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10-12 14:04:5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10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10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真看图,认识图上的动物,了解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2.独立认读音节,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3.学习6个词语,学会7个生字,认识4个部首。

  4.认识问句、问号。学习朗读问句,懂得回答问题要完整,先问的先答,后问的后答。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朗读问句答句,理解长、短、弯、扁等字。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教学准备

  录像带、录像机、两个盒子(一个稍扁,一个稍长)、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自然界中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小朋友看看(放录像),这幅画面上有些什么动物?看清楚说。(这幅画面上有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和孔雀)

  wěi

  ba

  bǐ

  仔细看看它们的尾巴一样吗?(板书:尾

  巴)这节课我们就来比比它们的尾巴。(板书:比)

  领读课题,齐读课题:6.比尾巴。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

  提出自学要求:看图轻声读儿歌,要求读准字音,想想这首儿歌告诉我们什么。

  2.

  各自轻声读儿歌。

  3.

  检查生字的读音。

  shuí

  de

  cháng

  hǎo

  xiàng

  hóu

  zi

  sōng

  shǔ

  biǎn

  谁

  的

  长

  好

  像

  猴子

  松

  鼠

  扁

  4.

  指名四位小朋友分节读儿歌。(正音)

  5.

  讨论:这首儿歌告诉我们什么?

  过渡:这首儿歌告诉我们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这节课先来学习第一、二两节。

  三、细读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句。出示黑板;谁的尾巴长?

  师述:这首儿歌一开始就提出了问题;谁的尾巴长?问题后面的标点符号就叫问号。(齐说)读问句要注意声调向上扬。

  (领读两遍)

  理解:谁的,谁的还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哪一个)读这句话时要强调谁的。(圈出重音谁)还要强调谁的尾巴要连起来读。(划连线谁的尾巴)

  领读,指名读,齐读。

  2.指名读第二句。出示黑板:谁的尾巴短?

  提问:读时强调哪一个词?(圈出重音谁)哪几个词要连读?(划连线谁的尾巴)这句话还可以怎么问呢?

  3.指名读三句。出示黑板;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评议。

  强调注意谁的尾巴要连读,(划连线)谁的要强调。(圈出重音谁)

  引说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就是

  4.小结过渡。第一小节提了三个问题,第二小节回答了这三个问题。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这两个问题怎样回答呢?要比一比才知道,大家比比看。

  四、细读课文第二节。

  1.

  放录像,教师比划。提问,猴子的尾巴,兔子的尾巴哪一个长,哪一个短呢?(对,长和短,比较就能看出来了)

  2.

  第二节里哪两句话回答了这两个问题?(出示黑板)

  3.

  指导朗读理解o。

  ①猴子的尾巴长回答了第几个问题?老师问的时候强调谁,答的时候要强调哪一个词?(圈出重音猴子)老师问,学生答。还要注意哪几个词要连读?(划连线:猴子的尾巴)

  ②现在小朋友问,老师来回答,看老师回答得好不好?为什么?

  生:谁的尾巴长?师:猴子

  师述:对,我们回答问题一定要语句完整。(领说两遍:回答问题要完整)现在老师再来问,大家一齐回答。

  ③兔子的尾巴短回答了第几个问题?读这句话时要强调哪个词?(圈出重音兔子)

  教师问,学生答,注意兔子的尾巴要连读。(划连线)女生问,男生答。

  第一小节先问了谁的尾巴长,后问了谁的尾巴短,第二小节就先答了(引读),后答了(引读)。

  师述:这就告诉我们先问的先答,后问的后答。(领说两遍:先问的先答,后问的后答)

  ④看录像,如果老师把问的次序颠倒一下,怎样回答呢?老师问,指名学生答。

  ⑤放出牛、羊的录像,学习提问题,回答问题。注意先问的先答,后问的后答,回答问题要完整。

  ⑥第一小节里的第三个问题: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好像一把伞,是不是一把伞?书中怎么回答的?(出示黑板3)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是不是好像一把伞?大家看录像。

  ⑦放出录像,问:松鼠的尾巴什么样子?

