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通用2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堂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堂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练习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体会作者通过对嘎羧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对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板块一)
1.导入:1943年,日寇侵占我国云南边陲,抗日战士奋起反击。有一群特殊的士兵,它们破城门、踏敌军,勇猛无敌,它们就是“战象”。战斗结束后,我们的八十头战象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在人们清理这些战象尸体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一头受了重伤的公象还活着,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同步在笔记本上书写课题。
2.课前大家进行了预习,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一下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3.提炼主要情节,教师板书。
4.依据主要情节,概括主要内容。
5.总结:抓住主要情节来概括主要内容是一种好方法。
(二)学习重点情节,走进嘎羧内心(板块二)
1.交代任务:学生默读课文,找到感动的情节,画出感动的语句。
2.学生自学
3.交流汇报
第一部分:学习“重披象鞍”
(1)聚焦语句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2)读出画面
自己读读,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读出你想象到的画面。
(3)指导读出情感
(4)初步体会写法,再次指导朗读
嘎羧不会说话,它在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动作、神态)
(5)小结:学习这段话,我们知道嘎羧是用动作和神态来表达情感的。
第二部分:学习“再回战场”
(1)聚焦语句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2)发现写法,读出情感
第一个画面大象用它的动作和神态来表达它的情感,这段话又是怎么表达的呢?
指导读出情感。
(3)对比朗读,体会情感
出示两段话:
老师读:“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朝你看一眼……”
学生读:“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激发情感
配乐朗读
(4)小结:同学们,26个春秋,9000多个日日夜夜,再次回到战场嘎羧心潮澎湃,读着这样的文字也让我们心潮激荡。
第三部分:略读“光荣归去”
(1)聚焦语句
“土坑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2)朗读出情感
(三)回顾文章整体,总结写作方法(板块三)
1.出示三段话
(1)体会精神
嘎羧逝去了,但我相信它在生命弥留之际的壮举会永远印刻在我们的心中,它留下的是什么呢?
(2)发现写作方法
2.小结:动物没有人类所明了的.表达方式,但是作者通过对嘎羧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嘎羧就像一位战士,深深震撼着我们。
(四)拓展课外阅读,体会表达特点(板块四)
1.教师出示作者的话:“美好的情感并非人类专有,在特定环境下,许多动物也会表现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怀。这种情怀震撼心灵,涤荡灵魂。”
2.拓展阅读《斑羚飞渡》重点情节
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3.像这样的形象他还刻画了很多,如:《红奶羊》中机智的红奶羊茜露儿、《第七只猎狗》中舍身救主的猎狗赤利等等,希望大家通过阅读来感受动物的美好情感,高尚情怀。
4.布置作业:
(1)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整理在笔记本上。
(2)阅读沈石溪的其它动物小说。
课堂教学设计 篇2
○ 教学目标
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些问题,探究发生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危害。
知道人们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明白维护环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初步树立环境维护意识。
主动参与力所能和的环保活动。
通过一系列的实地调查活动与考虑,丰富同学的社会生活经验,培养同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同学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活动示例
活动一 清清家乡水
●活动目标:
1、 认识水的重要性。知道水是珍贵的、有限的资源。
2、 关注家乡水的现状。制定考察家乡水环境的计划。
3、 激发同学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师准备:
制作风景对照课件。
●同学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水的资料。
●活动时间:
二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感受水的重要性
1、 观看课件: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九寨沟的风光片和戈壁的大漠风沙片。
2、 畅谈感受。
3、 小结:是呀,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的世界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才有活力。水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多么美丽的自然环境!
二、 水知识大比拼
师:同学们在课前查找了有关水的资料,现在把你了解到的与大家交流一下。
1、 组织交流。
2、 小结:经过刚才的交流,相信你们对水有了更多的了解。
三、 讨论、交流:假如没有了水……
1、引导同学从生活感知: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停水现象没有?假
如停水一天,人们的生活会受什么影响?停水一周、一月、一年……又会怎样?
2、组织同学交流。
3、教师小结:同学们亲身体会到了,我们是离不开水的,没有了水还真不方便。据有关资料报道,人假如不喝水,最多一周就会失去珍贵的生命。
四、夸夸家乡水
1、师:在我们可爱的家乡,小河、湖泊、溪流、古井……在无私地为家乡的人们提供着生命之水。水给我们的生活做出了哪些贡献?你能夸夸她吗?
2、同学根据自身的生活感受各抒己见,述说水给人们作出的贡献。(可以根据同学的述说,出示相应的如水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水在工农业生产上的作用、水在城市绿化上的作用等有代表性的照片,参照书上36页的图片。)
3、教师小结:清清家乡水,抚育了美丽的生命。可是今天,她正在发生着惊人的变化……
四、 舞水河的故事
1、录像或图片:可以根据上游、中游、下游的顺序,分别出示三张照片(如教材P37的两张)或三段录像,让同学感知舞水河在流经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同学们请看,这条河叫舞水河。它的源头是清清的山泉 。汇成小河,流向远方,它还能坚持这份甘甜吗?让我们随着镜头看看舞水河中游和下游的模样!
2、在此过程中将第37页同学日记投影出来,创设逐步从向往到惊心动魄的情境,利用反差与心灵震撼引发同学对舞水河发生变化的感慨:看到原本清清的舞水河正在痛苦地呻吟着,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想?
3、同学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刚才的观看,谈谈自身的感受。
4、总结过渡:是呀!从同学们的感想中可以看出,同学们也在关注着家乡的每一条溪流,每一条小河,在关注着家乡人们赖以生存的水!让我们带着对家乡水的关爱,去调查、研究,去了解家乡的水环境吧!
六、课外拓展活动:
寻根究源:家庭厕所、厨房、洗衣机等用过的水流到哪里去了?
第 二 课 时
一 导入:
师:舞水河发生的惊心动魄的变化使同学们的'心里有着太多感慨,太多的疑问:我们家乡的水环境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去想方法走近家乡水,去调查、去研究。
二、 关注家乡水:
1、师:同学们最想了解关于家乡水环境的什么问题?可以将自身关注的有关家乡水的问题记录下来,在小组内交流。
2、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关于家乡水的问题,怎么才干解决呢?
3、同学交流:
可以到河边观察,可以去找长辈了解家乡河流的过去,可以查阅有关水污染的资料……
4、总结: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可真多!要想全面了解家乡水环境的现状,最好的方法就是沿着河边走一走。
三、 我们的考察计划
1.指导同学就一起感兴趣的问题自由结组,小组讨论考察的方法。
2.交流汇报。
(1) 有的小组去访问环保局的专业人士,了解河水污染现状的有关数据。
(2)有的小组去拍摄污染现状,把照片带回来。
(3)有的小组去寻找污染源。
(4)有的小组去访问排放废水的工厂,把录音带回来。
(5)有的小组去观赏污水处置厂,把有关照片带回来。
3、指导制定考察计划。
(1)师:同学们的这些方法都想的非常好,但是要使我们的考察收到好的效果,我们还要在考察前制定好考察计划。
(2)课件出示考察计划范例。看看计划包括哪几方面?
制定好考察内容。把要考察的内容先在小组中商量好,这是写好考察计划的关键。
做好考察的准备工作:本小组考察的项目、地点,要准备的考察工具,考察的方法和考察的步骤,拟订水环境调查表等等。
4、选出小组长,开始商量制定考察计划。
5、同学交流、讨论、评价小组考察计划。教师可从中选出几分完整的计划给同学交流。教师要注意引导同学考虑考察计划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四、考察时应注意的问题
1、 师:同学们这还是第一次进行考察活动,为了让我们的考察能顺利进行,在考察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 同学讨论。
(1)小组同学要有明确的分工,要作好记录。
(2)考察时要注意平安,可以邀请家长一同去。
(3)在访问时要注意礼貌用语的使用……
五、课后拓展活动
出一期“水——生命之源”的黑板报。
课堂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足球基本规则
教学目标:
初步学习足球比赛的基本规则,并能有所体会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足球比赛的基本规则
难点:
足球比赛的.基本规则
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约7分
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基础部分约27分
(一)慢跑100米
(二)徒手体操(4节)
1、振臂运动
2、俯背运动
3、体前屈运动
(三)请一名学生配合,教师示范、讲解如何发界外球。
(四)请每一位学生依次练习,体会。
(五)请一名学生配合,教师示范,讲解如何发任意球、角球。
(六)学生依次练习。
(七)教师图板讲解手球、推人、抬腿过高、越位等规则,学生细心聆听。
(八)500米放松跑。
学生慢跑,学生按教师要求守成体操运动。学生认真听讲,并模仿
学生练习,学生认真听讲,学生放松跑
结束部分约5分
小结,下课
课堂教学设计 篇4
一、资料导入,揭示课题。
1.合作交流,了解海伦·凯勒。
课前同学们搜集了不少有关海伦·凯勒的资料,谁能为大家介绍介绍?谁对她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本文写的是海伦·凯勒接受安妮·沙利文老师教育的事。是什么原因让安妮能把“一个又聋又瞎的孩子培养成一个有用的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快速阅读课文,边看边勾画不懂的或含义深刻的词句,并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理清文章的段落顺序。
三、精读课文,感悟深情。
1.自读自悟,理清情感线。
(1)学生自由读全文,思考:本文以怎样的情感为线索?
