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统计教学设计

时间:2022-11-06 20:55:1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1

  知识背景和目标定位:

  《折线统计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

  基于以上认识,把《折线统计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认识折线统计图,并知道其特征。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案例描述:

  一、创设情境。

  1、观看科技展录像。看到这些画面,你想说点什么?

  2、为了使大家能更清楚地了解和分析这几年参观科技展人数的情况,你认为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示参观人数呢?

  3、课前我已收集了近几年来参观科技馆的人数,并把它制成了这样一张统计表。仔细观察,你能从统计表中了解到什么信息?

  参观科技展人数统计表 20xx年4月

年份20xx20xx20xx20xx20xx20xx20xx
人数(万人)24183036365460

  出示问题:在相邻的两个年份中,( )年到( )年参观人数增加最快。

  你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计算)

  4、能不能不通过计算,换一种方式就可以直观得看出20xx年到20xx年人数增加最快呢?(条形统计图)

  但是,我在科技馆发现了他们用这些数据制成了这样的一幅统计图。(课件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1)这幅统计图中,横轴表示?纵轴表示?

  (2)每年的参观人数在这幅统计图上都找到吗? 谁来指着说一说。

  (3)这幅统计图是通过什么来表示出每年的参观人数的?(板书:点:数量多少)

  (4)思考:目前这幅统计图也只是反映出了统计表里的信息,还不能解决刚才问题?

  看来这个问题有必要我们研究研究。我们不妨带着下面三个问题来看一看。仔细观察,独立思考。然后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2、深入探究

  (1)哪年参观人数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到哪年人数没有变化?哪年到哪年人数增加最快?

  分析:回到前面的问题,在统计表中想知道参观人数增加最快的是哪年到哪年,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出的?那现在能直观的看出来了吗?(通过线的陡度来看)

  板书:平—不变

  陡—快

  (3)借助这幅统计图,体会一下这几年参观人数整体变化情况。你是怎么看出的?

  让学生看整条线段,感受整体趋势。

  课件演示整体上升的过程。

  你们是通过什么看出来的上升的趋势的?(板书:线)

  总结:通过折线的起伏,来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这正是这种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多少,而且能够更清楚地看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补充板书:增减变化)。

  3、为统计图起名字

  你知道这种统计图叫什么名字吗?让学生根据这幅统计图的特点,自由起名。(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4、预测

  能不能根据这幅折线统计图来猜想一下,20xx年会有多少人来参观?

  总结:同学们,这只是一种猜测,不管是多是少,都有可能,要想知道究竟有多少人来参观,还要年底再作一次调查。

  5、感知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我们已经对折线统计图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想想,生活中你还从哪儿见过折线统计图?(报纸上、股市上、父母单位、电视里……)

  三、实践应用。

  1、分析折线统计图

  出示马鞍山师范附小四年级春季收费标准统计图,从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有什么想说的?

  总结:全国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免收学杂费了,这项改革是真正惠及到咱们千家万户的好事、实事,使得大批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儿童能重返校园,是义务教育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2、聪聪、明明两人患病期间体温变化的统计图

  请学生当小医生,分析一下聪聪和明明体温变化情况。

  3、“小华学习了折线统计图,觉得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很明显,就去文具店作了调查,并绘制了一幅统计图。请你认真观察分析这幅折线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不同文具的销售情况)

  (1)让学生体会到若描述的是不同事物,则需要制条形统计图;若描述同一事物的变化趋势,则制成折线统计图。

  (2)如果想让它合理,怎么在这张统计图上作一些简单的修改?(改成条形统计图)

  (3)做完这个问题后呢,就给咱们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绘制折线统计图,在什么情况下绘制条形统计图,这个问题其实是以后要研究的内容,你们刚才的发现已经很了不起了。

  四、拓展。

  (课件图文并茂出示)探究我国历史,于上古时代已能看见统计图理念的身影。周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显示已使用“分组”的观念区分大、小事,并运用实体的图像表达所观察到的事象。

  到商汤推行井田制度,把地划为九块,形如井字,八家各分一块为私田,中为公田,显见井田制度已略具统计图之轮廓。

  到宋代,南宋史学家郑樵的图谱思想等,则与现代统计图表的制图原则相近。

  至清朝,统计图已广泛的制作与运用,包括农工商统计图、交通统计图及教育统计图等。至今,统计图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也演变出形式各异的统计图。除了我们已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以外,还有柱形统计图、饼形统计图、面积统计图、雷达统计图等等。

  师:孩子,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无穷无尽的变幻,造就了无以计数的物象形态。其实在自然界中也存在天然的统计图,看(课件出示树的年轮)这不正是大自然的杰作吗?

  五、教学反思。

  我教学复式折现统计图这节统计课的内容,感觉有许多应该改进的地方。

  在设计课的时候,我力求做到让孩子们在感知单式折现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础上,体会到二者的局限想以及复式折现统计图的优点。复式折现统计图便于比较两个数量的变化情况;便于比较两个数量总体发展趋势和阶段发展情况;同时对发展的数量作出简单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本着这样的设计理念,我尽量将课堂设计的内容丰满一些,训练点广泛一些,同时在发现中获取学习数学的乐趣。

  但是在设计课的时候我没有备透学生。

  首先,学生的课前复习没有做好。

  课前,我应该让孩子们做好单式折现统计图的复习,在复习中巩固绘制的方法,技巧。即:描点,标数,连线。毕竟这是四年级的知识,时隔一年时间学生已经将知识遗忘差不多了。另外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这节复习课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果做好了复习,那么本节课的重难点也一定会得以突破。

  其次,对于此类统计学的数学知识,应该给学生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例如:某一数量总体呈现何种趋势;某一阶段呈现什么趋势;波动较大;平稳发展等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如果教师能够相机真确引导,学生就不会在课堂中感到无话可说了。课下我问过许多同学为什不举手回答问题呢?他们说,不知道怎么说服清楚。

  第三,教师过于相信学优生,导致出现绘图马虎现象没有及时更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又一次清楚的认识到备课更应备好学生,不能单凭自己的“一厢情愿”设计课。要知道,再好的预设,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这样的生成才会精彩。一堂课可以不完成教学任务,但必须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毕竟我们的课堂不是作秀。平时中求发展才是真正为学生着想。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2

  一、教学思路与环节

  在低年级中教学统计,必须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征,又要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整节课分两大块,第一块是引入、展开,使学生体验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第二块实践应用。

  1、引入

  (1)出示熊猫、猴子、小鹿图片。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朋友,你们看,他们是谁呀?我想知道熊猫、猴子、小鹿各有多少只,你们有什么办法?

