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24 19:36:1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统计》教学设计(集合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统计》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统计》教学设计(集合15篇)

《统计》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P11921—2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对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重点复习简单的统计,包括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同时复习用计算器计算。通过复习,要能比较熟练地用计算器计算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进一步掌握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加深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复习计算器计算

  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计算后交流每题的得数。

  2.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混合运算。计算后学生说说每题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交流每题的结果。

  三、复习复式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

  1.这学期学过了什么统计表,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统计结果的?

  2.做第21题。

  统计表里统计的是什么数据?统计的结果如何?投票来选最受欢迎的学科,汇总填在自己的书上。

  你能在本子上的横轴和纵轴上完成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表里的数据吗?

  请大家在本子上完成条形统计图。

  向学生提问题目下面的两个问题,指名回答。

  提问:你认为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可以直接看出数量的多少)

  从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从统计图中呢?

  3.做22题,投票自己喜欢的课间活动。

  汇总填在自己的本子上并完成统计图。注意提醒男生,女生。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通过复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问题?

  五、作业

  教学后记

  应用广角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P120、12123—2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本册教科书所学习的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本册教科书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成功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交流活动体会

  1.谈话:同学们,你们前几天布置的作业完成了吗?在调查过程中一定增长了很多见识吧?谁来给大家谈你的活动体会?

  2.学生交流活动体会。

  二、反馈

  1.从不同途径获得的信息在小组中交流。

  2.交流收集到的天气预报的信息,填在书上的表中。

  3.学生观察统计表提出一些问题,并选择一些自行解决。

  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在地图上找7个城市的位置:在我国,通常越往北方,气温越低。

  三、实际测量

  (1)第25题

  1.分工,明确要求及测量方法。

  2.小组合作并及时记录测量结果。

  3.填写统计表并交流体会。

  (2)第27题

  1.之前填好统计表。

  2.审题。

  3.计算结果,观察,推算,得出规律。

  4.实际应用,理解影长与实际高度的规律。

  四、完成相应实际应用题

  1.读题。

  2.学生探索交流

  3.交流后独立完成

  如果不分等级出售,总收入为“2400×1.8”即4320元;如果分等级出售,至少可收入“1200×2.4+1200×1.6”,即4800元。所以,分等级出售比较合适

  五、本课小结

  六、作业

  练习册

  教学后记

《统计》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对比,认识折线统计图区别于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2、结合实例读懂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地分析,能初步进行判断和预测。

  3、能根据提供的资料,在网格图中有条理地绘制折线统计图。

  4、经历数据的整理、分析与表示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 仔细的绘图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初步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图、题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对沙湖有哪些了解?

  老师收集了近几年来去沙湖旅游的人数,你想用什么方法把这些数据更好的 呈现出来?

  你从条形统计图中了解到了那些信息?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另一种统计图,想看看吗?

  这样的统计图见过吗?你在哪见过?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析,感受两者的相同。

  首先请你们仔细观察比较两幅统计图,找一找它们的相同点?

  重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2、深入讨论,认识特征。

  那再找找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是用点的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那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它有哪些优势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一起交流,一起讨论。行动吧。

  讨论好吗?请你们来说一说,它有哪些优势?

  (2)折线可以看出人数的变化情况,(你能不能指着图说说哪里的线段表明人数是增加,哪里的线段表明人数是减少。)还有什么优势?

  (3)角度大的下降快些,角度小的,下降就慢些。(角度,指线段斜着角度吗?这叫线段的倾斜程度。

  从线段的倾斜程度可以看出什么?

  那你们比较这两条线段的倾斜程度,哪一条线段表明人数减少最多?为什么? 课件展示线段。

  通过比较发现:从折线统计图中每条线段的上升下降就能直观地看出?(数量连续的增减变化)

  线段的倾斜程度,就能看出?(数量的变化的幅度。)

  这些是它的优势也是它的特点,大家清楚了吗?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把几位同学的话总结起来,就是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直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分析信息,回答问题。

  请你们按照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再去观察这张图,你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出示上海市20xx年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清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并解答。

  四、运用新知识。

  怎样根据这张统计表画出一张折线统计图呢?愿意试一试吗?

  1、 尝试绘制。

  (1) 学生尝试说绘制方法。

  (2)课件演示绘制方法。

  (3)独立地画一画。(教师进行指导。)

  画好的同学和同桌一起分析一下这幅折线统计图.

  2展示交流。

  这位同学画得怎么样呢?谁来大胆地评价。

  你能对自己绘制的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吗?

  你有什么想法或建议?

  3、联系生活,体验变化。

  同学们其实生活中很多数量也呈一定的变化趋势。想体验这种变化的过程吗?好,请你用手势比划下面这些数量的变化过程。

  (1)城关四小近几年来学生人数的变化情况.

  (2)一个人从出生到老,牙齿颗数的变化。

  (3)从春天到冬天,梧桐树上树叶数量的变化。

  五、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今天我们学习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多少,还能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泛,希望同学们课下收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数据制作一幅折线统计图,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统计》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再次学习统计,感知数学在生活里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再次认识统计表,获得统计的结果。理解和掌握复式统计表。

  3.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流程

  一、提供质疑,唤起意识。

  师:学校读书节你读了那么书,要知道同学们最喜欢那些书,我们怎么办?

