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6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Happy English---relaxing---English talk show,告诉学生学英语要快乐,轻松,脱口而出,这正是新课改要求我们做的,我们不妨也把这个要求直接告诉学生,这样师生目标就一致了
二、导课:
以师生对话形式,构造真实的语言环境,直接进入课题:
My name is Geng Liuwen,I’m from Zhuyang. I’m an English teacher. I like English very much. Do you like English?(问一名学生:Yes,I do.) My favorite subject is English, Because it’s very important and useful.
在这一环节中,我除了作简单的自我介绍外,主要是想把本节所学的部分内容引出:两个单词、两个重点句子,学生可能听懂了一部分,而后半部分还未听懂,这样在纯英语环境中引发认知冲突,为学习本节语言点做好了铺垫。
三、单词出示
在ppt课件中我利用实物为原型,直接把实物与单词对应起来,免去了汉语介绍这一环节,让学生尝试纯英语的思维。我想这样长期坚持,一定会有好处。比如在科学家作实验的实物图片下,放置science这一单词,让学生在头脑中直接把实物变成英语,而不是先把实物符号为汉语,再把汉语符号转换为英语符号。这样就节省了学生的思维环节,易于形成鲜明形象生动的记忆,同时避免了把英语沦为汉语的附属品的地位。如果我们每节课都这样做,直到学生看到电脑这一实物时,脑子里应至少同时闪出两种符号:一种符号是“电脑”,一种符号是“computer”,这样才算我们英语教学的成功。
四、句子突破
1、教师板书: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 .引导学生说出它的问句,自然带出本节课的前两个重点句子: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 .(P.E ./music./ English .)
在ppt课件中出示各学科的实物图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对话,教师随时引导、纠正,最后是学生就这两个句子自编一段对话,写出、爬黑板。
2、师生对话: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My favorite subject is English .
Why do you like English ? Because it’s interesting.
最后一句如果学生答不出来,教师可先替她回答,而后再问再答,对话几个同学后学生就可掌握后两个句子。
接下来以小组内对话为活动方式,以P.E.为话题,让学生开口说本节所学四个句子,教师在大屏幕上提供一些体育运动的素材:体育名人,体育运动项目图片,及描述性词汇:fun interesting exciting relaxing ,让学生在自由宽松有话可谈的环境中,自然的吐出真实生动的英语。
五、听录音
把本节录音带放、听、默跟读、大声朗读,让学生找语感,并深化所学。
六、小组内采访
访问小组成员的爱好,完成采访表格,展现小记者的风采!
favorite subject Why
S1
S2
S3
S4
如果说前面的内容是在教师引导、干预下学说话,那么这一环节就是实实在在的让学生自己运用语言来解决实际任务了。访问、填表,然后展示采访结果,纯英语的操作,逼着学生调动其内在思维向外表达语言。我们教研室的张老师曾说:“在这一环节,教师不必干预太多,应放手让学生向外吐语言”如果每节课都有这样的环节,学生一定会愿意学英语,一定会学好英语。
七、写作文
Writing:学期快要结束了,回顾一下你所学的科目,你最喜欢的科目是什么?为什么?你的好朋友呢?他们最喜欢的科目是什么?请你写下来告诉我们,好吗?
这一环节以课下作业的形式来完成,主要起复习巩固作用。同时能让学生自由发挥拓展,并为下节做好准备。
八、营造英语的海洋,让英语走进学生的梦乡。
我们生活在汉语的海洋中,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辛辛苦苦学来的一点点英文,就像波涛滚滚的大海中的一叶孤舟,她太脆弱了!因此我们必须营造出一片英语的海洋。如果把我们现在的学生空投到美国去,那么半年后他们就一定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两年后他们就可能不能流利地说汉语了(参考:《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博士),这就是海洋的力量。我们英语教学必须运用这种力量,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浸泡在英语的氛围中,让英语走进他的思维,直到最后用英语喊出他的梦话。
九、教师寄语:
迎接双语时代的到来
任何一种国际化的语言的背后是强大的科技、先进的文化和珍贵的道德。语言作为一种独特的工具,传承着文明和道德,沟通着思想和情感。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文言文对多数人来说,已经不是工具,而是栅锁了。文言文中有些字、词、句要死掉,这没有什么可惜,我们也没有必要偏让它复活,就如同我们今天的许多字、词、句,甚至大部分汉字也可能几千年后要死掉,我们的子孙后代没必要非让它复活一样。汉字、汉语要现代化,世界语言、文字要统一,这是大势所趋。偏要对抗这个潮流,徒劳无益,还有害。”我个人认为这个统一的语言文字的时代,必定是一个以中英文双语为载体的双语时代,起码在我国是这样。因此,让我们的.学生学好英语,站在世界文明的最高处,学好他人之长,回家报效祖国,这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英语教师的理想,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去实干,我们的理想就一定会实现!
