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十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杜甫的《绝句》全诗仅二十八字,描写的景物却极有特色。诗人寓主观之情于客观之景,寓胸中之意实在之物,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尤其是诗人巧用数字入诗,“两”、“一”、“千”、“万”四个字,虚实结合,时空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本诗的第一句是“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在柳枝上鸣叫,诗人指明“两个”,说明鸟的叫声不是叽叽喳喳的,而是一唱一和式的对鸣,欢快而不嘈杂,热闹而不喧嚣。第二句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白贵鹭向蓝天飞去,从“一行”可见此鸟排列有序、渐次远去,而不是轰然飞散,各奔东西;再用上了一个“上”字,更显示了白鹭奋力高飞、展翅向上的姿态。
第三句是“窗含西岭千秋雪”。“千秋”一词是虚指,出于诗人的想象,它赋予了“雪”这一静态景物以沧桑之感。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见证着什么。“窗”中之景虽小,却由此可感受时间之纵深。第四句是“门泊东吴万里船”。船停泊在门前的码头边,也是静态之物,但因其行程“万里”,使人顿觉天地开阔,似插翅而难及。“门”外之景也不大,却由此可感受空间之广袤。
以上四句描写的是诗人当时寓居浣花溪草堂周旁可见的景色。前两句中“两个”、“一行”是实指,“黄鹂”与“白鹭”,“翠柳”与“青天”,两两相对,四种景物,有声有色,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清新动人的图画,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的心情。后两句 “千秋”与“万里”都是虚指,均出于诗人的想象,而诗的意境因此而幽远、开阔,又显示了诗人开阔的胸怀。
多读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方法,要让少于在读中对所学之诗知其意、临其境、悟其情,逐步增强对古诗的语言感知能力,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1、初读知其意:
⑴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得音准句顺,声音响亮。
⑵指名学生读第1、第2句,理解“鸣”、“上”的意思,用“补省略,调整词序”的方法说说诗句的意思。
⑶学生齐读第3、第4句,理解“含”、“泊”的意思,用上述方法说说这两句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
⑷指名学生把四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再读临其境:
⑴学生回答:第1、第2句写了什么景物?有哪几种色彩?第3、第4句写了什么景物?
⑵教师出示挂图:
学生看图,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诗句,并作适当讲解。前两句,突出“鸣”、“上”二字,帮助学生理解,是这两个字使景物产生了动态效果,使画面显得生机盎然。后两句,突出“含”、“泊”二字,以此了解诗人的思绪由现时到了过往、由近处到远处;而且也正是这二字,使现时之景(窗)和想象中的过往之景(千里雪)、近处之景(门)和想象中的远处之景(万里船)有机融合于完整的画面之中。
⑶学生看书上插图,一边手指景物,一边自由朗读。
⑷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尝试在脑里再现画面。
⑸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描绘的美丽景色。
3、三读悟其情:
⑴比较读,在黑板上出示:
黄鹂鸣翠柳,
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雪,
门泊东吴船。
读一读,与原句比较一下,哪个写得好? 为什么这样说?帮助学生明确这首诗的朗读停顿及重音,并完成下列板书: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前两句声色兼美)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后两句意境开阔)
⑵表演读:
播放课前制作好的配乐朗诵录音,让学生欣赏。随后要求学生和着音乐诵读,要求他们掇民对古诗的理解用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表现出来,甚至可以摇头晃脑,手舞足蹈。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理念: 抓住小学生语感形成的心理机智和规律,以学生多种形式的读文为基础,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品词、品句,进行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训练,提高学生的读写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习本课生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10 个生字,并能试着欣赏自己书写的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中央电视塔的外型特征及作用,感受它的神奇之处。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中央电视塔的外型特征及作用,感受它的神奇之处。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认识塔
1、教师板书: 塔 请同学读一读这个字。
2、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塔?说说它的样子。
3、你们知道我国有几个著名的电视塔吗?老师告诉你们,我国有 3 个著名的电视塔:第一个是上海电视塔,叫东方明珠;第二个是天津电视塔,简称天塔;第三个是北京的中央广播电视塔。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 神奇的塔” 。教师接着板书:神奇的。齐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这个神奇的塔是什么塔?为什么说它是神奇的塔?)咱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感知——了解塔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轻声试读课文,读准字音。找一找,这座神奇的塔叫什么名字?
2、再读课文,把读不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读后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把课文读流利。
5、指名读课文,学生边读边思考:都是谁发现了中央电视塔的神奇之处?
