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课啦》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12 16:24:1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下课啦》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下课啦》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数学《下课啦》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课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或三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等。

  2、知道在比较高矮或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并初步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的过程,实现合作性互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刚入学还不到一个月,前面学习了比较物体大小、多少,是通过直观的判断进行比较。不会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没有抽象的思维训练。没有学习过比较的方法。本节课是在比较大小、多少之后的第二次比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经历比较高矮、长短的过程,抽象概括出比较的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一、“师生魔术表演活动”导入

  师: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老师想为同学们表演一个魔术,你们想看吗?

  师:请XXX同学到前面来,其他人转过身去,闭上眼睛。(此时教师站在讲台下,学生站在讲台上老师的背后。)

  师:请转过身来,睁大眼睛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学生汇报后,教师及时评价)通过变魔术的表演,你能总结一下比较高矮的方法吗?

  师:你总结的真好,可以当小老师啦。下面小组开火车学一学老师的话吧。火车头在哪里?

  生:开火车强化记忆比较的方法。

  (这一情景活动的设计,想通过学生观察熟悉的教师身高的真实变化,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了学习比较方法的需要,再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并总结出:站在同一起点,并把腿伸直才能比较高矮的办法。将生活中的比高矮的问题转化成数学的问题。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四能中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活动2【活动】两个人比高矮活动

  二、新课

  (一)、看“教材情境图”初步比较高矮活动(白板出示图)

  师: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今天也来到课堂,他俩请大家帮助比高矮,你们肯帮吗?请看屏幕,说一说。(学生可能说出两种意见。)

  师:哦,一个认为头部对齐就可以比脚下,另一个认为让脚下的起点对齐比。看屏幕,现在两个人站在同一起点上了,结果怎样?

  师: (出示对比课件进行启发)也就是说,比较高矮,不论是看起点,还是看终点,只要怎样就能比较?

  师:方才的总结,你认真倾听了吗?

  男生,女生:起立一起回答

  师:板书之后,颁发笑脸,及时评价和奖励。

  (之前的魔术表演得出的结论并不全面。为了使学生的认识再次从感性到上升理性。我借助电子白板这一信息技术,直观地展示情境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给予及时的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层次得到提升。)

  活动3【活动】三个人比高矮的体验活动

  (二)、体验高矮是相对的活动

  1、3个人比高矮的推理体验活动

  师:你们想像淘气和笑笑一样到讲台前面比较高矮吗?

  生:被叫到后,自己找一位。

  师;再为其找另外一位。保证这三人的个子是高、中、低。

  中间的生:汇报

  师启发思考:他一会说自己高,一会说自己矮,这是为什么?

  (学生立刻会发现,由于比较的人变了,所以高矮也变了。)

  师概括:这说明高矮是相对的。相对于xxx,中间人高,相对于xxx,中间人矮。

  师引导推理:大家看,左边的比中间的人高,中间的人又比右边的.人高,那么左边的和右边的人相比,谁高呢?

  师:学生推理后,教师适时地渗透思想教育。(你们现在正处在长身体的年龄,只要好好吃饭,不偏食,多锻炼都会长大个的。或许今天最矮的人变成了最高的人呢?)

  活动4【活动】小组比高矮体验活动

  2、小组每人比高矮的体验活动

  师:下面请以小组为单位,六个人互相比高矮,请按照这样的句式进行汇报。看屏幕:()和()比,()高,说好后,组内的学生可到前面来汇报。

  小组: 到讲台前汇报

  师:评价小组的汇报,及时地总结。

  (为了让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体会比较高矮的相对性,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推理的能力,我设计了3个人比高矮,4个人比高矮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倾听、思考、汇报,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思维活动得以显示,实现思维的可视化。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活动5【活动】比长短

  (三)、比较长短

  师:手里拿着跳绳,启发学生观察:这两根跳绳,我们还有必要比较他们的高矮吗?比什么?

  师:引导思考:“谁来说一说,比较绳子的长短要注意什么吗?”

  师:指导操作活动。由于跳绳太长,我们就用短绳来代替跳绳,请组内两人合作。

  1、动手操作活动

  教师课前将粉色和蓝色的彩绳发给各小组,学生两两地操作后,再请两名学生到前面叙述比较的方法和结果,最后教师总结。

  (由于前面已总结了比较高矮的方法。因此在这一活动中,重点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6【活动】比谁走的路长

  2、比较“谁走的路长”,总结比较方法。

  师:不论是比高矮还是比长短,都只需要伸直,将一端对齐就能比。那么,现在打开教材20页,观看“谁走的路最长的情境图”,他们两个走路的起点相同吗?到达的终点相同吗?仔细看看,中间走的路是否相同呢?

  师: (学生可能有两种观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他们走的路不能像绳子一样拉直,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的呢?

