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30 17:41:1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狼》教学设计(精选2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狼》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狼》教学设计(精选20篇)

  《狼》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 知识与技能:认识1个字,学会3个字。

  2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深入阅读,体会不同人士对于故事的不同评价。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相机引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新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2.读过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余地”是什么意思?“留余地”指什么?不留余地的狼会有怎样的结局?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事?)

  3.请几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来思考刚才的这些问题。

  4.学生间评议读得怎么样。

  5.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本文作者用寓言的手法写了一只狼四天发生的故事——追捕羊、兔、松鼠的失败与被老虎追捕的经历,因为狼的不留余地,导致自己被送入虎口。)

  二、结合课前预习,汇报自学成果

  同学们之前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有哪些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内容请大家充分交流。

  关注字音、字形、词语等基础知识部分:

  1.字音:逃窜(cuàn) 上蹿(cuān)下跳 堵塞(sè) 谬(miù)误

  2.字形:窟(穴+屈) 窿(穴+隆)

  衡(平衡) 恒(永恒)

  3.词语:

  余地:指言语或行动中留下的可回旋的地步。

  仓皇逃窜:匆忙而慌张地逃跑流窜。

  功败垂成: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

  万无一失:绝对不会出差错。

  上蹿下跳:到处蹿蹦。

  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好像连水都不能泄出。

  穷追不舍:勇敢地追赶不放松。

  谬误:错误,差错。

  自食其果:指做了坏事,结果害了自己;自作自受。

  三、自己朗读课文,做到文通字顺

  四、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我们已经读熟了,你能结合书后习题把文章分成两个部分吗?

  第一部分(1——5)讲述狼的故事。

  第二部分(6——12)讲不同人士对故事的不同评价。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回顾内容

  请两名同学分别来读文章的两个部分,其他同学回忆并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文章,体会语句

  1.这只狼是怎样一步一步把自己逼上绝路,最后被老虎吃掉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尝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发生在这只狼身上的故事。

  (学生尝试复述故事。)

  2.当狼发现这个山洞的时候,它是怎样的心情?它想到了什么,是怎样做的呢?

  (狼当时非常高兴,它想,守住山洞就可以捕获各种猎物。于是,它堵上山洞的另一端,等着动物来送死。)

  能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句话吗?

  3.事情的发展和它想象得一样吗?当羊、兔子、松鼠来到这里时,发生了什么情况?狼的心情还那么高兴吗?它又做了些什么呢?

  (结合第2、3、4自然段的内容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4.看着被自己堵得水泄不通的山洞,狼此时非常得意,你仿佛听到狼在说——

  (哈哈,这下看谁能跑得出我的手掌心!

  嘿嘿,我这回可放心了,就在这里等着小动物自投罗网喽!

  ……)

  5.狼在这个山洞里捉到小动物了吗?结果到底怎样呢?

  (狼没有捉到小动物,却等来了老虎,被老虎吃掉了。)

  6.什么原因让它落得这样的下场呢?当它被老虎捉到的时候会怎样想、怎样说呢?

  (这只狼把山洞里所有的窟窿都堵上了,整个山洞水泄不通,没有出口,它才会被老虎捉住吃掉了。当它被老虎捉住的时候,它一定非常懊悔,它可能会说:“都怪自己啊,如果我当时给自己留点余地多好啊!”)

  7.还记得读课题时你想到的问题吗?还有什么疑问吗?可以交流一下。

  8.面对这只不留余地的狼,你想对它说什么呢?

  9.读过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10.对于这个故事,不同的人士有不同的评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11.你们从中读懂了什么呢?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呢?

  (同一个寓言故事,不同的人对它的评价是不同的。关于各界人士对于这个故事的评价,学生在学习时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先弄清楚各界人士分别是什么样的人,然后再结合不同人士的职业特点来理解他们说的话。)

  三、回顾生活细节,感悟板块主题

  1.让我们来回想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情况:面对同一个事物、同一个问题等,人们总是会有不同的思考和看法呢?说说吧。

  2.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板块的主题——不同的思考。

  四、作业

  不同人眼中的盘子是不一样的,请你和家人从课后习题给出的后三个角色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分别说一句话并写下来。

  《狼》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蒲松龄及小说的文学常识。

  2、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及句式,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3、理清故事基本脉络,理解小说详略安排的特点。

  4、反复诵读,尽可能当堂背诵,并注意理解性背诵和默写。

  教学重点:

  1、了解有关蒲松龄及小说的文学常识,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及句式,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2、反复诵读,尽可能当堂背诵,并注意理解性默写。

  教学难点:

  疏通文意,理清故事基本脉络,理解诗歌详略安排的特点,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没见过狼,但在我们所接触过的文学作品和影视资料中,一声狼嗥会让人毛骨悚然。狼是凶残、狡猾、贪婪的,似乎所有贬义词用在它身上都不为过,狼真是不可战胜的吗,相信学习了今天的课文会对你有所启示。

  二、介绍作者,复习旧知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人,清代著名文学家。《狼》选自他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等。

  三、听读课文,整理重点字词,翻译课文

  1、听课文朗读,把握朗读停顿及节奏。

  2、归纳重点字词,提示重点句子。

  屠大窘(副词,表程度,很,非常)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的关系)

  狼不敢前(上前)一狼洞其中(打洞)

  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意:意暇甚(名词,神情)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动词,想,打算)

  敌: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攻击)盖以诱敌(名词,敌人)

  以:以刀劈狼首(介词,用)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连词,来)

  投以骨省略宾语,即“投(之)以骨”;状语后置,即“以骨投(之)”。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3、女生齐声朗读课文。

  4、男生齐声朗读课文。

  四、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提问重点字词的释义。

  2、指名翻译重点句子。

  二、朗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1、指名朗读课文。

  2、依据所用表达方式的不同把课文划分为两部分。

  (前四小节以记叙为主,第五小节以议论为主)

  3、理清故事基本脉络,把握故事情节。

  (1)串讲课文。

  ①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起因。

  ②分析屠夫想出的对付狼的办法及效果。

  ③分析屠夫的防范措施及狼的表现。

  ④读第四小节,理解并填空。

  两狼的计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前狼假寐的姿势:犬坐于前

  前狼假寐的神态:目似瞑,意暇甚

  前狼假寐的目的:盖以诱敌

  后狼径去的目的: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试用一个字概括每一自然段所写的屠夫与狼之间发生的事件。

  4、狼、屠夫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找出能够体现其性格特点的句子。

  (狼:狡猾、贪婪;屠夫:机智、勇敢、果断)

  5、作者是如何刻画屠夫形象的?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三、体悟文章思想主题

  1、指名朗读第五小节。

  2、朗读指导(读出对狼嘲讽、不屑的语气)

  3、这段议论有什么作用?

  是作者对所写故事的看法,既有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又有对屠夫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揭示了文章的思想主题。

  4、这篇文章给你什么启示?

  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四、综合性学习

  1、有关“狼”的成语。

  2、有关“狼”的歇后语、俗语。

  五、本课小结

  《狼》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 学会收集和整理材料,了解狼的生物特性;

  2、 通过对资料的归纳分析,总结出人们对狼的情感态度及变化及其原因。

  3、 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态度;

  4、思考与探究:狼形象在人们眼中的转变,通过讨论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5、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愿望;

  重点:

  目标1、3

  难点:

  目标2、4

  教学方法:

  探究、研讨。

  收集整理有关狼的成语、俗语、歇后语、故事等各方面的资料,

  一、 导入 我的自白:

  今天我们课上有幸请到了一位神秘嘉宾,它是谁呢?让我们先来听听它的自白。

  二 了解狼。

  我的档案:

  狼这个动物我们说熟悉也很熟悉,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它的身影,说陌生也很陌生,因为它毕竟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些距离。那么对它我们到底了解多少呢?一起来为它填写一份档案。

  三 辩证地看待狼。

  我的烦恼:虽说生物界的狼英勇无比,可是绝大数人还是会“谈狼色变”,对狼充满恐惧与厌恶。

  请联系我们的生活以及课本的相关内容谈谈狼到底得到了人们哪些不公正的对待了呢?

  你有没有思考过其中的原因呢?

  比一比: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也有这样的主题迥异的两篇文章,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两篇文学作品中的狼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篇文学作品中还分别写出了狼的哪些其他特点?

  那么为何同样是写同一种动物,不同的作家会写出不同的形象,给人不同的感受呢?

  【学生活动】试一试,用创作性的语言复述《狼》的故事给同桌听。

  四 总结全文

  【师生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全文吧!(出示板书设计,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全文)

  本文写的是两只狼和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结果却双双毙命与屠户的刀下。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结构上先叙后议。层次分明。用直接议论收束全文,有力的反问句式和辛辣犀利的嘲讽,戳穿了狼的本质。尽管狼狡猾凶残,本性难改,但在英勇机智的人类的斗争中,玩弄阴谋终落得自食其果的下场。它告诉我们:对待象狼一样的坏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必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五 作业设计

  1、积累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背诵课文。

  2、 课后阅读,《狼三则》中其他两则。并写出故事梗概。

  《狼》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感悟,从人们随意杀狼反而害鹿,破坏森林的事实中懂得事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懂得破坏生态平衡个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

  多媒体课件使用意图:

  在本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我既注重了有效课堂教学,又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因此,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意图旨在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比如让学生看着狼和鹿的图片质疑,从而引出本课时重点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此外,通过用上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来理清蛇、田鼠、庄稼之间的关系,再到回顾课文内容,用上其他关系的关联词来填一填,在加强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的同时,也让学生初步感知关联词的作用。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第18课《狼和鹿》

  2.复习词语::凯巴伯、活泼而美丽、贪婪而凶残、下毒手、提防、捕杀、繁殖、饥荒、毁灭、祸首、葱绿、传染病、功臣、消退、

  3.像什么和什么这类的文章,通常是讲两者之间的关系的,那么在狼和鹿之间,到底发生了怎么样的故事呢?你能选用屏幕上的这些词语讲讲吗?