  ⑧指导朗读第三句,圈出重音,划出连线。

  ⑨放出燕子的录像,提问:燕子的尾巴好像什么?用好像说话。

  ⑩分角色朗读第一、二节。

  五、学习三问、三答的方法,比比水牛、山羊、燕子的尾巴。

  1.放录像,同桌的学生练习提问并回答。

  2.指名同学回答。

  六、识记部分生字字形。

  1.划出生字,各自读读,记记字形。

  2.出示卡片学习生字。

  的:分析结构,教学白字旁,书空左半部分。读词;谁的、猴子的。

  巴:有几笔写成?范写巴。读词;尾巴、嘴巴。

  把:把比巴多一个偏旁,教学提手旁。读词:一把伞、一把剪刀。

  长:范写,长有几笔写成?指名分解笔画。

  七、复习巩固。

  1.自由读读,记记字音、字形。

  2.抽读生字。

  3.做找朋友的游戏。(四个字、四个音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卡片:长、的、巴、把。

  2.指名读课文第一、二节。

  二、细读课文第三节。

  1.出示黑板:(第三节)看看第三小节,注意读时也要和第一小节问句一样,要强调哪些词。指名说,教师圈重音谁,划出连线谁的尾巴。

  2.指名读,领读,齐读。

  三、细读课文第四节。

  1.

  第三小节先问了谁的尾巴弯,我们来看看;(放录像)公鸡、鸭子、孔雀,谁的尾巴弯呢?-指名学生指出来,用手画画公鸡的尾巴。(放特写镜头)大家一齐画。

  2.第四小节怎样回答的?(出示黑板)指导朗读。圈出重音公鸡,划出连线。

  3.谁的尾巴扁呢?(看实物;两个盒子)先看看老师手上的两个盒子哪一个是扁的?用手比划扁盒子。

  4.放录像,看看谁的尾巴扁?放特写镜头,看看鸭子的扁尾巴。

  5.课文怎么回答的?(出示黑板)指导朗读。指名读,评议,师问,学生齐答。(圈出重音鸭子,划出连线)

  6.放录像,鸭子的尾巴扁,还有哪一部分也是扁的(指嘴)鸭子的尾巴和嘴巴都是扁扁的,这就叫扁。

  7.放录像,看看这六种动物,比比谁的尾巴最好看。(放孔雀的特写镜头),孔雀的尾巴上有很多花纹,这些花纹像什么?(眼睛)对,我们叫它大眼状花纹。看看大眼状花纹有哪些颜色。

  出示黑板:大眼状花纹的颜色有_______、有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

  指名说句话,谁在后面再加上一句话?

  师述:孔雀的尾巴好看极了,没有哪一种动物的尾巴比得上它,所以说孔雀的尾巴最好看,在好看前面加上一个最。

  指导朗读,老师问,学生答,评议,圈出重音孔雀,划出连线。

  8.分男生、女生朗读第三、四节。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总结:

  这首儿歌的题目叫《比尾巴》,通过比较告诉我们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六、看录像,学编儿歌《此嘴巴》。

  过渡,动物的尾巴不一样,也有许多动物的嘴巴不一样,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比比几种动物的嘴巴,编一首比嘴巴的儿歌。

  1.放录像,仔细观察公鸡、鸭子、老鹰三种动物的嘴巴。

  2.提出要求:①三问三答,②回答问题语句要完整;③注意先问的先答,后问的后答。

  3.同桌讨论。

  4.指名学生编儿歌《比嘴巴》。

  七、识记部分生字。

  1.划出生字,自学,巧记字形。

  2.出示卡片,检查自学情况。

  公:教学八字头,下面有几笔?

  鸡:左边有几笔?教学右边的鸟字旁。

  鸭:把鸡的左边又换成甲就是鸭,一齐书空左边的甲。

  八、巩固复习。

  1.看黑板,记字音和字形。

  2.抽读生字。

  3.猜字游戏.

  九、指导书写:公

  鸡

  鸭

  日

  把

  的

  长

  [教案述评]

  薛亚莉老师是扬州市(地区)小语骨干教师,她所上的《比尾巴》一课获1996年扬州市(地区)优秀录像课等奖。现将此课的教学特点作简要评述。

  一、指导方法练朗读。

  1.具体指导,教给朗读方法。

  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问句的语调,圈出朗读的重音,划出连读的词语。如谁的尾巴长重音是谁,连读谁的尾巴,读出问句的语调。同时要求学生先问的先答,后问的后答,答题要完整。

  2.由扶到放,运用朗读方法。

  在学习3、4节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圈重音、划连线、读语调,然后师问,生答,要求做到答题完整。

