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教学设计

时间:2021-11-01 20:43:0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匆匆》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匆匆》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匆匆》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匆匆》教学设计1

  一、谈话导入,引出文本

  1、同学们,知道老师的年龄吗?猜猜看!是的,光阴似箭,岁月匆匆,不知不觉我已经走过三十四个年头,弹指一挥间,人生的三分之一就悄无声息地过去了。我不禁想起几个成语。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逃去如飞、稍纵即逝

  (齐读成语)读完有什么发现吗?对于时间,你们是怎样认识的呢?

  2、是啊,时间真是个神奇的精灵!上个世纪的20年代,朱自清先生曾饱含深情地写下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题目叫“匆匆”。(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本

  1、引读:这是一篇优美而充满智慧的散文,读了以后,它会让你怦然心动、豁然开朗。想不想读?课文就在你们的手里,读起来吧!边读边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与大家分享。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倾听、指导。

  3、初读感悟

  同学们都非常认真、细致地读了一遍课文。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或者说从这篇文章中读出了什么?凭直觉,你觉得朱自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呢?你觉得朱自清先生写这篇散文的心情怎么样?

  4、小结:虚度光阴、无可奈何、前途不明、伤感彷徨,这些复杂的心情,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朱自清有,其实你有,我也有。让我们把这份情感凝聚在我们的朗读中吧!

  5、朗读展示,适时评议,注意评价的引导性、激励性。

  三、探究阅读,批注文本

  1、引导:

  时间在我们的朗读中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但这是不够的!波尔克说过:“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吃饭要细嚼慢咽,读书也要认真阅读,细心体会。真正的阅读,应该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思考。

  下面,让我们轻声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课文中写得精彩的地方,或者是你感受很深的地方,然后在旁边写上你最想说的话。可以是对优美词句的欣赏,可以是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体会,也可以是阅读时的感受和联想,还可以是对作者朱自清先生的质疑问难……每位同学可以重点选择2处,认真阅读,细心体会。

  2、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点、批注,与课文、作者对话;教师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思考中去。

  四、师生对话,解读文本

  刚才的阅读过程,我们同学都非常投入。许多同学读得好,想得深,写得更是美。下面,我们就来交流阅读的感受和体会,老师非常愿意倾听你们心灵的声音!

  五、言语运用,拓展文本

  1、联想延伸:

  一篇好的散文往往能让人浮想联翩。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呢?(引导交流)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教师示范:“时间与生命同在。珍惜时间,我们的生命就会日益充实;善待时间,我们的生命必将走向成功。”──知道这段话是谁说的吗?告诉你们,它的作者就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我自己!

  3、学生创作: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对于时间都有一份自己独到的思考与理解。下面,就请同学们沉思一分钟,然后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你对时间的认识。(交流、评议。)

  六、总结全文。

  1、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肯定产生了一些疑问。对于这些问题,下节课我们一起解决。时间就是这样的来去匆匆,不知不觉,40分钟的一节课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四个成语: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逃去如飞、稍纵即逝。

  2、总结:

  此时此刻,老师情不自禁地想起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知道这段话是谁说的吗?(奥斯特洛夫斯基)

《匆匆》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读说写结合,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阅读中感悟作者的美好心灵,认识时光的短暂和一去不复返,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2学情分析《匆匆》是第一单元的重点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表达了作者对“滔滔逝水,急急流年,时光转瞬逝,弹指一挥间”的无奈和惋惜。由于学生的年龄小理解可能有些困难。我采用指导学生练习朗读、练习仿写来理解作者的心境。

  3重点难点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引出“匆匆”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写出了好多珍惜时间、赞美时间的美文,来抒发自己对时间的感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

  看老师写课题,请同学们注意“匆”字最后一笔的点不要丢了。

  (板书课题:2.匆匆)2、简单介绍朱自清(出示课件)二、初读美文,感知“匆匆” 1、(生齐读课题。)匆匆是什么意思?读到这两个字,你的脑海里又会很自然地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呢? 2、刚才同学们想到的是人们急急忙忙,行色匆匆,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本课讲的是什么匆匆?(时间)那么,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让这看不见、摸不着的、匆匆而过的时间跃然纸上3、打开语文课本第4页,同桌之间分段轮读课文,比一比,看谁读得有感情,(指导朗读,语调应舒缓些,语速应慢些)4、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在文中出现几次?都在什么位置?作者是以问句开篇,又以问句结尾这种写作方法叫什么?有什么好处?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三、精读课文,品悟匆匆。

  1、自由读第一段。请同学读第一句这是一个什么句式?(对,排比,作者选用了三种不同的事物,组成了一个长短一致,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读起来琅琅上口,很有感染力。在内容上这个排比句写了哪些事物?(燕子、杨柳、桃花。)看到他们你会马上联想到什么?(美丽的春天)2、品味作者的语言。

  (言比较,突出朱自清语言的精炼、优美。(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把春天描绘得很美丽,再看作者仅仅选用了燕子、杨柳、桃花三种事物组成了一个简短的排比句就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生机勃勃的春景,可见作者的语言是多么的精炼!又是多么的优美!像这种好的写作方法我们要学习借鉴,这优美的语言我们要积累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3、认真思考,找出共同点。

  春光中,燕子、杨柳、桃花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无论是燕子、扬柳、还是桃花,他们去了,都能再回来,这是大自然周而复始的规律。)4、运用表达,练习仿写。

  除了课文中的事物,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哪些事物也具有这样的规律,按照刚才的句式说一说。(先让学生自己发言,然后出示课件让学生完成仿写)5、引出问题。

  请同学们听老师接着往下读(课件)看看你又会有什么样的体会?引读: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呢?——是……是……?这长短不一,节奏跳跃的一连串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是作者用心灵向我们诉说什么呢?(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惋惜)。

  (板书)6、师生讨论。

  作者写时间一去不复返与燕子、杨柳、桃花有什么关系呢?(出示课件),为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三者都能失而复得,而我们的时间却不能,我们就更可以深切的体会到作者(无奈、惋惜)的心情。把这种鲜明的对比读出来吧!7、品味作者诗一样的语言。

  这段我们读完了,请看屏幕,(出示课件)老师把这一段话这样排列,你发现了什么?(像一首小诗)(对了,老师前面介绍朱自清散文的时候说,他的散文以诗意盎然著称,看屏幕,前面是对仗工整的排比句用来写景,后面是长短不一的问句用来抒情,情景交融,又流露着淡淡的忧伤,更是充满了诗情画意,一起读诗,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忧郁的美(指导朗读,写景部分要读得舒缓些,抒情部分要读出追问的语气和伤感的情绪来。) 8、走进作者内心。(出示课件春天里燕子、杨柳、桃花图片),春天多美呀!刚才呀,我们大家都在欣赏,在陶醉,但是作者却触景生情,从中联想到自己的生命,他在想燕子去了可再来,杨柳枯了可再青,桃花谢了可再开,他们都可以失而复得,为什么我们的日子却一去不复返呢?不由地感到无奈和惋惜和忧伤。作者在文中连用四个问句,不断地追问我们,逼着我们去思考人生这个严肃的问题。

  9、引起学生思索。

  是呀,同学们,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刚才大家面对美丽春光的时候,你们可能想过花谢花会再开,春去春还会再来;

  可从来没有想过我们的时间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了,同学们,时间永远不会倒流的,说到这里我问大家,你们还敢像以前那样浪费时间吗?(不敢)我看有些同学却不以为然,心里想我年龄还小呢,即使时间一去不复返,我的人生还长着呢,浪费一天两天没关系,三天五天也不成问题,只有老人才会发那样的感叹的确,人老了最爱伤感叹息,一首红遍全国的歌曲《时间都去哪了》更是唱出了所有老年人对时间的感叹。(出示课件)照片上的老爷爷和老奶奶正在感叹,(教师深情朗读课件中的歌词)10、引出第二段。

