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7-18 12:49:0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5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5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应用文写作批 准 人:范守才 课程代码: 所属系部:旅游系 制 定 人:李静 制定时间:20xx.9.3

  二、基本信息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学 分:2 必 修 课:是 学 时:36 选 修 课:否 授 课 对 象:12烹饪一、二、三班

  三、课程设计

  1、 课程目标设计

  2、课程内容设计

  3、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4、教学进度表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角度

  句段读写──从语言角度进行积累、提炼、仿写,深得语言精髓。

  主要教学步骤

   1、诵读,理解形象:

  用给浪、雨填充修饰语的方式,把握诗人笔下浪、雨的个性及喻义。

  2、摘读,积累语言:

  ⑴ 摘录喜爱的一组美词佳句精段,以诵读方式推荐给全班,并简述推荐理由。

  ⑵ 分类集纳语言美点:

  词分成语、叠词、双声叠韵词、极富表现力的词、拟人化的动词、其他美词;

  句分修辞美句、极富感情的句、联想丰富的句、透射哲理的句、特别喜爱的句;

  段分排比结构成的段、浯意对举与反衬成的段、具有回环复沓之美的段、结构特别的段。

  3、熟读,仿写句段:

  自由选择有特色句段,或揣摩特点,或提炼句式,训练仿写。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 13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的变化。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2.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和感悟让学生感受到北京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现代化大都市的气息,从而培养学生产生热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准备]

  与教学有关的影像资料、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知道祖国的首都?北京吗?去过北京或了解北京的同学说一说你印象中的北京。可以结合照片和收集到的图片及文字资料说一说。

  (此环节设计旨在调动学生的积累,给予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

  2.北京是一本厚厚的线装书,书里有周口店的北京猿人,有数百年的帝王将相,有世世代代劳动人民伟大的创造;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画,画里盛开着鲜花,马路上车流和人流不息,散发着浓郁的现代气息。(教师浸润着丰厚文化气息的描述,使学生心中的北京更加丰满、神秘。)

  3.现在我们就去看一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北京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一)初读课文

  找出生字,自主认记。边读文边圈画出文中的生字,反复认读,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二)汇报交流识字成果

  1.认读生字。

  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你认识这个字吗?在哪见过它,是怎么认识的?

  (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调动他们的识字积累,给学生搭设展示自我的舞台,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

  2.自主汇报,读出字音,说出自己记的方法,组词、说话。

  熟字加偏旁:优、阴、坛、城、图

  熟字减偏旁:央(英)、旁(膀)、交(校)

  形近字:巾?市

  偏旁相同的字:坛、城 国、图

  编字谜:略

  3.教师强调字音的重点,认清字形的方法。

  翘舌音:庄、周、厦

  前鼻音:严、拼、坛

  后鼻音:央、庄

  多音字:似:似乎(sì)似的(shì)

  (三)巩固检测生字

  1.用生字卡片检测:开火车读、指名读。

  2.出示词语和句子检测。

  词语:瓦房、姓周、张庄、拼音、拼图、图案、案件、花坛、大厦、中央电视台、英雄纪念碑

  句子: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

  天安门城楼和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城的中央,人民英雄纪念碑庄严地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

  北京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以及新建的中华世纪坛。

  三、指导写字

  1.巩固“央、交、市、旁、国、图”六个字的读音,组词、说话。

  2.引导学生自己观察生字,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学和老师。

  3.结合学生的发现,重点指导写“央、旁、图”三个字。注意“央”字的横要写得长一些,写在横中线上,撇是竖撇,在竖中线上起笔;“旁”字的秃宝盖的横要长些,覆盖住下面的“方”字。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习写字。

  6.展示学生的书写作业并做评价。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测课文是否能够读正确。(每人读一自然段,同学和老师共同评价。)

  2.通过读课文,北京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五、作业

  1.认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分别从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的。

  2.抄写“央、交、市、旁、国、图”六个生字。

  3.练习把课文读流利。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测

  1.读一读生字卡片,并选择一个或几个字组词或说一句话。

  2.读词语卡片:绿树成阴、鲜花盛开、风景优美、来来往往、高楼大厦。

  二、朗读感悟

  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北京的美丽?

