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8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 教学目标 :
(一)能力目标
1、 学习“每”“辄”等词的古义;了解“未之知”这种与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的句子。
2、 学会分析三种比喻句的不同表达效果。
(二)美育渗透
领会作者文中所充溢的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激情的熏陶。
二、 难点、重点
1、 文章表现出来的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激情。 2、 三种比喻句的'不同表达效果。
三、重难点突破:
阅读文章,体会文中的激情。
阅读——讨论——体会比喻句的不同效果
四、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质疑法、讨论法
媒体设计:(略)
教学课时:1
五、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读:
1、同学们,前面我们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览了湖南永州市的小石潭;与苏轼相伴,欣赏了“积水空明,藻荇交横”的承天寺夜景;在徐霞客的指引下,登游了极其险俊难攀的恒山。今天,我们将“挥师北上”,看看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走,我们也随袁宏道踏青去!
2、范读课文 学生评价 教师点拨
3、整体感知:久居城内,满眼都是红墙碧瓦。一旦到了郊外田野,满地绿意,满眼山光水色,不禁喜不自胜。这篇文章就是作者与友人游历了满井后写的一篇浸透着早春芳馨和感念大自然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美好情怀的佳作。
4、学生自读课文,消灭文字、词语障碍
注意“斫、遁、砾、茗、鹄、呷、蹇”等几个字的读音。
5、学生齐读课文 教师点评
6、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然后在班上交流。
A.同桌借助参考工具书及课文注解疏通全文大意。 同时圈画疑难词句,并向老师提出质疑。 集体解疑,教师点拨。
(泉:泉水,用泉水、茗:茶,煮茶、lei2:酒杯,举着酒杯、红装:穿着艳装—名词动用)
B.作者围绕“满井”写了哪些内容?
讨论明确:柳枝、麦苗、土、冰(水)、山峦、鸟、鱼、游人(板书)
C.作者抓住了这些事物怎样的特点?从原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讨论明确:
水——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设计特色】
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将“读” 的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通过看、听、说、读、做、写等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春天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音乐曲目《春天畅想曲》,各类春景的CAI课件。
2、画一画春天中的各种花儿、草儿、树芽儿……并剪下来。
3、收集与春天有关的资料(图片、照片、诗歌、散文……)
【教学过程】
一、直观图象引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冬天过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轻轻地向我们走来,你们看(教师播放 CAI 课件的部分内容)
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绽放的花朵,嫩绿的小草,还带来了哪些美丽的景象呢?我们一块儿到课文中去“找春天” 吧。(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春天还在什么地方呢?你们听─—(教师配乐范读。)
2、孩子们找到的春天多美啊!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注意把字音读准。
3、指名读自己最喜欢读的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评一评。(3~4名学生读,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正面评价。)
三、品读课文,读中悟文
1、春天来了!春天来了!你认为课文中的哪句话让你知道春天真的来到了,找出来读给同桌的小伙伴听一听。(指名读。)
你知道“探出头来”是什么样的吗?能做给大家看一看吗?那小草探出头来是什么样的呢?(教师演示课件。)
多可爱的小草呀!谁再来读一读。(2~3名学生读,教师注意提示疑问语气,必要时可范读。)
2、课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吗?找出来的四人小组内读一读,一人读一句,比一比谁读得棒。注意可以边读边做做动作,加上自己的表情。
(实物投影4~7自然段。)
⑴教师选择一小组来表演读,生正面评价,提出建议。
⑵教师演示课件表演读。
⑶仿照句式,练习说话:
(什么)(怎么样),那是春天的(什么)吧?
先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一听,再全班交流。
3、你还从哪些句子知道春天来了?把这些句子读出来,把你的理由讲出来。指名读,说理由。
4、是啊,美丽的春天来啦!(教师播放课件,和学生一起小结过渡。)
师:百花开放了(生:我们看到了她);百鸟鸣不停(我们听到了她);花儿开放,清香扑鼻(我们闻到了她);冰雪融化,泉水叮咚(我们触到了她)。
齐: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四、拓展交流,强化感受
1、大自然中的春天美不胜收,音乐中的春天充满幻想,孩子们朗读中的春天犹在眼前。除了课文描绘的春天景色以外,老师课前请小朋友收集的有关春天的资料,都带来了吗?
