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数游戏》教学设计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猜数游戏》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猜数游戏》教学设计1
本单元教材围绕以下几个知识点展开:会用字母表示数、常用的运算规律、公式和简单的数量关系;根据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会解简单的方程,会利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探索用等式性质解“ax+b=c”这样较复杂的方程。让学生初步接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思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在单元前3个课时中,学生初步感知了用字母表示数,并学习了用“加减、乘除等式性质”解类似“ax=b”和“x+a=b”的简单方程。通过猜数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找出等量关系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有新的了解:设未知数。并自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进而发现方程并非已学的简单方程。在教师引导下,先运用加减等式性质求出“ax=c”,再运用乘除等式性质求出未知数。对学生而言,重要的是找到2种等式性质的综合运用方法。
整堂课目标设定合理,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能运用2种等式性质解“ax+b=c”这样较复杂的方程,能在教师的示范下简化解方程的步骤,基本建立起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的概念。
1、在对教材的把握上,应该由教师给予的知识性问题,如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简化解方程的过程,是由教师直接教给学生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自己又对单元教材进行了系列化的研究,有助于对教材的进一步理解。
2、同时,课中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时间、空间。比如,在探索如何解教复杂的方程时,在“2X”的处理上给予了足够的观察思考的空间,拓展了学生研究角的空间。这里揭示出隐藏在数学教材背后的数学概念,有助于学生对以后知识的自然沟通。
3、在处理“2X”的问题时,通过学生观察课件,去感悟“2X”作为一个未知数,同时又是一个加数的双重身份,实现了学生运用两种等式性质解方程的.一个蜕变。这也是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中所一直倡导的。
这节课还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1、在让学生用两种等式性质解方程时,对“几X”在等式中的角色强调过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淡化角色的强调,学生更能接受。2、缺少对学生回答的一种判断、强化、比较、组合。对课堂中学生所产生的一些资源捕捉能力不够。3、教师问题的提出不清楚,影响学生的思维。主要表现在教师把的太牢,问题提得太小,太细,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变的很小,学生思维空间小了,思维的差异性呈现不够,资源生成也变得很少。其中也表现出我的数学语言的准确性还不够。教师是凭借语言传递信息来进行教学活动的,所以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提高信息载体——语言的功率。提高数学教师自身的语言修养,使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猜数游戏》教学设计2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内容,在单元前3个课时中,学生初步感知了用字母表示数,并学习了用“加减、乘除等式性质”解类似“ax=b”和“x+a=b”的简单方程。本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找出等量关系后,探索用等式性质解“ax+b=c”这样较复杂的方程。让学生初步接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思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ax+b=c和ax-b=c(a不为0)的方程。
2.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
◆情感与态度。在解决问题中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解ax±b=c的方程。
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理解和解决含有未知数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呈现目标。利用读心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游戏引入学习目标;呈现主题图,引导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发现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一)和老师一起玩猜数游戏。一个数先乘2,再加上20后得到80,这个数是多少?(先不出示得数80,等学生质疑时再出示,强化等量关系的渗透。)
1.有什么信息?缺什么信息?可怎么办?
2.交流各自是怎么猜的。预设:
⑴试数法;
⑵倒推法;
⑶方程法。
3.探究如何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
⑴如果要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先做什么?可以得到怎样的等量关系?如何列方程?(学生分享汇报,老师适时点拨。)
⑵如何解列出的方程?