  (2)创设情境,教师报图片学生记录。

  学生操作,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数据。

  (3)反馈记录情况,交流评价记录方法(投影展示各种记录方法)

  请同学介绍记录方法,比较用划正字的方法记录有什么好处。

  (4)学生取图验证记录是否正确。

  [课一开始出示图片,有意制造矛盾冲突,让静态的动物图片动态口述出现,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数学问题从情景中自然发展而成。统计动物图片张数,分二次操作,第一次记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方法,为探索问题的解决,各显神通,交流比较不同的记录方法,突出感知划“正”字的方法;第二次通过静态的图片,体会收集数据方法的多样化,数一数也是很好的办法。既是解决问题的实践又是验证,通过前后比较对问题解决进行回顾和评价,从而证实方案是否简捷、易行,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最优化”解题思路。我认为这样的设计能促使学生有效思考,发展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分析,对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的了解事实上也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我们必须牢记的事实是:不能以教师主观的解释来代替学生的真实思想,应该意识到,学生所获得的数学知识也未必是数学教师所期望的]

  2、展开

  (1)出示散乱的电视机、计算机、录音机和手机图

  (2)议一议:要把这些东西统计出来,你们认为必须先知道什么?

  (有哪些东西、有多少)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大家能很快看出这几种电器的多少?学生思考、商量(可以用划正字的方法记录、也可以在格子里涂色记录等等)

  (3)学生交流方案,师根据情况出示象形统计图。

  (出示统计表)二(1)班小红准备把上面的东西分类记录在统计表里;(出示统计图)小兰准备在格子里涂颜色记录,你们猜猜,她会怎么涂?(是几就涂几格。如果是1台,就从下往上涂1格,3台就涂3格)那我们先要在左边写上数,说明一格表示1台。

  这么多方法,你准备怎么记录?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各有几台。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找小朋友帮忙,也可以找老师。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数量(填表、涂色等)

  (5)反馈整理数据的表示形式。评价唯度:正确、美观

  (6)看图填一填(电视机比电脑多3台,手机比录音机少2台,录音机比电视机少3台)思考: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孩子在入学前,已有在成年人指导下分类的经验,例如,父母鼓励孩子帮忙归类蔬菜,并指出“这些放在冰箱里,这些放到架子上”。这些非正式的经验有助于儿童发展对“归在一起的东西”的理解。通过谈论什么同什么归在一起,儿童形成了用于描述特征、分类的重要词汇,并发展了根据标准分组的非正式概念。为此,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议一议,要把这些散乱的东西统计出来,必须先知道什么,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大家能很快看出这几种电器的多少,促使学生思考。学生通过对散乱的电视机、电脑、手机、录音机进行归类整理,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从中发现电视机、电脑、手机和录音机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克服一对一的方式,让每个学生看统计图、表填一填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思考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不但可以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涂色感知条形统计图中,先不标上数据,让学生大胆地猜测怎么涂,给学生留下自由的思考空间,可以一对一,也可以一对多,学生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但由于学生年级低,教师必须明确这一学段的全体学生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不任意拔高,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作适当的引导,以确保基本要求的实现。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个人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学设计应考虑体现一定的弹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3、实践应用

  (1)小组活动。

  下个星期,二(1)要搞个活动。他们准备买一些水果,骆老师调查了一些同学,每人说出一种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调查结果骆老师已经装在这个信封里。现在我们四个人一组把调查结果表示出来,贴的图要让大家一看就知道,喜欢吃什么什么水果的人最多。(2)成果展示

  从这些统计图中,能一眼看出喜欢哪种水果的人最多?相互评价,发现同一种水果应该排在一起,排队要排直,应该一一对应,比多少时,应该起点对齐。

  (3)交流评价

  从这张统计图中,我们能一眼看出喜欢吃草莓的人最多,你还能发现什么?(如共调查了20名同学,喜欢吃草莓的人数最多,喜欢吃西瓜的人数最少,买草莓和桃子更好些……)

  如果请你帮我们班去买水果,你准备买什么?为什么?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些?理由是什么?

  [这一环节通过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调查、统计,通过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完成“最喜欢吃的水果”统计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趣味贴图,完成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理材料后,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推断,交流评价中体会统计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你还能发现什么是一个发散性问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多提问题,这对于理解统计的意义很有好处。这一环节中教师应注意贴图指导]

  4、小结

  (1)板书课题:统计]

  (2)反思:从刚才的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师点拨:从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知道了可以用划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还知道了可以用统计表和统计图分类记录。小朋友可以用这些方法去解决很多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小结在一节课中应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回顾这节课的内容、方法。这不仅是数学内化的需要,也是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获得数学学习经验、思想、方法的需要。认识自己、控制自己、调整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形成主体意识的重要内容,是学习能力的具体表现。我们不能因为学生可能说不到点子上、说不完整,而剥夺学生的权利。因此,重视这一环节的设计,致力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主体性的发展。]

  5、综合训练

  (1)学生独立填统计表和统计图。

  师:你能不能把这份四月份天气情况表也记录在统计表和统计图里呢?这里每一格代表几天?(2天)如果6天就涂6格,请试一试。

  (2)反馈交流统计表及统计图。

  从这个统计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这个月晴天最多,雨天最少;晴天比雨天多8天等)你们猜猜,明年四月的某一天,很可能是什么样的天气?是什么天气的可能性最小?(很可能是晴天,是雨天的可能性最小)

  [这一情景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多观察,选取有意义的事例,通过对原始数据调查、收集进行归类整理、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相关的问题,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情趣,并自然渗透统计教学思想,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数据统计打下基础。]

  二、设计理念

  1、重新认识统计教学的目标

  传统的统计教学,我们关注的往往只是技能目标,学生是否学会制作统计表、统计图,忽视统计观念的培养。我们说统计和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帮助人们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所以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为此,我们应该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重新认识统计教学的目标。综合四个方面,对这节课我制定了这样几个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初步认识统计表、象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完成相应的图表,使学生体验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知识与技能目标)

  (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体会统计的意义。(解决问题目标)

  数学思考目标: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突出体现在开始部分和第二部分具体到半抽象的过渡)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贯穿于整节课)

  解决问题目标: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看图你能发现什么)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第一部分、整理数据的表示形式可以用象形图、统计表、统计图),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反馈评价、小结)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情感与态度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激励和尊重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我们知道,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使学生形成高效的、统一的、固定的运算方法和熟练的技能,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设想整个学习活动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能积极参加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的独立运用数学知识思考与创造的意识,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他们自己的思维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力求让学生明确表达想法,激励和尊重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建构数学知识。

  3、体现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方式

  以往一提起数学学习,我们会自觉地把数学学习与做练习等同,这是一种误解。本课设计力求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让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数学学习活动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

  4、贯彻联系生活和数学应用的思想

  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生活经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努力为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实际背景,让学生具有实践活动的机会,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机会。

  5、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大家知道数学课堂不再简单地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地方,应当成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数学、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所谓主动学习,就是要强调学习数学是一个学生自己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把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能让学生亲自参与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在教学中努力创设一些探索性、思考性活动,少一些现成的结论。教师工作贵在启发,重在信任,让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才干的机会。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3

  教材简析:

  教材安排了三次统计活动,让学生学习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初步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例题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生日聚会的情境提出问题,体现生活里需要统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接着通过分类理一理,出现相形统计图,使学生认识它,并依据它描述分类整理的结果。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分类整理花的朵数,并引入简单的统计表,让学生用数据表示分类整理的结果。“想想做做”让学生调查本小组的小朋友各爱吃哪一种水果,统计爱吃每种硕果的人数,填入统计表。这样安排,意在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通过亲手实践,经历和体会收集整理简单数据的过程,初步感受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学习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简单的问题。

  2、让学生初步学习有序观察和有条理的思考。初步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回忆一下,你最高兴的是哪一天?哪一天你家来了哪些客人?有哪些使你高兴的事?