  生:统计……

  师:具体方法?

  生答

  二、提供探索,激活意识。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1)分类理一理。

  师:怎么整理?

  生说

  指名学生到黑板前分类整理,哪种方法比较好?通过比较,学生再熟知方法。

  师:分类后一个对一个地排好,是“分类理一理”。

  (2)语言描述。

  看了这张图你能告诉你什么呢?请你和同桌说一说,同桌在说的时候,你要仔细听,听听他说的是否和你说的一样。(学生互相说。)

  刚才同学们交流得很认真,现在谁能站起来响亮地说给大家听。

  像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

  2.独立操作、体会过程。

  师:航模组各多少人,怎么整理制表?

  学生汇报分类整理的结果。教师板书,并让学生说说从表中知道了什么?先同桌说,再指名说。

  三、联系生活实际应用1、用所学“统计”知识选出同学最喜欢哪几门功课?

  师:请同学利用我们所学的统计知识选出我们班喜欢的功课是什么?然后完成你手上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师:要完成这个统计,你们会用什么方法来收集数据呢?

  生答

  四、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你还对老师或者同学说些什么吗?

  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统计》这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手实践,经历和体会整理简单数据的过程,理解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统计》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97页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时间:

  2课时。

  七十五 统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93~94页。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 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含义,会看统计图、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难点:

  能够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准备:

  统计图、统计表、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小朋友们,你们都特别喜欢小动物,全班每个人都喜欢什么动物呢?今天就请你做个小调查。

  2、 出示动物,学生进行收集数据的过程。

  绿孔雀 非洲象 大熊猫

  袋 鼠 梅花鹿 河 马

  3、 提出明确要求:

  用你喜欢的方法,要让每个人看清楚喜欢这些动物的各有多少人。

  4、 学生活动。

  二、探索新知:

  1、 展示学生刚才初步统计的结果。

  (1) 用数字表示的。

  (2) 用学生的名字表示的。

  (3) 用圆圈表示的。

  (4) 用画对号的方式表示的。

  (5) 用写正字的方式表示的。

  ……

  2、 揭题:

  小朋友们,知道吗?刚才你们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统计的过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3、 发统计图和统计表:

  根据你刚才收集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

  实践活动

  (调查全班小朋友们喜欢的动物)

  统计表:

  (学具卡片)

  绿孔雀 非洲象 大熊猫 袋 鼠 梅花鹿 河 马

  统计图:

  (学具卡片)

  绿孔雀 非洲象 大熊猫 袋鼠 梅花鹿 河马

  4、 出示统计图和统计表。

  (1) 通过小朋友们的统计,你能发现什么?

  (2) 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三、总结:

  1、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用统计解决,你能说一说吗?

  2、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利用课间调查一下班里小朋友的出生月份,完成95页练习十七的第1题。

  板书设计:

  统计

  统计表:

  绿孔雀 非洲象 大熊猫 袋 鼠 梅花鹿 河 马

  统计图:

  绿孔雀 非洲象 大熊猫 袋鼠 梅花鹿 河马

《统计》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读懂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获得的信息对事物发展的趋势作出判断和预测。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感受统计图的特点,能读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教学关键:

  引导学生把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使学生体会折线图不仅能直观形象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反映数量变化情况,感受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参观科技展的图片,这是学校参观科技展的图片。看到这些画面,你想说些什么吗?

  2、你认为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示参观人数的情况呢?统计表和统计图

  3、出示教师制作的条形统计图:学校历年参观科技展人数统计图

  仔细观察,从条形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请学生观察、口述,每年人数,哪年最多,哪年最少。

  师出示问题引入新课。在相邻的年份中,哪年到哪年人数增长最快呢。你是怎样得到此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

  1、师在科技馆看到这样一张统计图。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请学生观察,说说从此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师小结:具体数量和人数变化情况。

  2、比较两种统计图

  相同点:横轴、纵轴表示的意思不变。都有具体数量

  不同点:条形表示数量多少,点表示数量,折线表示变化情况。叫作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三、深入探究:

  1、观察折线统计图,解决下列问题。

  (1)、哪年参观人数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到哪年人数下降了,哪年 人数增长最快?

  说说你是怎样从图中看出来的?

  2、师小结板书:点——表示数量多少;线——陡,表示变化快,线缓表示变化慢。

  3、借助整副图,体会一下这几年参观人数变化情况,并预测09年参观人数变化,并说说你的感受和想法。

  师小结:折线的起伏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这正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4、说说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不仅能表示具体数量多少,而且能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培养变化情况。也就是说,需要体现这种特点时,可用折线统计图。

  四、拓展应用:

  1、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折线统计图吗?生活中许多事物数量都呈现一定变化趋势。试试,用手势表示下列变化过程。(1)、树叶从春发芽,到夏繁茂至秋落尽的过程。(2)、温度变化,早、中、晚气温。

  2、出示中国队历届奥运会获金牌统计图。请学生分析从折线统计图中你都获得哪些有效信息。有什么想说的没有。

  3、小华学习折线统计图后,觉得折线统计图优点很明显,去文具店搞调查时,也绘制了一张文具销售情况折线统计图。请你分析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