三、研读品味——熟悉塔
(一)整体感知塔
1、明确中央电视塔的位置。
2、自由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3、图文对照理解“耸立”一词。这塔很高很高,你们能把它读出来吗?自己试试。
4、指名读。
5、教师也想读读行吗?教师范读。你们听出什么了?(听出这座塔特别高)
6、学生模仿读。
(二)蓝天眼中的塔
1、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引导学生在图上画不同的东西:画太阳,画白云,画小鸟,还可以画小树、房子等。画在哪儿,是关键,由此帮助学生体会塔高耸入云,站在塔上看,房子、小树就像积木块。
3、多种形式练读,体会塔的高。
(三)太阳眼中的塔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2、你们想不想欣赏一下夜晚时的塔?(多媒体出示夜晚时明亮的电视塔)。看了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谈感受,
3、你们见过宫灯吗?(多媒体出示宫灯)请同学说说宫灯是什么样子的。
4、为什么要说这圆圆的塔楼像宫灯呢?(塔楼与宫灯有相似之处)
5、教师小结:当两种事物间有相似之处,就可以用比喻的手法,把一种事物比喻成另一种事物。
6、请同学们用“…… 像…… ”说话,体会塔的美。
7、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段,体会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
8、同桌读,指名读。
(四)孩子眼中的塔
1、自由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我眼中的塔是什么样的塔?
2、仿照“中央电视塔上有…… 还有…… ”说话。
3、(课件出示旋转餐厅、了望塔),请同学说说旋转餐厅和了望塔是什么样子的。
4、教师结合图介绍中央电视塔的结构。
5、小组比赛读这一段,体会塔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五)大人眼中的塔
1、指名读第五自然段,说一说:妈妈说了些什么呢?
2、妈妈说这塔很神奇,为什么这么说?(生:这个塔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
3、“ 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 是什么意思?你能结合平时的生活说一说吗?
4、教师简介中央电视塔的功能。
5、同桌比赛练习读这一段,体会中央电视塔的神奇作用。
6、展示读,学生评价。
四、美读欣赏——赞美塔
1、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美。
2、欣赏中央电视塔的图片,感受塔的外在美。
五、诵读积累——留住塔
1、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按课文内容填空,为积累语言服务。
3、背诵课文。
六、拓展延伸——丰富塔
1、引导探究性学习。
2、指导课外阅读。
七、总结:谈谈学习课文后,你有了哪些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给学生推荐赵丽宏的作品《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2.搜集并阅读其他面对失败,勇敢坚强战而胜之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学习第三课《桃花心木》,我们知道林清玄是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他看种树的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悟出了人的成长的道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偶然遇到一些人和一些事,从这些偶遇的人和事中,有心人也能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今天,就让我们去看一场杂技表演,去认识一位顶碗少年。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赵丽宏,1951出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上海人。发现和表现社会生活和自然的美,是赵丽宏散文创作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感情真挚细腻,文风清丽典雅,被誉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诗”。代表作有《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4.指生自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终于获得了成功。)
3.指生朗读自己标画下来的喜欢的句子,谈感受。
三、品读课文,明白道理
1.猜问激趣:老师在备课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可是始终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你们想知道老师思考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吗?请同学们猜一猜。(学生猜问,教师及时引导)
2.教师根据学生猜问题的情况,提出自己一直思考的问题:顶碗少年的表演精彩吗?他表演成功了吗?
3.教师引导学生分成两方:一方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一方则认为则顶碗少年的表演不够精彩,不很成功。
4.分组学习:同组内观点不一致的同学先进行辩论,同组内观点一致的同学互相交流,归纳总结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参与学生讨论,给予指导。
5.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推波助澜,激化矛盾,引领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入思考。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两段。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的美,激发学生对首都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学过《看雪》这篇文章后,你想不想知道我们的首都北京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北京,去了解一下这个美丽的城市。
2.出示投影:(天安门)图上是北京的什么地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课文是怎样描写图上的景物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要求初步读通课文。
2.教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请大家注意字的读音。
3.学生再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4.学生汇报。教师出示下面的词语,请大家读一读。
中央
黄瓦
宽阔
雄伟
纪念碑
柏油
绿树成阴
立交桥
川流不息
古迹
优美
矗立
建设
似的
拼图
图案
大厦
教师从旁纠正字的读音,注意矗、似、厦是翘舌音。
5.记准字形: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下面的生字:
央瓦阔雄油阴交川迹优
1)学生自由识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3)对大家认为比较难的字或教师认为易错的字进行重点指导。
央:最后一笔是捺。
瓦:笔顺是,一共四笔。
碑:右边的笔顺是撇、竖、横折、横、撇、横、竖
6.指导书写:
阔:门要写得宽大一点。
雄:左右一样宽,右边的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碑:左窄右宽。
三、课堂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完成课后2题。
2.作业展示。
3.师生评改。
板书:
24
北京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3、初步了解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一、导入
由20xx年高考作文题导入: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取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二、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三、课文学习
1、你读我念:
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得流畅。
2、你翻我译:
自学课文,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3、抢答题:
⑴ 解释加点文言词语:
① 与友期行
②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③ 门外戏
④ 尊君在不
⑤ 待君久不至
⑥ 相委而去
⑦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⑧ 下车引之
⑨ 元方入门不顾
⑵ 翻译文言句子:
① 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与朋友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还不见朋友来。
②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不是人啊!