  可是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只有24岁,正值青春年华,为什么就已经对时间发出了如此感慨呢?我们一起学习第二段。

  11、指名读(课件)请大家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做什么?(把“我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作“针尖上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出示课件一大滴水)然后取出一根针,让学生形象感知针尖上的一滴水多么的渺小。

  (出示课件浩瀚的大海图片)和针尖上的一滴水形成鲜明的对比。

  通过这个比喻和对比,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的日子和时间的流比较起来是那样微不足道。按常理看,人的一生有多少个“八千多日”?四个就是90多岁,比较少见了,生活中有几个人能活到90多岁呢?),但是,作者说:一个“八千多日子”也只是“针尖上的一滴水”,四个“八千多日子”也只有——(四滴水)。而且是针尖上的四滴水。和浩瀚的大海相比,太少了,同学们,请你思考,你的人生里大约有几滴水,现在用了多少了?(半滴),你感到了什么?(生命太短暂了)。

  12、感悟时光流逝。

  是呀,时光匆匆,我们甚至感觉不到它的流逝,有人说从小到大的照片最能记录时间流逝的踪迹,网友大萌子把她和父亲30年的合影发布到了网上,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感叹,我们一起看一下,(出示课件大萌子和父亲从小到大的合影)学生观察照片,让学生说出大萌子和父亲的变化。

  教师总结:是呀,时光匆匆,岁月无情呀!这组照片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关注,是因为每个人都从照片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大萌子和父亲正好代表着天下所有的孩子和父母们。不知不觉中,我们在一天天长大,而我们的父母却在一天天老去,有一天会永远地离开我们,离开这个世界。而接下来我们又会重复父母的故事,现在我们上学,长大后要参加工作,结婚,生儿育女一辈子,然后像父母一样老去,最后也会离开这个世界。谁也不能阻挡时间的脚步,一切都不会从头再来。你们是不是感到很无奈、惋惜和忧伤呢?现在我问同学们,你们谁还敢说自己年龄还小,剩下的人生还很长呢?我们的生命是这么短暂,时光又是这么匆匆,我们只有珍惜时间,及早努力,长大有一番作为才对得起养育我们的父母呀,,才对得起自己的人生,才不会来世上白白走着一遭呀!)13、引出第三段。

  当作者突然间想到了自已的24个青春年华已一去不复返,他的心情不仅仅是无奈、惋惜和忧伤,甚至是恐慌了,哪两个词最能表达作者这种心情?是呀,我们也恐慌了,时间都去哪了呢?它是怎么溜走的呢?四、课内拓展,深化“匆匆” 1、时间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的流逝更是难以描写,可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语言把他流逝的八千多个日子描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这段写得非常精彩,大家可以交流交流,你认为哪个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作者不是直接说:我们要爱惜时间呀!而是把时间当人来写,它能“跨”,能“飞”,能“闪”,能“溜”呀!简直是个淘气的小精灵,这样当然更生动、形象了。)(生读文)(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时间在洗手、吃饭、默默时时间悄悄溜走的情形,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斜斜”“默默”“匆匆”“茫茫然”“轻轻悄悄”“玲玲俐俐”,读起来是那样轻巧婉转,那么无奈惋惜,)2、 总结,仿写。

  是啊,从早到晚再到早,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日常生活来将无声无形、无影无踪的的时间一下子具体化了。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它就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在一个又一个极普通的日子里匆匆流逝了,悄悄地溜走了。那么,告诉我,你们那四千多个日子又是怎么溜走的呢?能不能仿照刚才的的写法,写一写,好吗?(课件)。

  请同学们认真找一找自己的时间是怎么溜走的,以后呀我们就要牢牢地抓紧它,不要让它白白地溜走!《匆匆》课后作业同学们,你们的日子是怎么溜走的?1.玩耍的时候,日子;

  2.聊天的时候,日子;

  3.踢球的时候,日子;

  4.看电视的时候,日子。

《匆匆》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段。

  教学准备

  1.课前查找有关朱自清生平事迹的介绍。

  2.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故事。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质疑导学

  1.出示课题,释题。匆匆是什么意思?

  2.根据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如课文中讲的是什么匆匆?是怎样的匆匆?等等。

  3.把课题匆匆扩展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课文,想想每一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小组讨论交流,概括出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3.全班交流,理清文章结构。

  三、品读课文,感悟作者情感

  1.学习第1段。

  学生自由朗读,说说你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

  开篇三个排比句,写出了自然界一些周而复始的现象。由此,提出问题,引人深思,激发兴趣。

  2.学习第2段。

  读句子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思考:在这句话中,一滴水和大海分别比喻什么?如果去掉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可以吗?为什么?

  头涔涔泪潸潸是什么意思?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

  3.学习第3段。

  学生自由读课文。

  小组讨论:

  文章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

  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你读懂了些什么?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谁能照样子补充上几句?

  全班交流。感受时间来去匆匆。

  4.学习第4段。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资料展示:朱自清生平事迹以及五·四运动后的社会背景。

  思考:此时作者想到了些什么?文中的做些什么剩些什么留着些什么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围绕我们不能白白地浪费日子,不能白白地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不能什么也没做,什么贡献也没有来说体会,谈感受。)

  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谈珍惜时间,珍爱生命,有所作为。)

  5.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又一次提出这个问题?学完课文的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6.同学之间交流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

  四、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1.读完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在品读课文时,除了读懂课文内容外,我们还应注意些什么?(从阅读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思考。)

  五、课外拓展

  1.课外阅读朱自清的散文。

  2.把你喜欢的语句抄写在积累本上。

  3.仿照课文写法,写写你对时间的感觉。

  参考资料

  1.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前夕,患胃病辞世。

  朱自清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1919年2月发表了他的新诗处女作《睡罢,小小的人》。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

  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地收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

  2.关于珍惜时间。

  历数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树者,无一不惜时如金。古书《淮南子》有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汉乐府《长歌行》有这样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晋朝陶渊明也有惜时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唐末王贞白《白鹿洞》诗中更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妙喻。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把时间比作资本。德国诗人歌德把时间看成是自己的财产。鲁迅先生对时间的认识更深刻,他说: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法拉第中年以后,为了节省时间,把整个身心都用在科学创造上,严格控制自己,拒绝参加一切与科学无关的活动,甚至辞去皇家学院主席的职务。居里夫人为了不使来访者拖延拜访的时间,会客室里从来不放坐椅。76岁的爱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问他想要什么东西,他说,我只希望还有若干小时的时间,让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当代青少年多数都很羡慕美国、日本富裕的生活,然而,你知道他们是多么珍惜时间吗?早在200多年前美国还没独立的时候,美国启蒙运动的开创者、科学家、实业家和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富兰克林就在他编撰的《致富之路》一书中收入了两句在美国流传甚广、掷地有声的格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辽宁青年参观团在日本出席一个会议,出国前团长准备了厚厚一叠发言稿,可到时日方官员递上的会序表却写着:中方发言时间:10点17分20秒至18分20秒。发言时间仅为一分钟。这在那些一杯茶水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而在日本却是极为平常的。日本从工人到学者,时间观念都非常强。他们考核岗位工人称不称职的基本标准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单位时间的劳动量,时间一般精确到秒。

《匆匆》教学设计4

  教材简析:

  《匆匆》是人教课标版十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散文朱自清写于1922年3月,当时作者已经24岁。“五四”运动时,朱自清为光明和新时代的到来而欢呼。“五四”高潮过后,由于旧的东西没有摧垮,新的社会蓝图又不清晰,朱自清很想为国家作出贡献,但是他找不到方向,没有目标,于是陷入了思想苦闷中,徘徊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在犹豫、徘徊中,眼看宝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流逝,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感人的散文。以此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的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充满着诗意的语言,将自己的感慨依托于燕子、杨柳、桃花等多种可观的大自然景观中,读起来像一首流淌的小诗。教学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语言的美,进而感受作者的美好心灵,认识时光的短暂和一去不复返,从而更珍惜时光,珍惜生命。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正确读写“泪潸潸、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生词。

  2.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二)能力目标:

  1.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2.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

  在阅读中感悟作者的美好心灵,认识时光的短暂和一去不复返,从而更珍惜时光,珍惜生命。

  教学重、难点:

  (一)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二)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诵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搜集关于朱自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的几张老照片,大家有兴趣看看吗?