学生分享汇报,适时点拨。
关注:书写格式,检验意识。
预设:
①利用天平图;
②利用等式性质。
(二)学习小组内两两相互玩猜数游戏
心里想一个数,用这个数乘4,再减去10,把得到的得数告诉学习伙伴,由学习伙伴通过列方程的方式猜出自己心里想的数。
学生分享汇报自己玩的过程。(注意引导学生表达出等量关系式、怎样列方程、怎样解方程的。)
三、点拨升华
1.什么情况下适合列方程解决问题?(在思考过程中,某个量不知道具体数据时。)
2.列方程解决问题要注意什么?(最重要的是要找准“等量关系”,未知量用字母代替,还要规范地进行书写。)
四、练习巩固
1.看图说一说等量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注意联系天平模型找等量关系)
2.列方程并解答。(注意规范的'书写格式)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不明白的地方?(先在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检测反馈
解方程
3x+6=15
4x-2=26
教学反思
非常荣幸,在《指向小学数学教师能力提升的课堂观察工具研制和应用研究》主持人、区教育发展中心教研员赵阳云老师的推荐下,我在本次研讨活动中与黄老师同课异构了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猜数游戏》一课,上完课后,自己感觉有收获,也有不足值得改进的地方,下面是我简单的反思总结。
1.在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方面,基本尊重了教材的编写,利用游戏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贯穿全课始终,学生兴趣盎然;同时,又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加入了本土化的元素,比如对于数学知识背后的逻辑的思考,对于技能背后的意识的培养和渗透等,如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列方程解决问题?什么情况下适合列方程解决问题?如何列方程解决问题?
2.特别注重“生本”、“学本”思想的落实。整节课的学习,都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来开展的,学生自己寻找、补充数学信息,学生自己思考处理信息,学生自己讨论交流方法,学生自己反思、改正错误,学生自己体验成功的感觉。整节课学生都处于愉悦、进取的状态之中。
3.在课堂引入环节,给孩子表演了一个数字小魔术,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紧接着,利用猜数游戏进行衔接,在每一个可能的地方,都设置能够提起学生兴趣的内容,保持学生的思考品质。
4.在算理和算法的学习过程中,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放手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利用猜数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如何求解形如ax+b=c进行研讨。在学生研讨的基础上,再进行汇报分享,这时,在尊重学生思考成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注意把ax看作一个整体,注意借助天平模型理解每一步应用的原理是等式性质一?还是等式性质二?算法上,在完整表述过程后,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非关键并且能心算的步骤可以省略,更简洁地进行书写,如2x+20-20=80-20就可以省略掉,引导学生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提升。
5.在练习的设计方面,主要注重了对基本方法的应用,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编排,兼顾了不同类型的等式模型的体验。在练习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表达出自己是如何列出方程的,等量关系是如何寻找的,解方程时是如何思考的,每一步运用的是哪个等式的性质。在熟练了方法过后,还设置了一道生活应用题,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并且体验数学为生活服务的作用。
6.本节课的学习也还有很多不足,比如在理解把2x看作一个整体的过程中,做得还不够细、不够实,没有把这个点突显出来,这对潜能生来说,感知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障碍;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并在板书中明示出来,应该能够解决一部分孩子认知不足的问题。另外就是虽然进行了一定的什么情况下适合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的培养,但总感觉还远远不够,这个地方是孩子思维由算术向代数升华的一个重要的过程,也是很多孩子由思考数切入分析向由思考关系切入分析的重要分水岭,需要在充分的体验、感知的基础上积极经验,但在本节课中,只是让孩子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总结,并没有在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更接地气的思考,孩子只是本能地选择了列方程解决问题,这样更多的只是解决了技能层面的问题,也是导致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还是更喜欢去寻找算术方法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在每一个例子中都多问一句:“你为什么要列方程解决问题?这样有什么好处?”可能对孩子建立起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及感知在什么情况下列方程解决问题更合适会有更大帮助。还有,就是整节课各个环节的衔接还不够精细,环节之间的衔接设计感不强,基本就是根据当然的实际情况直接进入下一环节。比如,主体部分教采用了游戏这种形式,那后面的练习、应用是不是也可以设计成这种形式,让整节课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环节都只是游戏的各个部分?
要反思的还有很多,我自己最看重的还是学生在学习解答形如ax+b=c类型方程技能的背后,有什么样的意识、素养的提升,孩子对数学的理解是否又多了新的积累,对数学的兴趣是不是越来越浓厚?