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③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听了很惭愧,走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门连头也不回。
⑶ 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你)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3分钟背诵比赛。
5、你扮我演:
再读课文,揣摩说话者的语气,同桌或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对话。
6、你思我想:
⑴ 对文中的三个人,你有何看法?
⑵ 问题探究:
① 陈太丘未能坚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够守信?
② 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7、你收我获:
从这则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
四、小结与延伸
1、词语积累:
仿照例子,了解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并写出带该字的一个成语。
例子:吾日三省吾身 (多次)
成语: 三令五申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动手试一试:解释加点的的词语:
⑴ 陈太丘与友期
⑵ 太丘舍去
⑶ 下车引之
⑷ 入门不顾
3、中外名人讲诚信: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
──高尔基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
──(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
──(英)赫伯特
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
──(法)谚语
4、教师寄语:
拥有诚信,你将拥有一切;失去诚信,你将失去一切。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朗读背诵。
(一)明确目标
1.体会文章语言运用,及在语气上的特点,理解文言中常用的语气词“乎,矣,也,焉,哉”所表达的语气。
2.理解文章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二)整体感知
1.复习文学常识。
2.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请一位学生把“蜀之僧去南海”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巩固文言基础知识(订正课后练习二,并出示投影,请学生把下列这些词语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②以告富者 ③富者有惭色 ④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2.语言特色
学生朗读第一段,并分析排比句的艺术效果。
(第一个设问句开篇泛论天下事之难易,关键在“为”,第二个设问句进而引申论述“人之为学”。由概括到具体,使论述的道理逐步深入,引起人们的深人思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思辨力量。)
朗读第三自然段,有钱的和尚两次说“子何恃而往”,语气有何不同?(第一次属于通 常发问,第二次是以蔑视的语气出现的,在富和尚看来,穷和尚只凭一瓶一钵前往南海,是不可思议的,“我”(富和尚)尚未成功,“你”(穷)岂不是痴人说梦。)
语气词 乎、哉——疑问,也、焉——判断,矣——陈述
3.把握文章主旨
提问,两个和尚同时面对着困难,“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是何道理?
(贫僧立志而行,在困难面前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为,而富和尚只强调客观条件,不立志而行。)
4.请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另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因为有决心而成功的,没有决心而失
败的。”(联系实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思想认识。)
(四)总结、扩展
蜀鄙之僧尚知“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学过本课后能有所启迪。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为学》。
2.完成课后练习三。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 背《望洞庭》,积累古诗,感受祖国山川之美。
2、 阅读短文《为银杉保险》,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3、 看图作文。
4、 欢庆国庆节,自办小报。
教学重点:
阅读短文《为银杉保险》,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课前准备:
搜集、交流有关保险的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读一读、背一背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反复吟诵,读出诗的韵味。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
三、朗读《为银杉保险》,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1、 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短文,试着解决问题。
2、 讨论交流:
(1) 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你还知道那些有关保险的事情?
