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七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九单元中的《车的世界》。课本54-5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继续认识各种车辆名称,大致了解各种车的用途;巩固19个生字词,正确书写共、汽、无、行4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认识19个生字词,会写共、汽、无、行4个生字。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到了车的世界,认识了许多车,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些汉字新朋友。我们来回忆一下昨天认识的车吧!(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车。)
2、看画面,说说车的名称。
3、利用各种形式复习生字词。
4、把自己知道的车的名称与用途跟小伙伴说说。
二、学习生字。
1、(出示课件)小朋友们,你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字,看看你认识屏幕中的哪些字?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些字的?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和小组里的成员讨论识字。
4、汇报交流小组学习生字的情况。
5、用自己喜欢的生字组词、说话。
三、巩固练习。
1、做找朋友游戏。
(1)音节、词找朋友。
(2)图、词找朋友。
2、听音找卡片游戏。
3、出示连线题。(课件出示各种车的图片和车名生字间的连线。)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要求写的四个字。
2、观察它们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说一说怎样写能把字写漂亮?
重点指导汽、行、无三个字。
强调行和汽字都是左右结构,左右两边写得要匀称。提示写好汽的最后一笔。
无是独体字,整个字占四个格。
3、请平时写字好的学生上台表演,然后评议。
4、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写完了与同学交流。
五、课外拓展。
1、你还会写本课的哪些生字?试着写一写。
2、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各种车的用途。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谈话导入
1.说说看完图片后的感受。
师导语:我们的地球母亲是个美丽而充满生机的星球,它有巍峨的高山,奔腾不息的大海,有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有风霜雪雨,有春夏秋冬……总之,值得我们歌颂、赞美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你想把那个词送给我们的地球母亲呢?(诗情画意、蓝天碧水、春意盎然、碧水青山……)
2.如果一个字来形容地球妈妈,你会把哪个字送给她?(美)这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认识地球母亲的女儿——火烧云,你们愿意吗?
二、精读课文
(一)勾画说读,识云“美”
1.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火烧云的美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好吗?
出示中心问题: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火烧云的美的?找出相关的地方画一画,说一说,读一读。
2.学生自主学习
3.交流
(二)品读赏析,读“云”美。
学习一二自然段
重点环节预设:
1.天上的火烧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a.抓住火烧云名字来历的句子,首先让学生思考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景象怎样,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从“红彤彤”“一直”体会火烧云的面积大,范围广,速度快。
b.在充分理解,感知的基础上,提出哪一个词用得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一点,深入体会烧一字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美。
(三)品读赏析,读“云”变。
学习三——六自然段
重点环节预设
1.颜色
a.颜色多
“红彤彤”“金灿灿”这两个叠词突出了“烧”时色彩的光亮;“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是两种色彩的融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是以拟物的方法,更生动、更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中的色彩在天空中都有。
b.颜色变化快
引导学生抓住四个“一会儿”来体会颜色变化快。
c.火烧云颜色怎样,你能用一个四字词来概括吗?
2.形状变化
a.从四、五、六自然段中选择一段重点研读、感悟,其余两段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理清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层次:出现——样子——变化——消失。
引导学生体会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变化快的特点深入理解文本。
b.你能不能用一个四个字的词来概括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快?
(瞬息万变 变化多端 变幻莫测、变化多端、千姿百态、形态各异……)
c.由扶到放,看云说话。(视频展示各种各样的火烧云)
天空的火烧云瞬息万变,瞬间即逝,天空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它们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四)、品读赏析,读“云”去。
学习第七自然段
重点环节预设:
1.恍恍惚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天空恍恍惚惚的?