《猜数游戏》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猜数游戏》
教学目标:
1.在猜数游戏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得数是6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数学信息列出加减法的算式,并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发展数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游戏导入,合作交流,培养兴趣。
教学准备:幻灯片、棋子、磁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呢,我们来玩一玩凑数游戏,这个游戏呢是凑五游戏,也就是说老师说出一个数,你们要出另一个数可以和老师的数加起来等于5的。好开始!
师:我出2,生:我出3,
2、同桌互猜
看来同学们的反映可真快,已经掌握了5的加减法了!
二、新授6的加减法
(一)想一想,手中有多少个棋子?
1、老师再和大家玩一个游戏好不好?我们一起玩一个猜数游戏(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在玩这个游戏之前呢,老师要先跟大家讲一下游戏要求(幻灯片展示)
好,现在听懂老师的要求了吗?那我们开始吧
2、老师的左手有几个棋子?生:4个,右手呢?生:2个。
对了,现在老师要把两只手的棋子合在一起,你们猜一猜,现在老师手里一共有多少颗棋子?生:6颗棋子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3、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我们可以用数学算式来表示也就是
4+2=6 2+4=6(板书)
(二)猜一猜,手中有多少个棋子?
1、还想不想再玩一次?我们还用这6个棋子
2、老师的两只手里都有棋子,如果告诉你一只手里有几个,你能猜出另一只手里有几个吗?
老师的左手有3个棋子,那你们能不能猜出老师的右手有几颗棋子呢?为什么?
生:老师的右手有3颗棋子,因为一共有6个棋子,老师左手有3个,右手一定有3个。
3、能把你的想法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吗? 6-3=3(板书)
4、接下来,我们用画一画的方法,来表示计算过程:
(1)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在学习单上用自己喜欢的图形来表示6-3=3。画完之后再与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么画的。
(2)学生上台展示。
5、从刚才我们的学习中,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几的加减法吗?
生:6的加减法。(板书)
(三)分一分,填一填
1、 师:那我们做完了游戏,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表格,6可以分成什么和什么呢?
2+4=6也就是说6可以分成2和4,3+3=6也就是说可以把6分成3和3。那6还可以怎么分呢?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圆片来摆一摆6还可以怎么分?
2、学生动手操作完成表格并请学生代表汇报。
3、玩凑6游戏。
(四)说一说
1、那我们学习了6的加减法了,它还可以表示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课件)
2、2+4=6这个算是可以表示生活中什么问题呢?谁能将这幅图的图意说一说?(出示34页苹果)
3、这幅图又出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呢?(出示34页小猫)
三、练习巩固
看来同学们都掌握了6的加减法的计算,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看看谁能够闯关成功!
(一)练一练第1题(巩固新知)
看一看,谁看明白了?
1、说清图意。2、学生根据图独立完成。3、反馈。
(二)口算(开火车)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猜数游戏学得了什么知识呢?
生:6的加减法
把你们这节课的收获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好吗?
五、布置作业
书本p35练一练2、3、5、6
板书设计
猜数游戏(6的加减法)
2+4=6 6-3=3
4+2=6
《猜数游戏》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32页“猜数游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得数是6、7的加减法,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情境抽象出得数是6、7的加减法的过程,能够正确地计算得数是6、7的加减法。
2、通过游戏等方式,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与动手操作活动中学会得数是“6”和“7”的加减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3、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直观的参与到讨论得数是6、7的加减法活动中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教具准备:磁扣 磁板 挂图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能说说你们喜欢做什么游戏吗?今天教师也要和你们一起来做游戏,你们欢迎我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做一个猜数游戏。(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师:对于能够积极参加游戏并遵守游戏规则的同学老师将会奖励他一枚笑脸,谁得到的笑脸最多,谁就是今天游戏的获胜者。
师:游戏规则是这样的:1、能认真听老师提出的要求。2、能倾听小朋友们的发言。3、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说话完整。听清楚游戏规则了吗?好,下面我们先来做一个单手猜数的游戏。
二、猜数游戏
1、数数
师:请同学们数出我在黑板上贴了多少枚棋子?(师贴,生数)
师:好,现在我从中拿出一部分,谁来猜猜我手中有多少枚棋子?
