解这篇课文时,首先要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从而抓住关键语句具体地复述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深入研究文章主体部分安排材料的顺序和特点,进而了解文章的主旨,有关这些问题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完成。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

  一提“男子汉”,我们的头脑中就会马上联想到。顶天立地、敢说敢为、正直无私、胸怀宽广等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忆写的《我们家的男子汉》,看一看和我们印象中的男子汉有何不同。(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1。)

  王安忆,当代著名女作家。其小说《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

  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2。)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文中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运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

  4.文中的“男子汉”具有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5.文中“他向往着去少林寺当和尚。可是我告诉他,’当和尚不能吃荤。他说:“‘用肉汤拌饭可以吗?“不可以。“那么棒冰可以吃吗?’他小心地问,是问‘棒冰’,而不是冰淇淋,甚至不是雪糕。”加点词“小心”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和神态?

  6.找出自学的疑难问题。

  三、合作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出示幻灯片3。)

  嗫嚅倔强有力胆怯沮丧轮廓风靡恍惚

  要求: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其他学生进行纠正。

  2.刻画人物性格特征采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

  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要求:能找出各种描写对应的句子。

  3.文中“男子汉”具有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明确:(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的性格特征。)

  4.“小心”一词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和神态?

  明确:(“小心”刻画了“男子汉”既想到少林寺去当和尚又舍不得不吃冷饮的心态。为了去少林寺,他已经决定忍痛割爱不吃冰淇淋、雪糕了,但连棒冰都不准吃,他就不能忍受了。“小心”就表现了“他”在提问时的这种希望得到肯定答复的心态和神情。)

  5.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和同桌进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6.重点研讨“他对父亲的崇拜”这部分。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片4。)

  ①本部分明写了哪两方面的事?

  (爹有一次,他很不乖,我教训他,他火了,说:“我叫爸爸打你。”我也火了,说:“你爸爸,你爸爸在哪儿?”他忽然低下了脑袋,嗫嚅着说:“在安徽。”加点词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和神态?

  (2)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明确:

  (①爸妈拌嘴时总是站在妈妈一边攻击爸爸;又总觉得爸爸是无所不能。

  ②表现了“他”内心的沮丧、空虚和想说又吞吞吐吐不敢说的神态。)

  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不必只局限于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阅读理解”部分。

  七、布置作业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

  板书设计

  我们家的男子汉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内容:

  一、1 歌曲《拍皮球》

  二、2 读谱知识:2/4拍号及二拍子指挥图式

  三、3 综合训练:

  1、 节奏练习

  2、 音阶和音程练习(宫调式)

  四、4 欣赏《太阳出来喜洋洋》(男声独唱)

  教学目的:

  一、1 指导学生以非连音的唱法和二拍子的韵律来表现大家在一起拍球时的愉快心情。

  二、2 了解2/4拍的含义和二拍子的指挥图式,掌握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三、3 听辨和感受男高音与男低音的不同音色。

  教学课型:综合课

  课 时:四节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 学习读谱知识

  二、 二拍子指挥图式的练习和起、收拍的练习。

  二 教学重点:二拍子的指挥图式

  三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练习

  四 教具准备: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一 组织教学

  (略)

  二、 学习读谱知识

  1、 学习2/4拍号

  (1)含义: 2 每小节两拍

  4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读作四二拍

  (2)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去理解各种拍号的含义。

  (3)强弱规律:强、弱。

  (4)用拍手和拍腿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四二拍的强弱规律。

  (5)指挥图式:

  1 2

  教师示范,并说明强拍向下,弱拍向上。二拍子适合于表现雄壮有力、活泼跳跃的形象。

  (6)学生练习指挥图式。

  2、 二拍子的起拍、收拍练习。

  (1)先用《拍皮球》的曲谱作节奏训练,要求划二拍子图式,一边读节奏。

  (2)练习起拍和收拍。

  (3)唱《海鸥》这首歌曲,并作二拍子指挥图式练习。

  (4)让一些学生来指挥演唱《海鸥》这首歌曲。

  三、小结 四二的强弱规律及指挥图式。

  四、作业 自己练习指挥图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 完成综合训练(一)。

  二、 学唱歌谱。

  教学难点:区别XXX和XXX两种节奏。

  教学方法:练习、视唱。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练声:略。

  二、 复习旧课

  1、 复习音符、休止符的名称、时值。

  2、 复习四二[拍的含义及指挥图式、强弱规律。

  三、 引入新课

  1、 完成综合训练(一)。

  (1) 听听。让学生回答出该两句旋律在节奏上有哪些不同?主要是区别XXX、XXX两中节奏。

  (2) 拍拍。先让学生朗读这两句节奏(划拍)然后再拍打。从感官上感受这两种节奏。

  (3) 唱唱。进行视唱练习,巩固这两种节奏的区别。

  2、 学唱歌谱

  (1) 先让学生在歌谱中找出综合训练(一)中遇到的节奏。并单独拍打和朗读。

  (2) 让学生朗读歌谱节奏:

  X----读da, X----读de X-----读di

  0-----读S 0------读S

  (3) 引导学生找出歌谱中有哪些音?

  (4) 老师范唱或范弹歌谱。

  (5) 指导学生视唱。

  (6) 小声跟琴视唱歌谱。

  (7) 分组检查。

  四、小结

  着重总结音符及休止符掌握的方法。

  五、作业

  自己练习歌谱。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综合训练;学唱歌词。

  教学方法:练习,指导,自学。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练声:(略)

  二、 复习旧课

  1、 复习二拍子指挥图式等。

  2、 复习歌谱。要求划拍唱谱。

  三、 引入新课。

  1、 学唱歌词。

  (1) 让学生朗读歌词。

  (2) 听录音机范唱。

  (3) 节奏练习,从感性上认识X·X。

  拍手2 XX XO| XXX0|XXXXX|XXX| XXX·X|XXX·X|XXXX|XXX||

  跺脚4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X X |X X||

  (4) 唱词。(注意有X·X的歌词节奏)

  (5) 分组检查。

  (6) 背唱歌词。

  (7) 一边划拍子指挥图式一边唱歌。

  2、 完成综合训练(二)。

  (1) 先做听音训练,然后唱一唱。

  (2) 把这些音按从低到高的顺序在五线谱上排列。

  (3) 复习第一课的综合训练(二),让学生了解同样是以“do”为结束音。所包含的音的数量却有所不同。

  四、 小结。

  通过本课练习,学生初步知道XXX和XXX节奏的不同。

  五、 作业。

  自己回家做节奏练习。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一、 歌曲处理。

  二、 欣赏《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学方法:欣赏、讲授。

  教具准备:录音机。录音带、钢琴。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略)

  二、 复习旧课。

  1、 复习四二拍号的含义。

  2、 复习歌词(背唱)

  三、 引入新课

  1、 歌曲处理:

  (1) 引导学生想象排皮球时的情景、心情。

  (2) 用不同的速度来唱歌,感受一下哪种速度更能表现“大家玩得多愉快”的排皮球形象。(学生讨论的出结果)

  (3) 请个别来指挥演唱这首歌曲。

  2、 欣赏《太阳出来喜洋洋》

  (1) 初听。让学生感受男高音的音色特征。

  (2) 复听。让学生小声跟哼唱,感受歌曲情绪。

  (3) 复习欣赏《国歌》,进行男声独唱的两种音色的对比。

  (4) 完成“听听想想”。

  四、小结

  男声演唱的音色特色。

  五、作业

  自己多听歌曲。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材分析】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这是九年义务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最后一篇略读课文。整个单元以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契机、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为主题。课文介绍了经过航天旅行的植物种子所发生的变化,产生变化的原因,以及经选育之后果实的实用、药用及他用。题目《飞船上的特殊乘客》中特殊乘客并非真的乘客,而是植物的种子,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吸引读者,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课文以说明文的形式出现,语言生动活泼,知识性、趣味性很强。全文共6个自然段,段落之间条理清楚,层层深入。首段开门见山,点明了题意,明确了本文要说明的客观事物──特殊乘客,即经过航天旅游的植物的种子,同时,以两个设问句导入下文。第2自然段,以搭乘过神舟一号无人飞船的茄子种子为例,说明特殊乘客的变化,并指出它们变化之后的优点,自然而然地引发人们的思考:优点从何而来?水到渠成地过渡到下一个要说明的问题──它们产生变化的原因。第3自然段,概括而有序地介绍了促使这些植物种子产生变化的两方面原因:一是来自大自然的,即宇宙射线的辐射与微重力、高真空的环境,使其内部遗传物质发生了微妙变化;二是来自科学力量的,即科学的选育,使其良好的性状逐渐稳定。第4、5自然段,依次就太空蔬菜的食用、药用和其他用途进行了介绍,说明这一科研成果能够造福人类。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点明中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赞颂了聪明勤劳的科学工作者。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神奇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课文广泛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适机指导学生初步学习说明文的基本表达方法,学习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起热爱科学的情感。

  3、了解太空蔬菜的变化和作用,初步学习课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太空蔬菜的变化和作用,初步学习课文的说明方法,激起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是什么?

