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咏雪》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咏雪》教学设计1
一、导入:
大家读过《乌衣巷》这首诗吗?唐代诗人刘禹锡站立秦淮河边,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由此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其中提到谢家,你们知道谢家出了哪些明星人物吗?东晋政治家谢安,淝水之战的主帅谢玄,谢玄之孙——山水诗人谢灵运,谢灵运之侄,被李白看重的“中间小谢又清发”的谢朓等。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人才济济的明星家庭中发生的小故事——《咏雪》。
二、预习检测
1、关于《世说新语》
(1)《世说新语》知多少?请介绍的同学在黑板上写出关键词。
(2)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美学家李泽厚将魏晋时期的特征概括为“魏晋风度”,那这些风流“名士”们会有怎样的风度呢?
2、请同学根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3、读得对不对呢?请根据范读进行自我检测。
4、齐读课文。
三、疏通课文
1、给大家5分钟时间独立翻译课文,重点弄清划横线的词语解释。
2、翻译过程中有问题的同学向组内同学寻求帮助。
3、疏通文意检测,小组间比一比,请出小组代言人,一人一词解释,看哪个组的正确率高。
4、再请两个组比一比,看哪个组的代言人翻译的句子更好。(其他组的同学当评委)
5、全班一起口头翻译课文。注意用词准确,句意完整。(自我纠正与老师纠正兼用)
四、初背课文
请大家根据译文尝试背一背课文吧。
五、感知课文
现在要考考大家,通过翻译课文,看看你们到底弄懂了这个故事没有。请用原文字词齐声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六、比较赏析
1、在讲论文义的时候,因风雪骤起,谢太傅临时起意考察孩子们的学艺,胡儿和无奕也是灵机一动,随口而出,事前并无准备。那么你们认为,把雪比作盐和柳絮,到底哪一个更好呢?
2、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文章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回到文中来,文末为什么要详细交代谢道韫的身份呢?(由此可见编者的态度是倾向于谢道韫的比喻的。)
3、宋代诗人蒲寿宬(音同“成”)曾赞扬“当时咏雪句,谁能出其右。雅人有深致,锦心而绣口。此事难效颦,画虎恐类狗。”可见其钟爱之深。那么这个比喻究竟妙在何处?
柳絮因风起:飞扬之态(盐过细而无形了)、轻盈之雅(盐虽轻却太俗)、文学之韵(诗文中常见柳树之姿,折柳之情,却无从寻到赞美盐的词句)。简简单单几个字就从形、神、韵三个层面展现了雪的美态。
七、拓展延伸
而此时的谢道韫还是垂髫总角之年,却又如此灵性。曹雪芹在《红楼梦》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中就曾用“咏絮才”来称赞两位佳丽的才情出众。
老师也读到一篇有趣的人物传记散文,想要与大家分享。《谢道韫:她身后,众神喧哗》。读后感:女人走出闺房,与男子侃侃而辩;义正词严,敌将手下全身而退;素颜素服,坦然待客,赢得异性敬服……谢道韫一反封建社会女性保守刻板的印象,展现出洒脱不群的个性风采。这也是《世说新语》令今天的读者耳目一新之所在。它主要记载了汉末年到东晋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个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和风气。
八、意在言外
你从《咏雪》这个故事中感受谢家哪些特点?
九、课外作业
1、认真背诵课文并默写一次;
2、认真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3、读一读《世说新语》的小故事,了解那个鲜活的时代和鲜活的人。
《咏雪》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复述故事;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欣赏咏雪名句,明确比喻之精妙在于神似而非形似。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古代诗礼簪缨之家和谐融洽、书香味浓郁的家庭氛围的感知陶冶情操,培养生活雅趣。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以多种形式诵读课文,达到当堂成诵的效果;积累文言词语,尤其是古今异义的词语。
教学难点:欣赏咏雪名句,探究比喻修辞之精髓在于神似而非形似。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诵读法;品读法;点拨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四人小组合作讨论法;同桌合作翻译法;质疑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假如此时此刻窗外飘起了漫天飞舞的雪花,你会有什么想法和冲动?(让同学们说一说,学生会说打雪仗、堆雪人等)。同学们玩儿的兴致很高啊!冬天马上就要来了,寒风凛冽固然让人心存畏惧,可严冬也有令我们期待和憧憬的地方,雪花这个飞舞的精灵给冬天增加了多少意趣和浪漫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诗礼书香之家,看看他们在下雪天会进行哪些有趣的活动。
二、 师生共读,感知课文
1. 学生自由朗读,勾画有疑难的字音;
2. 教师范读,指导诵读(读音和句读);
3. 学生自由朗读,力争流畅;
4. 鼓励学生毛遂自荐,示范朗读。
三、 由浅入深,理解文意
1. 组织语言,概括文意;
2. 小组合作,讨论翻译;
3. 同桌配合,准确翻译;
4. 质疑难点,讨论明确。
重点字词: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辈;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未若:不如
四、 比较两个比喻的优劣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喻大雪纷纷的情景,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么?(以此诱发学生品读、赏析诗文的兴趣,无论学生品读是否到位,只要能谈出自己的感悟,即予以鼓励)
讨论之后教师总结:同学们都谈出了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老师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其实关于这两个比喻孰优孰劣之争,归根到底是形似与神似之争,两者相比哪个更重要?对,神似更重要,更美,更有意境。
“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更生动、传神。柳絮与雪花都是很轻盈的,形状又相似,柳絮因风而起,让人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而且以“柳絮”为喻,新颖别致,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因为柳絮飘飞正是春暖花开之时。冰天雪地之中,让人感到融融春意,与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以“梨花”比喻“雪花”有异曲同工之处,有优美的意境,激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而“撒盐空中”只有形似,缺少意蕴,更无法激起读者的想象力。把盐撒到空中干什么呢?有什么用呢?别说人们去玩赏了,恐怕只会避之而不及吧。
补充:谢道韫因此获得了“咏絮之才”的雅称,后世又用“咏絮才”作为才女的别称。文章结尾对谢道韫身份的补充说明是有力的暗示,表明了作者倾向。而对于侄子、侄女的回答,谢太傅未作评定,只是“大笑乐”,耐人寻味。不答是雅量,不评是慈爱。一笑是儒雅,一笑是暗许。既暗许了谢道韫的才气,又保全了侄子胡儿的自尊。
五、 拓展延伸,开拓视野
《世说新语》还记载了一个与谢道韫有关的典故:林下风致。板书“林下风致”并讲述小故事。
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提问:从中可以看出对谁的评价更高?
