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18 14:40:5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15篇)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

  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

  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课前准备:

  1、找几首儿童诗读一读;2、了解《水浒传》里面的英雄人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我想》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孩子们,这一环节能令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师从中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2.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赶紧去读读吧。(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诗歌)

  (二)初独诗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丫、汲的读音)。

  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师随机板书)

  (三)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1.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2.诵读最神往的愿望,品读这一节诗句,想象画面。

  [读通诗句,读好诗句,调动多种感官体验诗歌描绘的意境,学生大胆想象: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会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感觉;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还会看到什么,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还会变成什么]

  3.想象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

  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1.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一)自由读诗

  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二)理解大意

  1.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2.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3.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4.学生质疑,释疑。

  (三)赏析诗句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2.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3.感情朗读。

  (四)鉴赏写法

  1.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

  交流感悟。

  3.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4.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5.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6.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三。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练习设计:

  1.我的梦想是

  2.仿照课文尝试写首诗歌。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2

  五下第二单元以“永远的童年”为专题,安排了三首古诗词,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美好,享受童年,珍惜童年,并在阅读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丰富语言积累、开拓视野、增进了解、激励自我。学生便可从“主题”的需要出发,积淀“主题”知识,丰富“主题”情感,提升“主题”精神。选编《儿童诗两首》的目的,一是通过朗读儿童诗,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一是进行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

  设计理念

  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词也非常讲究,“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因此,一是通过朗读儿童诗,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一是进行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学情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读诗要边读边想象,要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领会儿童诗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媒体:

   教学《儿童诗两首》一课时,配合电教媒体,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想象儿童生活的画面,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入领会课文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学习《我想》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2.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赶紧去读读吧。(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诗歌)

  (二)初独诗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丫”、“汲”的读音)。

  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师随机板书)

  (三)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1.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2.诵读最神往的愿望,品读这一节诗句,想象画面。

  3.想象“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

  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1.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一)自由读诗

  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二)理解大意

  1.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2.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3.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4.学生质疑,释疑。

  (三)赏析诗句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2.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3.感情朗读。

  (四)鉴赏写法

  1.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交流感悟。

  3.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4.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5.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6.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三、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板书设计:

  我

  想:

  丫

  汲

  儿童诗两首

  街头阅读

  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钓鱼、

  江上戏水

  教学反思:

  本文是略读课文。课堂中,我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再拓展学生的思路,交流自己童年生活的快乐的事。课后让学生模仿《我想》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或画出童年生活时的图画。这样做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激发读写儿童诗的兴趣。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培养善于观察大胆发现的品质。

  2、理解最后一句话,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3、学习生字新词。

  4、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重难点】

  1、培养善于观察大胆发现的品质。

  2、理解最后一句话,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揭题

  1、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2、初读课文完成内容:

  ⑴ 自学生字词。

  ⑵ 完成“阅读提示”的问题一。

  3、检查自学:

  ⑴ 字词:

  规律、随心所欲、繁殖、细胞、困窘。

  ⑵ 课文介绍了我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

  二、再读,理清条理

  按总分总的顺序,写:

  第一段,总的概述作者9岁时的发现,及这次发现带来的.惩罚。

  第二段,具体叙述我的发现原因,发现经过。

  第三段,照应开头,讲我听老师所讲内容与我的发现相同时禁不住笑出声来,结果受到惩罚。

  三、读课文,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涵义,谈理解

  1、出示原句,读原句。

  2、抓重点词理解。

  3、体会“驱逐”“迫害”透露出的品质。

  4、体会“──”的用法。

  5、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大胆发现的品质。用“激发、渴望、都会、终于……”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科学的热爱。

  6、用“很不得、绞尽脑汁”造句。

  四、模仿作者的发现谈感受

  五、总结,启发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事物,大胆发现他们的规律

  六、作业

  1、抄写语。

  2、正确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起因: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

  经过:胎儿再现了简单生命进化的过程。

  结果:面临受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启示:善于观察大胆发现。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小语人教实验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以童年为主题进行编排。《古诗词三首》展示古代儿童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生活。《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描写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反映了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的生活。《儿童诗两首》写现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而《童年的发现》则写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时的发现。

  通过了解古今中外不同儿童的生活经历,共同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并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写“胚”“祸”等14个生字,会认“澄”“窘”等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痴迷”等词语,读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1)理清全文结构,了解发现过程,明白发现原因,认识人物特点,体会作者情感,激发探究兴趣。

  (2)结合上下文,品析词句。

  (3)展开想象,联系实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1)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执著探索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2)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时自豪和愤懑交织的情感。

  三、课时安排:

  共2课时。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略)

  初读文章,学习生字词,了解大意。再读课文,熟悉内容,理清层次。品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明白作者童年的发现,体会自豪和愤懑交织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回顾旧知。

  1.我们眼中,童年是一幅五彩的画,一首明丽的诗。而在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心中,童年则是一段难忘的回忆。这是因为他童年的发现。

  板题,齐读。重读“发现”一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明白了全文共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概述童年的发现;具体叙述发现的经过;几年后这个发现得到证实。

