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11-27 12:52:0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九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九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2、理解楞次定律和能量守恒相符合

  3、会用楞次定律解答有关问题

  4、通过实验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对楞次定律中的“阻碍”和“变化”的理解.

  四、教学媒体:

  1、计算机、电视机(或大屏幕投影);

  2.、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干电池、蹄形磁铁、灵敏电流计、楞次定律演示器.

  五、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探究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复习:

  1、提问: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电脑演示例题:请同学回忆右手定则的内容,并判断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所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

  引入:

  电脑设置新情景并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如果用其它方式改变磁通量,从而产生感应电流,如何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呢?

  新课教学

  (一)、通过旧知识给出新结论:

  即利用右手定则判断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给出结果:

  当原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反;

  当原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同.

  (二)、学生实验:实验内容见附表一.

  实验准备

  1、查明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搞清螺线管导线的绕向.

  2、通过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和电脑的演示,使学生发现自己的实验结果与上述结论相一致.

  当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现在,我们再来根据实验的结果来得出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由于电流方向和它所形成的磁场方向是有确定的规律的,因此,如果能够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的方向,便能够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三)、楞次定律内容的教学部分:

  1、通过前人所做实验的大量性来说明此结论的普遍性.

  2、通过电脑软件模拟实验过程, 进一步分析实验的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所反映的物理本质的规律,请学生得出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并加以叙述,教师予以评价、修正,在此基础上得出楞次定理的完善表述.得到楞次定律的内容:

  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3、通过电脑演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阻碍”和“变化”的含义.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而不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因此,不能认为感应电流的磁场的方向和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反.

  这里的“阻碍”体现为:当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反,感应电流的磁通量阻碍了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增加;当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同,感应电流的磁通量阻碍了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减少;当回路中的磁通量不变时,则没有“变化”需要阻碍,故此时没有感应电流的磁场,也就没有感应电流.

  (四)、楞次定律的应用教学部分:

  通过软件教学模拟实验过程,并加以引导,使学生独立思考:

  总结出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

  练习部分:

  ⑴ 方形区域内为匀强磁场,在矩形线圈从左到右穿过的整个过程中,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⑵ 无限长通电直导线旁有一个矩形线圈,当线圈远离直导线时,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⑶ A、B两个线圈套在一起,线圈A中通有电流,方向如图,当线圈A中的电流突然增强时,B中的感应电流方向如何?

  (五)、定律的深化部分:

  1、楞次定演示器进行演示实验引起学生的思考.

  2、通过学生的讨论和电脑软件的演示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到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3、深化:

  从导体和磁体的相对运动的角度上看:电磁感应的效果是阻碍它们的相对运动;

  ②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具体表现.

  从能量转换的角度来分析:螺线管中用楞次定理得出的感应电流所形成的磁场,在螺线管上端为 极,这个 极将排斥外来的条形磁铁的运动,条形磁铁受此排斥力的作用而运动速度逐渐减小,即动能要减少;要维持其运动速度则需要有外力对磁铁做功.可见,电磁感应现象中线圈的电能是外部的机械能通过做功转化而来的.因此,楞次定理与能量转换与守恒规律是相符合的.

  反之,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若感应电流方向与用楞次定理判断得出的方向相反,则螺线管的磁场将与条形磁铁相互吸引,这样条形磁铁的速度会愈来愈大.也就是说在电路获得电能的同时,磁铁的动能也增加了.这时,对于电路和磁铁组成的系统来说,它将找不到是由什么能量转化而来的,电能和动能是凭空产生了,这显然与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之一—能量守恒定律相违背.

  (六)、小结:

  总结楞次定律的三种表述方式:

  表述一: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表述二:导体和磁体发生相对运动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相对运动;

  表述三: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阻碍引起它的原电流的变化;

  作业: 书后练习

  (七)、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搭石》教 材 分 析

  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而现在的孩子大多却是见所未见,缺少农村生活体验,要领会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更要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山里的人朴实、善良的人性之美。设计理念: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综观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实验教材,新增了许多图文并茂,极富人文性的精美短文,编者的用意不言而喻,就是要让教师作为孩子“学习的引领者”,引导孩子去“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自主,富有想象力的学习舞台,让孩子用他的眼睛看世界,让孩子按他的理解来感知课文,用他的方式来展示学习收获,孩子必将还你一片湛蓝的天空。本案例的设计,旨在以孩子最感兴趣的学习视角──“寻找美的风景”为“教学触发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情景创设和教师的语言渲染,让孩子在感受“搭石”这一生活中的寻常事物所蕴含的不寻常的美的同时,受到心灵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

  二、《搭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课前准备:

  1、课文的插图,有关搭石的资料介绍。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格言导入,确立学习交流话题:

  1、师谈话,推荐格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说说对格言的理解。

  2、确立学习话题“寻找一片美的风景”,(板书课题:搭石)

  3.整体回顾课文围绕搭石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4.随学生读句交流,总结出四个重点内容:什么是搭石,人们怎样搭石,人们怎样走搭石,搭石联结着人们美好的情感。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出示自学提示一、

  1、什么是搭石?人们是怎么搭石的?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如果找到了你就把它用波浪线画下来。注意,读课文时字字读响亮,句句读通顺。) 学生思考交流汇报。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到相关语句。

  2.指名读描写搭石的句子。

  (随学生朗读出示课件)

  3.读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搭石。

  在交流中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原来搭石就是为连接水的两岸而铺设的一条石头路。板书:一条路)

  一.把“话”变“画”,品味语言。

  (1)村里的人们会选择哪种石头来摆搭石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平整方正”理解。)

  (2)石头选好了,怎样搭呢?你来选一选,哪条是搭石呢?

  (引导学生抓住“二尺左右间隔”) 教师适时点拨,二尺左右间隔就是人走路时,两脚之间最舒服的距离

  (3)引发学生思考:“平整方正”的石头,“二尺左右间隔”,这样搭有什么好处呀? 学生能够感受到乡亲们这样摆搭石是为了让人们走起来更平稳更安全。

  (4)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四、出示自学提示二

  1、默读课文, 了解乡亲们走搭石的过程中是怎样调整搭石的,感受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在文中找出关键词)

  2、默读课文三、四段了解年轻人是怎样走搭石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从文中的最后一段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二)想象、体验,乡亲们怎样走搭石

  过渡:石头路铺好了,那怎样走呀?先来看看第二自然段。

  1. 了解乡亲们走搭石的过程中是怎样整搭石的,感受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

  )学生认真听,用心体会。看看这段文字中哪些词语打动了你。

  (课件出示本段文字,随学生的理解、回答,相关词句变颜色)

  (2)读后,请学生来谈一谈,此段文字中哪些词语打动了自己,为什么。学生普遍对“无论怎样……只要……一定会”,“踏上几个来回”,感受颇深,并能结合这些词语谈自己的体会。

  (3)在学生体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教师采访:那大家都来当当这位上了点年岁的人,我想采访采访你,“您毕竟不是年轻人了,在这又找石头,又踏上几个来回,您自己就不怕摔着吗?”

  学生能够走进这位上了点儿年岁的人的内心,感受到他的想法,那就是:自己摔了不要紧,只要后面的人安全了自己就放心了。

  教师继续采访:“您带着东西,这么急着赶路,还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自己的事不就耽误了吗?”

  学生很容易就理解并说出了:“我的事耽误了不要紧,后面的人安全了最重要。”

  教师小结:现在我明白了,您的心里装的都是别人呀。

  (此环节设计意图:在学生独立抓住重点词语初步理解语言文字,但还不够深入、透彻的基础上,通过教师采访,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帮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理解人物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深切地感受到人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并通过回答记者的问题替文中的人物表达内心的想法,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4)引导学生拓展、思考: 那你们说,只有上了点年岁的人是这样吗? 上来点年岁的人都是这样,那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呢?

  急着赶路的人都是这样,那不太着急的人呢?

  拿着东西的人都是这样,那没带东西的人呢?

  经过老师的点拨、提醒,学生自然理解在作者的家乡,不是只有上了点年岁的人是这样,大家都是这样的。

  教师小结:对呀,这就是这个例子,给我们的遐想。在我的家乡,无论是谁,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是这样心里装着别人的。所以,这一段的开头是这样写的:“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一道景)

  (5)让我们把体会到的带到读中去,学生自己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有感情朗读 (此环节约用5分钟)

  (此环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段中作者只是举了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让我们感受到,在作者的家乡无论是谁,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是这样心里装着别人的,从而理解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同时也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种以点带面,巧妙选材的写作方法。)

  2.亲身体验,感受一行人是怎样“协调有序”走搭石的,体会他们为他人着想的心灵美。

  (1)上了点年岁的人走搭石,呈现在我们眼前一道美丽的风景,那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走搭石分别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默读3、4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2)指名交流,一行人是怎样走搭石的?

  (随学生朗读出示课件)

  (3)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人们是怎样走搭石的?

  学生能够抓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

  (4)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也就是,你走在我前面,你抬起脚来,我就要紧跟上去,我抬起脚来,后面的就要紧跟上去,人们为什么要这样走呀? 学生联系前文思考能够找到答案。

  (随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5)带入情境,引发思考:我走在前面,实在累了,停下来歇一会行不行? 走在后面的人,有急事,强一步行不行?