找同学回答之后,教师点评:顾家妇不过是闺阁中秀出者,而王夫人即谢道韫虽巾帼,却有名士之风,有一种飘逸出尘的气质。“林下风致”是指魏晋时期士人们所崇尚的超尘脱俗、恬淡潇洒的人格美。
六、 品味其语言简洁、辞意隽永
人们评论《世说新语》的语言特点时:简洁隽永,也就是用十分简洁的语言传达出非常丰富的意味。请同学们从中找出体现这一特点的语句。
例:“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将论文义”:寥寥数语,道出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大笑乐”、“欣然”结合在一起营造乐谢家这个诗礼簪缨之家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
结合学生近期习作中语言拖沓、累赘的现象点评:语言简洁才富有美感,万不可重复、罗嗦。
七、 教师小结
学习了《咏雪》一文,我们除了欣赏赞叹谢家“儿女”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外,文中透露的生活雅趣和文化传承精神也深深感染着我们,希望大家以后也能在生活中培养一些雅情雅趣!
作业布置:
用现代文改写《咏雪》;用三行翻译法翻译《咏雪》。
教学反思:
亮点:
一、这节课对文言知识的处理比较扎实,在课堂上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能将这篇短小的文言文当堂成诵;又通过小组讨论质疑、同桌互译、教师点拨明确等形式将对文言字词的理解落到了实处;
二、教学环节的设置比较合理,在扎实课内的基础上又做了适当的拓展,重难点突出;在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上处理得比较自然,在一定程度上改掉了以往比较生硬的缺点。
缺点:
一、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做得不够到位,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亮点没能够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学生的点评不够到位,没能及时抓住时机进行较深入的师生互动,从而促成非常有效的课堂生成;
二、教学语言不够简洁明净,还是会不自觉地将同样意思的话重复说,需要下功夫净化教学语言;
三、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关注还不够,比如对学生记笔记习惯的培养有所忽视,总是以为学生会自觉记下重点,没有督促、指导,自己要从意识上加强重视。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语文教学的水很深,一不小心就会将你淹没,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永远不该有自我感觉的良好,因为当你觉得自己还不错的时候,艺术之神就会无情地将你抛弃。在语文教学的路上,我叮咛自己:且行且珍惜——一路奋勇地前行,珍惜自己和语文教学结下的美丽缘分。这次的评优课,无论是自己备课讲课,还是聆听诸位老师、前辈的课,都收获了很多,史老师评课的关键词更让我记忆尤深: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细读深挖、个性化解读文本;及时固化、养成习惯……自己做得还太少太少,努力努力努力!
《咏雪》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感受到文化家庭和乐融融的氛围。
【教学重难点】
诵读课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刘禹锡的《乌衣巷》,最有名的是后面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是当时最有名、最显赫的两个大家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这两个家族人才辈出。而谢安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就是时任东晋宰相的谢安指挥的。
本课要学习的就是有关谢安与他子侄辈讲论文义的一篇文章,也就是《咏雪》。
二、作家与作品
1、结合课文注释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音。
(2)听课文录音,要求听清停顿,注意节奏。
(3)去标点读,读出停顿,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再读课文,读懂文义:
(1)借助课本注释,同桌口头互译。
(2)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强调重点字词。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时间:寒雪日地点:家里人物:谢太傅、儿女们事件:与儿女讲论文义
提问:家庭聚会的氛围怎样?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融洽、愉快、轻松和谐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
四、问题探究
1、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谢太傅更倾向哪个?编者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谢太傅倾向于谢道韫的比喻。在谢道韫回答之后,“公大笑乐”。
编者也倾向于后者。从最后一句话“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看出,编者很正式地介绍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他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补充谢道韫的相关知识)
2、合作讨论:两个比喻你觉得哪一个更好呢?