  2、照片拍到现在就没有了,大家想,再过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后,老师的样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3、那时当我再回首来看这些老照片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4、是啊!当皱纹悄悄爬上我的额头、眼角,当时间用无情的刻刀在我脸上写下岁月的沧桑时,我多想抓住时间的脚步,留住我的青春岁月、花样年华啊!于是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便引起了我的共鸣,我特别喜欢这篇文章,今天便跟大家一起去品味。

  5、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匆匆》,板书课题。谁按自己的理解读一读。

  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这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在他轻灵、细腻、诗意化的语言中去触摸时间这个精灵。教师感情读文。

  2.从老师的朗读里,文章的描写里,你感受到作者有什么样的问题?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朗读训练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来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有什么地方读不懂。

  2.全班抢答,交流学习体会。

  3.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感受深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在书旁注明你的感受或体会,一会儿进行交流。

  4.下面请同学们带着你的感受和体会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并通过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5.全班交流,先把自己标画下来的句子读给大家,然后谈自己的感受或喜欢的原因。重点交流的句子如下: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这一自然段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4个问句,作者在问谁?

  师: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谁愿意通过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呢,读出作者的惋惜之情。

  你觉得他读得怎样?为什么?谁还愿意来读一读?大家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a.这一自然段中的“八千多个日子”我计算了一下,一共是24年,作者生活了八千多个日子。

  b.我也喜欢这一句话,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比喻,把逝去的时间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这样描写使本来无形的时间变得有形。

  c.这句话中的溜字用的特别好,“溜”“没有声音,没有影子”可以理解为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非常快。

  d.我从“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可以体会到作者面对逝去的日子,觉得自己光阴虚度而无所作为,不禁流泪落汗。由此可见作者是十分在意时间的,因为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才能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流逝,才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才会用一日一日的计算时间。

  师:带着你的感受,自己试着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指名读,试着背诵。

  (3)、生:我比较喜欢第三自然段,因为这一自然段是作者具体描写时间的脚步匆匆的,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也回答了自己提出的问题:我们的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呢?(这名同学书读的很认真,说的很好)

  师:时间这个精灵它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是如何具体地描述出它的匆匆脚步的呢?请大家把心沉进去,再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想一想,感受一下日子匆匆流逝的足迹。

  师:(指名交流)时间的脚步你们感受到了吗?谁能结合书中的有关句子来说一说。

  师:是啊,作者通过日常生活的小事情“吃饭、洗手、睡觉、沉默”等,赋予时间以生命,十分生动具体的描写出了时间是怎样一点一滴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身边流逝的。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它就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在一个又一个极普通的日子里匆匆流逝了。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请大家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也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你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然后把你想到的选择两三句写在卡片上。看谁写的最有朱先生的风格。

  仿写:--------的时候,日子--------过去(溜走、逃走);--------的时候,日子--------过去;--------的时候,日子--------过去。

  师:“同学们写的真好!这张卡片老师就当作礼物送给大家,那么,你想把它放在哪呢?

  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确实发现时间就在我们的不经意间溜走了,我们都浪费了许多时间,真是太可惜了。谁能把这部分读好?

  6、第四自然段:是啊!闲聊时,日子从我们的嘴边溜去;跳橡皮筋时,日子从皮筋底下钻过去;打电子游戏时,它遍轻灵地从我们的鼠标上夸过。从我们手边飞逝了某一日,你觉察它去的匆匆了,惋惜时,日子便又随着我们的叹息声轻轻飘去了。

  (1)时间就这样白白流逝,我们甘心吗?那作者甘心吗?请大家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作依据。(生自默读,找出有关句子,谈理解)

  (2)、是啊,作者为时光匆匆逝去感到了痛苦,并发出了不甘心虚度此生的呐喊,这一个紧跟着一个的问题中实际上蕴涵着答案,你能试着按你的理解解答吗?(师读课文生试答)

  (3)、把同学们的理解加进去,让我们采用问答的方式来对读,好吗?咱们一起读“过去的日子……”这一句,然后你们问,我来答,迅速看一看,弄清哪些句子该你读,准备好了吗?

  生问读,师答。那么作者是在虚度光阴吗?结合你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来回答。

  师:你们真善于学习,老师也查到了有关资料,并进行了组合,大家来读读吧。从资料中不难看出作者学有成就,事业有进,24岁就写下了匆匆这篇文章,真可谓是年轻有为。

  (4)、延伸朗读:同学们,你们愿意白白走着一遭吗?我们能让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在闲聊中、嬉闹中消磨、打发掉吗?

  (5)、多么动听的声音,多么响亮的回答啊!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们该留下怎样的痕迹,该如何度过我们的一生?这才是作者留给我们真正要思考的问题。这里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名言,它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课件出示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侯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三、内化延伸,总结全文

  1、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作者认为不能虚度此生,应该有所作为,他是在告诫自己,更是在唤醒人们。让我们带着这种体会,一起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通过朱自清的这篇散文,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同学们,时间老人提示我们短暂的40分钟马上就要结束了,请你想好一句有关时间的格言送给我们身边的人好吗?

  3.同学们,把握生命中得分分秒秒吧,这样,当我们回忆往事的时候,就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段话,希望同学们能有所启示,

  将时间用于工作,那是成功的代价。

  将时间用于思考,那是智慧的来源。

  将时间用于运动,那是青春的奥秘。

  将时间用于阅读,那是知识的源泉。

  将时间用于家人,那是幸福的所在。

  将时间用于奉献,那是人生的真谛。

  将时间用于微笑,那是减负的良方。

  将时间用于计划,那是你能做好上述一切的密诀

  4、同学们,往者既可鉴,来者犹可追,过去如果由于某钟原因浪费了不少时间的同学,那么就从现在起开始抓紧每一天吧,因为抓住了今天,你将赢得明天!

  板书设计:

  匆匆

  朱自清

  叹──时光飞逝

  悔──碌碌无为

  劝——珍惜时光

《匆匆》教学设计5

  一、激趣导入。

  说几句有关时间的格言送给别人或自己。

  揭题,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交流对作者以及其作品的认识,教师作适当补充,并介绍当时社会背景。

  二、初读,感知课文大意。

  (一)、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范读、荐读、小组读、默读等)读课文。

  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

  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有什么地方读不懂。

  (二)、交流学习体会。

  三、细读课文,感受作者情感,感悟文章道理。

  认真读课文,画出与作者有同感的句子,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

  说说自己画了哪些句子。

  出示句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读句子,思考:作者为什么是这种感受?

  指导朗读:画横线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③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呢?只有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理解:徘徊罢了

  匆匆罢了

  问一问自己,能做些什么

  问一问自己想问的人能做些什么

  写话练习: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我能做______________,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雪,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呢?我何曾有着些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理解画横线部分,体会作者感情。

  仿写: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

  反复吟读,说说自己的感想。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四、品读好句,感悟文采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品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哪些写法值得你学习,你也来一两句。

  五、综合活动:与时间老人真情告白。

《匆匆》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理解全文,学习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出了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的。

  2、朗读全文,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作者流露的感情,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体悟全文,感受作者关于时光匆匆的感慨,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利用时间的观念。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深刻、贴切地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教学方法】

  谈话、导读。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读出自己的不同感受,将自己的情感、内心体验、思维方式带入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书中感悟课文语言生动细腻的美,让学生在读书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的个性在自由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飞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以感受高尔基的散文《时钟》片断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理解时光易逝,导入朱自清先生的作品《匆匆》。

  二、初读感知,把握全文

  1、出示课件,欣赏配乐朗诵,你感受到些什么?