2、请大家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向你的小伙伴介绍春天的美。(学生在四人小组长安排下有序地介绍。)
3、哪位小朋友上来向大家介绍?(实物投影相关的资料。)
4、评出“小小收集家”、“小小介绍家”。
五、合作分行,拓展思维
春天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景象,让我们留住春无,让春光打扮我们的教室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震撼人心的作品。文章用墨不多,但给读者留出的想象空间较大。语言准确而概括。每个读过此文的人,都会为圆明园的毁灭心升遗憾情;每个读过此文的中国人,都会为圆明园的毁灭心升耻辱感,激起浓浓爱国情。而这正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与作者、教者产生共鸣;为了落实新课标中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目标。教学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四方面内容:
1、关注整体,以疑激趣:
读文贵有疑培养学生读文问难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在质疑──解疑──回读的阅读过程中,达到情感的共鸣。
2、关注写法,积累运用:
针对高年级学生特点,讲文更要渗透写法。真正做到读写的结合。
3、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有的专家说:读的过程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过程。教学中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对读、引读、对比读、自读、默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读中理解、感悟。
4、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孩子是很难想象的。多媒体的引入,帮助学生对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侵略者入侵的丑恶行径理解。更好地解决了语言文字想象艰难的问题。
【教学背景分析】
本案为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指导学生搜集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学习讨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同时学习了文章出现的重点词语,并理解了他们的意思。鼓励学生在初读之后提出问题。解决一些例如词语方面的简单问题。激发学生深入读文,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⑴ 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 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 关注整体,以疑激趣。
⑵ 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⑶ 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外资料和对课内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激起爱国的情怀。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一、初读质疑,以疑解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
齐读课题。
圆明园前后两个字音同,但写法不同。前面的圆是团圆的圆;后面的园是花园的园。注意他们的写法。
2、让我们再读课题。
3、根据你初读的感受,如果让你在题目的后面补充一句话,会说什么?
投影:
圆明园的毁灭。
4、书上是怎样说的?(第一段)指读:
读了这句话后,你有什么问题吗?
5、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课外资料补充,多读书。)
6、学生自学。
二、品读解疑,突破难点
解决不可估量这一问题:
1、园林的布局宏大:
(分三个园,众星拱月)板书:
布局。
圆明园的面积350公顷,相当于100个足球场。
将这种感受读出来,指读。
指导朗读。
2、园林的建筑宏伟:
(有许多美景)板书:
建筑。
⑴ 请同学们静下心来,再次默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是用什么样的写法为我们介绍这些景物的。
板书:
有也有还有
不仅有还有
对比手法:建筑的风格多。
⑵ 老师引导:
让我们一起回到140多年前,假如,你是这座园林建筑的设计者、建设者,漫步园林内,你有着怎样的情感?
投影:
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投影第五段最后一句,指读。
⑶ 我们再回到140多年前,走进这人间仙境,你又会有怎样的情感呢?谁来为我们读读第三段。
播放录像,这是人们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还原了圆明园的过去。看后,你最想说什么?
⑷ 带着你这些感受,该怎样读好这一段话呢?
(出示第一自然段回读。)
3、历史文物的珍贵。还有什么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板书:
文物。
⑴ 据你了解,圆明园都有哪些珍贵的文物呢?
用个成语来形容他的数量多。
用个成语来形容他的种类多。
(喜欢哪个词语,赶快把它记下来。)
⑵ 放投影,造型精美的奇珍异宝:
这不可计数的历史文物,上自( ),下至( )。师生对读。
它凝结着我们的历史呀!这数不胜数的奇珍异宝早已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如今大部分不止散落何处?你有什么感受?(惋惜,气愤)
如果现在再读这句话你会怎样读?投影第一段。
⑷ 圆明园浓缩的是什么?用一个词说说。
投影:读第一段。
三、体会耻辱,激发情感
1、同学们,历史不会忘记,就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英法联军究竟干了些什么呢?──你们读读第五段。
听师范读,(隐去重点词)你眼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现在你们读,注意将老师没读的词语读清楚。
此时你眼中又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散谈,品重点词。)
此时你内心涌动的是什么样的情感?