  3.形式多样,强化朗读训练。

  在朗读中,教师不但运用了领读、引读、指名读、自由读、齐读等方式,而且让学生评议,评后再读,强化了朗读训练,培养了朗读能力。

  二、凭借录像学词句。

  本课是看图学词学句,教者精心绘制了动物图片,并摄成录像,在教学环节中巧妙运用。

  1.凭借录像,掌握尾巴特点。

  ①观察比较抓特点。教者让学生看录像,细比较,直观地理解了长、短两词。理解弯一词时,让学生看录像后用手比划了一下。

  ②创设情境抓联系。为理解扁一词,教者让学生比较两个盒子,再看录像,观察鸭子的扁尾巴,进而观察它的扁嘴巴。

  2.凭借录像,运用句式说话。

  教者凭借录像,不但帮助学生理解词句,而且指导学生运用词句。如理解了长、短、好像一把伞之后,教者让学生观察牛、羊学提问题;观察燕子的尾巴,用好像造句;观察孔雀的尾巴,用有的有还有的句式造句。这样既理解了词句,又掌握了句式,培养了说话能力。

  总之,本课的教学,能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形象直观,训练扎实,效果显著。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4、教学重点,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设计】

  一、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2、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3、搜集有关于“罗布泊”“月牙泉”“青海湖”等资料。

  4、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后记在笔记本上。

  二、课堂教学

  1、导入:

  同学们听说过罗布泊吗?那里是浩瀚的沙海,是一个充满恐惧又充满神秘的戈壁,但是,罗布泊在100年前曾是一片辽阔的水域,那里水鸟成群,碧波荡漾,罗布泊滋润着大片的生命绿洲。那么,罗布泊是怎样消失的?是谁制造了这个悲剧?我们一起到《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寻找答案。

  2、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收集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图片。

  3、研习新课:

  ⑴、指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②、罗布泊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③、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⑵、同桌同学为一组讨论以上问题。

  ⑶、教师检查讨论情况。

  ⑷、学生每四人为一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②、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⑸、教师点拔,明确:

  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破环的深层原因是人们只图眼前利益,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全文表达了作者对罗布泊消逝的痛惜之情,以及对保护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

  ⑹、指名分别读一读揭示罗布泊生态环境被破坏原因的句子和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并认真体会。

  ⑺、指名来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⑻、文中运用了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从文中找出来说一说它们的作用。

  ⑼、文中还引用了大量确凿详实的数据,从文中找出几例,试分析它们的作用(使用数据的好处)。

  4、拓展:

  ⑴、出示“青海湖”“月牙泉”的图片,问:青海湖,月牙泉的悲剧也在不断上演,这说明了什么?

  ⑵、对于“青海湖”“月牙泉”的环境保护你有怎样的建议?

  ⑶、想像一下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5、练习:请你以世纪老人的口吻,将你向人们诉说的内容写在练习本上。

  提示:

  ⑴、从出生~20岁,水草丰美,水鸟成群的仙湖;

  ⑵、20岁~60岁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

  ⑶、60岁~100岁紧扣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好回忆,寻找回来的世界。

  6、小结:

  本文用惨痛的历史教训说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呼吁人们树立环保意识,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共建美好家园。只有这样,我们的明天才会更美好。

  三、课外作业

  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濒临干涸的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

  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 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探究文章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课前准备:

  1. 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 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效果。

  二.整体感悟

  1. 速读课文,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 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三.品味研究

  1. 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语句。

  a. 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b. 教师集中讨论结果: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节,第四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六部分。

  2. 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a. 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达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在,我们通过第三部分的探究来认识这一点。]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小节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那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b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23分钟,然后组织全班讨论交流。

  c. 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评议、肯定: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赞美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朴实。

  奉献精神,理想党员概括并赞美邓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没有私心。

  品格使人们绝对相信他: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制成氢弹;说服工宣队、军宣队队员。

  d. 作者在叙述邓稼先的气质品格时,为什么要提到奥本海默?

  全班讨论,教师归纳:运用对比手法,既可烘托突出邓稼先中国人的气质品格,强调他跟奥本海默气质品质不同;又能肯定他们为国家功臣,同属伟大的科学家。

  e. 小结:

  作者在叙述的基础上议论抒情,使议论抒情的语句内涵丰富、情感真挚;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使叙述内容更加具体充实,让读者更鲜明地感受邓稼先中国人的气质品格。这就使第九、第十两小节既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饱含赞美深情,富有感染力。

  3. 学生自主选择其他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两三部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问并参与解答问题。

  五.巩固拓展

  1. 全班讨论:你认为邓稼先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2. 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你对他的情感。

  六.评议总结

  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展示积累

  选择第一、二、三自然段中自己背得最流利、最有感情的部分,背诵给同桌听。

  赏读“可爱”,晶“情”动“情”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你是从哪些方面感受到“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又是从哪些描写体会到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的?

