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九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略读的方法,能够通过比较快的阅读,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中描写的主 要景物,交流景物有何特点。
2、摘抄、默诵文章的`优美句段,积累课文语言。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用情景法教学导语引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旅游一下!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
(课件演示)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
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三、根据“阅读提示”快速浏览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让学生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明确: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衬托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以林外阳光灿烂和林中闪着烟头的红光来衬它的幽深。最后,以“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来突出森林之富饶。)
(4)朗读四自然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学生边交流,教师演示。
(“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颜色;
“赛八寸的玛瑙盘”——面积大;
“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花多;
“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背诵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五、拓展训练
1、归纳写作特点、然后进行小练笔:
(1)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3)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2、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和即景抒情。
六、总结
天山美丽如卷,大家从文字上就可以欣赏到天山的美,犹如漫步天山,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反思
1、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受天山之美,通过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划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词语“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2、这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对略读课教学的把握还有些欠缺。略读课教学宜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学习,在师生或生生的交流中深化理解,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我认为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应是让学生积累语言,将大量的时间放在朗读和背诵积累上,和文章的写作方法上。而对于天山景物有什么特点,可以简单处理,而不必在景物特点上花费太多时间。这样做学生和老师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了一些字上。比如雪峰的特点是高、大、白,溪流的特点是快、清、活,森林则是绿、密、幽,野花是高、多、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天山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做过边疆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会写7个生字,会认读8个生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了解画里少了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少了大家的分工、合作的精神。
情感态度: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懂得分工、合作的道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真正做到分工、合作。
过程方法:
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方法,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交流解决问题。学过的道理能得以运用,指导行为。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新课,请一个同学读课题。(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齐读课题。现在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老师已布置大家预习课文了,下面我们来交流预习情况。
1、首先,我们来读课文。读的同学要认真读,要读的正确、流利。听的同学要仔细听,要指出错误与不足。读完之后,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请同位相互检查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2、刚才,我看你们合作得很融洽。现在我们全班交流一下,看你们是不是真正会读这些生字词了?(课件出示生字词)
师:看样子大家真正读会这些生字词了。(如果读的不准确:刚才有个别字词的读音同学们读的还不够准确,相信通过下面的学习大家一定会读准确的。)
3、通过预习,那谁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概括也可以简练)
师:看来,课文写了什么事,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把全文浓缩成一句话,这就是读书的收获。)
三、提出问题:
我记得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读课文时你有什么问题吗?
结合学生质疑随机板书:为什么只画大鱼?为什么说这是一幅奇怪的画?海洋世界里都有什么?画里到底少了什么?
下面请同学们再快速地读一下课文,最好能按课文的顺序梳理一下这些有价值的问题。
生读课文。
师生共同梳理一下。
可按下列的顺序排出来:
①海洋世界里都有什么?
②为什么说这是一幅奇怪的画?
③为什么只画大鱼?
④画里到底少了什么?
过渡:通过检查,我知道你们预习得不错。这些问题你们说应怎么解决?(通过读书解决)
四、深入理解,解决问题,品评欣赏。
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读书解决,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那就让我们一起再读课文解决这些问题吧。古人说的好不动笔墨,不读书。你们可以一边默读,划一划,写一写。
1、学生自己读书,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师引导:要解决第一个问题需要读哪些段落。)也可以结合资料谈谈。(小鱼、小虾、沉船
2、你们已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下面解决第二个问题。
请同学们自由读书,解决。(课件)这是一幅奇怪的画。(长长的画卷上画满了大鱼,除了大鱼,什么都没有。)
引导:
(1)那同学们的绘画水平不高吗?还是不愿意画?
(评价:你能联系上文来理解,你真会读书。)
师评价:你能结合课文中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这种读书方法很好。
(2)指导朗读。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画,绘画水平比较高。但是却画了一幅不符合要求的画。你认为,这句话应该怎样读?谁来试试?
