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能用愉快,活泼的心情演唱《来吧!快乐的节日》,让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
教学目标二:通过欣赏二部轮唱曲《卡农歌》,让学生认识卡农的演唱形式和特点。
教学目标三:通过学唱《欢乐歌》,让学生感受轮唱形式的特点,能随欢快的节奏动起来,表达高兴的心情,充分张扬孩子的个性。
教学目标四:通过音乐游戏《雨的节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音色等,并能运用所建立的“小音库”中的音创编音乐短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分析教材内容
本课安排了学唱两首具有节日气氛的歌曲,歌曲贴近孩子的生活,会令孩子们倍感亲切和喜爱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欣赏一首二部轮唱歌曲,让孩子感受另一种歌唱形式;还安排了音乐游戏,让孩子在音乐中尽情的玩,感受音乐的节奏等要素。
教学设计
(一)、学唱歌曲《来吧!快乐的节日》
《来吧!快乐的节日》是一首反映“六一”儿童节的歌曲,节奏明快,旋律活泼欢悦,歌曲“啦啦啦,啦啦啦......”一字一音的处理手法,使歌曲形象显得分外热烈、活泼、表现出儿童欢庆自己节日时的喜悦心情,曲调优美,朗朗上口,易记易唱。歌曲结构为A(aaab)B(abcdef)。如何唱好歌曲A部这种同头换尾的音乐,怎样让学生在演唱时处理四个乐句的关系,同时感受音乐中起承转合的结构,B段的六个乐句又如何处理?教师应给出正确引导。
1、看图片配音乐。先请学生谈谈印象中一年里有哪些节日?最喜欢哪个节日?与儿童相关的节日是什么节?接着媒体展示有关节日的图片,如《新年好》、《祝你圣诞快乐》、《每当走过老师窗前》等,请学生为图片配上相应歌曲的音乐。并导入新课。
2、听听想想。播放歌曲,要求学生听完音乐后,谈谈对歌曲的.感受,这首歌曲描述的是哪个节日?怎样让自己的节日过得更有气氛。
3、创设情境。为使“六一”儿童节过得更加热烈,请同学们用自己身边的东西设计现场,布置一个过“六一”儿童节的场景。(边听音乐进行)
4、学唱歌曲。
(1)听老师范唱,边唱边跳,感染学生。
(2)分句听唱,难点训练、如:切分音和附点节奏的处理,“啦啦啦......”一段要启发学生用明亮而富有弹性的声音表达孩子欢快的心情,最后一句声音保持较强的力度。
(3)歌表演
本环节可作为本课的高潮,挖掘学生特长,如有的唱,有的跳、有的敲,分工合作,让孩子们全身心投入,体验音乐活动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5、评价
同学们参与活动的表现要及时进行评价,能更好调动他们积极性。
(二)听赏二部轮唱曲《卡农歌》,学唱轮唱曲《欢乐歌》
二部轮唱曲《卡农歌》是黄自先生为训练轮唱而创作的。歌曲共有四个乐句。歌词简洁,音乐朗朗上口,突出轮唱一唱一和的特点。欣赏完《卡农歌》后,安排了学生学唱二部轮唱曲《欢乐歌》,歌曲旋律很简单,只有两句,却能让学生感受卡农的特点和热烈、欢快的情绪。
1、听听说说。教师播放二部轮唱曲《卡农歌》,让学生仔细聆听,然后说说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
2、看看做做。教师出示各种颜色卡片:红、黄、蓝、绿等,各摆放在两行,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请课件制作配合)
红、黄、蓝、绿、青、紫
红、黄、蓝、绿、青、紫
教师小结,得出规律:卡农原意是“规律”,这首歌曲是黄自为训练轮唱而创作的,歌词本身就已揭示出卡农曲式的特点:虽则我先你后,各唱各的调子,其实只有一个旋律。{教参后附《卡农歌》谱}
3、听听拍拍。歌曲《欢乐歌》,由四个乐句(abac)组成,教师范唱,学生跟随音乐的拍节奏。
4、听听动动。播放课件,要求学生用四个动作表现四个乐句,进行律动
5、唱唱比比。学会歌曲后,可进行轮唱。轮唱时,要抓住第二声部的起音,如:一声部唱“高”字时二声部准确进入唱“欢”字,以此类推。
如:333、21………
欢欣高声唱
OO33………
欢欣
6、师生合作。请唱得较好的同学与老师进行轮唱练习。
7、学生合作。把学生分成演唱组、乐器组、舞蹈组合作表演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继续学习歌曲
教学目标:
1、处理好歌曲《小鸟,小鸟》的感情。
2、唱一唱《春风与布谷鸟》
教学重难:处理歌曲的情绪,唱《春风与布谷鸟》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呼吸练习
深呼吸,均匀吐气。
三、视唱《春风与布谷鸟》
1、识谱练习,学生自己试着唱歌曲的旋律。
2、学生跟琴试着唱歌谱。
3、分组进行练习,发挥组长的作用,提高学生视唱的能力。
4、学生加歌词,用正确的发生方法进行演唱。
5、老师用优美的琴声带领学生唱歌。
四、二声部学习,歌曲处理。
1、全班唱歌曲主旋律,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口腔自然打开。
2、第一声部的同学复习旋律,要求口腔要圆润,并用上自然的声音。
3、第二声部的同学跟老师的琴声哼唱旋律。
老师弹唱二声部旋律,学生听与第一声部的区别。老师可以反复两次,请学生比较二声部的音比第一声部高还是低,教师做适当的引导。
4、学生演唱第二声部,老师用琴纠正学生的音准。
5、两个声部的配合,控制好自己声部的音量,并仔细聆听另外声部的旋律,以求和谐。
6、歌曲的情绪的处理,体现小鸟高兴的心情。注意力度的分配及表现、休止符的停顿。
五、教师小结:
六、作业布置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学阶段的合唱教学是个大难题。由于合唱个声部间和声、音准、音色等的配合,是一种高度协作的活动形式,歌声需要有协和、协调的'较高的歌唱要求,而小学生的歌唱水平和合作配合能力有限,要在有限的40分钟内完成一首合唱歌曲的学习,并要有一定的合唱效果,实在是很难。即便是第一节课完成了两个声部的唱歌学习,第二节课进行合唱训练,效果一样体现不出来。特别是两个声部的音距不大,更困难。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红帽》,并能有表情地背唱。
2.学习歌曲《小红帽》歌谱的唱名。
3.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用急吸缓呼的方式,一句一换气;练习清晰的'咬字吐字,用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小红帽》。
2.根据歌词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材分析
《小红帽》是一首巴西儿童歌曲。四二拍,C大调,是由六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六个乐句中,除第五乐句巧妙地运用了第一乐句的后半句加以变化外,每个乐句均以do、re、mi、fa的级进式旋律开始,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歌曲第一乐句与第三乐句、第二乐句与第四乐句基本相同;而第四、六乐句则完全相同。歌曲旋律以音阶式的级进与分解和弦的跳进穿插运用,使音乐形象既统一又有一定变化、既流畅又活泼,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优秀少儿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设问:哪位同学知道《小红帽》的故事,给同学们讲一讲?
2.欣赏《小红帽》动画,教师向学生讲解《小红帽》童话故事。
教学要求:教师随多媒体播放进程讲解故事,学生认真聆听,了解故事内容。
二、学习歌曲
1.初次聆听《小红帽》歌曲(或教师范唱)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注意观察老师范唱时的表情,听完以后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2.教师再次有情感地范唱歌曲(或播放范唱音响)
教学要求:教师范唱前要讲清楚具体要求,范唱时要声情并茂。
3.歌词学习
(1)运用节奏朗读法,学生齐读歌曲的歌词。(歌词节奏朗读)
例: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1﹑唱:《树叶儿飘飘》
2﹑动:露一手“绘画创作”
教学目标:
1﹑优美地演唱《树叶儿飘飘》,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创设画面,尝试创作的乐趣,培养创新能力。
3﹑初步掌握全音符的时值。
教学重点:
1﹑优美地唱歌。
2﹑掌握全音符。
教学难点:
1﹑歌曲的`难点是切分音。
2﹑根据想象创设画面。
教学用具:
钢琴,音响资料,录音机,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小树叶》,学生进入音乐教室,并哼唱歌曲。
2﹑提问:你们还记得这首歌吗?学生回答。
3﹑师:是呀,这是我们在一年级学的《小树叶》,秋天到了,树叶就会离开大树妈妈,飘落下来,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一首关于秋天树叶飘落的新歌《树叶儿飘飘》。
(二)新歌教学
1﹑朗读歌词,理解歌词内容
2﹑解决节奏难点:切分音
3﹑听唱法学唱歌词
4﹑指导学生唱出节奏的韵律
5﹑仔细聆听范唱
6﹑优美地演唱这首歌
7﹑认一认:全音符
8﹑请学生戴上头饰,分角色配乐朗诵
9﹑请学生戴上头饰,分角色表演
(三)露一手
1﹑提供素材,引发学生创造思维
2﹑在《树叶儿飘飘》的音乐声中,学生以"美丽的秋天"为题,开始创作想象画
3﹑交流观赏作品
4﹑请学生利用双休日收集树叶,制作书签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唱歌曲,感受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从而进一步提高音乐兴趣,培养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演唱以及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知识与技能】
能够运用自然、欢快的声音完整有表情地演唱全曲,同时准确把握歌曲中顿音记号的演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运用自然、欢快的声音完整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难点】
准确把握歌曲中顿音记号的演唱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一张手绘的大头娃娃的作品,并提问:同学们,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形容得也非常准确。那么这么可爱的人物形象叫做大头娃娃,并且咱们的作曲家还为他们创作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那今天呢,就跟着老师一起走进音乐课堂,学习这首歌曲吧!顺势揭示课题《大头娃娃》。
(二)初步感知
1.初听:教师播放音频并引导学生聆听歌曲,并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活泼的。