  五、总结。谈谈你的收获,下节课学习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板书设计:折线统计

  点——表示数量多少

  线陡——表示数量变化快,线缓——表示数量变化慢

  特点:不仅可表示出具体数量,而且能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统计》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 P68-69

  [教材简析]

  教材安排了三次统计活动,让学生学习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初步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例题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动物生日聚会的情境提出问题,体现生活里需要统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接着通过分类理一理,出现象形统计图,使学生认识它,并依据它描述分类整理的结果;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分类整理花的朵数,并引入简单的统计表,让学生用数据表示分类整理的结果。"想想做做"让学生调查本小组的小朋友各爱吃哪一种水果,统计爱吃每种水果的人数,填入统计表。这样安排,意在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并通过亲自实践,经历和体会整理简单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实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3、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感受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

  4、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题。

  教学难点:

  1、学生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 (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图表中。

  2、组织有效的统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合作。

  设计思路:

  1、“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的要求。因此,每一个系统的活动的设计都应是学生们身边的事,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提出数学问题,在情境的创设中既可以导人数学知识教学,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统计,处处有数学。

  2、“学活动化,让学生学习动态的数学。”也是新课程的要求。让学生形成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其真正投人到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排一排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

  3、“数学的问题化,让学生学习思考的数学。”也是新课程的要求。因此,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数据,根据数据提出问题,充分拓展思维,深化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同时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加大象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吗?

  (多媒体显示大象图像,并伴音: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别高兴,妈妈告诉我,待会儿会有很多客人来为我庆祝生日。看,它们来了!多媒体显示:小动物们戴着面具唱着生日歌依次出现。)

  师: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答:我想知道它们是谁?我想知道每一种动物有几只?)

  二、实践操作,初步体验统计

  师:是呀,大象家来了那么多客人,它们都是谁呢?分别有几只呢?下面,请同学们帮助大象对来的客人做好登记。一个客人就拿张相应的动物头像贴在吹塑纸上。

  (多媒体显示:动物客人依次揭开面具)学生摆动物头像。

  学生摆完后,师: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呢?

  生:大象家来了小狗、小猴、小猪。

  师:他们分别有几只呢?

  生:小猴有5只、小狗有4只,小猪有3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方法能一下子清楚地知道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分别有几只?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引导学生想出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分类统计的方法。

  师: 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好不好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小组合作,先讨论怎么分,怎样排,然后动手理一理。

  学生学习小组讨论、操作,然后教师把每一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一组排得最整齐、最漂亮呢?(师为最漂亮的小组发一颗星。)

  学生进行评价。引出课本第62页例图,请小朋友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横线下面的括号里。(学生在书上完成。)

  师: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同学们有这么多发现,都是通过我们自己动手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得到的。刚才我们做的这些就是统计。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分小组整理各种鲜花的朵数。

  师讲述:客人们给大象送来了什么?(花)有没有关于花的问题想问别的小朋友呢?(花有哪些颜色?各有几朵?)

  师: 课本巳经把这些花印在了附页上,请大家把附页里的花剪下来,分类贴在课本(课前剪好。)

  分组讨论: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把每种花的朵数填在表格里。

  组织全班交流,启发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哪种花最多?哪种最少?你还知道些什么等)给予评价。

  2、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

  A、以小组为单位,说明题目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剪、摆一摆。

  B、组织学生交流各小组统计的结果,让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少?你还知道什么?)

  C、想一想,说一说。

  师:今天我们帮大象统计了来的客人,送的鲜花,大象非常高兴。同学们,你们再帮大象想一想,怎样给客人们准备午餐呢?

  让学生说出各自的想法,给予评价。

  师:回家后把今天大象过生日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统计》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复式统计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的意义和作用。能够准确填写完成复式统计表,会看复式统计表,并分析表中所说明的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看统计表回答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1.讲授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单式统计表,为了便于分析和比较,有时需要把几个有联系的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

  例3 下面是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学生人数统计表。

  数学小组

  生物小组

  航模小组

  美术小组

  (1)观察与思考。

  ①从以上四个单式统计表中你能了解到哪些内容?

  ②如果想了解或者比较各个小组的人数情况,能不能把这4个小组的人数情况整理成一个统计表?

  为了便于比较各小组中男生和女生参加人数的情况,我们可以把它们合编成一个统计表。

  (2)分组讨论。

  想一想:统计表中怎样划分栏目才能反映各小组中男、女生的人数?

  出示表头:

  表中左上角的一个格(表头)用斜线隔成三格。“1”说明横向类别,“2”说明竖向类别,“3”说明表头右下方的空格是填写横栏和竖栏交叉数据的(有时还要注明数据的单位名称)。

  (3)指导填表。

  ①由学生独立填表,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小组人数统计表

  年 月

  ②引导学生检验。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和验算的习惯。

  (4)根据合编后的统计表回答问题。

  ①这四个小组共有学生__人,其中男生有__人,女生__人;

  ②人数最多的是__小组;

  ③男生人数最多的是__小组;

  ④女生人数最少的是__小组。

  2.巩固练习。

  1)我国1994~1996年的粮食和棉花产量如下:

  1994年:粮食44450万吨,棉花425万吨

  1995年:粮食46500万吨,棉花450万吨

  1996年:粮食49000万吨,棉花420万吨

  根据以上数据制成统计表。

  我国1994~1996年的粮食和棉花产量统计表

  年 月 日

  提问:表中数据是否需要写单位名称?为什么?

