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8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的作用。
4、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风光描写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九寨沟风景图片、课文录音磁带、相关歌曲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谈话激情
你或你的亲友有人去过九寨沟吗?把你所了解的九寨沟介
绍给大家。(电视、杂志上看到的也可以,师适时出示相关图片)
3、读了课题后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4、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⑴读生字词: 潘、敏、禽 (前鼻音) 坪、羚(后鼻音)
宵、县、恰、窜(三拼音) 掬、咀(同声韵不同声调)
⑵读句子:你觉得哪些句子有些难读,你能读好它吗?
⑶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三、录音范读
讨论:
1、你听了课文录音,仿佛看到了什么?
2、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九寨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4自然段)
3、其它自然段写了什么呢?
4、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
第二段(第34自然段)
第三段(第5自然段)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2、思考讨论:九寨沟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是个什么样的
地方?(要求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3、指导朗读:突出神奇的、因为所以、一就、
童话世界。
4、齐读。
五、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
2、哪些生字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
善:上边的羊字一竖要出头。
县:里面是两横。
3、范写:善、窜、捷、禽
4、学生描红、仿影、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第一段。
2、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九寨沟名字的由来,九寨沟是由几条神奇的山沟组成的,如果人们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仙境般的童话世界。那么九寨沟到底是个怎样美丽的仙境呢,今天让我们跟着导游一起去游览一番。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你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让所有的人都喜欢上它,感受到它的美。
2、导游给我们介绍了哪几处景观?逐句找找。
板书:雪峰、湖泊、森林、瀑布
3、再读读,这里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能把领略到的神奇美丽朗读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吗?
4、学生自学。
5、全班交流。
**注意引导学生在谈感受时品析词句,理解宛如、白练腾空、高低错落、蔚为壮观等词语。
**感受雪峰时抓住插入云霄、银光闪闪想象雪峰高耸,皑皑白雪在阳光下银光闪烁的景象;
**感受湖泊时抓住大大小小、颗颗宝石、镶嵌、清澈见底、色彩斑斓,体会湖泊之多,湖水之清,湖石绚丽多彩,身临此山此水真似到了一个童话世界;通过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等词语体会原始森林到处都是;
**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一句点明了五花海、无彩池的'由来;
**抓住白练腾空、银花四溅看图联想那道道激流直下的壮观景象。
结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学生自由练读、齐读、指名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欣赏了插入云霄的雪峰、五彩缤纷的湖泊和壮观的瀑布,我们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
没的地区。在这里,你可能有幸结识哪些珍稀动物?
1、请你轻声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里描写了哪些珍稀动物?
板书:金丝猴 羚羊 大熊猫 小熊猫
2、你最喜欢作者介绍的哪种动物?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给大家介绍一下。
3、学生谈感受,读句子,互相交流。
4、小结:在这一自然段中,写了四种珍稀动物,作者抓住了林深叶茂,游人稀少来点明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抓住体态粗壮、机灵的小眼睛写出金丝猴的特点;抓住憨态可掬、若无其事来描述大熊猫的特点;抓住行动敏捷、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写出了小熊猫的可爱。
作者在介绍这四种动物的语句间用上了四个也许,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5、有感情地齐读第四自然段。
6、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找出描写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的语句再读一读。
3、默读课文,思考:第五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4、交流小结:
⑴总结全文,告诉我们九寨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⑵使文章首尾呼应:最后一句与前文的一进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相照应。
5、指导有感情背诵第五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欣赏歌曲
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亲眼去看看。我国著名歌手容中尔甲看到九寨沟这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欣赏《神奇的九寨》。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课文特点及作者简介:
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劳动的开端》就是节选于本书。
二、教学目标:
1
学习11个生字的音,形,义,和15个新词。
2
通过学习课文,学生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
3
继续学习,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
按提纲复述课文
三、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分清主次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学生了解,体会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
五、教学过程:
审题:《劳动的开端》-------劳动的开始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因受饥饿的威胁,被迫走上艰难的谋生道路的事。
细读课文,理请课文思路,给课文分段
讨论,归纳,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课文共分三段
第一段(1-----8)起因
第二段(9----28)经过---à
本文重点
第三段(29---30)结果
再读课文,概括各段段意
1
学习第一段,默读课文
思考:这一段讲了哪三个意思?