2、是呀,我们这个泱泱大国,我们这座曾是皇帝居住的寝宫,就被几千名外来侵略者肆意践踏、烧杀抢掠,──放录像。
这场大火都烧掉了什么呢?
(生散谈。)
你现在又有了怎样的情感?
(耻辱。)
我们应该记住什么呢?
(散谈。)
3、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课文只用了很少的笔墨描写毁灭的过程,而用了大量的优美的语言来描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作者的用意何在呀?
小组讨论。
4、投影,第一段:
指读,你想通过读告诉大家什么?
5、总结:
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圆明园的毁灭警示了我们什么?我们应该从历史中读到些什么?希望课下大家展开学习和讨论。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3、4自然段。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布局:有也有还有
建筑:不可估量
文物:不仅有还有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 教学思路与设计理念
【教学思路】
课一开始,先让学生背诵以前积累的古诗。然后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接着师生合作,认读古诗,再指名读,互相评价。解决生字词,指导学生观察、诵读,感悟诗境、诗情。
【设计理念】
古诗词的语言是祖国语言宝库中的精华。古诗词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古诗词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习、积累一些优秀的古典诗词,而且能使学生感受、了解内容丰富、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还可以涵养学生的性情,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古诗词的教学不仅要注重积累,还要注重教学过程的优美,要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让学生爱上古诗词,爱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春晓》这首诗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中,让读者先通过听觉,然后通过想象,既而转换到视觉,在人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给人一种春光似海、春意正浓的美的感受。
本课教材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幅情景图,一首古诗,认字表和写字表,还有四道课后练习题。这首古诗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已经深远而又耐人寻味。在学习这首古诗时,我们要初步了解诗的大意,体会意境,熟读成诵。同时还要让学生体味古诗文的韵律美,提示停顿、重音,指导朗读。本课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意境图,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到被春鸟唤醒的作者,打开窗户后被雨后春景所惊异的神情,从而可以看出户外春意盎然的美好景象。
【学情分析】
这首古诗,好多孩子学前就已经会背了。如果我们再一味注重读背,那就如我们所说的:学生只是在数白嘴、背天书,毫无意义。试问,这样的课学生趣从何来?这无非是在浪费时间。所以这节课的教学我们必须把握一点: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学定教。
【教法分析】
根据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是以识字、学词学句和朗读背诵训练为重点,我在教学中主要以读为主,读中熟字,读中解词,读中学句,读中悟情的`方法。利用文中插图,配乐朗读等方法为学生创设美丽的春晨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美景之中,从而使情感得到升华,与作者产生共鸣。针对于字词合作交流认读,诗句的理解也是在合作交流中达到教学目标的。用灵巧的小手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春晓图”,并结合书上的插图用以体验和感悟古诗的意境。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晓、眠、觉、闻、啼”这5个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知道“觉”是多音字。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培养观察、想象的能力。在讲解古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古诗、品味古诗,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感情。
(四)注意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
注重能力的培养,学会说和写,课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色,并写下来。
四、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体会诗人,爱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二)难点:对诗的意境的理解。
(三)解决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味及语言美。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游戏卡片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学生背诵以前积累的古诗。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课下搜集背诵了好多的古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一个展示的机会,来,勇敢地站起来给我们背一首吧!
2.出示课件,观察。
你们真是勤奋好学,背诵了这么多古诗,今天老师奖励你们看个动画片,课件示图。
真是太美了!老师想用一首古诗来描绘一下这幅图,你猜是什么诗?
(学生猜测,会背的背给大家听)
二、认读古诗。
1.师生合作,认读古诗
老师想背的就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写的这首《春晓》,我们的课本上也有这首诗呢,赶快看看它和我们背的这首《春晓》是不是一样呢!请同学们打开书17页,自己认真地拼
一拼、读一读这首诗,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还是圈下来,一会儿想办法解决,好吗?
2.指名读,互相评价。
谁愿意把书上的这首诗给大家读一读?