(学生或许猜多了或者是少了,教师给予相应的“多了”或“少了”的提示)
师:他猜的对不对呢,请同学们一起来数数。(师在黑板上贴出来)
2、拆分“2”与“4”
师:现在老师把这6枚棋子分成2堆,注意观察,老师左边摆了几枚棋子,右边摆了几枚,一共是多少枚棋子呢?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生:左边摆了2枚,右边摆了4枚,一共摆了6枚。
师:根据这个你能列出2个加法算式吗?
生:2+4=6 4+2=6 (板书2+4=6 4+2=6 )
师:那么如果老师把这6枚棋子贴在黑板上2枚,谁知道我手中握着几枚?
生:4枚。
师:你怎么肯定是4枚?
生:因为一共是6枚,减掉黑板上的2枚,所以手中就有4枚了。
师:你能列出减法算式吗?
生:6-2=4 (板书6-2=4)
师:如果我在黑板上贴了4枚,谁知道我手中又有多少枚呢?
生:2枚
师:你怎么知道是2枚呢?用减法算式表示呢?
生:6-4=2 (板书6-4=2)
3、学生带领做游戏
师:刚才同学们猜的有理有据,所以都猜对了,那么还是这6枚棋子谁愿意当小老师领大家来做这个游戏呢?
师:你向大家说你是怎么摆的,一共摆了多少个?
师:谁能根据他摆的棋子列出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算式呢?
生答师板书
4、全体动手操作
师:刚才老师用这6枚棋子摆出一种方法,又找了一名同学也来摆出了一种方法,并且都列出了相应的加法和减法算式。你们也想亲自来摆一摆吗?好,那就拿出你们手中的学具,边摆边想,看看这6枚棋子还能摆出哪几种方法,并把相应的加法和减法算式记录下来。
生动手操作,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应的板书。
5、小结:
刚才我们把6枚棋子分成两堆,摆出了四种不同的方法,除了左右摆一样多的情况下可以列出一加一减两个算式,其余每种分法都可以列出四种算式。
《猜数游戏》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在猜数游戏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得数是6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
3、在数学游戏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
2、教学难点:同一幅图,能够根据不同的问题列出加法和减法。
三、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复习)
师:以前认识0的时候,老师和孩子们做了一个游戏,孩子们还记得吗?——猜猜我的右手有几只笔,当时老师手中一共拿了三只漂亮的铅笔,左手的铅笔给孩子们看,右手藏在背后,请孩子们来猜,当时是想难住我们的孩子,结果发现孩子们非常厉害,很快就猜到,老师很不甘心,这次我多拿点铅笔来,一定要难倒你们,看看,我一共带来了几只铅笔啊?(6只)这次非常多了,看看左手我拿了2只,猜猜右手藏了几只,看看谁的反应最快。(有小朋友要来猜一猜啦,孩子们的小耳朵应该(竖起来),仔细听他能不能猜对呢?发言的孩子请你说完整,大家才听得明白啊。)
生:老师的右手藏了4只。
师:藏了4只?到底是不是4只呢?赞成的4只的孩子举手给老师看看,到底你们猜对没有呢?老师要拿出来了哦?想知道正确答案的孩子请坐直!
生:就坐直。
师:哇,原来右手真的藏了4只铅笔啊,咦?你怎么知道右手藏了4只,你是怎么想的?
生:6-2=4或者2+4=6
师:原来你用了我们前面几节课学习的加减法啊!老师还以为你们早忘记了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位聪明的小朋友到底是怎么想的,孩子们看,这是什么啊?
生:铅笔(讲学具贴在黑板上)
师:请孩子们说完整,这是几只铅笔?
生:6只铅笔。
师:一共6只铅笔,刚才老师左手拿出来的是几只?
