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和奇偶性》教学设计

时间:2024-12-04 17:59:28 秀雯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五年级《和奇偶性》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和奇偶性》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年级《和奇偶性》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五年级《和奇偶性》教学设计 1

  设计理念

  目前“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偏重于就题讲题,学生的自主探索浮于表层,实际缺少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也就是缺少侧重于探索、发现性的数学思考的机会。本节课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在开放的氛围中,让学生主动从事观察、猜测、实验、归纳等探索、发现性的思维活动,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使学生充分感受与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0—51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倍数和因数,学习了2、3、5的倍数的特征后安排的一个专题活动——数的奇偶性(活动2),主要是要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并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这一单元的知识较具抽象性与严谨性,前后联系紧密,因此安排这一专题探究活动既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研究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2、通过观察、猜想、分析、讨论、归纳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体验“发现问题——初步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情推理能力。

  3、让学生在游戏及探究过程中,感受生活中存在数学规律,体会数学规律发现与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猜想,初步建模

  1、明确游戏规则,揭示课题。

  摸奖规则:

  1、每人只能摸一次奖;

  2、摸奖时,从箱子里任意摸出两个球,把球上的数相加,算出结果,找到对应的奖区。摸完奖后,把球放回箱里。

  组织讨论:符合什么条件的人能中奖?

  结合学生的回答复习奇数、偶数,揭示课题。

  2、组织游戏,猜测揭秘

  ①学生摸奖,提出问题:都中不了奖,是不是箱子里只有偶数?

  ②摸球验证,提出猜想: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

  师: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这只是我们的初步猜想,如何来进一步验证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呢?

  3、举例验证“偶数+偶数=偶数”的正确性,得出结论

  师:举例验证是数学研究中十分重要并且卓有成效的方法。

  ①组织讨论:如何举例验证?应该举什么样的例子验证?如果举例相加的结果都是偶数,说明什么?如果不是,又说明什么?

  ②举例验证。

  ③得出结论:偶数+偶数=偶数

  4、小结:刚才咱们只是用摸奖球上的数相加的方法初步得出“偶数加偶数可能等于偶数”,现在通过举例进一步验证了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摸奖游戏入手,经历“发现问题—初步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研究过程,体会“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这一数学规律发现与形成的过程。】

  二、“步步紧逼”,运用模型,深入探究

  1、独立探究“奇数+奇数”和“奇数+偶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①组织讨论:怎样改变摸奖规则,使我们有机会摸到奖呢?为什么?

  ②提出问题:我们已经通过探究发现了偶数加偶数的结果是偶数,那么奇数加奇数、奇数加偶数的结果会是什么数呢?

  ③独立探究:

  我的猜想是: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 )

  举例证

  我的结论是: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 )

  ④汇报交流。

  ⑤得出结论: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2、小结:

  在刚才短短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从初步猜想——举例验证——最后得出了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三条变化规律,同学们还是具有一定的数学研究能力的。

  修改游戏条件,继续摸奖活动。

  【设计意图:以实验记录的形式,让学生再次经历“初步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研究过程,发现“奇数+奇数=偶数”和“奇数+偶数=奇数”的规律,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拓展延伸,解决问题。

  1、运用规律,尝试练习。

  练习1:判断算式结果的奇偶性。

  师:数越来越大了,你为什么还是能够这么快得出结论?

  练习2:想想方框里可以填什么数字?

  924+31□=奇数

  37□+65□=偶数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设计练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2、我们已经知道了奇偶数的一些特性,现在要用这些特性解决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问题。

  a、打开数学书,左右两边页码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b、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一次,杯口朝下。翻动两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呢?翻动100次?105次?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奇数次朝下,偶数次朝上。

  c、有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两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你手上只有一个杯子怎么办?(学生:小组合作)

  学生开始动手操作。

  反馈:有一小部分学生说能,但是上台展示,要么违反规则,要么无法进行下去。

  引导感受:

  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不管几个偶数相加都是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

  加数中有1个、3个、5个……奇数时,和一定是奇数。

  加数中有2个、4个、6个……奇数时,和一定是偶数。

  1+2+3+4+……+10的结果是奇数

  1+2+3+4+……+100的结果是偶数

  1+2+3+4+……+1000的结果是偶数

  如果我们分析一下每次翻转后杯口朝上的杯子数的奇偶性,就会发现问题的所在。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发现

  交流:一开始杯口朝上的杯子是3只,是奇数;第一次翻转后,杯口朝上的变为1只,仍是奇数;再继续翻转,因为只能翻转两只杯子,即只有两只杯子改变了上、下方向,所以杯口朝上的杯子数仍是奇数。由此可知:无论翻转多少次,杯口朝上的杯子数永远是奇数,不可能是偶数。也就是说,不可能使3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学生再次操作,感受过程,体验结论。