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写了煤窑工人劳动的艰苦,工人像狗一样爬进爬出。
我打算去挑煤,和小赵约好准备半夜出发。
概括段意:“我”要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定去挑煤。
2
学习第二段,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层。
1)我约小赵半夜动身去挑煤,天没亮就到了挑煤的地方。
2)天亮以后,我挑着煤艰难地赶路,走了不到一公里就渐渐落在后头了。
3)午后“我”继续挑煤赶路,栽倒在半山腰,煤撒了一地。
4)太阳落山了,“我”挑着空筐回到家。
概括段意:“我”第一次去挑煤,走到半道撒了煤,挑着空筐回了家。
3
学习第3段,读课文
概括段意:第二天,“我”历尽艰难,终于把煤挑到车站,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通读全文,完成阅读思考第3题
1
先通读这三段话
2
选择哪一段概括了课文的重要内容,并说名理由。
~第1种~:串连了三段的段意,没有分清主次。所以不合适。
~第2种~:虽然简单抓了主要的,但内容不明确,也不合适。
~第3种~:既抓住了主要内容,而且概括的简练,所以这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后练习
1
比较下面每组,再分组组词。
端()胁()侮()欺()
瑞()协()悔()期()
棉()误()赌()栽()
绵()娱()堵()裁()
2
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不声不响:
匆匆忙忙:
3
摘录课文中描写挑煤艰苦的词语
4
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5
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1~先分层(前面已分过)
~2~按照分好的四层意思复述课文
~3~复述要求:要抓住主要内容,有条理、语句要通顺、用自己的口气讲。
板书设计:
劳动的开端
揭不开锅
决定去挑煤
用劳动解除饥饿的威胁
第一次挑煤
半夜动身
挑煤赶路,越走越累
午后栽倒在半山腰,煤撒了一地
太阳落山,挑空筐回家。
第二天又去挑煤
翻过高山,直冒冷汗
咬紧牙,挑到车站。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
1、导入
师:同学们,课间你们都玩些什么游戏?
生:“打乒乓”;“跳绳”;“贴大饼”;“捉迷藏”;“抓人”……
[从学生最贴近的生活入手,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
2、初听
师:现在老师播放一段音乐(《陀螺》),听完告诉我,你认为这段音乐表现的是你玩的什么游戏,并说出原因。
生1:我认为是跳绳,因为音乐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生2:我认为是在打乒乓,因为音乐比较活跃,打乒乓时要来回走动。
……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现在我们来听下一首(《骑竹马》),听听看这回表现的是什么游戏,当然也要说出原因。
生:我认为是骑马,因为音乐像马蹄声。
师:同学们说得有道理,现在我们再来听一首乐曲(《跳绳》),听听看这回表现的是什么游戏,说出你的原因。
生1:我认为是跳高,因为音乐一会高一会低。
生2:我认为是捉迷藏,因为捉迷藏要逃来逃去,我觉得音乐像。
……
师:同学们很会想象,下面我们来听最后一首乐曲(《捉迷藏》),这回表现的是什么游戏,同样请你说出原因。
生1:我认为是“贴大饼”,因为“贴大饼”要跑来跑去,音乐比较快,很象。
生2:我认为是“捉迷藏”,因为“捉迷藏”也要跑来跑去。
……
[音乐是想象的艺术,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复听分析
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现在请你们打开书本,看着书上的标题和插图,我们再次把刚才的音乐欣赏一遍。
(1)听《陀螺》
师:你认为老师播放的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游戏?为什么?
生:是《陀螺》。因为音乐上下跳动,好象陀螺在旋转,开头的响声好象是在抽陀螺。
师:回答得很好!谁来说一说这首乐曲的节奏和速度是怎样的?
生:这首乐曲的节奏比较跳跃,速度是快速。
师:很好。老师这里有陀螺,请一位同学玩一玩,体验一下。
师:现在让我们跟着音乐模仿玩陀螺。
[在聆听中体验。]
(2)听《骑竹马》
师:这首乐曲你们刚才已经听出,是《骑竹马》。那么这首乐曲的节奏和速度是怎样的?