生:2只。
师:移动2只铅笔到左边,这时候老师应该用手捂住右边剩下的,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6只铅笔,左边有2只,请问右边有几只?)
师:非常棒,大家鼓励他一下,棒棒,你真棒,也!他的回答非常的完整,一共有几个,左边有几个,还剩下几个,这个数学问题提得真的太棒了。这个数学问题怎么列算式呢?
生:6-2=4
师:(板书)打开捂住的手悄悄看看,右边是不是藏了4个啊?看来孩子们计算非常正确,真是一群聪明的帮孩子。咦?看到这些铅笔,我突然想到了其他的数学问题,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
生:左边有2只铅笔,右边有4只铅笔,请问一共有几只铅笔?
师:哇,我们班的孩子真的非常厉害,用这些铅笔就提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数学问题,我还想用猜铅笔的游戏难倒你们,看来老师是太低估孩子们了,刚才这个数学问题怎么解决,怎么列算式孩子们应该不可能不会吧?大家一起说好啦。
生:2+4=6
师:(板书)孩子们真是太厉害啦,用一幅图就列出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算式真是厉害啊。
2、同桌协作探究
师;刚才是老师想难倒你们,就是我来藏,你们来藏,孩子们想不想和同桌玩一玩这个游戏?老师等会请孩子们拿出学具里面的6只小棒放在桌子上,学具盒收下去,现在开始。
生:迅速拿出小棒。
师:我们来玩猜小棒的游戏,像刚才老师那样,一只手拿几只小棒,请同桌小朋友来猜另一只手里有几只小棒,但是,老师要布置一个任务了,这是数学课,孩子们不能只顾着玩游戏,老师希望你们能像数学家一样有模有样的做研究,怎样研究呢?老师给同桌的两个孩子发了一张纸,纸上有一个表格,和老师的屏幕上一样的表格,孩子们每猜一次,就看看小朋友的右手,自己是不是猜对了,如果你猜对了,就骄傲的拿出铅笔在表格的左边写上同桌小朋友左手的铅笔的个数,右边的格子里填上你猜对的铅笔的个数,孩子们看啊,老师准备的表格真是长啊,足够你们玩很多次猜数游戏了,不过为了难倒你的`同桌,请不要重复,比如,第一次我左手拿着一只铅笔,第二次我就不出一只铅笔了,我多出点铅笔,来考考他,老师友情提醒啦:做游戏时,请你们悄悄的,不要打扰其他组小朋友的游戏,好不好?我们要比一比看看哪组小朋友最像数学家,比一比哪些孩子猜得最快,填的最多。老师等会要在投影上展示你们这些小数学家们的研究成果。
生:同桌开始猜数游戏,并开始记录。
3、成果展示
师:时间到,请我们的数学家停止你们的研究,一二三
生:请坐端
师:真是一群听话的小数学家们,研究了这么久肯定很累了,我们静下心来欣赏下小小数学家们研究的成果好不好?小耳朵
生:竖起来。
师:这组小数学家做了好多次猜数游戏啊,记录了这么多,看来他们猜得特别快,真是反应快啊,老师觉得他们的表格看着不清楚,我来总结下大家的记录好了(PPT展示),我也有张记录表格(黑板板书)。左边是1,右边就是5,左边是2,右边是几啊?4,左边是3,右边的大家一起说3,左边是4,右边是2,左边是5,右边是1,,咦?没有了吗?好奇怪,我们只学习了1,2,3,4,5,6,吗?还学习了什么数字啊?有一个特别的数字它是0,它表示没有,猜数的时候我可不可以左手拿0只铅笔来让你们猜啊?(用手示范游戏)
生:可以,左手是0只,那么右手就是6只。
师:那我可不可以左手拿6只,那么猜猜我右手有几只呢?(用手示范游戏)
师:(记录完整)仔细观察这个表格,里面的数有什么特点?
生:左边这排是从0-6,右边这排是从6-0,每一排的两个数加起来都等于找朋友
师:你们能记住这些加起来等于6的一组一组的数字吗?