  四、回顾整理,内化提高。

  回忆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过程,梳理研究方法,并将课堂数学延伸到更广泛的领域,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知的兴趣。】

  设计思路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这三条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并非实用性很强的知识,但却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不可多得的机会。教学这个知识,不是直接把结论和规律告诉学生,也不只是让学生通过分析看到这个规律,而是把这节课作为研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尝试,整节课,同学们把“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作为共同的研究内容,初步经历了一次数学规律的探究过程。学生按“发现问题——初步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程序完成探究,初步体验了这一科学研究方法。这个经历,比单纯地知道一个数学的知识点更有意义。整节课的设计,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既符合了课程标准的理念,又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五年级《和奇偶性》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第七课时,教材第15页例2。

  设计理念:

  本节课通过游戏,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数相加的三种可能性用算式表示出来。提出猜想,增强学生探索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探索找到能验证猜想的方法,在小组和同学交流,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说明、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说理、数形结合这三种方法结合使用进行验证,提高结论的可靠性,增强学生对结论的理解和确信感。通过两个数和的规律发现两个数差的规律,再通过举例验证更进一步说明和的奇偶性的可信度。不断丰富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也使学生发现两个数和与两个数差的奇偶性的必然性。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运算,在本单元中又认识了因数和倍数,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奇数和偶数等知识。本节课是探究两数之和的奇偶性,它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与方法的机会,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知道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2.能借助几何直观,认识两数之和奇偶性的必然性。

  3.培养探究能力,积累观察、猜想、归纳等思维活动经验,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难点:

  认识两数之和奇偶性的必然性。

  教法与学法:

  教法:活动引入,组织引导。

  学法:观察比较,讨论归纳。

  教学准备:

  游戏道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出示复习题,完成后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偶数?什么是奇数?

  指名学生回答。

  2.谈话引入。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做抽奖游戏。其实在抽奖游戏中蕴含着许多数学规律,今天老师就看谁细心观察,在抽奖游戏中获得数学规律。

  二、设置游戏,探究新知

  1.引发思考,提出猜想

  游戏一:出示盒子,里面装的都是偶数。

  游戏规则如下:从盒子中任意取出两张卡片,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奇数就可以领到精美礼品一份。

  (1)如果继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什么原因拿不到礼物呢?

  (2)发现现象,提出猜想:偶数+偶数=偶数?

  游戏二:出示盒子,里面装的都是奇数

  游戏规则如下:从盒子中任意取出两张卡片,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奇数就可以领到精美礼品一份。

  (1)如果继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什么原因拿不到礼物呢?

  (2)总结规律发现现象,提出猜想:奇数+奇数=偶数?

  游戏三:怎样修改游戏规则能得到奖品呢?

  (1)两个盒子里各抽出一张卡片,就会中奖。

  (2)提出猜想:偶数+奇数=奇数?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数相加的三种可能性用算式表示出来,提出猜想,增强学生探索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验证规律

  (1)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探究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请你任意选一种你喜欢的方法验证一下为什么是这样结论。验证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和结论跟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2)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讨论得出两数之和的奇偶数规律。

  板书:(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索找到能验证猜想的方法,在小组和同学交流,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说明、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说理、数形结合这三种方法结合使用。提高结论的可靠性,增强学生对结论的理解和确信感。

  3.探索差的规律

  刚才我们探究得出了两个数和的规律,那么两数之差有什么规律呢?(可引导学生从加法各部分的关系找到两数之差的规律)你能举例说明吗?

  板书:(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4.验证规律

  我们刚才是用较小的探究的两个数之差的规律,如果换成较大数这个结论还正确吗?

  请大家同桌合作,互相出示一组大一点的数,来验证规律。

  学生验证完成后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数和的规律发现两个数差的规律,再通过举例验证更进一步说明和的奇偶性的可信度。

  5.比较两数之和与两数之差的规律。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一下,两数之和与两数之差的规律有没有什么共同特征?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不用计算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吗?

  19+24 113+131 268+102422280+102

  38800-3452244-88811-9

  2.拓展练习:

  2+10+184+8+10+12

  十个偶数相加的和是( )

  2+4+6+8+10+……的和是( )

  11+13+57+9+15+15

  十个奇数相加的和是( )

  1+3+5+7+9+……的和是( )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练习,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新知进行巩固。再通过拓展练习对学生进行一个思维拓展,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实际运用:30个学生要分成甲、乙两队。如果甲队人数为奇数,乙队人数为奇数还是偶数?如果甲队人数为偶数呢?