  师:出示课件,演示数格子。

  师:引导总结“现在,你学会了比较长短的方法了吗?”

  师:一端对齐,伸直比较高矮方法同样适合比较长短,但如果起点和终点都对齐的时候,我们需要看中间部分的曲直,采用数格子的方法进行比较。(板书)

  (为了丰富学生对比较活动的体验,为了引导学生发现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长短。教师借助电子白板的投影,直观地将数格子的方法展示给学生,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使学生的思维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活动7【测试】闯关游戏

  三、应用知识,开展探索(闯关活动)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进行物体的比较,都是在两组物体的比较中得出结论。

  下面请同学们比较下面的两组物体,进行闯关游戏:(PPT),时间6分钟。

  生:做题后汇报。

  第一关:21页的第1、2题。

  (学生汇报时,教师用教具演示2题展开的结果:圈数越少绕的线越短,圈数越多绕的线越长。线越短绕的圈数越少,越长绕的圈数越多。)

  第二关:21页的第3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让小汽车从桥下通过呢?

  第三关:21页的第4题。

  (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了三关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学生在课堂的时间内,能闯几关就闯几关。为了理解绳子的长短与绕圈数的关系,教师利用食物教具演示缠绕铁丝;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启发学生看着课件图片思考。)

  活动8【作业】课后实践活动

  四、课后实践活动

  师:回到家里,比较家里人个子的高矮,比较腿和裤子的长短。

  活动9【活动】拓展延伸

  五、 课外延伸(借教材的下课情境图)

  师: (投影下指着书)下课后,同学们可以在操场上做玩“情境图上的这些正当游戏。”如比个子、跳绳、踢毽子等。不过在玩之前先比跳绳的长短,踢毽子之后比谁踢得高?在玩中学数学,在游戏中学数学。同学们,现在,我们可以下课了。——板书“下课啦”

一年级数学《下课啦》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

  2、知道在比较高矮、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

  3、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材分析】

  “高矮”“长短”都属于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因此,教科书把这些内容安排在一起进行学习,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接,丰富学生对长度比较的认识。

  教科书呈现了操场上的一些场景,根据情境图设置了由三个问题组成的问题串。“谁高?谁矮?”是让学生体会比较高矮时需要站在同一起点才行,“谁长,谁短?”是在比较两条绳子的长短的过程中,利用原有的生活经验进行长短比较,如两端对齐,拉直后再比较。“谁走的路长?”是结合学生走石板路这一情境,使学生知道在比较长短时,不能只看起点和终点,还要看中间是不是直的,从而丰富学生对比较活动的体验。

  教材在编排上层层递进,不断地为学生设置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的比较方法和体验。例如:“谁高、谁矮?”从在同一起点上的高矮比较到不在同一起点上的高矮比较,谁长谁短?不在同一起点下的2根绳子长短问题的比较,突出了不在同一起点下具体比较方法的运用。“谁走的路长?”在同一起点同一终点,但又很难通过观察进行直接比较,需要借助数数的的方法得出结论。

  【学情分析】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己经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初步积累了有关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看问题、观察物体不全面,所以教学时,注意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并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别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各种比较的活动。让学生去探索。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进行评价,使学生饰得看问题要全面,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比较高矮、长短的过程,初步掌握比较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比较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挂图贴图、形状相同但高矮不同的两个瓶子、绳子。

  【学习过程】

  活动一、情境创设,比身高

  师:请同学们看,愉快的课间到了。有很多同学都在做活动,认真观察图片里的信息,你看见他们都在干什么了吗?谁来说一说?你来说孩子?

  生: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踢毽子。

  师:谁还有补充吗?

  生:有的在比个子,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踢毽子,有的在围着花圃走路。

  师:那我们来一个一个的认真观察。

  比个子

  师:我们先来看这两个同学比高矮,我找两个同学来上台比高矮。谁来试试?(老师想问同学们,我们在比高矮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

  生:站直了。

  师:是面对面站?还是背对背站?

  生:背对背。

  师:不过我想要跟其中一位同学说说悄悄话行吗?

  老师轻轻的对其中一位孩子说,对白雅欣说把脚点起来。开始!谁高呢?

  生:白雅欣高。

  师:有不同想法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因为她垫脚跟儿了。

  师:刚才老师跟白雅馨说了句悄悄话,让她把脚跟儿抬起来,行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生:一个同学在地面,一个同学的脚没有在地面。

  师:这样公平吗?那你觉得应该怎么比?也就是说两个人一定要站在同一起点上,不能够把脚提起来。那现在让这两个同学采纳我们建议,试试。这样公平吗?

  总结:通过2个同学比个子我们知道,要想比的公平,得到正确的结果,我们应该怎么比?