(2)理清情感线。
①安妮对我的爱:梦想→耐心地教
②我的情感:难过→庆幸→快乐→感动→感激
2.合作探讨,领悟深义。
(1)默读第二部分,概括段意。
(2)再读课文,思考:安妮是一个怎样的人?安妮都教会了“我”什么?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①学生默读思考,教师巡视。
②交流、汇报。相机用课件展示课后第2题的句子,读后谈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并用带点的词造句。
③讨论:文章既然写安妮老师对我的'教育,为什么要在其中穿插介绍安妮老师经历的段落?这有什么用?
(3)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① 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我”因又聋又瞎而难过?读出来体会。
② 从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乐?为什么我会快乐?
③ 什么事情令我感动?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勾画、读。
④ 作者的感激之情流露在哪些字里行间里?找出来,读,体会,感悟。
四、品读回味,升华情感。
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认真品读,与同桌一起体会句中深情。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生活中哪位教师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试着写一写。
课堂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培养孩子的爱心。
[智育目标]: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话表达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感受动物、植物的颜色与纹样的美;
[素质发展目标]:
引导学生观察,动物和植物的颜色与纹样;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欣赏,并能评述与表达。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大胆的评述、表达。
教学准备
动物、植物的欣赏课件,鲜花。
学生活动设计
一起观看,一起讨论。
一、导入
直接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在一起上一节以动物、植物为内容的欣赏课,在这节课上,小朋友们一定要认真地看,仔细地听,因为有许多问题等着我们来回答。
二、欣赏部分
(一)欣赏“美丽的花卉”片段
1.我们将要去的第一站是欣赏“植物花卉”。美丽的花儿离不开漂亮颜色和不同的形状,小朋友们要仔细看,比一比谁记得的颜色、形状多。(包括花瓣的形状)
2.师:先轻轻地讨论一下,刚才都见过哪些种颜色?
3.生:学生一个接一个大声地说。
4.师:见过哪些形状呢?(生答)
(二)欣赏鲜花
1.现在让我们从自己带来的鲜花中,选出一朵,没有带花的同学可以从老师这里挑选一朵,你能把它的名称、颜色、形状完整的介绍给大家吗?(轻声准备,互相介绍)
2.生:拿着鲜花到前面来讲解,师生共同欣赏。
3.让我们带着同学们精彩的介绍,再回味一下那些美丽的鲜花吧!(播放鲜花图片)
(三)欣赏《可爱的动物》片段
1.五彩的世界,离不开美丽的花儿,但这一切只是静静地美,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离不开的是我们可爱的动物。
(播放“可爱的动物”短片)
2.师:花有鲜艳的'颜色、漂亮的形状,动物朋友有没有呢?(请举例)
3.生答。
(四)欣赏动物图片
1.现在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找朋友的游戏:
前面的大屏幕上准备了几幅动物朋友的照片,你可选一个自己认为穿衣服最美的,说说你觉得哪儿最美。(从形状、颜色、斑纹这几个方面说)
2.生:介绍。
(五)作品欣赏
美丽的动物、植物,给地球带来了勃勃生机。
很多画家忍不住创作了一幅又一幅生动的作品,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几幅大师的作品。
1.何香莲《虎》中国
2.凡·高《向日葵》荷兰
3.塞尚《睡莲》法国
三、课堂延伸
动物、植物,可爱、漂亮,老师想知道,你们有什么感受,想怎样表达?
生:答。
今天,我们欣赏的内容,只是动、植物世界中的一点点,但老师已能感觉到我们大家都有一颗友爱的心,让友爱之心伴着我们快乐成长吧!(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四、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在植物乐园和动物王国中有很多的收获,我们不仅知道了大自然中的色彩美,还知道了形状美、花纹美等,而这些又都是自然美,我们欣赏的那些绘画作品中的美又都是艺术美。美在我们身边,希望同学们留心扑捉我们身边的自然美,表现艺术美,那我们的生活就会是美好的。
五、课后拓展
1、留意身边的动物、植物,欣赏它们的颜色及纹样。
2、欣赏以动物、植物为题材的艺术家的作品,想一想,这些艺术家为什么要表现动物或植物呢?
3、用绘画或拼贴等方法表现漂亮的动物与植物,大胆加入自己的想像。
教学反思:
这节欣赏课整堂贯穿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收集资料的能力等等。这种角色的转换,学习方法的变化,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在教学中我通过启发诱导,强调研究性学习,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对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开拓学生眼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课堂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抓住特征刻画人物。
2.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作用。
3.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这些信息准确、形象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学会抓住特征刻画人物。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作用。
2.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这些信息准确、形象地表达出来。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观察方法,学会抓住特征刻画人物。
2.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
古时候,有一个县衙贴出告示,要抓一小偷,告示内容是:今有一人入室偷窃,所盗数额巨大,现悬赏五十两缉捕。该小偷,个子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脸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嘴巴不宽不窄。请有线索者速告本县。
师:通过这则告示,能抓到小偷吗?为什么?
预设
不能。因为这则告示对小偷的描述没有突出小偷的外貌特征,没有辨识标志。
师:由此观之,要写好人物,只有仔细观察,抓住外貌特征,才能写谁像谁。
(板书课题:写人要抓住特点)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旨在通过故事导入,降低学生对抓外貌特征写人作文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对人物外貌特征的重要性的认识和学习本课内容的参与意识。
二、读教材,学方法
1.了解描写手法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54“写人要抓住特点”,并交流思考:如何写出人物特点?
预设
课件出示:
(1)以貌传神,写出人物的特点。
外貌描写又叫肖像描写,指对人物的体态、容貌、衣着、神情的描写。外貌描写的要求:根据需要,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外貌描写必须切合文章的主题,能为刻画人物服务。
(2)用语言、动作描写等展示人物个性。
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语言表达是展示其性格特征的镜子。所以,写人一定要重视语言描写,选择人物有代表性的语句来刻画其内心世界,表现其个性和思想。注意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
动作描写能表现人物性格。除语言外,人的行为也是受思想感情支配的。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描写人物的行为,就必须细心观察人物的动作,精心选择最准确、最恰当的词语。
(3)用心理描写直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通过对人物的心理进行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灵魂,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心理描写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不可主观臆造,不可无限制地扩大。
2.分析示例,加深理解
师:接下来,让我们根据例文了解一下各种描写手法。
课件出示:
(1)外貌描写
“画”肖像时,可描写人物的容貌、衣着、体态、神情等。还可以抓住人物的局部特征重点描绘,如小酒窝、眯缝眼、忧郁的眼神、乐观的笑容等。
【示例】他长得十分可爱,像国宝大熊猫一样憨态可掬。他的头圆圆的,虎头虎脑,看似愚笨,其实十分聪慧。他的发型很是特别,额头前的头发整齐排列,呈半弧形,像是用一只碗在额头上扣了一个圈儿。圆圆的脑袋,配上他那个性的发型,那形象简直萌到爆!