  说明:表头中横向类别与竖向类别的位置是可以交换的。

  (2)一个书店第一季度的售书情况如下,制成统计表。

  一月份售出:文艺书1620册,科技书20xx册,工具书153册;

  二月份售出:文艺书4763册,科技书4262册,工具书425册;

  三月份售出:文艺书2835册,科技书2247册,工具书363册。

  19××年第一季度售出图书统计表

  年 月 日

  ①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并提问:竖栏标明的是什么?横栏标明的是什么?

  ②由学生独立填好统计表。

  ③引导学生检验,提问:怎样才能保证填写的数据准确无误?

  3.供学有余力的同学思考解答。

  公交汽车公司有三个车队,各队男、女职工人数如下:

  一队有男职工38人,女职工42人;

  二队有男职工41人,女职工45人;

  三队有男职工39人,女职工43人。

  根据以上数据算出各队人数和全公司人数,并制成统计表。

  (订正:公交汽车公司职工人数统计表

  ××××年×月×日

  个案部分

  一、合作探究

  分组讨论。

  想一想:统计表中怎样划分栏目才能反映各小组中男、女生的人数?

  出示表头:

  表中左上角的一个格(表头)用斜线隔成三格。“1”说明横向类别,“2”说明竖向类别,“3”说明表头右下方的空格是填写横栏和竖栏交叉数据的(有时还要注明数据的单位名称)

  二、精要点拨

  想一想:统计表中怎样划分栏目才能反映各小组中男、女生的人数?

  三、拓展延伸

  巩固练习。

  1)我国1994~1996年的粮食和棉花产量如下:

  1994年:粮食44450万吨,棉花425万吨

  1995年:粮食46500万吨,棉花450万吨

  1996年:粮食49000万吨,棉花420万吨

  根据以上数据制成统计表。

  我国1994~1996年的粮食和棉花产量统计表

  年 月 日

  提问:表中数据是否需要写单位名称?为什么?

  四、课后反思

  第一,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应加强。一年级的学生,探究的意识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还没有真正掌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重视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方法。

  第二,还应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在“组织比赛”“饮料购买”“水果生产”这三个活动中,可以通过“老师介绍、师生共同探讨和学生独立说出统计意义”这三个过程加深学生对统计意义的理解。

  本课能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融入其中。从整体上创设了一个完整的情境,围绕"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同学们情绪高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感受到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情境的创设者、知识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而参与、体验、主动获得知识的是学生自己,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但在小组调查时教师指导的不够到位,小组内同学合作得不够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学生合作等方面加强指导,注意平时的培养与提高。

《统计》教学设计8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104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并将学生的眼光引向社会。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自主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结合实际问题,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2、难点:让学生体会出从单式条形统计图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及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势。

  四、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五、学具准备:直尺、铅笔、水彩笔。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课件出示凤凰山主题图照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对了,这就是北仑的凤凰山主题公园。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调查表,复习条形统计图

  师:前两天呢,费老师对四年级160名同学做了一个调查,调查的内容是:凤凰山活动项目你最喜欢什么?

  师:调查后呢,我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成了一个统计表。(课件出示统计表)

  请你仔细看,上面一行是项目,有旋转木马、立体电影、激流勇进、海盗船。下面分别是男女各项目喜欢的人数。

  师:从表格中你知道什么?

  (1)、引出条形统计图

  过渡:师:同学们都观察非常仔细,从这张统计表中获得了那么多的信息。

  师: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分别来绘制统计图吗?

  男女生动手操作单式条形统计图。

  师:请我们班级的男生完成练习纸中左边的——男生喜欢的活动项目统计图。

  女生则完成右边的——女生喜欢的活动项目统计图。

  (2)、分析统计图,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

  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师:左边这张图是反映男生各个项目喜欢的人数,右边呢,反映了女生各个项目喜欢的人数。仔细观察你们绘制的这两张统计图,想一想,老师如果不看统计表,只看统计图,有没有办法一眼能看出旋转木马男生喜欢的人数多还是女生多?四人小组交流讨论一下。

  师:有没有好的办法,把这两张图中,男女生各项目喜欢的人数全绘制在一张统计图中呢?

  课件简单演示同学们设想的统计图。

  (预设一:学生最容易想到的是:在男生的基础上再往上画女生。

  教师引导:对于这种方法你们有意见吗?能一眼看出这个项目中,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呢?)

  预设二:如果学生一下说出了把男生的画左边,女生的画右边。师:谁听懂了他的方法再来说一说?多请几个学生来说一说。

  预设三:如果学生说不出,让学生观察这两幅单式图。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两张统计表,它们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有什么地方是不同的?

  相同:横轴上的项目和纵轴上的数据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横轴上每个项目的人数。

  引导:师:那我们可以怎么样来把他们男女生的总人数合并在一张表格中呢?

  (3)、学生尝试画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现在请你想一想,要求在一张统计图中展示所有的信息。在尝试着在练习纸中间的这张图中画一画。

  2、作品展示

  师:谁能给他提提建议,怎么样能更明确,更清晰,哪里还可以改进?