  (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形成初步认识。)

  2、快速默读课文,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想一想,画一画并提出来,让我们大家共同讨论。

  (质疑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过程,阅读思考后提出问题助于读书习惯的培养。教师就学生的质疑归纳总结后提出品析、积累目标,水到渠成。)

  三、精读课文,品悟全文

  1、学习第一段:

  ⑴请同学朗读,大家思考:你懂得了什么?

  ⑵学生交流,抓住四个问句体悟写法。

  ⑶师生有感情共同朗读。

  2、学习第二段:

  ⑴个别读课文的第二段,看你能解决哪一个问题?

  ⑵学生汇报,引导学生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解决问题。出示课件,引导学生理解“时间的流”及“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⑶师生有感情朗读。

  3、学习第三段:

  ⑴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⑵出示课件:“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⑶总结这一段的写作方法,并体悟这种写法的好处,指导感情朗读。

  ⑷仿写练习:

  你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能不能学着朱自清先生这样的写法,也抓住你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以生命,让我们感觉一下时间是怎样从你们身边溜走的?看谁最具朱自清先生的风格。

  ⑸交流。

  4、学习第四段:

  ⑴引读第四段。

  ⑵体悟六个问句的写法,反复品味。

  (引导学生联系知识的积累、实际生活的体验,感悟责任,感悟不光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更重要的是成为有用的人才。)

  ⑶感情朗读。

  四、回归整体,升华认识

  思考讨论,全文以对比的形式开篇,反问的形式结尾,为什么问而不答呢?出示课件: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引导学生深入体悟全文,升华对时间的认识。

  五、拓展训练,能力迁移

  其实,名人能写名言,我们在座的都是未来的名人,也都能写名言。读了这篇课文,大家感触一定很深。请大家根据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结合自己的理解感悟,试写几句,写好后画上破折号,并写上未来的什么家,写上名字。

  六、课后小结

《匆匆》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难词。

  2、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

  4、体会散文常见写法及语言特点。

  5、学会“描摹形象阅读法”。

  6、感受时间的宝贵。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分析文章主要内容及写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以《青春之歌》“太阳下山明朝还会爬上来,花儿谢了还会再开,我的青春小鸟飞走不回来……”引出学习的主要内容——我们的青春会一去不复返,实在值得珍惜。

  二、简介作者

  朱自清(1898—1927),现代散文家,诗人。字佩,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炼、文笔秀丽著称。代表作有《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

  三、朗读感知

  (一)朗读指导

  一读课文,准确流畅。

  文中注释字词,随文纠正。

  二读课文,准确流畅有感情。

  忧虑、焦急——惶恐——懊悔——发奋(不甘心)

  互相评议,学习,改进。

  三听读课文录音,领会有感情地朗读。

  四读课文,模仿课文录音,有感情地朗读。

  (二)整体感知

  1、文体——散文话题——时间

  人称——“我”——【亲切、自然、真实;便于作者直接抒发感情,以激起读者的共鸣。】

  主要表达方式——描写时间匆匆时间本身(匆匆)

  虚度年华(匆匆)

  抒情因时间本身(匆匆),而感忧虑、焦急

  因虚度年华(匆匆),而感惶恐——懊悔

  发奋(不甘心)

  2、理清思路,概括各节

  ①写时间一去不复返

  ②写“我”因感悟虚度年华而惶恐

  ③具体描写时间匆匆

  ④写“我”由感悟而发奋的心境

  ⑤强调时间一去不复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突出中心)

  3、小结中心思想

  珍惜时间,建功立业,体现(实现)价值!

  四、体味语言

  独立体验,小组交流,全班赏鉴,形成共识。

  (一)赏鉴形象具体优美有意境的句子

  1、“燕子去了……”—排比;我们的青春却一去不复返,实在值得珍惜;

  2、“但是,聪明……”—设问;表现作者忧虑而焦急的心态;

  3、“八千多日子……”—比喻;形象描写了时间流逝无声无息,年华虚度,却毫无知觉。;

  4、“太阳他有脚……”—拟人;有形有声,可见可闻地写出了时间的流逝;

  5、“吃饭的时候……”—排比;有形有声,可见可闻地写出了时间的流逝;

  6、“跨”、“飞”——形象生动写出了时间的流逝,犹如长了脚生出了翅膀

  7、“过去的日子……”—比喻;生动形象描写了时间流逝无影无踪;

  8、“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

  反问;催人猛醒,发人深思,加强感情的抒发;抒发了作者奋发有为,追求事业的情怀。

  (二)赏鉴有含义的词语

  1、他们——指代时间;

  2、去的——过去的时间;

  来的——将来的时间;

  去来的中间——现在;

  3、赤裸裸———前者指人来到世上“一无所有”;

  后者指人离开世上“没有在世界上留下什么东西”即虚度年华,没有作为。

  五、反复诵读

  六、积累文中优美语句,并熟读成诵

  七、小结本文

  1、语言富于文采。(运用多种修辞;词语准确凝练;善用叠音词)

  2、情真意切,真实感人。

  八、“描摹形象阅读法”

  运用词语对所描写的对象进行概括的描摹充分理解文章内容。

  九、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阅读练习(另见)

  3、以《“今”》《匆匆》为例,思考分析议论文和抒情散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课题文体表达方式主要内容目的

  《“今”》议论文议论鲜明阐述观点以理服人

  《匆匆》散文描写抒情形象描写强烈抒情点明题旨,突出中心以情动人

《匆匆》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匆匆》是朱自清写于20世纪20年代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比喻、拟人、排比等,还巧妙地使用叠词,使文章显出简朴、轻灵来,适合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第二、三自然段紧扣课题,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应做为教学的重点,通过读、评、讲、写让学生自我感悟,体会作者无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学生分析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应该关注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本文生成的年代距离学生较远,教师应努力缩小学生与文本的差距。在预习的环节中,教师有必要对文本的有关背景作必要的介绍,在教学中,教师也应以自己与文本对话中获得的感悟和学生进行必要的交流。

  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幻灯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文,学生读通课文,理解用词。

  2、教师有感情朗读课文,以情铺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一环节的安排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课文,二是以教师的感情朗读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在师生共同的学习中获得初步的个性体验。)

  二、学文交流。

  1、教师出示思考题:

  (1)课文中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用“~~~~”划一划。

  (2)从课文中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划一划。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同桌同学交流,教师参与。

  4、重点评析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1)生:从“溜去、轻轻悄悄、跨过、飞去、闪过”等词语,我感受到时间过得飞快,来无踪去无影。

  生:作者感到惋惜的词语有:“茫茫然、默默时、凝然、叹息、头涔涔、泪潸潸”,日子过得飞快让作者感到无奈……

  (2)师:我们怎么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句呢?

  生读,师生评议。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这一环节的安排,学生认为是含义深刻的句子,就讲讲自己的理解;觉得是自己喜欢的句子,就谈谈为什么喜欢,并且通过朗读,学习作者遣词造句方法,让学生有个性化的体验。)

  三、读写迁移,学以致用。

  1、师:我们的日子又是怎样过去的?谁来说一说?

  2、学生叙述、评议、记录说的好的地方。

  3、学生练笔。

  (学生的语言发展有赖文本典范性语言的吸纳、积累、内化和运用。)

  四 由课文内容想开去,延伸拓展。

  1、师:课文中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个问题,我们准备怎么回答呢?