  教师小结:所以,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在这抬脚紧跟当中就有了为他人着想的心灵美。

  (此环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想象,初步体会一行人是怎样走搭石的,并通过联系上下文,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走。在此基础上,把学生带入情境,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用心体会,从而理解这一行人在“抬脚紧跟”当中为他人着想的心灵美。同时也在渗透这种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以及走进课文情境理解文章内容的阅读方法。)

  (6)亲身体验,感受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

  ①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亲身体验一番,从而感受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

  首先,请一列同学先来尝试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师:前面的—

  生1读: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2读:紧跟上去 初次尝试学生有些不太明白,教师点拨,(前面的,就是走在前面的人怎样做即抬起脚来,后面的就是走在后面的人怎样做即紧跟上去)在学生明白之后,继续引读,速度逐渐加快,看看同学们配合得是否非常默契,走得是否非常有序。

  在这一列同学尝试之后,接着引导全班同学共同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每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篇一:三年数学《一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有多重,知道“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运用千克、克、吨的有关知识估计一些物体的质量,提高估计能力,感受质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

  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故事引入。

  师:同学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个故事吧。同学一定要认真看,看完故事还要回答提出的问题呢!(出示微视频,讲“曹冲称象”的故事。)(课件)出示1头大象的问题情境“你知道我有多重吗?

  师引导学生思考:用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说明大象有多重,你认为合适吗?从而自然引出质量单位“吨”。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

  (引出课题:1吨有多重,并板书)

  二、探究交流,感知新知1、利用多媒体出示书上画面。

  (1)出示图片,请同学读一下数学信息。

  (2)请同学列算式独立算一算,然后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2头牛约重1000千克;10桶油约重1000千克;

  20袋面粉约重1000千克;40人约重1000千克。

  (3)小组汇报。你发现什么?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吨=1000千克,

  并介绍用字母表示:1 t=1000 kg。

  2、联系生活,理解新知。

  (1)小活动:先了解自己同桌的体重,在背一背,说一说感受

  (2)举例说明生活中有许多物体要用到质量单位吨。

  (多媒体出示) 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教师进行补充。

  (3)让学生再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师生共同进行分析。

  三、综合应用,巩固拓展

  1、独立完成书上的练一练,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独立思考再反馈交流,请几名学生汇报思考方法)

  2、谈收获

  四、拓展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质量单位吨的内容,请同学们调查生活中“吨”的影子,多少个什么东西合起来大约是一吨。

  板书设计

  1吨有多重

  1吨=1000千克

  字母表示:1 t=1000 kg。

  篇二:《一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吨有多重》 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千克和克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质量单位“吨”的教学。对于单位“吨”,平时学生几乎没有接触,所以对于“1吨有多重“的教学要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能实际地感受并认识。

  学情分析:

  《一吨有多重》这节课的内容,从学生的知识方面来看:已经有克与千克的认识作基础。同时学生已学习数学两年多了,他们喜欢上了数学课,善于独立思考,同时乐于合作交流,该班学生课上表现极为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学生敢想敢说,愿意发表自己见解,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三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实际情况,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吨”的质量观念的建立,掌握1吨=1000千克。

  教学难点:认识和明确“吨”的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通过课件演示法和联想教学法,从多角度地让学生感知1吨的重量,如学生最熟悉的自身的体重,并通过算一算,背一背,提一提来认识单位1吨的大小。

  课前准备:课件、一袋面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在三国时期,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曹冲称象。谁来讲给大家听?一个同学说时,其他同学一定要认真听,听完故事还要回答提出的问题呢!(出示课件:曹冲称象的情境图)。

  师:故事讲得很生动,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你们猜一猜,大象到底有多重?

  (学生可能回答:一定很重,比三头牛还要重,大概有1000多千克吧。) 师:用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说明大象有多重,你们认为合适吗?

  (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合适,因为大象太重了,要用更大的质量单位。) 师:真会动脑筋!确实用千克、克有点不合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更大的

  质量单位“吨”。(板书课题:一吨有多重)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导入,让学生知道称较大的物体的质量时,要用“吨”作单位。

  二、探索新知

  1、认一认,说一说

  师:1吨到底有多重呢?这个要用磅秤才能称出来,但我们学过“曹冲称象”的故事,我们可以把1吨分成小的单位来计量。

  师:同学们,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们已经知道自己的体重有多少千克,现在请体重是25千克的同学站出来,(正好有8位同学:王源,慕子恒,慕翻燕,王保,薛佳艺,王娜,杰张,王雪曼)

  师:这样,如果以这8个同学为一组,请大家算一算,他们的体重有多少千克?

  (学生计算出:25×8的结果是200千克,)

  师:如果有这样5组的同学,他们的体重又有多重?

  (学生计算:200×5的结果是1000千克。)

  师:通过大家的计算,我们知道像这样5组同学的体重为1000千克,也可以用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吨”作单位,即:1000千克的质量的物体,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1t=1000kg)

  2、感知1吨

  师:1吨到底有多重,同学们?