  先选择1、2个涂得好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在班级里展示,渗透认真、仔细的品质。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这幅图,这里的淡绿色纵条表示什么?深绿色的纵条又表示什么呢?

  质疑一:师:这两条,哪条是男生,哪条是女生啊?别人怎么能看清楚呢?

  质疑二:只有我们知道不同的颜色表示的是不同性别,那其他看图的人能明白吗?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那么多的办法,但在人们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他们想出的方法是:在统计图的右上角涂出一个小方形,写上表示的是什么,他们把这个叫做统计图的图例,“图例“是视图者看懂统计图的关键,所以,人们在绘制这种统计图时,往往先确定图例,现在同学们利用你刚才学到的知识,把四年级同学凤凰山喜欢的活动项目都绘制在一个统计图里吧!

  (预设:同学肯定认为,在条形的上面写上男、女,男、女的方式——有没有更简单一点的方法?)

  横轴下面写得是什么?---项目名称,还要有说明——项目,纵轴上要写上单位。还有统计图的名称。

  师:现在请你把刚才的统计图补充完整。

  3、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

  师:谁来说说看,画复式条形统计图要注意什么?

  (别忘了:统计图的名称、横轴上的项目名称和项目,纵轴上的数量和单位,及图例——课件演示)

  师:那统计图上的纵条是怎么来的呢?左右两部分合并在一起。课件演示拉过来的过程。

  三、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揭示课题。

  1、分析数据

  师:看着复式条形统计图,你还能提出新的问题吗?

  2、揭示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这个统计图分析了四年级同学凤凰山喜欢的活动项目的情况,大家探索出了统计图不仅显示了男生各项目喜欢的人数,而且,还显示出了女生各项目喜欢的人数,像这样的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师:相对来说,我们最开始绘制的那些只能统计一种量的,这些是“单式条形统计图“

  4、对比分析

  师:大家对比一下: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上一页[1][2][3]下一页

  小结:在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能展示一种数据的情况,而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反映出各个量的变化过程。

  三、学以致用,巩固练习。

  1、提供数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过渡:师: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都愿意花钱去体验刺激的活动,进而带动了一系列的消费,凤凰山周边超市的营业额也随之上升。请看一看小超市棒冰和牛奶在4个月中销售情况统计表。

  师:同学们能根据统计表画出复式条形统计图吗?请你完成在练习纸中。

  2、复习画条形统计图的注意点及纵坐标的确定

  展示学生作品,师:这张复式条形统计图完整吗?请你给他补充一下。

  师:他这张图纵轴每个单位表示多少?这张又表示多少呢?都对吗?

  3、分析数量关系。

  师:你能分析这张统计图上的信息吗?

  如果你是超市经理,下个月该如何进货?

  师小结:通过这张条形统计图,我们发现了很多信息,也了解了很多情况,也能预测事物变化规律。

  四、全课总结

  师: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2、你觉得画复式条形统计图时应注意什么?

  3、你认为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势?

  五、联系生活、拓展介绍。

  师:日常生活中,你们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复式条形统计图?

  课件展示各种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并与横向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引导的作用,还可以介绍像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等,关注知识的延续性。

  六、根据统计图来完成统计表并分析数量关系。

  1、根据图完成表

  师:这是几届奥运会美、中、俄三国金牌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你能说说,在每一届中每个国家获得的金、银、铜奖牌分别是几枚吗?

  2、观察这张复式条形统计图,你能从图中发现哪些信息?

  3、根据你们的分析,请预测一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绩会有什么趋势?

  4、通过分析,你想对中国的体育健儿们说什么?

《统计》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与应用,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统计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2,通过探索与实践,使学生体会统计的广泛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通过评价与反思,使学生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行成。

  教学过程:

  一、练习与应用

  1、出示第4题。

  2、用什么方法调查

  3、提出要求:

  (1)每人只能选择一个喜欢的电视节目。

  (2)在调查中每位同学都要做好记录。

  4、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作业,集体评价。

  5、在小组中看图提出问题,互相解答。

  二、探索与实践

  1、完成第5题。

  提出要求:

  (1)应按题目要求的时间及时测量蒜叶的长度。

  (2)每个蒜头长出蒜叶可能不只一片,测量时应该测量最长的那片。

  (3)以"厘米"为单位测量,测量结果应精确到十分位。

  2、完成第6题。

  分组开展活动。

  提出要求:先在正方形的六个面分别写上"1""2""3";再轮流再桌子上抛20次。其余同学帮助记录,最后分别进行整理,独立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四人抛正方形木块的结果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哪个数朝上的次数最多哪个数朝上的次数最少

  讨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三、评价与反思

  了解各项评价指标的意思,在小组中自我评价及同学互评。

《统计》教学设计10

  教学目的: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把整理出来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里,能利用统计表提出的问题和回答问题。

  2、通过自己喜爱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里的应用。

  3.发展初步的有序观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的合作。

  4、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习惯。

  教 学 重 点:学习简单的收集和整理数据,并把经过整理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里。

  教 学 难 点:运用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具准备:四人一小组、CAI超市购物课件、实物投影仪,图片(正方形、三角形、圆每一组一份、超市购物顾客图像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电脑出示超市购物图)问:这是什么地方?(超市)看到这个地方你想说什么?

  生1:漂亮!

  生2:人多,商品多!