  2、今天是森林王国中大象的生日,大象家来了许多客人,祝贺大象生日快乐,它们还带来了许多生日礼物。出示情境图,我们来看一看,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送给大象哪几种颜色的花?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提出问题。

  谈话:大下关家的客人排得很乱,不容易看出来有多少,有什么办法能知道来了哪些客人,各有几个呢?

  2、分类整理。

  先分组整理,再组织交流。

  (1)把客人分成三类。

  (2)分别把小狗、小猴、小猪排队,排队的方法是在情境图上找一个什么动物,就贴一个这种动物的头像,直到把情境图中的动物都找完。

  (3)根据排好的头像数一数每种动物各来了多少只,把数目填在括号里。

  3、分析数据。

  提问:看了这张图你知道了什么?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分小组整理各种鲜花的朵数。

  (1)谈话:客人们给大象送来了哪几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呢?课本已经把这些花印在了附页上,请大家把附页里的花剪下来,分类贴在课本上。

  学生剪贴,教师巡视指导。

  (2)分组讨论: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把每种花的朵数填在表格里。

  (3)组织全班交流,启发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给予评价。

  2、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

  (1)谈话:请看书,表中有五种水果,谁来说说各是什么水果?你喜欢吃哪种水果?附页里也印了5种水果。你喜欢吃哪种水果,就从附页里把它剪下来。然后以大组为单位,由组长带领排一排,再数一数喜欢吃每种水果的人数,最后把这些人数填在自己书上的表里。

  (2)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以小组为单位排一排,填表。

  (3)组织学生交流各小组统计的结果,让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想一想,说一说。

  4、(1)谈话:今天我们帮大象统计了来的客人,送的鲜花,大象非常高兴。知道了可以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并制成图或表的方法来进行统计。

  (2)回家后把今天大象过生日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教后反思

  一、“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数学新课程理念之一。活动开始,设计由读词语“生日”到“孩子的生日”再到“动物的生日”,让学生在熟悉的、亲切的生活背景的素材中找出具有数学意义的关系和特征——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这情境的创设既可以导入数学知识教学,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数学的活动化,让学生学习动态的数学”也是数学新课程理念之一。在活动中,设计了分一分、排一排、贴一贴、数一数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自己探索出较好的数学方法。在实践活动中,有的学生还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整理信息,我抓住这个机会顺势组织学生讨论而确定较好的统计方法。

  三、“数学的问题化,让学生学习思考的数学”也是数学新课程理念之一。在活动中利用数学教材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并在思维的碰撞中发展思维。从而深化对统计的意义的认识。注重操作和思考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重视引导学生参与的过程,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多种感官协调合作下获取知识,教师始终一学生为主体适时有效地给以引导和帮助,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提高学习兴趣,引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参与学习,逐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经历读统计图、交流信息、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3、在读图的过程中,感受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特点,体验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达和交流。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能运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设计思路:

  现代教学理论观点之一就是强调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并乐在其中,就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这一课中我千方百计的设法启动学生的内在动力是他们产生学习的热情,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

  1、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的实际,让他们想说、乐说,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自然复习旧知后水到渠成引出新知。新教材的应用很注重情景的创设,对旧知的复习渗透很少,而条形统计图这部分知识却是在一二三年级以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复习旧知很有必要性。

  3、新授的内容是在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中进行的,知识的获取靠学生的实验、分析、推理,因此要给与学生宽松的活动、交流的时间。

  4、数学知识来源生活,又应用到生活中。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应用与生活数学,又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既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又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我曾经和三小的同学有过一次愉快的合作,同学们的聪明、勇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能再次和同学们一起经历40分钟的学习与探索,老师非常高兴。在四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很长一段时间了,我想你一定有千言万语想对你的班主任说吧!今天借这个机会把你最想对班主任说的一句话说给我们听好吗?(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感情)(将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抛给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便能迅速的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听了同学们热情洋溢的话语,我很受感动,我想你们的班主任会为有你们这样的学生而骄傲。那么你们能很快的告诉我有多少同学发言了吗?要想知道这个数据,需要用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呢?――统计。

  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统计呢?(生答)师:真不错,同学们想出了不同的方法,老师建议咱们以小组为单位,以你们喜欢的方法。统计一下发言的人数好吗?

  师出示统计表,学生汇报。(复习旧知与情境创设融为一体,使学生启动内在动力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

  二、新授

  我们已学会了将原始数据分类整理成统计表,那么这些数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展示?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教师出示统计图:首先观察这幅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一格表示一个单位,板书)能不能把刚才统计的发言的同学人数在这幅统计图中展示出来呢?师涂学生说,看。

  师:出示大相小学四年级同学发言统计表让学生观察这一组数据40、45、35、40、48,这两组数据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观察汇报(两组数据的比较让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明确较大的数据为新知埋下伏笔。)

  师:你能用同一幅统计图表示出这一组数据吗?

  生观察

  师:格不够,怎么办?

  生分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汇报(统一一个格表示5个单位最合适)

  师:观察40、45、35、40、48这几个数其中40、45、35都是5的倍数而48不是5的倍数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学生讨论并解决问题(给学生宽松的交流讨论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感受学习的快乐,品尝成功的喜悦。)

  教师明确:当不能涂满格时,看一个格代表几个单位,然后把一个格平均分成几,取其中的几份。教师演示把一个个格平均分成5分,涂其中得3份。

  师:我们一起扫清了障碍,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把统计图涂的既整洁又美观。

  全班交流展示老师、学生各给与评价或一句鼓励的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的同时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师:1、通过刚才我们完成统计图相信你从中一定获得了更多的数学信息,能说说吗?

  师明确:条形统计图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简洁的告诉我们信息,当数据比较大时,我们可以采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方法来表示。

  2、根据这幅统计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谁来帮他解决?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三、巩固练习,发展新知

  (一)试一试

  1、出示老年活动中心老人活动统计表,问:看后你有什么感受?