  2、学生再读课文,结合实际想开去。(自己的日子是怎么过的,身边的人是怎么过的,有哪些珍惜时间的诗词、格言等。)

  五、板书设计匆匆

  匆匆

  花有重开日

  逝去如飞 - 珍惜时间

  人无再少年

  课后教学反思:

  《匆匆》一文中运用了各种修辞方法,而且大多数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适合朗读,因而地教学设计时,我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这节课中我一是重视了读指导,二是在读的基础上力争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因为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充分感知语言材料,自己读课文,品读感悟,渗透了“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词句)、悟(感受)”的学法。并让学生在朗读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基础上,也写写自己或身边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从读到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在阅读中学习方法,在阅读中感悟和内化,提高语文素养。

  这节课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尤其是为了追求课堂的完整性,我设计了一课时,使得课堂内容密度很大,节奏太快。课堂显得知识点的学习落实不够,课堂拓展延伸效果不好。还有对课堂生成性资源利用不够,把学生在课堂中谈到的有关岁月流逝的交流与感想没有很好的引导、拓展与延伸,把一节完全上成了完教学设计的过程,没创新,少发展,缺生成。

《匆匆》教学设计9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1、教师教法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

  1 用“匆匆”说一句话

  2 作者所说的“匆匆”指什么?

  二、听录音或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时间的“匆匆”?

  四、再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在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地方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旁写上一两句话。)

  五、交流

  六、有感情地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采取各种方法朗读,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视学生的自主多元感悟,重视学生朗读中谈体会和朗读中的师生评价,交流。

  七、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重点研读第三节

  1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 读具体描写时间匆匆的语句

  3 让学生仿写

  4 交流,写的好的,让学生记录下来

  二、课外推荐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自读

  三、激发兴趣,为问配画

  1 激发兴趣,提出要求。

  朱自清的散文成就很高,因为他的文不仅是文,还是画,更是诗,诗情画意,读后能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思。他的《荷塘月色》被拍成MTV,请大家欣赏。

  2 放录象

  3 再读课文,感悟散文已经,为下一步的图画创意打基础

  4 小组合作,构思图画,画外配音

  这一环节,请小组同学合作,共同创作一两段内容。要求有朗读,有画中景的描述。

  如生(甲)一望无际的田野,金黄一片,丰收在望,一派丰收的景象。高高的天空,燕子们呼朋唤友,相约一起飞向南方。春染大地时,它们又飞到这去年住过的地方。

  生(乙)朗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生(丙)描述场面燕子飞过清清的柳梢,飞过鲜艳的花朵,好一派迷人的春色

  生(乙)朗读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

  5 交流展示

  小组学习后,充分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相机评价,鼓励

  四、交流惜时的句子

  五、动手实践,扩展学习

  读好课文后,布置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惜时的现代诗歌古代诗词,名言警句,故事等办专题手抄报。

《匆匆》教学设计10

  看了尤莉老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匆匆》一课的教学设计,又看了她的课堂教学实施情况,我们欣喜地感到,新课程理念已经自然、深入地走进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感到新语文教学的鲜明特色与任课教师在学习新理念,实践新课程过程中迅速成长的脚步。

  下面就这一课的教学设计谈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把握学科特点,体现新课程理念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灸人口的散文,阅读这样一篇文章,应该是一次很好的心理享受与情感体验。

  教师先设计了“谈话激情,导入读书”的环节,这就给这节阅读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学生阅读情感上的基础。而后,在学生读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几个学科特点很突出的教与学的“点”。

  一是深入地读,富个性地悟,开放地谈。深入地读,是把心放在文章内容里去读,体会这篇散文的优美和深刻;是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去读,读得有情,有趣。有思考。富个性地悟,是结合每个学生个人经历,调动这些读书个体的内心情感体验去进行读书感悟;开放性地谈,是学生读书,感悟之后的阅读互动和交流。可以说,学生在读书,感悟之后,各抒己见,是很好的互学过程,很多学生的个人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升华。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所说学生在阅读中揣摩,在阅读中体会,领悟,在交流和讨论中说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的阅读教学方面要求,这节课上有好的体现。

  二是注重读书中的积累与运用,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匆匆》这篇散文采取了多种修辞手段,用得精当。学生应认识这些方法在表达上的好处,主动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并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中有这方面的考虑。如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当堂背诵部分句、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设计。

  尤为突出的是学习、积累与运用的紧密结合。学生调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法,学习作者的表达风格,结合自身对时光流逝,时光宝贵的真实体验,进行大段的读后语言训练,效果很好。

  三是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观的变化

  学习语文,是学生接受语文课程人文性教育,同时提高他们语文实践能力的过程。这样,我们就必须树立让语文教学由“小课堂”走向“大课堂”的新认识。尤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提到,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那么,课堂是学习的重要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教师有了这样的观念,便积极适当地扩展学生的读书深、广程度。一方面,教师抓住教学重点训练项目施教,引导学生读文,从文中内容想开去,适当延伸;另一方面,教师大胆扩展读书新领域。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广泛查阅,了解朱自清这位现代著名作家的一些情况,课后,引导学生走近作者,读读他的《荷塘月色》、《春》、《背影》等文。教学设计中“延读”一部分想法是很好的。

  课堂教学向课外阅读延伸,课内外阅读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体现了小语文教学观向大语文教学观发展的变化。

  二、课堂教学清新、自然,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有情有趣。

  “品读、赏析,读中悟情”是这节课重要教学过程。

  品读,教师设计了几个引导点:一要品读叠词和短句的妙用;二要品读各种修辞法的表达;三要品读重点句、段。赏析,教师把它融于品读之中,强调于品读之后。读中悟情,是这一教学设计精当之处。一悟作者对虚度时光的无奈与婉惜;二悟旧时代年轻人已有觉醒又为前途不明而彷徨的复杂心情;三悟时间的宝贵,珍惜时间的重要。这样,学生就读懂了一篇文章,悟出了一个情,懂得了一个理。

  以上教学品读,赏析的过程,设计清晰、适当。实施教学时从内容到教法到学情,都显得清新、自然,尤其是学生读书很动情,饶有兴致地读,主动地探究问题,很好。

  三、教学设计问题分析

  这篇《匆匆》教学设计可以说是比较规范且有新意。尤其是有教师个性的教学思考。但整体看,教学过程设计部分对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过程设计还不够充分。设计注意教师的引导,重视了学生读后谈理解和感受过程,而学生自读会产生什么问题,自悟会有什么困难,怎样适时机地指导、帮助他们考虑不多,前面说“学习过程设计不够”就是这个意思。也许,教者对学生读书过程和读后发言,表达之间的轻重关系还需进一步认识。依点评者看,自读、自悟是根本,是基础,读得好才有好的生生交流与互动。那么,设计时要考虑学生读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并设计适当的指导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这样的教学设计更重视学生的学,就会更实用。

  总之,走进新课程,树立新理念,深入课改实践是我们的任务。我们应从每一次教学设计,每一节课堂教学做起,把课改工作逐步推向深入。

《匆匆》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抓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方法。

  4、学习从所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课题“匆匆”,从题入手,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带着这个问题,通过读,找出有关的片段和句子进行分析。

  难点: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匆匆”是形容什么的?(急急忙忙的样子。)不仅人会“匆匆”,时间也“匆匆”,而且是一去不复返。时间到底到哪里去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朱自清的《匆匆》,课件简介作者及作品。

  (这篇讲读课文的作者是朱自清,写与1922年3月28日。作为诗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五四”新文学的创业者之一。他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散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匆匆》这篇课文,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清思路。

  1、读课文,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它到哪里去了呢?)作者通过文章要告诉我们什么?