  生n:每一类商品都放在一起,放得整整齐齐的!

  (点击电脑:哗啦一声,很多商品杂乱地堆积在一块。)

  师:现在经理啊,进来很多的商品,如果你是服务员,经理要求你把这些商品分类、归类,怎么办?(适时引导种类非常繁多,你能一下子数清和记住吗?)

  分组讨论,个别口答。

  2、同学们的方法都不错,刚才的问题稍微地复杂了一些,我们先来解决一点简单的,再回过头看哪位同学的方法最好,好不好?

  二、合作探究,体会领悟

  1、合作分类,获得方法

  (1)每一组小朋友面前有一个盒子,都是我们熟悉的正方形、三角形、圆你用什么办法能知道盒子里有几个正方形,几个三角形,几个圆?

  (让小朋友亲身体会,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

  (2)小朋友说得很好,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一分,排一排,再数一数,老师在每组都放了一张纸,想请各个小组合作来完成 ,这么多图形,怎样才能整理的又好又快呢? 先在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老师引导分工)请每组分工合作,把图上的图形整理出来,贴在纸上。

  (如果出现按边分的也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弄分的方法)

  (3)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各组的象形统计图,请大家讨论一下,经过整理,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已见)

  瞧!理一理后我们就能知道这么多的问题。

  (4)出示整理出来的三幅图(如课本上第92页图)

  (注:如果书上的方法没有想到,可以让他们看看书上的插图,说说图中的学生是怎样整理的,并让他们照书上的方法再做一做或对画的记录要做些评讲)

  问:现在展示了小朋友们记录的三种方法,请比较一下这三种图,哪一幅图看得既清楚又方便?为什么?

  2、整理成表,获得信息

  (1)通过刚才的整理,同学们都清楚地知道各种图形的个数,请同学们填入表中?(出示统计表)请各组合作把它填入表中。

  学生合作、讨论、填表。

  (2)看哪位小朋友最棒,能从这表里获得哪些信息?(注重:一共是什么意思?)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你能从这表里知道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想想做做T1:

  (1)看!每一组小朋友都带来了学习的必备文具:铅笔、橡皮、直尺。请各小组把你们把所带的这三种文具也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看看能知道些什么?然后,去告诉你的好朋友,好吗?

  (2)请小朋友用画的方法,填入想想做做的第一张表中,整理出来的数据填入第二张表中。

  各组合作填表。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表中你能获得什么?

  2、想想做做T2:

  (1)根据你所学的方法,在课程表里找一找(每组一张课程表),一星期我们数学课、语文课各有几节?并填入课本第94页第2题表中。

  (2)小朋友你还想知道什么?

  3、通过以上的学习看出,如果你是超市服务员,今天了进了很多商品,经理要求你整理入柜,通过刚才学习对比一下课堂一开始同学们的回答你觉得谁的方法最好?(进行评讲)

  4、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把商品、图形和文具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后有什么好处?象这样给商品、图形和文具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就叫做统计(出示课题)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今天你们中有一个小朋友来到了超市,一进超市,就直奔水果柜,因为他最喜欢吃水果,有苹果、桔子、香蕉,看看这个,再看看这个,不知买什么好?小朋友们你能帮帮他,买什么水果好呢?(选几个说说)如果以我们班大多数小朋友爱吃的水果,让他买好不好?(好)用什么办法能知道大多数同学爱吃什么?(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好,每一组都有这样一张表,请每个小朋友选一个你最喜欢吃的水果,以小组为单位来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

  (各小组选人上来展示并汇报)大家说,让他买什么最好?

  2、你们看今天来超市的人真多啊!请各个组打开面前的小纸包,里面也有这几位顾客,用刚才统计的方法,进行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统计一下顾客。

  注重多方面分类,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①统计男、女;②统计长头发、短头发;③统计扎辫子、没有扎辫子;④统计穿裙子、没穿裙子的;

  3、这位小朋友买好了水果,走出了超市,准备游玩,可又犯难,心里想我到底去游高峻挺拔的泰山呢?还是游雄险宏伟 的黄山呢?请同学们再来帮助他,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想去泰山的.举手,想去黄山的举手,看一看,他应该去哪呢?

  4、统计的作用可大呢,它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回去想想看,你能用它解决什么问题?明天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

  教学设想:

  本节课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的:

  1、用好教材,拓展教材

  本课以教材为依据,活化书本知识,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断拓展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挖掘开发,并且进行深化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参与,愉快合作,探索发现的天地。

  2、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

  数学来源与生活,而又应该为生活服务。通过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获得数学问题,并把获得的数学问题,应用在超市中,通过这个超市购物的经历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有利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强化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同时,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发生、发展过程,在统计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统计意义和作用的体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开始,及发生、发展都注重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并加以应用。

  4、在自主参与的基础上,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法。学生首先自已动手收集和整理数据基础上获得自己的象形统计图,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此时,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了想说出自己想法和倾听别人意见的欲望,同学间互相帮助,共同探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学习效果极佳;再者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初步的合作能力;并且引导学生促进合作交流,探索进取,促使学生得到全面而富有个性化的发展。

  5、注重学生形成性学习的教学

  在教学中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循序渐进,经历统计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教学,逐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强化统计思想和方法的教学。

《统计》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教材第四册第114-116页 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条形统计图,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2、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3、经历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4、通过身边有趣事例的统计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用具:

  统计图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过“六一”儿童节吗?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动物们都在准备“六 一”儿童节的庆祝节目呢。 “昆虫班”的小演员们正在排练精彩的集体舞。你们想看看吗?

