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03 19:09:5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关于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关于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体会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的好处。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体会不同年代和不同地域人过春节的不同之处,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激起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歌曲:《新年好》、关于春节的课件。

  学情分析: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高年级。六年级已拥有了一定的语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联系前后课文进行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氛围,在说中融入情景,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课外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发展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播放音乐《新年好》,并出示课件1。

  师:听着这音乐,你们有没有觉得又回到了过春节的情景呢?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谁来说说你家过春节的事。(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师小结并导入新课:春节是我们中国一个传统的节日,祥和的节日,也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风民俗。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课文的要求:(播放课件2)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边读边想,把自己融入文章中去,想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全班交流。

  (1)播放课件3:【我会读】腊月、蒜瓣、翡翠、杂拌儿、麦芽糖、榛子、栗子、逛天桥、逛庙会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根据学情顺势而导。

  三、深入理解课文,小组合作。

  1、快速浏览课文,播放课件4,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师巡视,告诉学生提高阅读速度,读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指名生回答,教师小结:这么多重要的日子,作者着重写的日子有腊八

  除夕

  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并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读文提示:在老舍先生详写的这四天中,你最喜欢哪一天呢?现在我们把我们班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研究一部分的'内容,喜欢哪个日子的同学就研究哪部分的内容,(举手看分配情况,教师指定地点)

  4、学生坐定后,播放课件5,看研究要求。

  教师强调,听好研究的规则:哪组找得快,我们就先来研究哪部分的内容,并先给本组加上第一颗星,明白吗?

  四、品读课文,体会过年的气氛。

  1、指导品读腊八,播放课件6、7,边自由朗读描写腊八的语段,边想一想:

  (1)、腊八的时候,人们做些什么?你们家在这一天会做同样的事吗?

  (2)、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引导学生读这不是粥,而是会。色如翡翠色味双全)

  2、指导品读除夕,指名朗读。

  (1)、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闹。

  (2)、抓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3、指导品读正月初一。

  小组齐读,边读边思考:

  (1)、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气氛有什么不同?

  (2)、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你逛过庙会吗?说说你的感受。播放课件8、9【逛庙会】

  4、指导品读元宵。

  出示课件10、11,全班齐读,边读边画。

  (1)、分别画出表示灯的数量多的词句,表示灯的种类多的词句,体会人们对元宵节的热情。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2)、如果你置身于这灯的海洋,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能用朗读将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展示)

  5、师小结:

  (1)、老师在这里也归纳了这些日子的风俗习惯,(播放课件12)。

  (2)、北京的孩子也和我们一样,非常喜欢他们的春节,于是就编了一首童谣,(播放课件12)【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五、拓展延伸,学习阅读链接。

  1、时间过得真快啊,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九,老北京的春节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是啊一年之计在于春,只有在春天播放希望,秋天才有收获。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短文,比较它们与课文的不同。

  六、作业超市

  1、小练笔:(出示课件13)

  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的实际写一写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2选择和春节有关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

  教学反思

  《北京的春节》是一篇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散文,文章对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我以为一节好课就是细腻,就是对课文重点语段进行感悟。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反复的想,再进行反复说的训练。最近看了一些教学参考资料,结合自己的教学认识到:其实一节精致的语文课,在教学中还需要着眼于整个篇章;需要摆正教学的详略;需要谋划适当的方法。

  一、着眼于整个篇章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高年级。六年级已拥有了一定的语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联系前后课文进行理解。我们的教学便更应该着眼于整个篇章。今天的教学,我有些纠缠于段的教学。除夕正月初一元宵三个片断之间没能进行整体的了解与梳理。其实三个部分的写作,是有着它们的共同点的。除夕重在一个忙

  字,正月初一重在一个逛字,元宵重在一个闹字或灯字,为什么分别选这个特点进行描写?因为这是它的显著特色,除夕也挂灯,可是这不是它的主要特色,正月初一也忙,但相对除夕却是无法比的。所以在教学元宵这一部分时,还可把三个部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老舍是选取了它们的典型特点进行描写的。而元宵的典型特点是灯,如果让学生先体会灯,再来体会观灯时人山人海的情形,就不会在课堂中那么淡而无味了。

  二、注意教学的详略

  看到老舍的文章,总觉得写得太好,教学时这也不舍,那也不弃。语言特色要教,北京的人文底蕴要讲,春节的传统文化也要说教学活动俨然也成了熬腊八粥。

  特别是六个特别的日子的教学不知道取舍。

  腊八粥腊八蒜要让学生读和了解。实际上这些内容,学生读一遍早就可以明白了,教师根本不用花什么功夫去让他们讨论,可课堂上自己就是不敢放手,总忍不住要讲。腊八如此,其他日子了更不用说。教学就蹑手蹑脚了。课后仔细地想写作有详略之分,教学也应有详略之分,该舍得大舍。切不可像佛家所云般过于执著。