3、那同学们的画里少了什么呢?请你读一读616自然段,把读懂的句子划下来。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经过讨论,三年级一班的同学知道自己的画里少了什么吗?
A、少了丰富的海洋生物。结合你查阅的资料说一说都有些什么样的生物。(小虾米小到什么程度;海草不起眼的;最不起眼的还有些什么?)师:用一个词来说,这就叫丰富多彩。
B、(指导学习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海洋生物之多来。
(3)学生回答。小结:刚才,你们也是一个接一个地回答的。
(4)教师小结:我们知道了这幅奇怪的画里少了丰富的`海洋生物,我们也知道海洋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板书:海洋生物。
师:难道画里仅仅是少了这些生物吗?还少了什么?请同学们再读书,我想同学们一定会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小组合作讨论讨论:学生自读第16自然段。
小组交流一下:
A、少的是合作的精神。
B、少的奉献精神。大家都愿意干大事,不愿干小事,那样就干不好工作。需发有一种奉献精神。
师小结一下:对,要画好画大家首先要有合作精神,还要有奉献精神。画画是这样,干其它的事也是如此。板书:分工合作
4、你在生活学习中,有过与他人分工合作的经历吗?
请你针对分工合作向21世纪的人们送上一句震撼人心的话,让它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先同位商量一下。
小结:大家从自己身边的现实生活入手,唤起人们分工合作的意识,这是人类21世纪应当具有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学到这里,我知道你们理解了课文内容,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课文中的同学们和你们一样,也弄明白了。大家一起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吧。
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我这也准备了一张纸,现在我们一起分工合作完成一幅《海洋世界》吧!
练习说话。
课件:星期三,(三年级四班)上
语文课,教语文的(于老师)要求我们完成一幅题目是(《海洋世界》)的画。同学们(分工合作),有(),也有(
);有();也有();有(),也有()
六、总结全文。
本节课,你们自己提出了问题,又自己独立地解决了问题,这是很一种很好地自主学习的方法。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阅读有关的书。
海洋生物
板书:
画里少了什么
合作精神
奉献精神
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课后,把这句话写一写。(三、练习说话)
(2)小结:刚才,评价读书情况。那同学们再想想,如果让你参加,你会画什么(结合课前预习)?海洋世界除了海洋生物还有什么?(高山、海沟、峡谷、森林)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①理解课文内容。 ②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③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
①梳理课文内容。 ②归纳居里夫人的人格特点。 ③品味平实且富于哲理的语言
三、课前准备
①预习课文,疏通文意。 ②搜集居里夫人的有关资料。 ③教师准备居里夫人的挂图。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说起居里夫人,我们大都知道她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推动了核科学的发展。但关于她的人格,也许我们知道的并不多。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的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今天我们来学习居里夫人的自传体散文《我的信念》,或许对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二、诵读感知
1、范读课文
2、学生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品味语言,识记字词。
3、默读,搜集、感知特点 让学生独立默读、思考,试着让学生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讨论归纳: 坚忍不拔 树立信心 执著勤奋 集中目标 献身科学 探讨真理 生活简单 重大发现 保持安宁 不图财富 珍惜时间 追求自由克制自己热爱生活 沉醉科学
4、讨论概括,归纳整理 全班讨论,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从而分析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板书: 探讨真理 保持安宁 集中目标 思想理念{不图财富 环境需求{追求自由 工作态度{树立信心 沉醉科学 珍惜时间 坚忍不拔 执著勤奋
三、合作探究采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讨论解决。
1、“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中的“某种力量”指什么?
2、解释“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的含义。
3、“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纯粹研究的观念”中“纯粹研究的观念”指什么?
4、“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一句,“讲究现实的人”是什么人?“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从哪一件事上可以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梦想家”?
5、“我的惟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中的“奢望”可否改换成“希望”?为什么?