(2)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要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要性格化,符合人物的身份,表现出个性特征来。
【示例】周瑞家的进来笑道:“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戴来了。”宝玉听说,便先问:“什么花儿?拿来给我。”一面便伸手接过来了。开匣看时,原来是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儿。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曹雪芹《红楼梦》)
(3)动作描写
“描”人物的行为、动作时,要抓住人物个性化的动作,精心选择恰当的动词,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现人物特点。
【示例】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4)心理描写
“刻画”心理,要写出人物细微的感情和心理变化过程,反映出人物的感受、特点。
【示例】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再塑生命的人》)
三、绘名人,学经典
1.经典再回顾
师:下面我们再看看几处经典描写,通过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说说这些句子分别表现了人物的哪些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
课件出示:
《朝花夕拾》人物我了解
(1)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外貌描写)
(2)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神态、动作描写)
(3)“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神态、语言描写)
(生讨论后发言,逐一分析)
预设
(1)通过“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具体地描写了藤野先生的外貌,表现了藤野先生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2)这一句中“微笑”的神态和“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的动作描写,准确生动地描写出先生读书时的专注认真与全身心投入的沉醉状态,说明先生读书对“我”来说是很有感染力的。
(3)通过阿长“极其郑重”的神态,一再叮嘱的语言,描写了阿长在除夕夜对“我”的认真叮嘱,表现了阿长的迷信、愚昧以及对新的一年的期盼。
师小结: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要写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必须抓住人物的特征,细致描摹,着眼于神,揭示其精神内涵。
2.典型人物描摹
下面我们一起来描摹经典人物,看是否能用文字写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征。
课件出示:
观察下面鲁迅的图片,通过外貌描写表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
(1)学生结合自己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尝试写作。
(2)小组交流。
(3)教师展示名家作品片段并引导分析。
课件出示:
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原是瓦片头,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阿累《一面》)
师:这段文字从哪几个方面对鲁迅先生进行了外貌描写?哪些词语能体现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
预设
从面容、头发、胡须三个方面对先生进行了外貌描写。先生面部消瘦,但精神很好。“一根一根”“精神抖擞”“直竖”“打眼”“浓墨写的隶体”等字眼表现了先生顽强和倔强的性格特点,这正是作者要极力刻画的民主战士的'形象。
3.修改习作
(1)学生将刚才的习作进行再次修改,着眼于通过外貌描写体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
(2)小组内再次展示习作,评选优秀习作。
(3)全班展示修改成果:每组选出一篇修改前后的对比习作,展示交流。
(4)师生根据展示作品,点评。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明确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和实践中逐步提升描写人物的能力。
四、绘同学,用方法
师:平时,我们最熟悉的人莫过于朝夕相处的同学,你仔细观察过你的同学吗?你能用文字描述出来,让别人猜出他(她)是谁吗?
1.学生习作,小练笔
课件出示:
请同学们现场仔细观察同桌或你最熟悉的一个同学,结合他(她)平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用200字左右的文字给他(她)“画”一幅肖像。写好后,展示出来,我们一起来猜猜他(她)是谁。
(1)学生写作。
(2)小组互相交流评价。
(3)小组推荐优秀习作展示:展示——猜人物——点评。
2.修改范文,明确方法
(1)修改示例。
师:这些同学们都能抓住同学特征,让人一猜就中。本节课开头讲的那个故事里的小偷,因外貌特征描写不突出,难以辨别。假如你是县官身边的师爷,你认为如何修改告示才方便抓住小偷呢?
(生自主修改,师指名展示并点评)
(2)修改习作。
小组合作,修改刚才描写同学的习作。
步骤:
①小组内,每个同学再次展示习作。
②小组长组织,对不能很好突出人物特征的习作逐一进行集中修改。
③全班展示修改成果:每组选出一篇修改前后的对比习作,展示交流。
④师生对展示作品一一点评。
结束语: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写人要抓住特点。要抓住特点,先要学会细心观察,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细致观察,写出人物个性特点。抓住特点描写人物就是为了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描述自己的同学,进行小写作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板书设计】
写人要抓住特点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以事写人,在典型事例中刻画人物形象。
2.能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突出人物特征。
【教学过程】
一、启发思考,导入新课
师:“人”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在一件件事情中。要把人写“活”,写成“他自己”,就要把人放在事件中写,写他与别人的交往,写他富有个性的语言、动作行为和心理活动。所以,要想写出一个人的精神特征,还要学会以事写人。
(板书:以事写人)
二、精选事例,以事写人
师:我们在写人时,会发现有很多事情可以写。哪些事是必须写的,哪些事是可写可不写的,哪些事是完全没必要写的呢?这时我们心中要有一个核心,即能够表现人物特征的事情要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的事更要重点写。写的事情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几件。
1.课文引路,学习方法
师:现在我们以《再塑生命的人》为例,学习通过几件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的写法。
(1)回顾《再塑生命的人》,师生一起理出课文的主要事件:
课件出示:
①1887年3月3日,莎莉文老师来到海伦的身边,握住了海伦的手,把她紧紧抱在怀里。
②莎莉文老师送给海伦布娃娃,并且在她的手上拼写“doll”。
③莎莉文老师又给海伦一个更大的布娃娃,继续在她的手上拼写“doll”。
④当莎莉文老师与海伦为“杯”和“水”两个词发生争执,海伦总将“杯”和“水”混为一谈时,莎莉文老师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doll”这个词。
⑤在海伦摔坏了布娃娃后莎莉文老师没有生气,而是把布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带海伦外出。
⑥散步到井房,莎莉文老师把海伦的手放在喷水口下,让水在她手上流过,让她理解了“水”这个词。
(2)根据主要事件,引导学生画出思维导图并显示:
课件出示:
师:这些事例,都是围绕着莎莉文老师的教学展开,代表了她教育“我”的不同阶段。井房的经历是全文的高潮,“我”的学习由量变到质变,表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取得了初步成功。这些事例,都表现出莎莉文老师的耐心、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2.课堂实践,写作交流
课件出示:
请参照上面的示例,选取一个熟悉的人为写作对象,先思考要描写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在脑海中选择事例,再画出思维导图。
参考写作对象:我的老师、我的同学、我的爸爸(妈妈)、我的偶像等。
步骤:
(1)学生自选主题,画思维导图。
(2)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明确如何围绕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选择材料,刻画人物内在的个性特征。两个环节,从课内引申到课外实践,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直观易学。
三、抓住细节,事中显神
当我们写多件事情表现人物时,要处理好叙事的详略。详写的事情也不能面面俱到地展开叙述,而应该突出重点,要将概括叙述与具体叙述相结合,力求通过一些具体而微小的细节表现人物特点。
1.例文引路,学习方法
师:下面我们一起以魏巍的《我的老师》为例,学习多件事情叙述的详略安排,学习用细节刻画表现人物形象。
(1)师印发并指导学生阅读魏巍的《我的老师》。(见《教师教学用书》P161第三单元写作的“例文评析”栏目)
(2)明确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阅读要求
①勾画出描写蔡老师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语句,体会语句表达的真挚感情。
②概括出本文写的七件小事。
③标注出每件事的详略。
预设
七件小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看老师写字;⑥看老师收拾东西;⑦梦里寻师。
(3)阅读交流。
师:你从这篇文章中看到魏巍是怎样表现蔡老师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的?