明确:“撒盐空中”——盐的颜色与下落之态都跟雪接近,比喻很恰当,但是,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柳絮因风起”——不仅比喻贴切,表现出雪的轻盈之态,既有美的意象,又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更深刻。形、神、韵兼备。正如英国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五、拓展思维
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六、看关键字背诵
寒雪日讲论文义欣然撒盐柳絮大笑乐
板书:咏雪
盐:色、形
柳絮:色、意境(春意)
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
《咏雪》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 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
三、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播放刀朗的《20xx年的第一场雪》作为背景音乐。)
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
四、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以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以点评。
3、扫除字词上的障碍,请同学们借助注解,读准字音,理解字词的含义。
4、用学过的“加字法”和“换字法”翻译课文,并试背诵课文。
五、分组讨论 质疑体会
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互问互答”。
教师适时点评,自然过渡。
六、生生交流 拓展延伸
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七、运用比喻 想像写作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
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八、教师小结及作业的布置。
《咏雪》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诵读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句意,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二、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世说新语》两则是人教版20xx年新修订的七年级上册第8课,包括《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本单元的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其中,《咏雪》一文展现了家庭和美温馨的一面,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画面,展现了一个典型的书香家庭。这篇课文看似浅显,但若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深入领会,自会翻出新意。
2、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疏通句意,理解课文内容
3、教学难点:
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三、教学准备
学生:(1)查找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
(2)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
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咏雪》)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思考;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学生小组交流)追问,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让我们一起从《世说新语》中的《咏雪》一文寻找答案
二、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
2、诵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疏通句意
3、感知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三、资料助读(多媒体出示)
《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练、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1、教师范读(要求:注意字词读音、节奏和语气
2、读准加点字的音
谢太傅fù俄而é雪骤zh?u差可拟、、、、、chā nǐ
柳絮liǔ xù无奕yì王凝之níng谢道韫yùn、、、、、
3、学生自由朗读
4、指名朗读,师生点评。
5、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6、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五、分组研讨,质疑体会预设问题:
(1)、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3)、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5)、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6)你认为文中人物具有什么特点?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共性问题予以点拨。)
五、拓展延伸
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五、运用比喻,想象写作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
六、作业
1、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文。
2、搜集古人咏雪的诗句。板书设计:《世说新语》咏雪形似——神似
比喻兄子: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未若柳絮因风起
美的意境
《咏雪》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习古汉语知识。
2、背诵短文。
3、比较“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的美感差异。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谈家庭聚会时的情况,引入作对联,咏诗词歌赋,之后,师生共同研读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的一篇短文《咏雪》。
二、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释默读课文,圈画出生字、难词。之后,小组利用工具书解决。之后,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
看大屏幕讲析文言词句: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晚辈统称。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猛。
欣然,高兴的样子。
拟,比,比拟。
未若,不如。
差,大致。
因,趁,乘。
1、白雪纷纷何所似?似何,像什么。
2.即……之妻也。“……也”,“是……”
3、即……之妻也。省略主语“(谢道韫)就是……”
三、教师范读课文。
四、教师领读课文。
五、学生自由朗读一遍。
六、教师示范、指导背颂课文(合上书,一学生读,其余学生听,三遍之后背诵)。
七、简析课文内容:文中赞赏了谁?
赞赏谢道韫的才气。从哪一句得知?文末交代道韫的身世可见。
八、两个小孩都很快做出了句子,且小男孩最快,随后小女孩微起朱唇出妙语“未若柳絮因风起”,因而公大笑乐,比较“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形容“白雪纷纷”,哪一个更好?学生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即可。
教师见解:“撒盐空中”这句虽然形似,但给人的感觉不美,“柳絮因风起”句则形象、动态、美感兼具,有意蕴。举例:有一首打油诗写道:“江山一笼统,井上一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打油诗有形象,无意象,我们体会不到景物美,这不是成功的文学创作,好的文学形象要有美感,有情趣。如:“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咏雪》)
《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营造了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这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
九、齐背课文。
十、拓展练习。
要求学生背出自己熟悉的咏雪诗句,师生共同欣赏。
附课文《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白文朗读、标点文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学生了解故事内容。
2.通过脚本批注与演读的方法,把握人物情感,学会写景状物的写作手法。
3.学习古人的聪慧,感受良好的家教氛围。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情感。