  略不敢略,那么详总能详了吧?可惜的是,对于原本应该详细探讨的教学内容,却又显得力量单薄。

  三、谋划适当的方法

  感悟老舍淳朴、风趣、通俗的语言程度不够,老舍先生的语言是很有风格的,对作者语言的体会应该结合具体的语句和语境来感悟,本课的感悟程度还不够,不能达到学生积累语言的目的。另外,在重点语段的处理上,方法单一。我的策略往往是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反复地想象来展开。因为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学生的能力,因为班上学生能力不足,课堂很容易成为少数学生的舞台。所以,对于重点段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参与思考,参与读悟。让学生通过比较来体会老舍写作的用心所在。可以通过关键词的理解,让学生去比较读,在朗读中细细体会这些词背后的含义。这样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名师点评:

  《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文章以时间为顺序,细致地描写了北京春节的一系列风俗。文章用的全是老百姓的口头语,生动地写出了人人欢欢喜喜过年的心情。韩老师在对课文的讲解过程中,紧紧抓住作者的写作顺序,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课文。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学生从中体会详略得当在写作中的重要性,也为学生后面的小练笔环节打下了基础。但是韩老师在小练笔的时间安排上略显不足。如果时间充足,学生能在课上完成一个小片段,全班一起交流欣赏,相信对学生的写作帮助会更大。

  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感情的抒发自然流畅。通过朗读作者那种欢喜之情很能感染读者,所以本文的朗读指导也是很重要的。另外对课文有感情的朗读,也有助于学生把握作者一些关键词的使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以便学习和应用。但是韩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并没有重视朗读方面的指导,尤其是一些重点词语的感情理解上引导也不及时和到位,所以学生并没有深入的体会到作者恰当的用词。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韩老师在教学设计,课堂调控方面处理的都很好,相信会越来越好。

关于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2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所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散文,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情趣盎然,又使人读后增加见识,语言简洁而生动,文质兼美,是学生培养语感,对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同时对小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提升语文学习能力的平台。怎样在完成教学任务时,有效地运用课堂上的有效理答,利用文本材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多层次、有秩序、阶梯式的语言训练点,激发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扎实地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是我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的一个前提条件和因素,之所以,在教学时,尽量体现和渗透教学设计的意图,使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地学习、在教师的有效理答中构建更加准确、清晰、完整的语言表达体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一、自主读文、读中感悟

  读是培养学生语感和语言素养的最佳途径之一,读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文质兼美的文章,能使学生读来朗朗上口、成为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范本材料,更是成为学生语言表达借鉴的一个最佳平台。所以,以读为主的教学是本课的教学主线。确实是大势所趋,这节课中,我抓住作者按时间的顺序记叙老北京过春节的表达顺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有目的的读走进北京人过春节的几个片段,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初读划出有关句子,再读体会交流,在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的重点部分。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适时评价,提升学生的认识,升华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课伊始时,我要求学生初读课文,自主感悟。在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一个力求一石激起千层灵的中心问题:“看来大家课前预习的不错,下面我们就跟随老舍爷爷一起去看看北京的春节。请同学们打开书,注意这一次读书,要认真地朗读课文,看一看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通过自由读课文、自由感知文本、自由和文本对话,在交流汇报在交合汇报中进行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最后回归文本——说说老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我此时设计了两个语言训练点对学生进行表达能力的训练:语言训练点1、这么热闹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请说一句完整的话。语言训练点2、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腊月初几就已经开始了,首先第一个好日子是——其次是——接着是——最后是——。

  同时,对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我积极进行了有效的评价理答:

  1、两个问题,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达,真不容易。谁再来说说?

  2、你的表述真有条理。

  3、太神了!这么长的句子你都能说得这么流畅、完整。谁也能向这位同学一样说说?

  4、哇!在表达中,你能加进自己的语句,使句子表达得更加具体,向你学习!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先概括出叙述顺序,老师提示质疑,重读课文,锻炼缜密思维,然后了解文中详写与略写的日子。既遵循了学习的规律,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在渗透本课的表达方法时,针对文本的内容特点,选择了一个教学内容点设计了语言训练说话句式,用积极地评价来给予学生积极的回应,激发学生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做出了精彩的回答,也就是对学生回答给予及时的赞扬或者表示接受学生的观点。使学生更愿意参与问答,并在问答中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

  二、朗读展情,创设和谐的对话氛围

  由于本课所写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情趣盎然。其中许多情景如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孩子从未见过,但老舍先生对此描述的使人如身临其境,加之课前布置学生从网上搜集的资料,再结合我从网络资源中找到不少资料图片,通过多媒体恰当的呈现在课堂之上。这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在教学的开始,在图片各异的课件中,我示范读了课文中描述“腊八”一段文字,通过看和听,将学生带入了学习的情境,同时对老北京人怎样过春节有了初步的印象、对文本精美的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借此,我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自主读文,感知文本,在再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感知了文本,感悟作者文字的魅力,触发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还对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了熟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语言的“味道”,并把好的语言进行了积累。