2.孩子们此时是什么心情?带着这种舍不得的心情读一读。
3.教师小结:火烧云走了。正如地球妈妈所说,生活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美的发现。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有一双火眼睛睛,只要你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大自然里会有更多的美。
三、课外延伸,知识积累。
1.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2.写一写自己看到的美丽的云。
3.画一画自己看到火烧云,并配解说词。
4.抄一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5.读一读课外书中写景的文章。
(第一、二项作业必做,后三项作业中选一项)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源泉。通过游戏猜字,引起学生的兴趣。
生活即是语文,使学生明白生活处处皆语文,并养成积累的习惯。
字词是学习文章的最基本内容,扫除文字障碍学习课文的基础
分层次的朗读要求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喜悦
注重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又培养了学生倾听的能力。
语文教学要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
带着问题默读思考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以课件导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心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们看得认真,能很快进入课文情境。同时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调。
不动笔墨不读书,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反复读中引导学生品味、领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通过给烧换词这样的环节,使学生深入体会烧字的精妙课文中使用了三种方法表现色彩的繁多,使学生体会了词语的特点,学会了表达颜色的不同方法。
促使学生将学过的知识整理、归纳,锻炼了概括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条理性,深刻性。
既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自学的习惯,又克服了课堂上不分轻重、平均使用力的弊端,提高了课堂效率。
借助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激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又打开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明白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不同程度的孩子选择不同的作业,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技巧。
课前准备:
1、 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并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教师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相应诗句、图画和音乐。
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过唐代诗人朗士元的《听邻家吹笙》:“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虽然我们不知道诗人在写这首诗身处什么季节,但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诗人看到了无数盛开的桃花。今天,我们身处万物凋零的秋季,但我们仍然可以从《春》这篇教学设计>文章看到一个明媚的春天。(出示“春”动画)
通过相关的诗和画面营造一个美丽的氛围,吸引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师:首先,让我们听着音乐,朗读课文,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的春的世界吧!配乐朗读,请大家注意读出语气基本语调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语音质朴。同时朗读层次清楚,由低到高,由慢而渐快。首先我请一个同学来读读第一、二两个小节,然后四个小组依次来读一读三至六小节,我们可以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最动情。最后四个小节全班齐读,请大家注意衔接自然一些。
(学生配乐朗读)
初步了解朗读要求,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品味课文语言。此过程也是学生掌握朗诵要求的起点。
三、品味语言。
师:本文共分为三段:盼春、绘春、赞春,其中写得最形象、最生动、最美丽的是第二段,而这一段又可以分为几幅画面?
生:春醒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师:回答的很好,我觉得全文中写得最美的就是这六幅画面,刚才我要求同学们划出你认为最值得欣赏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那么现在我给大家一分钟时间,从中选出一幅你觉得写得最美的画面,在下面小声朗读一下。
(学生自由朗读自己所选段落)
师: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你选择了哪些画面呢?请同学们在回答时突出你喜欢什么词句?这个词句有什么特点?表达效果如何?
生:我觉得春草图这一句话写得很好——“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它让我感到春天的人很快乐。
师:人为什么会感到如此快乐呢?
生:因为受到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的感染。
师:所以,这里实际上是突出小草的生命力。
生:我觉得“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一句写得很好,它写出了小草的生命力很旺盛。
师:为什么要强调“偷偷”,是不想让人发现吗?
生:是因为人在不知不觉中发现了小草已经出现了。
师:这里正如一首唐诗中所说的:“天街小草润如酥(sū),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里所表现出的就是这种意想不到的欣喜。
(学生与教师一起重复这首诗)
生:我觉得“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一句写得好,这句写出春天百花烂漫的情景。
师: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拟人。
师:作者用拟人手法让你们感到了春花的什么特点?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说“木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由“木叶”所阐释的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理论。
2、从文章所阐述的知识和道理中,看出它在文学鉴赏中所具有的普遍意义,做到融会贯通。
3、注意理解诗歌意象在诗歌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设想
1、本文看似繁琐,其实内容并不多,在结构疏理上可简单化。
2、为何用“木”不用“树”是全文的关键,这是重点。
3、本文又是一篇可以用来作“引子”进行迁移性练习的好文章,可以设计一个探究性学习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及其作用。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诗歌的语言它在现实中的意义是有所不一样的,我们先来看这么两个例子。举“憔悴”(“为伊消得人憔悴”、“斯人独憔悴,荷戟独徘徊”、“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雨”(“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秋风秋雨悉煞人”、“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说明它们的在诗歌中的意义和在现实生活在的不同。(艺术美感和生活素材的关系)
为什么一入诗,它们就有了美感,而且往往有相对统一的情感内涵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说“木叶”》就知道了。
二、自由朗读全文,把重要字词句子摘录在书右。
三、默读全文,理清结构
1、(1-3)“木叶”为诗人所钟爱。
2、(4-6)“木”被人喜欢的原因两个。
3、(7)总结
四、思考明确一个问题:古诗中为什么用“木”不用“树”?
叫学生回答,老师补充明确:因为“木”有“疏朗”和“枯黄”的暗示内涵,所以就有了“深秋”的意味,而“树”则没有。
五、作业:
思考:为什么“木”就有了这种暗示呢?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从上节课的问题开始,从国旗下讲话中“做人上人”的思想入手,说明思想是有传统的,而文化、文学也是如此。再启示学生,如果屈原最初不用“木”,而要说“洞庭波兮树叶下”又会如何呢?
