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乘法教学设计

时间:2021-11-16 13:09:2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乘法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15篇)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课本第一册《认识乘法》,数学教案-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知道乘法各部分名称,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

  ⒉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实际操作能力。

  ⒊培养学生合作性、探索性学习品质和迁移类推能力;

  ⒋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哲学思想。

  一、课前谈话(语速慢)

  播放“哪咤传奇”音乐,教师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哪咤传奇》吗?孙老师也特喜欢看,因为小哪咤是一个爱动脑筋而且勇于战胜困难的人。这一节课上我们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你们有信心迎接挑战吗?孙老师真佩服你们,小小年龄就很有自信心,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行!来,为自己加加油——我真棒!我一定行!

  小哪咤特别喜欢研究数学知识,他呀,写了一首奇怪的数字诗,想欣赏一下吗?(课件出示)

  1

  2、2

  3、3、3

  4、4、4、4

  5、5、5、5、5

  6、6、6、6、6、6

  7、7、7、7、7、7、7

  8、8、8、8、8、8、8、8

  9、9、9、9、9、9、9、9、9

  他的好朋友小猪熊总是记不住这首诗的内容,你们有什么绝招赶快告诉它吧!比一比,看谁最能干。

  小结:这个方法真妙!小猪熊很快就记住了这首诗。用几个几来说相同的数,真是又快又准确。

  好方法就要把它用起来噢!大家现在一定能记住这首诗了吧!来,让我们一齐来说一遍。(做手势)

  二、探究新知。

  ⒈分乒乓球,初步感知几个几。

  ⑴师:咱们中国可是乒乓大国,在刚刚结束的第47届世乒赛上,又一次获得了可喜的成绩。小哪咤今天也赠送了一些乒乓球给各组同学,到底有多少只呢?想知道吗?好,请各个组长带领大家数一数,小哪咤要看哪个组表现最好吆!

  (要求)一看哪组数的最准确,二呢要看哪组数的方法最多。

  ⑵各组汇报

  师:说说你们组是怎样数的?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呢?

  引导各组学生按照“我们组是×个×个数的,数了×次,一共有×只”的格式汇报,接着追问:将数的过程列成加法算式你会吗?

  师:这组小朋友说的真棒,表达得非常清楚,其它组也要这样说噢!

  表扬汇报得好的组长,让其它组来学习。

  师:你说得太多我都记不住了,你能想个办法让大家听明白吗?

  引导得出6个2,3个4,4个3,6个2、12个1等情况,同时写出总个数12,并针对汇报6个2、12个1等复杂情况,引导学生用几个几来叙述让大家听得更清楚。

  (课件随机点击)

  ⑶读算式

  黑板上的算式你会读吗?谁来试一试?引导学生读这些算式,强调用几个几相加来读比较方便。

  ⑷观察算式,发现相同加数

  引出“相同加数”这一概念,并及时板书,并让学生齐说。老师质:什么相同,以示突出“加数相同”这一新概念。

  ⒉由特长算式,引出乘法

  ⑴可爱的小猪熊和小哪咤今天他们准备搞一场写加数相同的算式竞赛,可好玩了!你们想参加吗?那这边的小朋友是可爱的小猪熊队,口号是“猪熊猪熊力量无穷”。那这边的小朋友做调皮的小哪咤队!口号是“哪咤哪咤把你吓傻”。你们真的很勇敢,看谁能获得冠军,(课件点击头像)比赛开始。

  请听要求:每小组只推选一名选手参加比赛。但这名选手的写字速度要快!

  (课件出示)第一轮:

  请听题:哪咤队2个5相加,小猪熊队5个2相加;(要写出结果)

  ⑵宣布比赛结果,说说比赛的体会,反思比赛的过程。

  下面我宣布小哪咤队获胜!颁发奖状(课件演示)

  哎!我就奇怪了! 小猪熊队怎么就输了呢?

  归结为猪熊队没取胜的原因是加数的个数多,式子长。

  ⑶发明符号

  质:这个算式真的很长。(板书:2+2+2+2+2=10)哎!我们能不能发明一种神奇的符号,将这很长的式子来一次减肥变短呢!小朋友们你能发明这样的符号吗?

  小结:

  1、数学可离不开猜想哟!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长大了肯定是一个很厉害的发明家。古人很早也发明了一种符号叫乘号。想听听他的自我介绍吗?

  2、了解得真多,连乘号都知道啊!对!这种神奇的符号就叫乘号!想和它交朋友吗?先听听他的自我介绍吗?

  (4)(课件出示)录音内容:小朋友们好,我的名字叫乘号,我今年已经三百七十几岁了,我出生于1631年,是英国的数学家奥特雷德发明了我,我能简便的表示几个几相加的算式,不管它有多长,我都能让他变短,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角的认识》。

  (5)让学生联想:观察乘号,说说这像什么呀?(拼音X,做错题的X,睡斜的加号等)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

  ⒋将加法算式改为乘法算式。

  ⑴这道式子太长,怎么将乘号用上去呢?有谁知道的?

  请大家看,引导:这儿有几个2,5个什么,写上5和2后,老师:现在我们只要轻松地把这个新朋友请到这个新家来就可以啦!这就是乘法里的乘号。(板书:乘号)5×2是哪道算式变来的?对!5×2也就是表示5个2相加。那么它的结果是多少呢?(板书:10 ) 你是怎么知道的?

  ⑵指导读算式

  有谁会读这个算式?齐读一次。

  乘号和加号是一对很好的朋友,学乘号可别忘了加号哟!要学会把他们联系起来。把这两个算式一起读一下。你有什么想说的?哪道读起来更简单些呢?

  ⑶2×5出示

  调皮的小猪熊呀很不服气,他终于也掌握了其中的窍门,变成了另外一道乘法算式。想知道吗?眼睛闭上不准偷看哟!。板书:2×5=

  眼睛睁开,看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对!他们只是调了个个儿。2乘5也表示5个2相加(用手势提醒)。那么他的结果是多少呢?(10)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们看,5个2相加可以写成……(学生说出两道乘法算式),对这两道乘法算式也都表示5个2相加。他们只是位置不同而已。齐读黑板上的板书。

  ⒌介绍乘法的各部分名称

  师:加号两边的数叫加数,那乘号两边的数我们就叫……(板书:乘数 乘数)前面叫 ……后面也叫……加法的结果叫和,那乘法的结果叫……(板书:积)他只不过比和多了两条腿。小朋友们说得真棒!这么快就认识了乘法

  (板书:认识乘法)

  ⒍刚刚的比赛有些不公平,想不想再来一次呢!

  第二轮: 3个10相加 10个3相加

  第三轮:根据算式摆一摆圆片,看谁动手能力最强。

  请根据算式,摆圆片:5+5+5 3×5

  怎么你们两队摆得一样呢?

  三、巩固引伸。

  小朋友们愉快地和乘法交上了朋友,也一定想用乘法做一些游戏吧!哪咤为我们设计了四关,你们敢闯关吗?有信心获得胜利吗?他可请来了小猴博士做裁判哟!

  ⒈第一关:(口答)

  选择你喜欢的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⒉祝贺你们顺利闯过第一关。小朋友们的猜数能力怎样呢?肯定也是顶呱呱吧!

  第二关:猜一猜,看谁猜得准。

  5+5+5+5+5+5+5=5×□=7×□

  □×□=4+4+4+4+4

  3×7=3+3+3+3+3+3+□

  4×□=4+4+4+4+4+4+□

  (用作业纸,小组讨论后展示)

  ⒊小朋友们表现的太棒了!小哪咤请大家帮个忙,淘气的小猴子在大森林里迷路 了,你们快快送他们回家吧!

  第三关:连一连,看谁连得对。

  出示:4+4+4+4+4 6×4

  2+2+2+2+2 2×5

  4+4+4+4+4+4 4 × 5

  5×2

  ⒋我替小猴感谢大家,你们真的很厉害,不仅和加法交上了朋友而且还认识了乘法,哎!如果这两个朋友同时出现了,你还能分清吗?