  五年级《和奇偶性》教学设计 3

  说教学目标:

  能正确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并利用两数之和的奇偶性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感知两数之积的奇偶性。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经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反思验证寻求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判断方法,体会用“数形结合”解释数学问题。

  说重点难点:

  说重点:正确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说难点:自主探索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方法,并验证结论。

  说教学过程

  (一)摸奖游戏导入

  摸奖规则是:掷骰(tóu)子得到点数A,就从标有数字A的格子向后走A格,每个格子里都有奖品,走到哪一格,格子里的奖品就是你的。(出示图)

  摸奖后发现,得到的奖品的价值都是低于摸奖的费用,贵重的却一个都摸不到。

  手气差?还是有猫腻?

  通过今天的学习,能不能弄清背后藏着一些什么呢。刚才出示的课题是什么?谁能说说

  出示课题:和与积的奇偶性

  看到课题,(板书:奇偶性)思考:什么是奇偶性?能说说你的理解( “和”与“积”其实就是得数,“奇偶性”就是它是奇数还是偶数),我们是怎样判断奇数和偶数,也就是它们的特点是什么?(说明:我们今天研究的数都是一些不是0的自然数的和与积)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是谁决定的,是否会否存在一些规律。

  (二)自主探究,指导交流

  1.研究和的奇偶性

  猜想:谁能决定着和的奇偶性(板书:和),怎样验证?(列举,加数的奇偶性能否决定和奇偶性)

  2.填表

  出示:任意选两个不是0的自然数,求出它们的和,再判断和的是奇数还是偶数(也就是和的奇偶性)。

  学生完成表格,并汇报填写结果。(选三个算式填写)

  你选的两个加数是奇数还是偶数,相加后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学生回答,板书:奇+偶 奇、奇+奇 偶、偶+偶 偶)

  有和他列举的一样的吗?也是……结果和他说的一样吗

  3.这个结论看来像是正确的,老师还有点怀疑(在板书空格处加上“?”),在同学们完成表格时老师就在思考:刚才用的是“列举”能不能尝试其他方法呢,画图也是发现规律的好办法啊。

  图示法(用奇数和偶数的'特征来判断)。

  因为奇数除以2余1,偶数除以2没有余数,所以奇数加偶数的和除以2仍余1,所以奇数+偶数=奇数。

  看来大家理解有点困难,用画图表示:

  “奇+奇”“偶+偶”的和的奇偶性,除了列举,我们也能通过奇数和偶数的特征来判断

  (三)回顾与反思

  通过列举和画图我们验证得到和的奇偶性的规律,看看老师表里填的是哪些数,它们的和是否和你们判断的是一样(分三种情况出示,奇偶、奇奇、偶偶,实际上找的是一些大数来验证。)。

  现在可以把板书改一改了吧(把板书中 “?”改成“=”)

  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与谁有关系?看来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有些数学知识的学习就是要有猜想,再通过举例来验证(板书:举例、验证)

  (四)运用与拓展

  1.老师打开数学书,学生猜想:左右两边页码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任意两个相邻的自然数的和呢?你能通过发现的规律说说原因吗?(三个连续的自然数的和)

  写出三个连续自然数连加求和,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你能用学到的规律解释吗?(出示:(1)奇+偶+奇、偶+奇+偶)

  我们写出的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是两奇一偶、或一奇两偶,如果是三个任意自然数,那还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举例,(出示:(2)奇+奇+奇、偶+偶+偶)验证:再写连加求和,说出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你的算式中有几个奇数几个偶数?在这些算式后面再增加一个偶数,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变了吗?换成增加一个奇数呢?看来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与加数中奇数的个数有关了,有什么关系?(出示:加数中有1个、3个、5个……奇数时,和一定是奇数。加数中有2个、4个、6个……奇数时,和一定是偶数)

  2.1+3+5+…+27+29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小结:我们通过列举或画图发现两个数的和的奇偶性的规律,接着研究多个数相加又发现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与加数中奇数的个数有关,什么关系,说说。

  3.出示:1×3×5= 8×4×10×2= 1×2×3= 3×5×7×2=

  轻松一下,口算判断积的奇偶性(一题一题的出示,再板书一道大数目相乘算式判断,算不出,能判断吗?),整体出示四道口算题。

  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不同?什么情况下积是奇数?什么情况下积是偶数?

  解释:算式中有偶数,那一定是2的倍数,则积就一定是2的倍数

  小结:从积的奇偶性规律探索过程中清晰的发现:我们多写一些算式进行比较后,就能发现规律;而从不同的算式中发现共同的特点是我们要掌握的能力;这实际上也是告诉我们,通过举例,并验证是发现规律的好办法。

  (五)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1.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1)补充:五(11)班56人,如果男生人数是奇数,则女生人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如果男生人数是偶数呢?