  2、观察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明确后独立完成,教师要重点指导学困生

  (二)在日常生活、生产中进行统计时往往有很多比较大的数据,而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这些数据时可以采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方法来展示因此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你还知道在我们身边有哪些事物还可以采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吗?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加以补充并出示相关的统计图。(这个环节的安排是让学生挖掘身边的数学,便于学生理解,藉以取得学习数学所必须的感受和生活经验,体会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四、全课总结

  我们会看统计图,更重要的是通过分析统计图获得了很多知识。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了什么,而是我们如何知道,孩子们运用我们的智慧去感受、去发现、去探索,你就能从数学中得到无穷的知识,无穷的乐趣,希望大家都做生活的有心人。

  五、作业:

  你对今天的这节课是否满意?(选择:满意、不满意、还可以)通过调查制成统计图。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2~113页,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能根据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图中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题。

  出示统计图。

  这张统计图反映了什么情况

  从这张统计图中你能了解些什么

  指名回答。

  出示讨论题:你能解决这三个问题吗

  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讨论结果,集体评价。

  你觉得哪些运动技能比较容易掌握哪些运动技能掌握的难度较大哪些运动技能男,女生水平差距较大哪些运动技能男,女生水平接近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说说理由。

  2、学好复式条形统计图对我们分析生活中的现象或事情有帮助吗想自己试一试吗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

  (1)课前分小组调查本组同学体育达标合格情况。

  (2)各组汇报本组合格情况,其余组记录。

  (3)各组分工整理数据,把数据填入统计表。

  (4)展示统计表,核对数据是否正确一致。

  (5)统计表的数据应如何在条形统计图上表示

  (6)每一项数据应画在哪里

  (7)纵轴上一个单位表示多少怎样区别男,女生

  (8)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

  (1)这些数据反映了什么情况

  (2)你会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吗

  (3)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

  (4)如果不分上半学期和下半学期,应怎样整理数据

  统计图应该怎样画

  独立完成单式条形统计图,展示作业,集体评价。

  (5)出示3个问题,小组讨论。

  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却别呢

  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比较,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在哪里呢

  独立完成计算,指名说说方法。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统计方面有什么新的收获向大家介绍一下。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能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元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有关统计图的认识,小学阶段主要是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原义务教材是作为选学内容,考虑到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标准》把它作为必学内容,本套教材将它安排在本单元。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扇形统计图。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与学生已学的条形统计图的联系。通过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特点及作用的对比,引导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有利于让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凸现统计的实用价值。

  本单元注重从生活、生产中选取素材,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相关数学元素,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数据收集的渠道,也凸现了统计与生产、生活密切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实用价值。

  教学建议

  1.注意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把握新知识的生成点。

  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的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对比,自然形成新知识的生成点。

  2.注重从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出发,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

  扇形统计图的优势是能够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在学习中,应该使学生体会到,各种统计图有不同的特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据的特征。

  3.本单元内容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

  (三)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1.主题图。

  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学生在校园里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情境,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现实背景。

  教学时出示主题图,说明这是六(1)班同学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境。让学生看图说说这些同学都喜欢哪些体育项目,然后教师出示相应的条形统计图,告诉学生:这是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情况。由此引入新课。

  2.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编排意图

  教材根据主题图情境给出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情况的条形统计图,直观呈现出六(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人数,并说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即可以清楚地看出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在此基础上提出:“如果要更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扇形统计图表示。”由此引出扇形统计图,并特别说明用整个圆表示全班学生的人数。使学生看到:在表示全班人数的圆中,用扇形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从而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并提出问题,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

  “做一做”用扇形统计图展示了100 g牛奶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2、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理解复式统计表,知道使用复式统计表的意义。会对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黑板上的五门课出示:(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谁来说说你最喜欢上哪门功课?指名学生回答)大家想不想知道最喜欢上哪门功课各有多少人呢?(想)那要怎么做呢?(统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统计(板书:统计)

  二、探究

  1、制作单式统计表

  2、师:我们先来统计男生的情况,(出示男生统计表)请一名女生记,一名女生数人数。男生选一门最喜欢的科目并举手。男生已统计好了。根据这张统计表,谁有问题要问的?(生问,生答),现在我们来统计女生的情况。

  (出示女生统计表)还是跟刚才一样,请2个男生来收集数据。

  3、探究复式统计表

  师:刚才我们一起制作了两张统计表。这张单单统计到男生喜欢科目的情况,,第二张表单单到女生喜欢科目的情况。我们把它叫做单式统计表.(板书:单式统计表)老师非常想在一个表里就可以知道男生和女生的情况,那么把这两张表组合一下,制成一张新表:出示(复式统计表)师:谁能将这两张表的内容填到这张新的表格中吗?指名学生尝试填表。表里既统计男生的情况又统计女生的情况,我们把它叫着复式统计表(板书:复式统计表)

  4、比较两种表:复式统计表不仅能够得到单式统计表中能得到的信息,而且还能得到单式统计表得不到的。

  5、,观察表格,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或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把你想到的问题提在本子上,让同桌来回答问题。通过分析,你会提一些什么建议吗?老师给你们的建议是:学好各门功课,全面发展。

  三、练习

  请看大屏,这是一张复式统计表,调查3个同学五天用纸情况,你能把这张表填完整吗?你能回答这三个问题吗保护树木,节约用纸,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四、扩展延伸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班准备开迎六一联欢会,老师请班长去买水果,可是班长不知道同学们喜欢吃什么,不知

  道怎么买,怎么办呢?你能帮帮他吗?(出示复式统计表)现场调查最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数,并填好统计表。有了这张表,班长买东西就心中有数了。互提问题,互相解答。并提出好的建议。

  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什么?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通过体验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1、初步体验统计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统计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感受统计的必要

  1、昨天我们聊到了一件事,就是六一那天我们去哪举行入队仪式,都可以选择去哪来的?(课件出示)

  2、你昨天选择的是哪?还记得吗?

  3、可是,我们班只能去一个地方,你想让我选择哪?她让我去海洋馆?你们同意吗?你想让选择哪?听她的,行吗?

  4、想去哪的人都有,到底选择去哪呢?(板书内容)

  你有什么好办法?

  举手,什么意思?(2)投票,什么意思?

  5、你们的办法虽然不一样,但是我听明白一件事,就是看看喜欢去哪的人多,(板书内容)就去哪?

  6、那要想知道去哪的人多,我们就要先看看每个地方有多少人喜欢去?

  二、体验统计过程

  (一)整理数据

  1、老师昨天把同学们选择的地方都打在了表格里。(出示表格)

  你能一眼看出每个地方的有多少人喜欢吗?

  2、那怎么办呢?

  (1)数一数:怎么数?分类数一数,这个办法我们倒是用过,可以试试!

  还有其它办法吗?

  (2)分四类:什么意思,说明白点?谁再说说!

  我来重复一遍,看看是你说的意思吗?

  (3)这个办法,我们还真是很少用,今天我们就来体验一下?