(生自读、勾画、交流)
3.这么好听的诗,老师也想给大家读一读,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
4.生评价老师
三、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
知道老师为什么能读这么好吗?因为老师交了好多的生字朋友,瞧:春、晓、眠、觉、啼、多、少、处
2.合作识字。
快看看这里面有没有你认识的老朋友,如果有快点和他们打个招呼,不认识的也要想办法认识他们,让他们成为你的新朋友。
3.交流识字情况。
哪个生字朋友和你最要好赶紧给我们介绍介绍吧!
4.让我们一齐来认认他们吧!
5.检查认字情况。
你们是不是真的把他们记在心里了呢?那我可得请小老师来检查检查你们。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重力是如何产生的,能列举生活中的重力现象,感知重力;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3)了解并描述重力的方向,会用重力方向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了解重力的重心。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方法,主动建构知识;
(2)通过体验和观察,感知重力方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能力;
(3)通过创设物理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观察、实验、设问释疑,营造师生情感交流、相互启迪、轻松和谐氛围;
(2)通过体会“物理就在身边”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设计思路
1、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
“重力”这节课,知识点本身难度不高,但比较琐碎。我通过一系列问题情境和实验情境的设置,以知识为载体,创设对话平台,营造师生情感交流、相互启迪、轻松和谐氛围;促使学生主动交流、勇于表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利用大量的、具体的、感性的素材,主动建构与重力有关的知识,使学生体验多种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物理课堂必须承担的责任
这节课,通过设置与学生认知不同或认知匹配的情境,培养学生发问意识和思维能力;通过探究“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及实验数据分析的过程,从而通过质疑、对比分析等环节,得出结论,提高探究能力;通过“重力方向”的感知、探究及应用,使学生对“重力方向”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学生经历自主建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的过程,认识重力;
(2)通过观察、讨论及实验,让学生了解重力方向、重力的作
用点。
教学难点:(1)通过创设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对课堂动态生成的有效引导和驾驭 (3)学生描述“重力方向”过程的教学
四、教学准备
学生:弹簧测力计、质量已知的钩码、重垂线、铁架台、细线、金属组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自制“重力方向”演示器、
一端装有铁块的粗细均匀的管子、不规则形状的纸板、细线
五、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了“力”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学生有着丰富的体验和感性认识。 这节课,知识点本身难度不高,可通过一系列问题情境和实验情境的设置,创设对话平台,促使学生主动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利用大量的、具体的、感性的素材,从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方面,感知重力、认识重力、描述重力。“重力方向”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是难点,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实践活动等环节的设置,使学生认识“竖直向下”的含义,为后续知识压强、功、机械效率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材分析:
《池上》描绘了乡村儿童偷采白莲的可爱的形象,体会诗中优美的意境。
设计理念:
设计本课时,以朗读为主,读中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从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
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味,理解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
重点:
感受诗中儿童天真无邪的形象和朴素的美感。
重点解决: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中儿童的形象和诗的意境。
教具:挂图等
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激趣。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有的是从课文中学来的,有的是课后自己学习的,大家愿意把自己知道的,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吗?一句两句也行,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把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大家分享。导入。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诗,那就是:(板书)池上。
这首诗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诗人常常临池而立,观察池上独特的风景。本诗就是描写的他在池边看到动人的画面。
二、感知的诗歌,了解大意。
读。老师读诗题与作者,以及每句诗的后两个词
学生:小娃老师:撑小艇
偷采 白莲回
不解 藏踪迹
浮萍 一道开
教师再次换方法读《池上》在师生互动中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味。
品。从反复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可爱
师:从哪个字或词中你体会到了?
生:“偷”
师:“偷”让人觉得讨厌,你读出了可爱,能说说理由吗?
生:因为这里的小娃娃也许没有得到父母的允许,私自去采莲,我觉得他很顽皮,很可爱。
师:小娃娃的`偷是可以原谅的,不知者不为过,不是不光彩的事,其实算不得什么偷,不同于大人的偷。这行为可以说是可爱的,理解得很棒,说明你读明白了。其他同学还能感受到什么吗?
生:我能感受到小娃娃非常能干,因为才一个小娃娃竟能撑出小船去采莲,真不简单。
生: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如果是我去采莲,家长一定又担心我们的安全啦。
师:我听出了你们的羡慕,再读一读诗,读出白己的理解。
生:我读出小娃娃有一点“自作聪明”的我从“不解藏踪迹,浮萍一刀开”我觉得他既然是去偷,为何不知掩藏自己?