2、明确,可见,“木”之所以有了那样的暗示性内涵,全是由“传统”造成的;那么什么又是“传统”呢,从文学上来说,尤其是从诗歌的“意象”上来讲,这个“传统”就是历代诗人们的诗句所够成的文化氛围,即一句句诗中的意象赋予了该意象的暗示性内涵。
3、除了上节课讲到的“雨”之外,古诗中还有很多具有特点意象内涵的事物,请同学们想想看,写出来,然后再概括一下它们各自的暗示性内涵。
二、在黑板上列出如下表格,让学生上来写。
(意象分别有枫叶、柳、梅、菊、松、桥、水、草、花、马、门、柳絮、竹、舟、亭、酒、`风、剑、河、雁、雪,等等,也可自已想出一些意象内涵相对集中而且在古诗中较多见的来)
意象
雨
鸟
烛
……
例句
意象特征、暗示内涵
学生写出的例句大体如下:
鸟:打起黄莺儿/两个黄鹂鸣翠柳/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恨别鸟惊心/千山鸟飞绝/决眦入归鸟/柴门鸟雀噪/鸟鸣山更幽/羁鸟恋旧林/如随啼鸟识花情/青鸟殷勤为探看
雨:寒雨连江夜入吴/骤雨初歇/夜来风雨声/渭城朝雨浥轻尘/红雨随心翻作浪/空山新雨后/叶上初阳千宿雨/山色空蒙雨亦奇/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江雨霏霏江草齐/天街小雨润如酥
烛:何当共剪西窗烛/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云母屏风烛影深/银烛秋光泛画屏/红烛自怜无好计/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洞房昨夜停红烛
枫叶:江枫渔火对愁眠/枫叶荻花秋瑟瑟/停车坐爱枫林晚/晓来谁染霜林醉/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柳:无心插柳柳成荫/无情最是台城柳,依然烟笼十里堤/枝上柳絮吹又少/羌笛何须怨杨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月:月上柳梢头/残月脸边明/杨柳岸晓风残月/别时茫茫江浸月/山高月下/烟笼寒水月笼沙/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月是故乡明/举杯邀明月/床前明月光/近水楼台先得月/明月几时有/秦时明月汉时关
雪:飞雪连天射白鹿/独钓寒江雪/楼船夜雪瓜洲渡
花:花非花,雾非雾/无可奈何花落去/花开堪折直须折/花径不曾缘客扫/花落知多少
日:夕阳无限好/日出江花红胜火/东边日出西边雨
杜鹃:杜鹃夜半犹啼血/杜鹃枝上杜鹃啼/望帝春心托杜鹃
风:山雨欲来风满楼
松:静听松风寒
三、简要评说这些意象的特征和内涵。
鸟:有空远感觉;
雨:一是清新可爱的雨,还有一个是忧愁的;
烛:相思情、愁别意
柳:留恋、离别含义
月:美丽、忧愁、冷清
日:多为夕阳
四、课后作业:
在古诗中找一个意象,列出有该意象的四首以上的诗词(越新鲜越好,越多越好),并简要说出其意象大致特征及内涵。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教案《五年级数学《旋转》教学设计》。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
2、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3.学习例题3: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4.学习例题4:
(1)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2)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3)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5.课内练习:第6页2题。第9页4题、
三、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旋转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1.关于识字最佳期说
有关理论研究表明:五岁时的儿童脑重已达到成年人的90%,已具备了接受教育的能力。儿童发育过程存在着关键期现象,错过了这个最佳时期,儿童的智力与心理都将受到极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在某些方面,儿童的学习能力要比成年人强。认汉字的最佳期在三到五岁,随着年龄的增长,认字效率将逐渐降低,如果错过了这个认字的关键期,将会影响儿童的发展。
我国涌现出一大批早慧儿童,出现一些少年大学生,研究其发展规律可以发现,大都进行过早期大量识字,并尽早地进入大量阅读。
2.关于儿童认知规律说
儿童的认知有其一定的规律,儿童识字必须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如果用成年人的认识过程去教儿童肯定不会取得理解效果。有关研究认为:儿童的思考过程与成年人相反,是先记忆,后理解;先整体,后部分。因此,要使儿童取得最佳识字效果,就必须实行整体输入的学习方式。
启蒙韵语识字,正是遵循儿童整体认知规律编写教材,设计教法的。它是将最常用字先组成最常用词,然后根据儿童特点,以趣味性为核心,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和一定的故事情节,编成大密度生字的韵文,使这些韵文句式整齐,合辙押韵,通俗有趣,易于理解,短小精练,琅琅上口,便于诵读,易于记忆。儿童学习时,通过读一读,讲一讲,唱一唱,画一画,玩一玩等形式,在玩中学,学中玩。这不仅能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具体语言而有信环境中联系生活实际识字,而且又能把庞杂繁多的汉字变得集中精练,情趣盎然,使儿童在浓厚的兴趣中,通过游戏,轻松愉快地在短期内认识大量的常用汉字,进而尽早进入阅读。