  ⑴第四关:想一想,看谁想得快。

  想尝试一下吗?

  3 + 2 2 + 5

  3×2 2×5

  让学生要题板上写出答案,并质疑是怎么想的。

  ⑵自己编一道乘法算式,算出它的结果。

  总结:大家团结一致,终于顺利地闯过了四关,难道不应该为自己的勇敢和聪明庆贺一下吗?其实乘号在我们生活中还有着很多的用途,只要小朋友们能发扬今天的学习精神,一定会学得更好!

  四、总结延伸。

  ⑴今天这节课学得开心吗?有什么收获?什么地方你印象最深?

  ⑵让学生将课前的小诗用新的形式背出来,一个一,一乘一;两个二,二乘二;……(做手势)

  哪咤:其实乘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用途,小朋友们有兴趣和我、小猪熊去观察和思考,下次来搞一次乘法的用途信息发布会,好吗?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2

  课时1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章第1节

  教材分析

  要求学生初步认识乘法,掌握乘法所表示的意义和读法。本节内容是在学了100以内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后学习的,学生有了扎实的加法基础。同时学好本节内容也为学习乘法口诀表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对于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有扎实的计算基础。更容易理解和学习乘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初步认识乘法,知道乘法比加法简便,掌握乘法的意义和读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比法认识乘法,掌握乘法的意义和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比法学习,认识乘法比加法简便。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算式的意义和读法。

  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通过连加算式的举例引出乘法的意义。通过对比法理解乘法比加法简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5分钟)

  老师在黑板上列出连加算式:

  3+4+5=10+20+30=

  2+2+2=5+5+5=

  师巡视学生计算情况,并适当予以纠正。

  二,探究新知(15分钟)

  大家观察上面四个连加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师引导学生回答后,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更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师板书:

  4+4+4+4+4=

  此算式可写成4×5=

  3+3+3+3+3=

  此算式可写成3×5=

  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4+4+4+4+4

  5个4相加,可以写成4×5或5×4。

  读作:4乘5或5乘4。

  三,课堂巩固练习(5分钟)

  5+5+5+5+5+5

  写成乘法算式是(),

  读作()

  点名四个学生上黑板计算,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四,课堂小结2分钟

  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乘法的意义和读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我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五,布置作业1分钟

  完成本节书上课后题。

  板书设计

  乘法的认识和意义

  4+4+4+4+45个4相加

  可写成4×5或5×4。读作:4乘5或5乘4。

  教学反思

  我对本节课比较满意,课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对比法,让学生直观感受乘法比加法简便,学生容易掌握。我最满意的地方是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都想上黑板做算式题。本节课总体上达到了我期望的水平,但也有不足之处。在巩固练习阶段,部分学生容易把乘法算式读错。例如:5×6。部分学生读作:五乘六或者5乘6等于30。这些都是错误的读法。原因如下:1,学生把乘法算式的读法和100以内数的读法混淆;2,算式中没有的数想当然地读出来。如果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特别强调乘法算式读法中数字要小写,没有的数不要读。辨别5×6和5×6=30的读法不一样。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3

  【设计理念】

  本课基于《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目标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符号产生的必要性,进而通过再创造的数学活动引出乘法运算,在理解与运用符号的学习过程中感悟符号的简洁性、抽象性与统一性,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P1-3。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内容在编排上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以具体情境为背景,生成相同加数相加的式子,从而引出乘法运算;其次是沟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预设的学习路径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学习的动机,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学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根据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整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沿着“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迪思维”的教学程序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再创造的学习过程,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及区别,理解乘法的意义。

  2、经历观察、分类、尝试、抽象等数学活动,培养符号意识,感悟符号化思想。

  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培养符号意识,感悟符号化思想。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中发现问题

  1.生成算式: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列算式。

  2.观察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分类中提出问题

  1.算式分类:让学生将算式按照加数是否相同进行分类。

  2.提出问题,点明本课的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以明快而简洁的节奏点明学习任务,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通过分类得出加数相同的算式,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三、尝试中分析问题

  1.尝试创造。

  出示情境:怎样准确而快速地表示出“20个3相加”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看谁的办法好。

  学生尝试用符号以自己的方法进行再创造。

  2.有序展示。

  预设方法一:3+3+3+......3

  预设方法二:20个3相加

  预设方法三:20×3

  四、抽象中解决问题

  1.方法比较:引导学生对生成的各种方法进行比较与评价。

  2.符号统一:通过观察与比较让学生明白数学符号统一的必要性。

  3.强化抽象:让写出“20×3”的学生阐述“是怎么想的”。

  4.揭示课题:在解决加数相同的加法计算时,咱们可以用乘法表示。(板书课题)

  5.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

  【设计意图:本课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再创造,努力让学生经历“×”这一符号产生的过程,体验符号的意义与价值,感悟符号表达的简洁性与统一性,进而发展符号意识。】

  五、沟通中整体建构

  1.看图写出算式。

  2.看图提出问题。

  3.看式想象图形。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在“生活情境——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数学模型”之间穿梭与转换,从而建构整体化、系统化的知识图式与结构。】

  六、总结中拓展延伸

  1.总结:今天这节课咱们只是初步地认识了“乘法”这个新朋友,希望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多留心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正和它成为亲密的好朋友。

  2.延伸。

  板书设计:

  乘 法

  6+6=12 2×6=12 2个6相加8+8+8+8=32 4×8=32 4个8相加 ??×3=60 20个3相加 20

  【设计思路】

  一、关注设计的理念,引领教学的思路。

  在课标20xx年版倡导“数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本课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起点,首先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驱动学生学习乘法的需求。而后“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教学中不断地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认识乘法的产生的必要性,进而在具体情境中,尝试解释与应用生活中的乘法问题。

  二、关注学生的学情,把准教学的起点。

  学生做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状况,才能沟通教与学的联系,明白教师要教什么,学生需要学什么。

  1.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

  三种版本教材分别创设了不同主题情境图

  我们看到不同版本教材教学情境图虽不同,但设计意图一致: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中挖掘学习新知的动力。这就说明本课学习情境的创设应立足于这一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就如新课标所倡导的“数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设计贴近他们熟悉的现实生活,为低年级的学生架设生活与乘法学习的桥梁,进而认识乘法。

  2.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教师认为最好的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学生掌握了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正如课标中指出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不是“拍板者”。应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情境,在逐步地分析、调整中帮助其完成正确的认识。

  三、 关注经验的积累,沟通数学的“形与式”。

  提出“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最大的创新之一。数学活动经验是学习主体通过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过程所获得的具有个性特征的经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活动”必须有明确的数学内涵和数学目的,体现数学本质的“数学活动”。本课的教学中,师生一起经历了“看图列算式”“创造算式”“看算式写算式”“看

  算式想像生活情境”等数学味十足的活动,引领学生在“生活情境”——“数学模型”——“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之间穿梭与转换,从而建构更整体化系统化的知识图式与结构,同时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学生不断积累着各样的“经验”,有活动当时的经验,还有延时反思的经验,有学生自己摸索出的经验,也有受别 人启发得出的经验。这些经验不断地转化和建构为属于学生本人的东西,从中获得并积累可贵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关注思想的感悟,传递教学的力量。

  《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认为数学课程固然应该教会学生许多必要的数学知识,但是绝不仅仅以教会数学知识为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思想。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到了更为重要的地位。据此,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其中,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转化数学模型,初步感悟数学建模的思想;在解决生活问题时引导学生将加数相同的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抽象思想。而贯穿本课始终的是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形与式的对应、比较与分类,“以形助数”!让学生对乘法学习达到理解的目标层次。

  “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撑起整个地球”(阿基米德语)。也许每一位数学教师对“一堂数学课对于学生的数学发展有多大的力量起多大的作用”都不应当忽视,因为,不就是这一堂又一堂的数学课汇成学生整体的数学教育的吗?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义(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3页。

  教学目标:

  1.在认识几个几的基础上学习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2.能初步用乘法概念观察现象,在与加法的比较中体会用乘法写比较简便。

  3.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师:我姓徐,你们叫我什么老师?(生:徐老师)

  2.师:在我们县城的旁边有一个湖,叫什么湖?(学生哑然)

  3.师:河流你们知道吧,河里有------(学生开始活跃了:虾,鱼,螃蟹),还有青蛙。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学生接着说。师:越往后说越多越难,不过掌握了规律就可以很快数出。

  4.整理文具。

  一、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动物学校去参观。到动物学校可不容易。(大门上写着一些加法算式)

  2+3+6 5+5+5

  4+4+4+4 9+1+6

  3+7+8 2+2+2+2+2

  师:你们会吗?