  2、对,在20xx年10月15日至16日,我国成功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发射,在飞船不仅有我们的宇航员,还有一批特殊的乘客,你们想不想知道这批乘客是谁?

  3、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批特殊的乘客。

  板题: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读题。

  二、初读课文

  1、看到这个符号,我们知道是一篇什么课文?

  生略读课文。

  2、对,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阅读提示,用序号标出提示给我们的几个要求。

  生:二个要求。

  3、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

  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三、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看大屏幕,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指名读,齐读。

  2、有个别同学这二个字音没有读准:

  出示:

  例 lì 如 筛 shāi 选

  谁再来读一读。

  3、接下来请大家浏览课文,并完成练习题,出示课件:

  全文共____自然段。

  一、写神五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种子。在第( )自然段。

  二、写太空种子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在第( )到第( )自然段。

  三、写经过选育后的太空种子的用途。在第( )到第( )自然段。

  四、写科学工作者创造出奇迹。在第( )自然段。

  4、根据段落大意,你知道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太空种子的哪二个方面。

  生:介绍了太空种子的变化和用途二个方面的内容。

  5、课文中也有一句话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请你画出课文的中心句(找到的同学一起读一读)。

  板书:

  变化、用途

  生: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好像获得了魔力,可以有这么多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

  6、通过刚才的训练,我们知道总结课文主要内容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每段大意来概括主要内容,还有一种是理解清文章思路,抓住文章中心句,关键词来概括主要内容,以后我们还要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四、品读课文

  1、下面,我们就要去看看太空种子到底有哪些变化?

  默读2~3自然段,把你感兴趣的变化找出来,说说为什么?

  ⑴ 出示句子:

  在浩瀚的太空中,由于宇宙射线的辐射,由于处于微重力、高真空的特殊环境,使得一部分植物种子内部的遗传物质产生了微妙变化

  ⑵ 你理解微重力、高真空吗?

  这有一段资料,自已读读,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微重力状态

  当一切物体在进行航天飞行时,它们的重量都不见了,这种现象称为失重。

  微重力状态下的用处可多了。在空间站,任何事物都不受重力影响,这样就能够生产出地球上无法生产的新材料、新产品,培育出地球上没有的新物种。例如,在微重力状态下,没有重的下沉、轻的上浮现象和冷热空气的对流,因而可生产出纯净的新材料;微重力状态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培育出优良物种。

  生1:微重力是失重。

  生2:微重力状态下的用处很多。

  ⑶ 大家看,这是宇航员在训练中的场景,你能说说微重力有哪些现象?

  ⑷ 就是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植物种子慢慢地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还有你感兴趣的句子吗?

  ⑸ 出示句子:

  例如,搭乘过神舟一号无人飞船的茄子种子,栽培后结出的果实有的比篮球还大,有的却比鸡蛋还小。

  ⑹ 相差这么大。哪些同学也对这句话感兴趣一起来读读吧。

  2、不管是太空种子的果实有巨大差异,还是种子内部的微小变化,这些变化都非常的(美妙)。

  板书:

  美妙

  3、课文不仅介绍了太空种子美妙变化,还介绍了太空种子的(用途)。

  引读。

  4、默读4~5自然段,找出太空种子神奇用途,并完成表格。

  默读4到5段,填表:

  A、食用:美味佳肴、绿色蔬菜:

  太空黄瓜、太空葫芦、太空辣椒

  a、想不想看看太空蔬菜?

  b、出示图片配讲解:

  看了图片,你想说什么?

  c、怪不得作者说它是美味佳肴,又因为它抗病力强,很少用农药,又是益健康的绿色蔬菜。

  B、药用及其它:

  除了食用,太空种子还有很多用武之地。

  良药:太空菜葫芦中苦瓜素可治疗糖尿病。

  美化生活:太空花卉。

  绿化祖国:太空育种。

  a、一起去瞧瞧新奇的太空花卉吧!

  b、出示图片配讲解:

  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太空花卉?

  c、太空花卉不仅颜色鲜艳,而且花期更长,一年四季都能(美化我们的环境),太空育种还能更好地(绿化祖国,保持水土)。

  引读。

  5、一粒小种子竟有这么多用途,怪不得作者说它是那么的(神奇)。

  引读。

  板书:

  神气

  6、美妙的变化,神奇的用途,这都是谁的功劳?