  (一生简单复述课文:讲了一百多年以前,狼和鹿都生活在凯巴伯森林里,当时,那里的居民为了保护活泼而美丽的鹿组成了狩猎队,大量捕杀贪婪而凶残的狼,结果,鹿大量繁殖,森林里闹起了饥荒,也得上了传染病,最后大量病死,森林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师:狼是贪婪而凶残的,鹿是活泼而美丽的,可是,在课文中,却说狼是“功臣”,鹿是“祸首”,这时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生:为什么活泼而美丽的鹿会成为“祸首”?

  生:为什么贪婪而凶残的狼倒成了“功臣”?

  新授:

  一:学习第一小节

  1.现在,就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在100多年前,活泼而美丽的鹿和贪婪而凶残的狼都生活在同一个地方,那就是凯巴伯森林。请同学们快速地朗读课文的第一小节,去看看那时狼和鹿生活的环境怎么样?

  (生:环境很美)

  师问: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生读下面句子,师媒体出示:“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3.你喜欢这样的森林吗?为什么?

  (生自由交流)

  4.森林里一片“生机勃勃,你还能想象到什么景象?

  5.那么就把你的喜爱之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指名读,齐读

  6.过渡:森林是美丽的,可鹿群在快乐嬉戏的同时,也难免要担心吊胆,看课文是怎样说的?

  交流:(狼群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那么鹿呢?(它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

  想象一下,它们又是怎样时刻提防的呢?(生自由交流)

  7.当时的森林里有多少只鹿?(4000只)4000只怎样的鹿?(活泼而美丽、身强体壮的)因此它们才能逃脱狼群的攻击,而那些老弱病残的鹿则会被贪婪而凶残的狼吞进肚子里。尽管如此,大部分的鹿却仍然快乐地在这片美丽的森林里嬉戏。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一小节。

  二.对比学习第三小节

  1.转眼100年过去了,凯巴伯森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同学们快速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三小节,看看这时的凯巴伯森林变成了什么样子?

  交流:

  (这时的凯巴伯森林成了“鹿的王国”!)体现在什么地方?(鹿的总数超过了十万只)

  (1)可是发展到后来,这个王国又变成了什么样子呢?

  “森林中闹起了饥荒……都被鹿吃光了”这样一来,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出示引读:“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枯黄在蔓延。”

  森林像着了火一样,说明什么?(说明绿色消退的速度非常快,而且失去了绿色以后,整个森林看上去不再那么生机勃勃。)

  指导朗读:你喜欢此时的森林吗?谁能读出你的不喜欢。指名读、齐读

  2.过渡: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这又是一场什么样的灾难呢?

  生读相关句子

  师出示:“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

  师:谁来将这句话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点红“仅仅两个冬天”“六万只”“八千只”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

  (说明传染病在鹿群中传播的速度非常快。)读好这两句话。

  因此,最后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八千只病鹿了。现在还能说这儿是“鹿的王国”吗?(不能)齐读这一小节

  3.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凯巴伯森林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请同学们快速地读一读第二小节,找找答案。

  三:学习第二小节

  交流:人们组织了狩猎队去捕杀狼

  1.人们为什么要去捕杀狼呢?(当地的居民恨透了狼。)点红“恨透了”

  师:从哪些字词看出人们恨透了狼?自己读一读,圈一圈

  2.交流:人们组成了狩猎队去捕杀狼(说明杀狼的人多)、

  狼一只跟着一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

  (说明人们捕杀毫不留情,当时情景十分惨烈)

  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说明捕杀的时间长)

  狼和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六千多只。(说明捕杀数量多)

  小结:参与捕杀的人之多,手段之残忍,捕杀的时间之长,数量之多无不说明人们是多么地痛恨贪婪而凶残的狼呀!

  让我们抓住这些词语,读好这一小节!

  3.那么人们大量捕杀狼的目的又是什么?(交流:保护鹿)

  4.可是,他们的行为真的是在保护鹿吗?让我们捧起书本,再来读读课文的第三小节,想一想

  5.这篇课文中,有狼、鹿、人类、森林这四样事物,(师板书)在它们之间有着一种什么样的内在关系呢?你能否看着板书,来试着说一说呢?

  生边说,师边补充板书内容(狼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人们为了保护鹿,于是大量捕杀狼,在没有了狼的威胁以后,鹿群的数量迅速增长,最终毁灭了自己,也破坏了整个森林)

  6.师:请你联系课文内容,来完成这个填空

  (1)指名填空

  (2)齐读该段话

  7.人们大量捕杀狼是为了保护鹿,可是,最终的结果却是事与愿违的

  四:学习第四小节

  1.教师引读:因为:“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点红“居然”师:这里的“居然”说明什么?(说明这样的结果出乎人们的预料)

  2.师:谁会想到,狼竟然会是保护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1)这里的“功臣”是什么意思?(有功劳的臣子)为什么这么说呢?(交流)

  (2)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这里的“祸首”又是什么意思呢?(引起祸患的主要事物)为什么这么说?(交流)

  3.课文中说破坏森林、毁灭鹿群的祸首是鹿自己,可是学过课文以后,你还有什么新的想法?(我们却发现真正破坏森林,毁灭鹿群的并非是鹿,而是那些一心想要保护鹿的人们。因为他们捕杀狼,保护鹿的行为在无意中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4.凯巴伯森林的悲剧,狼和鹿的悲剧,都在无时无刻告戒着我们人类,要尊重和保护我们身边的生态平衡。

  5.齐读第四小节

  五:引入课外阅读:

  (二)蛇与庄稼

  十几年前,在广东省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海啸。洪水淹没了许多田地和农庄。洪水过后,那里的庄稼总是歉收,即使风调雨顺也不见起色。大家觉得很奇怪。后来,一些老农们托人去外地买了一批蛇回来,把蛇放到田里。那一年,庄稼奇迹般地获得了大丰收。原来洪水淹没田地的时候,深藏在洞里的蛇都淹死了,田鼠却窜出洞来,游到树上或山坡上逃生。洪水退了,田鼠又跑回田里糟蹋庄稼。因为没有了吃田鼠的蛇,田鼠繁殖得特别快,庄稼叫田鼠糟蹋得特别严重,所以歉收了。现在田里有了蛇,蛇又能大量捕捉田鼠了,因此庄稼又得到了好收成。

  1.老师这里还有一篇与之相关的文章,名字叫《蛇与庄稼》,请同学们快速读一读,想一想,这一篇短文围绕“蛇与庄稼”讲了怎样的一件事。

  2.读后请一同学简单说说故事内容(短文讲了,一次洪水过后,农田里的蛇都被淹死了,而田鼠逃到树上、山坡上逃生,没有了蛇以后,田鼠大量繁殖,导致庄稼连年歉收。后来,老农买了蛇放到了田里,庄稼又有了好收成。)

  3.在这段文字中,有蛇、田鼠、庄稼这三样事物,你能否选用这些关联词,来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师出示关联词,生自由交流

  4.刚才我们用到的这些就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了。

  5.其实关联词还有很多种,比如像“如果…就…、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只要…就…”都是的,下面让我们读读下面的句子,回想课文内容,来选一选填一填吧。

  六总结:

  同学们,大自然就是如此的神奇,每一个物种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一旦人为地去破坏,必将引来无法想象的灾难。那么就让我们从今天起,从这一刻起,做一名爱护动物,保护生态平衡的小学生吧。

  《狼》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文学常识。

  2.正确、流畅地朗读,并能背诵课文。

  3.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

  4.把握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重点

  1.正确、流畅地朗读,并能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

  3.把握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

  把握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狼的篆字图片导入。请学生猜测这个字念什么?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

  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人。毕一生精力完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鬼狐传》)

  聊斋:书斋名

  志异:记述奇异的故事

  郭沫若对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的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三、初读课文,完成自学任务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完成任务。

  (1)请同学们进行联想,写出含“狼”的成语。

  (2)理解下面四组字词。

  ①标出拼音:窘()倚()瞑()隧()

  ②指出含义:丘()犬()洞()隧()

  ③区别词义:去()股()盖()耳()

  ④解释意思:

  少时()顷刻()变诈()几何()

  (3)辨析下面多义词的意思。

  ①目似瞑意()暇甚意()

  ②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4)写出下面一句话的意思,说明它在文中的作用。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交流自学成果

  3.拓展:含“狼”的成语

  狼狈为奸、狼吞虎咽、狼子野心、声名狼藉、

  狼心狗肺、引狼入室、

  如狼似虎、鬼哭狼嚎

  四、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结合注释,独立思考文章大意。

  2.交流翻译难点,翻译全文。

  参考:

  一个屠户天晚回家去,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半路上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户害怕,把骨头扔给它们。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又扔给它骨头,后头的狼停了下来,可是前头的狼又上来了。骨头已经扔完了,而两只狼还像原来那样一起追赶。

  屠户十分窘迫,怕受到狼前后夹击。看到野外有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当中,覆盖得像小山似的。屠户就跑过去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握着刀。狼不敢向前,瞪着眼睛对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自走开,另一只像狗似的蹲在眼前。过了很久,狼眼像是闭了起来,神态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狼头,又砍几刀,把狼杀死。刚要走,转身看到柴草堆后头,另一只狼正在那中间打洞,企图从隧道进去,从背后攻击他。狼的身子已钻进去一半,只露着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头砍断狼的大腿,也把它杀死了。(屠户)这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对手的。

  狼也算狡猾的了,然而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添笑料罢了。

  3.强调以下字词的理解、积累。

  1) 止有剩骨:通“只”

  2) 投以骨:介词,把、拿

  3)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连词,表承接

  4)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间,无实义

  5) 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

  6) 顾野有麦场:往旁边看

  7) 弛担持刀:卸下

  8) 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似的

  9) 一狼洞其中:打洞

  10)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连词,表目的

  11)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能有几何

  五、复述课文内容

  六、分组齐读

  七、作业

  1. 背诵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

  2. 抄写课下重点注释。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考查文学常识。

  2.检查背诵情况。

  二、整体感知

  1.全文按照表达方式来划分,可以分成几个层次?