  二、了解经过,认识人物。

  1.“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一个如此重大的科学问题,是怎样被一个九岁的孩童发现的.呢?你们想知道吗?快速读课文3至13自然段,了解发现的过程。自由速读。

  2.指名大概叙述发现经过。这项发现的过程大体经历了那些阶段呢?(梦中飞行;请教原因;观察思考)

  3.请大家再来默读这部分内容,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词句细细体会,思考“我”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

  4.全班交流。

  (1)交流“梦中飞行”部分。

  ①围绕“迷恋”一词,结合“只要……就……”“甚至”体会梦境的神奇。

  ②围绕“轻盈”,结合“随心所欲”,想象梦中“我”的动作自如和飞行自由,感受梦中飞行的美妙。

  ③分别指导朗读。配乐齐读。

  (2)交流“请教原因”部分。

  ①联系“奇妙”和“万分惊讶”,感受“我”强烈的好奇心。

  ②联系“我”的四个问题,认识后一个都是对前一个的追问。体会“我”强烈的求知欲。

  ③同桌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3)交流“观察思考”部分。

  ①围绕“痴迷”,想象“我”翻来覆去地看什么?想什么?还看过哪些?感受“我”执著探索的精神。

  ②出示“我”想象的内容,联系老师的讲解,理清人类进化的过程,体会“我”大胆的想象力。感受“我”发现后的自豪、兴奋心情。

  5.这个发现的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童年的发现。

  通过了解这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你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大胆想象、执著探索、求知若渴)

  三、感受结果,体会情感。

  1.当这个了不起的发现在几年后得到证实时,却发生了一件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呢?自由读文章14至19自然段。交流。

  2.围绕“误”一词,理解:课堂上“我”想到自己在几年前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心花怒放,情不自禁笑出了声音。而这位年轻的一本正经板着面孔的女教师,在讲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时,却希望学生老实、安静。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3.出示:“我明白了……”课文最后一句

  (1)辨析“发明”与“发现”,“驱逐”和“迫害”的词义。

  (2)举例交流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爱迪生等科学家的资料,了解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情况。

  (3)“太阳中心说”,这是一个多么重大而有意义的科学发现,由于当时的人们认识有限,眼界狭小,科学家们为此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啊!可是,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这跟他有什么关系?(自我安慰。语言的幽默。)

  本来是一段引以为荣的童年往事,现在却有了不愉快。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愤懑)指导读。

  四、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1.大胆想象、执著探索、求知若渴的费奥多罗夫在九岁就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长大后,学识渊博,极富创见,精通欧洲、亚洲多国的语言,对哲学、自然科学、艺术等学科都有很深的造诣,被称为“百科全书”。由此,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呢?交流。

  3.也许童年的发现是幼稚可笑的,但因为是自己思考、探索、想象的结果,因而又是那么可爱、令人自豪。生活处处又发现,发现处处皆学问。坚持下去,下一个伟大的发现者就是你!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认识本课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难点

  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难点

  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课前准备

  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激发兴趣

  师: “老师是第一次来岸堤中心校,当时我们找不到学校门口在哪里,谁来猜猜最后我们是怎么找到这里来的吗?”

  生猜测

  师: “只拣儿童多处行,”我们呀,跟在你们后面就找到这里来啦。你们就好像是一只只小蜜蜂,把我们给引来了。你看处处留心皆学问。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一篇有关发现的文章——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写的《童年的发现》一文。

  二、检查旧知,导入新课

  ——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时就有一个重大发现,通过预习课文,谁来说一说他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读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出作者告诉我们这个发现时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吗?

  ——从那里体会出来的?你能从词语里体会出作者的感情,很好,学习语文就应该有这样的敏感。来,让我们自豪的告诉大家你的发现。(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品读体验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3段,看看我是怎样发现的?

  可以用自己的话把它概括一下。也可以找原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汇报,交流。

  (1)梦中飞行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梦中飞行是一副怎样的`情景?谁能找出相关的语段读读?

  指名读:(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文中哪个词语可以概括梦中飞行的特点?

  ——理解“ 随心所欲”,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就是“随心所欲”?梦中飞行可以(),可以()可以(),想象下:还可以()?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感觉?

  ——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这段话。自由读,指名读

  ——从这奇妙的梦里,我们感受到了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富于幻想)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这时的我对“飞行”,产生了好奇心,急于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接下去我们是怎么做的?谁来说?

  (2)请教老师

  ——我们一起找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时,我一连串提了几个问题?我们一般写作文,写人物对话时,特别喜欢加上提示语,例如:我问:“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这是提示语在前,还有哪几种类型?(提示语在后的,提示语在中间)(出示小黑板)

  (1)、我( )问:“我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

  (2)“为什么只有在晚上睡觉时才长?”我( )的问。

  (3)“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我( )问,“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能结合文意给加个修饰词吗?

  ——本文中在能分清说话人身份情况下,作者舍弃了这些提示语,我们除了体会出他们的好奇外,还体会出他们怎样的的心情?(迫切,着急)

  好,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读。评价

  ——通过这连珠炮般的追问,我不禁想到一个歇后语:打破砂锅问到底,读到这儿我们对费奥多罗夫又有了怎样的了解?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勤于思考 求知若渴 刨根问底)

  小结:发现的过程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更少不了勤于思考 求知若渴 刨根问底的精神。老师的解答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又是怎样做的?