(生讨论,师指名表述意见)
预设
①通过写七件具体的事情表现蔡老师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②通过对蔡老师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细致描写,表现了蔡老师温柔美丽、善于观察孩子内心的性格特点。
2.课堂实践,写作交流
(1)完善思维导图。
同学们进一步完善刚才画的思维导图,做如下改进:
课件出示:
完善思维导图:
①在你的中心部分注明你要表现的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如:我的老师——幽默风趣,知识渊博,爱生如子。
②围绕你想表现的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标注出事例的详略及顺序安排。
③用150字左右,写出其中一个小细节。
(2)交流展示。
①小组互相交流,互相评价。
②推荐优秀作品展示,师生评价。
要求:看细节是否能刻画人物精神,详略安排是否围绕中心。
结束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明白了“人”不可能脱离事情单独存在,学习了在具体的事情中表现人物的方法,知道了通过几件事情表现人物的时候,要对事情做详略处理,更要有细节描写,人物才会活灵活现,才能形神兼备。
希望同学们平时多注意用心观察,抓住特征,勤于练笔,积累经验,让笔下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对一、二课时所学的知识点的综合运用,是综合能力的展示。通过对完整文章的分析,全面了解围绕人物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选择材料,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课堂实践可操作性强,直观,易于学生学习和评价。
四、布置作业
以下题目二选一:
1.根据你课内完成的思维导图,完成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2.你有自己的偶像吗?选择一个你最崇拜的偶像,搜集关于他(她)的图片、材料,画出思维导图,选取典型事例,表现偶像个性特点。围绕“我的偶像”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设计意图】本环节进一步要求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完整呈现出一篇规范的写人习作。另外要求学生搜集资料,画思维导图,促使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再练习写作,让学生有话可说,不至于盲目选材,一知半解地评论偶像。
【板书设计】
写人要抓住特点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我实现了讲练结合,既有写法指导,也有写作实践,力争以兴趣为激发点,以能力为落脚点,以训练为手段,逐层深入,步步推进,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使用人物描写方法和在具体事情中体现人物精神品质、性格特征的方法。
课堂教学设计 篇7
【设计目的】
《孔乙己》一文的对话描写在全文中占很大的比重,理解文中有关人物的对话,对把握全文、领会主旨有着特殊的作用。本设计拟从人物的对话切入,以对话教学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去领悟鲁迅先生“画眼睛”“勾灵魂”之白描手法及其作用。进而引发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情感,理解孔乙己悲剧的一生及当时社会世态之凉薄。
【设想及步骤】
一、以师生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举例阿累的《一面》引发学生回忆文章里面有关鲁迅先生的肖像描写,指导学生得出感受:每处笔墨均极为简省,可描写的人物形态特点却逼真感人。让学生体会到肖像描写对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由此引出鲁迅先生描写人物时常用的“白描手法”(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同时向学生进一步介绍:在鲁迅看来,一位作家在塑造人物的时候,还有“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感情,便是连面目身体也表示着(《鲁迅全集》第4卷第466页)”的另一高超手法,从而将话题由外貌描写方面自然过渡到语言描写方面。引导学生从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入手,去分析其对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从而导入对新课《孔乙己》语言描写这一成功范例的探究性学习。
二、明确人物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对话
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对话的概念:
广义的对话就是人物所说的话,主要指两个人之间的口语交流,即“会话”,但也包括一个人有时的“独白”。“言为心声”,对话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一面镜子,是人物袒露内心世界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
2、由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对话的段落,并指出其中哪些段落是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让学生在文中用序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标出。
三、师生讨论,共同分析文中的对话
1、学生找出文中的七个对话段,并明确其中有五个是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的(学生回答,教师必要时加以指点)。
2、师生先就找出的五个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的对话,依次展开讨论。
(分别在4、6、7、8、11段以上四处对话也突出了孔乙己的迂腐可笑,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可笑在我们读者心中却并非轻松,而是饱含着一种辛酸。)
3、师生讨论分析另两处对话。
(分别在10、12段。教师要借助掌柜之言语,去触发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从文中感受当时社会世态之凉薄,封建社会里的那种阴森的人际关系又是多么的冷酷无情!从而对文章的`主题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四、引导学生探究文中人物语言的其他作用
教师设计问题:“言为心声”,在上述这些话中,除前面所提出的作用之外,有的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有些还通过语词的断断续续或与标点的灵活运用相结合,生动地描摹人物神态……要求学生从文中各找一两个例子予以说明。
五、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1、概括文中七个精彩对话的特色:绘声绘色,如闻如见。
2、孔乙己的形象:
3、本文反映的社会问题:社会人际关系的冷漠,尤其是“对于苦人的凉薄”(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
六、练习设计
课后注意细心观察周围不同人物的语言并作二三个片段描写的练习。
课堂教学设计 篇8
设计理念:
本文以频频分段的形式,笔调简练而利索地勾勒出洪水来袭的迅猛,老汉临场指挥的果敢,舍己救人的震撼力量。虽然桥是连接当时生与死的纽带,但是这桥是窄的,是经不起折腾的。
所以,真正联结起村民生与死的坚实的桥梁,恰是老汉沉稳作战的风范,舍己救人的力量。这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而语言表达是为主旨服务的,所以,本课的设计旨在以“桥”为切入点,层层深入,教师要着眼于问题的锤炼和设计,要有益于广开思路,便于学生以语言文字为着眼点,借以想象,描述,增加语言实践的机会,并以情感渲染为依托,以多层次回环朗读为情感推波助澜。力求体现思维、语言及情感三者的和谐共振。
教学预设重点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补白想象描述等,锤炼潜心读书的思维品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多层次回环朗读,感悟文章的表达,体察洪水来袭的可怕,老汉的沉稳果敢,舍己救人的力量。感受情感的冲击。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就文章特殊的表达形式,体会其表达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题,质疑,
1、板题质疑:桥,让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或许会说:桥是连接河两岸的建筑,有铁桥、木桥等)
2、一读课题,课文为什么以桥命题,究竟这是一座什么样子的桥呢?
二、以“桥”为切入口,一读文本,初步积淀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想,文中的“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2、交流,可以初步说说文中依据,随机层层点拨:
窄窄的木桥不结实的木桥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
3、二读课题。说到这里,再读课题,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可以是沉重的,郑重的)
引导: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平日里或许只是山村里极不起眼的,可在洪水来临时却成了——
生死桥逃命桥生命桥救命桥希望桥
三、再读课文,感受桥的“无奈”。
就是这样一座又窄又不够结实的桥,成了洪水突然袭击时的唯一的逃命桥。那么它是否真的能那么轻易地救老百姓的性命呢?当时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划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选择其中感受最深的一句作批注。
1、交流。
2、适时解疑:“像泼。像倒。”为什么独立成句?引导:凝重的笔调。两字却字字千钧,脑海里可以是一幅活的声势兼备的画面。更突出了雨非同寻常的大。致使洪水泛滥成灾。
3、激情再创造引读,感受洪水的疯狂:洪水咆哮着,像——,从山谷里——。洪水已有近——,这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
4、感悟“跳舞”一词的表达:当时的情形是——(无比紧张的,令人恐惧的)就是这样一种状况,作者怎么竟然用了“跳舞”这个词语?是不是太不合时宜啦?
5、指名,(这洪水简直是一群魔鬼在跳舞,让我不由地想到了——“群魔乱舞”这个词)
6、这与下文的哪个词语是呼应的?“狞笑”,洪水在跳舞,死亡在狞笑,此时你什么感觉?你想?甚至想?看,文中的人们不也是如此——
7、朗读写人们反应的句子。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恐惧不安送进句子中去。
读好“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
8.读着读着,我的`眼前出现了逃难队伍中的一个——
9.出示: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其中有一个——
按这个句式写一写你眼前出现的这一人物,注意写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10面对疯狂袭来的洪水,人们几近疯狂崩溃,几乎失去了理智,试想,这样的又窄又不结实的桥——?(怎能承载得了疯狂的拥挤踩踏?)急需要什么?(沉稳的组织者,有序地疏散)
11老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场的———
第二课时
一、划找句子,初步感受老汉的形象。
1、上节课,大家在邱老师的带领下已经读通了课文,并且感受到在那个黎明时分,面对突如其来的(山洪),人们(受惊了),一百多个村民都毫无秩序地拥向那窄窄的(木桥),情况非常(危急)。幸好那年迈的老汉,那受全村人拥戴的党委书记早已站在窄窄的木桥前,让我们穿越时空,看一看这位老汉在生死攸关之际做出的人生选择,留下的感人事迹。
2、请同学们读7——23自然段,划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然后交流,大屏幕出示句子,同桌再读一读。
二、品读句子,深刻感悟老汉的精神。
1、读了这些句子,相信老汉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一句话最
让你感动呢?用心地读一读这个句子,并写下你的内心感受。
2、交流:
1)第8自然段。
2)第10自然。
3)12自然段。
学生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从中品悟老汉的“屹立如山、责任如山”,并进行朗读指导。
3、是的,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汉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洪水无情,但人间有爱,这样的老汉能不受人拥戴吗?可是当情况越来越危急,洪水已经漫到人们的腰际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这些事情是否有矛盾呢?
出示15、21、23自然段。1)“揪、吼、凶”和“推”矛盾。
2)、急于求生的小伙子和推老汉先走矛盾。
老汉和小伙子的言谈举止的确令人费解,充满了矛盾!请一生阅读下文,老师相信你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文章到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之间那血浓于水的关系,这个结局(……)
4、反复咏叹,感受亲情。
1)、当我们明白老汉原来是小伙子的父亲,小伙子原来是他的儿子的时候,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令人感动的一幕,相信你又会有新的感受。让我们把“儿子”这个充满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带入文章中,一起深情地朗读14——23自然段,我们就能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了。引读。
2)、想象老汉会喊些什么呢?出示。是啊,眼见自己骨肉被洪水吞噬,试问世间那个父母会不痛心疾首?
3)、请你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如果再给老汉一次选择,老汉还会把儿子从队伍里揪出来吗?如果他有机会跟儿子解释,他会对儿子说些什么?
此时此刻,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父爱如山)
5、这样的老汉最终没有留下,和他儿子一起被无情的洪水吞没了。其实就在木桥前,在没腿深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桥前,在没腰深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桥前,在没胸部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桥前,老汉完全可以让儿子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桥前,老汉完全可以和儿子一走了之,但是——,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啊!这样的老汉能不受人拥戴吗?