  明确:

  两个:

  1-4段,叙述

  5段,议论

  2.叙述部分,按照小说的情节该如何划分?

  明确:

  (l)1段:开端--屠遇狼。

  (2)2-3段:发展--屠惧狼、屠御狼。

  (3)4段:高潮和结局--屠杀狼。

  三、分析屠户心理和特点

  1.圈画出屠户的心理和动作描写。

  2.分析圈画的语句。

  明确:

  (l)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

  大窘--骨尽狼仍从。

  恐--前后受其敌。

  悟--刀劈两狼。

  小结:一开始,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

  (2)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

  “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

  “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

  “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

  小结: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四、分析狼的特点

  1.圈画出体现狼特点的描写。

  2.分析圈画的语句。

  明确:

  (1)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狠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贪婪凶恶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狡诈阴险

  五、深化理解

  1.找出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

  明确: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3.本文写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从狼与屠户两个角度,你分别受到什么启发?

  明确:

  从狼的角度启发: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

  从屠户角度启发: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绝不能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明确:现实生活中,你会遇到不同的“狼”,你该怎么办?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六、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练习题

  《狼》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主角朗读课文。

  2.透过狼为吃小羊三次找碴儿的经过,使学生懂得向狼一样凶恶的敌人,想干坏事,总是能找到借口的。

  3.培养学生的想象潜力,续写课文结尾。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录音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最近大家都在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在你印象中狼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羊呢?

  这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狼和小羊》。教师书写课题,指导学生书写“狼”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边看课件演示,边听教师范读课文。

  (2)提问: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你已经获取了哪些信息?还有哪些疑问?

  师小结:刚才那几位同学都说得很好,课文讲的是一只狼想吃小羊,三次找碴儿,最后扑向小羊的事。

  (3)请同学们选取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课文读一遍。

  提问:回顾课文资料,刚才的问题哪些能够解决?

  三、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研读主题:狼想吃小羊,就怎样做?(故意找碴儿)板书:找碴儿

  2.“找碴儿”是什么意思?狼是怎样找碴儿的?随机出示:

  a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

  b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

  c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

  3..读课文,想一想,你觉得这些理由成立吗?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4.交流:

  第一次找碴儿

  (1)指名读,讨论:狼第一次找了什么理由?

  (2)狼是怎样说的呢?谁来读一下文中的句子?注意标点符号。

  “!”想用歪曲的事实,恶人先告状,读时用肯定的语气。

  “?”读出问句的语气。

  (3)狼说的有道理吗?请学生上台讲解演示。

  (4)师:听了狼这些毫无根据的话,小羊的表情是怎样的?课文用了哪个词?(吃了一惊)

  师:同学们,尽管小羊吃了一惊,但还是很温和的同狼讲道理,谁愿意把小羊的话读给大家?(小羊说话很温和,我们读的时候就应缓慢些。)

  (5)请男生做狼,女生做羊,老师读旁白,分主角朗读。(师生合作读)

  第二次找碴儿

  师:狼的目的没有到达,之后找了第二次碴儿。同学们自己朗读四、五自然段,与同桌讨论,狼又找什么碴儿,它的话有道理吗?

  请生回答

  师:狼的话太没道理了,连性情温和的小羊都急得叫了起来。同学们再看屏幕,自由朗读两个句子,然后说说你读出了什么不同?

  a.这是不可能的,去年我还没出生。

  b.啊,这是不可能的,去年我还没出生呢!

  师:让我们再来分主角读一下这段对话。(狼“气冲冲”地说,要读出蛮不讲理的语气。小羊的样貌“可怜”,急得“喊”了起来,要读出认真申辩和害怕的语气。)

  生试读,指名分主角朗读。

  第三次找碴儿

  师:狼两次找碴儿想吃掉小羊,都被小羊理直气壮地反驳了,狼不甘心,又怎样样了?请大家自由朗读,回答问题。

  生自由朗读。

  师:狼第三次找了什么借口?它又是怎样做的?透过这一段的学习,你们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大家帮忙?

  其他同学帮忙回答。

  师:因为它早就想吃掉小羊,先前的“找碴儿”只是装点门面,掩饰它的本来面目,而小羊的几次辩驳又事理确凿,无法推翻,于是狼揭开了的面纱,露出了狰狞的凶相。小羊没有时间来争辩。

  师:让我们一齐来朗读一下这段对话,要读出狼那种凶恶的语气。

  5.读过故事后,你有什么话想对狼和小羊说的吗?

  师小结: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对于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是要找借口干坏事的,对这样的坏蛋,我们不能太善良,要认清它们的本性,动脑筋灵活机制的战胜它。

  四、分主角朗读、表演课文。

  五、拓展练习

  狼向小羊扑去,结果怎样呢?请同学想一想,说一说。

  六、读写结合,创新拓展。

  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搜集阅读一些寓言故事,组织一次故事会。

  板书设计:

  狼找碴儿羊反驳

  狼和小羊弄脏水不会倒流讲道理不行

  说坏话没出生坚决斗争

  (蛮不讲理)(温和善良)

  教后小记:

  本篇文章篇幅短小,资料精练,主角的神态,动作,对话都很生动,学生能较好的理解寓意,本课教学方法以多读为主,从读中悟理,真实感受,而且孩子们也十分愿意去读模仿潜力也很强。表演环节设计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能动性,把学生们的表演欲望和学习的用心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发现孩子们的表演天赋很高,揣摩人物的特点,语言,动作,行为等也比较到位。本课的反问句教学时就应进一步讲解,使学生理解透彻。

  《狼》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流畅地朗读并能基本背诵课文,复述故事大意。

  2、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揣摩语言,把握文章主旨。

  3、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关注社会,探究人与动物的关系。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体会语言的精妙。

  2、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关注社会,探究人与动物的关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积累课文作家作品知识:

  ⑴ 出处。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

  ⑵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⑶ 《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2、扫除字词障碍,读文。

  二、新课

  1、导入:

  (出示狼的图片,让学生对狼有一个先前的了解。)

  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上的是什么动物?在生活中,你是否见过真正的狼?或许我们更多的只是在公园里、电视、图画、文学作品中了解过狼的形象。然后师生共同交流有关狼的知识:如狼外婆、狼和小羊、以及有关狼字的成语等。(可让学生自由回答,激发学生的热情),并得出结论:狼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总不够光彩──反面的形象。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狼有关的作品《狼》。

  仔细看一看,这一作品是作者是谁?

  学生交流课前预习中有关蒲松龄的知识。(教师出示材料。)

  2、一读:读准字词,读懂词义,翻译文章。

  ⑴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老师听音。

  ⑵ 请同学们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缀窘苫蔽弛眈瞑隧黠

  ⑶ 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

  ⑷ 学生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词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

  ⑸ 教师强调以下字词。

  ① 指出用法:止 犬 洞 隧

  ② 理解字意:去 股 盖 耳

  ③ 理解词意:少时 顷刻 变诈几何

  ④ 辨析字意:

  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盖以诱敌。恐前后受其敌。

  3、二读:读顺句子,理清思路,把握情节。

  ⑴ 请同学们习读课文,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

  ⑵ 教师教给朗读的方法──“分层背读法”。

  ⑶ 学生进行读法实践,理解故事的情节与朗读停顿的关系。演读全篇课文。

  4、三读:读美文句,品读课文。

  ⑴ 教师再教给一种朗读的方法──“表现情景法”。《狼》是一篇小说,有扣人心弦的情节,要运用语音的急缓高低来再现小说的情景。

  ⑵ 学生再进行读法实践。朗读课文,表现课文情景。

  ① 读出轻重。

  ② 读出快慢。

  ③ 读出抑扬。也就是读出情景,读出语气。

  ⑶ 请同学们以“……写出了……”或“……表现了……”说一句品析

  课文语言的话。

  ⑷ 请同学们自找内容,展开想象,就课文某一部分内容进行“添枝加叶”的描叙。教师作适当点拨。

  三、拓展

  1、从课文中,我们感受到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它还是反面形象,是坏人的象征,杀狼理所当然,顺理成章。那么狼真的是那么可憎可恶吗?抛开课文,联系社会,我们对狼还有别的认识吗?

  2、我们现在已经很少见到狼了,从生态平衡的角度讲,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狼?