  2、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a、观察插图,体会小花猫的可爱。

  b.将课前收集的有关老舍先生酷爱花草的资料与他“放任”小花猫淘气的描写进行对比, 以加深感受。

  c、联系语境理解“开辟…‘生气勃勃”。

  3、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把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总体梳理,回归全文

  1、小组讨论:老舍先生笔下这只既古怪又可爱的花猫,为什么能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难以抹去的印象?

  2、各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梳理:

  (观察细致入微、描写真实具体、将猫视为朋友、字里行间处处留情)

  3、朗读全文,加深体会。

  自主选择,积累词汇

  1、用喜欢的符号圈划出自己最欣赏的词语、句子,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再摘抄在“采蜜本”上。

  2、同桌互相交流。

  阅读链接,拓展延伸

  1、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两段话,想一想:同样是关于猫的描写,这两段话与老舍先生的《猫》一文,在观察与表达的角度上分别有什么不同?

  (提示:第二段话与课文《猫》相似,侧重于用拟人的手法侧面描写猫的生活习性,并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第一段话则从正面直接描写猫的外形特点。)

  2、小组交流。

  3、课后留心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帮它拍摄一张相片或画一张画像,然后为相片或画像配一段旁白。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作为一节自主设计的展示评价活动课,将根据创意台灯的展示、评价、交流、优化这条主线层层展开教学,以学生活动贯串始终,教师做为“主持人”仅为课堂的组织者、调控者。

  一、设计思想

  “设计方案的改进和完善”是“技术与设计1”的中有关设计部分的内容,结合教学进度和学生活动,制定了创意台灯的展示、评价、交流、优化的教学内容。高一20班分成6个小组,利用课外时间,安排了创意台灯设计制作活动,计划如下:①发现问题与明确问题:调查需求,调查统计,明确要求;→②制定设计方案:收集信息,设计分析,方案构思,方案呈现,方案筛选;→③制作模型:绘制图样,台灯制作;→④测试、评估及优化:测试,评估,优化;→⑤台灯的使用和维护:设计一份产品说明书。在学生初步完成台灯制作以后设计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动手之后的.又动口,是本次制作活动的总结提高,也是学习内容的概括拓展,在实践和创新两方面进行技术素养培养。通过展示、评价、交流、优化使学生获取改进和完善设计方案的建议和灵感,对设计及评价的原则、设计三要素、交流的方式,整合运用,体验感悟,从而提高带动学生敢于表达意识,激发学生的设计激情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总之,让学生敢想、敢做、敢说,在设计的殿堂里展示创意,感受快乐,迸发设计的灵感和激情。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完设计的过程、原则、评价,方案的构思以后,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缺乏一个整合,联系和综合到一起的学以致用。再加上现在的高中学生,学的多,说的少,做的更少,因此学生需要这样一个机会,一个创意台灯的完整制作过程正复合这种心理需要,学生有激情去设计,去表现,过程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都会让学生回味无穷。把该班同学分成六个小组,每组制作一个台灯,

  每组设有组长,做好分工。制作完成之后,更有一种展示的冲动,分享设计成果的愿望,也更需要一种评价、交流,去碰撞智慧,迸发灵感,找到设计方案改进与完善的方向和突破口。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让学生台灯设计的展示与评价中,在交流讨论中,表达设计思想,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感受创意的精彩,认识到设计的灵感来源于生活。

  ②了解对设计成果评价的目的性与必要性,知道评价的基本方法,进一步体会评价的原则。

  ③了解交流的目的与方式,理解设计过程需要不断优化。

  2. 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台灯作品展示评价的过程,体验评价的方法。

  ②体验交流讨论的过程,了解交流的方法,体验思想的碰撞和辩论的激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创意台灯设计为载体,让学生亲身感受设计评价、交流的过程,再次感受设计的快乐,体验劳动的辛苦,享受成果的喜悦;提高带动学生敢于表达、展示自己的意识,激发学生的设计激情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对通用技术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①创意台灯设计的展示、评价、交流、优化,认识设计评价与交流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完善优化自己的设计。

  ②设计及评价的原则、设计三要素、交流的方式,知识的整合和学以致用。 难点:

  正确理解评价、交流、优化的全面性、角度性、针对性,及评价角度的联系性和矛盾性。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构思与流程