十、使用学案后的反思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开始实施有很长时间多了,“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现在大多数教师的课堂都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下面就从我个人开始着手使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思考简要谈谈对学案导学的认识,与大家共勉。
学案导学的几个环节:结合英语学科特点,以及不同的课型,英语学科学案在环节设计上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从课型上英语学案主要分为新授与复习课两种类型。其中新授课又可分为听说课和读写课两类。英语学案主要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预习导航,学习过程,知识归纳,学以致用,巩固提高,作业设置这几个环节。下面谈一谈其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预习导航:预习导航就是“温故知新”,要达到三个目的:1、复习巩固上节知识;2、为本节课作知识铺垫;3、引入新课。在处理这一环节时,要紧紧围绕这三个目标。引入新课就是引导自学:学生运用教师下发的学案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学案中要提出预习的目标、内容、方法、速度和应达到的要求,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先进行独立的学习,教师可指导学生查字典或查阅教学参考书,培养学生多种渠道获取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学习过程:是课堂核心环节,大约占到25分左右。让学生依照学案设计,循序探究,以达知识领会掌握之目的。
巩固提高。正所谓“趁热打铁”,课文讲完后教师引领学生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这样既巩固所学又使学生学有所用,还可以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辅导提供信息。同时,达标训练中少数较难的题又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对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报告文学,开头形象地描绘了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景象。然后着重说明罗布泊消亡的缘故,又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后推而广之,说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颓势,篇末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
课前预习,提出并整理发现的问题,动手查找资料,带着问题和资料走进教室。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提高学生对文章的解读能力,透视文章的写作轨迹,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目标】
1、了解报告文学用事实说话的特点,理解文中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并学会运用。
2、培养搜集和整理资料、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悟忧患意识,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句,楼兰这个著名的古城早就被沙漠吞噬,而罗布泊这个神秘的地方依然吸引着我们去揭开它的谜底,一睹它的真面目。
二、略读课文,概述内容情感
1、用一句话概括罗布泊是个怎样的地方,并说说你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触。
2、浏览全文,找出文中你认为最能表现作者感触的一句话,并有感情地把它朗读出来。
三、研读课文,感受忧患意识
1、有水和缺水的罗布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到那里去的人感受有何不同?罗布泊发生巨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你认为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2、分析下列两组句子的表达作用有何区别。
⑴这出悲剧的制造者是人!这一切是人为的!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
⑵救救青海湖、月牙泉和所有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3、假如你是罗布泊的最后一棵胡杨树,你想对人类说些什么?
四、延伸讨论,拓展环保主题
1、请你再列举一个由于人为的原因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事例。续在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后,要求运用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列数据的说明方法。
2、在拯救罗布泊的专家讨论会上,请你发言,说说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为什么?要求至少说出两点依据。
五、调查研究,宣传环保风尚
1、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把讨论的有关内容整理成小论文,要求自拟题目,有理有据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2、撰写或摘录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要求内容明确,语言简洁,醒目突出,并在适当的时机对你周围的人进行宣传。
六、小结
诺瓦利斯说,哲学就是怀着永恒的乡愁寻找家园,对着永恒消逝的家园,人类只能长歌当哭,任他们走进永恒,走进我们血脉相传的记忆!古人云:今之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今之于后世,亦犹今之于古也。楼兰留下的人与水的记忆",是一段惨痛的历史,不过,看一看今天的罗布泊,我们也足以担忧,我们留给后人的记忆,将是什么样的历史呢?走过这一片繁华,前面,会是荒凉吗?