生:这首乐曲的节奏是比较紧凑的;速度也是快速。
师:好的。老师和你们一起玩一玩“竹马”。(播放《骑竹马》)
[在聆听中体验。]
(3)听《跳绳》
生:这首乐曲是 《跳绳》。
师:对。这是著名作曲家丁善德为我们小朋友写的,表现小朋友跳绳时的情景。音乐的节奏、速度是怎样的?
生:音乐的节奏也比较紧凑,速度是稍快。
师:你们平时跳绳有几种跳法?
生:有“双飞”、“跳长绳”、“双人跳” ……
师:我请同学们上来示范一下。
师:现在老师分四大组,你们自己商量一下,然后老师播放音乐,你们边听边跳绳。
[在聆听中体验。]
(4)听《捉迷藏》
师:这首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游戏?为什么?
生:是 《捉迷藏》。因为音乐忽快忽慢,比较快,好象一个小朋友在抓,其他小朋友在逃。
师:音乐的节奏、速度是怎样的?
生:节奏很连贯,紧凑,速度较快。
师:现在老师再播放一遍,你们藏好了,老师可要来抓你们了!
[新理念提出:应让学生掌握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师生之间应在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对话、互动,相互提高。]
4、小结:《跳绳》的作曲者是丁善德,是位有名的作曲家,写过许多反映儿童生活、学习的钢琴小品,是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捉迷藏》的作曲者是德国的.舒曼,也是一位有名的作曲家,写过《梦幻曲》等有名的作品。
5、总听:颠乱乐曲次序,让学生听辨乐曲,并模仿游戏。
[遵循聆听——聆听——再聆听的原则,让学生通过反复聆听加深对乐曲的记忆、理解]
三、总结:
这四首乐曲组成了《快乐的童年》的组曲,这几首乐曲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了我们游戏时的情景。音乐可以通过节奏、速度、音色、音区的不同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所以音乐的表现力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听辨、想象、思考来理解乐曲。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读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从故事中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3、体会懂得关爱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懂得关爱别人,用爱心对待每一个人。
【教学难点】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方法】
1、自主阅读。
2、小组讨论。
3、教师讲授。
【教学过程】
1、教师活动:
教师谈话,导入新课,扫除文字障碍。
⑴ 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⑵ 扫除文字障碍。
2、学生活动: 读第一自然段,想想:
⑴ 当时地球上发生了怎样的旱灾?
⑵ 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水的重要?
(干涸 干枯 焦渴)
⑶ 你能用这种语气读一读。
3、读第二、三自然段:(小组活动)
教师巡回指导:
⑴ 找出描写水罐变化的`句子。
⑵ 思考:
从水罐一次次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汇报结果:
从水罐一次次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板书爱并收集爱的格言,积累格言。
6、朗读课文:(音乐的伴奏)
正确、流利、有感情。
7、作业超市:
必做:
⑴ 朗读课文。
⑵ 抄写生字、词语。
选做:展开想象讲这个故事。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课题:风雨雷电的故事
教学内容 《风雨雷电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对探索各种声音的奥秘产生浓厚的兴趣,能自信地表达聆听声响后的感受。
2、能运用自己身边的各种材料和乐器来模拟自然界的风声、雨声、雷声。
3、能在表现风雨雷电的故事的创编活动中与其他同学协调配合,并体验到与他人合作表演的快乐
教学重点 能运用自己身边的各种材料和乐器来模拟风、雨、雷声
教学难点 能集体协作,表现完整的《风雨雷电的故事》
教具学具 钢琴、录音机、挂图
教学过程
1.情景铺垫
师:老师这儿有一段动画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CAI演示有“狂风呼呼”“小雨沙沙”“雷声隆隆”“大雨哗哗”四个场景的动画短片)哟!真可惜,动画片还没有声音。那,今天就请小朋友们用你们面前的乐器为动画短片配一配音吧!
2.场景一:狂风呼呼(CAI演示动画画面)
师:请你看!风是怎样吹的?你怎样来模拟风声呢?你可以吹出不同的.风吗?