  根据创意台灯的展示、评价、交流、优化这条主线层层展开教学,以学生活

  动贯串始终,教师成为“主持人”成为课堂的组织者、调控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安排台灯展示、讨论评价、即兴点评、投票评奖等主要活动内容,采取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形式,在完全属于他们的课堂中,畅所欲言,讨论甚至是辩论,挑战思维,化解难点,感悟设计,有效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使学生对设计形成积极的情感和实践创新的态度。

  本节课设计辅以多媒体技术,以课件引导,用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现生动、丰富的设计信息和学生课堂上的活动相互呼应,以设计领设计,以设计实现课堂的大容量,融会贯通设计环节教学内容——使学生对设计的过程和原则、设计的评价和方案构思的内容有整体的认识,把学生快乐地、理性地带进设计世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电磁铁,学会制作电磁铁,认识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

  2.过程和方法。

  经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的过程,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树立勇于有根据的怀疑、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

  【教学器材】

  干电池三节,大铁钉两枚,大钢钉一枚,铝筒一个,漆包线(1和1.2各一根),小刀一把,电流表一只,大头针(或细铁屑)适量,缝衣棉线若干,开关、滑动变阻器一只 。

  【教学过程】

  一、引入:从生活走向物理

  观看录像,画面上出现无锡钢铁总公司废钢分公司电磁铁搬运铁块的现场。看完的同学议一议,猜一猜。

  师:你们已经看到了什么?

  生:这是电磁铁……

  师:还想知道什么?

  生甲:什么是电磁铁?我自己能不能做一个?

  生乙:电磁铁是怎样工作的?通过它的电流有多大?

  生丙:想知道电磁铁能吸住多重的东西。

  师:同学们对这么多的问题感兴趣,很好。这节课希望同学们能解决一些问题,同时又产生许多新的问题。

  评: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二、制作电磁铁

  阅读课本,知道什么叫电磁铁、怎样制作电磁铁。依照课本的指导,自主选择器材。大约八、九分钟后,各组都制作完毕。(提醒学生用小刀将两头的绝缘漆刮掉。)

  生甲:用1细漆包线在大铁钉上顺一个方向绕制60匝的线圈,再用棉线在漆包线表面缠绕一层,使漆包线不致松散,这样就制成了一个电磁铁。同样的方法,用1.2细漆包线在另一大铁钉上绕了80匝制作了另一个电盘??/P>

  生乙:我们也制作了两个电磁铁,不同的是一个绕在铁钉上,另一个绕在钢制的水泥钉上。我们想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丙:我们做了三个电磁铁,除了跟甲一样外,我们还在铝筒上绕了一个60匝的电磁铁。

  师:手脚真够快的,是不是经常帮妈妈绕毛线?(生愉快地笑了。)

  生丁:乙、丙两位同学看书不认真。绕在钢钉或铝筒上不能叫电磁铁。生丙:书上说的不一定都对!亚里土多德曾经说过“我爱老师,我更爱真理”。我们想研究一下,同样是金属,铝筒究竟可不可以。(同学们给了他热烈的掌声。)

  师:丙同学的这种敢于怀疑、勇于探究的精神的确值得称道。

  评:在平等的关系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实验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1.猜想。

  师:“电磁铁能吸住多重的东西”,也就是电磁铁的磁性大小。那么,电磁铁的磁性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各个小组讨论一下,然后把你们的观点告诉大家。

  甲组:跟通过漆包线的电流、它两端的电压以及漆包线的电阻有关。

  乙组:还应当与线圈的匝数多少有关。

  丙组:我们认为甲组的观点有些重复,根据欧姆定律,电压和电阻的共同作用就是电流,所以,我们的观点是:通过漆包线的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的多少会影响电磁铁磁性的 大小。

  师:大家的猜想都有道理,相比之下,丙组的猜想比甲组更合理一些。

  丁组:电磁铁磁性的大小跟铁芯的粗细有关,越粗磁性越强。

  师(有些惊讶):你们的这个猜想的确与众不同,坦率地讲,我也说不清楚铁芯的粗细是否对电磁铁的磁性有影响。给的器材里2枚大铁钉也是一般粗,不过,课后我们一起来研究。谢谢你们,能提出这么好的猜想来,让老师也大开眼界。

  评:教师真实地在学生面前暴露自己的无知(甚至有意识地表现自己的无知),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使学生去除对教师的神秘感和权威感,主动承担探究的责任。