(学生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如果你愿意,你坚持,每一个人都能给这个世界带来变化!希望每个同学都能为我们的生存环境出一份力!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课前透视】
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人类形影不离的朋友。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了影子的这一的特点。儿歌共两小节,用比拟的手法,把影子形象地说成是“小黑狗、好朋友”,活泼、亲切,充满了童真童趣,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能引起孩子们的强烈的内心感受。课文配有两幅插图,俏皮可爱的小朋友在阳光下和影子快乐地玩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
对于影子,学生都有一定的体验,也很感兴趣。所以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一个活泼、有趣的氛围,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自我发现、自我实践中学知识,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求异精神。根据课文亲切自然、生动有趣的特点,以识字为基础,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放飞激情,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产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愿望。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两种笔画“ㄅ”和“?”和两个偏旁“犭”和“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4、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
2、手电筒、玩具,每组一份。
3、铁丝。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游戏:同学们,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做“踩影子”的游戏好吗?在踩影子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用脑思考:你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教师和学生一起游戏,边玩边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发现影子的特点。再回到课内交流,揭示课题。)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对影子有了更感性的认识,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语文课的丰富多彩,在愉快的环境中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回到课内的交流,为学生提供了口语交际的`空间,热烈的教学气氛为教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板书课题:影子。问:谁会读这个词?你是在哪里认识“影”字的?怎样记住它的?(齐读课题,指导读好“影”的后鼻韵母,“子”的平舌音,读好轻声。)你见过影子吗?在哪里见过?都什么时候能见到影子?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从已有的识字经验入手,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增强学生对识字的信心和有成就感。从学生的认知出发,交流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畅所欲言,发展语言和思维的同时引发了对影子的兴趣。)
二、初读
1、你们想知道课文是怎么写影子的吗?请打开书自己读一读吧!(自由读文)
2、在读书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用笔圈上,借助拼音帮忙,也可以请同学帮助,还可以请教老师、家长,……)
(渗透学习学法。引导学生自己解决读书中遇到的问题,让他们学会读书,学会学习,激发他们在生活中不断地交流、探讨的愿望。)
3、现在就用你自己的方法读书吧!(边认字边读课文。)
4、组内互评。
5、指名读文,集体评议。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朗读的评价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狗、它。问:这两个字你认识吗?它们的偏旁是什么?怎样记住这两个偏旁和这两个字?
2、拿出生字卡片组内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参与其中,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认识汉字。)
3、汇报:请小老师介绍认识这11个生字的经验,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要提醒大家一下。
4、开火车认读生字生词。
5、游戏:摘苹果。苹果树上的苹果后面藏着生字宝宝,摘到苹果把字读正确就得到苹果了。
(在识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
四、熟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给学生大胆发言创造机会,指导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
3、自由选择读,你喜欢哪部分就读哪部分。
4、多种方式练读。(自由读,个别读,同桌对读,小组读,你读我评,男女生赛读……)
五、感悟
出示课件或挂图,指导观察:影子都象什么?为什么说影子像小黑狗?影子是好朋友?说影子是个“小花狗”行不行?为什么
(创设情境,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到影子的特点以及课文语言的形象生动,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热情。)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
2、领会运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妙处。
3、初步学习说明文的基础知识。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初步掌握说明方法。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整体感知──研讨探究──巩固练习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
2、初步学习说明文的基础知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初步掌握说明方法。
一、导入新课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1、出示学习目标。
2、说明文:
说明方法: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图表说明、事例说明。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生字情况:
峰峦 一霎那 点缀 绫纱
弥漫 晕头转向 月晕 崩塌
2、根据释义写出词语:
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峰峦)
事情显露出来的迹象。 (预兆)
轻巧优美。 (轻盈)
(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弥漫)
即将出现的迹象。 (征兆)
崩裂而倒塌。 (崩塌)
3、默读课文,思考:
⑴ 云和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切合文题揭示云和天气关系的词语是什么?它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明确: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打比方。
⑵ 有关云和天气的关系,作者从哪些方面说明的。找出标出说明角度变化的句子。
明确:从云的形态,云的光彩两个方面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
⑶ 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
做练习册P59第二题。
形态变化天气征兆产生分布情况及色彩天气征兆
4、说明方法:分类说明法是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为若干类别,再加以说明的方法。这种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不仅能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说清楚,而且会使说明的条理更清楚。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语言训练。
2、初步学习并运用说明文的基础知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语言训练,初步掌握说明方法
一、研讨探究
1、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
学生齐读第一段,完成练习册P59第3题。
教师讲解:记叙文中,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说明文中,运用比喻来说明事物,叫比喻说明,简称打比方。课文中打比方的运用,使文章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二、语言训练
1、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子。
2、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远处的霓红灯亮了,
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
三、教师小结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四、拓展延伸
1、《三级讲练》课外阅读。
2、积累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等。
五、布置作业
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课型:工艺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设计制作能力。
2,掌握树叶贴画的方法技巧。
教学准备
学具:(1)搜集并压平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树叶数十张。(2)16开色卡纸作底板、剪刀、胶水(双面胶)。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不同树叶不同造型的设计及制作,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难点
在树叶贴画制作中,培养学生画面的设计及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情况)。
(二)导人新课:
1。树叶的形状,老师带你们到秋天的小树林里找树叶,比一比,看谁找到的树叶形状最多。(让学生畅所欲言,活跃课堂气氛)
2, ,认识树叶的不同形状。教师:我们把常见的树叶概括成几种基本形体。同学们也动手找一找自己带来的树叶的不同形状。
3。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n, bsp; 教师:自然界中,树木的种类繁多,树叶的形状各异:有心形、卵形、掌形、针形、扇形等,真是多彩多姿。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自然界各种各样的树叶为材料,拼制、粘贴成一幅漂亮的工艺美术作品。
出示课题:树叶贴画。
2.读画:出示课本范图,让学生初步认识树叶贴画。
1。首先让学生说说画面的内容及构思。
2,接着分析各种图形是由什么形状的树叶拼贴而成。
3。最后注意画面的完整、构图的合理性。
(二)树叶贴画的制作方法!