  二、合作探索、操作感悟。

  (一)教学例1(活动一: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收集、整理数据。

  (1)观察情境图。师:谁飞来了?(分层出示蜻蜓、蝴蝶、蚂蚁、蜜蜂)

  (2)收集整理数据。

  师:老师想知道这些小昆虫各有多少只?可以怎么办?(数数)

  师提示:在数的时候,我们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数,千万别数重了,也别数漏了。最后在填在这个表中。孩子们,能做到吗?(生填写统计表,汇报)

  2、探求新知

  (1)根据统计表制作条形统计图

  师:刚才我们把这些小昆虫的数量填入了统计表中,我们还可以把它制成(统计图)。

  师:那你们会用涂小格的方法表示小昆虫的数量吗? (生说,师涂)

  师:这里一个小格表示多少只小昆虫?(一只)

  师:如果没有小格,只有直条,那你还能根据直条看出小昆虫的只数吗?(不能)

  出示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师:现在了?说说怎么看出的?

  说明这就是条形统计图。

  (2)学生讨论,从统计图上看到些什么?

  师:孩子们,前面只有直条时我们看不出各种小动物的只数,后来老师加了什么就能看出小昆虫的只数了?和你的同桌说说。

  (3)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分别介绍条形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

  在条形统计图中,我们把标有数字和单位的这条竖线叫纵轴,用来表示我们统计的小昆虫的数量。

  而横着的叫横轴,表示我们统计的小昆虫的种类。

  今天我们统计的有(生说)呀,老师忘了画小蜜蜂的了,孩子们你们能帮老师完成吗?

  (学生涂出小蜜蜂的统计直条,在全班展示交流,评评谁画的好。)

  (4)让学生说说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体现条形统计图的直观性。

  (5)教师总结。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根据照片收集了小昆虫的数量,填写了统计表,并制成了漂亮的统计图,从统计图中我们还直观的看出谁多谁少,你们真能干。

  (二)教学例2(活动二:读懂条形统计图)

  1、创设情境。

  师:其实呀,除了昆虫班的小演员表演集体舞外,我们还有其它好多节目,有唱歌、跳舞、小品、其中唱歌有(生看统计表说)······

  2 引导学生添加条形统计图的种类。

  师:小猴子也把它制成了条形统计图,(出示)这个条形统计图有点不对?差了什么?(生观察,回答,师根据回答补充完整)

  4、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师: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和同桌说说。

  生汇报,师引导生说是怎么看出来的,强调直观性。

  5、总结。

  三、自主练习、拓展延伸。

  (活动三:应用实践活动)

  1、根据统计表完成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并提出数学问题。

  师:小猴子见小演员排练的很辛苦,运来了一车水果来慰劳他们,瞧有(生回答)······小猴子把水果的数量制成了统计表和统计图,可粗心的小猴子漏掉了一些,没有把他们完成,你们能帮帮它吗?

  (生补充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并展示)

  师:你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来考考其他同学吗?

  (生提问题,并回答)

  (活动四:感受生活中的条形统)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的条形统计图,你们在那儿见到过?

  师:老师也收集的一些,让我们一起欣赏欣赏吧!(生欣赏)

  师:孩子们,这些条形统计图美吗?以后老师也会教你们制作这么美的条形统计图,相信你们会制得更美的。

  四、全课总结,快乐评价。

  小朋友,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统计》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

  4、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材分析:

  重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

  难点: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我们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它能清楚地比较两个数量。

  我们想知道蒜苗生长的趋势该用什么办法?

  二、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

  1、先在格子图中描点

  2、然后连线

  三、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折线统计图,你能发现哪几天蒜苗生长得比较快?

  2、估计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

  3、估计蒜苗第2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并说说你的想法。

  4、把你栽的蒜苗生长情况在付页5的格子纸中制成折线统计图,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四、完成练习。

  练一练1、2、3

  着重于说明变化趋势的原因

  五、课堂小结

  你学了什么?

《统计》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查找、数据排序、数据筛选、分类汇总等操作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与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能够灵活掌握查找、数据排序、数据筛选、分类汇总等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单个字段的排序;

  2.数据的筛选;

  难点:多个字段的排序和分类汇总

  教具和教学手段

  教具: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手段:探究演示实践

  教学过程

  1.设置问题情境:

  Excel软件除了对数据进行运算外,还有很多功能,例如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的"排序"功能:学校组织"校园十佳歌手"大奖赛,要求同学们帮助计算出名次,大家该怎么完成这个光荣的任务呢?