  2.方案。

  电流、匝数都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各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采取何种步骤?(A.保持匝数不变,磁性与电流的关系;B.保持电流不变,磁性与匝数的关系。)

  (2)用什么方法来反映电磁铁磁性的强弱?(用吸引铁屑的多少,用吸引大头针的多少,用弹簧秤的方法。)

  (3)用什么方法来改变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增减电池个数;或者用滑动变阻器。)

  在研究“保持电流不变,磁性与匝数的关系”实验中,甲组依照这样一个方案进行探索(如图)。我们把它贴在黑板上,让大家展开讨论。

  甲组解释说:将两个电磁铁分别接在相同的两节干电池上,通过它们的电流是相同的,就可以研究“保持电流不变,磁性与匝数的关系”。

  制作

  1的漆包线做成50匝的电磁铁,1.2漆包线做成的80匝的电磁铁

  设计

  分别将两个电磁铁接在同一个电源泉上,设计简单、思路明朗

  记录

  线圈的匝数(匝)

  50

  80

  吸引的图钉(个)

  5

  9

  结论

  “电流一定时,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就越强”

  师:同学们来评价他们的方案。

  生甲:这个方案步骤简单,操作方便。

  生乙:这个方案不可行。甲组认为电磁铁两端的电压相同,电流就相同,事实上这两个电磁铁的电阻是不同的(漆包线分别为1和1.2)。如果采用这个方案,结果是不可信

  的。

  师:乙生的评价很中肯。同学们要在讨论中尝试评估他人的方案,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从而改进探究方案。

  评:“探究?合作?发展”的新理念在这里撒下了种子。

  3.收集实验数据(略)。

  各个组在经历和15分钟的探索后,得出“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磁铁的磁性越强;电磁铁线圈的匝数越多,磁性越强”的结论。可以看 出,同学们还有很多想法渴望得到交流。

  四、交流和评价

  师:在经历和体验了快乐的探究后,你有哪些收获?

  生甲:我知道了电磁铁的构造。

  生乙:我知道了怎样控制电磁铁的磁性大小。

  生丙:我又一次品尝到了运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的快乐。

  生丁:我们解决了一些问题,可又有了一些新发现,这让我很兴奋。(教师和学生都开心地笑了。)

  师:都有哪些新发现?

  生甲:我们发现用钢芯也可以吸起大头针,不同的是,断电后它仍然有磁性,这样反而不方便。

  生乙:我们用铝筒代替铁钉,发现它不能吸起大头针,说明电磁铁只能用铁芯来做。关于这一点,我相信认识得最深刻的只有我们组。(生笑)

  师:为什么?

  生乙:听来的容易忘,看来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掌声一片。)

  师:说的好。我们都要将这种“动手实践、亲历体验”的学习方法发扬光大。

  生丙:老师,我还有一些不明白的问题。

  师:请告诉同学们。

  生丙:滑动变阻器是不是电磁铁?

  话音刚落,学生们就开始争论,有说是的,有说不是的。

  师:“听来的容易忘,看来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你们去研究吧。(生会意地点点头。)

  于是大家观察探究,首先看到线圈内部是瓷的,然后撒一些细铁屑发现它没有被变阻器的线圈所吸引,就这些现象大家讨论后有以下几种看法。

  生甲:变阻器不是电磁铁,因为它内部不是铁心而是瓷心。

  生乙:电流通过它只有热效应,不会有磁效应。

  生丙:不对!电流周围肯定存在磁场,它会不会采用特殊绕法,使磁性正好抵消,所以它对外不显磁性。

  师(非常激动):同学们的研究和推理极具想象力,你们的创新能力让老师钦佩!尽管我们还不知道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可这种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会使我们终身受益 。

  评: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这里没有标准的答案,但会留下合作探索的足迹。

  五、从物理走向社会

  再看录像,听听无锡钢铁总公司废钢分公司技术员介绍有关电磁铁的一些数据。例如,电磁铁的工作电流为300A,能吸起3t的废铁等等。

  课后要求学生了解电磁铁的种类以及工作环境,写一篇调查报告“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课例设计说明:

  《威尼斯的小艇》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的第五组中的第二篇讲读课文。这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写”。

  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是什么样儿的,船夫如何驾驶小艇在水中行驶的以及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作用,展示了这座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特有的风光。