  1、请你们拿出1号题卡。我读一个,你们就在相应的位置,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记录一个。

  师生共同经历分类整理的过程。

  2.汇报数据:

  (1)快数一数,每个地方有多少人喜欢去?

  (2)谁来汇报?有跟她数据不一样的吗?

  监控:A数据正确。

  B数据不正确

  总数不对,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够快速判断出谁错了?(算总数)

  他的总数和咱们班人数没对上,她一定错了。

  他的是不是就一定对了呢?咱们班有这么多人呢,借助别人的结果检验自己的,这个办法不错。

  总数都对:你有什么办法,能够判断出谁错了?咱们班有这么多人呢,大家互相借鉴一下,借助别人的,反思自己的,会学习。我们看看电脑给我们的正确答案是什么?(电脑出示答案)

  1、刚才同学们通过分类记录数据,知道了每个地方有多少人喜欢去?你们这么快就完成了任务,我特想知道你们刚才都是用什么来记录的?

  (1)你用什么记录的?为什么选择画对钩?

  (2)你为什么选择画正字?

  小结:我们在学习百以内数的认识时,学习了5个5个的数,它把这个知识用到了今天的学习中,真有想法。

  画正字记录的方法数起来确实比较方便,今后,你们也可以试着用用这种方法。

  (二)描述数据

  1、刚才我们一起合作,找到了这样一组数据。

  (1)其实为了区分地点和数据我们一般可以画上线(课件演示:把边线画出来)可以加上边线。

  区分每个地方,还要竖着画出线。

  这一列代表什么?这一列呢?这样就是一个统计表了。

  (2)看着这个统计表,你都能读懂什么?

  (3)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喜欢去哪的人最多吗?(手势)

  喜欢去哪的人最多呀?我们应该选择去哪?

  好,我们班就选择去游乐场了。

  2、但是有个问题我们必须要考虑:如果六一那天游乐场设备检修,我们选择去哪也比较合理?说说你的想法?

  喜欢去游乐场的人最多是我们的首先选择去游乐场,万一出现问题,我们还可以选择人数第二多的,去海洋馆。

  3、研究统计图

  统计里还有一种表达数据的方式,能让我们一眼看出谁最多,谁第二多,想看看吗?

  (1)直接出示条形统计图,你能一眼看出谁最多,谁第二多吗?怎么看出来的?

  (2)看这个图,你还能读懂什么?(频数范围、表示的人数、横向表示的地点)

  (3)每个地方有多少人喜欢去,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4)(添加辅助虚线)看来左边的数还真有用,它能一下子让我们看出每个地方有多少人喜欢去。

  这么方便的表达数据的方式,叫统计图。

  (三)分析数据

  1、读懂数据:体会统计图表各自的优越性。

  这些数据我们既可以用统计表表示出来,也可以用统计图表示出来,下面我们就看统计图和统计表,来回答几个问题,看谁反应快。

  (1)喜欢去哪的人最少?你看的哪?怎么一下子就说出来了?喜欢去哪的人第二少?看的哪?

  嗯,统计图挺好的!

  (2)喜欢去天安门和喜欢动物园的一共有多少人?这回你看哪算的?怎么又看统计表了?

  统计表也挺好的。

  (3)他俩到底谁好呢?

  小结:看来统计图和统计表各有各的好处,要解决的问题不同,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很重要。

  总结:结合选择去哪举行入队仪式这件事,我们收集整理了数据,用统计图和统计表表达了数据,而且通过分析数据决定选择去游乐场,这个过程就是在进行统计。(板书课题:统计)

  (四)巩固练习

  1、我们班的问题处理完了,咱们看看一班同学的情况。(展示统计表)

  为了让一班的张老师也能一眼看出他们班的情况,帮他们把这些数据在统计图里表达出来,会吗?(拿出2号题卡,自己根据这些数据涂色。)

  2、反馈学生的统计图,提出意见。

  (1)出示正确的。这个同学涂的对吗?

  (2)出示错误的:先出示数据不对的:有问题吗?你想提醒我们点什么?

  再出示没对齐的:有问题吗?你又想提醒大家点什么?(如果有改正的,直接出示,提醒:虽然他错了,但我仍然想表扬它,因为它非常有反思能力,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出示不太好看的,他也对齐了,数据也对了,你想对她提点建议吗?

  (3)怎么画才能又对、又快、又好呢?

  小结:对齐、对准数据和地点,做出标记钩边线。再涂色,就能涂得对、快、好。(边说、边展示涂色方法)

  3、来,现在我们给一班老师点建议,他们班应该选择去哪?

  小结:通过统计,我们班和一班都确定了要去的地方,你们可以把这种方法和其它班交流交流,让他们也尽快确定要去的地方。

  三、拓展延伸

  1、选择去哪入队,我们用到了统计的方法,想想:我们还可以统计什么,为什么统计这个?

  (1)统计班里同学们的视力(2)喜欢吃什么蔬菜(3)每天下午都谁参加课外班

  2、不仅是这些,老师也收集到了一些信息:(展示图片)

  总结:看来真是这样,统计在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用统计的方法来研究问题,用数据来说话,可以使问题解决得更加合理。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第十册第74~7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做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1)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

  (2)出示折线统计图。这是什么类型的统计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你能猜一猜我们会学什么样的折线统计图吗?

  二、例题讲解

  1、出示青岛市降水量图

  观察:

  ①你能说出青岛市这一年那个月降水量最多?那个月降水量最少吗?

  ②从图中除了能看出各月降水量的多少外,你还知道了什么?

  (你能说一说青岛市这一年各月降水量的增减变化吗?)

  出示昆明市降水量图

  ①从图中你又能了解哪些信息?

  ②谈话:图中各有几条折线,像这样的叫单式折线统计图。

  谁能说说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多少,增减变化)

  2、下面把两幅图放在一起比。

  ①继续观察,你能很快地回答:青岛市和昆明市20xx年那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

  ②你们为什么不能很快的回答?(发表意见)

  指出:每幅图只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情况。

  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那合成的统计图叫什么统计图呢?你能想象出它的样子吗?

  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这两幅统计图确实可以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板书的“折线统计图”前添上“复式”,完成课题书)

  3、出示:逐步呈现

  (添加图例——添加折线及数据——修改名称)

  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xx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提问:

  ①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

  ②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条折线?

  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明确图例表示的意思。

  ④从这幅统计图上,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吗?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⑤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小,说明了什么?

  ⑥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大,又说明了什么?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分别从每个城市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两个城市全年降水情况的共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察、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

  1、学生自主阅读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在小组里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1)图中哪条折线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哪条折线表示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统计图的图例告诉我们什么?男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趋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这里男生或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是指某一个男生或某一个女生吗?(这幅统计图统计的的是什么内容?你对“我国6—12岁小学男女生平均身高”是怎样理解的?)

  (3)从图上看,从几岁到几岁之间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从几岁开始,女生平均身高超过了男生?(你认为我国6—12岁的小学生,是男生身高增长的快,还是女生身高增长得快?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大约几岁的男女生平均身高是相等的?)