生:能
师:你们说能就能吗?要考一考才知道,我们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如果你记住了这些两个两个的数字,就肯定能找到好朋友,老师这里有苹果宝宝,每个苹果宝宝里都有一个数字,请你去找好朋友,你们两个的数字加起来等于6,那么你们就是好朋友,请几位同学上来做可爱的苹果宝宝。游戏开始(播放音乐:找朋友)
生:孩子们开始热闹的寻找和自己能组成6的好朋友。
师:时间到,我们来看看他们找到好朋友没有呢?0号苹果宝宝你找到好朋友了吗?
生:我的好朋友是6号苹果宝宝。
师:同学们0号苹果宝宝找对好朋友没有啊?你们怎么知道找对了,怎么想的?怎么列算式的?
生:0+6=6或者6+0=6
师:真是聪明的苹果宝宝,请你们两个好朋友手牵手下去吧,谢谢你们苹果宝宝,我们来看看1号苹果宝宝,你的好朋友是谁啊?怎么想的?怎么列算式?2号苹果宝宝?咦?3号苹果宝宝,你怎么没有找到好朋友啊?3号苹果宝宝的好朋友是谁啊?
生:是3,
师:哦?原来3+3就=6啊,老师忘记了,原来我也有一个苹果宝宝,我就是3号苹果宝宝啊,你好,很高兴和你做好朋友。请孩子们下去吧,非常感谢我们可爱的苹果宝宝。看来同学们确实已经记住了这些能组成6的数字,真是了不起的孩子们。一节课就记住这么多东西真是了不起,我们给自己鼓励一下,棒棒,我们真棒!也!
5、课堂总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了一种猜数游戏,我认识了苹果宝宝,知道了加在一起等于6的两个苹果宝宝是好朋友,我还知道了一幅图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
四、教学评价和反思
这堂课是建立在孩子们已经对加法和减法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并且要求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已经培养到一定程度,学会了和同伴协作游戏,学会了边游戏边记录的方法,但是这些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数学教学就应该试着多给孩子们感悟和体验的空间,让他们像小小数学家一样去发现,可能孩子们会比我们预计的要聪明要能干。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很有限,我的教学设计以游戏为主,通过语言激发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好胜心,培养孩子们对数学的喜爱和兴趣。
《猜数游戏》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在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2.通过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并正确计算得数是六、七的加减法。
3.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时教材通过设计一个“猜数游戏”,使学生学会六、七的加减法。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发展数感,培养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想一想”让学生自己编一个小老鼠偷土豆的故事,再利用这个故事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蚌埠市实验学校是一所全市闻名的学校,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的管理理念新,办学模式新,师资队伍观念新,教育改革经验新,并且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一应俱全。目前,学校正在争创省特色示范学校。
学生来自于蚌埠市中、东、西、郊四区,学生学习刻苦,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思维活跃,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努力学习其他诸如舞蹈、绘画、乐器、手工等特长本领,真正地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家庭环境较好,父母的学历也较高,能够帮助孩子复习功课,指导作业,使学生有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对学生关心爱护,不论是优秀生还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一视同仁,“一个都不放弃”的教育理念深深印在老师的脑海里。这些都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今天智慧老人要带我们去数学乐园里玩,学习新的数学知识。你们愿意去吗?
生:愿意。
师:(老师模仿智慧老人的语气说出问题)你知道我们的手有什么用吗?
生:知道。可以写字;可以画画;可以刷牙;可以洗脸……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其实我们的手不仅有这些用途,而且还能做数学游戏呢,你们想用手和老师做游戏吗?
生:想。
(找几名学生上讲台和老师一起做游戏。)
师:举起你的右手。我出“4”(打出四的手势)。
生:我出“1”(打出一的手势)。
师:请下面的小朋友用这两个数字说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生:(齐答)4+1=5;4-1=3。
师:下面请同桌的小朋友互相玩一玩,看哪组合作得最好。
(二)组织游戏
1.活动一:猜数游戏。
师:刚才我们一起玩了一个小游戏,复习了前面我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减法,小朋友玩得都很开心。下面我们还有个游戏,大家想不想玩?