  文章能抓住事物特点作生动具体的描写。在写小艇时,作者能抓住小艇“长、窄、深”的特点。在写船夫时,则突出了“驾驶技术特别好”的特点展开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二十一世纪来临之际,人类面对的是一场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社会大变革。实现教育信息化,组建校园网,加快计算机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学校中的普及与应用,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一项突破性的举措。因此,本课教学设计决定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网络系统TOP20xx,来突破课文的重点难点;在学生面前展示更多生动的画面,小艇来往穿梭行驶自如,增加了威尼斯的动感,白天、晚上的美景展示在荧光屏上,使学生像身临其境。教学中把自主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提取信息了解更多关于威尼斯的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利用资信的学习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养方面: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2.认识小艇在威尼斯水城中的作用。

  3.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4.能熟练地操作电脑,进行自学、查找、写作。

  教育方面: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美丽、独特的风情,激发学生勇于探索世界,寻求新知的精神。

  发展方面:

  通过自学、查找资料、小练笔,培养学生利用电脑更好地掌握知识。使电脑成为语文教学的新媒体,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课文的第二、三、四段是重点段落。

  难点:理解小艇与城市的密切关系。

  教学方法:

  利用电脑以自学为主,并设计练习突破重难点。利用声、色并茂的情景片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的兴趣。

  读写结合法。把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小练笔中。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网络系统TOP20xx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1.自学课文内容、生字新词。

  2.学习课文1—4自然段。掌握抓住特点来描写事物的方法。

  3.运用学到方法来练说。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

  1.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2.解决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在这上16课《威尼斯的小艇》,这节课我想让同学们通过电脑自学,希望大家能积极动脑,动手学好它。

  二、学习新课

  (一)借助计算机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1.师播出自学要求。(播出软件)

  2.威尼斯是个怎样的城市呢?(播出风光片)

  3.让学生看有关威尼斯的城市介绍。(播出有关资料)

  4.你们了解到威尼斯是个怎样的城市?

  5.质疑。

  6.学生自学生字。

  7.老师播出易错字,提醒注意。

  (二)理解课文1、2段内容。

  1.默读课文①—④自然段,看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艇样子特点的,哪个自然段是描写船夫驾驶技术的。

  2.出小艇的样子,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话描述小艇的样子。

  3.课文是怎样描写的呢?用直线划出有关句子。

  4.这几个句子写了小艇的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5.哪个句子写得最好?这个句子用了什么写法?用什么来打比方?用了这写法有什么好处?

  6.那船夫的驾驶技术是怎样的?用直线划出有关句子。

  7.你们想看看船夫驾驶技术的场面吗?(师播出有关片断)

  8.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船夫驾驶技术好,表现在哪几方面?(师播出提纲)

  9.下面我们来完成练习。(学生自己通过网络系统完成练习)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描写事物的方法,在描写一个事物的时候,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要想使文章具体、生动,还可以适当地运用打比方的写法。

  四、说话训练

  1.老师这里有一个悠悠球,它是现在我们广州的孩子最喜爱的玩具。如果要用几句话描写它的样子,可以从哪几方面写?(教师下水文)

  2.你们能运用所学的抓住事物特点的方法说说你心爱的物品吗?

  3.师生评议。

  4.小组互相说。

  5.你们能把刚才说的用电脑打出来吗?如果能上网就更好,就可以与广州的小朋友互相学习。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很多东西,运用电子计算机这先进的工具,自学了课文的①—④自然段,并练了笔,发挥了小主人精神,形成能力,在下节课中我们继续学完剩下的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会朗读(做到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会理解(会借助注释与工具书梳理字词意思以及全诗的内容。)

  3、会欣赏(能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会背诵(掌握背诵方法,完成背诵)

  5、会默写(能在背诵诗歌的基础上,完成默写)

  教学重点:会朗读 会理解

  教学的难点:会欣赏,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使用教具:小黑板1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生互动交流:你们说古董值钱吗?他们值得我们去收藏和欣赏吗?其实我们手中也有古董,而且是无价之宝,他们就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精髓——古诗。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30课《诗四首》中的《归田园居》其三让我们用脑子来收藏这件特殊的古董,用我们的智慧来欣赏这件瑰宝吧!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明确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假如你们认为有信心完成这些学习目标的话,就跟老师自信满满地跟着老师的板书把学习目标读一遍。(板书:会朗读、会理解、会欣赏、会背诵、会默写)

  二、了解诗人

  接下来,我首先来考考大家的记忆力如何,看看是否具备了收藏古董的能力: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生在动荡的年代,性格既刚正不阿,向往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进入官场,他认识到了官场的黑暗,因此,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他最终选择了归隐田园。他是谁?——陶渊明。我们这个学期学习了他的哪篇文章?对呀,我们已经从《桃花源记》中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其三,进一步深入体会这位大诗人美好的心灵。(小黑板出示全诗内容。)