  2、按作者叙述的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

  (○1作者先提出问题;○2回顾自己已走过的八千多个日子,无限感慨。○3然后重点写日子是怎样稍纵即逝的,具体回答了开头的提问。○4引发对人生的思索和感慨。○5最后一句照应开头。)

  三、检查由字到词到句的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抽检学生字词学习情况

  2、理解几个不常见的词语:确乎、涔涔、潸潸、凝然、徘徊、赤裸裸、遮挽、伶伶利利……

  3、易错字词强化听写练习。

  四、学习第一段:这一段写什么?怎么写的?

  作者提出问题有没回答呢?(2、3、4答)

  五、作业:

  1、抄写字词

  2、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件展示课时目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什么?(文章的作者及作品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作目的(意图)及思路)

  这节课我们深入学习课文,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谁来说说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什么?(板书:时间要珍惜)你们希望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呢?(通过朗读,体会欣赏文章语言,特别是抓住作者具体写时间匆匆的语句去体会理解。还可以学习他的写法联系自己实际理解。)对,学习从所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从而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坚实地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二、朗读理解、欣赏,深入体会。(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我们主要通过评价朗读和对语句表达方法的理解这两方面进行。)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听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作者表达创作意图的语句。然后理解句意,体会表达方法,质疑,做好批注。

  自学后小组汇报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2、请同学们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汇报自己所画的语句,并说说作者是怎样表达时间匆匆,要珍惜这个创作意图的?

  ○1“燕子去了……”运用排比,对比,设问表达。朗读注意轻重音用描述性语气,表现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念。

  ○2“在默默里算着……”运用数字换算(约二十二、三岁)比喻。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读出作者无限感慨的语气。

  ○3“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在叹息里闪过”

  这段话写什么?(具体回答了时间到哪去了的问题)l

  理解“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的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l

  用几个两个字的词,概括说说时间在哪里?(在洗手、吃饭、默默、睡觉、叹息的时候)(排比)朗读排比句。l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两个拟人化的动词,起到了什么作用?(让无形变有形,在我们眼前“时间”仿佛一个顽皮的孩子。)谁来朗读,读出时间的匆匆顽皮?l

  小结:这里用拟人、排比等表达方法,具体的描绘了不经意间时间流逝于平常日子里的情景。

  ○4“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理解:“徘徊罢了匆匆罢了。”问一问自己,能做些什么?问一问自己想问的人能做些什么?

  写话练习: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我能做______________,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雪,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呢?我何曾有着些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仿写:过去的日子如阳春,被盛夏取代;如黄叶,被秋风带走了。

  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1、导入:明确目标,复习字词。

  2、听读,欣赏语言和艺术美。

  3、配乐朗读练习,思考欣赏感悟(一部分一部分的朗读欣赏)。

  4、仿写练习

  1、作者对过去的日子作了形象的比喻,“如轻烟”说明无影无踪;“如薄雾”说明很快消失。

  2、“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是什么意思?

  3、而“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4、指导朗读。

  5、是呀,时间这么的宝贵,我们真不应该让它白白地浪费啊!所以作者再次提醒我们。齐读最后一小节。

  二、师生一起总结课文。

  1、时间是怎样匆匆溜走的?

  2、人的一生应该怎样的度过?

  3、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三、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完成《辅导练习》

  板书设计:

  2.匆匆

  一去不复返

  来去匆匆珍惜时间

  留下痕迹

《匆匆》教学设计12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了解作者:请你说说,朱自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二、自读自悟

  1、自读课文,完成自读要求:

  ⑴ 把课文读正确。

  ⑵ 学会六个生字。

  ⑶ 思考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⑷ 画出自己喜欢的或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一下⑶⑷的思考。

  三、协作评价

  1、指名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

  2、齐读词语,书写词语。

  3、交流感受:“我喜欢──,因为──。”

  四、课后练习

  朱自清先生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尝试着用朗读表达你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请大家边听边思考,抓住重点句子、词语划划、点点。

  三、品读二、三自然段

  1、学生交流。你对哪几句描述最有感触,你想到了什么?你想怎么读?

  2、品读“八千多日子……也没有影子。”:

  说:“我觉得──”。

  读:(读出日子溜去的悄无声息,舒缓低平。)

  算:我也度过了多少日子。

  想:我用这段时间留下了什么,做了什么。

  读:(齐读,有感情地读,喜欢的试着背诵。)

  3、品读“早上我起来的时候……但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说:“我觉得──”

  读:(读出日子的匆匆和永不停息,紧促低平。)

  写:联系自己的生活,再写写日子是怎么匆匆而过的。

  读:(听范读想象,有感情地读,喜欢的试着背诵。)

  四、精读第四自然段

  1、读“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一句:

  说:体会到了什么?

  读:(读出作者的思考、无奈和彷徨,平缓凝重。)

  2、读“……但不能平的……”一句:

  说:体会到了什么?

  读:(读出作者的追寻、信心,沉稳坚定。)

  3、教师阐述作者思想感情,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4、扩展,读梁实秋《时间就是生命》,加深领悟。

  5、用格言、警句、诗文来表达自己的感想。

  五、作业

  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搜集有关时间“匆匆”和珍惜时间的词语、句子和诗文。

《匆匆》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感受时间和生命的匆匆流逝,感受作者焦灼、无奈、紧迫的感情,使学生认识到应该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在享受生命的同时有所作为,使人生迸发出应有的光彩

  2.在反反复复的诵读中积累语言

  【教学构想】

  1.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在反反复复的诵读中体会文本的涵义

  2.引入相关文本,拓展阅读视野,深化学生的感受

  3.从学生实际出发,加深学生对时光匆匆、生命易逝的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林清玄《与时间赛跑》、普希金《一朵小花》等相关文本

  【课时安排】

  2课时

  设计意图

  从学生喜爱的安徒生童话谈起,巧妙地引出时光匆匆这个话题,学生的阅读期待被有效地激发起来,在自然的过渡中以最少的时间进入本课主题。学生能否充分地感悟文本内涵及蕴含的情感,取决于是否足够地“倾听”了文本文章发表在1922年,离现在已有八十多年了,有些句子读起来不太符合现在的表达习惯,估计学生在阅读时会遇到感到难读的句子或段落教师范读、学生选择自己觉得难读的地方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读,都是基于一个目的:试图通过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品评语言、积累语言其实,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贯穿了始终不论是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合读、变换人称去读、教师范读、引读等等,都是基于这个目的。把静心静气的写字训练与感悟文本的人文内涵巧妙地结合起来,在看似零散的词语之间串起一个共同的主题:时光匆匆流逝。对《匆匆》一文的教学,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对于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时间不是过得快,而是太慢那么,要让孩子真正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时光匆匆、生命易逝就比较难所以,让孩子紧密地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思考,孩子的心灵才能真正有所触动,从而真正感受到时光匆匆,一去不返。此文是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现代散文中公认的经典后人对此文及朱自清先生作品的论述颇多,选取其中较有代表意义的一部分供学生参考,可以帮助学生感受文章的写作特色,打开视野,丰富语感,提升对文本的理解。关于“留下生命痕迹”,学生先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地想,自由地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怎样的人生才算没有虚度;然后插入朱自清的有关介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人应该怎样活着关于时光匆匆,关于人应该怎样的活着,通过这样一番交流,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古往今来关于时光匆匆的话题,让学生说出一些著名的诗文警句,并通过滚动字幕的方式出示,让学生快速朗读,从而理解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是一个超越时空的永恒的主题。把普希金的这首小诗出示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感受时光匆匆,应珍惜生命,也不忘享受生命这当是在越来越忙迫的人生旅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绕了一圈,又回到“时光匆匆”这个话题燕子已经不再是去年的燕子,杨柳也不再是去年的杨柳,对世间万物来说,时光都是一样的公平,一样的一去不复返这种深层而复杂的人生感喟,在学生清浅的心灵池水中投下了一枚小小的石子,荡起层层涟漪,在学生纯净的心灵土壤中埋下了一颗颗美丽的种子,它们必将生根,发芽,逐渐长大。