6、“在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联系上下文,谈谈“逆来顺受”在句中的确切意思。
7、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儿”?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8、“我从没把这种权益视为理所应当”中的“这种权益”指什么?
四、语言品味
1、教师指导学生体会、品味语言。理解这种朴素而平实的语言风格。不重文采,而重写实,是传记类作品的特点。如果学生感到有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与文学作品语言作比较,就容易理解了。
2、找出课文中带有哲理性的句子,试着进行赏析。
参考: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 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 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 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
五、教师小结
读了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我们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所打动。如果说我们过去没有生活目标,现在我们明确了人生;如果说我们过去一味贪图安逸,现在我们学会了艰苦;如果说我们过去只能依赖他人,现在我们懂得了奉献;如果说过去我们意志薄弱,现在我们拥有了信念。让我们在居里夫人的光辉照耀下,把自己的人生也献给人类的进步事业。
六、拓展延伸
1、完成“研讨与练习”。
2、居里夫人放弃了镭的专利,却两次成为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对此,你怎么看?写成300字的小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
1、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抓住“颂”字)
2、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
(即“望”字。)
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颂黄河
四、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五、课外作业
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
1.学习课文第2、3段。理解“傍晚、满湖通红、山神、省下、灰心”等词语的意思。
2.懂得学习上遇到困难不能灰心,要有信心,坚持天天学,认直学,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3.继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背诵第二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第2段的语言文字训练;难点是通过第3段最后两句话的理解,悟出
道理。
三、课前准备:
挂图、词语卡片、小黑板、录音机、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词语
2.指名读第1段。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二)教学第2、3段
引入新课:王冕的父亲死了,家里很穷,只念了三年书,就去给人家放牛背上还要读书,真是勤奋好学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王冕是怎样勤奋学习画荷花的。一边看课文,一边听录音。
学习第2段:
1.自由读,标出有几句话。
2.哪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傍晚是什么时候?
3.问:这时候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 给“忽然”换个词。
4.大雨过后的景色是怎样的呢?(出示挂图)
(1)看图说话:湖面上有哪些景物?
我们看去这湖面怎么样?荷花怎样?荷叶呢?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划出课文中写大雨过后湖面、荷花、荷叶的句子,读一读。
(3)理解“满湖通红”,并板书。
荷花的花瓣上有一滴滴清水(板书:清水滴滴)
荷叶上的水珠还滚来滚去的,(板书:滚来滚去)
真美啊!我们来比一比,谁读得最美!指名读,男女读。
5.这么美的荷花,难怪王冕看得“出神”。(理解“出神”。)
他心里会怎样想呢?
“那多好啊!”后面用了感叹号,表达了王冕怎样的感情?谁能读出王 冕心里很想把它画下来的语气?指名
6.这一段写得美不美?你们想不想把这一段背下来呢?自己试背,齐背。
7.完成课堂作业 第4题。
大雨过后,一片阳光照得( )。湖里有十来支( ),花瓣上( ),荷叶上( )滚来滚去。王冕看得( )。
学习3段
过渡语:下雨后的景色这么美,王冕多想把它画下来啊!那王冕是怎样学画荷花的呢?带着问题自己读第3段。
1.指名读第1句。画画用的画笔、颜料、纸,王冕是怎样得来的?理解“省下”。
2.后来王冕画的荷花像不像?从课文哪句话可看出?
出示句子比较:
比一比,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3.朗读这一句。
4.同桌讨论:王冕为什么能把荷花画得这么像?
交流,板书:不灰心,天天画
5.假如我们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应该怎样向王冕学习呢?
