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时间:2022-11-16 12:22:5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精选1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精选18篇)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篇1

  教材解读:

  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

  写作背景:

  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后来,在他的许多文章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代价铺就的。《秋天的怀念》便是怀念母亲的的文章。在此文中,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的小事的细致描写,来表达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学情分析

  对七年级学生而言,还不可能深入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流露的痛苦、失望、反省、内疚、自责······这样负面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体味人物的内心情感,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将浓烈的感情寄托在叙事中的写法。

  2、掌握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3、深切地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重难点:

  读课文的内容,领会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作者,梳理脉络

  (一)作者简介。

  1951年1月4日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自愿到陕北延安农村插队干农活。

  1969年4月因腰腿病返京治病,6月回村。1971年9月史铁生腰疼加重,回北京治病。1972年1月5日住北京友谊医院,一年有半,治疗结束之时即轮椅生涯开始之日。代表作有小说《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等,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一起。他用残缺的身体,写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是人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20xx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苦难与信仰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史铁生苦苦地追寻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人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学生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瘫痪(tānhuàn)憔悴(qiáocuì)仿膳(shàn)jué(诀)别翻来fù(覆)去

  2、解释词义。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烂漫:文中指颜色鲜艳而美丽。

  诀别: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

  3、课文写母亲关爱儿子是围绕哪件事展开的?

  看花——线索(板书)

  (1)“我”对看花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拒绝→同意→主动

  (2)文中的母亲和儿子的健康状况如何?

  母亲:整宿肝疼→病入膏肓→离开人世

  儿子:双腿瘫痪

  (3)作者的生活态度前后有什么改变?

  绝望封闭→积极乐观

  4、我的脾气如何?改变我的人?(过渡)

  脾气:暴怒无常改变我的人:我的母亲

  二、感知母亲,诠释母爱

  要求:面对“我”的暴躁,母亲是怎么做的?提示:人物描写的句子(如找出有关描写母亲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用不同的符号标出。

  请自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可随手写下自己的感受,跟着自己的感觉和理解读一读这些话。

  1、品读第一部分,母亲做了什么?

  ①“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语言描写

  母亲带“我”去看花,想让“我”振作起来,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②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动作、神态描写

  “悄悄”出去:体谅儿子,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突出了母亲的谨慎小心,说明母亲怕让儿子痛苦,让儿子伤心。

  “偷偷”: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我”,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眼边红红的”:说明母亲偷偷地哭过但又不让儿子看到自己难过的样子。强忍内心悲伤,无私的关爱儿子

  ③母亲扑过去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扑”、“抓”:两个动作,说明母亲非常在意“我”的内心感受,害怕儿子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

  母亲“忍”住的除了哭声,还有什么?(忍住病痛,忍住儿子暴怒无常的坏脾气)

  “忍”:写出了母亲尽管十分悲痛,却抑制悲伤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

  母亲说“好好儿活”:强忍着痛苦,劝儿子要坚强。(带着几分无奈,几分顽强,母亲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许不长了,却仍在不屈地与病魔抗争,不希望看到身怀病痛的儿子失去与病魔抗争的信心,推动生活下去的勇气。)

  2、品读第二部分,母亲又是怎样对待儿子的?

  ①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动作描写

  为何要描写窗外落叶?

  以动衬静,突出“我”孤独、无望、痛苦的心情,也用来象征“我”的生命如树叶般飘零。

  母亲为何“挡在窗前”?

  怕“我”触景生情,伤感痛苦,表现了母亲的细心。

  ②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神态描写

  “憔悴”:母亲既承受着病痛的折磨,又因儿子残疾又绝望的状态下承受着心理的折磨。

  “央求”可否换成“期待”?

  “央求”:表现了母亲的执着。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③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此时母亲的内心是怎样的?

  语言描写

  表现了母亲内心的喜悦。

  母亲知道自己身体不好亦或者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而在期盼中得到儿子的答应而表现出对出行的渴望与安慰!

  ④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语言描写

  表现了母亲心中十分地快乐,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之深。

  ⑤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母亲很怕自己的情绪或者言辞刺激到我,所以尽力地压抑自己的难过,而变得小心翼翼,变得敏感。表现母亲对我的爱和关心无处不在。

  3、本文除了直接描写母爱,还有哪些地方也表现了母爱?

  ①文章开头写我的坏脾气

  母亲能宽容和理解,这就是母爱,是为了衬托出母爱之深之伟大,流露出自己的愧疚之情。

  ②母亲昏迷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母亲在痛苦的弥留之际,心里惦记着的依然只有自己的儿女!表现了母爱的伟大无私。

  侧面衬托母爱

  4、体会母亲形象

  悲苦、宽容、坚强执着、细心、伟大无私的母亲

  第二课时

  一、再读感知,体会作者的情感

  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①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②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悲苦中,根本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绝”“竟”说明作者对母亲的病重和离世毫无准备,这些词表达了作者的悔恨(愧疚)悲痛。

  二、学习看花部分,懂得“好好活儿”的意味

  1、

  ①母亲为什么带我看菊花?

  母亲带我看花是想唤起我对生活的信心。

  ②我为什么去看菊花?

  找出描写菊花的句子——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菊花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

  菊花热烈而深沉——是母爱的写照;

  菊花开得烂漫——菊花开得烂漫——我终于能坚强地面对磨难,活出自己生命的个性与美丽。

  2、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

  表明成熟的“我们”现在已经懂得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不会再徒叹命运的无情,会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磨难。

  3、结尾作用

  结构上:以菊花为线索,引发对母爱的赞美,照应前文形成对比。

  内容上:菊花象征母亲对我的爱,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怀念。

  三、合作探究

  课文为什么不以《怀念母亲》为题,却以《秋天的怀念》为题?