  生:科学工作者。

  7、科学工作者真得有魔力吗,这里指的是什么?

  生1:知识和工作。

  生2:科学技术。

  8、正是他们的知识和工作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板书:

  科学创造奇迹

  9、请同学们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学习说明方法

  1、你们知道吗?这是一篇说明文,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说明方法吗,有哪些?

  生: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2、出示句子:

  例如,搭乘过神舟一号无人飞船的茄子种子,栽培后结出的果实有的比篮球还大,有的却比鸡蛋还小。

  你知道这个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作比较。

  3、但它还用了另一种方法,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举例子。

  板书:

  举例子

  4、在我们课文中多次出现了这种方法,找一找。

  (出示句子)

  5、一般来说,这种方法的句子中都有一个鲜明的词语作提示,它们是什么?

  生:例如、如、比如、譬如

  6、习作时可以用上这种方法,它能让你的习作内容说服力更强。

  六、总结课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特殊乘客是谁吗?

  生:植物种子。

  2、假如你就是这批特殊乘客之一,你想做一颗什么植物种子,为什么?

  3、大家的想法个个精彩,发挥你的想象,运用你学过的说明方法介绍自已吗?

  出示小练笔:

  种子的自述

  我原是一颗普通的_____种子。由于__________

  _______。我有了一个新名字叫太空______。

  说起那次旅行:____________。真是让人难忘啊!

  经过人类的种植,我的用途比以前更多了__________

  ___。我真高兴成为人类的好伙伴。

  4、交流。

  七、作业

  1、继续完成这篇想象作文《种子的自述》。

  2、生活中,课文中类似的奇妙事例有很多,课后178页《人造发光植物》就非常有趣,回家仔细阅读。

  【板书设计】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举例子 变化 美妙

  用途 神奇 科学创造奇迹

  【设计理念及意图】

  1、语文能力训练:

  课文线索清晰,段落之间条理清楚,层层深入,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先梳理线索,学习用不同的方法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在交流中理解课文的意思。根据课程标准,四年级开始学习归纳段落大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就本班的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考虑降低总结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我设计了一道填空题──出示段落大意,找出相关的段落。指导学生综合段落大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相机引导出另外一种总结课文内容的方法:理清课文脉络,找出课文中心句和关键词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通过多次的训练,提高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以前学生也接触过这种类型的课文。我抓住课文多次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这一特点,归纳以前所学习过的说明方法: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引出新说明方法──举例子。指导学生在本篇课文中寻找,感悟举例子说明方法的表达特点,并应用于习作中。

  在课程结束时,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种子的自述。在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运用所学过的说明方法习作。既可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又可以进行语文基本能力(听、说、读、写)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2、以图激趣:

  课文中有一些科技术语,如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学生难以准确理解。为了让学生客观了解植物种子所处的特殊环境,我采用了大量宇航员太空生活的图片,如,漂浮行走、吃食物等图片,从中让孩子知了解在微重力、高真空状态下产生的一些现象。太空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越陌生的东西越能吸引孩子、激发孩子的兴趣。而图片正是帮助学生理解最直观的工具,用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理解科技术语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同时,为达到丰富学生有关微重力、高真空的知识,给学生一次阅读训练机会,我设计了一个阅读链接。从短文中灌输给学生微重力状态就是失重现象以及在微重力状态下的用处的知识点。

  我还采用了大量太空蔬菜、太空花卉的图片,给学生感观上的刺激,对奇迹发出惊叹,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科学的力量,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由激情再回归文本,这样就更能推动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自读自悟:

  用词准确、表达生动形象是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重要特点。教学时,抓住阅读提示给出的要求,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通过默读找出感兴趣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在交流时,让学生感悟词语或句子在表达上清楚、生动这一特点,并通过感情朗读体现出来。这一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个性思维。

  4、课外延伸:

  学习本课之后,我推荐选读课文中的《人造发光植物》一文让学生阅读,在拓展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科技类文章的热情,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推动学生爱科学的情感和努力探索科学的愿望。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教学内容】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词。

  2、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4、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1、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2、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三、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