  (3.) 痴迷研究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我”研究一条鱼的情形是怎样的?(朗读这句话)

  你研究鱼时“翻来覆去”的会看些什么?你翻来覆去的看鱼时会想些什么?

  听到费奥多罗夫这么说,这么想,看到他这么痴迷的研究,我们再次感受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勤于思考求知若渴 执着探索)

  小结:发现离不开执着的探索。

  (4)、发现规律

  那么我想出名堂来了吗?找出本段具体描述我的发现的句子。(齐读)读到费奥多罗夫的这个发现,我们不禁感叹:————————!为了这个发现我思考的情形是什么样的?认真、痴迷等,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表达这个意思——绞尽脑汁。什么意思?你能用换词法来解释下吗:搜肠刮肚、冥思苦想、费尽心思等。从哪里体会出作者绞尽脑汁?梅花香至苦寒来,所以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高兴,自豪)谁来通过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这种心情?

  小结:结合板书,你看:作者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请教老师——痴迷研究——发现规律,通过学习作者发现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发现也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那是要有善于幻想,有追根究底及求知若渴的精神。

  因为童年的费奥多罗夫具有这些品质,所以他才有这非凡的发现。

  四、拓展延伸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比如: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小结: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成熟的苹果一个个的从树上落下来,人们司空见惯,但只有落在牛顿面前的苹果,令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壶盖被热气顶的“突突”跳,瓦特看到后发明了蒸汽机。你看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处处留心皆学问,说不定同学们的这些发现日后还能成为一项重大发明!不过,这还需要努力,学习”。有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更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执着探索的精神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 富于幻想

  怎样发现? 请教老师 勤学好问

  痴迷研究 执着探索

  发现规律 大胆想像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者

  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妨、碍”2个会认字,读读记记“妨碍、情不自禁、随心所欲、天赋、痴迷、一本正经”等词语。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教学难点: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领悟作者童年是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1。难忘的童年生活中,你有哪些童年的乐趣?

  2。让学生畅所欲言。

  3。我们不知不觉地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出示课题)

  4。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

  5。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自学。

  2。自学反馈,全班互动。

  (1)出示生字新词,认读

  (2)理解“随心所欲、绞尽脑汁”等词语。

  (3)汇报3:课文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4)汇报4: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三、再读课文、释疑解难

  (一)根据要求进行小组学习

  (二)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三)汇报交流情况。

  1。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2。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四)说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五)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让学生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说出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这句话。

  (六)朗读体会作者内心愤懑的感受。

  四、总结交流。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2.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在生活中要养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记录作业。

  1.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2.收集同学间的发现,看看谁的发现最有意义。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起因: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

  经过:胎儿再现了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结果:面临受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启示:善于观察,大胆发现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通过作者发现胚胎的发育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2.懂得童年的幻想给童年带来的快乐。

  3.了解课文“童真童趣”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被老师罚出教室后的心理感受。

  2.了解课文是怎么做到“真实反映童趣”的。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以作者是怎样发现这童年的秘密的导入新课教学。

  二、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秘密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三、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让学生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说出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这句话。

  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愤懑的感受。

  四、从课文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学生的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五、总结交流

  通过学习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在生活中要养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六、作业

  熟读这篇课文。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人的进化

  地理课上――>胚胎发育

  生物课上――>驱逐迫害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8

  本课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和课外延伸作业,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

  3、认知目标:认识“胚、岂、痴、婴、窘”5个字,基本读懂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达到教学目标提出的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抓住“发现”,导入新课

  1、板书“发现”,提出问题:老师昨天跟隔壁班的同学聊天,他们告诉我,小时候他们发现过很多有趣的事情。有同学说,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有同学说,我发现下雨过后天空会有彩虹;有同学说,我发现了云在天上不会掉下来;还有同学说,他发现树叶在下落的时候总是凹面向上。同学们,你们曾经发现过什么?

  2、板书“童年”,谈话: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童年是幸福无比的,你们的童年一定曾经发生过让你们到现在都难以忘怀的趣事!我们的童年曾有过多少的发现啊!

  3、板书“的”,齐读课题,激励:生活中的小事情,只要你积极的关注它,就会发现小事情中往往隐藏着大学问,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学习《童年的发现》后,你一定会受到启发。下面,我们一起齐读一遍课文,仔细的思考,读完课文以后,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只有用心地读课文,用心地思考课文,才能够提出问题。不要怕人笑话,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问问题,不仅是学习态度问题,也是学习方法问题。

  板书:大胆提问

  二、由疑促读,感知“发现”

  1、置疑:用小黑板出示学生预习课文时提出的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教师将学生的问题整理、归类,筛选出比较重要的问题作为教学重点出示在黑板上面)。

  2、读文:带着小黑板出示的问题,自由选择默读或者低声读课文的方式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完之后选择自己还是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书上做好记号。(纠正读音、解释词语)