2.再听: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欣赏歌曲,并提问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首歌的`速度是稍快的。
(三)探究学习
1.发声练习:教师弹琴带领学生进行趣味发声练习,以此调整歌唱状态。
2.学唱歌曲
(1)解决旋律:教师弹琴引导学生用“la”模唱歌曲,随后教师提问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顿音记号。
随后教师利用提前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个小鸡啄米的动画,带领学生直观理解顿音记号应该演唱的轻快、短促。并带入歌曲旋律中进行演唱。
(2)解决歌词:教师带领学生利用拍手的方式有节奏地朗读、熟悉歌词。
(3)词曲结合:教师引导学生跟随钢琴将歌词带入旋律中进行演唱,随后提问学生歌曲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对大头娃娃的喜爱之情。
3.完整演唱:在学生对于歌曲旋律和歌词已经基本熟悉以及对演唱歌曲有了初步体验后,引导学生带入活泼欢快的情绪进行完整演唱,教师为其伴奏。
(四)巩固提高
教师给学生8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尝试创编与歌曲第一乐句相似的乐句,并且尝试用不同的音乐力度进行合作演唱。随后上台展示,教师予以评价。
(五)小结作业
教师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呼吁学生要学会细心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布置课后作业:搜集表现其他人物形象的歌曲,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劳动的愉快,并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理发师》。
2、认识沙锤,辨别其音色并能用探索似的学习掌握其多种演奏方法。
教学重点:
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表演歌唱。
教学难点:
用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多种演奏方法。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进教室。
2、 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 导言。
2、 表演《理发师》
(1) 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歌中唱出了什么?你的心情如何?
(2) 复听歌曲: 提示:你感到这首歌适合跳舞还是适合走路?选择一个图,并随着音乐试着做一做。
(3) 教师可选择一组学生,用打击乐随着歌曲录音敲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3、 编创与活动:
(1) 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安排了一个看图编词并进行读拍的.练习。教师可指导学生分别拍击两条节奏,说出各是几拍子的。
(2) 分小组看图编词,用蜜蜂和鸟的声音编创模声衬词,也可编创词组。
(3) 指导学生用打击乐为自编的带词节奏敲击,可击节拍,也可击节奏,提示学生敲击出音的强弱。
三、结束部分:
小结。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民族音乐在世界上的地位,从而产生学习民歌的兴趣和继续了解的愿望。
2、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欣赏音乐,由此初步探索中国南北民歌的风格差异,同时在感受和体会歌曲情感的基础上尝试创作,体会创作带来的喜悦。
3、感受和发现江苏民歌的特点并尝试用柔美的音色、悠长的气息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二、教学策略:
1、通过闻“花”、看“花”、听“花”、唱“花”、表演“花”循序渐进地了解茉莉花、感受茉莉花、表现茉莉花,由此培养了学生细致的洞察力与大胆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2、通过旋律线入手学习歌曲,在学生树立音高概念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感受与发现江苏民歌的`风格。
3、通过比较东北民歌《茉莉花》与江苏民歌《茉莉花》,感受与发现南北民歌的风格差异。
4、在听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中,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在世界上的地位,激发其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与向往。
三、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与发现江苏民歌的风格,激发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与向往。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边观赏江苏风情(多媒体)边欣赏《茉莉花》旋律,谈感受。师:请描绘出画面中的景象。与我们这里有何不同?(这就是江苏的风光:小桥、流水、人家)
2、继续欣赏《茉莉花》,介绍茉莉花,出示茉莉花的图片。 ★师:这首乐曲是江苏民歌名叫《茉莉花》,你见过茉莉花吗?有什么特点?