然而,这样的老汉最终还是被无情的洪水吞没了,但凶猛的洪水吞不没的又是什么呢?出示屏幕。学生练习。
三、抒发情感,激情表达自己的哀思。
老汉离我们远去了,面对着残破不堪的木桥,你最想说的又是什么呢?表达对老汉的哀思学生写后交流。
四、三读课题,总结全文。
再读课题,你对桥又有什么感受?理解桥的象征意义,并总结全文。投影出示读句子:
他像一座山,一座屹立不倒的山,他更像一座桥,一座联结生命的桥。
课堂教学设计 篇9
【学习目标】
1、认识所、牧等12个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激发学生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本课挂图或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
出示课文插图:
图中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
(指名说)
清代有一位诗人为这写了一首诗,你想读读吗?
板书课题:
指导读准平舌音所。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由读古诗: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对读:
检查字音。
3、再自由读:
说说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
4、指名说。
三、图文结合,再读感悟
1、出示挂图,师指牛与牧童图,问:
这是什么?
(牧童骑黄牛)
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
(歌声振林越)
2、多美的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四、读诗想画面
1、师配乐读古诗:
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根据画面练习背诵:
引背、同桌对背、齐背。
五、读一读,想一想
从林樾、鸣蝉可以知道这首古诗是写哪个季节的?
六、指导书写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
3、教师范写,同时讲解。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评价。
第二课时
一、看图导入
1、出示挂图:
这是什么?
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
(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
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图文对照,再读感悟
1、看图:
池塘是怎样的?诗中是怎样写的?
(引出: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引导学生理解泉眼和晴柔。
2、图上还有什么?诗人是怎样写的?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全班齐读。
四、指导朗读
1、个别读。
2、评读。
五、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分小组练习(一人读诗,其他人想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3、指导背诵。
六、巩固生字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认读。
2、去掉音节认读。
3、小组合作,认记字形。
七、拓展练习
学生背诵其他自己学会的诗,比如杨万里的诗,或描写夏天的诗等。
八、作业设计
1、练习书写生字。
2、背诵一两首描写夏天的古诗。
【板书设计】
所见
骑 振 捕 闭
小池
泉眼 树阴
小荷 蜻蜓
课堂教学设计 篇10
知识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明白写作中要讲究炼字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平淡的语言文字,透过人物的言行去感悟人物形象。
情感目标:
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重点难点:
1.理解“推敲”的含义,明白写作中要讲究炼字的道理。
2.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又为我们创造了这有趣的汉字,使得我们中国的.文化得以代代传承。真是“一字一方块儿,一句一道川,中华五千年,文化代代传。”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每个字、每个词都有一个故事,那么“推敲”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关于这个词的来历,还有一段典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这个故事。(板书课题)
二、复习巩固
1.“推敲”一词什么意思?(指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
2.故事的主人公是谁?(贾岛)谁能用一句话先简单介绍一下贾岛?(课文第一段)
3.文中哪些段落讲了“推敲”的来历?(2——7节)
三、感悟贾岛
师:让我们赶紧走进故事当中去认识贾岛吧!
1.投影第一幅图:贾岛月夜敲门。生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配乐朗读,感受景色之幽静、迷人。
(投影: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2.自由阅读第二节。
思考:贾岛与李凝的友谊如何?说出理由。(由“拜访”、“山路”、“好久”、“摸”等词中体会二人友谊非同一般。)
3.贾岛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才华横溢)
师:月夜访友,虽未相遇,但这迷人的景色却给了他创作的灵感,文思泉涌,于是一首好诗诞生了(板书:题诗)——(投影:《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四、走近贾岛
1.学习第三节“斟酌”的部分。
投影第二幅图:贾岛骑驴进城。
a.贾岛骑驴进城,途中又发生了什么事呢?他想到了什么?又是怎样做的?
b.带着问题自读第三节。
c.生交流:贾岛反复斟酌诗中的一个字眼儿。(板书:斟酌)
d.比较句子: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贾岛独自骑着毛驴返回长安。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e.请生表演,让学生感受贾岛的如醉如痴,忘我投入。
f.谈谈又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贾岛?(专心致志、全神贯注)
2.学习4——6节,“撞驾”部分。
a.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贾岛的痴迷呢?生读第四节。(板书:撞驾)
b.生谈感悟。(比较行人与贾岛的行为)
c.分角色朗读韩愈与贾岛的对话,注意人物的语气。(韩愈责问,贾岛诚恳。)
3.学习第7节,“解疑”部分。
师:韩愈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对诗句当然很感兴趣,他还会继续责怪贾岛吗?自读第七节,同桌互演二人的谈话交流。
a.生读,自由表演二人对话。
b.指名读,评,再读。
c.同学们畅谈自己的看法,用“推”好,还是用“敲”好。(提示:结合整篇课文,前后联系起来思考。)
d.出示韩愈的话,归纳理由。(板书:解疑)
(投影:“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
e.由韩愈的解释总结出“推敲”用词的方法。
(投影:1.能否为表情达意服务;2.联系语境判断用词是否准确;3.用朗读来判断用词是否准确。)
f.出示《题李凝幽居》,配乐朗诵。
五、走进贾岛
师:历史上的贾岛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投影:生平简介。贾岛(779——843)字阆(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中晚唐时期著名诗人。曾因家境贫困,出家做过和尚,法名无本。后因韩愈很赏识他的诗才,所以还俗。他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其诗以苦吟著名,被称为“苦吟诗人”。)
师:谈到贾岛的“苦吟”,我们就不得不读读他的一首五言绝句。
(投影:“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生谈你又对贾岛有了怎样进一步的认识?(板书:精益求精、锲而不舍)
六、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请看——
投影:红杏枝头春意(闹)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春风又(绿)江南岸
练习:春风吹绿了树荫,吹()了小草,吹()了河水,吹()了杏树的花苞。
七、总结
感谢“推敲”——是“推敲”再现了一段文坛千古佳话;是“推敲”让我们走进了“苦吟诗人”贾岛;是“推敲”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和无穷魅力。“推敲”的故事千古传诵,古往今来,人们念念不忘;茶余饭后,人们津津乐道,这其中不仅是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更在学习着诗人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精神。
课堂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
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文本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情感:
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感悟夹竹桃花期和花影所呈现出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作用,从中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季羡林老先生的《夹竹桃》。(板书课题)
二、引导质疑
1、通过上一节的学习,知道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吗?哪些自然段是直接描写夹竹桃的?(2、4、5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的1、6自然段。
3、自由读1、6自然段,质疑。(预设:既然“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为什么季老先生却“爱上了夹竹桃”?)
4、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从文中找答案。(学生默读、思考,教师巡视。)
三、交流感悟
交流“季老先生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这一问题,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讲读相应的内容。
(一)花色
1、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出示红色、白色两盆花)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说得越详细越好。
3、火和雪是不相容的,可是你看,(出示两盆花融洽地开在一起)看到这种景象,你有什么感觉?(相机板书:奇妙有趣)
4、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种奇妙有趣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过渡:夹竹桃奇妙有趣的花色让季老先生喜欢,那他还喜欢夹竹桃的什么呢?我们继续交流。
(二)花期
1、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画出表现夹竹桃韧性的词句。
2、交流:
“悄悄地”、“一声不响”可以看出夹竹桃的默默奉献;
“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看出夹竹桃顽强的生命力;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无日不迎风吐艳。”看出夹竹桃的顽强;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看出夹竹桃的始终如一和坚持不懈。
3、相机出示两个双重否定句,理解它们的作用。
4、指导读好这两个双重否定句,读出季老先生对夹竹桃的赞叹之情。
过渡:无论是气候的变化,还是季节的更替,唯有夹竹桃始终如一。它的花期之长,没有任何一种季节性的花朵能与之相比,所以季老先生这样赞叹道:(课件出示,齐读)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5、默读第3自然段:这段都写了什么?一百多字,十四种花,却没有一个字是写夹竹桃的,季老先生是不是写跑题了?(理解这一段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6、在对比和朗读中突出夹竹桃的特点和韧性:
春天,迎春花、桃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花开得花团锦簇,但很快就凋谢了,而——(课件出示,齐读)“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夏天,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夜来香等开得是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可是很快就黯然失色了,而——(课件出示,齐读)“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等到玉簪花和菊花在秋风中怒放的.时候,它依然——(课件出示,齐读)“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7、在朗读中进一步感悟夹竹桃的韧性。
无论从春到夏,从夏到秋;无论艳阳高照,还是暴雨倾盆,夹竹桃——(课件出示)
无日不迎风吐艳。
无不奉陪。
所以,我们这样赞叹它——(课件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夹竹桃目睹了百花争艳的繁华美景,又亲见了百花的无奈凋零,它始终如一,它的坚强,它的持之以恒,它的默默奉献以及它顽强的生命力,都让我们感动,那让我们读出发自内心的赞叹——(课件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过渡: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长,韧性可贵,学到这里,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夹竹桃?其实,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那么,它还有哪些妙处呢?