  (2)说明:摸奖游戏内幕。

  五年级《和奇偶性》教学设计 4

  一、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了解两个或几个数的和、积的奇偶性,初步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2、使学生经历举例、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总结等数学活动过程,感受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发现方法,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累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二、说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判断和与积的奇偶性的方法。

  三、说教学难点:

  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归纳出判断和与积的奇偶性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

  1、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摸奖游戏

  2、介绍游戏规则:从这两个口袋里各摸一个乒乓球,然后把乒乓球上的数加起来,结果是多少?中奖图中相应数字的礼物就是你的。

  3、学生试过后都没有得到,引起学生们的思考。

  4、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谢谢”都在奇数的位置上,“奖金”都在偶数的位置上,每次摸出的两个球上的数相加结果都是奇数,所以只能得到“谢谢”,而得不到奖金。

  5、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体会到: 奇数+偶数=奇数 (板书)

  (二)探究与发现1:两个数和的奇偶性。

  1、师:刚才我们摸奖游戏中的数只是10以内数。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这样的规律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来举例验证。

  学生借助计算器用大一些的数,举例验证奇数+偶数=奇数

  2、师:你能再举一些例子,验证自己的发现吗?

  (1)猜一猜:打开数学书,任意翻到第几页,左、右两边页码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2)说一说:任意两个相邻自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奇数+偶数=奇数,那么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呢?你也用举例的方法,找找规律,说说你的发现。

  交流发现: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板书)

  4、知识运用

  (1)不计算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10389 + 2004

  11387 + 131 268 + 1024

  (三)探究与发现2:几个数和的奇偶性。

  1、用计算器计算,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你发现了什么?

  (1)268 + 1024 ,再加6,再加30,再加96,再加712……

  (2)11387 + 131,再加5,再加43,再加89,再加253,再加387……

  (3)1+2+3+4+5+6+7+8+9+10

  (4)31+22+3+14+25+6+72+89+10

  2、任意选3个、4个、5个或5个以上不是0的自然数,写成连加算式,先想想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再看看加数中有几个奇数。

  学生填写活动表

  观察举的例子,再讨论一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与加数中奇数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2、教师总结:

  规律1:加数中有1个、3个、5个……奇数时,和一定是奇数。

  规律2:加数中有2个、4个、6个……奇数时,和一定是偶数。

  3、知识的运用:判断加法算式,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为什么?

  1+3+5+7+……+19 1+3+5+7+……+29 1+2+3+4+……+100

  (四)自主探究:几个数积的奇偶性。

  1、几个数的乘积,什么情况下是奇数?什么情况下是偶数? 你打算怎样进行研究?

  2、学生举例探究,小组讨论发现。

  3、教师总结:

  规律1: 乘数都是奇数,积也是奇数;乘数都是偶数,积也是偶数。

  规律2: 几个乘数中,只要有一个偶数,积一定是偶数。

  (五)回顾与反思

  回顾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你有什么想法?

  五年级《和奇偶性》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并利用两数之和的奇偶性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感知两数之积的奇偶性。

  (二)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反思验证寻求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判断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探索的过程中经历“尝试、验证”的过程,体会用“数形结合”解释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方法,并验证自己的结论。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阅读与理解

  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例2。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是要求我们对哪些方面作一些探索?

  2、想一想,题目中的问题可以怎样表示?

  引导学生整理和改编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经历将较复杂的数学问题用简洁的方式表达的过程,体会数学的简洁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探究“奇数+偶数”的和的奇偶性

  (1)我们先来探究“奇数+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你有什么办法?

  (2)独立思考,展开交流。

  方法一:列举法。

  我们可以随意找几个奇数和偶数,加起来看一看,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5,7,9,11,…

  偶数:8,12,20,24,…

  奇数+偶数:5+8=13,7+12=19,9+20=29,11+24=35,…

  和都是奇数,所以奇数+偶数=奇数。

  这个结论正确吗?不能确定怎么办?我们能不能尝试其他方法呢?

  方法二:图示法(用奇数和偶数的特征来判断)。

  因为奇数除以2余1,偶数除以2没有余数,所以奇数加偶数的和除以2仍余1,所以奇数+偶数=奇数。

  大家如果理解有困难的话,我们不妨用画图来表示:

  【设计意图】列举法是同学们较容易想到的方法,但这样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用图示表示奇数和偶数相加的`特征,利用直观来推断出结论,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同时初步验证刚才结论的正确性。

  2、探究“奇数+奇数”“偶数+偶数”的和的奇偶性

  (1)有了刚才的“列举法”和“图示法”,你能自己判断“奇数+奇数”“偶数+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吗?

  (2)独立思考,汇报交流。

  方法一:列举法。

  方法二:图示法。

  (3)初步得出结论:“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设计意图】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积累一定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并能与同学充分交流。

  (三)回顾与反思

  1、刚才得出的结论正确吗?还有其他方法吗?

  (1)我们可以找一些大数再试试。

  (2)你觉得哪种方法好?