  点拨:散文标题的作用:

  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

  ②交待叙事的线索;

  ③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④揭示文章的主题思想。

  1、“怀念母亲”太直白,“秋天的怀念”更有诗意;

  2、“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3、“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四、课堂小结

  1、本课以______为线索,主要讲了病重的母亲为了照顾瘫痪的儿子而倒下,而后儿子终于明白了母亲的苦心,决定振作精神跟妹妹一起___________。

  2、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理解了史铁生,其实也正是思考了自己的人生。对于一个双腿瘫痪的残疾人,我们本来也许是充满同情,但我们对史铁生却是充满了敬重,因为他活出了境界,活出了生命的高贵。人生的道路很长,当苦难和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好好活,更应该用这种好好活的心态,去关爱我们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

  五、拓展延伸

  1、母亲死后,史铁生才慢慢悟出母亲的这些爱以及母亲所说的“好好儿活”的意思。作者最终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他成了著名的作家。

  又一个秋天,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听着甜美的歌声,我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六、作业设计:

  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用《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也可运用本课的写作方法(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表现人物内心),给妈妈写一封信。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线索:看花

  深爱

  母子

  政哥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抓住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

  ①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②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及“我”对母亲的一片真情。

  4、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味人物内心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烧学生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母亲是那么亲切的字眼儿,提起母亲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谁愿意说说你的母亲?(生各抒己见)

  老师从你们的话语中,体会到了妈妈对你们的爱,同时也感受到了你们对妈妈的一片深情。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再次来感受博大的母爱吧!

  师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

  看到文章的题目,同学们想知道什么?生可能说出的问题:

  1、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

  2、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

  3、他有什么值得作者去怀念的?

  二、初度课文,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

  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自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

  2、激发情感:

  在自读的基础上,指明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配乐(世上只有妈妈好)朗读,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欲望。

  通过度课文你感受到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关心体贴儿子、坚强乐观,非常爱我)

  三、自由研读,真情感知。

  1、找一找

  这篇文章老师读后深受感动,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划出来,并于小组讨论为什么受感动。

  2、说一说

  (1)师:我看有些同学已经划好了,谁来读一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生: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的躲出去,在我看不见得地方偷偷的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他又悄悄的进来,眼圈红红得看着我。”从这些句子中我体会到母亲对我的宽容和关怀。

  生:母亲默默的承受着我的粗暴无理,我体会到了深深的母爱。

  生:我却一直都不知道,他的兵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他的肝病肠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得睡不了觉。

  师:母亲为什么没让我知道她得病?

  生:不想给儿子在增添痛苦。

  师:母亲都忍受着什么痛苦?

  生:母亲重病缠身,独自承受着巨大的痛苦,面对风华正茂的瘫痪儿子。又默默地忍受着巨大的痛苦。这位母亲是多么的伟大和无私啊!

  生:当听说我愿意去北海时,母亲高兴的一会坐下,一会站起,还不停的絮絮叨叨地说着。

  师:在我答应母亲看菊花时,母亲什么表情?

  生:喜出望外,高兴的一会坐下,一会站起,絮絮叨叨。

  师: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母亲非常高兴,因为我答应看菊花,说明我对生活还有希望,还有信心。

  生:母亲知道自己病重,他想最后带儿子去北海看菊花,好让儿子树立起对生活的勇气,儿子的快乐就是最大的快乐啊!

  生:他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

  生:母亲临终前,仍然惦记我和妹妹,我们是他心中唯一的牵挂。

  师:这些句子震得令人好感动啊!体现了母亲对儿子伟大无私的爱,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儿子热爱母亲。

  生:儿子对母亲有一种愧疚之情。

  生:儿子深切地怀念母亲。

  师:原来的母爱儿子了解不了,一个秋天过去了,有一个秋天过去了,直到后来儿子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懂得了什么?

  生: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我那未成年的女儿——-”

  师:母亲还想说什么?

  生:你们俩在一块要好好活。

  四、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师:这篇课文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母子之间的四海深情,让我们有感情地再把这篇课文读一遍好吗?

  2、师:母亲带着女儿的牵挂走了,我想儿子一定有许多话要对母亲说。

  清明节到了,他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

  生答。

  五、总结

  师:同学们说得太感人了!你们都是懂事的好孩子,学习完这篇课文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生:答。

  师:你们说得真好!可后把你们想对妈妈说的话,用书信的形式写出来好吗?

  最后,让我们大声把这首歌词读出来,献给我们的妈妈好吗?

  出示歌词《烛光里的妈妈》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艺术形象,感悟作者意图。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 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品味赏析细节描写;朗读设计的评价和指导;探寻作者写作意旨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背影》中我们体会了父爱的伟大和深沉。今天我们学习《秋天的怀念》,同学们自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怀念的是什么?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根据课文内容,推断作者遭遇

  (二)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xx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xx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xx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2002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三)通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思考问题。

  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里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

  2.作者的生活态度前后有什么改变?(勾画出表现作者对生活态度发生变化的语句。)

  明确:“我活着有什么劲”(绝望)

  “要好好儿活” (再生)

  (师):是谁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

  明确:母亲

  结尾句: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要好好儿活。

  3.通过读课文,你能填写出:

  “母亲爱____花__________,更爱__双腿瘫痪的儿子__”吗?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爱花?她更爱儿子?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待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央求般的神色。”

  “央求……喜出望外……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

  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三、再读课文,揣摩细节(理解人物,把握情感)

  (一) PPT呈现:建议你从这些角度品读课文:抓住一组对比性强烈的动词;一组重叠词;一组否定含义的词;一组饱含深情的话语;

  (对文本细节的剖析这一部分,要让学生读出其中的情味。这些细节应该是渗透着愧疚、追悔、怀念的。品析与朗读相结合。)

  1.一组对比性的动词:

  “我”:突然砸碎 猛地摔向 狠命捶打 喊着

  母亲:躲出去 听我的动静 进来 扑过来 抓住 忍住哭

  明确:母亲忍受着我暴躁的脾气,忍受着儿子瘫痪对自己的打击,把痛苦埋藏在心里,坚定的鼓励儿子。

  2.一组重叠词:

  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我的动静;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

  明确:刻画了细腻深沉的母爱,她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又强忍着内心的悲伤。突出母亲的谨慎小心和慈爱细心。对儿子的体谅、包容和理解,无私的关爱呵护儿子。

  3.一组否定含义的词:

  “不,我不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就再也没有回来”“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明确:自己从没有考虑过母亲的感受,从未为母亲着想,对母爱的浑然不觉,母亲的去世激起了“我”对生命的感悟,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4.一组饱含深情的话语:

  A、“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B、“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还未成年的女儿……”

  明确:母亲本要和我相依为命,共度难关的,临别人世时母亲对孩子是多么不舍、牵挂和惦记。

  (二)精段阅读:(第2段)

  1.母亲为什么“挡”在窗前?