(三)花影
1、季老先生为什么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能引起季老许多的幻想?
2、出示课件,创设情境,理解“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3、自由读第5自然段,完成填空。
4、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你还可以幻想到什么?
5、把你想象到的这么美的画面读出来。(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四.总结拓展
1、看着板书,总结全文。
2、简单介绍作者季羡林。
3、推荐课外阅读季羡林的散文集《二月兰》。
课堂教学设计 篇12
一、教学内容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欣赏教学—《同伴进行曲》
二、教材分析
乐曲为复三段体结构,是一首用管乐器(包括铜管乐器、木管乐器及打击乐器)演奏的进行曲。作者泰克早年曾在军队中供职,在此期间创作本曲,但乐队队长并不欣赏,还加以嘲讽。后来廉价卖给出版商,演出后却受到人们极大的欢迎,作者一举成名。乐曲的曲名系以后所加,用以表示对就是军乐队中同伴们给予他的关心和帮助的感激。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进行曲体裁音乐的强弱、速度、风格特点等知识。
2、聆听《同伴进行曲》,能听辨乐曲的不同乐段,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内容,能边听音乐边进行列队表演和打击乐伴奏。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激发音乐欣赏的兴趣,体会同伴之间的珍贵友谊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1、感受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听辨乐曲的异同乐段
2、听音乐进行队列表演和打击乐伴奏
五、教学准备
纸杯、钢琴、多媒体、哨子、打击乐
六、教学过程
一、杯子节奏游戏
1、师:我们先来做一个杯子的节奏游戏。请同学们仔细看桌上的六个杯子,胡老师要用击掌的方式,打出一条节奏。你们可以吗?
2、师:看!我的杯子发生了变化。(第一拍为强拍)
再来打一打,但是这次我要加大难度了,请同学们一边拍一边要观察杯子的变化,我的杯子发生变化的时候你的节奏也要发生变化。(强弱强弱强弱)
3、师:现在的这条节奏若果用强弱来表示的话就是:强弱强弱强弱
4、师:我们就用这样的节奏来为下面的乐曲打一打拍子(播放《运动员进行曲》)
5、师:咦,这段旋律熟悉吗?在什么场合听见过?
6、师:这首曲子的名字就叫《运动员进行曲》,它的强弱规律就是强弱强弱设计意图:通过杯子节奏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感受进行曲二拍子强弱的特点
二、了解进行曲
1、师:如果用一幅图来表现一下刚才那首曲子所表现的画面,你觉得哪一幅比较合适?
2、师:对,进行曲就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曲子,通常会出现在阅兵式、运动会、开幕式等比较隆重的场合。
3、师:我要请同学们来给进行曲把一把脉,数一数进行曲每分钟的心跳。拿出你小手,轻轻地拍一拍你的大腿
4、师:进行曲每分钟的心跳是120——130下,速度怎么样,很快,但是却跳得很有节奏。所以进行曲可不是什么地方都能播放的,它有很多的讲究。我们来回顾一下进行曲的知识
设计意图:在实践中学习进行曲知识,熟悉A段旋律,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也有利于知识地更好吸收
三、揭题
1、师:今天,胡老师要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世界上非常著名的进行曲——《同伴进行曲》。首先,请用热烈的掌声请出作者
2、(教师化妆成作者,用第一人称讲述作品创作背景)
设计意图:教师用第一人称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作者及作品,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体会作者与小伙伴的友情。
四、聆听乐曲
(一)聆听A段
1、师:今天,泰克先生要带同学们去军队里看一看,学一学本领。听!他的小伙伴们来了!播放A乐段
2、师:我这儿有两种图形,哪一种图形更能表现刚才所听到的音乐。(一种波浪线,一种小圆点)
3、师:小圆点,因为刚才听到的音乐有什么特点?刚健有力,仿佛好像是泰克先生和小伙伴们在队列练习
4、师:我们赶紧看看他们在队列练习的时候都做些什么?师随音乐做踏步、敬礼、转头的动作,学生仔细观察。
5、师:请你学一学他们的动作。
6、学生跟随老师律动,当音乐发生变化是,仔细观察老师的手势进行队列变化表演
(二)聆听B段
1、师:哦,小伙伴们有点累了,坐下休息一下,听泰克唱支歌吧!教师用B段旋律创编歌词,演唱,学生聆听
2、师:泰克在唱什么?(仿佛在和老朋友回忆以前在一起的美好时光)适合用什么线条?(波浪线,旋律优美,比较抒情,不像之前那么铿锵有力)
3、师:我们也加入吧。用“唻”模唱,注意口型
4、带歌词演唱B段
(三)聆听C段
1、师:我们来听听乐曲的.最后一部分,听辨一下,这一乐段和之前我们聆听的哪一乐段相同?是完全相同吗?
2、师:和第一乐段相同,但比第一乐段少一次主题。所以这首曲子的结构是:A+B+A的三段体结构,也叫做复三段体结构
3、师:还记得我们在第一乐段时做的踏步、敬礼、转头的动作吗?我要用另外的东西来替代他们?
4、师:请同学们看一看你手中的乐器,打一打,想一想,你的乐器发出的声音和屏幕上的那个图形相似?(响板:实心点串铃:波浪线)
5、师简单讲解乐器的演奏方式:用响板代替踏步,用串铃代替敬礼,用哨子代替转头
6、和着音乐演奏
设计意图:低年级孩子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聆听的习惯还在不断培养中,教师要运动用律动、模唱、打击乐等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各个感知器官,使其参与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聆听乐曲中来
(四)完整聆听
师:让我们来一次完整的阅兵仪式吧!
A段:队列演习B段:静静聆听,休息A’段:打击乐
五、情感升华
1、师:同学们,不知不觉,我们把泰克先生的《同伴进行曲》都聆听完了。最后,泰克先生还有几句话想跟大家说。
2、泰克:同学们,今天真的很高兴认识这么多的小伙伴,你们之间配合的默契让我很感动,也让我想起了在军队时候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训练的美好时光。我想送大家一首歌—《友谊地久天长》
友谊需要真诚去播种,友谊需要热情去灌溉,友谊需要原则去培养,友谊需要谅解去护理。
希望同学们能珍惜你生命中每一段珍贵的友谊!再见!
课堂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了解作者和家人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理清文章结构。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可是他家最终却永不养猫,期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去读课文《猫》。
(板书课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生字词,以课后“读读写写”和课下注解为主。
2、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写了自己一家养猫的经历。作者家里养了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完成课后“思考探究一”的表格。
要求:来历和外形用“——”勾画,性情用“~~~~~~”勾画,在家中的地位和结局用“()”勾画。
三、细读课文
1、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详写?哪几次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理由?
明确:第三次详写,第一二次略写。这样安排详略得当,使得文章波澜起伏,感情层层递进。尤其是第三只猫的死亡让作者陷入深深的懊悔之中,难以忘怀,自然着墨最多。
2、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那么你喜欢哪只猫?用下面句式说说:
我喜欢第___只猫,因为它________,我从______________(语句)看出来的。
【学生的答案可能有:
A“三妹常常的,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与“三妹逗她时,它好玩极了。”相比较。
(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活泼可爱,表达了“我们”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写出小猫捉蝴蝶的有趣、活泼,表达了“我们”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C“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写出了小猫的淘气、顽皮,表达了“我们”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教师小结: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四、质疑探究,理解主旨。
1、对三只猫的亡失,“我”的感情各是什么?
2、怎么理解“我”对第三只猫的内疚、忏悔之情。
3、这篇文章的中心主旨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
1、第一只猫:“我心里也感到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第二只猫:“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第三只猫:难过、内疚、忏悔、自责。
2、朗读17—34自然段,思考:在这个冤案中,“我”错在哪里?第三只猫死亡,我什么内疚、忏悔?
明确:
(1)“我”错在:“我”凭主观臆断,妄下断语,断定鸟是第三只猫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
(2)追问:同学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养第二只猫时家中也养了一对芙蓉鸟,鸟也被吃了,“我”会怎么想、怎么做?请你以第一人称来叙述。
(教师小结:本来,一个喜欢猫的人,对各种猫都应该一视同仁,美丽活泼的猫固然喜欢,而对于不美丽、忧郁的猫更应该怜悯,倍加关照。但是“我”并不是这样,“我”对三只猫的态度各不相同,以致造成了极严重的后果,使得第三只猫含冤而死。)
(3)问:第三只猫死亡,我什么内疚、忏悔?