生:这一句中我觉得很美,小船在湖面上穿行,冲开浮萍,池上划出一道水路,加上手忙脚乱的划船的小娃娃,有趣极了。
画。多美的画面啊!有绘画才能的同学拿出你手中的画笔,画下你看到的一切吧!可以画湖上飞动的鸟儿、蜻蜓,水中游动的鱼儿,娃娃的神情等。
悟:写下对诗的理解,交流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再交流
三、拓展与提升。
幻灯出示描写儿童的古诗
1、《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炯。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5、《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附板书:池上撑偷藏开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资料。
学生查阅并介绍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教师可作补充)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穷人》一文,讲述的是什么内容?
(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2、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课文可以分为几段呢?
3、学生讨论,汇报: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讲述了在海上起风暴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的归来。
第二段(3~11自然段)讲述了桑娜看望生病的西蒙,发现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
第三段(12~结束)讲述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收养西蒙的孩子。
三、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自学:(学生自己学习,掌握生字音形义)
(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2、教师教学。检查自学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搁板、魁梧、蜷缩
记住字形:怨上下结构,怨与祭上半部不同;魁、虑:半包围结构;裹:上中下结构。
理解词义: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汹涌澎湃:形容水势浩大,不可阻挡。
心惊肉跳:形容恐惧不安。
蜷缩:身体弯曲的缩着。
抱怨:埋怨。
忧虑:忧愁担心。
四、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准备
文中重点语句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质疑
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课文的题目是穷人,但是在整篇文章中,并没有出现穷字。为什么?桑娜和渔夫为什么要收养西蒙的孩子?)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2、学生自学,在书中标画出相关的内容。
三、学生汇报
1、分析环境描写的句子:
⑴ 学生试着说,教师可补充:
文章的开头就向我们介绍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又黑又冷的深夜,波涛轰鸣,狂风怒号,海上正起着风暴,渔夫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计,竟然冒着危险出海打渔,清早出去,深夜未归。桑娜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可见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十分艰难的。西蒙一家,丈夫已经死去,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惨的病死在稻草铺的床边。屋里又湿又冷,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亲旁边。在这样的描写中,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
⑵ 有感情地朗读,汇报内容相关的句子,读出你的理解。
2、分析桑娜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崇高的品德:
⑴ 出示文章中描写桑娜内心活动的段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① 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这段话的大致意思。
② 这段话里出现了几个省略号?请你想象出桑娜的内心活动。
③ 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自学情况。
⑵ 学生朗读、交流。
⑶ 教师总结:
这段描写是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她紧张、担忧,甚至后悔的矛盾心理。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孤儿,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作者在这段描写中,运用了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展示了桑娜崇高的品德。
⑷ 再练习朗读。
3、分析渔夫和桑娜的对话:
⑴ 学生朗读课文。
⑵ 教师出示文章中的重点句: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⑶ 学生分析句子的含义。
⑷ 教师小结:
这段话既是渔夫和桑娜商量,也是渔夫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写出了渔夫在决定抱回两个孤儿之前的一番深思熟虑。最后,他下定决心,宁可自己吃苦,也要把两个孤儿抱回来抚养。熬字恰当地表现了他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
四、抓住课题,拓展升华
作者用穷人做题目,你认为有道理吗?说说你的理由。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单元目标概说】
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描写生命、讴歌生命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也是本单元的主题。冰心《谈生命》借助自然界的生命成长现象,讲述生命的一般进程以及进程中的幸福和艰难的辩证关系。王鼎钧《那树》通过描写一棵大树的命运,含蓄地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惨遭虐杀的痛惜和忧虑。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通过描写地下森林这一奇特的景观,抒发了对恶劣环境中挣扎成长的生命的礼赞。勃兰兑斯《人生》通过描写虚拟的“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的场景,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
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是“关注我们的社区”。开展这一活动,一定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积极有效地进行实践,扎实地到社区这个更大的语文课堂里学语文、用语文,激发他们对学用语文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设计】
人生
【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时与精读课文相比,教师重点分析的内容要少些,重要的是以文本为平台,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拓展学生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认识。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如果人生是一江春水,我们应选择那奋勇向前奔流的疾水;如果人生是一条路,我们要向往那美妙而曲折的`幽径;如果人生是一座高塔,我们又该如何去攀登呢?让我们到勃兰兑斯的《人生》中寻找答案吧。
二、熟读课文,感知文本
1.学生交流上网查找的作者资料,教师补充。
2.听录音朗读,认知字词,疏通文句,初步感受文章。
3.自由朗读全文,标记自己感触很深的语句,进一步感受文本。
三、按要求自学,研讨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请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结合下面的提示自学课文,必要的时候可以小组商量。
①你觉得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这个比喻恰当吗?说出你的理由。
②你能够概括文章中涉及的四个场景吗?