★★师介绍:茉莉花原产于印尼等国,在宋朝时期传入我国。它洁白无瑕,美丽动人。老师把它的香气带来了,同学们闭着眼睛闻一闻感觉怎样?茉莉花香气芬芳,经常用来熏茶。
(二)新授:
1、师边舞蹈边范唱:想听老师用当地方言唱一唱吗?这首歌曲说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2、学用方言来读歌词。
3、学唱歌曲旋律:
(1)边划旋律线边哼lu。★要求:看到小园点唱lu,气息要连贯。★★观察旋律特点:象小桥流水般委婉。
(2)唱词:
★老师演唱加花与不加花的旋律,比较差别。(加了花会更优美)
★ ★发现江苏民歌的特点:一字多音显得曲调优美秀丽婉转。
★ ★★用柔美的音色、流畅的气息有感情地演唱。
(3)试跟老师做着动作来唱。
(4)分小组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演绎歌曲,交流和评价。
(三)、拓展:
1、导入:
你们知道吗?据史料记载,《茉莉花》最早起源于明朝的江苏扬州,原来歌名叫《鲜花调》,后来经人们的传唱,各地都有了《茉莉花》。
2、欣赏东北民歌《茉莉花》,要求边听边手划旋律线。
★这首《茉莉花》与我们唱的感觉一样吗?
★ ★找出特点:旋律起伏大,高亢明亮。(原因:那里山较多,人们的性格很率直)
3、了解世界眼中的《茉莉花》。
(1)《茉莉花》在我国各地都有自己具有地方特色的版本,正因为这样,《茉莉花》代表了我国的民族文化。在雅典奥运会的闭幕式上,它的旋律响彻了整个世界,打开了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大门。(出示图片)
(2)欣赏宋祖英在悉尼的演唱。
★《茉莉花》让国际友人真正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音乐的美,歌唱家宋祖英美妙的歌声象茉莉花的花香一样芬芳迷人,让我们来欣赏这位第一个在悉尼开演唱会的歌唱家的演唱。 ★★谈谈你现在的感想。
(四)师小结:
老师愿茉莉花的清香永远留在每个同学的心里,让我们在茉莉花动听的旋律中结束这节课。
(五)在音乐声中,学生走出课室。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冬雪给大地带来严寒,雪景给我们带来银白世界的欢乐。这一自然现象给音乐文化提供资源。虽然祖国各地很多地方未能观其美景,但我们可以从歌曲、乐曲、京剧的音乐声中去寻找体验、去获得乐趣。
2.初步学习模进方法创作旋律。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唱《堆雪人》;听《乘雪橇》。
第二课时: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听《踏雪寻梅》、《打虎上山》。
第一课时
一、表演《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1.解题导入:“雪花”、“梦”有关系吗?
这里的“梦”由谁在做?是小朋友?还是小动物?做什么“梦”?这就是本歌要告诉你的内容。オ
2.聆听范唱。
听完范唱,对歌名能理解了吗?
雪花-梦-小动物-春风-梦醒。
3.再听一遍范唱,在“告诉小××”的间奏处,请大家轻轻随音乐拍手(XX)。
4.解决两处难点:
“#2”的音高要*近“3”,这样“#2”就能唱准。
注意弱起的节奏,用划拍法唱准。
5.自学歌曲的曲调。
6.歌曲表演时,注意两个乐段的对比,第一乐段注重叙述性,平稳而口语化,尤其是四个“告诉”,要体现对小动物的保护的.环保意识。
第二乐段是全曲的高潮,注重抒情性,表现对小动物的亲切和热情。
7.讨论:
设问:
(1)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知识?
(生物科普知识——冬眠)
(2)还有哪些动物也冬眠?