  明确:不想让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2.分角色朗读体会“我”和母亲不同的态度和心情。

  我:“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母亲:“憔悴的脸上 央求般 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 笑了 坐在我身边 絮絮叨叨 ”

  我:漫不经心、马虎应付、无所谓

  母亲:喜出望外、兴奋投入、高兴得不知所措

  对比强烈、鲜明,要在读中反复体会,在体会中品读人物,要读出当时人物的心境、态度、情感;

  对学生朗读进行评价、指导;可分角色朗读。

  3.如何理解“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明确:母亲像做错事的孩子,小心翼翼,生怕刺激了我。

  四、三读课文,拓展延伸(领悟主题,感悟人生)

  (一)理解: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明确:盛开的菊花犹如坚强勇敢地活过来的“我”,艳丽的色彩是对“我”成功人生的描绘,我最终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而菊花却成为了我怀念母亲永远的寄托。

  (二)理解主题

  (三)拓展延伸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病隙碎笔》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快乐。

  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你很想对自己、或是对母亲、或是对史铁生说些什么?

  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辉煌。但愿大家从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母爱,还会看到作者对生命的思索。

  妈妈的爱就像空气一样,让我赖以生存,而我却常常忘了它的存在。

  面对挫折和灾难,我们不仅要有勇气去

  面对,同时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关心。

  生命是美好,要好好珍惜、好好儿活才是!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命运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来改变的!

  课后习题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抒发的感情。

  2、请回忆平日生活中母亲为自己做的点点滴滴的小事,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母亲写一封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与母亲之间的一片深情。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

  一、根据课文质疑,激发学习情绪。

  1、汇报交流预习读文后的感受。

  2、提出读文自己仍不懂的地方。

  二、体验怀念之“情”,领悟人物情感。

  点拨内容:

  1、认真读文,想想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

  ①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2、体验人物内心感情。

  ①、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她总是这么说。

  ②、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三、品味母子之情,产生情感共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抒写内心感受,表白生命激情。

  1、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

  2、出示怀念母亲的文章,或出示表现母爱的名言警句,让学生熟读、背诵。

  3、让学生想一想自己今后准备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学习中的人和事,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五、课堂延伸,走进生活。

  写一写自己的母亲,可透过生活中小事体现你们之间的深情。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揣摩合适的语气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感情基调的变化。

  能力目标

  学习运用多种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目标

  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体悟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沉与无私的母爱。

  教学重难点

  1.梳理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重点)

  2.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母亲的形象。(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儿子,在他二十一岁正值风华正茂之时,却不幸患病,导致双腿瘫痪。他痛不欲生,不能自拔。有这样一位母亲,虽然身患重病但仍然精心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他重新点燃生活的信心。可就在北海的菊花烂漫开放的时候,母亲却带着无限的牵挂永远地离开了,而这个特别的秋天,也成了儿子永生的怀念。

  二、教学新课

  (一)整体感知内容

  1.播放课文录音,师生静心聆听。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明确:记叙了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顾瘫痪的儿子,直至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息的事,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真挚无私的爱。

  3.初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着“我”和母亲写了哪几件事。

  明确:课文写了四件事:“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母亲央求“我”去看花。母亲的临终嘱托。

  (二)探究人物形象

  1.文中的“我”双腿瘫痪后,脾气怎样?体现在哪里?

  明确:脾气暴怒无常。表现为: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2.面对这样的儿子,母亲又是怎样做的呢?你觉得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母亲慈爱,宽容,善良,乐观,坚强。

  (三)品味伟大母爱

  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试结合上下文做具体分析。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明确:动作、神态描写。母亲“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悄悄”写出了母亲动作之轻,怕打扰“我”,对儿子的理解,为儿子伤心,突出了母亲的细心;“偷偷”写出了母亲对“我”的不放心和关注,表现了母亲的慈爱;眼边儿“红红”表现了母亲强忍着内心的悲伤,母亲无私地关爱、呵护儿子。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明确:动作、语言描写。“扑”“抓”“忍”三个动词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疼爱和痛苦的心情,表现出母爱的坚定、执着和母子生死相依的感情。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明确:神态描写。“憔悴”暗示出母亲已病入膏肓;“央求”表现出母亲的执着。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明确:语言描写。表现母亲要“我”对生活永远充满信心,充满美好的回忆;说明了“我”答应去看菊花使母亲心中十分快乐,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之深。

  5.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明确:心理描写。怕“我”想到自己瘫痪,写出了母亲的小心谨慎,表现出母亲的细心。

  三、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

  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

  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母亲的临终嘱托母爱伟大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子情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创新点:

  设计"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伟说些什么呢?"这个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作者或者作品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操作程序:激情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新现象—反思小结—开放作业

  一、激情导入

  鼓励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猜测课文内容,如: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他(她)有什么值得作者去怀念的?齐读课题、秋天是我们看菊花的时候,在这时候作者想到了谁?(母亲)这是史铁生为了怀念母亲,写下的文章,谁能介绍一下有关作者和作品的资料吗?(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二、自主探究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默读课文,标出母亲关心我的四件事,并且画出课文的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并把简单的体会批注在书旁

  三、合作交流

  1、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

  2、在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抓信"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来说,尽量说得详细,让学生透过这四件小事概括出母亲的爱是一种什么样的爱?

  3、然而当时"我"未能体会母亲的这一片苦心,这无私而伟大的爱,就在母亲与"我"诀别的时候,"我"才真切地体会到了母亲的深情,才真正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们想想这话是什么意思?

  四、创新想象

  在反复阅读课文的过程中,那种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已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在此,抓住时机给学生虚设情境,诉说心声、可以这样设计:假如清明节到了,你就是作者,站在母亲墓前,要说些什么?让学生自由表达、

  五、反思小结

  学习了本课,我们被文中的母爱感动了,说说你的母亲是怎样爱你的?