  2.理解感悟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写,让学生感受到天安门的雄伟与壮观。

  (3)带着自豪的心情练习朗读这一段,说出自己的感受。

  3.理解感悟第三自然段。

  (1)播放北京的风光短片,让学生感受北京街道两旁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的美丽和交通的发达。(此环节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绿树成阴、绿毯似的草坪、川流不息”等关键词语,感受北京的美丽。)

  (2)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风光片中的文字,读一读。

  (3)在课文中找到描写北京柏油马路、立交桥美景及交通发达的词语,画出来,联系课文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4)朗读练习,读出北京的美丽。

  4.理解感悟第四自然段。

  (1)朗读第四自然段,理解名胜古迹的意思。(理解关键词语是读懂句子的基础,因此要抓住重点词语让学生理解。)

  (2)说出自己知道的北京的名胜古迹、公园及高楼大厦,并用自己的话作简单的介绍,感受北京的古老与美丽。

  三、朗读抒情,背诵积累

  1.带着对北京的热爱之情练习朗读全文,感受北京的美丽。

  2.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写字指导

  1.巩固“优、阴、坛、城”四个字的读音。

  2.引导学生自己观察生字,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学和老师。

  3.根据学生的发现,重点指导写“优”和“城”三个字。注意这两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写好“城”字的斜钩。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习写字。

  6.评出最佳作业和小小书法家。

  五、作业

  1.抄写本课新学的生字和书后“读读记记”中的词语。

  2.收集描写北京的课外读物进行阅读。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愫。

  2、品味课文优美而富于激情的语言,感受作者所描绘的境界。

  3、感受文章新奇的构思,充满童心童趣的写作特色。

  【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一篇抒情散文,构思新奇、想象奇特、语言清新、富于激情,且难度适中,结构清晰,脉络分明,很适合中学生阅读。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大多数中学生或许都见过,“小桥、树木、山泉”……并非罕见之景,有的或许还见过更美的景色,但问题在于大多数都缺乏作者这样的那种发现美的眼光,缺乏与大自然真诚交流的童心,缺乏将美景转化成文字的写作技巧。这也就成为学习本文的一个重大任务。

  【教学设想】

  美文需要美读,在美读中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体会作者奇妙的构思,奇特的想象。本课试图通过“美读五步曲”来完成对此文的学习。

  1、诵读,初步感受美。

  2、品读,探究发现美。

  3、联读,拓展比较美。

  4、背读,积累丰厚美。

  5、写读,片段创造美。期望以读代讲,以读带学,读读品品中探究美文、美点。

  【教学准备】

  1、选择配乐音乐。

  2、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自然之景”的美文,山水古诗。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诗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热爱读书的你,想必也曾游历过许多山山水水,在你的心之角落存放着哪些至爱的风景?不妨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学生自由畅说。

  老师点评小结后导入,让我们跟着作者李汉荣到文字中去旅行,去触摸语言中的山山水水,相信灵气逼人的你们一定会有美的启迪,新的收获。

  课题呈现。(见课件)

  一、诵读──初步感受美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自古以来诵读是学语文的最佳方法,何况今天学的是如此美的散文,美文更需要美读,让我们蓬蓬勃勃地读起来吧!

  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思考:

  ⑴ 积累本文的生字雅词。

  ⑵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就此文的?

  ⑶ 你读后有怎样的感受?