  【教学流程】

  一、 从交谈入手,引出时光匆匆的话题

  师生谈话:同学们平时喜欢读什么书?安徒生的童话一定不会陌生吧?你读过哪些安徒生童话?(师生自由交谈)两百多年前,安徒生诞生在丹麦直到现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肤色的孩子,都从安徒生的童话之中汲取着营养,获得了快乐时光匆匆,从安徒生创作第一篇童话算起,一百多年过去了,但他的童话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减少魅力有意思的是,尽管这篇文章已经发表八十多年,但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的喜爱,已经成为现代散文中的经典——它就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 。

  二、多种方式熟读课文,为感悟、品评做准备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感受文字的节奏,感受文字蕴含的情感

  2.学生选择自己感觉最难读的段落或句子再读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再读

  在读中纠错,评价,初步感受时光匆匆

  三、潜心感悟、品评文本,感受时光匆匆

  1.默读课文,哪些文字值得细细的去品,去读,去思考?边读边在课文中圈画

  请学生将词语写在黑板上,教师巡视

  2.交流:

  (1)从词语生发感受时光匆匆

  ① 师生判断词语书写的正误

  ② 师生评价哪些词书写美观

  ③ 讨论:你为什么选择这些词写下来?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我们从这些零碎的词语中感受到了作者的情绪,他焦灼,他惋惜,他无奈这些词语都不是孤立的,请把这些词语放回到句子中再读一读,感受作者面对时光匆匆流逝的焦灼、无奈、痛苦的情绪

  学生把词语放回到句子中再读课文

  (2)从句段入手感受时光匆匆

  交流句子或者段落:你觉得哪些句子或段落值得一再的去品、去读、去思考?自由读文章感受最深的段落或者自己喜欢的段落,谈体会,教师随机引导

  板块1:感受对时光流逝的追问:精读第一自然段

  板块2:感受对生命的追问:精读第四、五自然段

  板块3:从对时光的追问到生命的追问,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感触呢?略读第二、三自然段

  预计的几个教学生成点:

  a.关于“一去不复返”:出示曾经学过的课文——林清玄《和时间赛跑》,帮助学生理解

  b.讨论:你还是去年的你吗?与去年相比,你的什么变了?把你的感触融进去读文字

  c.关于朱自清先生的文字之美:品评具体的文字;课件引入相关的评论:

  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

  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的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

  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决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词藻

  ——(朱德熙《漫谈朱自清的散文》)

  d.面对时光的流逝,作者头涔涔而泪潸潸,他一定是想到了什么?读一读,体会作者的焦灼、痛悔

  e.按照课文中的描述讲一讲,我们的时光究竟是怎样的匆匆流逝?

  f.朱自清先生一连串的自我追问,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人应有的自我追问你觉得什么样的人生就算没有虚度?举一个你佩服的人作为例子来说明

  学生讨论,教师随机点评:朱自清先生正因为认识到了时光的匆匆,他虽然只活了50岁,但他却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他并没有虚度人生,他留下了生命的深深的痕迹

  出示课件:朱自清介绍

  四、展示交流诗文、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你们想到了哪些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诗文、警句呢?

  1.学生交流,教师随机点评

  2.以滚动字幕的形式出示教师搜集的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名句格言,学生接读

  五、由“一朵小花”悟人生流逝

  在忙忙碌碌的人生旅途上,也别忘了用你细腻的心去感受生命中那些细小的却又是美好的东西,那些值得怀念的东西,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珍惜生命也别忘了享受生命

  出示文字:普希金《一朵小花》,学生配乐朗读

  六、由“人面桃花”引发深层思考

  讨论:最后有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今天不一定有答案还记得课文第一段的几句话吗?想一想,燕子还是去年的杨柳,杨柳还是去年的杨柳,桃花还是去年的桃花吗?

  学生讨论,随机出示:崔护《题都城南庄》

  学生读完后,教师小结:的确,尽管桃花依旧笑春风,但是人面已经不知何处去也许以你的年龄还不能透彻的理解作者的这种复杂的人生感喟,但没有关系,时光匆匆,它能够教会你领悟一切 。

《匆匆》教学设计14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的作者是朱自清,写与1922年3月28日。作为诗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五四”新文学的创业者之一。他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散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匆匆》这篇课文,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说明时间的来去匆匆,教育人们珍惜时间,不要让时光匆匆流失。

  学情分析:

  在初读的基础上,抓住课题“匆匆”,从题入手,看看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的日子匆匆而逝/带着这个问题,通过读,找出有关的片段和句子进行分析。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教学目的:

  1、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让它白白地流去。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匆匆”是形容什么的?(急急忙忙的样子。)不仅人会“匆匆”,时间也回“匆匆”。而且是一去不复返。时间到底到那里去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朱自清的《匆匆》,对作者进行简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它到那里去了呢?)

  2、按作者叙述的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作者提出一个问题,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哪儿去了?”学生讨论,交流。

  2、作者用燕子去了再来,杨柳枯了再青,桃花谢了再开,是要说明什么?(说明这些事物有去有来)

  3、紧接着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这里的“日子”代表的是什么?(时间)这里的“他们”指的是什么?(时间)

  4、指导朗读这部分内容。

  过渡:同学们,我们在回答前面的问题时,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溜走了。正如作者所说“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请同学们分析作者讲这句话的意思。

  5、让学生讨论、交流。如果你理解了这句话,那么老师这里还有这么一句话,请你们再来分析一下:出示“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让同学分小组讨论。(时间悄悄地溜走,再也没有了。)

  6、为什么“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呢?(为时间的失去急得出汗,为时间一去不复返而流泪)

  7、究竟时间是怎样溜走的呢?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8、指导朗读这部分内容。

  四、巩固练习。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认真学习,你现在对时间有了一个怎样的新认识?作者又是怎样看的呢?

  1、作者对过去的日子作了形象的比喻,“如轻烟”说明无影无踪;“如薄雾”说明很快消失。

  2、“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是什么意思?

  3、而“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4、指导朗读。

  5、是呀,时间这么的宝贵,我们真不应该让它白白地浪费啊!所以作者再次提醒我们。齐读最后一小节。

  二、总结课文。

  1、时间是怎样匆匆溜走的?

  2、人的一生应该怎样的度过?

  3、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一去不复返

  时间  来去匆匆  要珍惜

  留下痕迹

《匆匆》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

  这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中第一自然段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不但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文中多处运用比喻,使时间变得可以感觉,形象而又真实。

  设计理念

  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就是读,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自己获取体验,引发联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蕴。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内容,也不仅是引起一时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住含义深刻的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读自悟中懂得时间的来去匆匆。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体会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谈话法,导读法。

  (二)学生学法:自学讨论法。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作者具体描写“日子匆匆过去”的句子。

  (二)难点

  由于人们语言习惯的变化,把句子读通顺成为这篇课文的难点。

  (三)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师相机点拨,以有感情的朗读促进理解。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介绍作者,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是语文课。可是老师却想请教大家两个数学问题。

  2、(课件出示)出示钟表模型。(全班沉默1分钟,体验时间的流逝。)

  3、问:刚才我们大概沉默了多长时间?

  4、(学生回答,教师说明)此时,1分钟从我们身边溜走了,想留也留不住,它轻轻的来(板书:来),又悄悄的去(板书:去),在我们不经意间,他无影无踪地消逝了。

  5、(课件出示)这让我想起一句俗话;时间如流水。(生接:只能流去不流回)。

  6、问:请大家算算自己已经走过了多少日子?