  四、课堂小结

  从《聊斋志异》写狐仙鬼怪从来都是讽喻社会的黑暗、腐朽势力的,作者写这部书主要是“批判现实、表达思想”这一主旨来看,狼显然讽喻的是当时社会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本文表明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五、作业:

  将此文改编成一篇白话故事,注意环境、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附板书】

  狼

  蒲松龄《聊斋志异》

  狼:缀行──假寐诱敌──打洞──被杀:狡诈、凶残

  屠户:遇狼──惧狼────避狼──杀狼:机智、勇敢

  《狼》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人们由于对狼和鹿的两极态度引发生态失衡的悲剧,真切认识人要尊重自然的道理;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语言训练,内化文本语言,发展学生的语感。

  2、通过情景练笔,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文本资源进行个性表达,发展学生的语言与思维。

  教学过程:

  板块一、感受人们对狼和鹿的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

  一、联系语境体会词语,感受人们恨狼爱鹿的态度。

  1、出示两组词语:

  1)贪婪而凶残 下毒手 暗算

  2)活泼而美丽 嬉 戏 时刻提防

  ——自己读一读,会读的举手;指名读词语。

  ——这两组词语分别是写谁的?

  ——指导朗读词语。

  (1)通过这两组词,想想在人们眼中,这是怎样的狼和鹿?(可恨、可爱……)指名交流、朗读。

  (2)同学们,词语是带有感情色彩的,让我们一起认真读读课文第一小节,注意这两组词,体会人们恨狼爱鹿的这两种鲜明的态度。

  2、学生读课文体会人们恨狼爱鹿的态度。

  3、小结过渡:人们的这两种鲜明的态度决定着人们的行动,当然,人们的行动就会改变狼和鹿的结局。那么,凯巴伯森林里的狼和鹿因为人们的态度有着怎样的结局呢?让我们继续走进故事。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2、3两小节,划出描写狼和鹿结局的句子。

  板块二、感受狼和鹿25年后的命运,理解鹿濒临灭绝的原因。

  二、感受狼惨烈的命运。

  1、自读课文第二节,感受狼的命运。

  1)先来说说狼吧,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2)交流:

  ——出示“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只跟着一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六千多只。”狼落得了一个怎样的下场?

  ——几乎被杀光了。(板书:几乎杀光)

  ——下场悲惨——“哀嚎着倒在血泊中”(狼的“哀嚎”让人什么感觉?仅仅一只狼这样惨烈地死去吗?这样的惨状持续了多少年?……)教师圈点。

  2、朗读,谁能读出狼的这种可悲的下场。

  三、感受鹿的命运,讨论原因。

  如果说狼和其他一些鹿的天敌几乎被杀光,人们恨透狼的心态得到了满足的话,那么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它的最终结局怎样呢?你们从第三小节找到了哪些句子?

  1、鹿的命运。

  ——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提示:这不是最终的结局。)

  ——出示“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1)圈点词语:两个、六万只——留意到这两个数字了吗?相差如何?你从这两个相差这么大的数字中体会到了什么?那是多么悲惨的景象呀,漫山遍野都是鹿的尸体,惨不忍睹啊!

  2)且最后只剩下八千只病鹿。(圈点:只)这意味着什么?——再过一个冬天,也许都死光了,几乎灭绝了。 (板书:几乎灭绝)

  3)指名读(谁来读好这句话:奄奄一息)——齐读。

  2、研究原因:狼和其他一些鹿的天敌几乎被杀光了,鹿照例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生儿育女,无忧无虑,怎么会遭受几乎灭绝的结局呢?原因是什么呢?

  1)引导学生快速浏览第3小节,根据课文内容概括:饥饿 疾病

  2)课文中有两个比喻句形象、生动地描述了这种巨大的灾难。

  3)欣赏积累两个比喻句。

  ——出示: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

  ——自由朗读,交流: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森林的迅速消失是多么可怕呀!

  ——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整个森林充满了恐惧。

  ——齐读。

  四、对比读中感受人们的心情。

  ——读到这里,老师想给大家看看这两张图片:课件播放。

  ——第一幅画: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再也没有贪婪而凶残的狼跟在后面,再也不用提防狼的暗算。

  ——第二幅画:可不久人们看到的却是这样一幅惨状。师配乐朗诵“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板块三、认识狼和鹿的关系,理解故事给人们的启示。

  五、认识人们对狼和鹿的新认识。

  1、于是,人们在痛苦中反思,他们对狼和鹿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让我们回到课文,读一读第4节,你能否从中找出两个关键词,来概括说说人们的认识?

  ——理解“功臣”和“祸首”及引号的意义。(板书:“功臣” “祸首”)

  1)狼的功劳是什么?点拨理解方法:联系后文理解。指板书说明引号用在这里表示有特殊的含义。

  2)鹿闯下了什么祸?看来这里的功臣和祸首都有其特殊的含义,所以都用上了引号。

  2、原先生机勃勃的凯巴伯森林在短短25年间变得奄奄一息,面临消失的危险,造成这样恶果的祸首还有谁呢?人们善意的出发点尽会带来如此大的后果。所以我们应(快速指名学生说)师小结并板书:尊重自然。

  六、情景练笔。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个故事发生在美国,捕杀狼的命令是当时的美国总统亲自发布的。后来,这位美国总统终于撤消了这条给凯巴伯森林带来厄运的命令。这里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据说,这位总统撤消这条命令的决心来自他做了一个梦——他梦见了凯巴伯森林中的最后一条狼,狼对总统先生说的一段话,使总统如梦初醒,于是第二天就撤消了这条命令。你们想象一下,狼会对总统先生说些什么呢?请你们写一写狼说的话。

  2、出示“尊敬的总统……”,学生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3、师扮演总统,与学生展开交流。

  ——感谢你给我上了一堂有关生态平衡的课,以后我一定要尊重自然。

  ——造成这样的灾难,我身感歉意。我已经撤消了这条命令,相信不久的凯巴伯森林定能恢复往日的生机。

  ——放心吧,我不会再让这样大错特错的行为发生了。

  板书设计:

  (恨) 狼 几乎杀光 “功臣”

  和 尊重自然

  (爱) 鹿 几乎灭绝 “祸首”

  《狼》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课文中一些重要实词的含义和用法,朗读,背诵,默写。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寓意的理解及其意义,紧扣情节,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要求】

  孰读课文,看注释。

  【过程设计】

  教读这一节课,共分四个环节。

  一、学生提问比赛(10分钟)

  鼓励成绩差的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进行质疑问难。鼓励成绩好的学生踊跃解答问题。解答欠周全的,由教师补充。若学生已提不出问题,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如意暇甚与意将隧人的两个意的词义是否相同等等。

  二、学生分析比赛(15分钟)

  学生中有好、中、差三个层次。设计三个问题供分析:

  1、《狼》故事情节(差等生)

  2、狼之黠(中等生)

  3、《狼》的主人公是狼还是人,为什么?(优等生)

  同学们自由选择,先笔写五分钟发言提纲,再讨论、发言、教师小结。要鼓励、表扬勇于向难度大的问题进攻的差学生。

  三、学生背诵比赛(10分钟)

  要求最多10分钟背完全文。成绩差而背诵快的,得表扬。

  四、学生做练习比赛(10分钟)

  练习形式:油印或者投影。

  1、第一层次练习:

  解释词义:

  ⑴ 一狼得骨止止有剩骨

  ⑵ 狼不敢前恐前后受其敌

  ⑶ 一狼洞其中以攻其后

  2、第二层次练习。

  ⑴ 解释词义:

  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将隧人

  ⑵ 指出加点词的含义: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顷刻两毙

  3、第三层次练习:

  ⑴ 写出含加粗词的成语。

  积薪其中( )

  并驱如故( )

  前狼假寐( )

  弛担持刀( )

  ⑵ 找出表现狼阴险狡诈的句子,并把它们译成现代汉语。

  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两狼之并驱如故

  4、要求:

  第一、二层次练习为必做题,第三层次练习为选做题。

  五、作业布置

  《狼》教学设计 篇10

  目的要求

  1.透过理解课文资料,让学生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是找借口做坏事,他们是不讲道理的。

  2.理解本课新词:找碴儿、争辩、龇等。学会生字:喝、弄、冲、争、反、扑。

  3.引导学生掌握因果推理的方法,拓展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潜力,培养创新意识。

  4.分主角朗读课文,学生体会狼和小羊不同的态度。

  重点

  难点重点:透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理解狼和小羊的两次对话及狼最后说的话。

  难点:理解词句,朗读到位,学会读书方法。

  教学具

  实验教学课件投影仪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听话练习。听老师说句子。

  1、天上飘着一朵朵白云

  2、公园里的花

  3、看见小羊在溪边喝水

  4、狼故意找碴儿

  二、精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

  1、观察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上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2、指导说具体。

  一只()小羊在()小溪边喝水。

  一只()狼走来,想()。

  3、指名连起来说图意。

  4、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5、小结图意。

  第二——六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五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读后讨论上述问题。(主要讲狼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小羊和狼讲理。)

  说说“找碴儿”的意思。

  2、精读2、3自然段。理解“找碴儿”的意思

  指名读,讨论:狼第一次找了什么道理?羊怎样回答的?

  看图理解“上游”“下游”的意思。

  指导朗读,狼的话要读出凶狠的语气,小羊的话要读出温和的语气。

  小结:狼第一次找茬儿,羊用事实驳斥了它。

  3、精读4、5自然段。

  轻声读,讨论:狼第二次找的什么理由?小羊是怎样回答的?