(由学生自由地表现微风、大风、狂风等等不同节奏和力度的风。)
师:请你看着老师的手势来吹一吹风。(提示学生注意风声的强弱变化)
3.场景二:小雨沙沙(CAI演示动画画面)
师:哟!你看,狂风过后小雨点也来凑热闹了。你们听小雨是怎样唱歌呢?(CAI放出歌曲小雨沙沙》,学生随乐演唱。)
师:小雨怎样唱?(引导学生创编节奏型:x请一组同学模仿。)小雨还可以怎样唱?(引导学生创编出另一节奏型:xx请另一组同学模仿。)你还知道怎样唱歌吗?(引导学生创编第三个节奏型:x—请第三组的同学模仿。)
师:我们刚刚用嘴模拟了小雨唱歌,现在请你们用这些乐器来学小雨唱歌(出示小雨歌声图谱,分组轮流模拟,要求轻声。)
4.场景三:雷声隆隆(CAI演示动画画面)
师:小雨的歌声美极了,雷也忍不住想来练一练嗓子了!雷和电是一对好朋友,它们总是喜欢在一起,我们刚才看到的是闪电听到的是雷声。
师:雷声怎么模拟呢?(启发学生模拟“轰隆隆隆”的雷声)
师:老师这儿也有一个雷声,你们听!(教师振动铁皮模仿雷声)老师还想和你们一起来模拟一次雷声!(师生随着课件中设定的节奏来模仿演奏,并强调强弱的变化。)
5.场景四:大雨哗哗(CAI演示动画画面)
师:哗哗的大雨从天上落下来了,“大雨”和“小雨”的歌声有什么不同?(教师提示声音强弱的对比)小雨唱“沙沙沙”大雨唱什么?(“哗哗哗”)
师:那我们一起来唱唱大雨的歌!
(学生按照大雨的节奏图谱分组接龙演唱和合唱)
师:那用乐器模拟呢?试一试!
(学生按照大雨的节奏图谱用乐器模拟出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
3、能把课文演一演。
【教学重点】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2、演课本剧。
【教学难点】
1、初步形成幸福观。
2、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篇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
2、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
3、认读生字。
二、学习新课
1、了解文章内容:
⑴ 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
(不知道)
⑵ 牧童们后来认为幸福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发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
注:引导学生读13到22自然段。
⑶ 小结:
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人的快乐……
⑷ 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她肯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
(“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是孝顺父母。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⑸ 反复读:
智慧的女儿的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建议: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
⑹ 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此环节上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在这里要采用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争取出彩。
2、演课本剧:
⑴ 分角色朗读:
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眼神、语气作指导,为演做好准备。
⑵ 学生排练,教师巡视。
⑶ 汇报演出。
3、本课小结。
(根据当时情景而定)
【板书设计】
10、幸福是什么
(靠劳动 尽义务 有益的)
帮助别人 有用的 养活别人
幸福的
【教学后记与反馈】
这篇课文时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故事情节奇异,充满了幻想。在教学时,我以“讨论幸福是什么”为线索组织学生学习,首先放手让孩子们自读课文,在学生充分子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读后的体会。交流时,我重点引导了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谈谈对幸福含义的理解,还注意扩展,联系生活加深学生对幸福含义的理解。课后,我还让孩子们搜集很多有关幸福的名人名言,相信孩子们对“幸福”二字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学习目标】
1、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3、自主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通过观察图画与词语,初步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
4、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搞、稿、编”等9个字。
能主动参与展示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
【课前准备】
课件或投影(“日积月累”中的词语),十二生肖邮票挂图。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
1、教室黑板上写上活动的主题:“闪光的金钥匙”新闻发布会。
2、教师宣布会议内容,规则及奖励办法
二、内容:
同学们将近期了解到的祖国传统文化以新闻发布的形式向大家作个汇报。
规则:
⑴ 按小组选一名“新闻发言人”,“发言人”先要全面了解小组内各位同学搜集到的不同的传统文化,再加以归纳向大家作具体介绍。
⑵ “新闻发言人”在介绍的过程中要接受班内“记者”们的提问。
奖励办法:
凡是让大家有耳目一新之感的发言均可奖励一把“闪光的金钥匙”。
民主推荐:
1、组内交流,让全组同学充分了解各自搜集的资料。
2、组内评选:推出“新闻发言人”。
3、共同商定向大家介绍哪些方面的传统文化。
成果发布:
1、各小组依次进行介绍“发言人”介绍的时候,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
2、所有同学根据发言情况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估。
总结颁奖:
三、布置作业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传统文化讲给家里的人听。
第二课时
〖习作
一、再现生活