  7、在过去的这4000多个日子里你们都做了些什么呢? 面对悄然消逝的时光,你有何感受?(不知不觉间,时间已过去了好几年。今后,我要好好学习,不浪费时间......)此时,让我想起了一首古诗,大家一起读一读。

  8、(课件出示)出示《明日歌》,齐读。

  9、(课件出示)由此我又想起了一句古诗:少壮不努力。(生接:老大徒伤悲。)

  10、面对匆匆逝去的时光,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感慨万千,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散文《匆匆》。(板书:匆匆)请大家一齐读课题。本文就是朱自清在走过8000多个日子的时候写的,他在这8000多个日子里又做了些什么呢?我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整体感知,感受匆匆

  1、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这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在他轻灵、细腻、诗意化的语言中去触摸时间这个精灵。

  2、课件出示读书建议:(课件出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本文指的什么匆匆?就你的体会与同桌交流。(生自读交流,师巡视辅导)

  (课件出示)提问:文中指什么匆匆?(文中指时间匆匆。)请你们展开想象,日子像什么一样匆匆?(日子像流水一样匆匆;日子像织布机上的梭子一样匆匆......)

  有一个词叫做——

  (课件出示)现在,就让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走进时间的流里,去体验时间的匆匆吧!请大家听录音朗读。一边听一边用笔划出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日子的来去匆匆。(播放配乐朗读)

  6、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呢?现在,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课文第三自然段。

  三、深情感悟,体会匆匆(精读第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并提问: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的来去匆匆?(于是——洗手的时候,……这算又溜走了一日。还有两句——我掩着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2、在这几句话,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日子的来去匆匆?

  (作者从洗手时、吃饭时、默默时、天黑时以及和太阳再见时这几个方面写出了日子的来去匆匆。作者还从伸出手遮挽时和掩着面叹息时这两个方面来写出日子的来去匆匆。)

  3、(课件出示)作者从七个方面写出了日子的来去匆匆。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这几句话,找出你认为写得特别好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作者从洗手、吃饭和默默这三个方面写出了日子过得很快。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日子在每个平凡的日子里,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这句话写出了日子很灵活地逃得无影无踪了。

  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个意思?(伶伶俐俐、跨、飞)

  读着这句话,你的眼前会浮现出什么画面?

  我觉得时间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似的,从我身边溜走了。

  面对匆匆流逝的时光,作者有哪些感受呢?

  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句话美美地读一读呢?

  谁来建议一下,该怎样读?

  (速度稍慢,怀着留恋、无奈、伤心、失望的心情来读。)

  请大家一起来读读吧。

  (学生读课文)

  是呀,日子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二十四岁的朱自清先生觉得八千多个日子都是在洗手、吃饭、睡觉、叹息等等中溜走。聪明的孩子们,你们也有四千多个日子从手中溜去,这些日子是怎样溜走的呢?赶快拿起笔来,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上几句你的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的。

  4、学生课堂小练笔。

  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眼前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从身边逃走;讲话的时候,日子从嘴边溜去。

  在玩耍的时候,时间从身边滑过;在看电视的时候,时间从眼前飘过;在看书的时候,时间从脑海里逝去。

  三个动词“滑”、“飘”、“逝”不重复,而且写出了时间的轻巧、灵活,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走路的时候,时间与我擦肩而过;看电视时,时间从我眼前溜过;做作业时,时间从我的笔尖下滑过。

  同学们,面对匆匆流逝的八千多个日子,作者曾留恋过,无奈过,也痛苦过。但更多的是他对人生的深深思索。(板书:深思)请一名同学朗读第四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找出作者在思索哪些问题?

  四、提升认识,深华感情(深读第四自然段)

  1、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2、作者在思索哪些问题呢?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3、从作者思索的这些问题中,你感受到什么?

  (我感受到作者对时间的流逝很惋惜。作者还在自责自己。作者希望自己会珍惜时间。)

  其实,朱自清先生是个珍惜时间的典范,请看大屏幕上的这份朱自清的资料,大家浏览一遍,看看对你是否有所启迪?

  从这份资料上可以看出朱自清先生风华正茂,学业有成,事业有进。可他为什么一再谴责自己虚度年华呢?

  (说明他对自己要求严格。也可以看出他不愿虚度年华。(板书:不愿虚度年华。)作者希望自己大展鸿图。)

  4、所以,在这些看似自问的思索中,其实蕴含着明确的答案。下面,让我们一起合作朗读这段话,好吗?你们发问,我来回答。(师生对读)

  (生)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师)不能,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生)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师)没有。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生)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师)没有。(生)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师)也没有。(生)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师)不能啊!(生)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师)绝对不能白白走一遭。

  正因为朱自清先生珍惜时间,严于律己,不懈努力,所以在文学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五、拓展延伸,珍惜“匆匆”

  古今中外,有许多伟人,正是因为他们懂得珍惜时间,利用时间,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辉煌的成就和感人的故事。我与大家一同分享一些伟人惜时如金的故事。

  鲁迅的故事《要赶快做》

  鲁迅很爱惜时间。许广平在回忆鲁迅时说:“他常常一点一滴地积累时间学习,成天东家玩玩,西家坐坐,说长道短,是他所最怕的。如果有朋友在他工作的时候来谈天了,就是最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说:‘唉,你又来了,没有别的事要做吗?’”鲁迅把时间当作生命。他说:“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在逝世前不久,还在病床上写文章、写日记。他有一句名言:“要赶快做!”赶快做,就是不让时间白白流掉。

  徐持立的时间观念很强,他珍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开会必准时到达;与人约会,必按时赴约;如有改变,必定先通知。他说:“如果迟到一分钟,有60人参加的会就要浪费别人一点钟;有600人参加的会就要浪费别人10点钟。人数越多,浪费越大,这是不可容忍的错误。鲁迅先生不是说过吗?“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徐持立一生最善于挤时间读书,日间工作繁忙,就挤晚上的睡眠时间。他这种孜孜不倦,认真看书学习的精神,一直坚持到晚年而没有懈怠。

  伟人的故事引人深思,给人启迪。同学们,面对一去不复返的时光,面对作者一次次的提问,你们,作为21世纪的主人,作为祖国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应该交出怎样的答卷呢?

  (我们要善待时间,合理利用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在人生道路上留下一串串坚实的脚印,结出一颗颗可供采撷的硕果。)

  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我们必须珍惜时间。请大家看大屏幕上的一些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鞭策自己,鼓励他人。

  听了这些富有诗意、哲理的话,我也想送给聪明、求知、勤奋的你们一句话,那就是——

  聪明者——利用时间;求知者——抓紧时间;勤奋者——珍惜时间。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些对时间的感悟走向课外更广阔的语文天地——请学生进入今天的作业超市。(课件出示)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一至二项进行完成。

  1、收集有关朱自清的个人资料及文章读一读,再联系课文思考:作者真的没有留下什么吗?为什么作者感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什么也没剩下”呢?

  美文推荐:《绿》《荷塘月色》《背影》

  2、搜集阅读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警句及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准备开展交流。

  3、以“日子”为主题,自创一首诗或写一篇文章,记录下你或你身边人的日子,再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和感受。

  结束语:40分钟后时间就这样匆匆过去了。但我想大家并没有白白上这一课。因为我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你们一定会加倍珍惜匆匆的时光,加倍珍惜宝贵的生命。像朱自清等无数有作为、有成就、有贡献的人那样活着,活出自己的人生价值,活出自己的生命光彩,活出自己的人生辉煌。

【《匆匆》教学设计通用15篇】相关文章:

1.《匆匆》教学设计(通用15篇)

2.《匆匆》教学设计通用15篇

3.〈匆匆》教学设计

4.匆匆教学设计及课件

5.匆匆教学设计优质课件

6.《匆匆》教学设计汇编15篇

7.《匆匆》教学设计精选15篇

8.《匆匆》教学设计(精选15篇)

9.朱自清匆匆教学设计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