  2、学生交流汇报。

  二、品读──探究发现美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精思可谓学习之高妙技艺,让我们在读读品品中发现课文的美点,在赏赏读读中探究课文的亮点。(如从语言、结构、修辞、内容、写作方法等方面入手)

  1、学生再读课文,探究:

  ⑴ 你最喜欢哪一个段落,谈谈它的美处。

  ⑵ 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谈谈它的美处。

  ⑶ 你最喜欢哪一个词,谈谈它的美处。

  2、学生交流,且配乐朗读喜欢的段落,并由学生点评。(音乐见课件)

  3、教师推荐喜欢的段落、句子、词语,与学生分享。

  小结:

  文章的美处:

  语言清新之美 描写细腻之美

  想象丰富之美 情景交融之美

  结构新巧之美 童心童趣之美

  前后呼应之美 自然生活之美

  ……

  作者用他新奇的构思、充满童心童趣的笔墨让我们走进了画中,走进了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我们似乎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树,一株草,一朵花,一缕微风,一抹夕阳。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不热爱生活呢?带着感情朗读段落(第4、第5段)或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三、联读──拓展比较美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是陶潜的读书求知之道。

  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自然美文”,四人小组合作。

  ⑴ 传阅诵读。

  ⑵ 选择其中一篇重点联读,比较课文,发现异同。

  2、小组代表交流。

  3、教师在学生推荐的美文中选一篇,作较详细的联读。

  教师小结:自然之美丰富多彩,用语言描绘自然更是异彩纷呈,无论哪一种自然之美,哪一种语言表达,却都有其共性的方面:饱含激情的心绪是妙笔生花的前提,奇特的想象是灵秀文字的翅膀。

  四、背读──积累丰厚之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美文似珍宝,需要好好珍藏,积累使你丰厚。

  1、竞背文中你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2、背读收集的自然山水诗,学生交流展示。如:

  山中杂诗

  (南朝)吴均

  山际见烟来,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落,

  云从窗里出。

  晚秋

  (南朝)庾信

  凄清临晚景,疏萦望寒阶。

  湿庭凝坠露,传风卷落槐。

  日气斜还冷,云风晚更霾。

  可怜数行雁,点点远空排。

  题扬州禅智寺

  (唐)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五、写读──片段创造美

  (绍兴名胜风光照片连放)见课件。

  让我们带着好心情,拿起笔去勾画你心中美妙绝伦的景致,用语言阐释风景,用真情铺染底色,相信你的妙笔会生花。

  要求:假设你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1、学生在背景音乐中仿写。(音乐见课件)

  2、学生交流汇报、点评。

  小结:我们跟着作者从“清晨出发,踩一路月色回家”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学读了本文,你有怎样的收获和启迪呢?请你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悟得。

  学生交流。

  下课。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大概、威胁、一不留神造句。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天挑煤的经过。

  5.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教学课文第1、2两段。

  一、揭示课题。

  简介吴运锋爷爷及他小时候家中的.生活困难情况,告诉学生本课节选自吴运铎爷爷所写的传记《把一切献给党》。

  出示课题,理解:开端,开头的意思。

  二、认读字词。

  认读本课的生字和少数新词,扫清阅读障碍。注意本课几个多音字的读音:挑(tiāo)脚、得(dé)了吧、半夜就得(děi)动身、落(là)在后头。

  三、初读课文,分段。

  1.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抽答,说出各段的起讫点和各段的主要意思。

  2.师生讨论,第9自然段应归第二段还是第三段,讲明理由。

  3.讨论其他分段方式,合理的,教师予以肯定。

  四、感情朗读第一段,理解揭不开锅的意思,体会像油煎样是写我心里焦急的程度,说出这是用什么来比什么。

  五、1.抽读第二段,生用笔划出本段两个最能反映旧社会煤矿工人工作条件极端恶劣,生命没有保障的句子,齐读。师生讨论,联系其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旧社会穷苦的煤矿工人连狗也不如的艰难生活。

  2.分角色朗读我找从小在一块玩的小赵商量准备半夜就走路这部分课文。提问:小赵说我像个瘦猴子,说明我身体怎么样?这跟第一天挑煤有什么联系?