  ( 背一背)请一个平时认为是大力士的男孩背一背体重是25千克的一个学生,背2个学生(非常吃力),然后想像一下刚才8个学生的体重,5

  组这样同学的体重,即1吨的重量。

  (提一提)1袋面粉质量50千克,20袋面粉约重1吨。

  (想一想)1桶油重100千克,10桶油大约重1吨 。

  师小结:“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所以在计量较重或大量物体的质量时,常用到吨。

  3、找一找,说一说,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吨大约有多重。找一找,在生活中在哪见到过“吨”?

  (大桥的承重是50吨,吊车能吊起8吨重的物体,电梯限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算一算,知道了1吨=1000千克,再通过背一背,想一想,提一提,找一找,说一说,充分让学生感知吨,并在大脑里建立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用法。

  三、回归生活,知识应用(智勇大冲关):

  第一关:填一填。

  4千克=()克 3吨=( )千克

  5000克=( )千克 ( )t=20xx kg

  18t=()kg ( )kg=6 t

  (分组完成,请几名学生汇报方法。)

  第二关::帮小明改日记

  (课件出示日记并播放录音)

  今天,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我们先到超市买了1克苹果和2吨梨,又买了1个50千克的鸡蛋。我看见超市里有电子秤,上去一称我的体重,哎呀,我的体重都30克了。到了动物园。动物园里动物可真多,我估计了一下,一头狮子大约重350克吧,大象挺重的,最少也有2克吧,还有会说话的鹦鹉大约重120千克。大水牛少说也有338吨重。 参观完动物园,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学生抢答,教师评价)

  第三关:开放题:(课件出示)

  我是小小检查员

  黄河大桥上现在需要招聘一批检查员,你想去吗?

  师:在黄河大桥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3吨”,下面这些车能通过吗?

  (1)、张叔叔的车装载5000千克的煤。

  (2)王叔叔的车装载3头大象,每头大约重5吨。

  (3)一辆载80袋水泥(每袋50千克)的车子。

  (4)一辆13吨和一辆2500千克的车能不能同时通过。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智勇大冲关,让学生对质量单位有一觉清晰的认识,并能从正反两面进行单位换算练习,灵活地把握克、千克与吨的关系。 师小结:其实80%的车祸都是由于超载造成的。现在你想对超载的叔叔说什么?假如你的亲戚中有人是司机,你今天回去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拓展作业:

  篇三: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 一吨有多重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1头大象的问题情境“你知道我有多重吗?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

  2、看一看,算一算。利用图片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一说。

  3、说一说。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看一看,第一幅图的意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

  4、练一练。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吨的质量单位。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指导完成课本第22页“练一练”的第1、2、3题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曹冲称象”的故事情境图

  2.让学生讲“曹冲称象”的故事。讨论曹冲为什么要以用这个办法称象。

  3.请你计算这头大象有多重。

  4.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成语,并学会用成语说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能够根据提示练习给课文分段。

  4、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人类纯朴的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请同学们回忆自己从小到大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以及当时是怎样走出困境的。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以童年往事为话题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状况,解决字词障碍。

  (一)生字注音

  点缀(zhuì)颤动(chàn)清澈(chè)恬静(tián)骇(haì)

  炫耀(xuàn)攫住(jué)呕(ǒu)憨直(hān)

  (二)生词解释

  浮光跃金:只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闪着金光。这里比喻月光照耀下的水面。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攫住:抓住。

  憨直:憨实直爽。

  三、初读感知

  1、指名学生朗读文章,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解决难点。

  ①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全班交流,重点理解一围黑绿、嵌、点缀、恬静。(为理解课文做准备)

  ③理清脉络:给课文分层次。(学生分的层次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可以,此举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理清一下课文的层次。)

  二、品读课文,理解情感。

  (1)找中心句

  师:文章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这句话就是本文的中心句,同学们找一找(板书:大自然和谐的美人类纯朴的爱)

  (2)研读荷塘的部分,仔细体会文章的美。(荷塘美和语言美)

  ①自读课文,初步感受荷塘的美景。

  ②探究:作者是怎样把他眼中的美丽的荷塘告诉我们?(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妙处和一些词语的精用)

  ③配乐朗读。(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

  (3)研读狗刨比赛和戏水游戏。

  问题一:在这美丽的地方,作者过了一个怎样的暑假?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①自读思考。

  ②小组讨论。

  ③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问题二:作者是如何写出戏水时的激烈?哪些词语用得特别好?