(三)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四人小组谈一谈: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指名汇报。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 本》第3、6题。
五、板书设计 :
27学画
(课文插图
放大)
满湖通江 画不像
清水滴滴
滚来滚去
像……一样
六、教后感
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对第2段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为了突出重点,在第2段教
学时,我充分利用挂图,让学生先进行看图说话(“湖面有哪些景物?我们看去这湖面怎样?荷叶、荷花怎样?),再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积累了一些好词好句,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苦练眼神,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梅兰芳苦练前后的眼神的变化,充分展现了他苦练基本功的过程。
学情分析:
课文篇幅比较短,但句句是精华,其中蕴涵了勤学能补拙,苦练可通神的道理。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梅兰芳是谁?他学什么本领?怎样学艺的?。然后指导学生认真读书,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再反复朗读具体描写梅兰芳学艺的句子,体会梅兰芳练功的刻苦而受到启示、教育。
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欣赏一些梅兰芳的京剧表演片段,让学生初步感知京剧艺术的魅力。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他们从小苦练基本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明白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自主识字,指导书写生字。
一、揭示课题
1、京剧是我们中国的艺术国粹,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位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板书课题:梅兰芳。
2、 出示梅兰芳的头像,简介梅兰芳。
(著名京剧大师,江苏泰州人。他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创造了许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和提高了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梅派)
二、初读课文。
1、 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找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应该停顿的地方,做上记号。。
2、 检查读书情况。
(1) 出示小黑板,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拜师学艺 唱戏的'料子 没有动摇 飞翔的鸽子
勤学苦练 世界闻名 游动的鱼儿 紧盯 注视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A 指名分节朗读,评议,正音。
B 男女生分节朗读。
C 齐读课文。
3、 填空,出示小黑板。
这篇课文讲的时梅兰芳小时候拜师( ),苦练( ),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 )的故事。
三、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兰、芳、艺、紧、或、者、注、视、灵、活
指名认读,注音。
2、找出独体字和上下结构的字。
兰、芳、艺、紧、或、者、灵
(1)交流识记的方法
(2)交流书写时的注意点
3、师范写,生书空
兰:三横间的关系要注意,中间一横最短,最后一横长而稳当。
紧:上宽下窄。下面是系少一撇。
或:注意笔顺,斜钩是关键笔画,要舒展。
者:都的一半,日要写得正。
4、学生描红,完成作业。
四、作业:
1、 练读生字词。
2、 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围绕课题质疑,带着问题读书释疑。
指导朗读课文,读正确,读出味。
指导书写注、视、灵
一、揭示课题,质疑
1、昨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读了一篇新的课文《梅兰芳学艺》指名读题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课文主要写梅兰芳学艺这件事)。
(梅兰芳是谁?他为什么要学艺?他是怎样学艺的?他学什么本领?)
二、指导读书,释疑。
(一)梅兰芳是何许人?
1、通过预习,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是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他创立了梅派。他演过)
2、请看一段录象,学生交流观看后的感受。
(唱得很动听;双眼会说话)
3、可梅兰芳小时侯去拜师学艺时,师傅是怎么说他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一自然。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要求】
1、了解《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词大意,并尝试引吭高歌。
2、在田字格中书写“区、臣、医”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
3、读读背背八条成语和《时间》诗歌。
4、通过口语交际练习,学会商量。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播放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VCD,唤起学生对歌曲的记忆。
2、出示歌词,请学生自己小声读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
3、交流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4、这首歌词中有哪些不太明白的词语?学生质疑、讨论。
(1)重点理解“荡漾”一词。字典中对“荡漾”一词的解释是:形容水波一起一伏的样子。歌词中的“荡漾”应该怎样理解?
(2)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我的故乡,是我终身难忘的地方,从诗中找一找,“我”难忘什么?补充想象,还有什么难忘的?
(3)再读读诗歌,“我”是在哪儿抒发自己的情感?仅仅抒发的是思乡之情吗?