  教学词语:气冲冲可怜背地里

  1、口头扩词。

  冲()()()温()()()

  2、练习分主角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意思。

  三.教学生字

  1、教学字形。

  “背、啊、倒、温”按笔顺描红。

  2、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狼、温”这两个字都是左中右结构的字,并且都左窄右宽;“倒、啊”是左中右结构的字,写时要把握好各部分的位置;“弄、亲”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弄”字下面一横最长,“亲”字中间一横最长。

  3、师范写,学生跟着老师写。

  4、学生写字、老师巡视、指导。

  《狼》教学设计 篇11

  教材分析:

  《狼和小羊》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力争,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对狼这种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课文共有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狼看见小羊在小溪边喝水,。第二至第六自然段讲狼先后找了三次借口要吃小羊,小羊据理力争,但狼最终还是凶狠地扑向小羊。全文篇幅短小,结构凝练,寓意深刻。作者通过对角色的神态、动作、对话的着力描写,刻画了角色性格,展开了故事情节,揭示了深刻哲理。

  学情分析:

  本文的重点是狼和羊的三次对话,我设计通过朗读来学习三次对话,而朗读训练必须建立在学生能正确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低年级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及应用能力是比较弱的。大部分学生已经学会查阅工具书、找反义词、做做动作等方法来理解词语,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读好角色对话。这一单元,要求学生更多地关心整篇课文的内容,让学生逐步建立篇的阅读概念,学习的任务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懂得像狼一样的坏蛋要做坏事,总是要找借口的,对这样的坏蛋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

  2、教学难点:懂得像狼一样的坏蛋,与他们讲道理是不行的。

  教具准备:

  《狼和小羊》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0课狼和小羊。

  2、这些词语宝宝,你们认识吗?

  开火车领读(一个一个),齐读,带感情读<吃惊,温和,找碴儿>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引读:狼来到小溪边,看见小羊在那儿喝水。

  说话练习:如果你就是这只狼,看见小羊的时候,你会想些什么呢?

  课文中狼也是这么想的,它很像吃小羊,所以它故意找碴儿。

  (二)学习2—3小节

  1、狼是怎样“找碴儿”的呢?自由朗读2—3小节。找一找狼找碴儿的话,再自己读读。

  2、谁来读读狼第一次“找碴儿”的话?

  练读狼的话

  3、小羊有什么反应呢?

  ①指名读小羊的话

  ②做“吃了一惊”的动作

  ③从哪里看出小羊温和有礼?

  ④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 你能换个说法吗?

  小羊为什么说不会把水弄脏?结合PPT:说说上下游

  4、指导朗读第一次对话

  小羊真够可怜的,狼就是这样诬赖它,我们来读读小羊的话。

  5、狼在上游,小羊在下游,小羊决不会把狼喝的水弄脏,可狼偏说小羊弄脏了水,这就是书上说的(找碴儿 )?

  6、分角色朗读第一次对话 (两次个别读,再分男女读)

  (三)学习4—5小节

  1、狼这一招看来没有成功。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这次会怎样找碴儿?。

  自由读课文4—5小节,用“ ”划出狼说的话,用“~”划出小羊说的话。

  2、读后交流

  ①展示狼和小羊的话

  这次狼又找了什么碴?

  你读明白狼说的话吗?

  狼说这话时心情怎样,你来学学狼的话。

  ②小羊又有什么反应呢?

  你读明白小羊说的话吗?

  小羊挺委屈的,带着这样的想法,来读读小羊的话

  3、小羊去年还没出去,狼却说小羊去年经常骂他。狼无中生有地指责小羊,这就叫什么?((找碴儿 )。

  4、练读第二次对话

  (四)学习第六小节

  1、羊的第二次反驳激起了狼的愤怒,它不想再争辩了,大声喊道:引读

  这次,狼又找了什么理由?

  学着狼的语气大声喊一喊

  2、狼在毫无根据的情况下,硬说骂他的是小羊的爸爸,这又叫什么 ?(找碴儿)

  3、现在谁来说说“找碴儿”是什么意思?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故意挑别人的毛病,甚至毫无根据地找借口,跟别人吵)

  4、启发想象,揭示寓意

  如果碰到像狼一样的坏人,该怎么办?

  三、课外拓展

  这就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像这样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一个道理的,就是“寓言”。《狼和小羊》就是选自《伊索寓言》,《乌鸦喝水》,《龟兔赛跑》都是选自这本书,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图书室借阅。

  四.朗读全文

  你喜欢这个故事吗?用朗读把你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吧!

  分角色朗读

  五、作业

  结尾的这个省略号,留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你希望,这是个怎样的结局呢?课后自己编一个结尾,说给同学听听,我们找个时间来交流一下。

  板书:

  弄脏

  找碴儿 骂我 扑去

  反正

  教学反思:

  寓言就像贝壳,故事内容是外壳,而丰富的思想意义就是藏在其中的珍珠。因此,对寓言内容理解愈深愈透,领会寓意就愈明愈深。而朗读则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也是阅读教学,特别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试图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以读代讲、以读促讲、以读促学,帮助学生领会寓意。本篇课文的重点是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我紧紧抓住了“找碴儿”这个词语引导学生开展朗读训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分别分角色读狼为了想吃小羊找碴儿的话,小羊极力申辩的话。这样把课文内容角色化的读书,一方面完全适应孩子的童心,淡化了学生为读书而读书的被动意识,激起孩子们“我要读”的热情,激发起孩子们主动体味角色的情感、心理及语言的兴趣;另一方面抓住角色对话的朗读容易在学生脑海中引发一种情境创设,刺激学生大脑,活跃学生思维。

  今天在教学中通过展开讨论“如果你遇到像狼一样的坏人还怎么办”,来揭示了寓意,引出了“寓言”这个概念,再到推荐《伊索寓言》,这样一步一步也比较顺畅。推荐阅读该书的原因有两个:

  1、与文本相关。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选自这本书中,利于学生产生阅读的亲切感和迫切心理。

  2、能学以致用。今天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重视了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故事人物的情感、心理及特点,从而在一步步的朗读中领会寓意,这种读中感悟的方法就可以让学生在拓展阅读《伊索寓言》这本书时有所运用,如果坚持这样做的话,我想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会与日俱增的。

  另外,课文最后的省略号,是学生思维的又一拓展,结合学生的心情,提出“你愿意故事有一个什么样的'结局?”教室里一下子热闹了,孩子们的机智是吓人的,我不禁为这一群可爱、天真、善良的孩子而感动。

  回顾今天的课堂,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心始终是快乐的,学习状态是高涨的积极的,这正是我所希望带给孩子的享受,也是这篇寓言故事应该留给学生的享受。但教学中也有许多的不足,环节中过渡的语言还不够自然,后面读书的时间太长,评价性的语言太匮乏。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多向其他老师学习,争取进步。

  《狼》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设想】

  《狼》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一篇,也是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后的一篇自读课文,既不能像教读课文那样教学,也不能像现代自读课文那样放手,主要采用引导学生朗读、品读、讨论及强化训练等方式,强化整体导读功能,注重文言词语积累。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一提起狼这种动物,我们就会想起它的狡诈和凶残。我们都学过《狼与小羊》,哪位同学愿意帮我们回忆一下这个故事。对于狼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文言文《狼》,看看这其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二、朗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

  注意:缀 窘 苫蔽 弛 眈 瞑 隧 黠 尻 寐。

  2、个别同学朗读,其它同学听,评字音,停顿。

  3、全班齐读。

  4、结合文中注释了解文章大意,并请一位同学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注意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三、品读

  1、分析狼的特点,从文中找出描写狼行为的句子,结合这些句子,以“这是( )的两狼”来回答。

  贪婪、凶狠:缀行甚远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结合句子分析字词。)

  狡诈: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结合句子分析字词。)

  小结:这么贪婪的两狼,它们想吃的不仅是骨头,还想吃什么?

  (屠户。)

  这么狡诈的两狼,结果有没有吃到屠户呢?

  (没有。)

  那么我们现在来看一看,这个屠户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析屠户的特点:

  从文中找出描写屠户行为的句子,结合这些句子,以“这是( )的屠户”来回答胆怯:怎么办?

  投以骨,倒装句,以骨投之。

  结果呢?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这个时候屠户心理怎样?

  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机智: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具体分析,看到了什么,怎么做)

  勇敢、果断: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年刀毙之。

  细心:转视积薪后……

  结合句子分析字词。

  小结:假如狼得到骨头后就停下来,这个故事就不会发生了。一开始屠户以为狼只是想吃东西,就给他骨头,当他意识到狼不仅想吃骨头时,还想吃人时,才奋起反抗,表现出他的机智与勇敢。换句话说,屠户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敢是被狼给“逼”出来的。

  四、分析主题

  1、对于这样一个故事,作者有没有进行点评?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哪位同学愿意帮我们翻译一下这句话?

  3、作者对狼特点的评价是什么?

  黠。

  结果呢?

  顷刻两毙。

  所以作者才会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言下之意是什么?

  禽兽的欺骗手段并没有多少。

  作者对狼的评价怎么样,是高还是低?

  低。

  4、狼其实也有很多美好的品质。可作者为什么给它们这么低的就的评价?

  生思考,回答。

  出示文字: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为其书房──聊斋所题的对联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给予他极高的评价。《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或揭露官府黑暗,或批判科举弊端,或表达婚姻自由。它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我们现在来看看这些文字。结合这些文字,来回答我们刚才的问题,看看从中会有什么启发?

  狼:欺压百姓的官吏。

  屠户:与其斗争的百姓。

  小结:看了这些文字,我们知道,理解一篇文章的主题,我们要结合作者的生平和其写作背景去谈。

  五、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读全文

  【教学反思】

  1、对于初一学生而言,阅读文言文起步不久,能力尚在初级阶段,我个人认为,培养学生阅读文言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文言的方法,应该作为文言教学的主要目标。

  2、对于这篇文章,我把狼与屠户给分开来分析,各自的特点得到充分的分析,但是整个故事被我给割裂开来,这是本次课的最大不足。

  《狼》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理念】

  立足语文本体性教学,按“认识一实践一迁移”的程序设计教学,强化语言表达,落实语言实践,形成语言技能。

  【教学过程】

  一、比较牧童的前后喊话,感情朗读故事、讲述故事

  1.朗读。师: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则故事《牧童和狼》,谁来读好故事?