  出示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请几位同学谈谈个人的感受。

  肯定个性化的发现。(这问题比较宽泛,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注童个体的体验。)

  进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终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一个环节也是探究本课语言特点的思维中国)

  总结: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轻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笔下变得那么重要。作者从中三、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

  四、小组学习,圈画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比较特殊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

  (小组活动,全员参与,教师适当帮助有疑问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教师要提醒小组及时总结,准备交流。这一阶段也可以将文章分成几部分,分别交给不同的学习小组探讨,这样有利于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五、班级交流,共享发现

  每个小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发现与全班共享择一个句子、一个词语。

  可能有的句子与词语: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的母亲老了,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就是整个世界。

  太迟、总算、熬、分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稳稳地、仔细

  教师在交流中适当引导。

  (分享学生的发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把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教学目标的真正达成在于学生自主的发现与交流中。)

  六、拓展,展开想像

  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1、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2、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3、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七、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1、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2、《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1、《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2、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3、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小结:《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母亲 走大路 ↑承上

  散步 分歧→{我 妻子 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 走小路 ↓启下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第一课时 有趣的游戏(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的过程,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

  2、能把自己做过的游戏说出来。

  3、交流感受,学习提问。

  教学重点:说清楚游戏怎样做,怎样有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明游戏”

  1、师带学生做“我说你做”的游戏。

  2、这个游戏可不可以一个人自己玩呢?(请生试着自已说自已做,然后谈感受)

  3、老师小结:做游戏至少要有两个人以上才能玩,大家一起玩才有意思。做游戏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还能让我们交上朋友。老师能和你们做朋友吗?(握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和我的好朋友一块做游戏,说游戏,好不好?

  二、大家一起“做游戏”。

  1、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有趣的游戏,这个游戏叫“贴鼻子”。(介绍玩法,而后组织学生玩“贴鼻子”的游戏。)

  2、同学们都笑得好开心,你觉得刚才玩游戏的时候,谁最有趣?

  (游戏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听、玩和自己的观察,感受游戏的是“怎样玩”和“怎样有趣”的,为后面的“说”作铺垫。)

  三、分享快乐“说游戏”。

  1、快乐要和别人一块分享,今天晚上你回到家里,就把这个有趣的游戏说给妈妈听,好不好?想想,你要告诉妈妈,你们今天做过的游戏怎样好玩,怎样有趣,那该怎么说呢?

  2、师生扮角色进行情境对话表演,其间教师相机指导,反馈纠正学生在表达中出现的问题。

  3、师生共同小结:①先介绍是什么游戏②再说说这个游戏怎么玩③最后讲讲玩的时候怎么有趣,为什么大家会哈哈大笑。

  四、合作交流“学游戏”。

  1、你们还玩过什么游戏呢?

  2、呵,你们会玩的游戏可真多!把你的快乐和大家分享吧。现在,你愿不愿意把自己玩过的游戏说给大家听听?老师有个建议,你们看这样做好不好:你们先在小组里说给自己小组的同学听听,大家呢,要认真地听,看看谁说的游戏最有趣,你们就选他作你们小组的代表,待会上讲台说给大家听,好不好?

  3、小组为单位,交流游戏怎么玩,怎么有趣。

  4、推选代表把组内最有趣的游戏介绍给全班同学。(师:发言的同学说完之后,你如果还是没弄清楚游戏是怎么玩的,你可以继续问他。)

  5、小朋友,会玩也是一种本领哟。今天同学们介绍的游戏你都会玩了吗?如果还有你很想玩又还不会玩的游戏,快找他问一问吧。(下位自由交流)

  五、儿歌升华“乐游戏”。

  1、做游戏,真有趣。游戏给我们还来了快乐,游戏使小伙伴更加亲密。今天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块做游戏,说游戏,非常地快乐。就让我送一首儿歌给大家作为礼物吧。要不要? 请大家注意听,这样才能收下我的礼物哟。

  2、师诵儿歌:

  做游戏,真有趣,大家一起多开心。

  小伙伴,快快来,我们一起玩游戏。

  你笑,他叫!好朋友们哈哈笑!

  哈哈——!

  3、指名读。齐读。

  4、看来,我的礼物同学们都收下了。谢谢大家。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9篇】相关文章:

1.【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七篇

2.【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锦集6篇

3.【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锦集七篇

4.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8篇

5.【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9篇

6.【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九篇

7.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五篇

8.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9篇

9.【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