生:想。
师:老师这有6颗黑色棋子(两手一捂,打开一只手,露出3颗)。这边捂住几颗,谁来猜猜呢?[
生:3颗。
师:你是怎样猜到的?
生:因为刚才露出3颗,再加3颗才是6颗。
师:大家已经知道了总共有6颗,看到的有3颗,可以用个什么算式求出捂住的颗数呢?
生:用6-3=3。
师:你们想玩吗?同桌互相玩,拿出6个圆片,左边的小朋友捂,右边的小朋友猜,记录算式。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把你的减法算式和大家交流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所有可能得到的算式:6-4=2,6-2=4,6-5=1,6-6=0,6-0=6,6-1=5。)
师:你能把这些算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排队吗?
(请一名学生上台来整理排列。学生可能是按照减数的大小来排列,也可能是按照得数的'大小来排列,有的是从小到大排,有的是从大到小排。)
师:你是怎样排列的?
师小结:我们把算式按照一定的顺序都排列整齐了。在数学王国里存在着许多规律,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规律,只要细心留意观察就能够发现。
2.活动二:摆一摆。
师:(贴出6个智慧果)黑板上有几个智慧果,再添上1个是几个?怎样列式?
生:6+1=7,有7个智慧果。
师:请小朋友拿出你的学具盒中的小圆片。先摆2个,再摆5个,一共有几个?怎样列式?
生:5+2=7,2+5=7。
师:还可以怎样摆?小朋友自己动手,边摆边记算式,看谁列的加法算式最多。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学生操作,学生做完后集体反馈,并进行排队整理。
(三)实际应用
1.想一想,说一说。
师:小朋友,你们看,来了一只小老鼠。(屏幕上出现1只小老鼠在偷土豆的场景,画外音:嘿,收获真不小,我背回来了7个土豆。)
师:糟了,小老鼠的袋子怎么了?
生:袋子破了!(电脑演示:4个土豆从袋子里漏了出来。)
师:根据你看到的情境提个数学问题。
生:袋子里有7个土豆,丢了4个,袋子里还有几个?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7-4=3。)
(让学生大胆想像编故事,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会列出不同的算式,让学生说说每道算式的含义,只要合理就要给予肯定。)
2.练一练。
(1)第1题。
师:这是一道连线题。先看左边的图,图上有六堆好吃的桃子,你看一看哪两堆桃子的数量加起来是方框里的数字7,就请你用线把它们连起来。比比哪个小朋友连得又快又正确。
(学生连好后找个别学生说出连的结果。)
师:再看右边的图,有谁能够说出这幅图是要我们做什么呢?
生:图上有五堆菠萝,哪两堆菠萝的数量加起来是6就用线连起来。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请你们自己独立完成右边的这幅图。
(学生连好后集体反馈。)
(2)第2题。
师:小朋友自己看图,你能说出题目的意思吗?[
生:能。这道题是让我们看图列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师:你能解决这道题吗?
生:能。
(在学生独立看图、完成题目的基础上组织交流。本题答案不唯一,只要学生能作出合理解释,就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3)第3题。
师:现在这里有12道计算题在等着我们,就像12个非常厉害的敌人挡在我们的面前,小朋友,你能够打败它们吗?