  3、交流:读完课文以后,你发现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是怎样解决的?引导学生了解“发现”的内容,感知“胚胎的发育规律”这一发现的过程:梦见会飞——请教原因——痴迷研究——发现原理。感知“胚胎的发育规律”究竟是怎样的?作者的发现正确吗?(请学生依据课前收集的有关胚胎发育的资料在小组讨论作者的发现是否正确,可以借助画图来帮助你讲解这个规律)

  4、交流:

  ①难句理解“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是不怀好意。”(“我”为什么会笑?老师为什么会觉得“我”不怀好意?作为学习伙伴的老师,也跟学生交流这件事情的体会。)

  ②难句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的风险。”引导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为了证实和传播n.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献出了毕生精力。由此,他晚年受到教会迫害,并被终身监禁。布鲁诺被判处火刑。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家尚且如此,而我只是被老师驱逐出教室,这又算得上什么呢!作者用幽默的方式来发表了对这件童年往事的评价。)

  ③“我”是怎样的一个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呢?(他善于观察,喜欢问为什么,并有着执著的精神。因为作者敢于提问、留心观察、反复思考、大胆想像才有了这样的一个发现。)板书:大胆提问、留心观察、积极思考、大胆想像

  三、拓展延伸,引导“发现”

  1、置疑:同学们问了那么多的问题,老师也有一个想问问大家啦。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伟大的发现?生物学家、胚胎学家用了很长的时间才研究出的胚胎发育规律,而作者他只是一个九岁的孩子,为什么他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呢?他怎么会跟生物学家的想法不谋而合呢?

  ①大胆提问:学问学问,就是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拥有学问。古人称学习为做“学问”,现在,学问一词已经成了知识的代名词,可见“问”在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开启知识的钥匙,增长智慧的阶梯。一切知识,一切创造发明,都是从提问开始。牛顿他发现了地球引力,他是这样发现的,而且还有个故事:牛顿小时候,有一天,他在苹果树下看书,突然一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他拿起苹果想了想,又往上抛,结果苹果立刻落下来了,牛顿发现地球有吸引力.(这种凡事问的习惯,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必要条件。任何发明创造,都是因为好奇而发问得来的。在别人不问或不会问中发问,就会取得别人不可能取得的成就。)只有动了脑子才能够提出问题。老师还可以从问题当中看出哪些同学对课文的理解比较深入,像?提出的问题说明他对课文的理解已经很深入了,是经过了思考之后提出了很有价值,值得我们一起去探讨的问题。我们班今天的表现都非常好,从你们的提问中,我可以发现每个同学都是动了脑子思考,都用心地读了课文的。提问,不一定非要问大人、问老师,还可以问自己,向自己提问,自己思考。怎样才能大胆提问呢?必须要留心观察生活,才能够提出问题。

  ②留心观察:(小试验,尝尝杯中的水甜不甜)刚才同学们留心老师在做的动作了吗?苏格兰有一个科学家叫瓦特。(一天晚上,瓦特和一个小女孩在家里喝茶。瓦特不停地摆弄茶壶盖,一会儿打开,一会儿盖上,当他把茶壶嘴堵住时,蒸汽顶开了茶盖。在旁的外祖母对瓦特的这种无聊动作极为不满,加以训斥。瓦特并不介意,他一心想着蒸汽的力量,从此萌发制造蒸汽机的念头。瓦特能够发明蒸气机就是因为做到了留心观察)。

  ③反复思考:光会观察还不够,必须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思考,从观察到的现象里面寻找事物的特征。古代的波斯有一位商人很会做生意,每次顾客来买珠宝的时候,他都要盯着顾客的眼睛,结果生意非常兴隆。别人想探究其中的奥妙,他却守口如瓶。直到他要死去的时候,才向他的独生子传授其中的诀窍:盯着对方的眼睛,不,准确的说,是盯着对方的瞳孔,瞳孔是不会撒谎的。如果一颗宝石闪亮的光芒使顾客的瞳孔扩张,你就大胆地把原价提高三层或更高;如果一条项链没有使对方张大瞳孔,你就立即更换一条。总之,盯着对方的瞳孔。

  下面,老师请两个同学上讲台来走一走,大家要仔细观察,仔细思考,从同学的动作当中,你发现了他有什么特点,他的性格怎样。

  ④大胆想像:大胆的想像事物为什么会是这样,再经过小心的求证,我们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想像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像,就没有创造。创造性想像,可不断地改变旧表像,赋于思维独特的形式。

  2、总结:生活中并不缺少美丽,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给自己这样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吧!我们的生活是那么的丰富多彩,我们的学习是那么的愉快,只要你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就会有新的发现,能有新的发现!