  (四)练习与拓展

  1、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练习四第4小题。

  (1)猜一猜。

  (2)独立思考,交流想法。

  预设:奇数×奇数,就是奇数个奇数相加,所以和仍然是奇数;奇数×偶数,就是偶数个奇数相加,所以得到的是偶数;偶数×偶数,就是偶数个偶数相加,和也是偶数。如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猜想和验证的过程,并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释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2、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练习四第6小题。

  (1)改编问题,当甲队人数为奇数时,实际上问题就是“奇数+( )=偶数”;当甲队人数为偶数时,实际上问题就是“偶数+( )=偶数”。

  (2)分析解答:因为“奇数+奇数=偶数”,所以当甲队人数为奇数时,乙队人数也是奇数;因为“偶数+偶数=偶数”,所以当甲队人数为偶数时,乙队人数也是偶数。

  【设计意图】这是一题用“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来解决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改编问题情境,有效降低难度,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五)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年级《和奇偶性》教学设计 6

  学情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65 人,其中男生34人,女生31人。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探索。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探索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总结规律的经验,思维比较活跃。他们能随时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有效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并能及时地总结自己的方法,在运用中积累经验。学生是伴随课程改革成长起来的,他们有较好的学习习惯,能认真倾听,敏锐地捕捉有用的信息,并能与同学有效的合作。他们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极强,渴望发现规律。在几年的学习中,他们的学习能力越来越强,准确的表达、恰当的评价、严肃认真的态度都很突出。

  教学目标:

  1、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学习中加强方法的理解与灵活运用。

  3、数学文化的渗透与感受。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发现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难点:使学生应用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具学具:

  抽奖箱

  教学过程:

  一、 复习,进而引出新课课题

  师:同学们,上课前先做个游戏,大家都知道我们班一共有8个小组,现在听好老师的口令开始做游戏,准备好了吗?

  师:好,偶数组的同学请举起左手。

  师:奇数组的同学请举起你的右手。

  师:看来大家对奇数和偶数已经掌握,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没有信心?就让我们进入本节探索的内容:数的奇偶性(板书)。

  二、开展活动,总结规律

  1、数的奇偶性在生活中的应用——跑步

  (1) 体育课里有一个项目叫50M往返跑,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配合学生所说,课件展示示意图。

  (2)如果我们把跑50米叫跑一次,现有我从南边出发,跑了11次后,想一想:我在哪边?为什么?大家都明白?我还是不太相信,我跑都没跑,你怎么就知道我在北边?我出去跑一下?这样,想想办法,把你们的思路直观地表示出来,让我心服口服。

  (3)老师巡视提示(有人用画图的方法,也有列表的)

  (4)全班汇报。师写算式,我也有一种方法,能通过这个算式解释吗?根据这个道理继续想一想:

  (5)如果超人来回跑了100次呢?10001次呢?

  想一想,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人的位置?

  看来,数的奇偶性决定了人的位置。怎么决定的呢?

  当跑奇数次时,就在北;当跑偶数次时,就在南边。

  如果从北边出发呢?你又有什么想说的?

  (板:奇数次改变初始位置,偶数次回到初始位置)

  2、数的奇偶性在生活中的应用——翻动杯子

  (1) 利用上面的发现,请大家观察并思考;

  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一次,杯口朝下。翻动两次,杯口朝上。 (教师演示)翻动10次呢?翻动100次?10005次呢?

  (2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

  (3)现在我想让杯口向上,可翻动多少次?如果想要杯口向下呢?

  看来,这种规律在很多情况中都有

  3、举例:感受只有两种运动状态才能用到今天学习的知识

  (1 )你能举出和今天学习的类似的例子吗?

  (2 )举例;开窗、开灯等例子。(注重确定第一次的状态。 )

  总结:这样的情况很多,大家说得很好。虽然情况不同,但却有共同的'特点,(板书:奇数次改变初始状态,偶数次回到初始状态。)

  (可提示,南北、南北正反正反)只有两种状态。今天学习的知识,其实就是周期为2的运动,正好能用数的奇偶性来判断物体最终的状态。

  4、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我们对数的奇偶性是有特殊感情的,生活中,我们常把奇偶说成是单双或阴阳,比如好事成双。再比如,十二生肖是按中国人信阴阳的观念,将十二种动物分为阴阳两类,动物的阴与阳是按动物足趾的奇偶参差排定的。

  动物的前后左右足趾数一般是相同的,而鼠独是前足四,后足五,奇偶同体 ,物以稀为贵,当然排在第一,其后是牛,四趾(偶);虎,五趾(奇);兔,四趾(偶);龙, 五趾(奇);蛇,无趾(同偶);马,一趾(奇);羊,四趾(偶);猴,五趾(奇);鸡,四趾(偶) ;狗,五趾(奇);猪,四趾(偶)。

  三、巩固提高,探索奇、偶数相加的规律

  师:大家真棒,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为了鼓励大家,老师给你们带来了2个抽奖箱,可不是随便抽的哦,听老师的规则,(投影)装有奇数和偶数2个箱子,你可以从自己喜欢的盒子里任意抽取2张,如果2个卡片上的2个数的和是奇数,你就可以上来转转盘,转盘停在哪,那的奖品就是你的哦!