生:能。
师:那么现在就请你们拿起武器――铅笔,用你们的智慧把它们一个一个地打败。现在开始。
(做完后学生集体反馈,要注意学生的正确率和速度。)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你都有哪些收获?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利用了做游戏和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得数是6,7的加减法,学生在一种活泼、开放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设计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在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了兴趣之后,才能够产生学习的动力。在课一开始,我模仿智慧老人创设情境引入游戏,学生都觉得非常有趣,气氛相当热烈,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可以集中起来,进行下面的游戏。又在最后的“练一练” 的第三题中,我用了一个比喻,把计算题比喻成敌人,把铅笔比喻成武器,通过一些生动的语言使学生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这样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还体会到不仅要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还要设法保持住他们的学习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说出了不少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答案,发挥出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而且还能够给予合理的解释,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也及时地给予了肯定和鼓励。这一点也充分地说明了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旧的灌输式的死板的教学理念是对学生的一种制约和束缚,如今的学生想像力丰富,思维敏捷,看问题总有自己的独特的视角,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统一的答案,那只会把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扼杀掉。本课时的题目就有两道题都是开放性的,答案不唯一,只要学生能够做出合理的说明,就应肯定并且鼓励学生作出不同的答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放手给学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主体,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放飞思维的舞台。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完美的,一节课也总有它的不足之处,对于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有游戏、有故事、有习题,所以在处理各部分时间的问题上就把握得不是很好,有的部分用的时间应该再长一些,而有的就应该短一些,所以在处理课堂用时方面还要多花心思,仔细斟酌。总体来说,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
《猜数游戏》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和7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感知并了解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3、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交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序思考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发展他们的数感。
4、在运算过程中养成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
5、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6”和“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教具准备:6个棋子或糖果、口算卡片
学具准备:学具盒或7个糖。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导入新课
1、师生玩手指游戏。
2、同桌玩游戏。
3、师谈话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二、适度引导,自主探索
活动一:通过猜数游戏,学习6的加法
1、老师变,学生猜。
师:(突然举起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什么?
生:糖
师:左手有几个?右手呢?一共有几个?谁来说一个算式? 老师顺便把算式写在黑板上。(随机出数字)
生1:2+4=6 生2:4+2=6 (师板书)
师:看,老师再变!(一只手1个,一只手5个)谁能说一个加法算式?
生1:1+5=6
生2:5+1=6 (师板书)
师:小朋友都很聪明,能列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老师的戏法也躲不过你们的眼睛,还可以怎么变?请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糖来变一变,并把算式读出来。
2、一生上台进行变戏法活动,其余学生说算式。
3、全班交流算式,师生共同整理并发现规律。(四人小组展开讨论)
4、师小结。
5、手指游戏,巩固6的加法。
(1)师生玩
(2)同桌玩
(3)请两个学生代表玩。
活动二:通过猜数游戏,学习6的减法
1、师:还想不想再玩一次?(随机出数字)
老师这儿有6颗红枣(两手一捂,打开一只手,露出2颗)这边捂住几颗,谁来猜呢? 生:4颗
师:你是怎么猜到的?你能列一个减法算式吗?
生:总共6颗,露出2颗,6-2=4 (师板书)
2、学生同桌玩
师:你们想玩玩这个游戏吗?请拿出课前准备的.6颗糖,同桌一个小朋友捂,另一个小朋友猜,并记录算式。 (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把你的减法算式和大家交流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所有可能得到的算式:6-4=2,6-2=4,6-5=1,6-6=0,6-0=6,6-1=5。)
3、师生共同整理算式,并小结。
活动三:通过学生自己摆一摆,学习7的加减法。
1、师生课间操。
2、学生动手摆,掌握7的加法。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好的7颗糖,摆摆看:几加几等于7?
(2)(根据生回答老师有序地板书算式)
3、学生动手摆,掌握7的减法。
(根据生回答老师有序地板书算式)
4、小结。
三、巩固提高
(一)1、听《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
2、让学生续编故事,并列算式。
3、师小结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练一练
抢答(卡片)
四、数学游戏
同桌两人玩6和7的数字组成游戏。
五、课堂总结
【《猜数游戏》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猜数游戏》教学设计05-26
猜数游戏教学设计05-25
(精华)猜数游戏教学设计04-19
猜数游戏教学反思02-10
猜数游戏教学反思04-11
《猜数游戏》教学设计范文(通用9篇)02-11
猜数游戏教学反思10篇04-11
猜数游戏教学反思9篇04-11
《猜数游戏》教学反思(通用8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