  生口答

  师:大门为什么打不开呢?原来这里面藏着秘密,请你找找算式中加数特别的有哪些?

  生我觉得“5+5+5 ,4+4+4+4 ,2+2+2+2+2”每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一样的。

  二、认识“几个几”

 师:(出示主题图——)看,小动物们正在活动呢!图中有哪两种小动物?

  生:小兔和小鸡

  师:他们是怎样排列的?

  生1:小兔是两只两只在一起的。

  生2:小鸡是三只三只在一起的。

  师:如果徐老师想知道兔子有几只?你会怎样做?(这儿学生怎么回答的我没记录下来)

  师:如果让你数,你会怎么数?

  生:2、4、6

  师:为什么可以2、4、6数?他是几个几个数的?

  生1:2个2个数

  生2:也就是1个2,2个2,3个2.

  师:兔子有几只?

  板书:2+2+2=6

  3个2

  师:如果想知道有几只鸡?该怎么数?

  生1:3、6、9合起来是12.

  生2:3个3个数

  师:用加法你会数吗?

  板书:3+3+3+3=12

  4个3

  师:两个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第一个算式中加数都是2,第二个算式中加数都是3。

  师:请大家拿出小棒摆一摆。

  每堆摆2根,摆5堆。摆了几个2?(摆好就举手)你能写出加法算式吗?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3页。

  [教材简析]

  教材的第一道例题是出示了一幅农村生活情景图,通过求一共有几只兔和一共有几只鸡的实际问题列出两道连加算式,引导学生从3个2相加和4个3相加的角度理解连加算式的特征,为教学乘法意义作好准备,例题后的“试一试”,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个几的认识。第二道例题在充分感知相同数连加的基础上教学乘法,包括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用乘法算4个2相加可以列式4×2,也可以列式2×4。在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的同时,教材结合前一个算式着重介绍乘号,后一个算式着重介绍各部分的名称。至于乘法的意义,是这道例题最重要的内容,理解“还可以用乘法算”是例题的重点。例题后的“试一试”既要求列加法算式又要求列乘法算式,教材指点学生把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比一比,哪种写法比较简便,引导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想想做做”的第一题是看图列式,第二题是先按要求摆学具再列式,通过这两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第3、4题巩固了学生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掌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

  2、使学生初步学会从简单的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小朋友,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动物乐园玩一玩,看看里面又有些什么数学问题?(出示主题图)

  二、认识“几个几相加”。

  1、学习例题,初步感知。

  (1)提问:在动物乐园里有些什么小动物呢?(2)提问:兔一共有几只?小鸡呢?你是怎么知道的?(3)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引导学生一起从图上数出3个2和4个3;板书算式:2+2+2=6(只) 3+3+3+3=12(只)

  2、观察比较,再次感知。

  (1)请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每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概括“都是几个相同的数在相加”。

  (2)用“几个几相加”表述。启发提问:你能用几个几相加得几这样的说法来说一说每个算式吗?

  (3)教师小结 这两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每个算式都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几个几相加”是认识和学习乘法的生长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图上数一数,在算式中比一比,用语言说一说等数学活动,加强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含义,为学习乘法做好孕伏。)

  3、完成“试一试”,深化感知。

  (1)第1题先让学生看图数一数有几个几,然后照着摆一摆,边摆边说1个2,2个2……最后让学生填一填。

  (2)第2题先让学生直接摆出3个4根,然后指着数一数,最后填一填。(两题的不同练习方式,一方面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另一方面又有效地反馈了学生对于“几个几”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三、认识乘法。

  1、学习例题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图,说说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可以列成怎样的算式?它表示几个几相加?(板书:4个2)

  (2)认识乘法教师说明:像这样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板书课题:认识乘法)。

  4个2相加就可以用乘法算,写成4×2或2×4 提问:4×2和2×4都表示几个几相加呢?等于几呢?(板书=8)教师在算式“4×2=8”中介绍乘号和读法(板书“乘号和4乘2”字样)学生读一读这个算式,再读一读“2×4=8”这个算式。教师再在“2×4=8”算式中介绍乘数和积,(板书各部分名称)

  学生说一说“4×2=8”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引导反思:想一想4个2相加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算?可以写成几个乘法算式?分别是怎样的?这两个乘法算式都表示那么?

  教师小结:4个2相加可以写成两个乘法算式4×2=8和2×4=8,他们都表示4个2相加。(教师的谈话巧妙地引入了乘法的学习;在两个乘法算式中分别介绍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名称则有机地分散了对于乘法的认识,使学生学得更明晰;引导学生的反思和适当的小结更让学生对于乘法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

  2、试一试

  (1)学生观察图画,数一数有几个4,并填一填。

  (2)想一想可以写成怎样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再填一填。

  (3)反馈核对。提问:计算4个5相加的和可以用几种方法计算?列乘法算式时是怎么想的?得数是怎么知道的?教师小结:看来几个几相加就可以写成几乘几。

  (4)观察比较。请学生观察加法和乘法算式,比一比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5)教师小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时,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教师没有在教学中直接说明,而是让学生在加法、乘法算式的自我比较中进行感受和获致,同时形成对乘法比较全面的理解;另外练习反馈时的提问有效地让学生感受到列乘法算式的思考方法。)

  四、课堂总结想一想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又知道了些什么?(必要的学习反思和总结,有助于让学生养成学后思的好习惯,帮助他们把所学的新知及时存储和纳入相应的知识结构中去)

  五、联系生活,感受应用。提问:想一想,生活中哪些问题也可以用乘法算?(联系生活的例举,可以考察学生对于乘法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六、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反馈交流,着重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列成那样的乘法算式?这两个乘法都表示什么?

  2、想想做做2 学生独立填写,然后交流核对。

  3、想想做做3

  (1)第1题先让学生摆一摆,然后再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

  (2)第2题学生独立看题,摆学具,填写。

  (3)思考:写乘法算式的时候先要想什么呢?

  4、想想做做4 同桌互相读一读,说一说,教师再指名几生进行反馈。

  5、想想做做5 学生先填写,然后核对,再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注重强调读法和写法的统一。(多样的有层次的习题能全面地检查学生对于乘法意义的体会、理解程度和乘法读、写法以及各部分名称的掌握情况。每题反馈时有针对性的提问则能更深入地暴露学生的思维,了解学生学习的达成度。)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第68-70页

  教学目标:

  ⑴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和算式部分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

  ⑵让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个出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习惯,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㈠教学例1

  师:小朋友们,春天来了,花儿开了,小草绿了(多媒体出示草地图,配以轻快的音乐),一群小动物们到草地上来玩,瞧,它们来了(2只小兔子出现在画面上,并向大家打招呼: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认识我吗?按着2只2只共6只出现在画面上)。谁能看着这些小兔子给大家提一个教学问题?(生:一共有多少只兔子?)师:谁会说一道连加算式?生:2+2+2=6

  师:小兔子们玩得可高兴了,听,它们把谁给吸引来了?(多媒体显示母鸡边叫边3只3只出现在画面上(同上,由学生提问并列出连加算式)3+3+3+3=12

  师:观察这两道连加算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1:它们都是连加算式。生2:第一道算式3个2相加得6,第二道算式4个3相加得12。

  ㈡试一试

  师:小兔子在草地上摘了很多花带给小朋友(出示花图,每排5朵,共3排),谁能又对又快地数一数小兔子一共摘了多少朵花?学生数后,交流结果。

  师:你们是怎么数的?能说出一道连加算式吗?