  师:有哪位同学愿意来?(上来5个人,没有一个人有转转盘的机会)

  师:是他们的运气不好吗?还是这里面隐藏着秘密?想一想,如果继续抽下去,有转转盘的机会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

  生: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板书)。

  师:现在大家发现了原因,你能不能修改一下游戏规则,保证能有转转盘的机会呢?

  生:在2个盒子里各抽取1张,2张卡片的数字之和是奇数

  师:是这样的吗?找同学验证一下

  师:还真是,奇数+偶数=奇数(板书)。

  四、实践、练习

  1、停电了,正在教室过道上经过的37人每人都去按了解一下开关,请问来电后是开还是关,2、冲锋舟每次可运送救灾物资1吨或群众20人,摆渡101次可运送多少物资和群众?

  3、有16间屋子,能不能出去?请打开课本第15页,做一下填空题

  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数的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遇到其它问题能解决吗?掌握好规律,就能。老师希望大家能多动脑筋,利用所学知识去发现、解决生活中更多的问题。

  六、课后反思

  “数的奇偶性”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学生已经学过了质数、合数等知识,也认识了奇数、偶数概念以及特征,本节的教学工作在此基础上开展,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不难,本节课主要目标是学生对规律的探索和发现过程,在教学中积极渗透解决问题的方法:

  告知学生生活中有许多地方应用到数的奇偶性,并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合生活情境,发现奇偶性规律,进而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通过生活化的活动,学生能明白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运用数的奇偶性。让学生通过翻杯子游戏,来感受数的奇偶性,这个活动学生很熟悉,很快能发现规律。用符合生活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发现规律:“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五年级《和奇偶性》教学设计 7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学期14——15页。

  教学目标:

  1、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经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的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一: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一定去过笔架山吧!今年夏天,老师也去了一次笔架山,可不巧,海水淹没了天桥,我只好坐船上山了,这些船从北岸到笔架山,在从笔架山回到北岸,不断往返,老师选了一条船,买了往返船票(边说边在黑板上画简图),老师在回来时,想正好到达山下时,船也正好到山下,船摆渡10次后,还是11次后,我赶到山下,能正好坐上船啊?

  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和小组交流一些,说出你的道理。

  小组交流,汇报。

  师:你不仅帮助了老师,还从中发现了一条规律,你们是怎样发现这条规律的?

  学生汇报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解决问题。

  二、情境二

  师:同学们玩过有奖游戏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奖游戏,游戏规则是:掷色子,掷到几,就从转盘上的数下一格向前走几,走到有奖的格子奖品就归你了 。

  (图略)

  师:谁想第一个来试一试?

  师:在游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刚才这几位同学得到的都是糖,为什么得不到学习用品呢?

  师:问题提的真好,有思考价值。为什么他们拿到的奖品都是糖,得不到有实用价值的奖品?

  你们可以互相交流一下,看看为什么这样?

  学生交流,汇报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师:你还能举些例子来证明你们的发现是正确的吗?(学生举例子证明)

  师:你们能修改一下规则,让这个游戏一定能等到学习用品吗?

  引导学生发现:奇数+偶数=奇数。

  三、解决问题:

  小华买了一支铅笔,两块橡皮,付了两角钱,售货员阿姨找给他3角钱,小华知道橡皮、铅笔单价都是整角,而且铅笔是4角钱一支,他马上对售货员说:“阿姨,你把账算错了。”你知道,小华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吗?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小组合作中你的表现如何?自我评价一下。

  五年级《和奇偶性》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猜想的研究方法,小组合作研究出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变化过程,在活动重视学生体验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小游戏使学生体会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中存在数学规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实践报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加法中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从生活中的摆渡问题,发现数的奇偶性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数的奇偶性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一个杯子。

  学具准备:

  每人一枚硬币。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自然数包含有奇数和偶数,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这一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认识数的奇偶性。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一)活动一:示图:小船最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再从北岸驶回南岸,不断往返。

  1、(1)小船摆渡11次后,船在南岸还是北岸?为什么?

  (2)有人说摆渡100次后,小船在北岸。他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2、请任说一个摆渡的次数,学生回答在南岸还是北岸?