  ①自读思考

  ②小组讨论。

  ③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4)体会小伙伴淳朴的爱。

  ①朗读想像我遇到危险的情景。

  ②想像一下当我在拼命挣扎时,小伙伴们的反应,表情,语言,动作。

  ③体会比喻句铁链般。(作者对小伙伴的信赖依靠)

  ④绝处逢生的我吓得哇哇大哭。可是小伙伴们却哈哈大笑,你们理解吗?他们为什么笑?

  (5)了解景物描写对于烘托人物品质的作用。

  ①质疑:从本文的题目来看,本文是记事的。但作者却用了三个自然段来写景。这是否矛盾?去掉这一部分好不好?为什么?

  ②思考后交流。

  三、布置作业:

  回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童年往事,选择一件事写一写。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班级:大班

  学科:科学

  授课教师:李娜

  指导教师:谭艳丽

  设计意图:

  影子一直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生活中孩子们会自发的玩儿影子,踩影子,和一些手指影子额游戏。本节课就是将科学教育融于幼儿生活中,意在让幼儿了解影子与光的密切关系,激发幼儿对影子的好奇与兴趣,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同时通过让幼儿亲自实验发现影子的秘密,来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丰富幼儿对影子的进一步认识。

  教学目标有两个:

  1.初步感知影子与光的关系发现有光的地方才有影子。获得有关影子的具体经验。

  2.尝试用多种方法感知影子的特征,体验与同伴合作探索的兴趣。

  1重点

  2难点

  3教学设计:

  整洁教学活动与闯关游戏形式进行,这充分体现和符合了“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活动准备:1 、烟盒 2、手电 3、影子 4、帐篷 5、U盘 6、大手电灯? 7、筐子

  教学过程:

  1、跟音乐玩影子游戏,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影子与光的关系,激发幼儿探索能力。

  1、师:请把我送给你们的礼物轻轻地放在小椅子下面,因为我要请你们看影子王国的表演了!

  2、示范表演

  3、师:刚才你们看到影子王国里都有什么影子啊?

  2、玩儿闯关游戏,感知影子的特征,体验与同伴合作探索的乐趣。

  3、第一关、什么时候小烟盒影子就不见了?

  师:请把小烟盒和小手电放回椅子下面,来看我们是不是闯关成功了。

  第二关:什么时候小烟盒的影子大一些,什么时候小烟盒的影子小一些。

  1师:孩子们,你们想一想,什么时候小烟盒的影子会大大的,怎么样做它的影子就会“哧溜”变小

  2请小朋友说一说,再到前面试一试。

  3教师:请小朋友轻轻拿出自己的小烟盒,打开小手电,找到烟盒一个大大的影子,试着动一下,“哧溜”让影子变成小影子。

  4请小朋友上台演示(用你的方法试一试)

  5师:光源离烟盒近的时候影子变大,光源离烟盒远的时候 影子变小。

  第三关:一个小烟盒怎样才能有好几个影子?

  1师:教师拿出一个小烟盒,让小手电的光照在小烟盒上,小烟盒有了一个影子,那怎们样做,这个小烟盒就可以有好几个影子啦?

  2请所有小朋友拿出你的小烟盒和小手电,和身边的好朋友合作一下吧,让一个小烟盒有好几个影子出现吧!

  教师总结:也就是说有多个光源照在你们小烟盒上就能产生好几个影子了。

  第四关:好几个小烟盒怎样才有一个影子?

  1师:我拿出四个小烟盒,打开小手电。让小手电的光照在四个小烟盒上,这个时候,四个小烟盒有四个影子,怎么样做,四个影子就能变成一个影子呢?

  2请小朋友上前帮助老师操作

  3请所有小朋友拿出你的小烟盒小手电和你身边的小朋友合作,看看怎们样把好几个烟盒的影子变成一个影子。

  5教师小节:把所有的小烟盒叠放在一起,就只有一个影子啦!

  3.闯关成功,到影子王国玩一玩,探索影子的形成。

  教师:我们连续闯过了四关,下面请小朋友从这边开始排着队,跟着音乐到影子王国里面去看一看玩一玩儿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课前准备

  四、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好!昨晚睡的好吗?有没有做梦?谁来讲讲你的梦?(如果学生不敢讲,可以教师先带头讲)

  师:想到能给你们上课,我昨晚兴奋的睡不着觉,迷迷糊糊的我好像进入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我脚踏星星来的你们的学校,我们的课堂飞到了天空,云朵变成了小朋友的课桌,而老师的讲台竟是一道七色的彩虹。

  师:那谁来说说你印象深刻的梦?

  2、畅谈梦想,融入梦境

  生讲述梦境。教师鼓励和引导:“后来怎样了?”“你当时的神态是怎样的?”“他长得怎样?”等语言引导学生说出梦的多彩。“这个梦真多彩,你的想象力真是丰富啊!”“你的梦真精彩,我也想进入你的梦中玩玩”“你的梦真惊险啊,小朋友都听的入迷了”??等语言鼓励表扬学生。

  师小结:梦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不光同学们会做梦,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艺术大师,他也爱做梦,他就是西班牙著名画家达利,他做了一个什么梦呢?