(4)想象着歌词描绘的境界,想象着风雪中驻守者的心情,有感情地读读诗。
5、再次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VCD。
6、学生试着吟唱歌曲。
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钢笔字
1、出示:区、臣、医。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的字形,说说它们的共同之处。
3、仔细看字帖,说说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1)笔顺。 (2)外框的形状要写得上窄下宽,底边要平稳。 (3)出示“反犬旁”,说说哪些字带有这个偏旁。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5、学生临帖,在田字格内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6、反馈。 ①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书写,其余同学注意观察、评析。 ②展示写得好的同学作业,进行评析、表扬。 ③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性练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背成语。
(1)出示八个成语。要求学生借助字典读准成语的音,不懂的成语做个记号。
(2)交流朗读成语,纠正读错的字音。
(3)交流对八条成语的理解:或根据已学的课文、了解的人物来理解,如“才思敏捷、后生可畏”可联系前面学习的课文《少年王勃》;或根据著名人物的故事来加深印象,如理解“力透纸背”时可举怀素写字的例子;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造造句子,学会运用;或让学生根据平日里的课外阅读说说自己的感悟,如“风华正茂、出类拔萃”
(4)再次朗读,加深印象。
(5)练习背诵,同桌互相提醒。
(6)集体背诵。
(7)指名背。
2、读背《时间》
(1)世上最宝贵的是什么?同学们一定会说是时间。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时间》这首小诗。
(2)请学生借助字典或小组合作,读通诗歌,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3)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4)提问:“小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勤劳的人从“小河”里捞起的是无穷的宝藏,而懒惰的人只能捞起后悔和失望?
(5)同学们,你们想做什么样的人?
(6)鼓励学生说说有关“时间”的名人名言或诗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学会商量
1、谈话引入(谈话要点):
(1)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与别人意见不一样的时候,也有可能会遇到做事拿不定主意的情况。怎样才能拿定主意,怎样才能与别人形成较一致的意见呢?
(2)学会和别人商量,是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比较可行的方法。
(3)怎样和别人商量,大有学问!
2、请学生仔细看图,自己弄懂图意,不懂的可以请教老师。
3、学生交流图意,引导展开想象。
4、讨论:遇到图中的情况,准备怎样和别人商量?在商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5、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指导:
(1)去同别人商量事情时,态度要诚恳。
(2)在与别人商量时,要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注意取长补短。
(3)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别人说清楚。
(4)在一起商量时要注意有礼貌,互相谦让。
6、四人一小组练习与别人商量,选择一幅图准备表演。
7、以每幅图为例,让几组学生表演在遇到某种情况时,是怎样通过商量来解决问题的。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扮演某个角色,既可示范,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每组同学表演完毕后,请观众畅所欲言,发表意见。
8、联系生活,说说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还遇到哪些与课本中相似的情况,遇到哪些难题,我们可以怎样商量,老师创设几个情境,让学生讨论。 再让学生选择其中的话题进行表演练习。
9、教师总结: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让人为难的事。遇到难事多体谅,多商量,这样才能处理好难题,我们的关系才会变得更融洽。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欣赏书中的优秀书法作品,请学生发表感想。
2、出示“戈、心”两字,揭示今天学写毛笔字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二字,尤其注意红笔标注的笔画“斜钩、卧钩”。
4、指导学生按图提示的运笔走势书空。
5、教师示范,并出示字帖上带有这两种笔画的汉字,进一步欣赏感受。
6、学生在大字本上书写。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水,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的水的形态特征。
2、运用比较的方法辨别物体的特征。
3、认识水是什么样的。
4、了解物质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5、愿意合作与交流。
6、养成全面细致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1、各种不同形状的装水容器、注射器、塑料袋、玻璃板等。
2、酱油、醋、盐水、清水、糖水、油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是我们天天都能见到的物体,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什么样的物体是水。(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实验一
(1)将酱油、醋、盐水、糖水、清水分别注入烧杯里,用眼、鼻、舌辨别它们的.颜色、气味和味道。
(2)在每杯液体的背后放置一支白色的粉笔,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透明程度。
(3)讨论:水是什么样的物体?