“我”内疚、忏悔原因:第三只猫是冤死的,是因为“我”意识到凭着个人的好恶,带着私人的偏见去对待第三只猫是多么的不公平,因而良心受到谴责,追悔莫及。
3、(1)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
(2)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3)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4)要为人着想,不能损人利己。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有时候我们读郑振铎的《猫》会有这样的感慨:这哪里是在写猫呢?分明是一幕世态人情的写真!那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一种真情,一种感人肺腑的力量,就是文学作品艺术上的美的体现。
六、延伸迁移
我们应该以怎样的一种态度对待生命?(出示动物图片)
七、布置作业。
1、完成基训
2、预习下一课
板书:
16、猫
尊重他人尊重生命
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课堂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写本课10个生字,做到知音、知形、知义,能用硬笔规范地书写。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词句,体会“轻手轻脚”“一针一线”“轻轻地”“暖烘烘”等词的意思及在本文表达上的作用。
3、读懂课文,理解“温暖”的含义,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主动帮助他人的愿望。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初步培养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鼓励用硬笔书写。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体会重点词句在表达人物品质方面的作用。
3、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人的方法。
教学准备
师:雷锋的`画像(挂图或影像资料)。
生:课前搜集雷锋的资料,如故事、日记、歌曲。
教学过程
一、浅谈人物,激趣导入
1、出示雷锋挂图:你知道他是谁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2、简介雷锋生平(生介绍,师补充)。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雷锋的文章(板书课文题目)。
4?读课文题目,质疑:“温暖”是什么意思?在本文中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生画出本课生字新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识字,把自己的记字方法与同桌交流。
3、指名认读生字卡片,就易读错的字给生提个醒儿,并要求生口头组词(强调“宿”是多音字,读sù、xiù或xiǔ)。
4、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主人翁是谁?
三、精读质疑,理解感悟
1、选择喜欢的方法朗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
2、引导质疑(把与课文理解有关的问题或重点句子罗列出来)。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解答疑问。
(1)轻声读课文第2段,找出雷锋关心战士的句子。
句子1:雷锋夜间值班回来,看到有的战士蹬开了被子,便轻手轻脚地过去给盖好!
①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②“轻手轻脚”体现了什么?你还能说出意思相近的词吗?做一做这个动作。
③朗读体验,该怎样读这一句?(轻柔的语调)
句子2:当他发现小韩的棉裤上有好几个小洞时,心想,天冷风寒,可不能让小韩穿这样的棉裤出操、出车,就拿起棉裤一针一线地给缝补好,然后轻轻地盖在小韩的身上。
①雷锋当时的内心活动是什么?
②看教学挂图,体会“一针一线”“轻轻地”等词的意思。去掉这些词语后,对比朗读,体会这些词好在哪里。
③指导朗读。
(2)朗读课文第3~6段,找出最能打动自己的内容读一读。
①生读文,用“”划出雷锋做了好事后的表现的词语。
②抓住“不吭声”“大惊小怪”等词想一想:雷锋当时是怎么想的?
③揣摩人物的内心,现场表演一下第3~6段的内容。
注意:要读出雷锋做了好事的平常心,也要读出战士心中激动与温暖的感受。
④讨论“又是班长……”中的“又”是什么意思?
⑤发散思维:谁还知道雷锋的故事?
(3)齐读最后一段,思考:小韩为什么心里感到暖烘烘的?与题目“温暖”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体会:不仅是炉火使人感到温暖,雷锋关爱战士,做了好事不留名、不张扬、不图回报的精神更让人感动,所以小韩感到暖烘烘的,与题目“温暖”呼应。
四、再读课文,整体回归
1、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生用一两句话夸一夸雷锋。
3、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请生讲一讲。师相机鼓励生简单地写下来,注意写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经过。
五、写字练习,巩固新知
1、分析生字字形及书写难点,练习写字。
2、对写得好的同学加以鼓励。
课堂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目标:
1、通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
2、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课题
⑴看过电视剧《八仙过海》吗?神仙与凡人与有什么区别?
⑵揭题。理解“神”字的意思。带着这样的理解,响亮地读读课题。
【设计意图】课前谈话是为了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也是为上课进行“预热”。抓住题眼“神”字,组织学生进行课前谈话,让学生说说对神仙的认识,从而以神仙为话题,将课堂内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预习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自学课文
⑴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沃克医生两次评论刘伯承的句子。
⑵想一想课文主要写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找到沃克医生两次评论刘伯承的句子。在对这两个句子的反复朗读中,发现沃克医生评论语言的`不同,继而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产生本课所要讨论的重点问题:沃克医生开始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人,后来又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三、围绕问题,深入探究
环节一:感悟“军人”特质
句子: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感悟刘伯承伤势的严重程度和他的从容镇定。
1、伤势有多重?补充资料。
2、从容镇定是什么意思?读读表现刘伯承从容镇定的句子。(可以分角色读)
环节二:感悟“军神”特质
1、拒绝使用麻醉剂
⑴刘伯承是怎样拒绝的?指名读句子。
句子: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⑵在这段话中,他最想强调什么?——他为什么这么看重自己的大脑?——你从中感受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为革命乱迪氲枚啵约合氲蒙伲┐抛约旱睦斫舛辆渥印
⑶他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你从“平静”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他深思熟虑,已经作好了忍受巨痛的准备)带着你的理解再读句子。
2、忍受手术的巨痛
⑴手术到底有多痛?指名读句子。
句子:病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⑵作者是怎么写出巨痛的?(抓住人物的动作、外貌与神态描写)
⑶一声不吭是什么意思?难道手术室里没有一点儿声音吗?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⑷此时此刻你的内心有什么感受。带着你的理解读句子。
3、一直在数刀数
⑴出示句群: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⑵两人说话的语气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
⑶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将课文第14、20、21三个自然段整合在一起出示,因为这三个自然段,都强调了“刀”这个字,分别是“一刀刀”、“多少刀”、“七十二刀”。“一刀刀”强调了手术要承受巨大的痛苦,“多少刀”突出了沃克医生的怀疑和震惊,“七十二刀”说明了刀数之多。另外,还可以抓住两个人的不同语气。从标点符号处入手,沃克医生的话末尾分别是感叹号和问号,而刘伯承的话末尾却是句号。引导学生揣摩两人说话的语气为什么不一样,感受刘伯承的崇高精神。
四、回归整体,升华感情
⑴出示中心句: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⑵品读句子,理解这句话中的递进关系。读出惊奇、赞叹与敬佩之情。
⑶补充资料,介绍刘伯承的伟大功绩。
⑷刘伯承为什么能这么坚强?(为了他的信仰,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
⑸像这样的人物,这样的英雄还有很多,你能举些例子吗?
【设计意图】首先要通过朗读来感悟三个短语在意思上和感情上的递进关系。其次,通过出示补充材料——刘伯承的历史功绩,进一步感受刘伯承确实是当之无愧的军神,最后,让学生思考:刘伯承在手术过程中为什么能这么坚强?通过寻找刘伯承刚毅勇敢的动力源,使人物的精神内涵得到升华。由此进一步拓展:像这样的人物,这样的英雄还有很多,你能举些例子吗?以此寻找英雄人物的共性,进行了良好的人文熏陶。
五、布置作业,写法迁移
仿写句子。提示:可以写写着急、喜欢、紧张的情景。
【设计意图】课文的16自然段是很有特色的,作者成功地表现了刘伯承的“痛”,却没有用到一个“痛”字,关键是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神情和动作进行细致入微地描写。本次作业,要求学生根据16自然段来仿写句子,语言训练扎实有效,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的同时不忘落实语文的工具性要求。
课堂教学设计 篇16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动起,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2、明百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三、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揭示新课。
同学们,大家都同往着大海,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广阔美丽,更是因为它的神秘,在这深邃的大海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种号称“海中之王”的动物,它的形体庞大,比大象还要在许多呢?知道是什么动物吗?
板书 鲸
2、了解课文内容
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你们读文后了解了哪些有关鲸的知识,你是从课文哪个地方读出来的!
说明文的说明讲究条理,介绍是有序的。一般情况下,一段介绍一个内容。同学们可以运用找中心句的方法我列提纲的方法来概括
师生共同小结
鲸很大
鲸是哺育动物
鲸的种类
生 鲸吃什么
活 鲸用肺呼吸
习 鲸如何睡觉
性 鲸的生长情况
3、领悟说明方法
1、你知道哪些说明方法?
2、为了说明鲸的这些特点,课文主要运用哪些说明方法?