2.学习摹景状物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朗读时的白文断句,演读中通过语气变化把握人物情感。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演读法、脚本批注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是通过多种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以及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教会学生通过脚本批注的方法分析文中重要词句。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课件。提问: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听说过“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的故事,这两个孩子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聪明、机智。)
今天,我们通过《世说新语》中的《咏雪》,来认识两个孩子,看一看这两个孩子与司马光和曹冲有什么相似之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多种朗读,理解内容
1.教师展示《咏雪》的白文(竖版)的课件给学生。学生根据理解朗读断句。
学生自由断句,展示断句成果,读给大家听;小组讨论断句,各组展示断句成果,派代表朗读,各自阐明断句依据。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古代文言文的特点,根据语感尝试断句,激起学生的挑战意识;通过竞争阅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师展示《咏雪》的标点版(竖版)课件给学生。学生自读,对照自己的断句,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释,根据词语的解释、句段内容,找出问题所在。学生集体朗读,感受有标点的文章阅读在朗读时,要比白文的一读到底,顺畅、舒服、意思明了,断句和标点符号帮助自己更好地通过语气、节奏感受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在比较中,感受白文朗读与标点文朗读的区别。
3.教师展示《咏雪》的课本版课件给学生。男女生比赛读,各组比读,谈横版与竖版书写阅读的区别。(现代汉语的语言书写习惯是从左往右书写,而古代文言文是从右往左,从上往下书写。)
【设计意图】了解古代文章的版式与现代的不同。
4.概括故事。
教师设题: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完成表格问题,然后将表格内容组织成一句话。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咏雪》教学设计
人物:谢太傅、兄子、兄女(谢道韫)
情况:下雪日谢家聚会,谢太傅问飘飞的大雪像什么。
做的事情:兄女分别咏雪。
组织成一句话:下雪日谢家聚会,谢太傅问飘飞的大雪像什么,兄子、兄女分别咏雪。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简单基本概括的能力。
(三)围绕“咏”字,把握情感
1.析“咏”解题。
教师通过展示“咏”字由金文、篆文、隶书的演变过程,知道“咏”的本意,由此学生知道“咏”的引申义:深情地抒发,表达,即赞颂。由此完成对题目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解题质疑,为后文的学习做铺垫。
2.赏读咏雪句子,把握人物情感。
(1)请同学们在文中用横线划出兄子、兄女二人咏雪的句子并朗读。
(2)学生运用脚本批注的方法,分析两个人物朗读咏雪句子时的感情、语气、节奏等,并用演读的方式再现当时的情境。
(教师引导学生:两句咏雪的句子,一个是兄子胡儿说的,一个是小才女谢道韫的;两个人回答的都是“白雪纷纷何所似?”这句问话。两个孩子回答的时候,没有过多的描述,你能想象两个孩子回答时的神情、心理、语气、语调、节奏等吗?同学们运用脚本批注的方法把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落实成文字,写到相应的句子旁边。使作者给我们的这块留白,通过我们的想象丰富起来,精彩起来。同学们可以大胆想象,多元解读。)
举例:男孩性子急,想问题简单,只抢占第一个答题名额,所以他会很骄傲地快速地高声脱口而出;而女孩相对较沉稳,性格内向些,深思熟虑之后,自信地微笑着,不徐不疾地说。
分析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小组中,在全班中演读展示。
【设计意图】巩固脚本批注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想象力。通过书写和演读,给孩子们充分的展露自己才能的舞台,提高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3)体会文中人物对咏雪的句子的评价。
教师提问:谢太傅更赞赏谁的咏雪句子?
请学生们用曲线,划出描写谢太傅表情动作的句子并朗读。体会揣摩谢太傅对两个孩子咏雪句子的评价。
教师提问:其实两个人都很聪明,一个好,另一个更出色,他们为什么这样优秀?
教师课件出示谢太傅的学识、家庭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体现家庭生活情趣的词句(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大笑乐),加以分析。
得出:她的家庭是一个温馨、欢乐、融洽的书香之家,正是这样的家庭培养出了如此聪明的孩子。
分析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背诵、演读的方式,将咏雪故事的场景再现给同学们看。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讨论,更好的理解文章。让学生领会家庭氛围在对人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利用背诵演读,提高学生快速记忆的能力。
3.体会作者对咏雪句子的`评价。
(1)教师提问:作者认为哪个好?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用括号标出表明作者态度的句子并朗读,之后进行分析。体会作者对于谢道韫的赞赏之情。
(2)补充文学常识。
教师课件出示《世说新语》的相关知识,提示学生:“言语”指会说,善于言谈应对。作者正是欣赏谢道韫的这方面才学,才将此文编入《言语》一门。
【设计意图】明确作者选材的意图,更好的把握文章内容。
(四)写法探究与活动学习
教师提问:我们通过读文章知道了这则小故事的内容,知道了这个温馨和乐的大家庭,通过读作者,知道了他的写作意图。那么作为读者的我们又怎样看呢?你觉得怎样的比喻才是好的比喻呢?
(教师带着学生分析两个比喻句,一个有形无神,还不是很贴切;另一个既有形又有神,给人一种很诗意的美感。总结得出好的比喻:既要形似又要神似,有意蕴。)
学生尝试仿写赞美雪。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古诗中咏雪的句子,拓展思维: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描摹事物的方法,考察学生学习的效果。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文章。
2.描摹事物练习:请你任选一样事物进行描写和比喻。
【设计意图】巩固学习成果。
(六)板书:
《咏雪》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感受到文化家庭和乐融融的氛围。发挥想象,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学习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学习难点
发挥想象,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刘禹锡的《乌衣巷》,最有名的是后面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是当时最有名、最显赫的两个大家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这两个家族人才辈出。而谢安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就是时任东晋宰相的谢安指挥的。
本课要学习的就是有关谢安与他子侄辈讲论文义的一篇文章,也就是《咏雪》。
二、作家与作品
1、结合课文注释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音。(2)听课文录音,要求听清停顿,注意节奏。(3)去标点读,读出停顿,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再读课文,读懂文义:
1(1)借助课本注释,小组合作,共同翻译。
补充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留: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物品名称、计量单位要保留。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句子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补:补充省略的词语和句子成分。
删:删掉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2)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强调重点字词。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时间:寒雪日地点:家里人物:谢太傅、儿女们事件:与儿女讲论文义
提问:家庭聚会的氛围怎样?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融洽、愉快、轻松和谐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
四、问题探究
1、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谢太傅倾向于谢道韫的比喻。在谢道韫回答之后,“公大笑乐”。
2、合作讨论:两个比喻你觉得哪一个更好呢?明确:“撒盐空中”——盐的颜色与下落之态都跟雪接近,比喻很恰当,但是,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柳絮因风起”——不仅比喻贴切,表现出雪的轻盈之态,既有美的意象,又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更深刻。形、神、韵兼备。正如英国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五、拓展思维