(4)归纳: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2、实验二:
(1)将清水慢慢地滴在水平放置的玻璃板上,观察水是否向各个方向流动。
(2)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文具盒、橡皮、课本等,它们能在桌面上流动吗?
(3)把水倒入不同形状的的容器里,观察水有没有固定的形状,有没有一定的体积。
(4)观察自己的铅笔、橡皮、课本有固定的形状吗?
(5)小结:水具有流动性,有一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
3、让学生比较水(液体)与木块、玻璃珠(固体)和空气(气体)有哪些不同。
(1)水与木块、玻璃球比较:不同点是,水没有固定形状,而木块、玻璃球具有固定形状。
(2)水与空气比较:
实验:将水和空气分别装入注射器中(溶积相等),堵住注射器嘴,再按压活塞,表现出水的体积不易改变,而空气的体积易改变。
(3)归纳出什么是液体、气体、固体。(见教材29页)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我们常见的物体中,还有哪些是液体?哪些是气体?哪些是固体?
2、对学生进行“水是生命之源”的教育。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蚕生长的整个过程及生长过程的几次变化。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及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变化。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介绍,导入新课
1.出示"蚕"的图画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新朋友,是什么呀?(蚕)
2.出示生字“蚕”。 板书:蚕(强调平舌音)。
请小朋友把这个字的音读准。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3.谁见过蚕?能指着图来介绍一下吗?
4.从字形看,蚕是“天下第一虫”,那它究竟能发挥什么作用呢?(它吐出的蚕丝织成美丽的丝绸,做成围巾、衣服……)
5.古时候的人们把蚕称作“天虫”,蚕能吐丝结茧织成美丽的丝巾。蚕儿是个宝,蚕结的茧,可以缫丝,织绸,还可以入药。早在两千年以前,我国的丝绸就已卖到国外,丝绸是我国的骄傲。
我们亲切地把它称作"蚕宝宝",而这里小作者亲切地把它称作“蚕姑娘”。谁亲切叫它一声?(指名读)(出示文中蚕姑娘)
6.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显示课题,读题)蚕姑娘。
二、练读检查,读通课文
1.按要求练读课文。
⑴ 第一遍自己大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圈出生字,并把生字多读几遍。
⑵ 第二遍与同桌按自然段轮读,同时指出对方读得错误或不流利的地方,并练习改正。
⑶ 第三遍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读一遍,互评:读得正确、流利的打“★”。
2.检查自读情况。
⑴ 出示文中去拼音的生字、词语,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卵)
⑵ 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师评价。
⑶ 指名一学生读第二、三自然段,自我评价。
⑷ 指名一排学生读第四、五自然段,学生评价。
⑸ 男小朋友齐读第六、七自然段,女小朋友评价。
三、初步理清课文内容
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蚕姑娘的一生变化,蚕姑娘一生会经历哪几个不同的阶段?“蚕卵、蚕、蚕茧、蛾”怎样排序?
2.找出各个阶段的段落:卵——1自然段 蚕——2-5自然段
茧——6自然段 蛾——7自然段
3.齐读全文。
4.试填课文内容。
四、学习记忆,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蚕 姑 娘 桑 旧 换 胖 盖 响
2.共享记字好方法。
⑴ 比较法:响——向
⑵ 猜谜法:15天——胖(15天为半个月)
24小时——旧(24小时为一日)
上面的“羊”没尾,下面的“血”没辙——盖
[3] 部件法:蚕姑娘
3.田字格内范写“胖”、“响”“旧”“盖”,“蚕姑娘”,学生书空。
4.习字册上描红、临写生字。
五、小结
蚕姑娘从卵转变为茧再转变为蛾,它们是怎样渐渐变化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六、巩固练习。
1.熟读课文。
2.给生字扩词找朋友。
3.抄写生字。
七、板书设计 2.蚕姑娘
卵 蚕 茧 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蚕姑娘一课,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还了解到蚕姑娘一共要经历四个阶段的变化:卵——蚕——茧——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蚕结茧前的生长变化过程。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后指名答:你知道了关于(蚕姑娘的)什么?