  请看画面: 画面中画了哪些事物?

  画家梦中的景象和现实生活一样吗?

  (3)体验情感,表现色彩:

  师:每个人的梦都不一样,有几位同学也想给你们展示一下他们的梦,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你最欣赏哪一幅?

  他们做了一个什么梦?梦中有什么形象?

  他们的梦境主要运用了什么颜色?板书:形象 色彩

  师生一起分析作品:不同的颜色体现了不同的梦境,带给我们门不同的感觉,老师还有两个问题要考考同学们:

  想一想:

  1.画面中的主体形象采用了什么绘画方法?

  2.画面使用了哪种绘画材料?

  师:夸张的形象、大胆的色彩形成了多彩的梦。看了他们的梦,同学们也得到了一些灵感,同学们,你的梦是什么颜色的?他是一个怎样的梦?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现在和你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

  师:同学们的梦都很独特,前几天,李老师也做了一个梦【出示抽象的色块】, 我的梦主要用了什么颜色?(红色、橙色)

  给你什么感觉?(温暖、甜蜜??)

  猜一猜我做的是一个怎样的梦?梦中会有什么?

  我做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梦?学生讲教师勾勒线条。

  4、学生创作,展现梦境,教师巡视指导。

  (1)现在,就请用你手中的画笔,尽情的描绘一个多彩的梦吧!谁的作品完成了,就可以参与“晒晒我的梦”的展示活动,老师期待着你们的精彩表现!现在,开始创作吧!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音乐起——梦幻曲)

  5、评价交流,体验快乐

  小朋友们,你觉得哪个梦最富有想象力呢?

  为什么?你想为谁的作品点个赞?

  (2)生互评。色彩、内容、创意。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为什么要画四个不同的太阳,学会生字,读通顺带有生字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作者画四个太阳的美好心愿。

  教学重点:

  了解春天的太阳为什么是彩色的。

  教学难点:

  体会想象之美。

  教学准备:

  课件、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揭示课题。

  1播放课件,欣赏音乐。让学生听后说说这首歌唱的和什么有关?(太阳)(板书:18四个太阳)

  (1)谁来读读太阳这个词?

  阳的轻声读的真好听,还有谁愿意试试?

  (2)阳是什么结构?是由谁和谁组成的呢?

  (阳是左右结构。由左双耳旁和日组成的。)

  (阳字型左窄右宽,参照队写双耳旁,横撇弯钩在横中线上部,垂露竖拖长。日竖在竖中线上运笔,里面的横在横中线上。双耳旁比日长,日比双耳旁宽。)

  (3)一起来写一写。书空。

  (横撇弯钩,竖,竖,横折,横,横。有6笔。)

  2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也和太阳有关,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18四个太阳

  过渡:四个太阳?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呢?请同学们先认真听老师读这篇课文,边听边思考这个问题,并标出自然段。

  二、初度课文。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

  刚才老师读的时候,每位同学都听得非常认真,现在你们也试着自己读这篇课文好吗?读是时候注意:要正确,流利,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掉字。

  (1)谁来告诉老师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呢?(汇报交流:小画家画了四个太阳,分别送给四个季节。春天的太阳是彩色的,夏天的太阳是绿色的,秋天的太阳是金黄色的,冬天的太阳的红色的。)

  (2)随机板书: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并贴出对应的四个太阳。

  过渡:这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带来了四个美丽的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太阳呢?

  (以学定教,学生喜欢哪段,就学习哪段。)

  三、研读课文。

  *绿绿的太阳

  1指名读。(绿绿的太阳,读的可真好!你喜欢吗?想不想读?)指名读。

  2这绿绿的太阳给我们带来什么?(板书:清凉)

  3是啊,夏天,太阳象一个大火球,把大地烤热了。(出示夏天课件,让学生说说烈日当空时的感受和愿望。)

  4假如有一个绿绿的太阳那该多好啊!那么大地将是一片清凉,多舒服啊!小朋友,你们感到舒服吗?愿不愿意通过朗读把这舒服的'感觉读出来?读句子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

  (自由读指名读)

  5听了你的朗读,让我感到丝丝凉意,我也想试试,谁愿意和我一起读啊!(齐读这一自然段)

  (注:那绿绿的太阳如果挂在冬天,你喜欢吗?可跟进教学第三自然段)

  *金黄的太阳

  1夏天过去,秋姑娘来了。那些同学喜欢秋天的太阳?我们来听听这些同学读秋天这一段。

  2你们看,这是什么呀?小蜜蜂飞呀飞,飞到识字乐园了,你会读这些生字吗?自己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熟、伙、伴、尝、甜)

  3小蜜蜂要考考大家了。去掉拼音还会读吗?