  3、请学生列表并观察。

  4、想:摆渡的次数与船所在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摆渡奇数次后,船在岸。

  摆渡偶数次后,船在岸。

  (二)活动二:试一试

  1、师: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1次,杯口朝下,反动2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后,杯口朝---,反动19次后杯口朝-----。

  2、师示范,生活动:

  摆开始状态第1次第2次第3次

  下上下(师示范,生活动)

  3、师:任说一个翻动的次数,学生抢抢抢答杯口朝上还是朝下?

  4、观察杯口,找规律:

  想一想:翻动的次数与杯口的朝向有什么关系?

  翻动奇数次后,杯口朝。

  翻动偶数次后,杯口朝。

  5、师:把“杯子”换成“硬币”你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吗?

  6、学生你说我答,一人任说一个翻动次数,另一人判断杯口朝上还是朝下。

  (三)活动三:观察下面两组数:

  1、出示圆内数:121820346801652

  2、出示方框内数1149252133710187

  (1)读一读:

  (2)说一说圆中的数有什么特点?

  (3)方框中的数有什么特点?

  3、偶数有什么特征?奇数有什么特征?

  (四)活动四:试一试:

  1、从圆中任意取出两个数相加,和是偶数。

  同桌两人:一人说算式,一人计算和。

  师:从以上举例可以发现?

  任请一组同桌汇报,

  (1)偶数+偶数=( )

  (2)从正方形中任意取出两个数相加,和是。

  (3)任意写出两个偶数,它们的和是。

  (4)任意写出两个奇数,它们的和是。

  (5)分别从圆和正方形中各取一个数相加,和是。

  (6)任意写出一个偶数,一个奇数,它们的和是。

  (7)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10389+2004=

  11387+131=

  三、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生活中的细心观察者,发现并创造我们美好的生活。

  五年级《和奇偶性》教学设计 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4-1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发现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3、在活动中培养等毛生的观察、推理和归纳能力。

  4、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规律,感受数学内在的魅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盒子,奖品。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提问或列举等形式,复习奇、偶数的意义。)

  活动1:数的奇偶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激趣导入。

  清早,笑笑第一个走进了教室,像往常一样把门打开后就去开灯,结果灯未亮,于是,他自言自语地说了声“停电了”就走到座位上坐下。不一会儿,同学们陆陆续续来到了教室,看到教室里光线有些暗,都下意识地伸手去按电灯开关,却都像笑笑一样无奈地走回自己的座位。你知道第11个同学按过开关后,“开关”是打开的还是关闭了?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汇报交流。

  方法:用文字列举出开、关的情况

  开、关;开、关;开、关;开、关;开、关;开、关……

  让学生数数,直观地发现第11个人按过开关后,开关是打开的。

  2、增加人次,深入探究。

  如果是第47个同学或第60个同学进去,用列举的方法判断“开关”的开、关情况还方便吗?你还能想出什么好方法?

  3、第二次汇报交流。

  投影下表:

  用列表的方法启发学生总结规律并作答:当人数是1、3、5、7……的时候,开关处于开启状态,而当人数是2、4、6、8……的时候,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即,进来的是奇数个同学时,开关被打开;进来的是偶数个同学时,开关被关闭。因为47是奇数,开关被打开;108是偶数,开关被关闭。

  (三)巩固应用。

  1、看书学习并解决小船的靠岸问题。

  2、解决杯子上下翻转,杯口的朝向问题。

  3、举例说说数的奇偶性还能解决哪些生活问题?

  (四)活动小结。

  当一个事物只有两种(运动或变化)状态时,运动奇数次后,状态与初始状态相反,运动偶数次时,状态与初始状态相同。

  活动2:探索奇、偶数相加的规律。

  (一)有奖游戏。

  1、出示分别装有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的两个盒子。宣布游戏规则:从自己喜欢的盒子里任意抽取两张卡片,如果卡片上两个数的和为奇数,你就可以领取一份奖品。

  2、游戏开始。部分学生按规则抽取卡片,并将卡片上两个数相加的算式及得数写在黑板上。上来的同学无一人获奖。

  3、引发思考。

  师:是你们运气不好,还是其中隐藏着什么秘密?想一想:如果继续抽下去,你们有获奖的可能吗?

  4、发现规律。

  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很快发现其中的“秘密”:两个奇数相加和是偶数;两个偶数相加和也是偶数。如此抽取卡片,永远无法获奖。

  5、举例验证。

  6、修改游戏规则。

  (1)师:现在同学们已经发现了不能获奖的原因了,那么,你能不能修改游戏规则,保证你们能够获奖呢?

  (新规则:在两个盒子里各抽出一张卡片,两张卡片上数的和是奇数可获奖。)

  (2)请学生按修改后的规则试抽几次,并发奖以资鼓励。

  (3)举例验证:奇数+偶数=奇数

  (二)总结奇、偶数相加的规律。

  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不计算,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10389+200411387+131268+1024

  2、把5颗糖(全部)分给两个小朋友,能否使每个小朋友都分到偶数颗糖?奇数颗呢?结果是什么?