  六、开放作业

  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细腻、无私的母爱和“我”的思考,领悟和愧疚。

  教学重点: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细腻、无私的母爱。

  教学难点:体会“我”的思考,领悟和愧疚。

  课前准备:实物投影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任务:

  1、通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难点。

  2、把课文朗读3遍。划出喜欢的,触动你的语句和不理解的语句。(注意要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笔或两种不同的符号。)

  3、试列课文写作提纲。用铅笔写在课本标题旁。

  二、检查预习任务完成情况。

  1、组内检查,交流分享。

  2、找一生读“读一读,写一写”。其他同学补充、更正。注意笔记。

  三、整体感知。(解决教学重点)

  1、在组内读你喜欢的或触动你的语句,试着说说选择理由。

  2、代表展示。教师可示范。配钢琴曲《秋日私语》。

  提示:

  ①朗读注意语速和重音。

  ②分析注意细节描写和准确用词。

  四、质疑探究:说说你不理解的语句。(解决教学难点)

  教师示例:课文题目是“秋天的怀念”,文章为什么从“我”的“暴躁无常”写起?把结尾段放在文章开头可以吗,和课文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五、拓展延伸:作者资料补充。引导学生更深入理解课文,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

  (2)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我与地坛》(教师读这一段)

  (3)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病隙碎笔》

  六、全课小结:作者痛定思痛,终于在母亲去世后,在“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愧疚中,领悟到母亲说的“好好儿活”的含义,希望各位同学和我一样,虽然我们四肢健全,但只有能随时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像作者一样能够给自己生活的勇气和奋斗的力量,才是“好好儿活”。

  七、推荐阅读:《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务虚笔记》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的】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子情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引入 齐读课题。秋天是我们看菊花的时候,在这时候作者想到了谁?(母亲)。这是史铁生为了怀念母亲,写下的文章,谁能介绍一下有关作者和作品的资料吗?(学生介绍老师补充)然后,让学生读一读本课的生字(投影打出,读准即可)。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从整体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可简单说)教师板书:“关心我”

  2、默读课文,标出母亲关心我的四件事,并且画出课文的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并把简单的体会批注在书旁。

  3、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

  4、在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抓信“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来说,尽量说得详细,让学生透过这四件小事概括出母亲的爱是一种什么样的爱? 板书:坚强、无私、伟大

  三、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这种情感 同学们刚才体会得不错,你能把你感受到的这种爱读一读吗?学生自由读自己感受深的句子或段落,然后指名读,互评后再读。

  四、讨论交流 然而当时“我”未能体会母亲的这一片苦心,这无私而伟大的爱,就在母亲与“我”诀别的时候,“我”才真切地体会到了母亲的深情,才真正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们想想这话是什么意思?学生读书,联系上下文后说出:母亲希望“我”和妹妹好好活着,“我”和妹妹都知道母亲对我们的希望,一定不让母亲失望。

  五、进行口语训练 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伟说些什么呢? 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概括出词语板书:愧疚、热爱、怀念。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感受母爱的博大、宽厚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的坚强的品质;

  学习作者运用细节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感受母爱的博大、宽厚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教学难点

  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的坚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那时候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冲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2、谈体会: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作者对于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

  2)作者对于母亲的忏悔、懊恼、后悔、悔恨之情;

  3)作者对于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

  3、正如作者所说“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板书“苦”)其实许多复杂的情感构成一股苦涩的滋味,我们可以归结为一个词:怀念。(板书:“怀念”),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作者写了秋天故事。

  板书“秋天的怀念”

  为了更好的理解秋天的故事,下面跟着录音一起看课文。

  二、整体感知:

  三、概括文章内容

  四、听了这饱含深情的朗读,你的内心是否也有所触动,接下来,我们带着深情自由地朗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文段展示给大家,并谈谈你的感触。

  A.这时,母亲就悄悄的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

  提示: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特别是“悄悄”和“偷偷”写出了母爱的小心翼翼,母爱是理解。

  B.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重点品味“扑”,“抓”,“忍”)

  提示:动作、语言的描写,“扑”写出了母爱的坚定,“抓”写出了母爱的执着,“忍”写出了母爱的深沉。

  C.她憔悴的脸上露出央求般的眼神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D.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提示:母亲担心这样的话勾起儿子更大的痛苦,母爱很细心。

  主题丛书《母亲桥》

  自主练习,母爱是什么?如果有人问我母爱是什么,我会说·······

  例句:

  A.母爱是周五晚上妈妈在校门口寻找我的目光

  B.母爱是周日的凌晨四点半妈妈为我捧出香喷喷的热汤面············

  学生自主讨论

  母爱是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是一幅山水画,吸取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母爱是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母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提示:教会学生如何去仿写,例句是从具体事例来体现母爱,后面展示例句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出了母爱的特点。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了解常识,识记重点的字词

  2、能概括母亲为我做的事,把握叙述方式

  3、通过细节分析人物母亲,以景物描写来展现主题

  4、理解文中我的情感和态度,体会学习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物观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把握叙述方式,概括母新为我做的事

  2、通过细节分析人物,以景物来展现主题

  3、体会学习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物观与价值观

  教学方法:

  读中体会,交流中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联想写母亲的诗文,以母亲的无私导入此文中的母亲形象学习

  二、预习展示

  让学生展示预习所得,由学生的问题进行理解分析

  三、整体感知

  1、概括文中写的母亲的几件事,把握叙述方式,以此体会母亲的关爱

  2、分析母亲的人物形象,更深入地理解母亲的情感

  此步应多让学生交流讨论,从中理解母亲的形象

  四、探究问题

  1、多次写看花,用意何在?

  2、四个省略号在文中的具体意思。

  3、两次景物描写有何用意?