  师:要在同一起点上,我们要找到相同的起点,就可以2个同学的高矮了。

  活动二、层层递进,比跳绳

  师:接着我们再来看,还有2个同学在跳绳,那这2根跳绳谁长?谁短?你有什么办法?

  要是你,你会怎么比?请同学们轻轻的拿出你准备的绳子,跟你的同桌来比一比谁长谁短?

  生:把它们都拉直了。

  师:师示范手上拿的绳子,我只是这样比可以吗?

  要把跳绳拉的直直的,来比较,你还有建议吗?光拉直了来比就行了吗?

  还要怎么办?

  生:还要把一头对齐。

  师:咦,为什么要对齐呢?让绳子的两端在同一个起点,然后怎么办把它拉直之后?看一看绳子另一头谁在最后,所以谁就长,谁的另一头在靠前谁就短。

  同样的起点,我来看它的终点。我们在比跳绳的时候,要先拉直,然后起点对齐,相同的起点我们看的是?终点。

  在比跳绳和刚刚比高矮的活动,这两件事再比较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之前我们在比高矮,现在我们比跳绳,2次比较哪些是相同的?

  生:得在一个起点上。

  师:然后我去看它的终点。

  看来在比较高矮和长短的过程中都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找到相同起点再看终点。

  活动三、谁走的路长。

  情境图中有2个小男孩,小明和小亮在走石板路。他们走的路线相同吗?

  生:不相同。

  师:小明走的是凸出来的凸字形路线。小亮走的是Z字形路线。他们两个谁走的路长?为什么?先跟你的同桌小对子说一说。看谁不仅爱动脑筋还会表达。

  小手抱壁,脚对齐,背挺直,头抬起。

  哪组小搭档来跟大家说说你们的讨论结果?

  1、小明走了几个格子?小亮走了几个格子?让小朋友数数,然后让他们回答:7个

  那走了相同多的方砖数,是不是就走的路一样长呢?

  老师来帮你。

  总结:也就是说,小明与小亮虽然走的方砖的时候,起点与起点一致,终点与终点一致,但长度一样吗?因为什么?中间的路线不是直直,而是有弯曲,所以我们要数出经过的线段各有多少个,从而判断出所经路线的长短。

  四、练习

  1、说一说,谁高?谁矮?

  (1)松树和柳树,先找相同的起点,相同的起点是谁呢?生:地面。明显松树高,柳树矮。

  (2)红塔和亭子,谁高谁矮?先找相同的起点,然后看终点,谁高啊?红塔高。

  (3)小女孩和老爷爷,谁高谁矮?大家一起说。

  2、哪根绳子长,请在最长的后面画对勾。

  打开书翻到21页,看谁完成的又对又快,一会我请同学上台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看谁说的既完整又准确。

  (1)第一个绳子和第二个绳子起点和终点都在同一个位置。那应该一样长啊?

  但是第二个绳子打结了,打的这些弯儿如果我把它拉直了,一定比第一个绳子长,所以最长的是第二个绳子。

  (2)谁来介绍第二个图?像刚才那个同学似的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

  生:第一根绳子绕了2圈,第3根绳子绕了3圈,第二根绳子绕了5圈,所以第2根绳子最长。

  师:她把3根绳子都进行了比较,最后确定了最长的哪根。谢谢你请回,核对一下我们的结果,你作对了吗?对了。

  3、想一想、说一说

  (1)智慧老人的徒弟小红帽想要考考大家,它搭了一座桥和一个小汽车,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同桌2个人说说。

  谁愿意跟大家讲讲,小汽车能从桥洞里面钻过去吗?

  找同学当小老师来给大家指着说。

  生:

  师:他比的对不对?太好了,这个桥洞有多大空间呢?1层,2层,3层。

  而我们的小汽车要想过去需要多大的空间呢?

  生:4层。

  师:咱们一起数数,1层,2层,3层,4层。看来真过不去。

  要想过去怎么办?

  生:可以把车灯卸了,但是卸了会发生什么?因为是正好3层,所以过去的话,小汽车正好蹭着这个桥顶。

  这个问题我们也用到了比较,并且用到了数字3层4层来比较特别好。

  (2)看来数格子也可以帮助我们比较。

  有关比较你还有问题吗?我们来看,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的比较,在相同起点上,来看它的终点,或者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数格子的方法,看长短线的方法来比较,下节课我们在深入的研究,希望大家越学越好,越学越聪明,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一年级数学《下课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下课啦》教学设计09-03

《下课啦》教学设计09-05

一年级数学上册《下课啦》教学设计11-20

一年级数学上册《下课啦》教学设计01-12

《下课啦》教学心得04-16

下课教学设计01-17

《下课》的教学设计10-24

下课教学设计12-17

下课啦英语作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