  四、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9

  设计解读:

  《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作者在九岁的时候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以及因这个发现在一次课堂中情不自禁笑出了声,被老师误解当众受到惩罚的事。除去“胚胎发育”、“进化”等一些生物学术语的理解难点外,整个文本无论是语言还是情节都充满了童真、童趣。从整个文本脉络和层次上来看,虽然文段较多,篇幅较长,但“童年的发现”和“因发现受到惩罚”两件事断章清晰,前后关联递进。所以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集中在学习字词、理清结构和探寻“发现过程”的内涵。其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辨,对童年发现的起因(梦境)、经过(过程)、结果(规律)等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期待在“简单”与“不简单”的感悟思辨中,让学生聚焦作者的发现过程(科学探索过程),从而敏锐地捕捉到作者童年发现的过程意义之所在。

  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理清文章结构,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依托重点词句的品读,在由“简单—不简单”的感悟思辨中,探寻“发现”的过程意义。

  3.感受作者大胆想象、积极思考的求知精神,培养基本的科学素养。

  教学过程:

  一、知人论世,引发兴趣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起读课题——《童年的发现》。

  2、了解作者信息。出示:

  费奥多罗夫:一位极富创见的思想家,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飞向宇宙的宇航学奠基人。他的学问渊深,博览书史,据说他几乎知道俄国国家图书馆所有藏书的内容。他不仅精通欧洲各主要语言,而且对包括汉语在内的许多东方语言也颇有研究。不仅如此,他对哲学、艺术都有很深的造诣,被人称为“百科全书”。

  快速地默读。交流:资料当中最让你吃惊的是什么?

  3、是的,就是这样一个博学多才、极富创见的人,他的童年又会有怎样独特的成长经历呢?请同学们拿出课文纸,自由地朗读课文。

  二、理清脉络,指导读法

  1、学习字词。

  胚胎、滑翔、妨碍、祸患、驱逐、羞愧

  随心所欲绞尽脑汁情不自禁

  (1)寻索第一组词的构成特点;

  (2)比较品析——读悟第二组词的意思。

  2、理清结构

  (1)齐读课文一、二自然段,感知主要内容并迅速分段;

  (2)小结:阅读比较长的文章,我们可以试着先理清文章的结构,这样有助于更好更快的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感悟“梦境”和“发现”

  (一)品读“梦境”

  作者在文中说,他的发现是起始于——梦中飞行,出示: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1、自由读——指生朗读——交流:这是一个怎样的梦

  2、作者的哪些描写带给你这样的感觉?

  3、带着这些感受,一边朗读一边在脑海当中描绘这些画面。

  (二)品读“发现”

  正是缘于这个奇妙的梦境,作者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关于这个发现,文中有一个非常生动而有趣的描述,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到它,并用波浪线把它划下来。出示:

  “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地上的距离很远很远,在地图上画出来只不过几厘米。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我的发现竟是如此简单明了,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我想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

  1、读着读着,你感觉这段话的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2、把你觉得能够体现作者这种心情的字眼加上着重号(哈、竟、格外……)

  3、指导朗读。

  四、体味发现的“不简单”

  但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留意到,作者在形容自己的发现时用了哪一个词儿——简单明了。这在作者看来如此简单明了的发现,是真的那么简单地被发现的吗?请你再仔仔细细地读读课文的4—12自然段,边读边把你觉得使作者有这样的发现的原因划下来,看看你又能有怎样的发现。

  (一)不简单——深度问答

  1、指导朗读“问句”,感受追问的急切

  4、你从这里发现什么?(善于思考、很有探索的欲望……)

  (二)不简单——感受“痴迷”

  我想的是那样的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1、点拨生字“痴”,通过字理的解读猜度“痴迷”的意思

  出示:痴迷:入迷到呆傻的程度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痴迷?

  3、抓住“翻来覆去”体验想象

  4、补充写话: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

  五、回溯“发现”,升华主旨

  1、复现作者对“发现”的描述

  2、质疑“发现”,再度感受“不简单”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不简单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10

  教材简析:

  《童年的发现》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激发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如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样发现的?

  2、感受语言的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幽默活泼的语言特点。

  3、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放《童年》歌曲、

  二、激趣导入,引导质疑

  1、激趣导入

  童年一首诗,童年是一首歌,童年里珍藏着每一个人五彩斑斓的梦想,童年里包蕴着每一个人多姿多彩的追求。每一个人的童年,都有自己可歌可颂的精彩故事,都有自己可圈可点的难忘回忆。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童年的发现是——

  生:胚胎发育的规律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费奥多罗夫的童年。

  2、直奔重点,引导质疑

  围绕“胚胎发育的规律”你能提什么问题?

  (什么是胚胎发育的规律?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一规律的?)

  3、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看谁最先找出什么是胚胎发育的规律。

  (1)学生汇报。

  (2)出示:“人是有细胞构成的------正好是九个月。”

  (3)默读这几句话,看一看能不能带上自己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

  (4)学生交流汇报

  师:从你们的转述中,我们知道了这就是------胚胎发育的规律。

  播放课件《胚胎的发育》

  过渡:费奥多罗夫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非常高兴,因为他毕竟是一个九岁的孩子。他是怎样发现这一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请同学们继续读书,看一看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下来反复品读,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交流汇报;

  3、出示课件:“我的发现----似乎飞到哪里。”

  (1)同桌合作读这段话,说说你的体会。板书:大胆想象

  (2)“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这段话中的哪个词语可以概括梦中飞行的特点?