  生1:我是横着5朵5朵数的。(带领大家一齐数,并依次在旁侧有序出示竖摆的3个5)5+5+5=15

  师:几个几相加得多少呢?生1:3个5相加得15。

  生2:我是竖着3朵3朵数的。(带领大家一齐数,并依次在下端显示横摆的5个3)

  师:几个几相加得多少呢?生2:5个3相加得15。

  师:比较以上2道算式,它们有什么地方不同,有什么地方相同?

  生:第一道算式是3个5相加,第二道算式是5个3相加(双手交叉)得数都是相同的。(初步渗透乘法交换律)

  二、课间操(师带领学生做相干游戏)

  三、新授

  ㈠教学乘法

  师:刚才大家做拍手游戏时,每个小朋友都伸出了2只手,一个小朋友有2只手,那你们小组有多少只手?(生在小组内数,并汇报结果。)写出连加算式:2+2+2+2+2=10

  师:我还想知道我们班男同学、女同学以及全班同学一共有多少只手,如果把那么多的2相加,你们感觉怎么样?

  生1:加数太多了。生2:算式太长了。生3:好麻烦……

  师:想不想把这些长长的连加算式变得简便一些呢?

  生(齐声):想!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乘法(板书:认识乘法)

  师以2+2+2+2+2=10为例教学乘法算式。

  师:加数都是2,太多了,我只写一个2代表一下,再写一个乘号(停顿一下,卖个关子),乘号后面还得写一个数,这个数写出来后大家就知道上面的加法算式中有几个2相加了,你们猜,我要写几?(学生猜)

  师:有很多小朋友都猜我要写5,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有5个2相加,所以要乘5。

  师:你们全猜对了,25=10还可以交换乘号两边的数写成52=10。再认识乘号,进行象形记忆,认识乘数、积,读算式。

  师:谁还能把最前面的两道连加算式写成乘法算式,说说你的想法。(交流中突出其中一个乘数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

  ㈡摆一摆

  ⑴师说,生摆:每堆摆2根,摆4堆,再说出连加算式和乘法算式,并说说你的想法。

  ⑵生说,生摆,再进行反馈交流,体现自主学习。

  ㈢试一试

  师:我们一起到操场上看一看,那儿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出示学生跳绳图,5人一组,共4组)

  师:数数、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每组5人,一共有4组小朋友。生独立完成加法和乘法算式后,展示结果,组织全班交流。

  师:如果让你选择其中一种写法,你愿意写连加算式还是乘法算式?为什么?(让学生充分感知乘法比加法简便。)

  三、联系实际,运用乘法

  ⑴出示第题钢笔图及花图,观察后完成填空练习。

  ⑵创设卖商品情境(多媒体展示3类商品,玩具类每种价格5元,水果类,每种价格2元,学习用品类,每种价格10元)选择你喜欢的一类商品,说说连加算式和乘法算式,或者直接说出乘法算式也可。(学生说,全班评议。)

  四、拓宽练习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朋友,名字叫小马虎,老师给他出了一道题2+2+3=7,他用乘法算式表示23=7,请你们来当小老师评一评,他能不能用乘法算式来表示?为什么?(生讨论后交流。)

  生1:不能,因为23=6。生2:不能,2+2=3有一个加数跟大家不一样,只有加数都一样,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

  五、总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觉得你学得怎么样?

  六、作业布置

  生活中除了买商品可以用到乘法以外,还有很多地方能用到乘法,今天的作业就是到生活中去找乘法算式。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知道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而且列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2.能正确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加法算出乘法算式的积。

  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认识几个几相加

  1.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

  谈话:(出示课本上的主题图)在春光明媚的一天.小白兔们和邻居小鸡们一起来到草地上玩耍,看着这些小白兔和小鸡,你知遭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小鸡是3只3只在一起的)

  提问:谁能用算式来表示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书:2+2+2=6)

  迫问:这是( )个2相加得6呢?

  提问:谁能用算式来表示小鸡一共有多少只?(3+3+3+3=12)

  追问:也就是( )个3相加得12呢?

  讨论: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中的加数点,(小组讨论)

  小结:算式中的几个加数都是相同的。

  2、生活中几个几相加的例子。

  谈话:第一个算式的加数都是2,第二个算式的加数都是3,它们都是相同的数相加。像这种相同的数相加的例子在生活中还有很多。

  (1)一双筷子有2根,那么4双筷子有多少根呢?怎么列式?(板书:2+2+2+2=8)

  提问:这个算式是表示( )个( )相加得8呢,

  (2)每组都是4个小朋友,像这样的3组个小朋友?怎么列式?(板书:4+4+4=12)

  提问:这个算式又是表示( )个( )相加得12呢?

  3.从不同的角度感知几个几相加。

  (出示5×3排列的玩具娃娃)谁知道这儿一共有多少个玩具娃娃?

  提示:横着看是3个5相加,竖着看是5个3相加。(板书:5+5+5=15 3+3+3+3+3=15)

  3个5相加 5个3相加

  迫问: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得数,你又发现了什么?

  小结:不管是3个5相加.还是5个3相加算出的都是玩具娃娃的总个数,结果都是15个。

  二、初步认识乘法

  1创设情境,引入乘法。

  (出示第69页例题情境田)一张电脑桌上有2台电脑,4张电脑桌上一共有多少台电脑,6张电脑桌呢?9张呢?用你学过的方法试着计算,并把算式写下来。

  谈话:你们在列式时感觉怎么样?(列出9个2相加的算式太麻烦了)有一种方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用乘法计算。(揭示课题:认识乘法)

  2.写、读乘法算式,了解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介绍:像4个2相加(2+2+2+2=8)可以用乘法算,写作:4×2=8或2×4=8(板书);4×2读作“4乘2”,2×4读作“2乘4”;其中“×”是乘号,4和2都是乘数,乘得的结果8叫做积。

  完成第70页“想想做做”第3题。

  3反思乘法的意义。

  思考:4个2相加,是怎样用乘法算的?反过来4×2=8和2×4=8这两个乘法算式都表示什么,(学生讨论)

  小结:4个2相加,我们可以用加法算,也可以用乘法算。

  三、加棵对乘法的认识

  1. 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第一幅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这是求( )个2枝呢?谁能列出加法算式?谁能列出乘法算式,比一比哪种算法简便呢?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1题的第二幅图。

  2.摆学具,写算式。

  教师摆出两堆花片,每堆3个。

  提问:老师是怎么摆的?也就是摆了几个几呢?怎样列加法算式?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让学生按下面的要求摆一摆花片。

  (1)每堆摆2个,摆4堆。

  (2)每堆摆4个,摆2堆。

  启发:你摆的是几个几?如何列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呢?让学生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第2题的填空。

  讨论:比较两种摆法,你发现了什么?

  (讨论得出:无论是求4个2或者2个4,都可以列成4×2或2×4)

  3.(指“玩具娃娃”的加法算式)你能把这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指“电脑”的加法算式)你能把求6个2和求9个2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小结:求几个几相加,用乘法算比用加法算简便。

  4.拓展练习。

  (出示课本第69页上“试一试”的跳绳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提示:从“甩绳”“跳绳”等不同的角度来看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甩绳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

  (2)跳绳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

  (3)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启发:求甩绳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就是求( )个( )相加,列出的乘法算式是( )×( )。

  追问:谁能解决其余的两个问题?