  4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喜欢吗?这个游戏叫摘星星。游戏是这样玩的:星星上的拼音去掉,你能读出它的读音,并说出你是怎样记住它的,星星就送给你。看哪个同学摘的星星最多。

  5小蜜蜂看到小朋友都认识了生字,它非常高兴,又飞到果园里去了。看,这么多又香又甜的水果,你心里在想些什么?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的?(板书:香甜)

  6好,你能不能把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这句话读读,让同学尝尝水果的香甜?

  7恩,又香又甜,真好吃。大家一起来读这段,把香甜送给老师吧!

  *红红的太阳

  1刚吃完又香又甜的水果,冬天又来了。这红红的太阳,谁喜欢呀?(指名读)

  2(出示课件:冬天)听,冬天北风呼呼的刮着,大雪纷飞,不一会儿,地上白了,屋子上也白了,雪地上一个小朋友也没有,因为太冷了,小朋友的手和脸都被冻僵了。可小朋友都想到外面玩,怎么办好呢?

  3小画家给我们送来了什么?有了红红的太阳,我们就感觉到(板书:温暖)

  4谁来读这段,把温暖送给小朋友?

  5小朋友感到有一点温暖了,谁再来读读。

  6现在,小朋友就可以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滑雪)齐读这一自然段。

  (注:这红红的太阳到了夏天会怎么样呢?可跟进学习第一自然段。)

  *多彩的太阳

  1这个多彩的太阳,谁来读?(指名读)

  2春天为什么是个多彩的季节?(自由畅谈:春天小草长出来了,花儿开放了,冰雪融化了,鸟儿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小朋友还可以到郊外放风筝。)

  (板书:多彩)

  3是的,春天,太阳就是彩色的,她照到草地上,小草怎么了?

  (1)她照到草地上,小草

  (指名说说)

  (2)她还会照到哪里?

  她照到,。(汇报交流)

  4这彩色的太阳给春天带来了万紫千红,你们看(出示课件:春天)想一想,你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赞美她?

  (预设: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鸟语花香,百花争艳,百鸟争鸣)

  5春天真美啊!让我们再去感受一下这个彩色的太阳所带来的多彩的春天吧!(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小结,感悟作者的美好心愿。

  1小画家画了四个颜色非常鲜艳的太阳,分别送给四个不同的季节,表达了他自己什么心愿呢?

  (板书:美好心愿)

  2春天多彩的太阳使我们看到柳绿花红,夏天绿绿的太阳带给我们清凉的世界,秋天金黄的太阳让我们尝到水果的香甜,冬天红红的太阳温暖我们的手和脸。多么丰富的想象,多棒的小画家呀,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画面,一起朗读课文吧!读是时候要有感情!

  3我们大家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心愿,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早日实现自己的联想。

  板书设计:

  18、四个太阳

  春天

  彩色的太阳

  多彩

  夏天

  绿绿的太阳

  清凉

  秋天

  金黄的太阳

  香甜

  冬天

  红红的太阳

  温暖

  美好心愿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知识目标 能概括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能力目标 分析人与行为,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 感悟爱心的巨大力量,要有一颗对父母、师长、亲朋好友的爱心。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

  2.运用丰富的想象写作。

  3. 利用丰富的想象构思故事。

  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村所不可缺少的,没有了水,每个人都无法生存,没有了水,地球上的花花草草都将凋谢,没有了水,地球就会变成一片荒漠。如果缺水我们的生活将变成怎样呢?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

  师:短片中人们最需要什么?

  生:水。

  我们今天的故事就从找水开始,引出要讲的课文《七颗钻石》 。

  二、 齐读屏幕上的学习目标。

  三、 找同学介绍作者。

  四、 师:同学们读过哪些童话故事?

  童话有什么特点?

  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做补充,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童话,以及童话的特点。

  五、 齐读课文讨论回答两个问题

  小姑娘的水罐神奇在哪里?这些神奇的变化是在人物什么行动后发生的

  明确:1.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的时候水罐变出了水.

  将水省给母亲喝,摔倒了罐子确变得端端正正。

  倒水给小狗喝的时候,水罐从木的变成了银的。

  母亲让水给小姑娘喝的时候水罐银的变成了金的。

  小姑娘把水让给过路人的时候水罐里跳出钻石引出巨大水流。

  2.爱。

  六、说说你身边的爱心故事(3~5个同学)

  平凡人有平凡人的爱心,明星这些公众人物也有他们的爱心,下面我们看两则故事,看看故事里的爱心体现在哪里?