1、回忆近期开展的“闪光的金钥匙”这一活动。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请他们提意见。
二、描述生活
1、指名同学在班内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介绍给大家。
2、介绍同一传统文化的同学可以相互补充,说说可以从哪几个方面介绍。
3、把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整理一下,写成一篇习作。
三、回味生活
1、小组内互阅习作,提出修改意见。各自根据同学提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
2、教师选取优秀习作加以评价,发现带共性的问题适当指导。
四、创造生活
1、把自己写的习作介绍给更多的人,做一名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2、班内交流习作,选出写得好的,装订成一本习作集。
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
1、回忆旧知,明其特点:
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学生说说这句话中意思相反的词。)
2、出示词语:
远近闻名 黑白相间 轻重倒置
舍近求远 头重脚轻 积少成多
异口同声 左邻右舍 里应外合
3、
⑴ 引导学生认读词语。
⑵ 引导学生留心加点的字的意思及在词语中的位置,发现这些词语的构成特点。
4、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⑴ 鼓励学生把想到的具有上述特点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⑵ 学生读读记记这些词语。
〖读读背背
1、观察与认读:
⑴ 学生观察图片:这是什么?(邮票)上面画的又是什么?
⑵ 学生认读图片下面的词语,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2、了解十二生肖:
⑴ 让学生懂得邮票上画的是十二生肖,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⑵ 交流一些有关十二生的传说。
⑶ 交流生活中与十二生肖有联系的地方,如,人的属相、年份。
⑷ 学生说说自己属什么。
3、读读与背背:
⑴ 学生读词语,注意按一定的顺序。
⑵ 学生试背十二生肖。
第四课时
〖读读认认
1、学生自读并观察生字特点。
2、学生说说发现的特点。(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构成的,字音也与熟字相同或相近。)
3、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4、同座互相检查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展示台
1、学生商议展示方式。
2、自主或合作进行展示的准备工作,班长与组长负责进行分工,教师参与准备(注意不同传统文化的不同展示形式)。
3、学生自主进行展示、交流(鼓励学生边展示边介绍)。
4、教师总结,表扬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人。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 背《望洞庭》,积累古诗,感受祖国山川之美。
2、 阅读短文《为银杉保险》,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3、 看图作文。
4、 欢庆国庆节,自办小报。
教学重点:
阅读短文《为银杉保险》,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课前准备:
搜集、交流有关保险的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读一读、背一背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反复吟诵,读出诗的'韵味。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
三、朗读《为银杉保险》,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1、 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短文,试着解决问题。
2、 讨论交流:
(1) 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你还知道那些有关保险的事情?
(3) 交流你搜集的资料、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看图作文。
教学重点:
有顺序地观察图画。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作文要求
看图作文,作文要符合图意。
二、读题目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作文内容。
三、再读题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学生可以写从书中的图画上看到的和想到的,也可以写从自己最喜欢的图画上看到的和想到的。
四、仔细观察图画,看懂图意。
有序观察,看懂图意;
合理想象,丰富画面;
编写故事,符合图意。
四、学生作文,教师巡视
五、个别面批,指导差生
六、交流作文,修改作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资料、阅读、习作、设计、书写等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阅读、习作、设计、书写等能力。
教学难点:
学生筛选搜集到的资料,办有特色的小报。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办小报,迎国庆。引导学生关注祖国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指名读《实践活动》中的办小报,迎国庆。
三、全班讨论,明确办特色小报活动的程序和方法。
1、 起报名。要有自己的创造性。
2、 版面安排。美观大方,图文并茂,错落有致。
3、 书写工整,尽量不写错别字。
四、展示小报,互相学习。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 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02-08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3-09
教学设计方案06-29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9-13
教学设计方案10-10
教学设计方案02-24
教学设计方案【经典】08-07
教学设计方案07-11
教学设计方案06-12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