  (4)你现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与同龄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比,怎么样?当出现学生身高明显低于平均身高时,教师问其他同学:你们想对他提什么建议吗?(注意营养均衡,加强体育锻炼)

  (5)从图中你还获得哪些信息?(每小格代表多少?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纵轴上的标尺一格表示多少厘米?而110厘米以下的部分是怎样表示的?这幅图为什么不从0厘米开始向上5厘米5厘米地一直画到155厘米,或者每格表示20厘米从1厘米画到160厘米?)

  谈话:为了是绘制的统计图更加美观,更能突出地显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有时就像这幅图一样,把标尺省略一部分。

  (二)、课件出示某家电商场a、b两种品牌彩电销售量统计图。

  1、情景介绍:假设你是位苏宁电器家电柜的部门经理,“五一”期间电器比较好买,现在仓库里电器不多了,需要你到厂家进一批电器来销售。

  2、问:你会选择哪一家呢?(口说无凭,要拿出数据来说话。)

  3、小结:看来学习统计图还真有用。

  (三)、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题

  1、学生自主审题。提问:这道题让我们做什么?你有信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

  2、讨论:你打算先画表示哪组数据的折线?表示“最高气温”的这条折线应画成实线,还是虚线?你是怎么知道的?

  3、学生各自在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

  (提醒学生,先要认真细心地确定表示每天最高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实线连接各点;再认真细致地确定表示每天最低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虚线连接各点,画好折线后,不要忘记填写制图日期。)

  (多媒体出现绘图过程,问:你认为要准确无误的绘制这幅折线统计图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你来给同学们提个醒!)

  4、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

  5、引导学生看图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回答这两个问题时,你是看统计表还是看统计图回答的?为什么?这说明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优点?

  (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多少及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更有利于对数据的分析和比较)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有哪些收获?

  你认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自选作业

  1、请把你和同桌家里近六个月来的电费统计出来,作成折线统计图,并作出分析。

  2、结合今天的课程,写一篇数学《生活中的好朋友——复式折线统计图》。

  这篇教案是取自赵老师之手,我略作了修改,上完后,有几点感想:

  一是统计表的内容不能太单一。

  二是统计表的内涵需要和生活密切联系才有意义和现实价值。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66-69页。

  教材简析:

  《认识扇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统计表及平均数后安排的,是小学阶段统计知识的完成阶段,是下一学段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1、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

  2、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教学难点:

  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预习提纲、信息窗情境图、限时作业。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奋力拼搏、勇创佳绩,共获得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以获奖牌总数第一名的傲人成绩在世界运动史上又添上了光辉的一笔。其中,你对哪枚金牌的获得记忆最为深刻?

  学生畅所欲言,谈谈对观看奥运比赛的感受。

  谈话:是啊,每一枚金牌都是运动员们的汗水和血水凝聚而成的,都来之不易。(出示信息窗1的教学挂图)这就是第29界奥运会我国体育代表团金牌榜。仔细观察这些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可以是计算方面的,也可以是和统计相关的。

  谈话:老师也给你们提个问题:各种项目获金牌的情况怎样?你能用学过的统计知识来描述一下吗?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条形统计图来解答这个问题,教师应该给予鼓励。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一)描述数据。

  1、谈话:在绘制统计图之前,我们先应将数据分类整理一下。

  学生小组合作,将信息表中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完成教师提供的统计表。(教师在此说明:水上项目包括:跳水、游泳、划艇等;重技类项目包括:柔道、跆拳道、摔跤、拳击等。)

  项目射击水上举重球类体操重技类其他

  数量(枚)

  2、学生回顾学过的统计知识,将统计表中的数据用统计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大部分学生可能会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来。)

  汇报交流,教师展示学生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用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不同项目获金牌的数量。

  3.谈话:怎样用统计图表示各项获金牌的数量占总数的百分之几?我们还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出示教材68页的扇形统计图)

  教师结合教材简要介绍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比。

  (二)分析数据。

  谈话:扇形统计图中的这些数据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小组交流,互动讨论。明确图中数据是指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之几。例如:射击9.8%表示射击项目金牌数占金牌总数的9.8%。

  谈话:仔细观察,你还能获得什么信息?

  学生了解各项目所占金牌总数的比重。

  (三)对比发现。

  谈话:比较两种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出每个项目各得了多少枚金牌;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各个项目所得金牌数与金牌总数的关系。

  谈话:是啊,两种统计图各有特点: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在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三、实际应用,深化理解

  (一)课后自主练习第1题。

  这是一道阅读扇形统计图的题目。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先自己阅读统计图,然后和同伴说一说发现了哪些信息。交流时,重点说说各部分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如少数人口8.4%,能说出是指少数民族人口数占全国总人数的8.4%。通过该题,学生能对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有简单了解。

  (二)课后自主练习第2题。

  这是一道巩固扇形统计图的意义并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可以先让学会说说统计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然后独立解决问题。

  四、课堂反馈,交流总结

  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经历一系列的统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数学内容,进行交流反馈,并和同伴说说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六单元第105页的例2,第106页做一做,练习二十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通过学习条形统计图,让学生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横向复试条形统计图,能从复试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2、能根据横向复试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新

  1、提问: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唤醒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记忆,有助于学习新的内容。】

  2、出示五种动物时速统计图。

  提问:

  (1)它有什么特点?

  (2)这个统计图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指名回答后师小结。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分析统计图的方法。】

  3、导入谈话

  师:同学们,从这个横向条形统计图里发现了很多信息,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统计的知识,继续研究复试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1、课件出示例题2的统计表。

  2、指导分析例题2的统计表。

  3、请大家想一想,如果让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一个横向的条形统计图,该怎样画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并得出结论。】

  让学生说说:用横条表示停车的数量;同种停车数量要挨紧等。

  提问:甲乙两个停车场应该怎样表示?

  1、先示范画两条横条,让学生观察、参与。再让学生完成其余的横条,完整统计图。

  【设计意图:通过示范,让学生在制作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时有既定的步骤。】

  2、待学生完成统计图后,解答统计图下面的两个问题:

  (1)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大胆设想,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3、课堂活动:完成106页的做一做。

  先指导学生审题,分析表中数据,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然后解决统计图下面的提问。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第一题

  让学生小组里完成统计图下面的两个问题,再集体汇报。

  2、完成练习二十第二题

  (1)学生汇报得到哪些信息。

  (2)第二个问题学生先调查各人的人均居住面积,再在小组里完成,展示学生作业。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以及对自己表现得评价。

  五、布置作业

  调查小组人均用水和用电量,制作成条形统计图。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二册第92——94页。

  教学目的: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把整理出来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里,能利用统计表提出的问题和回答问题。

  2、通过自己喜爱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里的应用。

  3。发展初步的有序观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的合作。

  4、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简单的收集和整理数据,并把经过整理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c里。

  教学难点:

  运用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具准备:

  四人一小组、cai超市购物课件、实物投影仪,图片(正方形、三角形、圆每一组一份、超市购物顾客图像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电脑出示超市购物图)问:这是什么地方?(超市)看到这个地方你想说什么?