1、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发挥想象,写出一两句形容雪的比喻句。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句子写在书上。
2、例:1、雪如花瓣在空中翩翩起舞。 2、鹅毛大雪,漫天飞舞。 2、列举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六、看关键字背诵
寒雪日讲论文义欣然
板书:咏雪
盐:色、形
柳絮:色、意境(春意)
比喻形象
3
——李白《北风行》撒盐柳絮大笑乐
《咏雪》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了解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课文细读——读得清楚、读得好听、读得有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今天要学两则文言短文,出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在我国文化史上是一部非常著名的作品,书上注解说它是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世说新语》今传本分作上、中、下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两则故事分属哪两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指魏晋时期士大夫崇尚老庄,空谈玄理,不做文章而流为清谈。后泛指不切实务的谈论)和机智应对的故事。书中所记人物皆实有其人,但其言行往往出于传闻,未必属实,还有一些篇幅则采自前人著述,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部志人小说集。它里面的文章都不长,一则一则的,篇幅都比较短小。
二、整体把握
1、同学们打开书,也要拿起笔。看第一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谢太傅就是谢安,与谢安有关的成语是什么?(东山再起。)谢安很有作为,年轻是隐居东山,后来又出山,所以叫东山再起。看看谢安的有关材料。
(屏幕)“谢太傅即谢安,是东晋后期的一代名相,死后追赠太傅。《世说新语》是追记前朝的事情,所以写谢安的官衔。故事中的谢道韫当时还是小女孩,文中称“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也是追书之词。
2、(屏幕)学习任务:课文细读——读得清楚读得好听读得有味
三、读得清楚
1、(屏幕)读得清楚:其标志就是讲得清楚。
2、首先我们得讲清人物。短文写了几个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释“儿女”
“与儿女讲论文义”。注意这句话中的“儿女”是子侄晚辈的意思,跟我们今天现代汉语不一样。学文言文要注意它在词语、词汇上跟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现代汉语一般双音词多,如“我们”是两个字,“他们”是两个字,而文言文多用单音字来表达,一个字是一个词的情况非常多,如“妻子”在文言文中就表示两个词,而我们今天是一个词。如文中的“儿女”是指“子侄晚辈”的意思。
4、我们再看几个词语含义(屏幕):
雪骤:雪下得很快。骤:迅疾(有个成语要写下来:暴风骤雨)未若:不如,比不上
因:凭借、趁着(师:有个成语“因势利导”就是趁着意思。)即:就是。
5、下面根据注解,自己给自己讲得清楚,讲不清楚问老师。(生自主讲述课文)谁来讲清楚呀?(指名)
6、点评归纳:她要是换成“咏雪的这个女孩”就更清楚了。这三句话可以用原文更雅致些。(屏幕)一起来读: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何所似?”他的侄子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他的侄女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太傅高兴得大笑。咏雪的女孩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师:屏幕中有三句没改,可考试时要写出来,要不老师说你不会。(屏幕)再来读: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侄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侄女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咏雪的女孩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四、读得好听
(屏幕)朗读停顿:顺应语法的停顿清晰音节的停顿。(生再齐读)师:还有一处不大好听,“即公大兄无奕女”怎么停顿?要注意特殊语境的停顿。(师示范读)师:“公大笑乐”怎样读?你试试。(生读,师适时点拨,师演读后,生齐读)
五、读得有味
1、(屏幕)读得有味:其标志就是品味语言俄而雪骤公大笑乐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2、看这几句话,你们每个人选一个地方,说说你的理解,写出观点,准备你的表述。给四分钟时间。
3、交流归纳。
“俄而雪骤”在文中的作用渲染氛围,引发故事,因为雪骤引发吟诗;
“公大笑乐”在文中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神情意态,渲染了欢快轻松的气氛,也与“欣然”形成呼应。谢安对小孩很好,不便当面批评。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表现了侄儿不假思索,抢先回答而又觉得心中没底。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表现了谢道韫是思考后回答,自信且文字优美。
4、读书还要多思,你们看,还有很多奇妙之处:(屏幕)
奇妙发现之一:三种表达方式很奇妙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叙述)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描写)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说明)
奇妙发现之二: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故事要素)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故事主体)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故事补说)
奇妙发现之三:详略表达很奇妙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略)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详)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略)
六、小结
这堂课,我们进行了课文细读,我们能得到一些启发:孩子从小就要接受文学教育呀!
七、拓展延伸——推荐阅读《世说新语》
1、我们可以了解谢家的背景,这个家族在中国历史上可不平凡。(屏幕)“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靖胡沙”“暂因苍生起,谈笑靖胡沙”(李白)李白是谁也看不起的,但他只看得起谢家人!“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靖胡沙”“暂因苍生起,谈笑靖胡沙”,李白是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但他却对谢安佩服得五体投地。
2、谢家还有几个后辈,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很有名的。如大小谢,谢脁以及他的叔叔谢灵运,谢灵运开创山水诗,山水诗一派就是他们家所开创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灵运所写,很有名!后面的“景仄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是谢脁写的,清华大学的名字就从这来的。“水木湛清华”描绘的是傍晚时候,鸟飞到树林中唱歌,水很清,湛蓝湛蓝的,旁边的树木的倒影映到水中。“一生低首谢宣城”“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我吟谢脁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这些诗句可以知道李白非常推崇谢家祖先及谢灵运、谢脁两位诗人的。我们再看一些文章,写谢安的,作为旁证,来了解下谢安这个人物。(屏幕)
【原文】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注释】
①盘桓:徘徊,逗留。谢太傅:谢安。按:谢安在出任官职前,曾在会稽郡的东山隐居,时常和孙兴公、王羲之、支道林等畅游山水。盘桓:徘徊;逗留。泛海:坐船出海。
②王:指王羲之。色:神情。并:一同。遽:惊慌。
③唱:通“倡”,提议。
④神情:精神兴致。王:通“旺”,指兴致高。
⑤说:通“悦”,愉快。
⑥犹:仍然。去:指划船前进。
⑦喧:叫嚷。动:摇晃。不坐:坐不稳,不能安坐。
⑧将无:莫非;恐怕;难道。
⑨承响:应声。
⑩使:让。
【翻译】
太傅谢安在东山居留期间,时常和孙兴公等人坐船到海上游玩。有一次起了风,浪涛汹涌,孙兴公、王羲之等人一齐惊恐失色,便提议掉转船头回去。谢安这时精神振奋,兴致正高,又朗吟又吹口哨,不发一言。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舒畅,便仍然摇船向前。一会儿,风势更急,浪更猛了,大家都叫嚷骚动起来,坐不住。谢安慢条斯理地说:“如果都这样乱成一团,我们就回不去了吧?”大家立即响应,就回去了。从这件事里人们明白了谢安的气度,认为他完全能够镇抚朝廷内外,安定国家。
从本则短文可以知道这个人气量大,很镇静!你看他在下围棋听到前方捷报的时候:(屏幕)
【原文】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翻译】谢安和客人下围棋,一会儿谢玄从淝水战场上派出的信使到了,谢安看完信,默不作声,又慢慢地下起棋来。客人问他战场上的胜败情况,谢安回答说:“孩子们大破贼兵。”说话间,神色、举动和平时没有两样。
这么大的喜讯,他还那么地镇静!等棋下完了送走客人之后,谢安高兴得手舞足蹈,转身过门时,一脚踢在门坎上,把木屐的齿都碰断了!