1,构思设汁画面,要求用各色、各形的树叶加以适当剪裁,让落叶变成有生命的小动物。从两条思路启发、引导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画面设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把构思设计好的主题,用铅笔先画出草稿,布局应注意均衡、大小适中、画面合理。
3,选择与主题相应的树叶,有的还可以进行修剪加工。根据情况利用好树叶的背面及叶柄。
4,拼摆,用胶水或双面胶粘贴在卡纸上,压平。粘贴时要注意应从画面远处粘起,先后面后前面,注意顺序。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选用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树叶,贴一张有生命的小动物的画,启发其他学生的思路。
(五)展评作品,欣赏小结。
1.将完成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师生共同欣赏评议D
2。总结并提出要求:今天我们学会了树叶贴画的制作方法,以后我们要观察收集各种有趣的叶子,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成更精美的美术工艺品,装扮我们的家或教室。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本文因其独特的句式特点而极具音乐美,同时还有丰富的画面美,以及充塞于全文的力量美。本设计旨在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文章之美,并掌握基本的朗读方法。
教学步骤 :
一、齐读、正音
1.首先不作任何提示,让学生齐读全文。
2.纠正学生误读的字音。
二、读出音乐美
1.学生自我评议刚才齐读课文时所存在的问题。
2.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带。要求学生带着刚才评议的问题去听,并根据录音在文中作一些标记,如节奏、重音等。
3.对比评议:将自己的朗诵与录音带中的朗诵进行比较,发现他人长处。
朗读指导: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接下来就是要读准节奏。要读准节奏,必须注意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还要分析课文的句式特点:本文以短句为主,因而节奏较快:读准节奏以后还要注意语音的轻重,这样才会产生抑扬顿挫的效果。
4.分节朗读,学习重点:节奏、重音。
5.齐读全文,注意音准、节奏、重音。
6.跟读:跟录音带齐读全文。
7.学生自由朗读。
三、读出画面美
朗读指导:朗读水平若要向高层次发展,必须深钻课文,才能身临其境,进而读出文章的画面美。
1.寻找本文主体画面的构成因素。
黄土高原(厚实、大气)、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热情、充满力量)、腰鼓(灵动而热烈的陕北打击乐器)。
2.分析全文画面的构成。
以打击腰鼓的不同过程为主,穿插一些想象的画面(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等)、陕北农民的生活画面、黄土高原与江南的对比画面等。
3.播放腰鼓表演的录像片段。
4.自由朗读,力求进入课文情景,读出文中的画面美。
5.教师示范。
6.全班齐读。在节奏、重音的基础上,力求读出画面美。
四、读出力量美
1.讨论:本文的主旨。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各抒己见。尽管本文的主旨不是很容易达到统一,但有些因素却是很明朗的:表现了腰鼓这种民间舞蹈的震撼力,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蓬勃的生命力量。此外,作者仿佛还向我们暗示了西北这块土地所蕴涵的潜力。
2.播放配乐朗诵带,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力量美。
3.学生诵读。力求读出本文所特有的阳刚之美。
五、积累
1.将自己喜欢的句、段摘录下来。
2.在摘录的句、段中再作选择,力求背诵下来。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本文的句式和修辞都可以给学生提供许多学习的范例。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并教给学生一些积累的方法,并学会做品析式的积累。
教学步骤 :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正音。通过朗读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解决音准问题。
2.听配乐朗诵(或教师范读),把握节奏和语音的轻重。
3.自由朗读,练习节奏和语音的轻重。
4.齐读全文,在节奏和语音轻重的基础上,力求读出本文的阳刚之美。
二、局部雕琢,品味语言
1.分组研读课文,找出本文在句式和修辞方面的特点。