  四、全课总结(略)

  说明“认识乘法”这节课的设计,首先安排了一定量的、具体生动的有关“相同加数相加”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感知“几个几相加”,并且通过强化“相同加数加法”的认识,找准学习乘法意义的起点;然后引导学生在既能用加法又能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情境中,获取信息、激活思维,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反思,逐渐形成了“几个几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比较简便的认识;最后通过一系列的练习;使学生接受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基本含义。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其中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是本课的重点,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

  设计理念

  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的意义,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乘法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发现并认识乘法,让他们经历一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过程性目标:

  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激励星。

  学具准备

  小棒、练习本。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公园里的游乐场去玩,好吗?请看大屏幕(电脑出示主题图)。请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些什么?谁来说一说?生:喜欢玩过山车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数的、算的。2+2+2+2+2+2=12。

  师:那么,观缆车上、小火车上、都有多少人、圆桌周围共有几把椅子。(生答)

  师:你不仅能认真观察,而且还算出了喜欢玩过山车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真是个有心的孩子,老师非常喜欢你!请坐!

  师:大家的发现可真多!“游乐园”里不仅快乐多多,而且智慧也多多!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小精灵”去亲自感受一下吧!

  我们走出公园,再去学校看看同学们在作什么?(出示:课件3)

  师:老师知道你们也喜欢摆学具,一会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按学习小组摆出较难的图形,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你们组必须要摆一样的图形,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摆,老师喊听就听。然后小组内按老师提出的问题议一议,最后由组长汇报。(出示课件4)1、摆一个图形需要几根小棒?2、你们组摆了几个?3、一共用了几根小棒?4、怎样列式?

  二、下面请同学们开始摆吧!(老师画梅花)

  三、学生汇报。

  1、下面那组的小组长第一个告诉我们?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算式。

  3、谁能把老师画的梅花,列式计算出来一共有几朵呢?

  四、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1、师:大家开动脑筋不仅摆出了自己喜欢的图形,而且还计算出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真了不起!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黑板上这些算式!2.引导探究。

  师:仔细观察,默默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师:对加数都相同,

  师:谁能吧老师画的梅花,一共有几朵,列式计算出来?

  板书:3+3+3+3+3+3=18

  那么,这个算式的相同加数是几?有几3,和是多少?

  板书:3618

  师:也就是说6个3相加的和是18.

  板书:6个3

  3、请同桌的再说说其余这些算式,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相同加数,和是多少?

  (学生汇报)

  师:看来用“几个几”说真简单!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的这道算式,如果老师继续画梅花,那么算式会有很多3相加,算式就会很长,用什么方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更简单些?

  生:用乘法。

  师:对,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乘法。黑板上的算式,用乘法表示就是3×6=18

  或6×3=18因为有6个3相加,所以数学家就在3和6中间用这样的符号“×”连起来。3就是加法算式中相同加数,6就是算式中3的个数。写的时候,先写3,再写6。

  这种表示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乘法”。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中间这个运算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乘号,读作:乘。写作X(跟读一遍)

  4、师:因为乘法是加法得来的,所以乘法就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数学家就把加号一歪,就成了乘号,写的时候,先写左斜,再写右斜。请同学们跟老师写一遍。师:这个乘号人们一直使用它。这两个算式你会读吗?谁愿意试一试?

  3×6=18读作:3乘6等于18

  6×3=18读作:6乘3等于18

  师:读的时候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读。

  谁再来读?同桌互相读一读!

  5、乘法也有各部分的名称,乘号前后的数都叫做因数,得的数叫做积。

  6、(出示课件6)下面老师再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一位同学有两只眼睛,5位同学呢?怎样列式?10位同学呢?60位同学呢?60个2相加,我们可以用乘法表示,更多个2相加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乘法表示。所以许多的相同加数连加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请同学们读一遍。

  7、我们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你们有什么感觉?

  五、练习:

  1、现在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请你把黑板上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我们再来看大屏幕。(课件7、秋千)

  3、接下来,男女生进行一个小比赛,请看屏幕:(课件8、齿轮、剪刀)

  4、下面的题目,同学们也会顺利完成的。(课件9、熊猫)

  5、同学们再看小猪储蓄罐,你怎样列式。(课件10)

  6、我们再来练一道(课件11、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7、课件12.下面的算式能不能写成乘法的形式?为什么?

  六、总结反思,激发求知欲。

  这节课大家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在生活应用非常广泛,同学们可以说说你具体学习了什么?

  七、板书:

  乘法乘法的初步认识

  加法:3+3+3+3+3+3=

  乘法:3×6=18读作:3乘6等于18

  或6×3= 18读作:6乘3等于18

  附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46页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我在备课时,注意在深刻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我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把教材的主题图用课件呈现出来。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

  为了突破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的难点,新课伊始,我就创设情境,开展摆小棒游戏,教师提出思考题,并让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从而列出许多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通过观察这些加法算式,并让学生想像,接着让学生在交流感受中去初步认识乘法。第二个环节教学乘法,新授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提高新授的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的主源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师生之间的情意互动作用。做到了理论和实践、教与学、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在这里唯一不足的是,我觉得自己和学生解释的时候不够清楚,不够明白。导致个别学生还是找不出相同加数。而在练习中我体现了层次,做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练习结果的处理上,做到了及时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弄清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同数连加算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像:“如果老师继续画梅花,所写的连加算式会怎么样呢?”使学生体验到这样的算式真长啊,写起来真会非常麻烦。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哇!”的想法,这时教师注意放手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创造出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了人类创造和发现“乘法”原始过程的认识状态,探索出了不同的合并加数的简便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概括出数学模型“乘法”,从中让学生真正体验了乘法的含义。这样设计,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意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鼓励评价,如“小朋友和数学家的发现是一样的”,让学生感到自信,感到自己能像科学家一样探索知识,由此获得了情感体验。

  当然和谐的课堂气氛需要老师去创建,我和学生是师生,是研究的伙伴,更是朋友。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很民主,师生之间的交流,生生之间的交流,都体现了这一点。当然,要上好一堂课,很不容易,还有许多不足,都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其实我觉得教案是固定的,但教无定法,自己应该在教学之前将知识装在心里将学生装在心里,了解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这样能够以一当十,事倍功半。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二上第1—2页的例题和“试一试”,第3页的“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认识乘法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掌握加减法的含义和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认识乘法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一次飞跃。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对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和乘法计算以及除法的含义和计算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几个几相加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2、使学生能初步根据乘法的含义观察简单生活现象,并体会到求几个几相加的和列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把整数连加的算式表述为“几个几相加”。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每人10根小棒、8个圆片。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大家知道小狗是非常聪明的小动物,大家一定听说过小狗会做数学吧!看这只小狗它能把其中一些特殊的算式找出来。你们能猜到它找出的是哪些算式吗?

  出示加数相同的算式:

  你能说说他们特殊在哪儿吗?(加数相同)

  你能具体说说它是由几个几相加吗?【设计说明:让学生初步感知有这样的一类算式:加数相同。并且这样加数相同的算式可以表述为几个几相加。】

  二、在情境中学习把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表述为几个几相加

  看这些小物在动物乐园里玩得可开心了!看它们多快乐啊!

  1、出示第1页的情境图。

  师:从这幅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可能会说:有一些小兔子,还有一些小鸡,他们在草地上玩得很快乐。

  生也右能会说:小兔子都是2只2只在一起的,小鸡都是3只3只在一起的。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提个数学问题吗?【设计说明: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重点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兔有多少只?(2)鸡有多少只?

  2、列出算式,说明依据。

  师:怎样列式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兔的只数:2+2+2=6(只)

  师:说一说为什么用2+2+2

  生:因为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

  师:几个2相加得6?还可以怎么说?

  生:3个2相加得6。

  鸡的只数:3+3+3+3=12(只)

  师:可以说成几个几相加得12?