  三、运用目标探究法学习新知识

  1、考学生的听力和朗读能力(完成会朗读的学习目标)

  (1)提出听读要求:

  ①听清老师朗读诗时,有哪些字词需要我们特别注意他们的读音?(多音字:兴、荷、长等)。

  ②听清老师朗读诗时的节奏和感情。

  (2)学生明确要求后,认真倾听老师范读全诗。

  ①问:“听读以后,你知道了那些字词要注意它们的读音?”(学生回答)此诗的节奏怎样划分?(引导学生说明此诗是五言律诗,节奏是“二三”,另外要注意意一诗多种读法,如“二二一”“二一二”的读法,以及相关考试的应对方法)。

  ②学生集体按正确的读法朗读全诗,然后个别进行竞赛朗,看谁读得更好。(老师适时指导,力求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并能读出喜欢、闲适的意境。)

  2、考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完成会理解的学习目标)

  要求学生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自学全诗,看谁在自学后,对诗歌的字词句等的理解最透彻。

  (1)要求学生合起课本,说说对诗中部分字词的理解。

  (2)学生谈自己对全诗内容的理解(学生说说各句的大意,教师根据学生的谈话内容板书)。

  3、考学生的欣赏的能力(完成会欣赏的学习目标)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共同欣赏全诗。

  (1)你认为那个字词或那句话写得最好?说说为什么?并用你喜欢的语气把它们读出来。

  (2)诗人擅长耕作吗?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3)陶渊明归隐田园后,他快乐吗?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与学生共同体会“带月荷锄归”与“夕露沾我衣”的如诗如画的意境。)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课文中标有音节的词语。

  2、学习生字:

  穆 玛 涓 滔 脉 卉 罕

  二、分析

  1、边读边思考,理解文章大意:

  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思考:

  ⑴ 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⑵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为什么?

  2、学习词语、句子,感受文章写作特点:

  ⑴ 丰富的语言,例如:

  “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堪称”、“号称”、“美誉”。

  “世界屋脊”、“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

  ⑵ 特定作用的句子,例如:

  “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

  “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三、总结全文

  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

  开始介绍地理位置→接着列举数字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然后写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从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峡谷的奇异景观。

  四、资料袋的学习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8,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设计意图:

  对于托班的幼儿来说,认识各种各样的颜色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我设计在这节课时,想到了,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小朋友体验游戏的乐趣,并且从游戏这种边玩边学的过程中认识了红色和绿色。

  活动目标:

  1、认识红色、绿色。

  2、能在活动中找到与之对应的颜色,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入,形式引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好玩的海洋球1、教师出示一个袋子,请幼儿摸球,当摸到第一个红球的时候认识红色。当摸到第二个红球的时候,教师放慢语速让幼儿加深印象认识红色。当摸到第三个球的时候,让幼儿面对其他小朋友说出自己拿了一个什么颜色的球(认识绿色球的方法和红色的方法一样)

  二、游戏:送球宝宝回家师:“小朋友有家吗?我们的球宝宝也有家。”出示房子。

  师:“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的房子?”告诉幼儿红色房子是红球宝宝的家,绿色房子是绿球宝宝的家,我们一起送球宝宝回家吧""师:红房子是谁的家?绿房子是谁的家?

  三、寻找相应的颜色,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1、游戏“小圆宝宝找妈妈”。

  先请幼儿说说身上小圆的颜色,然后根据教师出示的大圆颜色按照教师口令玩游戏。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和颜色宝宝一起来做个游戏师:小朋友们看看自已身上是什么颜色的小圆宝宝。

  师:老师拿出红颜色的宝宝说:“红颜色小圆宝宝学小兔跳到妈妈身边”, 老师拿出绿颜色的宝宝说:“绿颜色宝宝学小鸟飞到妈妈身边”小朋友们记住了吗?记住了我们就开始啦。

  四、听音乐,和瓶子宝宝跳舞

  师:小朋友手上拿的瓶子,摇一摇,它就会变颜色哦!

  师:我们和瓶子宝宝一起跳舞吧!

  五、活动延伸

  小朋友我们教室里面也有许多的红色和绿色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10篇】相关文章:

1.【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八篇

2.【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8篇

3.【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十篇

4.【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九篇

5.【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7篇

6.【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七篇

7.【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4篇

8.【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8篇

9.【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