(知识的拓宽与延伸)
8.带着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感情地唱好本歌。
9.小结:冬雪带给我们的益处——生态平衡。
二、聆听《踏雪寻梅》オ
1.这是我国近现代作曲家黄自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首歌曲。简介黄自的生平。
2.欣赏《踏雪寻梅》。
边听边看书上的歌词,如能将歌谱也同时展示,效果会更好。
3.讨论歌曲表现的内容。(歌曲抒发了主人翁在冬天,踏雪寻梅、勤奋读书、追求好时光的心情。)
4.再次聆听。鼓励学生看着歌谱,轻轻哼唱。
5.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以描绘雪景为题材的歌曲。
三、聆听《打虎上山》
1.初听《打虎上山》。
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剧情中的《打虎上山》唱段的背景。
2.聆听引子音乐,体验“莽莽林海、广阔雪原”的壮丽景色。
3.复听全唱段。学习杨子荣的英雄气概。
4.小结:这是京剧描绘的雪景及英雄穿林海跨雪原深入匪巢消灭匪徒的豪情壮志。ケ硌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9
学情分析:
1.学生能用自然地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齐唱
2.在感受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与强弱
教学内容:
1.回忆美好的童年生活
2.学习歌曲《童年、童年像一首歌》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艺术档案夹里的往事”入手,引导学生对自身艺术学习进行回顾、表现和展望。着重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并灵活运用自己六年来形成的才艺和掌握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表现和憧憬未来,从而更加亲近艺术,更加理性地认识身边的艺术现象,使自己成为一名清醒的艺术学习者,让学生更自信,快乐地生活在艺术之中。
教学目标:
1.能愉快地回忆美好的童年生活,关注自己的成长历程,关注自己在艺术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受、体验与热爱生活中的.美和生活中的艺术。
2.学习歌曲《童年、童年像一首歌》,从歌声中表达出老师深深的师生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歌曲《童年、童年像一首歌》,感受歌曲中的切分节奏体验歌曲中所要表达的深深师生情,用幸福、欢乐的情绪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切分节奏比较多,节奏较复杂等
教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六(1)、(2)、(3)、(4) 5/26~5/27
教学准备:
1.小学阶段各种活动的图片
2.《童年、童年像一首歌》的音响资料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童年、童年像一首歌》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对自身艺术学习进行回顾,表现和展望,着重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
教学过程:
教中活动学生学习备注
一.组织教学
1.发声练习
1 2 3 4 5- 5 4 3 2 1-
mi hi hi hi ya mi hi hi hi ya
(1)断音练习
要求:短促、有弹性
(2)长音练习
要求:流畅、自然
在老师的引导下:软腭抬起,找到头腔共鸣。
断音有腹部气息支撑
声音具有漂流感
二.看图片、回忆
1.请同学找出自己小学阶段各项活动中的照片
看自己的照片、回忆小学阶段各种活动中的趣事,与同学一起分享。
重温过去学过的歌曲,跳过的舞蹈
三.学习歌曲《童年,童年像一首歌》
1.欣赏歌曲,体会情绪
2.找一找歌曲中相同旋律的乐句
3.学唱歌谱
a.用慢速唱一唱
b.用中速唱一唱
4.填上第一段歌词
a.用慢速唱一唱
b.用中速唱
体会歌曲表达的深深回忆之情
5 1 3 5 5 5 0 4 1 4 5
6—
5 5 6 5 4 3 5 0 1 5 2 3 1—
注意切分节奏和前休止符
1.熟悉歌曲的旋律
2.加上结束句唱一唱
注意切分节奏和休止符
音准
4 45 6 4 5 3 0 1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六(1)、(2)、(3)、(4)
教学准备:
《童年、童年像一首歌》的音响资料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童年,童年像一首歌》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对自身艺术学习进行回顾,通过学唱歌曲《童年、童年像一首歌》,表达歌曲中师生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学生学习备注
一.组织教学
1.发声练习
1 2 3 4 5- 5 4 3 2 1-
mi hi hi hi ya mi hi hi hi ya
(1)断音练习
要求:短促、有弹性
(2)长音练习
要求:流畅、自然
在老师的引导下:软腭抬起,找到头腔共鸣。
断音有腹部气息支撑
声音具有漂流感
二.复习歌曲《童年童年像一首歌》的歌谱
1.用慢速唱歌谱
2.加上结束句唱一唱
3.用中速唱一唱
注意切分节奏和休止符
唱一唱结束句的歌谱
三.填上歌词
1.填上第一段歌词
2.试着填上第二、三段歌词
3.用正确的情绪演唱
4.用多种演唱形式巩固
注意切分节奏和休止符
注意:连线的演唱
充满回忆
唱出师生间的深情厚谊
a.分组唱
b.分领、齐唱
四.小结
教学反思:
一开始上这课时,我将 5 1 3 5 6 5 0 唱成了5 1 3 5 6 5 0 ,后来再次研究教材时才发现,这两个节奏比较相近,而且前者较为少见,对这样比较少见的节奏型可以花一些时间对学生进行讲解,通过对比、模仿演唱帮助学生掌握。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冬妈妈和麦苗苗》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体验,能较准确地理解、表现本单元音乐作品的情绪与意境。
2、初步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小雪花》、《冬妈妈和麦苗苗》,能背唱《过新年》,并能较流利地模唱《过新年》的歌谱。
3、通过欣赏《乘雪橇》,能从音乐中初步感受冬季的`异国风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师生问好
三、导入新课
自己创编节奏朗读:过新年,喜洋洋,敲锣打鼓鞭炮响。狮子舞,雪人唱,祝愿祖国更富强。
四、学唱歌曲《冬妈妈和麦苗苗》
1、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下雪吗?下雪天我们可以做哪些事呢?你们知道冬雪对农作物的作用吗?