  4、最后的一段话的理解。

  用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以分组讨论深入把握

  师在其中加以引导点拨

  五、拓展延伸

  史铁生的《老海棠树》加深对作者的理解

  六、小结作业

  引导学生回顾本文的教学过程,把握主要的要点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篇11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2、通过反复阅读和品析关键词语,感受母亲的形象以及文中句子的心理和动作描写。

  3、体会文中母亲对儿子默默无私的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通过反复阅读和品析关键词语感受母亲的形象以及文中句子的心理和动作描写。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母亲对儿子默默无私的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圈点勾画,多媒体展示。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这是梁实秋的洒脱。对于多数人,离别总是让人悲伤不已,而离去的人总让我们久久的怀念。有时我们也不仅仅会怀念人,也会怀念到与人相关的物,那么本文的作者又在怀念什么呢?为什么作者有把它称为秋天的怀念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决文章生字词问题。

  2、思考文章的标题为什么叫“秋天的怀念”,作者又在怀念什么?

  明确:作者在怀念自己的母亲,叫“秋天的怀念”的原因是因为母亲在那个秋天去世。

  (三)精读课文,深入研读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章写了几次母亲要带我去北海看花?

  明确:两次。

  2、思考并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母亲为什么要带我去北海看花?

  明确:

  (1)母亲喜欢花。

  (2)自从我瘫痪后脾气就暴怒无常,母亲想带我出去散心。

  3、圈点勾画文章的语句,找出母亲两次提出要带我去看花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明确:

  第一次: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第二次: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4、反复朗读第二次看花时的情景,思考为什么母亲第二次时会露出央求般的神情?

  明确:因为母亲的病已经很严重了,她怕自己想和儿子去北海看花成为自己的遗愿。

  5、圈点勾画文中的关键词语,思考当母亲听到我愿意去看花时有什么样的反应?

  明确:我的回答让她喜出望外。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6、以语文兴趣小组为单位,讨论从母亲的乞求和反应可以看出什么?

  明确:可以看出母亲当时既喜悦有小心翼翼的心情,体现出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四)拓展延伸

  史铁生由于身体的变故落下了瘫痪,命运对他的不公并没有使他屈服,并在苦难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

  明确:《务虚笔记》是轮椅上的史铁生的首部长篇小说,也是他半自传式的作品。这是作者的长篇小说处女作,行文优美、凝练,情感真挚、厚重,且好读,处处透映着一种对人世沧桑的如泣如诉、似幽似怨的伤感与领悟。

  《病隙碎笔》中,史铁生用生动而通俗甚至是优美的语言追寻了关于我们人生的书籍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成功的途径和价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纽带等共分六部分,字字珠玑,充满着智慧和安详。

  (五)小结作业

  1、课下找来史铁生的其他作品读一读;

  2、搜集其他不屈服命运的人物事迹。

  五、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在文章中流露出浓浓的情谊,在设计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透过字词感受到语言背后的情感。文章的许多细节描写非常的巧妙,需要老师带着学生对于这些部分进行详细的品读。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透过情感触摸文字,理解文章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歌德“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二、理解作者,明白情感。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母亲逝世7年。你觉得作者写文章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你从哪里读出来的?不猜测,从文字中推测出来。

  预设:痛苦、愧疚、思念、后悔、伤心、感激……

  分析原因,找出句子,边读边分析:

  痛苦,身体上的,1段;

  后悔,没有和母亲一起去看花;

  愧疚,对母爱的不理解,不接受,前三段;

  思念,写文章纪念……

  伤心,母亲离世;

  感激,感激母亲的教导,关心;

  2、理解:当时的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的残废了双腿。”“两条腿瘫痪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突然似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后来的我:在我的头一篇小说发表的时候,在我的小说第一次获奖的'那些日子里,我真是多么希望我的母亲还活着。我便又不能在家里呆了,又整天整天独自跑到地坛去,心里是没头没尾的沉郁和哀怨,走遍整个园子却怎么也想不通: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为什么在她儿子就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她匆匆离我去时才只有四十九岁呀!

  现在的我:著有散文集:《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病隙碎笔》。后来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一直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他写的《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最优秀的散文之一。2002年,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是现在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2010年12月31日3时46分在北京因脑溢血突发抢救无效病逝,享年59岁。根据史铁生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有需要的患者。

  三、品读母亲,明确写法。

  这之间的变化,有着一个人的功劳,母亲。她用什么办法让我走出生命的阴霾?

  1、分角色朗读第一段母子对话,赏析“躲”“抓”背后的情感,儿子需要宣泄,母亲的理解及希望;(我语气的绝望、肯定)

  2、分角色朗读第三段母子对话,赏析“挡”“笑”背后的情感,母亲的呵护及快乐。(我语气的无谓,母亲的喜出望外。)

  3、我和妹妹主动去看花。(生命的美好)

  4、母亲为什么选择看花?“花”是生命怒放、美好事物的象征。

  菊花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宋·梅尧臣《残菊》

  秋:自古逢秋悲寂寥。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

  作者却从在秋天感受到了力量,感受到希望,生命的美好。

  小结:看花是本文叙事线索,作者写母亲时候用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四、朗读课文,总结收获。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篇13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领悟文中蕴涵着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

  二、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的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涵的丰富情感。

  三、课前准备:

  有关母爱的文章和磁带。

  四、教学过程:

  1.音乐导入,引入课题。

  师:现在让我们来共同欣赏一段歌曲(播放歌曲《母亲》)。大家听过这首歌吗?叫什么名字?对!它就是《母亲》。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少不了母亲的关爱。母亲是博大的、无私的。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一对母子,再一次去感受催人泪下的母爱。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句,现在开始放声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它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谁能给大家说说!

  (学生归纳,教师引导总结。)

  师:大家概括得都很准确!这充分表明你们都很善于动脑!那么接下来我们来共同交流还有哪些词、句是你还不能很好理解的。希望大家能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3.团结协作,交流心得。

  (1)词的理解。

  (学生间采取问答的方式,教师适当点拨。)

  (2)句的理解。

  (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多数可由学生自行解决,少数有代表性的问题由教师点拨,指明句子表达的深意。)

  (3)教师总结。

  师:大家的表现棒极了!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每个人又有不小的进步。能与文章中的主人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是一件了不起的事!现在让我们也来做一次演员,再现母爱的真挚,再去体会一下那世间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吧!