  在教学中,我还注意语言的过渡,教师的及时评价,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对话氛围,大胆交流,在这种对话中不断感悟,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突破重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

  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同学抓住三个重点时段来品读,从而感受到北京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喜庆与欢乐,体会本文表达方法的精妙之处。在教学中渗透作者的表达方法。

  为此,让学生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说话训练,进行语言积累的同时,突破教学重难点。

  所以,我特意设计两个语言训练句式:

  1、你们交流的句子那些是写灯的数量多?那些是写灯的种类多的?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归纳、练习说一说。

  2、请试试看,能否用从灯的数量多和灯的种类多,用一句话完整地表达出来。

  如和除夕相比,正月初一全城都在休息。人们都干什么去了呢?请读课文第9自然段。学生通过读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的交流、表达,我特意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评价理答;

  1、这两个同学交流的时候,不仅恰当地用上老舍爷爷的话,还巧妙地运用了老师引语进行表达,真令人佩服!

  2、各种各样的花灯,加上五彩斑斓的花炮,加上香甜美味的元宵,令人陶醉,谁能不喜欢呢?这么热闹的灯会,你们想不想读一下呢?

  这样的选点训练,充分利用理答这一种特殊的教学对话,仔细倾听学生的问答,通过有层次、有秩序、有针对性的“追问”、“转问”、“提问”和“反问”等理答有效方式,把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充分调动起来,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升华情感的同时,必然会激起表达感情、抒发情感的欲望。此时,此处语言训练点的设计和教师对学生有个性的评价语言的设计,更好地让学生敞开心扉去接触语言,去感受语言,去体味语言,使学生在沉浸于文本语言和情景的基础上,自由述说、自由运用本课习得的语言,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几点思考

  不足之处:

  1、教学的节奏把握还应该明快一些,在教学时间的把握上还应该确切些。

  2、在语言训练点的选择上,选择面较窄,达不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说话句式训练的设计,只针对多数学生,而对一些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讲难度较大,甚至难于掌握,应该对这些学生多谢关注,设计合适、乐于让他们进行语言表达的语言训练句式。

  总而言之,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对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开展以读为主的阅读教学研究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同时我也认识到在教学中还需要更多细节的思考,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关于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关于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4

  一、教材解读:

  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二、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及理解“翡翠、万象更新、掺和、万不得已、截然不同、娴熟、通宵、残灯末庙”等词语,读准文中的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重点)

  3、揣摩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顺序及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并体会其好处,品味作者俗白朴素的语言特色,学习迁移。(难点)

  4、收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过春节的习俗,收集与节日相关的古诗词加以整理积累。

  三、课前准备:

  师:课件——文中涉及的民俗艺术品 春节童谣 重点语段 原文片段等

  生:熟读课文。收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过春节的习俗(特别是我们家乡的),收集与节日相关的古诗词

  四、过程预设:

  板块一 创设情境 整体感知

  一、创设情境,回味过年

  1、说说家乡的春节印象。

  (1)谈话引入: 同学们,开学已经三、四个星期了, 虽说时光匆匆易逝,可过年的情形分明还在眼前,年的味道似乎还让人回味无穷。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2)师补充过春节的俗语。

  (3)这么多的春节习俗要不要把它们全写下来,该怎样写?

  二、揭示课题,整体把握

  让我们一起走进语言艺术大师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看看老舍先生是怎么来介绍老北京的春节习俗的。

  1、大声读课文

  (1)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字音,圈划不理解的词句。

  (2)、老北京过春节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

  (1)、完成《语文作业本》第二题。

  (2)、词语理解:腊月 残等末庙

  (3)、抽读感兴趣的部分,(随即呈现附有文字解释的图片帮助理解)

  (逛庙会 逛天桥 熬腊八粥 买杂拌儿 贴年画…… )

  (4)、老北京过春节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喜庆 热闹 隆重 忙碌 祥和(板书)

  板块二 理清脉络 了解习俗

  一、默读课文

  1、想想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在课文中找出依据)?

  2、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写了哪些天的哪些风俗特点,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份热闹、忙乱、喜庆、团圆?