  2.比较。师:故事的主角是牧童,伊索写了他的两次语言。比较下,要读出牧童两次“大叫”的不同情感,你想怎么读?

  (1)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狼来了!”

  (2)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第一句要读出牧童表面慌张,实质在戏弄、欺骗村民,有种扬扬自得的感觉;第二句要读出牧童真的是害怕、慌张的语气。两句都可以采用夸张的语调读,第一句拉长语调、得意扬扬地读,第二句带着哭腔读。)

  3.演读。师:请采用表演式的朗读,来讲一讲这则故事。

  (设计理念:感情朗读是每篇课文共性的语文技能,就是语文本体性教学的共性内容。本则寓言的朗读训练是采用夸张式的语调表现人物情感,将体会牧童的内心情感渗透在感情朗读这一本体性教学内容之中。)

  二、比较长句与短句,认识“短语式语言描写”方法

  1.比较。师:我们再来比较下面两组句子,想想课文为什么不用第二句呢。

  第一组:

  (1)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狼来了!”

  (2)好几次他大叫:“狼真的已经来了。狼真的已经来了。”

  第二组:

  (1)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2)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狼真的已经来了。狼真的已经来了。大家快来帮忙啊,狼真的在吃羊了。”

  (第二句一是没有用“!”,二是都是长句子,不能很好地表现牧童的情感。)

  2.小结。师在人物语言描写中,为了表达急切、害怕、慌张等情感,要用短句和感叹号,不该用长句。

  (设计理念:通过比较,让学生读读、议议,认识到“短语式语言描写”能表达急切、慌张等现场情感,但学生形成的还只是抽象、模糊的概念。)

  三、比较原文与改写,练习“短语式语言描写”,理解寓意和写法

  1.练习描写。师,故事中没有村民的语言描写,我们来试着描写村民的两次语言,写在课文合适的地方。想想,你想表达出村民怎样的内心,采用长句还是短句,还要注意正确使用标点。

  2.交流表达。

  出示学生的描写:

  (1)好几次村民们都互相大喊:“快打狼!快打狼!”

  (2)村民们听了,摇了摇头说:“又在说谎!又在说谎!真是个贯说谎的孩子,谁还相信他呢?”

  (通过“短语式语言描写”,第一句表现出村民的急切、果断,第二句表现出村民的无奈、气愤。)

  3.理解寓意。师:最后,牧童明明说的是真话,村民们为什么还这样说呢?(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4.比较写法。师:再比较一下,伊索为什么不写出村民的语言,这样不是更具体些吗?(“伊索寓言”短小精悍、情节紧凑,出现村民们的语言描写就不符合特点了;再说,村民们不是故事的主角,写了就不能更好地突出牧童。看来,还是请同学们擦去刚才村民们的语言描写为好。)

  (设计理念:在上个环节学生获得“短语式语言描写”的概念后,通过仿写村民语言的实践运用,对“短语式语言描写”的认识变得更为清晰具体,这才可能转化为语文技能。并在实践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有机渗透了寓言的寓意理解。)

  四、作业

  师:这则寓言故事的道理,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请你仿照《牧童和狼》的写法,也来写一个故事,可以是编的寓言故事,也可以是生活中真实的故事。做到短小精悍、突出语言描写、点出道理。

  (设计理念:在学生对寓言故事特点已形成模糊认识的基础上,力图通过故事编写这一语言实践活动,使寓言故事特点在学生脑海中明晰起来。)

  《狼》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要求: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初步认识反问句。

  懂得跟狼一样的恶人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反问句。

  2、懂得跟狼一样的恶人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小黑板、田字格黑板、录音机、课件、头饰。

  一、看图,导入新课

  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两只什么动物?

  2、你能说说狼和羊各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这两个动物有关。

  3、板书课题:10、狼和小羊

  4、学习生字。

  (1)、教学生字“狼”,lang,左右结构。反犬旁,加上“良”。

  (2)、狼与“很、跟”比较

  5、看到这一题目,你们马上想到了哪些问题?

  6、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小结:课文讲的是狼为了要吃小羊,故意找碴儿的事。

  教:“找碴儿”是什么意思?

  过渡:狼找了几次“碴儿”呢?

  二、初读课文

  1、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3、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4、回答提出的问题,并在书上作记号。

  三、学习课文第1—3

  1、读第一段,思考:你读了第一段知道了什么?

  2、幻灯演示羊先到,狼后来及羊和狼所处的位置。

  3、第二段主要讲的是谁?

  4、狼见到羊会有什么表现?狼想吃小羊找了什么借口?

  把“你安心”换一种说法

  想想“找碴儿”是什么意思?

  5、第三段主要写谁?

  小羊听了狼的话心情怎样?“温和、亲爱的”说明什么?

  把小羊的第一句话换一种说法。

  幻灯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第一句。

  6、指导朗读。

  7、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分析。

  (2)、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

  (3)、观察记忆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5)、学生描红。

  8、小结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狼》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目的:

  (一)熟读课文,理解文义,体会文章的情味。

  (二)积累一定的文言虚词(如其而之以的用法及意义)和实词。

  (三)理解作者的议论,寻求生活的启示。

  教学设想:

  (一)本文篇幅短小,情节生动,脉络清晰,易于熟读成诵,应把朗读作为本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二)让学生借助注释自行领悟文章的意义,教师作必要的提示或简要的讲解。

  (三)本文叙事简洁而又情节曲折紧张,引人入胜,可因势利导,将学生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生动的情节有深切的感受。

  (四)理解本文的主旨主要抓住两点:一是故事的奇,一是作者的议论。抓住这两点,也就抓住了故事和寓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

  一读,重读音 :

  学生读课文,注意读准加线的字的音:

  缀行甚远 屠大窘 积薪其中 苫蔽成丘 眈眈相向 目似暝 意暇甚 止露尻尾 前狼假寐 狼亦 黠矣

  二读,重翻译:

  (1)注意加线的词在句中的含义:

  止有剩骨 止增笑耳 一狼得骨止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问其故

  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顾野有麦场 弛担持刀 其一犬坐于前

  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一狼洞其中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翻译下列语句: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积累虚词的用法

  虚词

  意义以及用法

  举 例

  其

  之

  以

  而

  (4)翻译课文

  (5)依照原文复述故事

  三读,重理解

  1、名结构:

  课文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叙事,写屠夫和狼争斗的故事。

  第二部分:议论,点名文章的主旨。

  第一部分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可以分为四层: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2、析形象:

  A、找出文章中表现狼的语句

  B、找出文章表现屠夫的语句

  C、概括屠夫和狼的形象特点

  四读,重想象

  本文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夫和狼的形象的。请你根据文章的故事,试补充屠夫和狼的语言、心理描写使故事的内容更加丰富。

  根据你的想象,编写白话故事《狼》

  五读,重创造

  将课文改写为课本剧

  由全班同学推荐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狼》

  六读,重启示

  1、屠夫在狼面前的表现怎样,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2、对比屠夫,你受到什么启示?

  《狼》教学设计 篇16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扣人心弦的情节。

  2了解文章用神态、动作来表现形象的写法。

  3对狼的性情有较全面的认识。

  教学重点

  以诵读为主,借助想象入境,体会神态、动作的描写。

  教学难点

  把握学生探究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文言文,为自读课,计划用一课时完成。考虑到本文叙事简练而情节跌宕,易于激发想象,因此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创作空间,让他们通过课前依文画图,课上生动朗读与描述,自然进入故事情境之中。学生能入境,则解词,领悟主旨和记诵都可化难为易。同时引导学生对狼的性情作一定的探究,培养其辨证、全面看待事物的科学态度,让学生从中体验到自学的成功与快乐。

  课前预习

  1、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了解课文的意思。划出疑难之处,提出不懂的问题。

  2、试着把故事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

  3、搜集有关狼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提到狼,大家会联想到哪些词呢?

  (学生各答:凶狠、贪婪、狡诈……)

  今天我们一同来欣赏《聊斋志异》中的一则故事《狼》,看看蒲松龄是如何出神入化地表现狼的这一本性的。

  二、明确“学习目标”(幻灯片展示)。

  三、初读课文,感受情节。

  1、教师配乐范读。

  教师的范读要有声有色,有徐有缓,力求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故事的情境。

  2、讨论朗读方法。

  请学生略谈一下听后的感受,引导学生感受紧张的故事情节,意识到朗读时应身临其境,抑扬顿挫。并因势利导,由学生总结出课文朗读的方法:

  “把握节奏,进入角色”(幻灯片展示)

  3、学生自由朗读,进一步揣摩朗读方法。

  4、全体朗读。

  教师慢慢引入情境:“现在,你就是故事中的那个屠户。临近傍晚的一天,你挑着担子走在僻静的回家路上。这时身后出现了两只饥饿的狼……”(全体朗读课文)。

  四、疑难词句讨论。

  以小组合作、师生讨论的形式共同解决课前预习中的疑难词句。重点字词:

  并驱如故: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顾:看。

  苫蔽:覆盖。少时:一会儿。

  瞑:闭眼。股:大腿。

  寐:睡觉。黠:狡猾。

  难点:“名词活用”(幻灯片展示),见板书。

  五、再读课文,说故事。

  1、请一自愿者上台用投影展示他画的图,边指边说故事。其他学生补充修正。

  2、让两三位学生挑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情境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

  六、第一次研讨——赏析理解

  1、让学生将自己画的图拿到台上用投影展示给大家看,学生自由评议,看看画得准确和不准确的地方在哪里。引导学生依照课文,抓住神态、动作来评画。明确画得好的画是准确抓住屠户和狼的神态和动作来画的。

  2、大家推选一位学生朗读全文,其他学生看屏幕上教师准备的五幅画面,回味刚才的分析。(幻灯展示五幅图)

  3、讨论:有人说故事中的狼诈而愚,你同意吗?