  4.真我演绎,唤醒情感。

  (表演前让学生自由分配角色,熟悉台词。道具任选教室内的桌椅,简单布置舞台。)

  演员:母亲、“我”、妹妹、邻居们、旁白。

  (教师提示“演员”注意话语的语调、语速及情感的准确把握。)

  师:看了你们的表演,老师仿佛看见了未来的“明星”,你们真是出色的“演员”。谢谢你们的表演,让我们再一次为了那份深沉的母爱所感动,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更加爱自己,爱我们伟大的妈妈!

  5.知识引伸,诗作共赏。

  师: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在歌颂母亲,母亲是不平凡的,是伟大的。这节课,老师也带来了一首歌颂母亲的诗歌。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走了,妈妈》。(投影仪出示诗歌内容。)

  五、布置作业:

  习作《我爱妈妈》

  六、教学反思:

  《秋天的怀念》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没有华丽的词汇,却感人至深。初读课文时我就被深深地感动了,甚至掉下泪来。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学生的表现非常好,带给我许多惊喜。在“团结协作、交流心得”这一环节,他们提出了许多问题,并自行解决了大部分疑问。课上一问一答,交流学习进行得井然有序。有疑问的,教师稍一点拨便迎刃而解了。在“真我演绎,唤醒情感”这一环节,学生形象的表演让我情不自禁地带头鼓起掌来。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潜力真的是无可限量!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精心地钻研教材,把孩子们带入更有趣、更精彩的学习氛围。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2、品词析句,领悟文章涵蕴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3、通过品悟菊花的描写深刻理解母亲“好好儿活”的含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抓住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体味人物内心情感

  2.难点:透过生活小事感受母亲对“我”的爱和深情。

  通过品悟菊花的描写深刻理解母亲“好好儿活”的含义。

  教法学法: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的阅读训练重点,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对话为主线的教学思想。通过“抓细节之美,品言语之情,悟人生之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品中读,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运用“剖析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自读、自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媒体出示史铁生的两段话导入。

  A、“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

  B、“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二、作者介绍:

  1951年生于北京, 1972年,21岁的他因病瘫痪,从此永远坐上了轮椅。

  他写的《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最优秀的散文之一。2002年,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是现在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三、活动一:

  一场灾难降人生,品悟心情显真情。

  1.双腿瘫痪后,“我”的心情变得怎样了呢?品味“暴怒无常”一词。(学生在文中勾画能体现“暴怒无常”的句子,指明同学读一读。

  2.媒体出示相关句子。哪些词可以体会出我的“暴怒无常”。

  3.指导“砸,摔,捶打”的读法,品人物内心。

  4.如果你是他的朋友或弟弟妹妹,你会对他怎么说?

  四、活动二:咬文嚼字知母爱,细节之中品深情。

  1.面对这样的儿子,面对这样的现实,怎么做才合适呢?让我们看看母亲是怎么做的吧?

  (学生细读课文,圈点勾画相关的句子。指明同学朗读这些句子)

  2.媒体出示相关句子,师生共同交流品读。

  3.细读课文,找找母爱还流淌在哪些细节当中?全班交流。

  4.朗读媒体出示的一段文字。

  五、活动三:品读菊花悟人生,泼泼洒洒无限情。

  1.母亲的唯一希望就是————让儿女好好活。儿女读懂了她的这份苦心了吗?

  2.细读感悟文章最后一段,交流,探究“菊花”的意义。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篇1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大意,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2、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学会感受爱,表达爱,并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体味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难点:理解什么是好好儿活着,体悟作者在字里行间蕴涵的深沉的母爱。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作家:史铁生。他身体残缺,却拥有着最健全的思想。他的一生,体验到生的苦,却为我们写出生的乐,照亮了众人的内心和前行的路。现在让我们学习一篇他著名的作品之一——《秋天的怀念》。

  大家想一想:秋天的怀念,作者在怀念谁?为什么怀念?为什么在秋天怀念呢?我们一起一探究竟。

  (二)清楚大意,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儿。明确:瘫痪后,“我”内心极其痛苦、焦虑,失去理性,随意发脾气;母亲用体谅、宽容、无私的母爱,默默忍受着我的坏情绪,用自己的生命来呵护“我”,直到生命的尽头。我在母爱有感染和影响下,决心要好好地活儿。

  2、朗读课文,标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遇到不会的生字词,同桌互助解决。

  (三)深入研读,走近作者

  1、指名读,并思考: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它是如何贯穿全文的?

  明确:本文的线索是“看花”,一共写了三次,第一次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花,没去成;第二次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花,我同意了,母亲却再也没回来;第三次我和妹妹去北海看菊花,明白了母亲的话的意义。

  2、在第一次看花中,你感受到了母亲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字句中感受到的?

  明确:母亲的爱小心翼翼——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看着我。母亲的爱很执著——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母亲的爱很坚定——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从母亲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中,让人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3、在第二次看花中,你觉得母亲心情如何?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明确:母亲很着急,急切地希望陪儿子去看一次菊花。——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4、在第三次看花中,“我”和妹妹理解的母亲的意思是什么?请小组讨论。

  明确:采用借景抒情的方法,理解了母亲希望我们乐观,好好儿地活下去的心意。

  5、请带着感情朗读本篇课文。

  (四)巩固拓展,对比阅读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非常有名,请找出来读一读,看看和本文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关于母爱,世界上很多大文豪都有所描写或议论,请读一读龙应台的《目送》,说说他的理解又是什么。

  (五)小结作业,延伸思维

  母爱是个常说常新的话题,但不管怎么说,母亲都让我们感动。诚如《秋天的怀念》怀念母亲,怀念那个秋天母亲想让“我”一起去北海看菊花。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读来令人潸然泪下。

  你与自己的母亲有哪些故事呢?请运用本文所学的刻画人物的手法写一写你与母亲之间的故事。下节课跟大家分享。

  五、教学反思

  《秋天的怀念》是一篇叙事散文,有着很丰富的内涵,有太多的东西可以研读。但是,本年级的学生对母爱的伟大无私体会还不是很深,身体残疾又跟自己相距甚远,所以,应该设置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还应该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对残疾和母爱的深沉有个更进一步的直观的深刻的体悟。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篇1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初步领悟文章表达特色,潜心会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解题,披情入文。

  简介写作背景,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突出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二)快速读文,初步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达到文通字顺。

  (三)揣摩字词,走近人物。

  1.学习生字“瘫”与“痪”,由字至词,将“瘫痪”与史铁生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

  2.学习生字“憔”与“悴”,由字至词,将“憔悴”与母亲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

  3.“憔悴”的母亲面对“瘫痪”的儿子,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请学生在浏览课文的基础上概括。

  (四)借助表格,理清文路。

  (五)研读文本,感受形象。

  1.结合表格捕捉人物形象:看到了怎样的儿子,怎样的母亲?