  理解“随心所欲”—— 梦中飞行可以轻轻跃起,可以着地滑翔,可以长久盘旋,可以双臂舒展,可以双腿动弹,那简直是随心所欲。

  (3)梦中飞行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朗读边想像画面。

  (4)把你的想象融入朗读中,男女生轮读。

  (5)孩子们,你们有过类似的梦吗?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6)是啊,如果你也做了同样的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体会得真好,收获真多!把书捧起来,让我们一起轻声地把这一节读一读吧,别把美梦惊醒了。

  4、继续交流

  (1)带着这个奇妙的问题,他们去请教老师。咱们师生分角色朗读,

  (2)此时,你又体会到了什么?读出你的好奇。谁还有不同的理解?请你带着追根刨底的语气再读。

  (3)他想的是那样痴迷,以至于翻来覆去地看鱼,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什么。

  这是一个多么执着的孩子!板书:执着探索

  三、读悟结合,体会情感

  1、过渡引读:费奥多罗夫经过思考、请教、推算,终于找到了答案,并在生物课上得到了证实,“我的想法竟然和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的笑出了声音。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说--------(学生齐读);师继续导读:听了老师的批评我困窘地说---------(学生齐读);师导读:教室里一阵笑声。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气得脸苍白,大步朝我走来。(学生齐读)。

  2、师问:最后我被赶出教室我会想些什么?

  (1)、学生答后打出课件

  (2)、齐读打出的课件

  (3)、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师引导:理解句子的方法很多,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生说:有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有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有举例子理解。

  (4)、你打算用哪种方法来理解。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

  板书:幽默风趣

  四、联系生活,总结升华

  1、童年的发现尽管有时候别人觉得可笑,甚至会招来令自己非常痛苦的麻烦,可是,老师却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发现,每个人都去享受自己发现的快乐,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美妙的童年发现。你能把你童年发现的快乐讲出来让我们一起分享吗?生说。

  2、同学们透亮的眼睛真会发现,有观察中的发现,有玩耍中的发现,还有读书中的发现。这些就是你们创造研究的开始,孩子们行动起来!驾驶着童年的发现这艘充满创想的航船认真地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将来造福社会,造福人类吧!

  五、课外延伸

  最后让我们一起走进练笔新时空:(课件出示)

  童年时人生记忆中最完美的一页,其间发生了许多有趣、好奇的事。孩子们,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一写你在童年的发现吧

  板书设计:

  8、童年的发现

  胚胎发育的规律

  大胆想象 执着探索 幽默风趣

  教学评析:

  《童年的发现》这节课思路清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首先通过复习质疑,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什么事胚胎发育的规律”,“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一规律的”,“围绕这一规律作者写了哪些事?”抓住这一重点,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己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教学中,老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学生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阅读课文,学生的阅读期待、阅读想象均得到发挥。汇报时配合多媒体课件,学生汇报到哪老师点拨到哪,并通过指导朗读,分角色读,引读等形式,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情趣。学生也经历了一个阅读、思考、感悟的过程。同时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老师时时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想像,让课堂既生动、活泼,又有条不紊,学生在畅所欲言中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都得道了发展。促进了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大胆想象、探究思考的启迪教育。

  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只要你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他们想象和表达的自主,他们会给你更多的精彩和感动。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11

  课文分析:

  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作者语言幽默,对自己童年的发现颇引以自豪,对因童年的发现而被老师误解有一丝的愤懑。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通过作者发现胚胎的发育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2.懂得童年的幻想给童年带来的快乐。

  3.了解课文“童真童趣”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被老师罚出教室后的心理感受。

  2.了解课文是怎么做到“真实反映童趣”的。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大家边听范读,边想一想“我”为什么那么痴迷于幻想?

  2.大家来读一读你了解的情况。

  3.打开书,预习生字。

  二、学生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

  1.指名上黑板写出不认识的字。

  凋缕芳吁耍训斥脾罕藤愈凌秉飕撩梳

  衰绢侨眷

  2.指名给这些字加上拼音。

  3.让学生读拼音节。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词语。

  1.再读课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

  语。

  3.查字典理解其它词语。

  4.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读读这些词语。

  四、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难读的句子。

  2.同桌互相学习,克服困难。

  3.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4.教师指导读难句。

  (1)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2)“哈哈!这跟画地图差不多”到这一段的结尾。这一推理语句,要读出气势来,“折”字要重读。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语速稍快,应读得活泼,突出“驱逐”、“迫害”等词语。

  5.再练练难句的朗读。

  五、作业:抄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引导学生自学。

  让学生默读全文,思考:

  1.课文围绕梅花发现哪几件事?

  2.判断: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一件事。()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三件事。(√)

  3.小组讨论哪五件事?

  (1)我常常做梦,老师告诉我人是由小鱼进化来的`。

  (2)我得出结论,人如何由小鱼进行成人的。

  (3)在生物课上被老师罚出教室。

  二、深入重点段,揭示中心思想。

  1.让学生结合课题质疑。

  2.从第一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3.从第二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1)小组轮流读一遍,讨论。

  (2)发言。

  (3)打出投影:仔细读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含义来?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里的驱逐和迫害指的是老师的处罚吗?

  4.自由读第三件事,你体会出什么?