  全课小结: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反思:“数的奇偶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质数、合数等知识,认识了相关的奇数、偶数概念的基础上展开的,旨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去发现数的.奇偶性及其在加、减法运算中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解释(或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数的奇偶性比较抽象,教材将这一学习内容安排为用数学活动的形式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态度和学习方法。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不难掌握。因此,本节课的着力点应放在规律探索及发现过程,在教学中积极渗透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及方法。为此,本节课围绕以下两个活动展开。

  “活动1”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生活情境,发现加减运算中和与差变化的奇偶性规律,进而使数学知识回归生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的处理。为使学习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我们将教材提供的小船往返于南北岸的学习素材,用教室开、关灯的问题情境替换(将教材的例子安排学生自学),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展开探究活动,较好地拉近了学生与数学、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

  当开、关灯的人次较少时,学生用——列举或画示意图的方法很快就判断出第11个同学进教室后开关处于开启位置,但当人次扩大到几十甚至上百次后,直觉告诉他们,继续“列举”将会很麻烦,这就迫使学生不得不重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将学生的思维水平推向更高的层次。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在与同伴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启发,逐渐将列举法规范为列表法,并从表中很快发现规律:开、关灯的人次为奇数次时,开关处于开启状态,而当开关灯的人次为偶数次时,开关处于关闭状态。由此即可判断任意人次开、关灯后,开关置于何种状态。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了规律。但这一规律能否进一步推广,具有怎样的应用价值?这些问题学生没有意识到。也不会主动去思考,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反复练习,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经验。启发学生小结,对规律和经验进行概括,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提高自学能力。

  “活动2”。这一环节,通过创设游戏情境,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发现游戏的“欺骗性”,从而主动去探究原因、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并运用规律重新修改游戏规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欲被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规律的探索活动之中。同一个盒子里的两张卡片数相加都是偶数,那么,从两个不同的盒子里各抽出一张卡片,它们的和总是奇数吗?会不会是偶然呢?在老师的诱导下,学生一次次地从两个盒子里抽出卡片验证,结果和都是奇数。通过反复的推理、验证、总结出“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等规律。

  数的奇偶性在加法运算中的变化规律被发现和验证后,有的同学急切地想知道数的奇偶性在减法以及乘、除法中又会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对此,我们放手让学生用本节课上学到的科学方法去进一步探究,如讨论、查阅资料等,使学习内容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有效拓展了学生的认知领域。

  五年级《和奇偶性》教学设计 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了解两个或几个数的和的奇偶性,初步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学生能够运用举例法、图示法等方法来验证和解释和的奇偶性规律。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归纳、总结等数学活动过程,感受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发现方法。

  学生能够借助几何直观,认识两数之和奇偶性的必然性,并积累观察、猜想、归纳等思维活动的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感悟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提高推理能力。

  学生能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中的《和的奇偶性》进行。学生已经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因数和倍数、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奇数和偶数等知识。本节课旨在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和的奇偶性规律。

  三、教学方法

  情境法:通过游戏、实际问题等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让学生合作探究和的奇偶性,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谈话法: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并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游戏设计:设计一个与和的奇偶性相关的游戏,如“快乐大转盘”游戏。游戏规则是转动指针,当指针停下来时,指针指着哪个数字,这个数字就加它本身,如果结果是奇数,就中大奖;如果结果是偶数,就谢谢参与。

  游戏目的: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和的奇偶性。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学生任意选择两个非0的自然数相加,求出它们的和,并判断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并通过举例、图示等方法进行验证。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探究三个数相加和的奇偶性

  学生猜想三个数相加有几种情况,并尝试进行验证。

  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方法进行探究,并填写研学单。

  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探究多个数相加和的奇偶性

  学生通过前面的探究,发现任意个偶数相加,和是偶数;奇数个奇数相加,和是奇数;偶数个奇数相加,和是偶数。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总结规律,并尝试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三)巩固提升

  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师出示一些与和的奇偶性相关的算式,让学生判断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学生尝试运用所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家中父母年龄之和的奇偶性等。

  拓展延伸

  教师介绍一些与和的奇偶性相关的.趣味问题或游戏,如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奇偶性。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究与奇偶性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用所学规律进行解释。

  (四)总结反思

  回顾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所学规律和方法。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布置作业

  教师布置一些与和的奇偶性相关的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究与奇偶性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用所学规律进行解释和验证。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和的奇偶性规律,提高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能够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年级《和奇偶性》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10-11

《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09-19

“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05-24

《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10-01

关于和的奇偶性的教案设计08-05

五年级上册《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07-22

《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精选9篇)05-20

“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6篇)05-23

“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6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