  用不同的符号在书中圈划

  二、 自学,小组交流

  三、 全班交流,师注意归纳指导:有的可以在文中直接划出,有的要用最简洁的语言归纳,(如:第二个时间段,可归纳为:购置年货。)有的要在课文中跳跃式的划出,如写除夕这一时间段。

  四、 课件出示下表,对照。

  时间

  风俗习惯

  腊月初八

  熬腊八粥 泡腊八蒜

  腊月初九至

  腊月二十二

  孩子:买杂拌儿 买爆竹 买各种玩意儿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购置年货)

  腊月二十三

  过小年 放鞭炮 吃糖

  过了二十三

  大扫除 把吃的准备充分

  除夕

  做年菜 穿新衣 贴对联 贴年画

  灯火通宵 放鞭炮 吃团圆饭 守岁

  正月初一

  店铺关门 男人拜年 女人待客 逛庙会

  初六

  铺户开张 逛庙会 逛天桥 听戏

  元宵

  看花灯 小孩放花炮 吃元宵

  正月初九

  春节结束

  五、观察表格,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板块三 深入研读 领悟表达特点

  一、从表格上看,北京过春节的习俗也太多了,老舍先生是怎么来安排的'呢?

  或者:在老舍爷爷眼里,老北京的春节哪几个日子最热闹喜庆?(除夕、初一、元宵)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写得特别具体,留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他又是怎么来介绍热闹的情景的呢?

  二、从详写的三个日子入手,探究表达特点

  (一)、研读除夕的热闹

  1引:除夕是春节的重头戏,也是过年的第1个高潮

  2这段话中哪句话最能概括除夕的气氛?圈出其中的中心词。这份热闹还可以从哪些词语感受到?

  3这是怎样的一种热闹呀!你会用那些词来形容?(普天同庆、通宵达旦、团团圆圆)老舍先生对这份热闹的描写可谓匠心独具,调动了多种感官来感受这份热闹,你觉得他是从哪些方面来体现这份热闹的?(香味、色彩、声音)

  4预设学生有难度,让生思考后,提示:看标点符号,可能还是有难度,让生直接完成课堂作业本练习13面。

  5、补充:当然还写了“团圆”(能不能这样安排,待考虑)

  6、体会结构特点

  7、引导学生朗读

  过年喽,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

  这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

  这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

  (二)、研读初一部分,感受作者的表达特点

  1、正月初一给人又是怎样的感觉?(悠闲 快乐)

  作者又是抓住了哪一点来具体描写的?(人们的活动)

  2、引读

  1、同样是热闹,作者抓住红火而美丽来突出十五的节日特点,那么初一作者又是抓住了哪一特点,怎么展开介绍的呢?自主研读。

  2、完成课堂作业本中针对性的练习。

  3、交流

  除夕——喜庆 团圆

  人们的活动——做年菜 穿新衣 守岁 吃团圆饭 香味——色彩——声音

  初一——悠闲 快乐

  人们的活动——铺户关门 男人拜年 女人待客 小孩逛庙会、

  (三)、研读正月十五元宵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作者着力描写了什么来体现?

  读圈关键词

  交流 灯的数量多 灯的种类多 (排比)

  3、按照文章的总分总结构,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四)、体会有详有略的写法

  如果作者文中提到的那么多日子都像这三个日子一样介绍得这么具体,大家觉得好不好?那老舍爷爷为什么就选这三个日子来详细地介绍?(印象深刻,最热闹,最有年味等)

  详略安排有什么好处?重点突出,点面结合,读来印象深刻。

  三、圈划文中语词,品味语言特色

  朴素自然 耐人寻味

  1、以“腊八”段落为示范,领着学生欣赏老舍的语言风格——朴素自然,聊天式的,俗雅共赏

  2、出示朱自清的《匆匆》片段,对比阅读中感受其语言风格

  3、学生自由阅读,从不同的语段欣赏老舍的语言特色

  主要句子罗列:

  1、腊七腊八,冻死寒鸦——俗语引用,说明一年最冷的时候开始

  2、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语言简练,夸赞腊八蒜

  3、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和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非常自然地运用了排比和比喻,通俗有趣,说明粥的材料丰富,表达对丰收的自豪和期盼

  4、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板块四 小结写法 迁移运用

  一、引入:

  老舍爷爷以其朴素自然、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按时间顺序抓住每个节日的最主要的特点有详有略地简单勾勒,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让我们读后回味无穷。

  二、阅读“阅读链接”,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1、采用反话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过年时那份真实的情怀;2、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过除夕的喜庆与热闹,其中细致地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情景。

  三、练笔:

  假如此时请你介绍家乡的春节全景,你打算怎样写?

  预设:以地点变换为线索——超市,菜场,服装店,车站,码头,饭店,各家各户……

  以不同人物为线索——老人,大人,小孩,打工回家的,做生意的……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热闹 忙碌 喜庆 团圆 祥和

  时间顺序 详略得当 朴素自然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01-18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03-13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04-16

《北京的春节》优秀教学设计03-14

《北京的春节》优秀教学设计06-08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通用05-09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热门06-07

关于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03-13

《北京》教学设计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