(3) 交流你搜集的资料、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看图作文。
教学重点:
有顺序地观察图画。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作文要求
看图作文,作文要符合图意。
二、读题目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作文内容。
三、再读题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学生可以写从书中的图画上看到的和想到的,也可以写从自己最喜欢的图画上看到的和想到的。
四、仔细观察图画,看懂图意。
有序观察,看懂图意;
合理想象,丰富画面;
编写故事,符合图意。
四、学生作文,教师巡视
五、个别面批,指导差生
六、交流作文,修改作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资料、阅读、习作、设计、书写等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阅读、习作、设计、书写等能力。
教学难点:
学生筛选搜集到的资料,办有特色的小报。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办小报,迎国庆。引导学生关注祖国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指名读《实践活动》中的办小报,迎国庆。
三、全班讨论,明确办特色小报活动的程序和方法。
1、 起报名。要有自己的创造性。
2、 版面安排。美观大方,图文并茂,错落有致。
3、 书写工整,尽量不写错别字。
四、展示小报,互相学习。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会认“宜、层、尽、染、叠”等11个生字,会写“谷、金、丰”等10个字。
2、读好“叠翠流金、天高云淡”等12个四字词语,感受秋天的美
3、培养积累词语、收集词语的兴趣和习惯。
二、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字典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二年级第一课,识字1伸出小手指跟老师一 起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借助字典,自读词语。
2、检查自主识字情况:
(1)出示词语,学生看大屏幕,自己试着读。
(2)交流难认难读的'生字。
预设一:染──借助拼音学习生字,纠正学生发音,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预设二:爽──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字形识记生字。
预设三:叠──通过演示汉字演变过程,理解字义,认读生字。
(3)巩固认读生字。
指名读──齐读──同桌互相──游戏抢读
提醒:第一、二行分别注意前、后鼻韵母读清楚。
(三)理解词语,感受秋色之美
1、整体认读词语。自己再读读这些词语,看看读词语的时候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学生交流。读了这些词语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画面?
3、出示秋天画面看图理解:“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等词语意思。
4、 欣赏着这些美丽的画面,谁再来读这些词语。(出示词语)谁再来读?
5、你看这个词谁能读?(出示:天高云淡)指导读出词语韵律美。
你看这样读就读出了词语的味道,读出了词语蕴含的美!用这样的方法,相信你一定也能把这些词读好!谁来读?(出示:秋高气爽秋收冬藏 春华秋实)
6、这么美的景色你知道是什么季节的吗?(秋天)这一课里有个词说的也是秋天,知道是哪个词吗?(金秋时节)孩子们看,金秋时节有这么多美丽的景色呢!(出示词语:金秋时节,天高云淡 秋高气爽 大雁南飞、瓜果飘香、山河壮美)刚才我们想象着天高云淡的样子就能把词语读好,用刚才学会的这种方法,想象着金秋时节,大雁啊,瓜果啊,山河的样子再来读这些词语,相信你一定更能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来,同桌两个人先互相读一读练一练吧!一会再来读!我们一起读!
(四)理解词语,感受秋天的丰收
1、学生读词语,提出质疑。
刚才大家通过自己学习,读懂读好了这些词!课文中还有其他的词语呢!一起读!(出示其他词语)这些词语中你有不懂的吗?
2、 出示学生不理解的词语,采用不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预设一:叠翠流金
(1)教给学生方法:理解这样的词要抓住关键字,关键字理解了,这个词你就明白了!(2)借助查字典理解“翠”的意思。(绿色)
(3)借助图片,指导朗读。(出示图片)你看一层又一层的青绿色重叠在一起上面点缀着那么多的金黄色多美啊!带着这样的感受谁再来读这个词?