3、重点研读第一自然
列数字、举例字、作比较
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如“目前已知”“主要”“必须”“总是”……
4、练习朗读。如何读出鲸的.这些特点?
5、继续体会全文中的说明方法?
如分类别,打比方
四、巨鲸演讲团,讲一步了解鲸的特点
这篇课文写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如今随着人们对海洋的不断探索,对鲸的认识己经愈来愈全面课前老师已布置同学们收集了相关资料,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鲸;以鲸的口吻向大家介绍。
板书设计:
9、鲸
说明方法
形体特点 作比较
鲸 进化过程 举例子
种类 列数字
吃食 打比方
生活习性 呼吸 分类别
睡觉
课堂教学设计 篇17
设计意图:
通过前几次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对间接穿插编织方法有了一定的巩固,为了体现孩子的个性化创作和材料的丰富性,这一次增加了难度,只提供纸条,让幼儿编织可爱的小鱼,幼儿要根据鱼的特征,先编出鱼的形状,然后用多种颜色的纸条进行横竖交叉编织,最后画上鱼的眼睛,在编织的方法上,虽然跟以前差不多,但是没有了规律性的排列,但是插编的方法还是要运用,这也考验了孩子对插编丰富的掌握,也是孩子再一次的巩固学习。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用多种颜色的纸条间接穿插编织的方法进行编织小鱼。
2、体验插编的有趣,喜欢编织活动。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尝试用多种颜色的.纸条间接穿插编织的方法进行编织小鱼。
活动难点:
每种颜色的纸条进行交替间接穿插编织。
活动准备:
固体胶,各种彩色纸条,海洋背景图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个星期徐老师请你们画了各种不同的小鱼,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条小鱼,这条小鱼跟你以前画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你觉得哪条小鱼漂亮,为什么?
2、引导幼儿充分说出感受。
二、编织小鱼
1、你觉得这条小鱼哪里很漂亮?
2、引导幼儿观察小鱼的编织方法,并找出规律。
3、教师重点指导先用三张纸条固定好小鱼的形状,然后用各种彩色的纸条进行间接穿插编织,要观察纸条的顺序,第一张纸条是藏起来、钻出来,而第二张纸条刚好是相反的方向。
三、幼儿操作
1、出示海洋背景图:老师这里有一片海洋,现在我们来制作各种可爱的小鱼,等你做好后把小鱼放到海洋里来吧!
2、幼儿进行操作,教师提示幼儿可以运用规律排序的方法搭配色彩。
3、教师观察幼儿操作,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
四、作品欣赏
哇,海洋里游来了很多可爱的小鱼,我们一起看一看,你最喜欢哪条小鱼,为什么?
活动反思:
在活动开始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对幼儿已有经验进行了回忆,幼儿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与前几次编织活动相比,这一次增加了难度,让幼儿掌握编织方法的基础上,要先用纸条固定好小鱼的形状,然后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纸条进行横竖交叉编制,活动中,孩子们表现还是不错的,掌握地也比较好,但是在讲解活动重点的时候,讲得比较细,时间用得较长,如果能用更精炼地语言让幼儿学习编织方法,这样效果会更好。
课堂教学设计 篇18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进一步了解青蛙的生长变化。
2、理解故事内容,感知小蝌蚪得到的鼓励和成功的喜悦。
3、学说句子:你会的,用不了多久,你就会了。
活动准备:
幼儿准备:小图书人手一册
教师准备:头饰(青蛙、兔子、松鼠、大块头鱼)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蝌蚪图片:
今天我们班来了一只可爱的小动物,请小朋友看看它是谁?
2、进一步了解蝌蚪的生长变化,出示蝌蚪蜕变的过程。
二、自由阅读
1、出示大图书,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小蝌蚪和青蛙妈妈,它们们在干什么呢?
2、幼儿有序取书,自由阅读。
幼儿安静地看书,从前往后一页一页地阅读。
三、大图书阅读
1、阅读大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小蝌蚪会跳到荷叶上面吗?小蝌蚪不会跳很难过,兔子和小松鼠对小蝌蚪说了什么话?(引导幼儿学说:你会的.,用不了多久,你就会了)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一只会跳的青蛙,它的心情怎么样?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四、交流讨论
小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为什么呢?
课堂教学设计 篇19
活动目标
(1)熟悉妈妈的特长,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2)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妈妈的特别之处。
(3)激发对妈妈的爱,体验画画的乐趣。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请幼儿了解自己妈妈的特别之处。
材料准备:绘画纸、水彩笔、油画棒、班级博客上幼儿妈妈的照片。
重点:熟悉妈妈的特长,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难点: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妈妈的特别。
活动过程
1.介绍自己妈妈的特别之处。
(1)师:你的妈妈最喜欢什么?(炒菜、滑冰、游泳等)
(2)引导幼儿仔细观看妈妈做事情的照片。
重点:理解每一个妈妈都有自己的特别之处。
2.幼儿画《我妈妈》,教师指导
重点:先想妈妈最喜欢做的事情,然后画出妈妈的特别之处。
3.分享与交流
师:请介绍你的妈妈有什么不—样的地方。
活动延伸
将幼儿画的.《我妈妈》放在班级博客上。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开展的庆祝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深刻地体会到妈妈工作很辛苦,要从内心去体谅妈妈,理解妈妈的付出,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表达了对妈妈的爱,也是让孩子体会爱、接受爱,让孩子更多的去爱他人,从小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本次活动的开展,不仅激发了幼儿爱妈妈的情感,同时也提高了孩子们的主动参与此类活动的主动性。我们感受到德育教育应该从小抓起,从家庭抓起,让孩子从小懂得关爱、懂得回报.....让感恩教育多溶于生活学习中!让家长渐渐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设计 篇20
活动目标:
1、懂得故事中有趣的情节,能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2、知道不同的小动物的家也是不一样的,能帮助动物找到合适的家。
活动准备:
课件、小动物的图片,天空、森林、水的背景图片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1、 欣赏小鸡出壳的图片,教师:“这是什么?”(一个鸡蛋)
2、 “咦?它怎么了?”(哭了)
3、 “猜一猜,小蛋壳是发生什么事了呢?”(碎了……)
4、原来是小鸡到鸡妈妈的身边去了,鸡妈妈的翅膀就是小鸡的家!小蛋壳觉得很孤单,要去找一个小宝宝做它的家。那他会碰到哪些小动物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
二、欣赏课件《小蛋壳》
1、听故事第一部分(演示ppt)
2、分段学习故事,并提问
(1)小蛋壳首先遇到了谁,它是怎么说的?小蜜蜂是怎么回答的?小蜜蜂的家在什么地方?
(2)先出示ppt图片提问:(提示举手回答)你们看小蛋壳又遇到了谁?谁知道小蚂蚁的家在哪里?小朋友们想一想小蛋壳会怎么问小蚂蚁?
(3)他会怎么问青蛙?它又会怎么回答?他的家在哪里?
(4)他会怎么问蜗牛呢?他又会怎么回答?他的家又在哪里?小蛋壳遇到了小蜜蜂、小蚂蚁、小青蛙、小蜗牛,他们都不要小蛋壳,小蛋壳更加的伤心了,你愿意帮助小蛋壳吗?(愿意)好吧!我们一起来帮小蛋壳吧!
(5)你们看谁来了?瓢虫对小蛋壳说了什么呢?瓢虫把小蛋壳做了什么?
(6)最后小蛋壳怎么样了?(笑了)(7它为什么笑了?(因为它又可以做别人的家了,不孤单了)
3、小结:小蛋壳、小蜜蜂、小蚂蚁、小青蛙、小蜗牛、瓢虫都有自己的家,他们的家一样吗?(不一样)是的,不同的小动物的家是不一样的。
三、帮动物找家
出示动物的'家,教师:“小动物迷路了,他们的家在哪里呢?你能帮它们找到它们的家吗?”,“这里有天空、森林和水里,我们看看自己手里的动物卡片,看看它回哪个家最合适!就请你把小动物送回家吧!”
四、延伸活动
现在小动物都回到自己的家了,你们回到自己的家了吗?快点找到自己的家哦。不过杨老师这里还有一只小动物迷路了,看看是谁?(蝴蝶)我们一起来帮助它找到它的家好吗?(好)现在我们一起出发吧,去找蝴蝶的家喽。(离开活动室)
【课堂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课堂教学设计11-28
课堂教学设计11-28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03-17
幼儿课堂教学设计01-03
课堂教学设计模板03-25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04-25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05-23
大学课堂教学设计精选02-27
《乡愁》课堂教学设计03-28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