  5.通过你的朗读,读出这份天真来。

  6.指名读这一部分,强调有感情地读。

  三.作业

  熟读这篇课文。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人的进化

  地理课上――>胚胎发育

  生物课上――>驱逐迫害

  教学反思:

  《童年的发现》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但因为课文的语言和故事情节都充满童真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我课前预设学生在课堂上自学时一定有话可说,也就放心地把课堂交给学生。于是,整堂课都是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进行:

  开始便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课题的板书,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提出两个问题:你从作者的发现过程中能发现什么?对作者的遭遇你有何想法?学生便开始分组读、议。借用文中的一句话“孩子的想象力是惊人的”,我想说孩子的领悟力也是惊人的。他们在阅读时能从文中领悟出许多让人欣喜的东西,像刘泽杰谈对课文最后一句“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的理解时认为这是作者的自嘲;蔡丽玲则能引经据典地联系到中外一些科学家(伽利略、哥白尼)的遭遇。但在同学们叙述、争论时,我总感觉到不够尽兴。学生的一些感悟好像都程式化,所说的都与教学参考差不离,似乎与我想要的有一定的距离。反思这堂课,没有正确处理好课堂上的老师引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是症结所在。像这样的课堂能不能“放任自流”?该如何理解“学生能悟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我觉得老师还是应该学会在课堂上“寻找矛盾”、“挑起矛盾”。这给我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考问题: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了,老师是不是“就放心地把课堂交出去了呢?”在分组读、议的过程中,教师该提出怎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的讨论更深入,以至于“能够尽兴”呢?这就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应怎样发挥才能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不会降低任务水平,真正起到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呢?这个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作更进一步的探索。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12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点:

  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课前准备:

  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查阅资料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

  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生字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感悟“发现”

  1.默读课文,思考: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3)“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举例说说“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的幽默和机智。

  二、联系生活,向往“发现”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比如:

  (1)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2)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

  (3)童年很美好。……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第三课时

  一、写本课生字

  二、写本课《小状元》

  板书设计:

  8、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人的进化

  地理课上——胚胎发育

  生物课上——追逐迫害

  课后反思: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即第八课),该单元以“多彩的童年生活”为主题展开,《童年的发现》主要写了作者费奥多罗夫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从而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学习重点

  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难点

  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课前准备

  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质疑课题。

  1.生质疑课题:课文写的是谁的童年?他在童年发现了什么?他是怎样发现的?

  2.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文中注音的字词。

  2.学习生字词,理解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课讲了一件什么事,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课文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2.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3.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4.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5.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四、自学课文,理解内容。

  1.自学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要求:

  (1)找出有关的句段。

  (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五、精读课文,感悟“发现”。

  1.默读课文,思考: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①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

  ◇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高兴、惊喜、新奇……)

  ◇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朗读这段话,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

  ◇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①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把问题画出来。

  ◇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

  ◇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②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想象“我”研究以条鱼的样子,朗读这句话。

  ◇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的看些什么?会想到一些什么?

  (3)“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①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你觉得这段话哪些地方很幽默,为什么让你读着想笑?

  ◇举例说说“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例,比如:哥白尼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

  ◇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

  ②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的幽默和机智。

  六、拓展延伸,向往“发现”。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自由的讨论,教师要鼓励支持。比如:

  (1)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2)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

  (3)童年很美好。

  ……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七、小结。

  师: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希望我们的同学都能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

  板书设计

  8.童年的发现

  发现规律——寻找答案——得到证实

  启示:(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教学反思

  反思这堂课,没有正确处理好课堂上的老师引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是症结所在。像这样的课堂能不能“放任自流”?该如何理解“学生能悟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我觉得老师还是应该学会在课堂上“寻找矛盾”、“挑起矛盾”。这给我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考问题: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了,老师是不是“就放心地把课堂交出去了呢?”在分组读、议的过程中,教师该提出怎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的讨论更深入,以至于“能够尽兴”呢?这就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应怎样发挥才能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不会降低任务水平,真正起到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呢?这个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作更进一步的探索。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双臂、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迫害、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厘米、绞尽脑汁”等词语。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与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拓展与延伸】寻找生活中的疑难问题,谈一谈自己“童年的发现”。

  【重、难点突破】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以题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到课文题目,你们想知道哪些问题呢?

  提示:可能会提出“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即发现的过程)”、“结果如何”几个问题。

  好,我们就按上面的几个问题来自学课文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在课上交流。

  提示: 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2、你有不理解的句子和不明白的问题吗?提出来大家一起交流。

  提示: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要鼓励学生在读书中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反复读书尝试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跟大家交流讨论。对于涉及到的生物学的知识,可告诉学生以后上中学时会学到,有兴趣的同学可课外查阅资料解决;跟理解课文有关的问题,可引导学生深入读书,展开讨论来解决。

  3、附课文句子理解举例:

  ①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进化论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创立的关于物种起源和发展变化规律的学说。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我们不能不注意作者的有意强调:“九岁”“完全”“独立”等词,这些词语无不在显示着“我”这个发现的不同凡响,和对这个发现抑制不住的自豪!所以在读这句话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