  问题:这两则故事里的爱心体现在哪里?(2~3位同学回答)

  是爱心延续了生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让我们拿出纸笔用我们爱的箴言向爱心致敬,请以“从这里,我懂得了”的句式写出你爱的箴言,找同学分享。

  六、 背景音乐感恩的心,结束今天的课。

  在这首歌中,今天的课就结束了,愿爱心永恒,由你们传递,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七、 布置作业

  大胆发挥想想写写小女孩的梦中发生了什么事。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一、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和后果。

  3、学习快速地默读课文,学会用文中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理解内容。并适当地展开合理的想象,说一说,教育学生热爱、保护自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感情,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保护森林,植树造林。

  二、重难点:

  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和后果,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课时划分:

  两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用文中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森林王国过去优美的环境,以及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新词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森林王国会是什么样子呢?(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自由发言)

  2、师:曾经有一个森林王国,它原本和你们想象的一样美丽,可是后来,它却在地球上失踪了。(板书课题:失踪的森林王国)

  3、导读:森林王国为什么会失踪呢?请同学们一起走进课文《失踪的森林王国》

  二、学习生字,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要求,小组合作学习,自读课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交流读音和书写要点。

  2)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小组内说一说

  3)按照老国王在位时和新国王上台后把课文分成两部分。

  2、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认读,其他评论。

  字音:混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音为hun

  字形:饶的右上角没有点;厦字里面有两横

  区别燥躁

  3、齐读生字新词

  4、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很久以前,森林王国的国王下令不准乱砍树木,森林王国美丽富饶。可当新国王上台后,砍树建新王国,结果自然灾害不断,森林王国很快就消失了。)

  5、指名反馈:按照老国王在位时和新国王上台后把课文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第二部分(412自然段)

  三、了解森林王国富庶繁荣的景象

  1、指名读课文第一部分,其他思考:森林王国过去是什么样子的呢?

  2、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说一说,读了课文第一自然段,你对森林王国过去的了解。

  4、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森林的繁荣景象,以及百姓安居乐业的愉快生活。

  5、指导朗读

  6、自读课文二、三自然段,讨论:森林王国一开始为什么能够呈现出和谐统一的富饶景象?

  7、出示文中相关的文字,学生读一读。

  森林是我们的保护神。任何人不得乱砍树木。

  (让学生通过讨论,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体会森林之间的富饶以及原因。)

  四、总结:

  同学们,森林王国过去景象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因为老国王禁止人们乱砍树木。新国王上任后,森林王国变成什么样子呢?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把生字新词抄一抄。

  2、选一选,做一做

  1)在地图上找一找我国的森林和荒漠

  2)查资料,了解我们本地森林覆盖率和近年来植树造林的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

  2、总结全文,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激发学生保护森林,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了解我国的森林和荒漠;收集到的由毁坏森林造成不良后果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个森林王国在失踪前是什么样子的呢?

  2、回顾课文第一部分,生齐读。

  3、导入:那么它为什么会失踪,它的失踪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

  二、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原因及后果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森林王国为什么会失踪?)

  因为新国王下令把树木全部砍掉

  2、新国王为什么要把树砍掉呢?

  3、让学生说说现代化城市的景象,体会城市的繁华,了解新国王建立新王国的美好愿望。

  4、师:其实建立新的王国,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并没有不好,新国王他错在什么地方呢?(没有保护森林)

  5、师:是啊,森林王国的保护神森林不见了,一切正如旧国王所说的:不能更改特别法令,否则各种妖魔鬼怪都会来危害我们。

  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812自然段,思考下面问题:

  1)砍伐森林,造成了哪些严重后果?

  2)旧国王为什么说森林是森林王国的保护神?

  7、分小组朗读课文,讨论

  反馈问题1):师用课件出示森林消失后带来的严重后果,让学生体会森林的作用,树立保护森林的意识。

  反馈问题2):旧国王为什么说森林是森林王国的保护神?(了解森林的作用)

  8、师:假设新国王采纳了大臣们的建议,在保护森林的前提下,建造新国王,此时的王国会呈现出一番怎样的景象?

  (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己见)

  三、拓展延伸

  1、师小结:人类毁灭了森林,建立了新城市,但是失去了森林的保护,城市终因各种自然的攻击而消失了,多么可惜啊!

  2、学生出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我国森林资源覆盖的面积及荒漠进程

  森林是人类的保护神,它可以防沙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正因为这样,我们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法律保护森林,并定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

  3、此时此刻,同学们你们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四、布置作业

  把《失踪的森林王国》这个故事说给自己的父母听。

  失踪的森林王国

  砍光树木

  美丽富饶>无影无踪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九篇】相关文章:

1.【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六篇

2.【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10篇

3.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6篇

4.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八篇

5.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6篇

6.【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4篇

7.【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九篇

8.【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