  2.新课讲授:

  ⑴排序: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关键字段":排序所依据的字段(主要关键字,次要关键字)

  升序:从小到大

  降序:从大到小

  (教师进行演示操作)

  学生探究教材P85的"实践学习",进行具体的排序操作。

  教师行间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个别学生。

  ⑵筛选:

  如果学校领导要求我们列出"人气指数在250-350"之间的歌手,我们该怎么做呢?这就涉及到"筛选"操作了:筛选就是从大量记录中选择符合要求的若干记录,并显示出来。

  教师演示部分操作后学生进行实践,教师行间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个别学生。

  ⑶分类汇总:

  月考刚刚过去,如果老师只想知道女生的平均分数,我们该怎么帮助他呢?这就涉及到"分类汇总"操作了:按照某个字段进行分类,再根据某些字段的取值进行统计,如分类求和、分类求平均值等。

  教师演示部分操作后学生进行实践,教师行间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个别学生。

  ⑷查找:

  有时候在一个表格里数据太多的时候,就要用到"查找"命令,可以快速的找到符合一定条件的数据。

  3.学生探究学习:

  学生自主探究P88的"探究过程"。

  4.课堂小结

《统计》教学设计14

  课题统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教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

  (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板书设计

  教后记

  教学的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入

  二、新授出示教科书第101页例1的场景图。

  提问:同学们,这是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提出要求:你能把这四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

  提问:哪个组的男生最多?哪个组的女生最少?

  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如果要对不同小组的男、女生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很方便。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

  (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1、谈话: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再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各是什么意思?

  提问:(指航模小组男生格)你知道这一格该填哪个数吗?(指航模小组女生格)这一格又该填哪个数?(指航模小组合计格)这一格呢?(分别指男、女生总计格)这两格分别应该怎样填?

  出示“表头”,提问:“表头”被分成了几个部分?“性别”代表的是哪几个栏目?“组别”代表的是哪几个栏目?表中所填的数据都叫-?(人数)

  2、提出要求:现在请同学们把刚才几张单式统计表中数据合在这张统计表中.会不会?学生尝试填写,指名板演.

  3、提问:(指总计格)谁来说说"总计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学生回答后提问: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各自填写,老师提醒学生注意核对数据。

  学生观察、交流

  教学的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三、练习4、启发:从现在的这张统计表中,你又能知道些什么?

  你觉得这张统计表与刚才的几张统计表比较,有那些特点?

  5、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用刚才的统计表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数,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个小组的整体情况。

  6、引导: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你觉得这张统计表该叫什么名称?学生讨论后揭题。(板书课题)

  7、提醒学生进一步核实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并写上填表日期。

  1、指导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在指名介绍一些与这些数据有关的事。然后让学生把上面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里。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能分别说说金牌合计数、银牌合计数、铜牌合计数以及总计数吗?“总计数”是怎样算出来的?还有不同算法吗?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2、指导完成练习十九第1题。

  简单介绍“农村固定电话”“城市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含义。

  提出填表的要求,并提醒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合计数”和“总计数”。

  讨论教材提出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分别解答。

  3、指导学生分小组调查小组里同学家中拥有的电话数量。

  完成练习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组织交流,指导学生记录各小组收集的数据,并完成统计表。

  4、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适当组织交流。

  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统计表?你知道复式统计表有哪些特点?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统计》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89页“找规律”。

  教学目标:

  1、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的方法。

  教具准备:

  调查表、统计图、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小朋友们,你们会唱生日歌吗?我们一起来唱一遍,好吗?

  二、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1、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知道你是在哪个季节出生的吗?请你拿出1号纸来在你出生的季节下面打个√告诉老师。

  现在所有的表格都在老师手里,你最想知道什么?

  下面我把表格的内容一张张的念出来,请你在2号纸上把它记录下来。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记录?

  2、老师介绍记“正”字的方法。

  刚才老师听到有的同学用了画“正”字的方法,我们来看看一个正字有几笔组成的呀?(五笔)每一笔就表示一个人,一个正字有五笔就表示有五个人。小朋友你们也来试一试。

  3、请小朋友用上节课学的涂格子的方法表示出来,该怎么涂呢?在黑板上贴出来

  4、如果没有这些小格,你能知道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出生的人数吗?(师揭开挡住数据的纸条)那这样行不行?你是怎么知道的?

  5、请生比较统计图和刚才他们填的调查表,说一说哪个更能清楚地出春夏秋冬各有几个人过生日?

  6、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把杂乱无章的数据整理成这样一个有条理的表格和图形的过程就叫做统计,这个图就叫做统计图。你能给这个表起个名字吗?(统计表)

  小结:从统计图和统计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种数量的多少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学会统计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很多有趣的问题。

  三、练习应用:

  1、黄老师想在季节选一天来给小朋友开个生日会,你们知道要准备些什么吗?

  2、小朋友说了那么多,可班会费有限,不能什么都买呀?谁来帮老师想个好办法?

  3、小组活动:你们想统计什么就统计什么?统计完后完成统计图或统计表。

  (小组活动)

  4、哪一个小组愿意上来展示你们统计的结果?如果你是老师,你应该给你们小组准备些什么?

  四、总结:

  上了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除了可以统计小朋友的生日,喜欢喝的饮料和吃的水果之外,你还知道可以统计些什么?

【《统计》教学设计(集合15篇)】相关文章: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02-21

《简单的统计活动》教学设计03-21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02-21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5篇02-21

《冰灯》教学设计(集合8篇)04-22

《早》教学设计(集合15篇)04-08

《鲸》教学设计(集合15篇)04-04

《荷花》教学设计(集合15篇)03-30

散步教学设计(集合15篇)02-24

长城教学设计(集合15篇)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