  ②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我跟你可不同,事情过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了声音,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作者这种想法不是没有来由的,因为这样重大的科学问题,九岁的孩童,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就能发现,在常人眼里简直是天方夜谭,所以作者说“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而后面的句子,恐怕才是作者真正要说的意思,作者的语言不乏幽默,后面也有类似的句子(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但我们明显地感觉到童年这段故事让他在自豪之余,也有着丝丝的愤懑。这种复杂的感情,要反复地朗读课文才能体会到。

  另外,这样的开头,巧妙地利用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制造了悬念,足以激发起读者的读书欲望,这是作者写故事的高明之处。

  ③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本来,我已经为自己的发现而格外高兴了,现在知道这发现果然是了不起的事情,简直是心花怒放,情不自禁就在情理之中了,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丝毫没有恶意。

  那么,为什么老师会以为“我”不怀好意呢?从课文中看,这位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讲的又是“人的发育和进化”,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婚姻和性,可能这位老师对这类问题非常敏感,所以讲课时是“一本正经板着面孔”。“一本正经板着面孔”,显然是要用这种表情控制学生不许胡思乱想,事实上也达到了这个目的,“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可就在这时,“我”笑出了声音,所以老师认为我“不怀好意”。

  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句话一语双关。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作者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发明与发现的人列在一起,这是真正能让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这句话可以作为作者对童年发现一事的评说吧。当然,话里不乏愤慨的成分。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15

  训练思路

  1、 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以读促练。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时,紧紧抓住课文的重点与难点,《祖父的园子》中作者在童年时期无忧无虑,她的童年多彩多姿,令人向往;《童年的发现》在作者童年时代有什么样的发现。再引入到学生的童年生活有哪些值得回忆的童年趣事。引导启发学生收集素材,扩展思路,选择材料等,为习作做好准备。

  2、 从说到写:

  让学生出示照片或相册,勾起对自己类似经历的回忆,充分讲述自己的趣事。互相启发,进一步开阔思路,这样既能激发兴趣,又能产生赶快写下来的欲望。

  3、 鼓励表达,激励创新

  学生经过合作交流,把事情的说出来,接着指导学生列写作提纲,尊重学生意愿,以学生自己确定的中心选择材料,把写的方法放开,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尽量把事情的“有趣”写出来,即有童真童趣,又能从天真无邪的童年生活中激发创新精神的火花。在教学中,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本次作文中发现进步,和编辑作品集《童真集》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成功感,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

  教学目标

  1、回忆本单元课文,触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2、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的思想感情。

  3、要求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围绕话题流畅记叙童年生活的精彩片段。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愿意和同学交流自己的习作,分享习作的快乐。

  4、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建构知识的学习习惯。

  教学实施

  一、布置观察,积累素材

  学完《童年的发现》后,给学生较充裕的时间,用心去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看看自己有什么新的发现;用心去回忆自己脑海中积累的材料,想想自己曾有过什么样的发现。

  二、激发兴趣,拓展思路

  1。谈话导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如,可以这样说:著名的.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牛顿因为发现苹果落地的秘密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因为发现了壶盖跳动的原因而发明了蒸汽机……有多少发现,就给人带来多少惊喜。可见,发现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本领,谁掌握了这个本领,谁就有可能成为有本事的人!正值童年的你们,一定也有自己独特的、有趣的发现,想把你的发现告诉我们吗?

  2。让学生自由说一说都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说到日常生活中的发现。如,发现妈妈爱美了,爸爸勤快了;发现马路边的路灯按时亮起来,公园里的动物多起来了;发现种子怎样发芽,向日葵如何转动了;发现电视里的环保广告多了,发现人们都在学英语了;发现战争太可怕了,美国太霸道了。还可能说到学习生活中的发现。如,发现语文书变了,课文比以前有趣了;发现老师讲课方式变了,学校活动多了;发现应用题有五种解法,记生字也有窍门;发现新老师像朋友一样,同桌也不讨厌了。教师根据学生说的,适当总结评价:你们几位说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发现,你说的是学习中的发现,真是有心人!通过这样来肯定学生的发现,开启学生的思路。

  3。引导学生读习作提示,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发现清楚地告诉别人。要求把发现了什么以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题目可以用“我发现……”,也可以自拟。

  三、自主习作,因材施教

  学生构思后自主习作时,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对全班的习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选择典型的习作(如,过程写不清楚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的),相机评价,具体指导。

  四、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选典型习作三至五篇,读一个评一个,师生共同评议。从是否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了、语言是否流畅、用词是否准确等方面进行评议。结合评议,引导学生对所评习作口头修改或补充。然后,各自修改习作,进行誊抄。修改时先自己修改,再请小伙伴帮助修改。

  五、佳作欣赏,激励评价

  此环节安排在批阅习作之后。首先,选出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各具特色的习作,请小作者读给大家欣赏,师生简要地进行品析;然后请这次习作有较大进步的学生读他们的作品,教师点评鼓励。最后,教师总结,不仅表扬学生作文的成绩,更要表扬学生的发现和创造。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10-23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07-27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05-20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03-08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04-27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06-02

《童年的发现》的优秀教学设计10-12

课文《童年的发现》的教学设计09-04

《童年的发现》的教学设计范文05-23

语文《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