2、听录音范唱,边听边按三拍子缓缓晃动身体,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3、听老师跟节奏朗读歌词
4、听老师范唱,请小朋友用打击乐器伴奏
5、跟琴轻声哼唱歌词(提示学生尽量唱完四小节后再换气,以免破坏旋律的连贯性)
6、试用不同的力度演唱,比较,哪种比较适合该歌曲(柔和)
7、有感情的演唱(启发学生唱出对雪花的赞美之情)
8、自编动作,边唱边舞
五、欣赏《乘雪橇》
1、初听全曲,不揭示曲名,要求学生专注聆听,并闭上眼睛随音乐展开想象。
2、揭示曲名,复听,找出重复最多的地方。感受音乐的力度变化。
3、再听,体会乐曲所表现的人们欢乐的心情。
六、小结。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雪”的音乐作品。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1
教学目 标:
学习课文二、三、四段,了解扬科怎样爱音乐,理解句子的含义,了解在剥削制度下,穷人孩子的悲惨命运,感受作者对剥削制度的憎恨。有感情朗读课文。
设计理 念:
以学法引路 ,多读多悟,通过多元互动,让学生在听、说、读、看、想的过程中,切身体会杨科对音乐的喜爱和当时现实的残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明确课堂学习任务。
1、检查对文章大概意思和第一段内容的了解。
2、强调单元训练目标——理解句子的含义,出示课堂学习任务。
二、深入学习第二段,着重指导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1、个别朗读,找出这一段的总起句:扬科无论走到哪里,总能听到乐声;圈出扬科听到的乐声。
2、为什么扬科把这些听到的响声说成是乐声呢?出示“凡是乡村里能听到的一切响声,他都注意听着,他觉得都是音乐。”
①指导学习:“凡是”提出条件,“都”表示结果。
②联系课文,说说扬科是怎样“注意听着”的。
3、理解“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说说这句话的表面意思,
①根据对“注意听着”的`理解说说这句话包含着的意思。
②指导感情朗读,体现扬科“沉浸在美妙的音响中”。
③回归学习提示进一步领会理解句子的方法,完成作业题四(1)。
4、集体朗读这一段填空:凡是扬科有空的时候,他都——。
5、小结:对扬科来说自然界的响声都是美妙的音乐,扬科爱音乐真是如痴如醉。
三、学习第三段,尝试运用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独立操作。
1、自由朗读思考:扬科爱听乐声,当他听到真正的音乐和歌声,又有怎样的感受呢?划出扬科感受的语句。
①反馈出示:扬科觉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用“凡是……教……”改写这句话,说出表面意思。
②播放提琴合奏曲,范读。学生体会扬科的感受,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③指导感情朗读,比较“兴奋”和“陶醉”的不同读法。
2、找出最能看出扬科爱音乐的语句读一读。自由讨论并反馈。说出“要是有一把小提琴,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的含义。
3、配乐朗读出示幻灯(扬科拉提琴)想象画面及扬科的感受。
4、小结:这段主要写了扬科听音乐爱提琴,通过句子含义的理解,可以看出扬科爱音乐爱提琴已到了不顾一切的程度,他愿意为音乐献出一切甚至于生命。
四、独立学习第四段,运用方法,理解句子的含义。
1、自学、提出要求:
a默读第四段,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b运用“理解句子的含义”的方法,完成作业四。
c想想扬科是怎样爱音乐的,寻找疑难问题。
2、检查自学情况:
(1)说说从第四段中你学懂了什么?