③你认为挖掘坑道、征服广阔领域、在工场劳作的三种人各是什么样的人?请从实际生活中为这三种人补充几个例子。
④你读出了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肯定的精神了吗?
⑤你能够解读文中你理解得还不透彻的一个难句吗?
2.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学习,教师个别辅导,了解学情。
3.展开课堂讨论。
四、延伸拓展,学以致用
1.续写练习。
由于篇幅所限,作者只写了一幅人生的总体画面和三种积极进取的人的活动景象,请你试着续写第四、五种甚至更多人或更多的场面。
2.读完文章对照自己,你将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请谈谈你的想法。
【资料整台平台】
1.作者 勃兰兑斯(1842~1927),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1890年出版此书,轰动了丹麦思想界。重要的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2.推荐阅读:赵丽宏 《人生是一本书》
【综合性学习指导】
关注我们的社区
一、活动目标
1.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生活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
2.在社区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树立社会责任感,更好地发展个性。
3.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学习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学会整理资料,能选择最好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
4.学习几种应用文的写作(调查报告、倡议书、公约、演讲稿),能够独立地完成以“在社区活动站的日子里”为题的作文。
二、活动指导
(一)活动准备
1.成立活动小组。
在同学们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小组内自由推荐小组长、副组长。组长负责本组的活动,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
2.在教师的指点下各小组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
(二)活动过程
1.了解我们的社区。
①调查自己所在社区的人口状况。
②考察所在社区的环境保护情况。
③完成人口、环境调查报告。
2.倾诉我们的心声。
在对社区人口及环境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摸底之后,进行第二项活动,为改造、建设文明社区出谋划策。
①制定文明公约。小组长带领同学们深入到社区各家各户,广泛听取社区群众的意见,然后商定公约内容。内容确定后,要与社区管理员协商,再出台施行。
②发表一次演讲。首先要明确演讲目的:针对社区不文明现象表明自己的态度,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共同为消除不文明现象努力;然后小组讨论构思演讲稿;最后由一位同学在社区集会上进行演讲。
3.伸出我们的双手。
完成了前面的两项活动,学生已逐渐融入到了社区生活中,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第三项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社区小主人。
①与草地为伴。要求学生关注社区的绿色,争做绿化社区志愿者。学生要对自己所分管保护的那片绿地进行跟踪管理,并以日记形式把管理情况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②丰富社区文化的行动。社区里有宣传栏,要求学生在小组长带领下以宣传栏为阵地,办一期丰富多彩的墙报,给社区居民送一股清新的文化春风。
三、写作指导
1.要求:以“在社区活动站的日子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2.如果学生按计划扎实地进行了实践活动,完成这篇文章是有内容可写的。比如可以写一写活动过程中最难忘的一个细节,可以谈一谈与同学合作的感触,可以写一写参加了社区活动后对自然对社会产生的一些新想法。
3.学生自由写作完成后,分小组交流。小组长组织评选优秀习作向全体同学推荐。
四、活动总结
1.综合各小组活动资料以及社区群众的反馈意见,对各小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只要学生认真参与了就给予肯定)
2.举办一期板报,刊出学生优秀习作。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 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02-08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3-09
教学设计方案06-29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9-13
教学设计方案10-10
教学设计方案02-24
教学设计方案【经典】08-07
教学设计方案07-11
教学设计方案06-12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