  生:4个3相加得12。

  3、完成“试一试”(1)、(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几个几相加得多少。【设计说明:把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表述为几个几相加是学习乘法的前提和基础,在这个部分应多让学生说一说。】

  4、质疑:“3+3+3+3+3+4”这个算式能不能用“几个几相加”来表述?为什么?

  先让学生多种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设计说明: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加数相同才能表述为几个几相加】

  1、认识乘法

  师:看在动物乐园里的另一片草地上还有一群小鸭子也在快乐的游戏。你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小鸭子吗?【设计说明:这部分没有直接采用书上原有电脑的例题,而是把例题稍作改动,但数字仍是4个2相加得8。主要是为了和前面小动物在动物乐园里玩的情境相统一,同时我认为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一共有8只。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可能会出现:

  生:数的。

  生:看出来的。

  生:2+2+2+2=8

  师:能说说这是几个几相加得多少吗?

  生:4个2相加得8。

  师讲述:求4个2相加的和是多少,除了用加法来算,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来算:乘法。

  板书:4×2=8或2×4=8【设计说明:求小鸭子一共有多少只,这个问题很简单,甚至从图上一下子就能看出来。关键是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学习用乘法算式表示的方法。】

  学生自学课本,了解乘号、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乘法算式的读法。

  指名读一读,齐读,再指名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

  2、试一试

  完成第2页面“试一试”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最后比一比哪种方法简便。【设计说明:通过比较发现乘法的优势:简便。】

  4、练习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这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乘法算式怎么写?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方法同上

  3、做“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先按要求摆圆片,再根据每次摆的情况列出加法算式。

  4、再完成“想想做做”第4、5小题。

  五、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六、作业

  补充习题上相关内容

  七、板书设计

  认识乘法

  “2+2+2” 3个2相加

  “3+3+3+3” 4个3相加

  2+2+2+2=8 4个2相加得8

  4 × 2 = 8或2 × 4 = 8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10

  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

  “认识乘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让学生知道乘法的来源和含义十分重要。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因此,教材是在与加法的比较中引入乘法的。主题图是草地上小动物的场景,让学生感知、理解几个相同数连加就表示几个几;几个几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认识乘法的意义及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感知“求几个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写比较简便。”与过去的旧教材相比,苏教版新教材强化了几个几的实际含义,简化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不再区分乘数与被乘数,“×”读作“乘”等),删除了抽象的概念表述(乘法的定义、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等抽象用语)。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掌握了加、减法的含义和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乘法的知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一次飞跃。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对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和乘法计算及除法的含义和计算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比较熟悉两个数相加或不同的数相加,对几个相同的数相加接触较少。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初步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简单乘法算式的积。

  2、使学生经历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并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交流等活动,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课时课题认识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能对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列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算式的奇妙与数字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中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从而深切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对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计算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能力,为认识乘法做好准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不断体会乘法的实际含义,在比较中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初步体验到求几个相同数的和,列乘法算式通常比加法算式简便。

  使用教材的构想:

  教材的安排没有把乘法的意义机械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不断体会乘法的实际含义。把认识乘法含义和应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优化概念形成过程。从蕴含乘法含义的例题启,把形成概念和应用概念融为一体。因此在使用教材教学时,让学生在操作、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和切实掌握。

  教学流程设计:

  一、认识几个几相加

  1、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

  (出示主题图)教师谈话:在春光明媚的一天,小白兔和它的邻居小鸡一起来到绿油油的草地上,一边玩着,一边寻找食物。请仔细看图,小白兔是几只在一起的?小鸡呢?(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小鸡是3只3只在一起的。)

  师:谁能用算式表示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2+2+2=6(只)]

  师追问:这里有几个2相加,得多少?(板书:3个2相加得6)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

  老师想让你用算式表示小鸡一共有多少只?谁愿意试一试。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全班交流。

  [板书:3+3+3+3=12(只),4个3相加得12]

  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加数,它们有什么特点?(同组小朋友可以互相讨论)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第一个算式的加数都是2,第二个算式的加数都是3,它们都是相同的数相加。〔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列式,比较讨论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一类特殊加法算式的特点(加数相同),为理解乘法做好铺垫。〕

  2、补充生活中几个几相加的例子。

  谈话:像这种相同的数相加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

  出示:比如一双筷子有2根,那么4双筷子有多少根?谁会列式?

  (板书:2+2+2+2=8)

  这个算式是表示()个()相加得8。

  再比如,每组都是4个小朋友,像这样的3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谁会列式?(板书:4+4+4=12)

  这个算式是表示()个()相加得12。

  3、不同角度感知几个几相加。

  (出示以5×3形式排列的海绵宝宝)

  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这么多的海绵宝宝,喜欢吗?表现好的小朋友都有机会获得这儿的海绵宝宝。有信心得到吗?

  谁知道这儿一共有多少个海绵宝宝?

  让学生独立观察得到:横看看是3个5相加,竖着看是5个3相加。

  (板书:5+5+5=15,3个5相加

  3+3+3+3+3=15,5个3相加)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得数,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不管是3个5相加,还是5个3相加,算出来的都是这儿一共有的聪明娃娃的个数,所以得数相同,都是15。

  [设计意图:通过安排一定量的相同数相加的具体生动的数学问题,为学生构建乘法的含义打好基础。]

  二、初步认识乘法

  1、创设情境,引入乘法。

  谈话:一张电脑桌上有2台电脑,4张电脑桌上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2+2+2+2=8)6张桌上呢?9张桌上呢?(请学生把算式写在题纸上)

  师:同学们,你们在列式时感觉怎么样?

  (学生可能会说算式太长了,太麻烦)

  师:有一种方法能解决这个算式太长的问题,你们想学吗?(板书课题:认识乘法)

  2、写、读乘法算式,了解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像4个2相加,还可以用乘法算。写作:4×2=8或2×4=8。

  老师说明:在乘法算式中,等号前面的数叫乘数,等号后面的数叫积。

  板书:4×2=8

  (乘数)(乘数)(积)

  介绍乘号、乘数、积等名称。(板书:4×2=8或2×4=8,并在算式下边标注乘号、乘数、积)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例图,自己先说说图意。

  (2)提问:图中有几组小鸡?每组有几只鸡?求一共有多少只,是求几个几相加?

  (3)学生填书,并写出一道加法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4)讨论:求5个4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4、反思乘法的意义。

  谈话:4个2相加,是怎样用乘法算的?在这里,4×2和2×4这两个乘法算式都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多张电脑桌让学生对用加法计算感到太麻烦的情境,激发学习探求新算法的欲望,帮助学生感受“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三、课堂训练与达标检测

  1、做“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

  谈话:聪明娃娃带了几道题目来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出示题目)

  (1)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你能看图在括号里填上数,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吗?

  学生填好后集体校对。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集体交流时着重提问这道题是求是几个几朵?

  2、完成“想想做做”3题。

  谈话: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摆圆片的游戏。先看老师是怎样摆的。(出示两堆圆片,每堆5个)

  老师是怎么摆的?也就是摆了几个几?怎样列加法算式?怎样列乘法算式?你是怎样想的?

  下面让小朋友自己来摆,听清要求:

  (1)每堆摆2个,摆4堆。

  (2)每堆摆4个,摆2堆。

  你先摆的是几个几?又摆的是几个几?怎样列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把算式填在书上。

  在小组内集体交流订正后提问:比较这两种摆法,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4题。

  读出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什么。同桌同学先互说,再指名口答。

  4、完成“想想做做”5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思考题:你会将下面加法算式变成乘法算式吗?

  (1)12+12+12+6=()×()

  (2)6+6+6+3=()×()

  (3)10+10+5+5+10=()×()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开放性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能和小朋友们说一说吗?你认为自己这节课上表现怎么样?