  2.研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暴怒无常”“砸”“摔”“捶”等体会史铁生的痛苦与绝望;指导朗读,体会史铁生的内心。

  3.研读关于母亲的描写,从“躲”“忍”“挡”等细节描写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深沉;指导朗读,进一步感受母亲的平凡、坚强、宽容和无私。

  (六)升华情感,感悟人生。

  1.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引发学生对“好好儿活”的思考。

  2.“好好儿活”是怎样的活?结合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深刻领悟。

  3. 引进“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组委会”为史铁生撰写的颁奖词,深化对“好好儿活”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内化情感。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四个省略号所表达的意思,并试着说一说省略的内容。

  2.如果你是课文中的“我”,你会有什么感受?请你带着这种感受朗读课文。

  (二)随文练笔,加深感悟。

  结合课后问题:你想对文中的母亲、“我”和妹妹说点什么?引导学生同人物对话,并写下来。

  (三)背诵语段,丰富积累。

  1.按照课后要求背诵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生可在此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四)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1.引进史铁生怀念母亲的有关文摘。

  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摘自史铁生《我与地坛》

  我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里,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地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摘自史铁生《有关庙的回忆》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摘自史铁生《合欢树》

  2.推荐阅读史铁生相关作品。

  (1)阅读《我与地坛》《合欢树》《有关庙的回忆》,进一步体会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

  (2)阅读《病隙碎笔》《命若琴弦》《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进一步体会史铁生对人生的思考。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篇1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在读文中感受母爱的伟大,受到爱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悟文章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出示作者近照)他叫史铁生,今年已经55岁了,21岁的时候,突然的重病使他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这么多年来,儿子一直用文字表达对母亲的感受。请同学们一起默读下面这段话,看你读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合欢树》片段)

  1.学生谈读后感

  2.他的好多文章都表达了这份感情,比如今天我们要学的《秋天的怀念》就是其中一篇,作为高年级的同学,我相信大家的自学能力。这里有个自测题,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读书到了哪一个台阶。

  (课件出示:"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整体感知

  1.指名读,你想读哪儿就读哪儿!

  2.听范读

  3.听完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品味课文

  1. 现在我们就走进课文,品品课文中文字的味道。文章是怎样写"我"的 请找出表现"我"内心情感的句子或词语。说说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一读。

  2.集体交流(脾气暴怒)

  3.引读:

  师: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他会——

  生:把眼前的玻璃砸碎;

  师:听着听着甜美的歌声,他会——

  生:猛地把东西摔向前面的墙壁。

  师:还有呢,妈妈要他去北海看菊花,他喊着——

  生: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

  4.过渡:是啊,原来活蹦乱跳的,现在突然坐在轮椅上,发这么大的脾气,你能理解吗 如果你是他的朋友,或者他的亲人,面对他这副样子,你会怎么劝劝他 (学生劝)

  你们讲得很有道理,建议也不错,不过,请你设身处地的想想,他能听进去吗

  5.是啊,面对这样的儿子,面对这样的现实,怎么做更合适一些 让我们看看母亲是怎么做的吧。请大家再认真读读书,文章是怎样写母亲的 哪些句子或词语特别让你感动,请说出理解和感受。

  6.集体交流(悄悄地,扑,叫我去看菊花,好好活)

  7.母亲在安慰我时自己的身体又是怎样的

  亲爱的同学们,一个患肝癌病的人只有自己知道有多痛,无法用语言描述,而且还知道自己就要死去……

  8.母亲的心里苦不苦 (苦)这个苦来自哪些方面 (自身与儿子)其实儿子的苦在母亲那里是要加倍的,多年后,作者在他的散文中这样写道:(出示课件)

  那么这样苦的母亲,有没有"看着看着北归的雁阵,突然把玻璃砸碎"

  生:没有。

  师:她有没有"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把东西摔向墙壁"

  生:没有。

  师:有没有大声喊着"我活着还有什么劲"

  生:没有!

  师:母亲为什么没有这样做

  (她要做个坚强的母亲,让儿子也成为坚强的儿子)

  9.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们来读读描写盛开的菊花的句子。

  (课件出示: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下面同学就结合这句话,可以小组合作,好好讨论讨论,可以自己思考,为什么要写盛开的菊花 他们究竟懂得了该怎样好好儿活 ,那么同学们你们懂了么 说说看(勇敢,坚强)(希望我们快乐,幸福的生活)

  四、有感情朗读

  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朗读

  五、总结

  1.伴随着生命的脚步,作者如菊花一样,泼泼洒洒,开出了他人生的烂漫之花。所以,33年之间,他懂得了这句话的含义,懂得了自己该用怎样的行为来"好好儿活"。回过头来,看吧——又是秋天,当作者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他还会把眼前的玻璃砸碎吗?

  当听着听着甜美的歌声,他还会猛地把东西摔向前面的墙壁吗? 他还会说我活着有什么劲吗?

  2.又是秋天,当作者看者母亲的照片,他会说些什么呢

  3.回过头来看课题,这《秋天的怀念》,怀念的究竟是什么?