当然他还有一个特点是比较多情,(屏幕)爱看婢女表演,夫人不让看,说再看说明你花心了。
【原文】
谢公夫人帏诸婢,使在前作伎,使太傅暂见,便下帏。太傅索更开,夫人云:“恐伤盛德。”
【注释】①帏:指设置帷幕,也指帷幕。伎:歌舞。
【译文】谢安的妻子刘夫人挂起帷幕围着众婢女,叫她们在自己面前表演歌舞,也让谢安看了一会,便放下了帷幕。谢安要求再打开帷幕,夫人说:“恐怕会损害你的美德。”
大家可了解到谢安是一个很有城府、气量很大的一个人。所以《咏雪》一文中他大笑里面就包含很多意思。
3、谢道韫是另外一种个性化,跟后来的古代社会女性及其它小说里提到的女性形象性格不大一样。(屏幕)
【原文】
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①;既还谢家,意大不说。太傅慰释之曰:“王郎,逸少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②?”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③;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未④。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注释】①谢夫人:王凝之妻子谢道韫,是谢安的哥哥谢奕的女儿,王羲之(字逸少)的儿媳妇。
②人身:人品、才学。
③阿大、中郎:阿大不知指谁,疑指谢安的堂兄谢尚。中郎可能指谢安弟弟谢万,他曾任抚军从事中郎。也可能指谢安哥哥、排行第二的谢据。
④群从兄弟:同族的堂兄弟。封、胡、遏、未:封是谢韶,胡是谢朗,遏是谢玄,未是谢渊,这都是小名。四人都是谢家有才学的人。
【译文】王凝之妻子谢夫人到王家后,非常轻视凝之;回到谢家后,心里非常不高兴。太傅谢安安慰、开导她说:“王郎是逸少的儿子,人品和才学也不错,你为什么竟不满意到这个地步?”谢夫人回答说:“同一家的叔父里头,就有阿大、中郎这样的人物;本家兄弟,就有封、胡、遏、未这样的人物。没想到天地之间,竟有王郎这种人!”
王郎怎么差劲呢?他天天在家修道炼丹。谢道韫是很有才华的,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又会跳舞。晚上她想唱唱歌、跳跳舞,王郎他又不陪她。王郎一点情趣都没有,整天就会打坐。所以谢道韫觉得精神生活很枯燥。
4、相比之下,他爸爸王羲之就非常聪明有才了,(屏幕)
【原文】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译文】太傅郗鉴在京口的时候,派门生送信给丞相王导,想在他家挑个女婿。王导告诉郗鉴的来人说:“您到东厢房去,随意挑选吧。”门生回去禀告郗鉴说:“王家的那些公子还都值得夸奖,听说来挑女婿,就都拘谨起来,只有一位公子在东边床上袒胸露腹地躺着,好像没有听见一样。”郗鉴说:“正是这个好!”一查访,原来是王逸少,便把女儿嫁给他。
这就是后来我们说的“东床快婿”的来历。我估计这是王羲之他设计好的,可能是他早就看上那家的女孩子,别人都去争,他在旁边故意要搞另类、个性化的动作,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咏雪》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工具书,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2、引导学生摩景状物、刻画人物的手法。
3、理解、体会古人的某种家庭和亲情观念。
4、学习古人机警,诚实的美德。
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课文,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学习摩景状物、刻画人物的手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咏雪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雪绒花》作为背景音乐。
2、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3、教师提问: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学生自由回答:像杨絮、梅花
4、教师提问: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吗?
二、分析题目,了解书目
1、请学生介绍。
2、教师再放幻灯片,进行补充说明。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著,主要记叙从东汉到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练、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三、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示范朗读。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4、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四、分组讨论,质疑体会
1、思考:a、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b、“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c、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又什么不同?
d、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2、展示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质疑。
3、教师提问: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
五、生生交流,拓展延伸
教师提问:请大家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学生回答,学生展示咏雪的名句,拓展思维。
投影展示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骈《对雪》
六、运用比喻,想象写作
教师提问: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美妙————怎样的比喻才是好的比喻呢?