  (说明我又瘦又小,更能说明第天挑煤的艰难,为表达中心服务)。

  3.这部分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家里穷,劳动条件差?

  (生默读本段的最后小节,按提问要求划出没有灯笼、没有火把、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擦过机器油等词句,抽答)。

  六、课时小结。并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重点教学三、四两大段,理解其中的比喻句,准备复述第天挑煤的主要经过。

  教学过程

  一、1.指名感情朗读第三大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用笔画出本段的中心句(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2.生默读,找出本段中反映我怎么受人欺、受人嫌的两段话(指睡得正熟称煤了和矿上办事人所说的话这两处)。小黑板出示睡得正熟一段话,齐读。生理解渊字的意思和整个词语的意思。好像落在万丈深渊,浑身疼痛说明我摔得怎么样?

  (摔得重,摔得厉害)。整段活反映资本家及其手下的人怎样对待穷人?

  (不顾穷苦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动身挑煤,板书)

  二、1.抽读第四大段,生找出挑煤赶路和跌倒山腰分别属于哪几节,板书这两个词语。

  2.指名感情朗读我挑着煤赶路一节。生边听边思考,划出反映挑煤艰难动作的词,抽答,深入体会,齐读本节。

  3.抽读哪知挑东西走路一节。理解本节的一个比喻句,说出这是用什么比什么、说明什么。

  4.生自由感情朗读我鼓起勇气我怎么办呢?这部分课文,体会我跌倒山腰和孤身留在荒山的艰难情境。(结合看插图)

  5.抽读我空筐回家这部分课文。提问:课文哪几处写出我人小,却很懂事?

  (不肯下地洗脚和我不饿这两处)

  .

  三、熟读三、四两大段,准备按课后题3的提纲,抓重点,有顺序地复述第一天挑煤的主要经过。

  四、课时小结。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2、3、4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教学最后两小节。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分辨课文的详略。简要复述第一天挑煤的经过。

  教学过程

  听写本课的生字和部分难写的词语。

  二、课文最后两小节,提问: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什么?

  (第二天挑煤)板书。

  三、提问课后题

  1。先明确主要内容。再了解课文的详略,齐读本单元的学习提示,画出重点部分,了解分辨详略的方法,再明确课文描写叙述有详有略的原因(突出中心,不重复拖沓)

  四、生再熟读相应段落,指名按提纲复述第一天挑煤的经过。教给抓重点复述的方法。

  五、归纳本课的中心思想。

  (课文以第次挑煤为重点。写了作者童年在煤矿挑煤的苦难生活,反映了旧社会穷人受剥削受欺侮的黑暗现实和穷人孩子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形成完整的板书。

  六、课堂小结。完成余下的课后和作业本作业。

  附课文板书:

  动身挑煤

  挑煤赶路

  详写

  受人欺侮

  第天挑煤

  跌倒山腰

  自强自立

  空筐回家

  刻苦磨炼

  第二天挑煤

  略写

  参考资料:

  关于课后习题

  第1题: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我第一次挑煤所受的欺侮和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情况。其中第一天挑煤(如挑煤赶路、跌倒山腰等处)写得详细;第二天挑煤写得简略。因为第一天挑煤作者的印象最深刻,受的欺侮吃的苦最多,最能表现旧社会穷孩子的苦难生活,为突出中心思想服务,所以写得十分详细,而第二天挑煤情况跟第一天大致相同,所以写的简略,使人看了不感到重复繁杂。

  第2题:

  第(1)句写出了看到一家人挨饿,我心里的焦急程度。

  第(3)句写我在熟睡中受人欺侮,摔得重,摔得历害,反映了资本家及他们的走狗根本不顾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

  第(4)句写出了山上小路滑,我人小煤重,挑担艰难。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5篇】相关文章:

1.【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六篇

2.【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9篇

3.【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5篇

4.【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十篇

5.【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6篇

6.【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9篇

7.【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汇编七篇

8.【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9篇

9.【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