  板书设计:

  认识乘法

  兔的只数:2+2+2=6(只)鸡的只数:3+3+3+3=12(只)

  3个2相加得64个3相加得12

  2+2+2+2=8(4个2相加)4+4+4=12(3个4相加)

  5+5+5=15(3个5相加)3+3+3+3+3=15(5个3相加)

  电脑的台数:2+2+2+2=8(台)

  4个2相加,可以写成:

  4×2=8或2×4=8

  乘数乘数积

  教学反思:

  学生一年级学过连加,但大多是不相同的几个数相加,对相同数的连加接触较少,而几个相同数连加是认识乘法的生长点。因而在教学中,从相同数连加的认识入手,通过一系列题目的训练,为学生认识乘法做好知识铺垫。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求新算法的欲望,引导学生感受相同数连加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通过比较,让学生感悟乘法计算的优越性。最后借助多样化、开放性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动嘴说,动脑想,加深了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学生动手摆、说的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面不够,今后要更多的关注学困生的思维训练。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目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有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那就是“快乐谷”!想去看一看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快乐谷”的游乐场看一看。请看大屏幕:

  (多媒体展示教材主题图)请仔细观察,谁来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踊跃交流。

  师:你能根据看到的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自由提问题。

  师: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 4+4+4+4+4=20(人) 5个4

  2+2+2+2+2+2=12(人) 6个2

  3+3+3+3=12(人) 4个3

  (把)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引导学生说出5个4,6个2,4个3)

  教师板书:5个4 6个2 4个3

  师: 大家的发现可真多!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快乐谷”里不仅快乐多多,而且智慧也多多!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小精灵”去亲自感受一下吧!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欢的游乐场的生活情景,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生活。]

  二、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1、实践探究:初步感知乘法

  师:首先,我们来到了“快乐谷”的第一站──“拼图吧”,这里正在进行有趣的拼图游戏。谁能说说每个小朋友摆出了什么图形?各摆了多少个?每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

  生看图交流,师随机板书算式:3+3+3+3+3+3=18(根)

  10+10+10=30(根)

  5+5+5+5=20(根)

  师:你能像他们一样摆出几个自己喜欢的图形来吗?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你摆的是什么图形?一共摆了几个?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师:你们摆一组图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怎样列算式?

  学生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师:观察比较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几个加数都相同。

  2、形成表象:

  师:你也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类似的算式。

  师:老师这里有20个2相加,你能说出加法算式吗?

  师:用加法算式表示太麻烦了。你有简捷的算法吗?(学生小组讨论)

  3、抽象概括乘法:

  师:像这样2+2+2+2……+2的加法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来表示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比如:3+3+3+3+3+3=18,6个3相加,可以在相同加数3和相同加数的个数6中间写上乘号

  (师边说边板书算式:3×6)

  师:“×”叫乘号,读作“乘”。(齐读两遍)

  指导写乘号:“+”变斜就是乘号。

  乘法是加法改写的,所以“+”一歪就变乘号。

  (指导学生书空)

  4、教学乘法的读写:

  师:像3+3+3+3+3+3=18用乘法表示是3×6=18 读作:3乘6等于18

  或6×3=18 读作:6乘3等于18

  指名读算式,再让学生齐读算式。

  师:黑板上另外两道加法算式你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学生独立写乘法算式,写后读两遍再交流订正,师板书:3×10=30或10×3=30

  4×5=20或5×4=20

  5、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乘法:

  师: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发现)

  师:求“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法”。

  [设计意图:由于每个个体在思维方式和水平上存在差异,所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在真正“做”的活动中诠释乘法意义,过程简单明了,操作指向明确,学生能够感知乘法意义,同时也建立起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三、拓展练习:

  1、师:再回到游乐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能列出乘法算式吗?

  学生提问题,并列算式。

  2、给小动物找朋友(读算式,说意义)

  4+4+4 4个8相加

  8+8+8+8 3个4相加

  3、独立完成P46“做一做”,练习九第1、2、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试着跟同学们说一说。

  5、课后延展:

  回家后,观察一下家中的物品,看哪些可以用乘法解决?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对爸爸妈妈好好说一说。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理解数学,并更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加法:3+3+3+3+3+3=18 6个3

  乘法:3×6=18 读作:3乘6等于18

  或6×3=18 读作:6乘3等于18

  课后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而且是加法的简便运算。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1.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和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认识事物的特殊途径和方法。我在备课时,注意在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因此课堂伊始,我就通过和学生的谈话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带入自己所熟知的生活世界,利用儿童熟悉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欢的游乐园、拼图活动之中,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既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又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在指导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极力创设一个自主探索知识的空间,通过比较分析加数相同和不同的加法算式,紧紧围绕“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这个中心,创设不同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为今后进一步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突破了难点,同时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敏锐发现其中蕴含的乘法。整个教学,为学生构建了积极参与的平台,注重了数学学习的自主性。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主动观察、探索、讨论与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在看、找、想、说、练的数学活动中,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以动引思,以思促学,在“尝试解决中学,在合作探究中悟”,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学习的自主性。

  3.应用中培养学生的乘法意识。

  新课标指出:“学习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的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节课结合乘法知识的学习,我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自觉沟通“几个几”的生活经验和乘法运算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不断联系生活实际,用乘法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完后,再整理思路觉得还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1、在教学时必须突破难点,而难点就是在几个几相加上。在课的开始主题图的交流中,我只是感性地让学生体会,并没有明确地说出“几个几”,这为学生在后面说乘法的含义时设下了阻碍。应该在交流主题图的这个环节中很明确地解读“几个几”,那么学生在接下来的探究中对于乘法的含义就会困难小得多。

  2、在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中,只是理论上去得出乘法的简便,学生并没有实际体验。对于乘法简便性的体验,应该设计一个情境性的练习让学生自己通过体验去得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我有许多的感慨。我想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大胆尝试,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同数连加和乘法之间的联系。

  2.在应用乘法解决现实问题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感受乘法的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激发学习乘法的兴趣。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加法和乘法之间关系的理解,准确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前面课我们认识了乘法,你想用前面学习的乘法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认识前面学习的乘法。

  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的练习

  二、基础练习,巩固意义

  补充题: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5+5=□×□

  (1)生读题,独立完成。

  展示:3+3+3+3=3×4,5+5=2×5。

  (2)思考交流:

  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第一个加法算式,每一个加数都是3,有4个这样的3,所以可以写成4×3或者3×4;第二个加法算式是2个5相加,相同加数是5,有2个,所以可以写成2×5或5×2。

  三、综合练习,整体提升

  1.练习一第5题。

  (1)第(1)小题。

  观察这幅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请将信息填在括号里?

  要求一共有多少根胡萝卜?采用什么方法?

  你是怎么得出乘法算式的?

  (2)第(2)小题。

  仔细观察,将信息填在括号里。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面包?采用什么方法?看第二种方法,你是怎么得出乘法算式的?

  观察这两个乘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初步感受:两个因数,其中一个为1,另一个因数为5,最后的积是5。

  (3)第(3)小题。

  有多少个盘子?每个盘子里有几个苹果?所以是几个几?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练习一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评议。

  第1幅图中,是几个几相加?可以怎样列式?为什么?第2幅图中,可以填几个几呢?怎么列式呢?(4×6或6×4)为什么用乘法算式呢?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3.完成练习一第7题

  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再集体评议。

  4个6相加,你用什么方法计算?和是多少?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2×3=()+()+()=()+()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第一个加法算式,有几个相同的加数?(3个)所以2×3可以看成几个几相加;第二个加法算式,有几个相同的加数?(2个)所以可以看成几个几相加。

  4.练习一第8题。

  仔细读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你觉得什么样的算式才是朋友?

  分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小兔子3×4的朋友有哪些?一共有几个朋友?熊猫呢?……

  四、拓展练习,发展提高

  1.完成练习一第9题。

  先观察这幅图。

  从图上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再集体交流:为什么这两个问题都可以用乘法来解决?

  2.补充题

  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边?下面每个图形中有多少个三角形?一共有几条边?