学生回答:外形要相似;神态要相像;比喻要贴切等。
教师总结:有形似到神似
尝试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请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仿写示例
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接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
七、教师小结,作业布置
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境和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键是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练生动的语言,点出了人物、环境的特点,使之跃然纸上。
布置作业
1、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文。
2、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设计
咏雪
形似————神似
比喻
美得意境
教学反思
我们觉得这两则短文文字浅显易懂,对学生来讲,似乎并非如此,毕竟文言文基础差,再结合课文注释的基础上,学生还是无法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来解决文言问题,最后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完成文意理解。
《咏雪》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2.了解古代聪慧机敏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并能联系实际谈谈给自己的启示。
3.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二、重难点突破
1.重点:诵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突破方法: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
3.难点:针对文中内容,谈谈自己的见解。
4.突破方法:采用品析法、教师点拨法等理清行文思路,理解作者的情感,从而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2.学法:合作探究式学习,结合学习文言文时用到的勾画法等,培养解决学习文言文问题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习《咏雪》,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问句,理解文意。
2.学生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
3.组织学生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训练思维能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习导入
1.导入
同学们,在严寒的冬天,当花儿小草都躲起来了,当大雁小鸟都回家了,我们最期待的是什么呀?(学生:下雪),对啊,雪花是冬天送给我们的一份大礼,同学们能来说说你眼中的雪花是什么样的吗?最好能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文中的两个小伙伴是如何形容雪花的?谁的说法更胜一筹呢?
2.检查课前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絮、骤、奕、傅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3.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结合课前预习,哪位同学能介绍下作者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
1.听录音,思考以下问题: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中包含了哪些内容?
自由朗读完后,学生齐读,齐读完后请一位学生再读这句话,注意断句。
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
学生小组合作研讨,教师适时予以指导并讲解。
1.文中的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2.谢太傅和作者更赞赏谁的诗句?你是根据什么作出判断的?
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雪的诗词句呢?
4.齐读课文
六、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3.学习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品格。
(二)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习导入
1.我们昨天了解到了谢道韫这样一个聪明的少年,其实这样的小才子还有很多比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等等,今天老师再向大家介绍一位古代少年,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和他交个朋友吧。
2.预习检测
(1)同桌间诵读并翻译课文,相互交流合作
(2)解释下列词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下车引之、入门不顾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
1.再读课文,看看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本文描写了几个人物?重点描写的是谁?
3.文章是通过哪些方法来描写人物的?
4.人物语言能够反映人物性格,那么友人、元方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呢?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
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又没有定下具体时间,怎么判断是否迟到呢?
2.文中的“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
3.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4.齐读课文
《咏雪》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与特殊句式;
2.借助注释和课堂补充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3.了解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
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与特殊句式;
2.翻译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在小学应该学过一些古代少年儿童聪慧机敏的故事,例如司马光砸缸等,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故事。
二、释题:了解《世说新语》的相关知识。
三、整体感知:
1、注意字音
骤差奕谢道韫
2、理解字词,注意停顿,翻译文章(朗读原文加翻译)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结合注释,补充:古今异义词“儿女”)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点“公”指谁;补充“欣然”)
(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点“兄”与“兄子”指谁;补充古今异义词“差”)
(4)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点“兄”与“兄女”指谁;补充古今异义词“因”)
(5)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点“大兄”指谁)
四、悟读课文,自主探究
1、理解特殊句式(读下面句子,感受它们与别的句子的不同之处)
(1)宾语前置句: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2)状语后置句:撒盐空中差可拟(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
(3)省略与判断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略主语,……也)
2、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复述一下文章的内容。
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5、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五、小结
《咏雪》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读准节奏、读出韵味,在朗读中质疑、思辨;
2、发挥想象,品析诗句的高下,并用比喻作诗;
3、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情境中感受诗意,能喜欢《世说新语》。
【教学重点】理解文义,背诵课文,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
【教学难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和学生想象作诗。
【教学准备】PPT课件,收集一些动漫的下雪图片,选用适当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播放幻灯“动漫飘雪图”,学生背诵与雪有关的古诗,激趣导入
方法1、背诵写雪诗:略
方法2、讲述《七步诗》故事。
对七步诗,谢灵运说,“天下才分十斗,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人共用一斗。”“才高八斗”的由来。谢灵运对曹子建的推崇和自信真性情。
方法3、谢家子弟不一般,介绍谢家
出示《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谢是两个大家族,赫赫有名的家族。谢家,谢安,谢灵运,谢惠连,谢朓,都是诗文卓著,诗仙李白特别推崇谢安和谢朓。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显赫的谢家里。走进谢太傅时代的谢家,有如此多的名人,是一个怎样的家庭氛围呢?一起走进谢太傅家一个雪天咏雪的故事里。
二、熟读成诵,质疑问难
1、自由读课文几遍,读到自己认为熟了就停下来。指名学生读,点评。
换一种方式读课文。去掉标点读。
再换一种方式读,古籍是竖排的,我们也来读一读竖排本的,慢悠悠读全文。
2、质疑问难
你有什么地方读不明白?或者对课文的内容提出问题?师生一起解决疑难字词。
要落实的重要字词:儿女:子侄辈;骤:急速,迅猛。(暴风骤雨);拟:相比,(无可比拟);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
预设:这两句诗到底谁的好?为什么谢太傅没有点评?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
三、品读感受“咏絮才”
1、文章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让我们从文字中捕捉信息。
2、师小结: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3、四人一组,演读故事。
4、对诗,赏诗,评诗
①在场的绝不只有谢朗、谢道韫两人,还有其他孩子,只是作者只录下了两人的回答。聪明的你也在场,发挥你的想象,也对一句,展示你的才华。
仿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曰:____________差可拟。曰:“未若_____________。
②历代诗人还有那些咏雪的比喻呢?读诗并简单赏析。
③兄子和兄女谁的诗句更好,现在我们来评判。
④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已经暗示了,你读到了吗?