(2)出示“……但是有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在推着他往前走,推着他那柔弱的瘦小的身子慢慢地向着移动。”说含义: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扬科“爱音乐”而“不顾一切”?“无法抗拒的力量”又是什么力量?
(3)指导朗读:学生自由练读、评议、指名读、集体读。
3、质疑问难。学生自由讨论还有什么不懂?教师点拨。
4、结合这一段的内容,用“凡是……都……”谈谈感受,说一句话。
五、围绕课堂学习任务总结。
六、作业六:用“凡是……都……”造句。
附板书: 11、小音乐家扬科
爱乐声 沉浸
爱乐器 陶醉
摸小提琴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2
由于开课时创造性地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中,学生听新闻,论新闻,使学生有较强的期待心理,学习兴趣陡增。
一、课中,趣正浓
巧设情境,让学生以“小探长查案”为主线学习探究,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地激发出来,整个课堂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课堂精彩哪里来?学生精彩哪里来?我觉得巧妙的教学设计、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出彩”的重要原因。
千法万法,读是万法之大法。创设多种语境趣味读文,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如何指导学生读好书,让他们爱读书呢?在教学中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本节课的教学中,有让学生理直气壮地读: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有让学生读出句子的画面,如: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还有让学生带上表情读第九自然段。并针对学生的表现恰到好处地点拨、指导,唤醒的是学生潜在的激情与能力
我们应当从学会只是转向教会方法,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扎实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注意听、说、读、写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俗话说:“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教学中设计的论坛答记者问,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越大,他们兴趣盎然,各抒己见。在这样的情况下,像“杯弓蛇影、谈虎色变、闻风丧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之类的词语也能随口说出,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课尽,趣犹存
最后在学生畅谈学文文的感受后进行小结颁奖,与课的开头相呼应,既评价了学生又总结了全课,还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真是一举三得!
篇二:惊弓之鸟教学反思《惊弓之鸟》这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只拉弓不射箭,,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
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段,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指名朗读这段话,看看这一自然段更羸说了几句话?
2、用“﹏﹏”划出重点的词句。
3、其中哪些是更羸看到的和听到的?
联系前文中“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一句想一想,句中只有一个“鸣”,更羸怎么知道它的声音很悲惨?引导学生结合大雁的生活习性进而体会出更赢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4、第二句还是说更羸看到和听到的吗?为什么?(小小组讨论)
(1)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在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结合句子意思理解“愈合”和生孤单失群”的意思。
(2)读了这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交流)
(3)出示练习“大雁飞得慢,因();叫得悲惨,因为()。”让学生用这种句式来说一说强调原话,以加深对这一内容的理解。
说说哪些是观察到的.,哪些是经过分析得出的?
(4)再读这句话,现在你又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这两句的基础上,认识到任何分析、推测都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的,使学生懂得更赢根据看到的、听到现象进行了分析,得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的判断。
5、小小组重点讨论:更羸又是怎样进一步分析的呢?
出示训练题目:“大雁拼命往高处飞,因()掉了下来,因为()。”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交流。
6、说到底这只大雁不是射下来的,而是被更羸用弓弦声――吓下来的。所以我们要继续推理探究一个问题:为什么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听到弦响,心里会如此的害怕?
7、分小小组研究、交流;
可提示: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前一次听到弦响与它受到箭伤什么关系?
8、师小结:大雁前一次听到弦响之后,离弦而出的箭就射中了它,害得它孤单失群、受尽痛苦;而这次它又遇到了相类似的情况(板书:遇到类似情况)――弦又响了,以为又会被箭射中,所以心里会如此的害怕,拼命往上飞,结果伤口裂开掉了下来,成了一只惊弓之鸟。(板书:惊弓之鸟)
109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像这种“惊弓之鸟”的现象?