  生1:漂亮!

  生2:人多,商品多!

  生n:每一类商品都放在一起,放得整整齐齐的!

  (点击电脑:哗啦一声,很多商品杂乱地堆积在一块。)

  师:现在经理啊,进来很多的商品,如果你是服务员,经理要求你把这些商品分类、归类,怎么办?(适时引导种类非常繁多,你能一下子数清和记住吗?)

  分组讨论,个别口答。

  2、同学们的方法都不错,刚才的问题稍微地复杂了一些,我们先来解决一点简单的,再回过头看哪位同学的方法最好,好不好?

  二、合作探究,体会领悟

  1、合作分类,获得方法

  (1)每一组小朋友面前有一个盒子,都是我们熟悉的正方形、三角形、圆你用什么办法能知道盒子里有几个正方形,几个三角形,几个圆?

  (让小朋友亲身体会,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

  (2)小朋友说得很好,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一分,排一排,再数一数,老师在每组都放了一张纸,想请各个小组合作来完成,这么多图形,怎样才能整理的又好又快呢?先在小组讨论。(学生汇报,老师引导分工)请每组分工合作,把图上的图形整理出来,贴在纸上。

  (如果出现按边分的也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弄分的方法)

  (3)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各组的象形统计图,请大家讨论一下,经过整理,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已见)

  瞧!理一理后我们就能知道这么多的问题。

  (4)出示整理出来的三幅图(如课本上第92页图)

  (注:如果书上的方法没有想到,可以让他们看看书上的插图,说说图中的学生是怎样整理的,并让他们照书上的方法再做一做或对画“√”的记录要做些评讲)

  问:现在展示了小朋友

  们记录的三种方法,请比较一下这三种图,哪一幅图看得既清楚又方便?为什么?

  2、整理成表,获得信息

  (1)通过刚才的整理,同学们都清楚地知道各种图形的个数,请同学们填入表中?(出示统计表)请各组合作把它填入表中。

  学生合作、讨论、填表。

  (2)看哪位小朋友最棒,能从这表里获得哪些信息?(注重:一共是什么意思?)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你能从这表里知道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想想做做t1:

  (1)看!每一组小朋友都带来了学习的必备文具:铅笔、橡皮、直尺。请各小组把你们把所带的这三种文具也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看看能知道些什么?然后,去告诉你的好朋友,好吗?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教学用统计表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在此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计经验,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用画“√”的方法记录简单随机事件中的数据,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和方块统计图。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掌握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积累开展统计活动的经验,并为学生以后学习复式统计表打下基础。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感受数据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价值。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让学生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让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统计表、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谈话:小朋友们,经过紧张的训练,一年一度的动物运动会在今天正式拉开了序幕,你们想看吗?

  你们看,比赛正在激烈地进行着。(多媒体演示运动会场景图)

  提问: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跳高的有多少只动物?

  师适时板书:跳高

  师追问;除了想知道跳高的有多少只动物,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2:我还想知道长跑的有多少只动物?

  师适时板书:长跑

  还有吗?还想知道些什么?(一共有多少只动物?狗有多少只?兔有多少只?猴呢?)

  师及时板书:合计狗兔猴

  师说明:像这样把运动会分为跳高和长跑两类,想知道每类动物的只数,实际上是按运动项

  目分类的,简单说就是按项目分类。(师适时在跳高、长跑、合计的前面板书:项目,在下一行板书;只数)

  而把运动物分为狗、兔、猴三类,想知道每类动物的只数,这种分类则是按动物种类分类的。(师适时在狗、兔、猴、合计的前面板书:动物种类,在下一行板书:只数)

  揭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分类统计(板书课题)

  二、完成统计表并分析

  师:如果把这些内容加上一定的线条,(师画上线条),就变成了两张统计表。

  指名生回答,第一张统计表是按什么分类统计的?第二张统计表呢?

  1、完成统计表

  (1)完成统计表

  提问;想知道参加跳高的动物的只数,我们可以怎么办?(数一数)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不重复、不遗漏)

  师生一起数出跳高的有5只动物,师说明:因为前面已经说明统计的是只数,所以在写结果时只写出具体的数字,不要写上单位。

  提问:长跑的有多少只动物呢?你能不能像刚才那样去数一数?提问:合计有多少只?你是怎样算的?

  (2)完成统计表

  师:请小朋友用数的方法,数出结果,填在第二张统计表中,指名回答,出示结果。

  2、比较分析两张统计表

  师:仔细观察这两张统计表,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有合计,都是13只)

  提问:两张统计表一个按项目分类统计,一个按动物种类分类统计,为什么合计结果都是13呢?小组在一起讨论原因。

  最后达成共识,师小结:两张统计表无论是按项目分类统计,还是按动物种类分类统计,它们都是对运动会中的动物只数进行统计的,所以结果一样。

  提问:上面的两张统计表有什么不同之处?

  从上面两张统计表里,你知道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

  师说明:你们看,休息室里有许多漂亮的茶杯。(多媒体出示茶杯图)

  提问:仔细观察,这些茶杯有什么特点?

  生1:有的有把,有的无把.有把的茶杯我们称为有把杯,无把的茶杯我们称为无把杯)

  像这样把这些茶杯分为有把杯和无把杯,你知道这是按什么分类的吗?(形状)(出示统计表1)

  除了按形状分类外,这些茶杯还可以按什么分类?(价钱)(出示统计表2)

  生独立完成两张统计表,指名说结果,师一一出示结果。

  提问:比比两次统计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

  2、完成“想想做做”

  休息室里有许许多多的玩具(多媒体出示第二题的图),可是小狗、小兔和小猴们有一个要求:它们每种动物要玩一样的玩具,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它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可以把这些玩具按什么分类?(同桌在一起说一说怎样分类,指名生说,师相机出示两张统计表)

  生独立完成两张统计表,指名回答,师一一出示结果。

  提问;从每个统计表里,你知道了什么?

  (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回答)

  3、完成“想想做做”

  师谈话:经过一天激烈的比较,动物运动会终于成功地落下了帷幕,为了留住那一个个令人难忘的场面,大象校长拿起手中的相机给小运动们拍下了许多照片(多媒体出示第5题的照片图),可是大象校长不知该给这些照片怎样分类,你们给帮助大象校长吗?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2、学会观察扇形统计图,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3、通过扇形统计图中数据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扇形统计图的价值,体会统计方法与统计思想。

  教学重点: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和意义,会读扇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法、练习巩固法、观察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引导分析

  1、分析条形统计图

  师:我听说咱们六(2)班上周五我们学校进行的体艺“2+2”展示活动中表现的特别出色,所以我想采访一下大家都喜欢什么体育运动。(采访)

  师:看来大家的兴趣很广泛。这是韩老师调查后统计的数据,请看屏幕:(出示条形统计图)

  (1)说一说这是我们学过的什么统计图?