(4)感受秋天丰收。想象一下秋天里什么是金黄色的?变成金黄色说明什么啊?(成熟了)
景色美让我们感到愉快,丰收后让我们感到欣喜!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吧!(出示整篇词语,指名配乐读)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交流。
2、教师示范写,学生观察。
3、学生写字,先描红,再认认真真写两遍。提醒写字姿势。(古筝配乐)
(六)总结拓展
秋天是美丽的,让我们尽情享受秋天带给我们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吧!课后请同学们搜集关于秋天的词语或图片,咱们下节课再来交流!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材简介
太阳是地球上万物的生命之源。本篇课文的作者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盛夏,烈日扫尽清晨晶莹的露珠,照射着大地直到黄昏,多么沉重闷人的时光!人们懒洋洋地像是失去了生命力。画个绿绿的太阳吧!让大地上到处一片清凉。金秋,登高望远,大地犹如茫茫的金海。它给人们献上一个丰收、欢乐的季节。画个金色的太阳吧,它会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寒冬,冷风飕飕,天冷得让人缩手缩脚。画个红红的太阳吧,人们都会有这个希望。春天,大地复苏,万物生长,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画个彩色的太阳吧,给人惊喜,催人奋进。
从课文里,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课文语言优美,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惬意,适合背诵。
学习目标
.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会写园、因等6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学习重点
.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会写园、因等6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
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学习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四个太阳图卡
学生:学生用生字卡片
学习时间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师出谜语:白天不见,晚上出现。又红又圆,照亮地面。
.出示词卡太阳,指导读准字音。
.出示课题四个太阳,指名读,齐读。
.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的小脑瓜里是不是蹦出了小问号?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出示课件:带拼音生字,指名带读。
.出示课件:去拼音生字并打乱顺序,摆字卡,自由练习朗读。
.游戏:我说你找喊名字。
.指导识记生字方法。
.巩固游戏:我把生字送回家。
三、动画演示,指导写字
.猜谜引入:大口框里有个大
.出示课件:因书写笔顺规则
看了动画,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课件:园
园与因哪里长得很像?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同样先里面后封口)
.师范写园因,讲解书写要领。
.生自由练写,师巡回指导。
.集体评价。
四、感悟理解,感情朗读
.生再读课文后指名分自然段接读课文。
.你们知道文中的小男孩分别为四季画了哪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吗?用──在文中划出。
.指名发言,指导练读绿绿的太阳金黄的太阳红红的太阳彩色的太阳
师贴板画:绿绿的太阳金黄的太阳红红的太阳彩色的太阳
.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太阳呢?
同桌互读描写你最喜欢的那个季节的太阳的自然段
.指名朗读,感悟理解
春天──多彩的太阳
.指名读
.指名再读,喜欢的齐读
.你们看到的春天的色彩都有哪些?
.师生合作读
夏天──绿绿的太阳
.指名读
.出示课件: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
指导朗读该句
.男女生比读
秋天──金黄的太阳
.指名读
.出示课件: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
指导读通,读好该句
.引导想象: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香甜的水果?
出示课件:水果图
.齐读该段
冬天──红红的太阳
.指名读
.出示课件:冬天图片及风声
你能用动作告诉我你现在的感觉吗?
.出示课件:红红的太阳升起
现在是什么感觉?
.老师也想通过朗读让大家暖和暖和,该怎样读?谁来教我?
生自由练读,师学读
五、背诵表演,拓展延伸
.指导背诵表演最喜欢的段落
.指名背诵表演,集体评价
.出示课件:四季图片及种太阳音乐
描画你心中的太阳,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一、课前谈话
猜谜语
小朋友们,第一次给你们上课,我给大家带来了几则谜语,想不想猜一猜?
小小花儿爬篱笆,张开嘴巴不说话,红紫白蓝样样有,个个都像小喇叭。(牵牛花)
胖娃娃,滑手脚,红尖嘴儿一身毛,齐天大圣最爱它。(桃子)
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荷花)
身体长又长,开花黄又黄,脸蛋儿像太阳,籽儿香又香。(向日葵)
你坐得最认真,这个谜语奖给你答。你的小手举得最直,请你答。
恭喜你,你答对了,201班的小朋友可真聪明,真不愧是猜谜大王。
二、导入课题
(过渡)刚才大家猜谜语功夫很高,那就再奖一个谜语给大家,嘘!听好了,看看谁的小耳朵最灵!小小伞兵随风飞,飞到东来飞到西,降落路边田野里,安家落户扎根基。(蒲公英)
1.介绍蒲公英
这是什么啊?大家一起说。(蒲公英)是的,小朋友,你们看到过蒲公英吗?你来说一说?
瞧,这就是蒲公英,这上面白白的,一根一根的就是蒲公英的绒毛,(出示词卡片,读),这个绒字可不简单,在写的时候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认真看老师写这个字。请小朋友们拿起笔,在生字本中写一个。(写的时候要提醒,你的写字姿势最棒!)
请小朋友们轻轻地放下笔。让我们再和它打声招呼——读绒毛。
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其实呀,这绒毛里带着的白白的,是蒲公英的种子,每当春天来临,蒲公英就会开出一朵一朵黄色的小花。你瞧,这朵蒲公英花就已经展开了自己金色的——花瓣(读词语)!
花开过后,蒲公英才结出一个个毛茸茸的绒球。
2.质疑解疑
A.今天,我们要去看一片有趣的蒲公英,走进那金色的草地。(板书:金色的草地),一起读课题。
B.这金色的草地可美了,谁再来美美地读。,读到这里,爱思考的小朋友脑海里会有什么问题呢?
这金色的草地在哪里呢?为什么这草地是金色的?