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5、补充“咏絮才”
这就是一个典故的源头“咏絮才”,指诗才出众的女子。曹雪芹给林黛玉的判词就用到了这个典故,“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林黛玉是大观园里吟诗最好的女子。
四、拓展延伸,爱上好书
今天的课堂上涌现了一批聪颖有才的同学。但是,你知道七岁的王戎为什么在大家竞相摘吃李子时却不为所动?你知道十岁的孔文举面对别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如何机智应答?你知道时年九岁的徐孺子是怎样的一鸣惊人?课下请同学们阅读一本书《世说新语译注》;
《咏雪》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一、导入
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听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二、新课学习
1、复习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2、学习《咏雪》:
⑴ 一读课文:
听录音,根据文意断句,加上标点符号,再朗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⑵ 二读课文,理解加点的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讲论文义。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公欣然(高兴)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兄女曰:未若(比不上)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⑶ 三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⑷ 四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
①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快轻松
②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③ 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⑸ 五读课文能背诵。
⑹ 归纳主题: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⑺ 想一想 议一议:
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如何看法:
① 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 笑前喻,乐后喻;
③ 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三、拓展思维
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请欣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主席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四、课后作业
1、阅读《世说新语》,选择你读懂的一篇给予鉴赏、评点。
2、片断练笔:自拟题目,景色描写。
《咏雪》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几篇文言文,基本掌握了了一些朗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努力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感受“咏雪”的情境,学习古人的智慧。
三、教学重点
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四、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五、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猜测谜语,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另外,纪晓岚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飞入芦花皆不见。”说的是谁?
学生回答:雪
教师:你会将雪花比喻成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看看古代的少年才女是如何咏雪的?
教师板书课题:咏雪
活动2【讲授】 检查预习,扫除障碍
1.学生介绍刘义庆及 《世说新语》,齐读注解①。
2.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
活动3【自学】探究新知,感受文境
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播放课文录音)
2.学生齐声朗读课文
3.四人小组合作翻译,教师巡视解决小组提出的问题。
教师提示:注意下文注解的运用,解决难翻译的字词。侧重分辨、掌握词语的翻译。(用圈点、标注法做好笔记)。
活动4【交流】四人小组, 展示交流
1.教师要求:展示时按两人朗读——1人句子翻译——1人重点词语强调的顺序进行。(一句一组)。
2.教师适时点拨讲解古今异义词如“儿女”,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等文言文积累知识。
3.小组朗读(齐读或分角色朗读),加深理解,明确朗读停顿。 活动5【研讨】研读课文,品析比喻句
1.四人小组梳理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各层内容,教师板书。
2.教师引导、品读赏析:
(1)教师提问:中心事件采用什么方式进行?两位孩子的回答运用怎样的修辞?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学生跳读课文,勾画、品读、体会咏雪语句,同桌商讨,得出结论,回答交流。
教师归纳明确:
认为“撒盐” 好,运用比喻将雪的颜色和下落形态很形似的表达出来,符合比喻的基本要求。
认为“柳絮”好,同样运用比喻,但侧重神似,意象中给人以
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深刻。
(3)教师追问:文中一家之主谢太傅对两种回答有何态度?为什么?
学生品读、勾画、理解,同桌商讨,得出结论,回答交流。 教师归纳明确:
对子侄辈的回答很满意。
“笑”前一个比喻,“乐”后一个比喻。
为“柳絮”一喻而“笑乐”。称谢道韫为才女,说“咏絮才”,就是从这里来的。
(4)教师再问:作者对两种回答又有何倾向?从文中哪个地方看出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品读、勾画、理解,同桌商讨,得出结论,回答交流。 活动6【练习】拓展延伸,积累名句
回忆你的学习积累,你知道古人有哪些喻雪的名句?
学生背诵展示,
教师补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
活动7【小结】回顾内容,归纳总结
本文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的故事,以描写人物语言为主,全篇语言简练。在不足百字的文章里,清楚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缘由以及经过和结果。虽未作一字议论,但从文末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更加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活动8 【作业】巩固新知,提高能力
1.背诵《咏雪》
2.预习《陈太丘与友期》熟读,翻译。
活动9 【板书】理清思路,归纳重点
交代时、地、寒雪日铺垫
人、事咏雪问:“白雪纷纷何所似?”
答: 笑乐
暗示点题,赞赏才气(咏絮才)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环节操作中能够渗透“少教多学”理念,贯穿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代教的原则,尝试运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逐渐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此堂课这一点实施的比较好,能通过生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不足之处:但本节课也有不足,诵读贯彻不到位,未能实现大多数学生当堂背诵的目标,在诵读形式上也显单一。另外,研读课文环节,概括层次时教师应拿第一层做示范,让学生明白是用一句话归纳解析内容,这样就不会导致学生不明就里,在此处过多花费时间。也就能节省出时间借助板书指导学生进行背诵练习。
【《咏雪》教学设计(15篇)】相关文章:
8.《咏雪》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