  (2)那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我们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

  2、算百分数

  师:看来我们六(2)班同学观察能力很强,从这个条形统计图能看出这么多有效的数学信息,那你们的计算能力又怎么样呢,你们有信心接受我的挑战吗?(有信心)

  比赛:算一算喜欢各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

  (板书:乒乓球:12÷40=0.3=30%足球:8÷40=0.2=20%跳绳:6÷40=0.15=15%

  踢毽:5÷40=0.125=12.5%其他:9÷40=0.225=22.5%)

  3、引入课题

  师:好了,同学们,从条形统计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的多少。但是,如果我们想清楚地知道喜欢每种运动项目人数各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用条形统计图还能直观地表示出来吗?(不能)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的新朋友—扇形统计图。(板书:扇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和算百分数,引出问题矛盾,渗透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进一步为本节课的重点打下基础并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探求新知

  1、认识扇形统计图

  师:根据刚刚同学们算出的这些数据,韩老师绘制出了六(2)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扇形统计图。(出示)

  (1)观察扇形统计图的组成:标题、制图日期、统计图

  (2)猜一猜它为什么叫扇型统计图?

  (3)观察这个扇型统计图由几个不同大小的扇形构成?

  2、提取信息

  (1)小组讨论从这个扇形统计图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汇报:到前面来边指边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3、提问题(有梯度)

  (1)根据刚才获取的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提三个问题)

  (2)同桌一问一答

  (3)老师提问:(大屏幕出示)

  在这个扇形统计图中,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项目喜欢的人数,所有颜色合起来的这个圆表示(全班总人数),它代表(单位“1”)

  小结:在扇形统计图中我们用整个圆代表单位“1”,表示总体。

  4、归纳特点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共同分析六(2)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扇形统计图,我想同学们对扇形统计图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扇型统计图有哪些特点?

  生:讨论、汇报

  师:板书

  1、圆代表总体(单位“1”)

  2、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经历观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数学活动过程中,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在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感受扇形统计图的价值,体会统计方法与统计思想。】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1)分析扇形统计图,提取数学信息

  (2)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补充营养成分各多少克?

  小结: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2、练习二十五第1题:(出示:小明作息时间图)

  (1)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2)你认为小明的作息时间安排得合理吗?

  (3)你的作息时间合理吗,与小明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我们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好习惯,给同学们自己有种学习的思考空间以及加强情感上的教育,以及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些什么收获?

  师:扇形统计图的作用是很多的,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用扇形统计图来统计的,

  我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够灵活地运用统计图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我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挥自己,把在自己本节课所学收获到的和大家分享,同时也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应用数学的思考方法去解决问题。】

  五、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

  圆代表总体(单位“1”)

  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乒乓球:12÷40=0.3=30%足球:8÷40=0.2=20%跳绳:6÷40=0.15=15%

  踢毽:5÷40=0.125=12.5%其他:9÷40=0.225=22.5%

  水:250x87% =217.5(g)

  答:250克牛奶中含水分217.5克。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难点:

  把收集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具谁备:

  小黑板、统计图、统计表、图片、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老师这里有三种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数量比较多,请同学们帮帮老师数数各种图形分别有多少个。

  学生活动数图形。

  2、现在老师想知道,哪种图形最多?哪种图形最少?怎么办呢?(把各种图形统计出来)

  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统计方面的知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自己思考:你准备用什么方法统计各种图形的数量呢?

  2、班内交流:你准备用什么方法统计出各种图形数量?

  生:数数、画○、画△、画□、画√、画“正”字……

  3、小组合作:用最喜欢的方法把各种图形数量统计出来,并把统计的数据填在统计表中。

  图形

  △

  □

  ○

  个数

  4、绘制条形统计图:

  (1)引导学生观察:什么图形较多,提供的方格不够,怎么办?

  (2)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在下面的统计图中表示统计的人数?

  (3)班内交流:学生自己的想法。

  (4)在此基础上总结:可以用1个方格代表2个人,以后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1个方格代表5、10等更大的单位。

  (5)根据统计的结果,在统计图的方格中涂色。

  (6)展示学生作业,并问为什么这样涂色?让学生说明涂色的理由。

  5、学习例1

  (1)同学们都喜欢什么动物!请你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些动物?为什么喜欢?

  (2)老师这里有四种动物卡片(展示图画:小猫、小狗、小兔、小乌龟),你喜欢什么动物,请说一说。

  (3)老师这里有某个学校的二年级喜欢动物的情况的统计数据。

  喜欢动物的统计数据表

  动物

  小猫

  小狗

  小兔

  小乌龟

  人数

  8

  10

  16

  6

  (4)学生活动比赛绘制条形统计图(选出前五名的作品展示)

  教师提供条形统计图有1格表示1个数量和1格表示2个数量的,让学生自已选择用哪种。(总结出用1格2个数量的较好)

  请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6、看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1)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课本95页“做一做”

  (1)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

  (2)跑步、跳绳、游泳这三项体育运动你喜欢哪些体育运动?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小组合作统计数据。

  (4)在统计图的方格中途色。(学生独立完成)

  (5)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做题情况。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生说。

  五、作业布置

  选用课堂课时上的作业

  探讨问题:

  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这节《统计》课,主要是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经历把整理出来的数据用图表形式表现出来的过程,经历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从中理解并掌握一些有关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单位、表示2单位或更多的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

  1、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教科书所给的材料,结合我自编的内容,创设了一个数图形的情境,并让整个情境贯穿于课的始终,数图形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利用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一年级的学生容易数出图形的数量,学生的就有了学习的兴趣,很快地进入新知的探求过程。由此可见,兴趣还真是学生乐学的法宝!

  2、新课改以来,合作学习成为小学课堂上的一大“亮点”,但很多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较多,为了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在进行“数图形”的统计时,先让学生独立地想一想,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统计图形可以用什么方法统计(如:画“正”、打“√”、数一数等),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统计,然后让展示学生统计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统计,但是学生没有做好小组合作学习,只是独立进行统计。小组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3、整堂课,我都以低年级学生能接受并喜欢的面貌出现在他们面前:亲切,平易近人,语言温和;并时常以微笑鼓励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路基本都跟着我走了,同时时刻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让活动富有童真童趣,让学生是在快乐的学习,在学生的全体参与中学到了所要掌握的知识。

【小学统计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统计教学设计02-05

《统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6-21

《统计》教学设计07-06

统计教学设计04-10

统计的教学设计04-16

统计的教学设计07-04

《统计》教学设计06-12

《统计》的教学设计12-11

《统计》教学设计08-13

统计教学设计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