  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边?(3条)。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每一个图形中有几个三角形?一共有多少条边?

  小组讨论,集体汇报:

  (1)第一个图形有3个三角形,一共有3+3+3=9条边,因为是3个3,所以可以写成乘法算式3×3=9;

  (2)第二个图形有4个三角形,包含了4个3,一共有4×3=12条边。

  (3)第三个图形有5个三角形,包含了5个3,一共有3×5=15条边。

  五、全课总结,概括提升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二年级数学上册P47-48

  备课时间

  10.11

  授课时间

  10.12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的加减法和几个数连加之后安排的。本节课从生活出发,从生活问题引入,让学生观察实际情景,并且其中暗示着一组组数量相同的数,可以用相同的数相加来解决。相同数相加中的加数是几和几个相同的加数是认识乘法的基础,即算式表示几个几,通过几个几的桥梁作用,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材第46页的一幅主题图,呈现了小火车、小飞机等情境图。图中蕴含着许多“相同加数”的因素,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并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加深了印象,这就为引入乘法做了准备。例1是通过学生计算主题图中各项娱乐设施里面的人数,引出了加法计算,为引出乘法的意义做了铺垫。通过观察加法算式,使学生明白像这样的加数,加数必须相同,积累了同数相加的感性认识。教材中“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来表示”也表明了加法是乘法的基础,渗透了乘法的含义。在学生理解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认识乘法,了解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学生亲自动手把其它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并读一读,使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乘数、积,会读写乘法算式。

  3、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能够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能够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核心概念

  符号意识 模型思想

  数学思想

  符号化思想 模型思想

  教学准备

  PPT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环节一:情境导入

  星期天到了,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一起玩耍呢,让我们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这是什么地方呀?你最爱玩什么项目?

  (游乐场。小火车、小飞机等)

  那么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你能从中发现什么样的数学信息,能根据图中信息提一些数学问题吗?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生:1.玩小飞机的有多少人?

  2.做小火车的有多少人?

  3.过山车上有多少人?

  其他学生解答,教师板书计算

  3+3+3+3+3=15(人)

  6+6+6+6=24(人)

  2+2+2+2+2+2+2=14(人)

  师:那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加法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每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师:像上面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一种简便方法,也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乘法

  创设情景,借助学生们喜欢的游乐设施,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几个几相加”是学习乘法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数一数,在算式中比一比,学生对“几个几相加”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学习乘法做铺垫。

  环节二:探究新知

  师:大家观察这几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几个几连加?

  (这几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每个算式都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和)

  师: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叫做乘法。

  介绍: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做乘号,乘号的写法是“×”

  乘法算式中,相乘的两个数叫做乘数,两个数相乘的结果叫做积。

  5+5+5=15

  5×3=15

  3×5=15

  乘数乘数积

  师:怎样写乘法算式呢?我们以

  3+3+3+3+3=15为例

  先看一看,相同加数是几?

  相同加数是3,就写在乘号的前面。

  再数一数,是几个3连加?

  把相同加数的个数5写在乘号的后面

  3×5表示5个3连加,5个3得15,因此算式是3×5=15,读作3乘5等于15。或者也可以写成5×3=15,读作5乘3等于15。你们能把另外两个加法写成乘法算式吗?谁可以读一读?

  生:6×4=24 4×6=24

  2×7=14 7×2=14

  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学生在加法、乘法算式的比较中进行感受和获得的,同时使学生形成对乘法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环节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48页“做一做”第2题。

  师: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几,可以写成怎样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予以订正。

  2.判断对错,错的更正,为什么?

  4+4+4=4×3()

  2+2+2+2+2=2×5()

  7+7+4=7×3()

  6+6+6+6=6×4()

  (相同加数,乘法计算)

  第一题,让学生在习题中巩固课堂学习内容,由几个几,引出加法,再变为乘法。

  第二题,强调只有相同加数,才可以用乘法计算。

  环节四:

  课堂小结

  师:你学会了哪些知识?生: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乘法算式中,相乘的两个数叫做乘数,两个数相乘的结果叫做积。

  教学反思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的内容,课堂活动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

  3.初步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乘法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情境图

  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板书:

  3.解决问题

  谁能解决这第一个问题?(1)每层楼有9扇窗户,我想问3层楼共有多少扇窗户?(共27扇窗户。)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再抽学生说一说怎么解决其他问题的,同步在相应的问题后面板书算式。

  4.感知“几个几”

  观察上面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为什么用的加法?在“9+9+9=27”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这个算式可以说是几个几相加?其余的算式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

  3.设置认知矛盾,引出课题

  (课件展示主题图中3位同学踢毽的情境)

  每组有几人踢毽?

  课件出示很多组同学踢毽(展示部分)

  如果有这样的100组同学同时踢毽,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呢?

  (学生列算式)

  列完了吗?你有什么感觉?有没有简便方法?

  4.揭示课题

  像上面这样的算式,在数学上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计算,想学习这种方法吗?(停留片刻)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板书课题:乘法),乘法要学习的内容还很多,今天只是初步认识。(完善板书: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构建,理解意义

  1.教学例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1)出示第2页例1的植树情境图。

  看到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并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同步板书:

  (2)揭示联系引出乘法算式。

  像这样求4个8相加是多少,除了可以用连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用8×4或者4×8来表示。

  板书:

  8×4读作:8乘4

  4×8读作:4乘8

  想一想,8×4等于多少?4×8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叫乘号。

  4+4+4+4+4+4+4+4=32用乘法应怎样表示?你是怎么想的?

  (3)引导学生体会乘法算式更简便。

  你喜欢用加法算式还是乘法算式?为什么?

  2.教学例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

  观察图,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盆花?)

  发现:每次摆3盆,摆了6次,所以是6个3。

  加法算式就是:3+3+3+3+3+3=18(盆)

  写成乘法算式怎么写?

  (2)认识因数。

  板书:在乘法里,乘号两边的数叫“因数”,乘得的结果叫“积”。

  观察上面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像这样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习应用,巩固内化

  1.课堂活动第1题。

  看算式读一读,巩固乘法算式的读法,注意通过卡片与小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课堂活动第2题。

  同桌合作,一人先说算式,另一人根据所述摆小棒,然后交换角色活动。

  3.课堂活动第3题。

  前面我们遇到了:100个3连加的问题,现在你会解决了吗?怎样写比较简便?

  四、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些什么?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15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

  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并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注重直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首先我借助教材设计,用小棒拼摆图形的活动,再由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让学生列出各种连加算式,进而选择相同加数相加的等式引出乘法。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爱的摆小棒活动之中,并创设情境,制造矛盾,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计算起来怎么样,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从而自然地引出乘法。再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有经历、有体验、有获得、有发展,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地参与到了新知的探索过程中。这样,使计算概念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完后,再整理思路觉得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1、没有对教材进入深入地研究,比较其他版本教材,择优设计教案,选择教法。上完课,通过课堂效果,反观教材,发现在乘法概念的引入时,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或苏教版主题图先让学生列连加算式,然后通过比较找相同点体会“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出乘法的概念。再把例1的摆小棒活动作为练习巩固新知,这样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可能更清晰明了,课堂也更效。

  2、课堂的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新知探索的摆小棒活动所用的时间太长,学生摆出的图案个数比较多,浪费了时间,使课堂不够紧凑。上课的激情不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比较沉闷。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我有许多的感慨。以前备课只是为了教课本而教,并不懂得从纵向——整套教材中理解所要上的课程的位置作用,以及从横向

  上研究教材,比较各种版本教材的优缺点,择优而教。就自身来说,也做不到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用心教学。今后应当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15篇)】相关文章:

1.认识乘法教学设计15篇

2.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篇

3.《认识乘法》数学教学反思

4.认识乘法说课稿

5.认识乘法说课稿

6.小学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件设计

7.《认识种子》教学设计

8.《认识时钟》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