请你自己读一读这段话吧,相信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出示第一自然段,
回答问题,要求说完整。
金色的草地在我们乡下的窗前。
请你用因为,所以这片草地是金色的。
(你引用了这段话中的一句话,这方法挺不错。你把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说得更清楚了。)
三、初读课文
请小朋友们轻轻地捧起课文纸,大声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完后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号。
1.小朋友们读得真投入,词语宝宝在招呼我们了——
钓(diao)鱼使劲合拢(long)
观察有趣手掌玩耍
一本正经引人注目
A.请学生个别读。合拢,我们来做个动作,还可以把什么东西合拢呢?——书可以合拢、眼睛可以合拢(闭上的意思)点到即可。
B.第二行,谁来?你的小手最直,请你。
这个耍是我们本课的生字,你能帮助大家来记记这个字吗?(而+女)你用了加一加的方法。还有其他办法吗?(要的上面部分换成而),你用了换一换的方法。小朋友们要特别注意区分这个要和耍字。
C.两个字的词语宝宝读的很顺溜,加大难度,四个字的,能读吗?谁来?
读准一本正经(经的读音第一声)你知道什么是引人注目吗?(很吸引我们的)那你瞧瞧,我们教室里的什么东西很引人注目呀?把话说完整。
D.让我们一起来跟这些词语打一下招呼。钓鱼——起
2.句子:有些词语特别调皮,都藏在了句子中,谁来读?
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假朝读音欠轻声)
3.请小朋友们捧起课文纸,再轻轻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我”在金色的草地上的哪两件事呢?(把大概内容说到就好)
“我”在草地上和弟弟玩耍,相互吹蒲公英的绒毛。
“我”发现草地会变颜色,还知道了变化的原因。
四、重点研读
1、指着板书说——兄弟俩在这金色的草地上尽情地玩耍着。有一天,“我”发现金色的草地还会变颜色呢。草地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呀?请你读第3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来,再读一读这些句子。
A.草地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呀?谁来把你找到的句子读一读?
B.老师也找到这段话了,出示这段话,请你自己读一读,圈一圈有关的词语,草地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呀?
C.指名请小朋友说。(板书:早晨绿色……)
D.你能用下面的填空连起来说说草地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吗?
我发现早晨草地是__________,中午是___________,到了傍晚的时候,又变成了_____________。
2.草地的颜色变化真多,当时的“我”会有怎样的心情呢?(惊奇、惊讶、不解)
真是多变的草地,你能把这令人多变使人惊奇的草地通过朗读带到大家面前吗?
3.现在我把这段话,抽乱你还能排一排吗?
你为什么这么排,而且一下子就排好了,有什么小窍门吗?
这段话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所以啊,我们写话的时候,也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顺序。
分三组早、中、晚再读。
4.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
是啊,课文中“我”也和小朋友们有这样的疑问,你找到了吗?
你来问?
你再来问?
我们一起来问?
5.是啊,这是为什么呢?请小朋友们赶紧读课文,找出答案。找到了用波浪线划出来。你知道了吗?自己自读自划。
出示这段话。
谁来说,草地这么多变跟谁有关系呀?(蒲公英的花瓣)
蒲公英的花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句子: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出示两张图片)
拿出你的小手,让我们来做做蒲公英花变化的样子。合上、张开,合上、张开。
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
一朵蒲公英张开,能让草地成为金色的吗?
那第二朵谁来开?你读
第三朵,谁来
第四朵,
让我们所有的花朵都开起来吧,一起读——
6.此时此刻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朵一朵,一朵合上的时候,你又看到了什么呢?
是啊,花朵合拢时,一起读,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7.是啊,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多么可爱的草地啊!大自然真是奇妙。老师也想和小朋友们合作着来读一读这段话。师生合作读。
现在,你知道了草地变颜色的原因了吧?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句来说一说。
早晨,( ),所以草地是绿色的。
中午,( ),所以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 )。所以草地又是绿色的。
交流。
8、连起来读第三自然段(配点音乐)
9、引到最后一段最后一句,引出金色的草地,金色的童年,快乐成长……
五、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语: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看到一大片金色的草地,也弄清楚了草地变化的原因。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呀!你仔细观察也会有所发现。这片金色的草地还带给兄弟俩很多快乐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2、(机动)请小朋友们把今天学过的喜欢的句子收藏在积累屋里。
板书:
金色的草地
绒 瓣
早晨 合拢 绿色
中午 张开 金色
傍晚 合拢 绿色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十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