  明确:它们见利忘害,自取灭亡。欺骗手段有限,人类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必能战胜它们。

  七、第二次研讨——质疑探究

  1、让学生联想带“狼”字的成语。

  参考:狼吞虎咽、声名狼藉、狼烟四起、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狈不堪、如狼似虎、杯盘狼藉、鬼哭狼号、狼子野心、狼奔豕突、狼奔鼠窜……

  2、教师引导学生质疑:狼这种动物是否没有优点或可爱之处呢?

  学生根据平时的积累,参考课前查找的资料,自由谈论对狼的看法。如:母性,团结,知恩图报等。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看待任何事物都要辨证、全面,平时多观察、多积累,不能只看一面就武断地下结论。

  3、配乐幻灯片展示《母爱的较量》选段(有改动)。

  充分调动学生感官,帮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充分回味刚才的讨论。

  八、布置作业:作文(幻灯展示)

  以“狼“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要随俗,从不同角度选材,写出个性。

  附板书:

  名词活用:一狼洞其中(打洞,名词变动词)

  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名词变形容词)

  恐前后受其敌(攻击,名词变动词)

  资料:《母爱的较量》选段(有改动)

  我和母亲几乎是在同时发现了那四团令人恐惧的绿光。那是两只饥饿的狼,确切地说是一只母狼和一只尚幼的狼崽。母狼长嗥一声,突然腾空而起,身子在空中划了一道长长的弧线向我们直扑过来。我的头脑一片空白,只感觉到母狼有力的前爪已按在我的胸上和肩上,狼口喷出的热热的腥味已经钻进了我的领窝。也就在这一刻,母亲忽然悲怆地大吼一声,将砍刀埋近了狼崽后颈的皮毛肉,刀割进皮肉的刺痛也让狼崽发出了一声渴望救援的哀嚎。

  奇迹就在这时发生了。

  我突然感到母狼喷着腥味的口猛地离开了我的颈窝,它放开抓住我手臂的右爪,继而又将按在我胸上的左脚抽了回去,先前还高耸的狼毛慢慢地趴了下去,他站在我的面前,一口一口地喘气,一边用一种奇特的眼神望着母亲。母亲的刀慢慢地从狼崽脖子上滑了下来,将它抛到几米外的草丛里。母狼撒腿奔了过去,对着狼崽一边闻一边舔。它和狼崽伫立在原地呆呆地看着我们,然后张大嘴巴朝天发出一声长嗥,像一只温顺的家犬带着狼崽很快消失在幽暗的丛林中……

  《狼》教学设计 篇17

  学习目标:

  1. 知道故事的叙述者与故事蕴含的道理密切相关。

  2. 懂得了解作者对于理解文章的重要性。

  通过多种阅读方法理清故事的层次,理解角色形象,并着力挖掘故事中的哲理。

  学习重点:

  通过多种阅读方法理清故事的层次,理解角色形象。

  学习难点:

  挖掘故事中的哲理。

  学习时间: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

  活动形式:朗读课文,交流,听写字词。

  1. 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初步疏通课文大意。

  2. 检查朗读,交流疑难字词。

  目的:读懂课文,扫除字词主要障碍。独立读懂课文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面对新课文。文章选在专题活动中,注释比较多,学生自读基本能理解课文。

  二、复述故事。

  活动形式:复述,交流,朗读课文。

  请2-3位同学复述故事, 互相补充,调整,修正。

  目的:进一步熟悉课文,落实重点字词。文言文教学,如何处理文和言的关系,是一个难题。我喜欢在一步一步的师生交流中落实言的学习。

  三、换角度叙述。

  活动形式:小组讨论,班级交流,朗读课文,总结。

  小组合作活动。

  一位同学讲述故事,他需要重新选择一个讲述的角度,如“屠夫”、“狼”等;另外三位同学分别设想好自己的角色来听故事。讲(听)完后,交流自己的心情。

  目的:变换叙述者,故事的细节、故事的整体面貌都会发生改变,蕴含在故事中的寓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小说的叙述者与预想的读者都很重要,也就是读小说要注意“谁讲”与“向谁讲”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 朗读课文。

  2. 阅读一个成语故事,如“鹬蚌相争、滥竽充数”等,换一个角度讲述该故事,讲给父母或同学听,并交流各自的感受。

  目的:作业指向目标的巩固。

  《狼》教学设计 篇18

  学习目标:

  1、学习重要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课文,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3、认识狼忠诚、团结、坚持不懈……的一面。

  学习重点:

  掌握重要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学习难点:

  文言词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及作品

  选自《聊斋志异》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此题下共有三则故事,这里选的是第二则。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山东淄博)人,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聊斋志异》等。

  二、请同学们说一说关于狼的成语、俗语。

  狼子野心 狼心狗肺 狼吞虎咽 狼狈不堪 狼狈为奸 狼奔豕突 如狼似虎 引狼入室

  声名狼藉 鬼哭狼嚎 前怕狼,后怕虎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同学们预习的基础上,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

  2、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注意看老师读课文时的停顿、重音。

  3、举行朗读比赛,老师先请一个学生读,其他同学对照课文,找他读的错误之处,并说明读错的原因,然后这个同学继续读下去,看谁能一读到底,没有读错之处。一读到底,没有读错之处的同学得到冠军,老师发给奖品。

  四、精读课文。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前进)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像犬似的)

  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打洞;从洞进入)

  “前、犬、洞、隧”字的解释,同学们在课堂上记住,同座位两同学互相检查,然后找6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二)课文主要写了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经过。朗读课文,说说其间经历了哪几次交锋。

  1、投骨,

  2、屠户坐在草堆边,

  3、屠户突然跳起杀面前的狼,

  4、屠户杀草堆后面的狼。

  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的插图,图上画的什么?图上屠户的动作是什么?

  图上有屠户、一只狼坐在地上、一个很高的草堆,屠户正拿着刀劈狼。

  (三)从文中找出能够概括文章中心的语句,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机智灵活地和狼斗,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五、作业

  发挥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则白话故事。注意充实内容,增加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

  一个屠户卖肉下午回家的途中,肉已卖完,挑子中只剩下骨头。遇到两只狼,紧跟着屠户走了很远还不想离开,继续跟着走。

  屠户心里紧张、害怕,额头上冒汗,该怎么办?就扔一块骨头给狼,心想,给狼一块骨头让它啃,狼就会停住,不会再跟着自己,一只狼得到骨头站下来啃骨头上的肉,另外一只狼仍然紧紧地跟从屠户。屠户又扔另一块骨头,第二只狼得到骨头后,停下,站在地上啃骨头,然而第一只狼啃完骨头后又追了上来,跟在屠户的后面行走,屠户再扔给狼一块骨头,第一只狼见到骨头,就停下来啃,这时,第二只狼啃完骨头后又追了上来,屠户只得又扔一块骨头给第二只狼,如此反复。屠户挑子里的骨头已经全都扔给狼了,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的处境很为难,害怕前后遭受它们的攻击。吓得一身汗。走着走着,看见前面地上有一个打小麦的麦场,麦场的主人在麦场上堆积一个很高的草堆,象小山一样。屠户就跑到草堆边坐下,背靠着草堆,卸下挑子,手里拿着刀。这时两狼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凶狠地注视着。屠户心里很紧张,心想,怎么办?但是,他同时告诉自己,不能慌张,要沉着冷静,想出办法,制住两只狼。

  过了一会,就在屠户急着想办法的时候,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屠户心想,就在这等吧,等待机会,又过了很长时间,坐在前面的狼眼睛好象闭上了,神情很悠闲。这时,屠户突然跳起来,跳到狼的面前,一 刀劈朝狼的头部劈去,然后有第二刀,第三刀,第四刀……把这只狼狼劈死。刚想离开,转眼看见刚才离开的那只狼正在草堆后方打洞,想把草堆打一个通道,从通道进入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进入洞中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用刀朝狼一阵猛砍,连续劈了几刀,将狼杀死。屠户忽然想起,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大概是诱惑自己,麻痹自己,好让离开的狼从草堆后面打洞进攻。

  狼很狡猾,但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禽兽与人较量,终究会被人杀死。

  同学们写,老师也写,写好后老师检查同学们写的结果,老师也把所写的故事念给学生听。

  《狼》教学设计 篇19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介于精读课文与课外阅读之间,成了桥梁性的教学材料,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半独立阅读。因此,教学《狼》这篇课文,我预备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安排"合作"的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得的学习经验来学习这篇文章。我是在初一刚进学的学生中上这一堂课,在小学,他们已经学习了几篇文言文,本学期的《童趣》也已学完,有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预备分三个阶段落实:一是预习。二是课堂学习。三是课后作业。

  预习阶段,主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相关信息并记忆这些信息;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解把课文读通顺,把文意弄明白。这为课堂学习奠定了基础。