3.关于高频字说
所谓高频字,就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汉字。汉字中有些不经常用的,如果先学了这些字,将影响尽早阅读。并且因为不常用,学了也会很快忘掉。所以,科学的识字,就是要先识高频字,因为高频字的使用效率高。识汉字一定要讲究使用效率。
启蒙韵语识字,所学的是用电脑从常用字中筛选出近1500个高频字。经过实践验证,认400个左右高频字时即可进入初步的阅读。认1000个高频字可读懂一般书报90%以上的内容,认1500个高频字,就可读懂一般书报96%以上的内容,也就是说已经不影响理解所阅读的内容了。这是识字的一个捷径。因此,单纯追求识字量的多少是不科学的,也没有必要,关键是能尽早进入阅读。
4.关于快速记忆说
识字依靠记忆,要快识字,就必须实行快速记忆。
一般的识字方法,大都是从汉字的构字规律入手,而启蒙韵语识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从快速记忆入手,研究如何快速记忆大量的汉字。快速记忆依靠定位联想和奇特联想。而启蒙韵语识字正是运用快速记忆的原理来编写韵文的。儿童们把韵文当做有趣的歌谣,随时都可背上几段,这样,在有意无意中自然而然的通过定位联想,使生字在大脑中多次浮现,促进思维,便于记忆,从而使识字的速度快、效果好。
5.关于启蒙韵语识字的操作
一般地,教者可按韵文的内容讲故事,然后出现韵文并让儿童读熟;在初步理解大意后再熟练地背诵下来;再通过各种游戏活动,使单个生字多次出现,利用定位联想,达到能熟练地读准字音即可。千万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学,一定坚持从整体到部分的原则。把全篇都背熟后,再辨认单个生字。不要过细地讲解课文内容,初步理解韵文内容后即熟读、背诵。然后利用定位联想按顺序读字、便序读字、变换形式运用多种方法认单字,直至熟练。但不必要必须把一篇韵文中所有生字全部熟练后再学下一篇,要及往下学。
学习时不要过于强调看图,尽可能将儿童的注意力引到韵文和生字中去。也不要提出数量要求,尽可能教,会多少,算多少。更不要写,读准字音即可。每次学习的时间不宜过长,坚持在玩在学,学中玩。重要的是创设一种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之乐学,经以鼓励为主,坚持鼓励、鼓励、再鼓励!
在认识400字左右时,应及时引导进入阅读。通过范读、领读、听录音等形式,教会朗读,并激励其阅读的兴趣,使之养成阅读的习惯。然后坚持识一批字,读一批文。识字与阅读相结合,通过识字促进阅读,通过阅读巩固识字,扩大识字,加深对字义的理解和记忆,这样效果好。
为了培养儿童独立识字能力,满足不同需要,书中最后编入了汉语拼音单元。根据各自需要,也可先学汉语拼音。但不要花费更多时间,否则会影响儿童尽早阅读,抑制其主动发展。
拼音教学也采取韵语的形式,也要进入整体输入。教学过程与识字基本相同。
启蒙韵语识字教学的基本程序:
(1)看图讲故事(2)领读韵文(3)指读韵文(4)讲解韵文的意思(5)初步理解词语意思(6)背诵韵文(7)去掉熟字,按序指读生字(8)变序指读生字(9)运用字卡等多种形式认读生字(10)在游戏中复习巩固生字等。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中体现的淡淡的乡愁
2、体会文中的雨情、雨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
3、根据自己的经历,借鉴文本的表达技巧,能够写出情景交融的文段。
教学重点:体会意境,鉴赏语言
教学难点:鉴赏表达技巧,学会表达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习方式:活动体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从音乐《雨声》导入。学生寻找古诗词中的写雨的诗句,品味意境。如此优美的意境我们用散文的语言可以表达吗?
二、课文分析: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脉络。2、品读嗅雨、观雨、听雨的相关文字,体会意境、情思。
三、品味语言:本文语言凝练华丽,文字典雅而富于弹性,巧妙地熔古典语汇与白话于一炉,善于通过汉语的象形和音韵特征来渲染情感,把握徐疾交错的节奏。
四、借鉴运用:
1、借鉴表达:作者在本文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来渲染和强化对大陆故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念之情。首先,作者将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紧密结合,穿插运用。其次,作者采用了大量的比喻、对照、联想、烘托等表现手法。(顺及:余光中散文的特点)
2、体验运用:听相关雨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口头表达。
五、布置作业:
1、展开充分的联想与想像,借鉴本文的表达技巧,描写一个雨景,300字左右。
2、找出文章中写雨的诗句,注意积累。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七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