本文短句多、感叹句多、排比句多。这些特点皆因特殊的写作对象所决定,因为安塞腰鼓充满了力量之美,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有条件的话,可以播放一段腰鼓表演的录像,对学生理解课文会有所帮助。
2.语言品析。从句式和修辞的角度各找一处自己最喜欢的例句,并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多让一些学生发言,教师只作适当的点拨。若学生品析有困难,教师可作一些示范。语言品析应在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范围内进行,不要随意拔高。
三、分类积累,巩固品析
按照前面学习的品析方法,将课文中有代表性的句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摘抄,并力所能及地写一点赏析的文字。可从以下方面去摘录:
美词(含新词汇)、词语排比、句子排比、段落排比、比喻句、对比句、叠词句等。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读写互动是本设计的特点。在写作实践中,学生可以感知为文之不易,从而刺激理解课文的热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掌握一定的方法,再进行类似题材的写作,学生的作文质量必然会有所突破。
教学步骤 :
一、看录像写作文(课前不作任何预习)
播放一段腰鼓表演的录像(最好是在黄土高原上表演的),然后让学生进行课堂写作。要求:尽量再现看到的画面;有适当的想象的画面;15--20分钟完成;300字左右。
二、对比研读
1.学生展示自己的现场作文。
2.听《安塞腰鼓》的配乐朗诵,默读课文。
3.仔细阅读课文,将自己的作文与刘成章的《安塞腰鼓》进行比较。
4.畅谈比较结果。
三、晶《安塞腰鼓》之美
语言美(音乐美)、画面美、力量美等。
四、延伸写作
播放一段其他类型的精彩的舞蹈录像,让学生根据所看录像进行写作,注意借鉴《安塞腰鼓》中的一些写法。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扩读材料
{三国演义)第五回(节选)椤贯中
王匡将军马列成阵势,勒马门旗下看时,见吕布出阵:头戴三又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果然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王匡回头问曰:谁敢出战?后面一将,纵马挺抢而出。匡视之,乃河内名将方悦。两马相交,无五合,被吕布一戟刺于马下,挺戟直冲过来。匡军大败,四散奔走。布东西冲杀,如入无人之境。幸得乔瑁、袁遗两军皆至,来救王匡,吕布方退。三路诸侯,各折了些人马,退三十里下寨。随后五路军马都至,一处商议,言吕布英雄,无人可敌。
正虑间,小校报来:吕布搦战。八路诸侯,一齐上马。军分八队,布在高冈。遥望吕布一簇军马,绣旗招飑,先来冲阵。上党太守张杨部将穆顺,出马挺枪迎战,被吕布手起一戟,刺于马下。众大惊。北海太守孔融部将武安国,使铁锤飞马而出。吕布挥戟拍马来迎。战到十余合,一戟砍断安国手腕,弃锤于地而走。八路军兵齐出,救了武安国。吕布退回去了。众诸侯回寨商议。曹操曰:吕布英勇无敌,可会十八路诸侯,共议良策。若擒了吕布,董卓易诛耳。
正议间,吕布复引兵搦战。八路诸侯齐出。公孙瓒挥槊亲战吕布。战不数合,瓒败走。吕布纵赤兔马赶来。那马日行千里,飞走如风。看看赶上,布举画戟望瓒后心便刺。傍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蛇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飞抖擞精神,酣战吕布。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云长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刘玄德掣双股剑,骤黄鬃马,刺斜里也来助战。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八路人马,都看得呆了。吕布架隔遮拦不定,看着玄德面上,虚刺一戟,玄德急闪。吕布荡开阵角,倒拖画戟,飞马便回。三个那里肯舍,拍马赶来。八路军兵,喊声大震,一齐掩杀。吕布军马望关上奔走;玄德、关、张随后赶来
使用建议:选文与《安塞腰鼓》
皆展示了一个大的场面,但突现的人物却不同。课文学习完毕,可将本段文字作课外阅读材料,与课文进行对比阅读。同样是展现男人的豪气与力量,吕布是纵赤兔举画戟独步天下,陕北后生们则是踏黄土击腰鼓威震山河。试比较两文写法上的异同。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 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02-08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3-09
教学设计方案06-29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9-13
教学设计方案10-10
教学设计方案02-24
教学设计方案【经典】08-07
教学设计方案07-11
教学设计方案06-12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