  课堂学习阶段,一是让学生积累词语,包括含"狼"的词语和文言实词虚词及活用词语;二是让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翻译;三是让学生领悟课文的主旨,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多元熟悉事物,培养学习辩证的思维能力。课堂学习主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引领,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课后作业阶段,是对课堂的有效延伸。背诵和默写全文,是对知识的巩固;拓展阅读《狼》三则的另两则,是对课堂知识的发展。

  这一教学思想,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理解文言知识的基础上,有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受到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熏陶,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能力的进步,使语文学习开放而布满活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把握生字生词,积累文言词汇。

  2、朗诵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

  1、熟读成诵。

  2、捉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熟悉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

  2、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3、推荐阅读,让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辩证地熟悉狼,培养学生个性思维及立体思维的习惯与能力。

  教学重点:

  练习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和熟读成诵能力。

  教学难点:

  文言实词虚词理解和记忆。

  课前预习:

  1、查找作者蒲松龄的相关资料。

  2、利用工具书,帮助自己解决字词题目,力争把课文读通顺。

  3、结合课文注解,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课堂学习:

  一、狼图导进,积累词语

  出示狼的图片(插 进狼嗥),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对狼的看法或者,所听到的四周的人对狼的评价。

  请同学们说说带"狼"字的词语,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及"立体教学法"提倡的"信息互动"、"资源共享"、"立体交叉"、"综合利用"等教学手段,把图片和音乐作为本文的导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使学生开课伊始就全情投进,取得"成功一半"的良好效果。

  说带"狼"的词,一是先进为主,暗示本文的主旨,二是潜移默化,夸大积累的重要,教案《《狼》教学设计》。

  二、记忆作者,略知作品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 败、科举制度的腐朽。

  【设计意图】

  必须要记忆的文学常识性的东西,要求学生一定要熟记,没有别的窍门,只是记和背。

  三、个性阅读,读通文本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3遍,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同学们朗读课文的情况,对比较难读顺的地方,老师范读。留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缀zhuì窘jiǒng苫shàn蔽bì弛chí眈dān

  瞑míng隧suì尻kāo黠xiá

  【设计意图】

  这是学习古文最基本的要求,不把文章读通读顺,就不可能进进理解和感悟的环节。

  四、结合注解,疏通文意

  1、要求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并对照注释,能把课文的大致意思弄明白即可。

  2、请几位同学把这个故事复述一遍,假如有复述不清楚的地方,教师相机提醒。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和能力――学会利用现在资源往辅助自己的学习,这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五、细读课文,理解文章

  1、请同学们各自读课文,边读边在不能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下面注上自己喜欢的标志。

  2、同学之间疑问互解。

  3、向老师提出不明白的词句。

  4、教师结合同学们自学互学及提出疑问的情况,迅速回纳整理,对重要的内容,学生轻易出错轻易忽略的内容再以提问的形式加以夸大和强化。

  【设计意图】

  以上4个小环节是自成一体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我校主张的教学方法,这与新课程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谋而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器官,全面自学之后,再同学间合作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后,很多知识都稔记于心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方法比老师"填鸭式"地"我讲你记"更有效。然而,学生究竟是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第3和第4点弥补了这一缺陷,通过师生互问作进一步的探究,解决重点和难点题目,以保证学生把课文弄懂弄通。(1)词语方面:

  ①重点词语要结合课文句意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如以下词语:

  惧:恐惧。从:跟随。故:原来(一样)。驱;追赶。窘:困窘。

  恐:害怕。顾:看到。瞑:闭眼。暴:忽然。毙:杀死。股:大腿。

  寐:睡觉。黠:狡猾。

  止:有两讲――一为"只";另一为"停止"

  ②有些词语用的是其引申的意思,要提醒学生留意,如:

  缀:原意是连结,文中意是紧跟。

  弛: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

  ③一词多义:

  止:同"只""止有剩骨"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神情"意暇甚"想"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攻击"恐前后受其敌"敌方"盖以诱敌"

  前:前面"恐前后受其敌"向前"狼不敢前"

  ④词类活用:

  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进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2)句子方面

  重要语句翻译:

  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恐前后受其敌――(屠户)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

  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犬坐逐一像狗似的坐。洞其中――在其中打洞。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也是很狡猾的了,可一会儿功夫两只狼先后毙命,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应该说是本课的重点部分。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有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对古文而言,对词语的理解,对句子的翻译,向来是学习古文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最基础的一环,对学生今后古代汉语的学习起作奠基的作用,不可轻视。固然本文篇幅较短,内容也并不难懂,甚至可以说是同学们喜欢的、感觉趣味无穷的短文。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篇文章字词、句式难点很多,语言障碍相对比较大。所以,我设计了这些字词句的理解环节,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文,并把握古代汉语的一些语言习惯,为学生今后学习古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理顺思路,体会中心

  1、填下表:

  狼2、指名说一说文章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迪?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是让学生弄懂本文记叙的顺利,并梳理故事情节,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感知和记忆,由此概括本文的主旨,并让学生就事论事,有感而发。这样,既练习了学生分析与概括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拓展延伸,辩证思维

  1、提问:除了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2、出示文章《母狼的聪明》让同学们阅读,谈谈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对狼有什么不同的熟悉?

  【设计意图】

  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提到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基于这一理念和立体教学法提出的"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方面、相交叉的师生互动"教学思路,我设计了这一环节。夸大的是老师与学生,社会与师生之间相互教与学。这一环节,老师提出新的学习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由课本知识迁引到课外知识,抛开本文作者的写作主旨――对狼的抨击、耻笑等思想意识,让学生通过阅读从另一个方面熟悉狼,评价狼,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辩证思维的能力。

  八、推荐阅读,开启聪明

  《狼图腾》

  《狼道》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上一环节的延伸,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进步学生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方法和能力。

  九、课后作业,巩固落实

  1、背诵并默写这篇古文。

  2、找出《狼三则》另两则阅读并能初步理解。

  【设计意图】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能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

  《狼》教学设计 篇20

  教学内容:

  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揣摩语言,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把握狼与屠户的形象。

  ⑵、理清文章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⑶、掌握课文中狼的阴险狡诈和屠户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及课文阐明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朗读

  2、品读

  3、讨论点拔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认识狼贪婪、凶狠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对于狼一样的害人虫必须识破它的假象,坚决斗争,去争取胜利。

  ⑵、同社会中假、丑、恶等阴暗面作斗争。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掌握课文中狼的阴险狡诈和屠户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及课文阐明的道理

  教学方法

  朗读分析

  课时设计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介绍作家作品。学生例举与“狼”有关的成语。同学们说出心目中狼的形象。学生介绍蒲松龄及《聊斋志异》

  二:诵读课文

  1、学生、在下面自读、

  2、个别学生读老师与学生共同校正字音。

  3、老师范读,定准字音及断句。

  4、学生重新自读。

  二.课堂总结。

  三.课堂小测:

  重要句子的断句及读音。

  作业:结合课下注释试着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课前提问:简介作者。

  二.教学新课

  1、结合注释及手中的工具书翻译课文第一段。

  归:止:缀行:甚:

  2、结合注释及手中的工具书翻译课文第二段。

  惧:投以骨:

  3、结合注释及手中的工具书翻译课文第三段。

  大窘:顾:弛:持:

  4、结合注释及手中的工具书翻译课文第四段。

  犬坐:以刀:悟:盖:

  5、结合注释及手中的工具书翻译课文第五段。

  几何:止:

  三:学生整理课文译文。

  四:课堂小测:

  重要句子的翻译。

  五:作业:背诵课下注释及课文。

  第三课时

  一.课前提问:重要句子的翻译。

  二.新课;

  (一)、理清故事情节:

  (1)开端:遇狼。

  (2)发展:俱狼、御狼。

  (3)高潮和结局:杀狼。

  (二)、说评析文,把握形象:

  (1)解读作者笔下的“狼”。

  1、狼是本文的主角,你觉得文中哪个字最能反映狼的本性?

  2、你能从课文哪些文句中看出狼具有“黠”这一本性?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应引导学生抓住“似”“甚”“洞”“攻”这些词,充分认识狼的狡猾本性。)

  3、狼除了“黠”这一本性,还有哪些特点?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依据。

  a、缀行甚远、仍从──→贪

  b、前狼止而后狼又至──→贪

  c、两狼之并驱如故──→贪

  d、眈眈相向──→凶

  1、多媒体小结狼之本性:黠、贪、凶

  (二)解读作者笔下的屠夫。

  1、面对既贪又凶又黠的两狼,屠夫有过怎样的心理?你觉得可用文中的哪几个字来形容表达?开始的害怕,继而困窘,最后决心一搏。惧─→窘─→持

  2、换位思考。请同学们将自己假想为此境中的屠夫,用“与其……不如……”的句式,说说屠夫最后选择一搏曾有的心理活动。

  3、屠夫是如何与两狼展开搏斗的呢?从中可看出屠夫具有怎样的品质?。

  (三)、论说结局,感悟主旨

  贪婪而又狡猾的狼最终却落得“顷刻两毙”的命运。对这样的结局我想同学们一定会有什么话要对屠夫说。

  (四)课文延伸;向学生介绍蒲松林的另外两则《狼》

  (五)课堂小测:狼和屠户的形象。

  三.作业:完成练习册习题。

  板书设计:

  狼

  蒲松龄

  屠户:

  狼:

  教学回顾

  谭义专

【《狼》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狼》教学设计12-28

狼教学设计02-24

《狼》教学设计01-08

《狼》教学设计03-04

《狼》的教学设计02-21

狼-教学设计10-02

狼-教学设计精选10-11

《狼》教学设计推荐07-18

有关《狼》教学设计07-19

课文《狼》的教学设计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