(蚕姑娘是在春天天气暖洋洋的时候从蚕蛹里钻出来的。)表扬会读书的孩子。
过渡:刚从蚕蛹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的?你怎么知道的?
三、学习课文的第2—5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次变化
1.我们先来看看她的`第一次变化吧!请大家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
2.读书,就要好好地读,读通,读懂,有耐心地读,再请大家读第二自然段,这一次用默读的方法,并动动手,把第二自然段中描写蚕姑娘动作的词语圈起来。(出示课件文字:成长过程)
指名答。(板书:吃 睡 脱 醒)
3.睡前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课件文字:睡前的样子)而当它美美地吃了几天桑叶,尽情地睡了一觉后,却变成了黄姑娘。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变化?(神奇的,有意思的……)
指导朗读,齐读。
4.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背一背第二自然段吗?
出示课件:( )的蚕姑娘,吃了( ),就睡在( ),( ),脱下( )。醒了,醒了,变成( )。
5.蚕不吃不动,这种睡叫“蚕眠”我们叫它头眠,后面的三次分别叫二眠、三眠、大眠。
(二)学习第二、三、四次。
1.过渡:瞧,蚕姑娘的睡眠这样有趣,那么二眠、三眠、大眠 与头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继续学习就知道了。
四人小组同学合作学习:
2. 自由读课文3、4、5三个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比一比,有什么一样,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3. 汇报:
一样的地方:都是吃 睡 脱 醒这几个变化的过程
不一样的:分别变成白姑娘、一天天发胖、一天天发亮 板书
师:蚕姑娘脱下黑的、黄的旧衣裳,换上了嫩白的新衣裳,一天变得漂亮起来,心情怎么样?越来越高兴。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4.指导背诵。
师:细心的孩子会发现,3 4 5 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心再细一点,你还会发现,这其中个别的词语发生了变化。
(1) 出示比较。就睡在蚕床上。又睡在蚕床上。为什么不用“就”而用“又”?举例说明
(2)指导背诵
师过渡:睡了四回的蚕姑娘终于睡足了,他要干吗了?指名读第六段。
五、学习第6段。
1.原来他要到蚕山上吐丝结茧了。(出示图片帮助理解)
⑴看课件理解“蚕山”。
⑵右边图片上画的是什么,(茧子,还可以说蚕姑娘盖的新房。)
新房子盖好了,这可是蚕姑娘经历多少个日日夜夜辛勤劳作地结果呀!你能读好这一个自然段吗?
2.指导朗读,重点读好“成了、成了”。
六、学习第7段。
1.字句:茧子里头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
“开了窗”是什么意思?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出示出示图,师补充介绍:
蛾姑娘从茧子里钻出来后把卵产在蚕纸上,产完卵就死去了。它产的卵在来年春天天气暖洋洋的时候再次从蚕卵里钻出姑娘,然后再次经历这样一个结茧、产卵的过程,继续着他的奉献。
春蚕虽然只有不到两个月短暂的生命,但因为它奉献的精神,李商隐的《无题》中这样赞美它,春蚕到死丝方尽,你有没有被春蚕这种奉献的精神感动呢?把你的感受带到课文的朗读当中,书捧起,齐读,注意指导读书姿势。
七、朗读全文。
八、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换 桑
2.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3.教师范写生字,学生练习写字。
九、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2. 抄写课文词语。
板书设计:
2.蚕姑娘
卵 —— 蚕 —— 茧 —— 蛾
又黑又小 又黄又瘦 又白又嫩 又白又胖
(吃 睡 脱 醒 变 )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 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02-08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3-09
教学设计方案06-29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9-13
教学设计方案10-10
教学设计方案02-24
教学设计方案【经典】08-07
教学设计方案07-11
教学设计方案06-12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