  六、知识延伸,笔下生情。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随处都可以体会到妈妈对我们的关心和无私的爱,请你仔细回忆一下。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篇1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对儿女深深的爱,感受“爱母”的思绪,感悟生命之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父母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情感;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感悟深深的母爱。

  【教学难点】

  感受“爱母”的思绪,感悟生命之美。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齐读课题,预设质疑:文题“秋天的怀念”在怀念谁?为什么怀念?又为什么会在秋天怀念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质疑

  给学生通读课文的时间,自行划出重点词语,然后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课文讲了一件事。

  预设:本文讲述了双腿瘫痪后的“我”内心极其痛苦、焦虑,失去理性,随意发脾气,母亲用体谅、宽容、无私默默忍受着我的坏情绪,用自己的生命来呵护“我”,安慰“我”,直到生命的尽头。我在母爱有感召和影响下,变得坚强勇敢,要好好地活儿。

  三、研读课文,探究释疑

  1.现在让学生来回到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

  学生回答: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母亲。

  为什么是怀念?----母亲已经去世。

  为什么会在秋天怀念?----母亲是秋天去世的。

  2.同学们能从文中句子中,找出双腿瘫痪后,“我”是怎样的状态吗?

  学生回答: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妈妈让我去看菊花,我会说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

  师继续提问:同学找出的这几句话中,有哪些关键字词能明确表现“我”的心情的吗?

  学生回答:“突然”、“猛地”、“摔”、“砸碎”

  师:如果我们试着把这些词语都去掉,效果会怎么样,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师:他为何这么对待自己?

  生:作者恨自己的腿废了、恨自己变得没用了......

  师接着说:是啊,我活着还有什么劲, 所以,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唰唰啦啦”地飘落,我_______?

  引导学生设想,没有了健全的双腿:

  我再也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再也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21岁蹦乱跳的年龄和你们差不多大,本可以四处周游,有多少事情可以做埈,可现在没有了双腿,知道他的内心是怎样的滋味吗?

  师:面对这样天大的打击,他活着好“苦”啊。如果你是他的朋友,看到他这样的苦你会去劝他吗,怎么劝呢?

  2.那么他的母亲是怎么劝怎么做的呢?

  生: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母亲面对自己生病的儿子,在不断宽慰他,那母亲当时自身的身体状况是健康的吗?在文中也找课文相关句子读给大家听。

  学生a:可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学生b: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吐血。

  师:这些痛苦儿子知道吗,除了外人不能知道的痛苦,还有一点,就是病人清醒地知道她离死亡更近的痛苦啊。然而,即使面对死亡,母亲有没有把玻璃砸碎,有没有把东西摔向墙壁,有没有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史铁生的发怒我们都可以理解,母亲的发怒我们更可以理解啊。可母亲为什么没有那样做,而要这样做,~

  小结:那么,母亲是怎样强忍痛苦一切为了儿子,给儿子以生活的勇气和希望呢,接下来我们再来进一步走进母亲的“好好儿活”。

  3.对比下“我”和母亲两个人的身体状况

  “我 ”     母亲

  瘫痪      肝疼

  暴怒无常 整宿整宿、翻来覆去

  我活着有什么劲 睡不了觉

  生a: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生b:“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母亲为何不说了,

  生c: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师:母亲“扑”过来,“扑”字还可以换成哪些字,这里为什么用“扑”,母亲扑住的究竟是什么,带着这种感情读这句话。

  师: “抓住我的手”,仅仅是“抓”住的是我的手吗,还有什么呢,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句话。

  师:找出这些句子后,能总结出面对这样的消极的我,母亲一直抱着一个怎样的态度呢?小组讨论母爱的内涵。

  生a:第一自然段“我”发怒时,母亲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母爱是理解。

  生b:第一自然段“我”发怒后,母亲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写出了母爱是执着、坚强、生死 相依。

  生c:第二自然段的“挡”字挡住的是儿子烦躁的情绪和对生活的绝望。写出了母爱是细心呵护。

  生d:第二自然段中间部分母亲的神态和动作描写,写出了母爱是商量是理解。

  生e:第二自然段最后部分对母亲的描写,写出了母爱是细心和宽容。

  师:通过体会,此时的母亲已是万箭穿心啊,自己身体的毁灭性打击让自己“苦”;还要面对的是自己抚养了21年的瘫痪的儿子,可以说,对母亲的打击可谓“苦上加苦”。可无论如何还要让儿子好好活~母亲的爱——用心良苦~

  PPT展示:读到这,我们对母爱的意义有了特殊的发现——正是她的要好好活,让我们懂得母爱不仅仅是爱和给予,还担起一份责任——就是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正是她的要好好活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

  4.在我们上述学习了这几点后,我们再来看一看,全文以什么为线索看花的呢?文中几次写到了看花?这些花是在哪些不同季节?

  生a:三次

  生b:第一次是春天,母亲提出“我”没有同意。 第二次是秋天,“我”勉强同意母亲的提议去看花,却因母亲的去世没有成行。 第三次也是秋天,妹妹推“我”去看花,“我”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决心坚强的活下去。

  生c:文中后面也出现了其他颜色,有黄色的、白色的、红色的,而且不同颜色表现出作者对生命有了不一样的态度。

  师:是啊,作者多次在文中也多次提到菊花。母亲带我看花,是想唤起我生存的欲望。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菊花在我眼里五彩缤纷,泼泼洒洒,也是在告诉读者我的人生态度发生了转变。

  5.作者在写作此文时是怎样的心情, 悔恨、悲痛、怀念。 那么本文的主旨是?

  生: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6.我们再回到开头,能说一说为什么题目是秋天的怀念,秋天有什么值得作者去怀念的吗?

  生a:母亲是秋天去世的,“我”深切怀念母亲对“我”的爱。

  生b:秋天里去看菊花,是母亲对“我”的希望,“我”用行动向母亲表示,不仅自己好好活, 还要带着妹妹好好活,让母亲在九泉之下放心。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秋天是菊花盛开的时节,“菊花”是母亲坚韧、乐观精神的象征,母亲用自己的生命教会了儿子“好好儿活”,正是母亲的话语,母亲的离去,才铸就了儿子辉煌的一生啊。看到菊花绽放得那样 鲜艳、灿烂,“我”就像看到鼓励自己活下去的母亲一样,自己要好好儿活,活出精彩,做生活的强者。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04-11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07-30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11-10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12-29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06-12

《秋天的怀念》的教学设计06-12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09-29

《秋天的怀念》的教学设计模板12-03

语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12-03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参考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