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国学》第六级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16 23:50:2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年级《国学》第六级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国学》第六级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国学》第六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明确古语是讲什么的。

  2.正确朗读《千字文》(节选六),初步了解文字所蕴含的意思,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3.了解古文的来历,读、背古文。

  4.读古谜故事《吟诗出谜收学生》,知道故事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朗读古语、古文,借助注解,了解意思,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听、读故事,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要了解自己,了解敌人,这样才能百战百胜。

  2.使学生了解算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古训。

  2.复习古语。

  3.复习古文。背诵《千字文》

  4.复习古联。

  二学习新知

  (一)古语

  1.出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指名读,再指名读注解,学生思考:这句古语告诉了我们什么?

  2.指名读,学生交流:这句古语讲了什么?

  3.学生自由背诵古语,教师考查。

  4.师:古语告诉我们了解自己,了解别人,这样才能百战百胜。

  5.学生听《开原之战》的故事,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指名回答。

  (二)《千字文》(节选六)

  1.出示内容,教师范读。

  2.教师领读,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读,纠正字音。

  4.同桌互读互听,再齐读。

  5.教师讲解意思。

  6.学生练习背诵,教师指名背。

  (三)古谜

  1.指名读“《吟诗出谜收学生》”的故事。

  2.你知道是什么吗?

  (四)国粹天地

  1.学生自读课文,读完交流。

  三、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国学》第六级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三年级《国学》第六级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国学经典教学设计06-06

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第六单元教学设计08-15

三年级语文《第六颗钻石》的教学设计09-01

国学经典《劝学》教学设计(精选15篇)08-19

三年级语文第六课燕子教学设计05-28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04-28

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教学单元的整体设计04-22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09-21

苏教版第六册《荷花》教学设计05-15

第六颗钻石课文的教学设计09-20

免费领课

三年级《国学》第六级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国学》第六级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国学》第六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明确古语是讲什么的。

  2.正确朗读《千字文》(节选六),初步了解文字所蕴含的意思,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3.了解古文的来历,读、背古文。

  4.读古谜故事《吟诗出谜收学生》,知道故事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朗读古语、古文,借助注解,了解意思,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听、读故事,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要了解自己,了解敌人,这样才能百战百胜。

  2.使学生了解算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古训。

  2.复习古语。

  3.复习古文。背诵《千字文》

  4.复习古联。

  二学习新知

  (一)古语

  1.出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指名读,再指名读注解,学生思考:这句古语告诉了我们什么?

  2.指名读,学生交流:这句古语讲了什么?

  3.学生自由背诵古语,教师考查。

  4.师:古语告诉我们了解自己,了解别人,这样才能百战百胜。

  5.学生听《开原之战》的故事,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指名回答。

  (二)《千字文》(节选六)

  1.出示内容,教师范读。

  2.教师领读,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读,纠正字音。

  4.同桌互读互听,再齐读。

  5.教师讲解意思。

  6.学生练习背诵,教师指名背。

  (三)古谜

  1.指名读“《吟诗出谜收学生》”的故事。

  2.你知道是什么吗?

  (四)国粹天地

  1.学生自读课文,读完交流。

  三、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