《心理学》告诉我们,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这两个分析推理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这样,把能力的训练落在了实处。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我教得收放自如,学生学得很有兴趣,课堂气氛活跃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注意给学生创设一个大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实而活。对于学生读书的指导还要多下些功夫,特别是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培养。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让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2、演唱歌曲时能准确、形象地模仿出钟表走动的声音。
3、让学生主动参与为歌曲伴奏,即兴编创歌曲伴奏谱和动作,并能简单地评价他人的演唱和演奏。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学会歌曲《这是什么》的演唱,并能准确、形象地模仿钟表走动的声音;
(2)自己为歌曲编创动作,并能用打击乐器自编节奏为歌曲伴奏,对他人的演唱和演奏能简单的作出评价。
2、难点:
(1)准确演唱歌曲,钟表走动的声音要唱的轻巧、短促;
(2)能协调的做到边打节奏边唱或边表演边唱。
教具准备:
电子琴、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当当当,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当当当,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谜底是钟表。今天我们就唱一唱这首谜语歌——这是什么。”
二、寓教于乐
1、教师范唱:加入伴奏音乐,老师要唱出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并形象地模仿出钟表走动的声音。
在老师演唱的时候,请大家判断一下歌曲的节拍,也可以自己跟随音乐拍一拍。
2、、朗读儿歌
3、问:“嘀嗒嘀嗒是什么声音?”(钟表针走动的声音)
“你能模仿一下吗?”教师要指导学生读的要轻巧、短促。
“当当当又是什么声音?”(钟表报时时的声响)
“请你来模仿一下。”注意这个地方有空拍,要读的准确。
4、将两句连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老师指导。
5、加入电子琴节奏伴奏,一起把整首歌词读一读,速度可稍慢。
6、玩整地欣赏一遍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7、跟随音乐轻声哼唱一遍,不加歌词,只哼旋律。
8、跟琴试唱,老师指导。注意“嘀嗒”处要唱的整齐轻巧;还要注意学生的吐字咬字要清楚。
9、加入伴奏音乐唱一唱,注意歌曲的情绪以及学生的声音。
三、创造表现
1、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请同学们按课本上的.节奏型打一遍或者是自选节奏但要按节拍打。打玩后,请小朋友们互相评一评,看看优点有哪些?不足之处有哪些?
2、分小组表演歌曲,一组唱玩后,请同学们对其他组小朋友的演唱作一个评价,然后再给自己的小组提出改进的建议。
3、最后再请大家一起把整首歌唱一遍,加伴奏音乐。请同学们自己加动作表演,展示。
四、完美结课
建议:请同学们在课下搜集更多的响声,包括生活中的、自然界中的,人为发出的等等,下节课进行汇报、展示。(如果需要道具可以自己准备)鼓励大家动脑筋想、听、做,下节课看谁表演的响声最精彩。
教学反思:
以谜语导入,提高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比上节课的学习气氛好很多,但是在上课过程中,还是有个别同学走神,所以,整节课中,多处出现律动,可以说各种律动渗透在课堂中的每个环节。首先是头部的律动,左右摇头,点头,左转右转,这些动作都不难,但是要求一年级的学生们跟着音乐的旋律有节奏地做上述动作,就有一定的难度。这要求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耳、眼、头、脑共同配合,才能够完成得好。其次出现的是学习闹钟的秒针和钟摆的律动,学生的动作虽然不那么协调灵活,但也为下面的学习做了准备,而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最后的律动是创编歌表演的动作。让学生听录音随意表演,边唱歌曲边律动。在巩固歌曲的同时,又更深层地理解歌曲的意境,并且使孩子们显得更可爱更活泼,更富创造性。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4
一、教学内容
1、歌曲演唱《大海啊,故乡》
2、欣赏合唱《渔家姑娘在海边》
琵琶独奏《大海啊,故乡》
二、教学目标
1、能用不同的音色、唱法表达对歌曲《大海啊,故乡》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对祖国、对家乡以及生活的热爱,能背唱全曲。
2、通过欣赏比较琵琶版与合唱版《大海啊,故乡》,了解更多的演奏演唱形式,感受歌曲的情绪异同及音响感受的异同。
三、教学重点
能充分运用力度、情绪的变化,深情演绎《大海啊,故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每个人都有生养自己的故乡,记得我们曾学过一首赞美故乡的歌曲,叫做——(我爱我的家乡)。那就让我们唱响这段美好的旋律,开始我们今天的音乐之旅吧。(复习歌曲)
二、欣赏《渔家姑娘在海边》
1、师:歌儿唱的真好,我们的祖国真的是幅员辽阔,我们身处于烟雨蒙蒙的江南,也有人生长在波涛翻滚的大海之滨,你听过南国海岛的汽笛声吗?你见过渔家姑娘在海边织网的情景吗?今天老师带领你们跟随音乐走近大海,来欣赏《渔》。仔细听,在音乐中你能听到什么,仿佛能看到什么?
(欣赏歌曲)
2、师:请向大家描绘一下你所听所见所想的,好吗?(生发表意见)
3、师:海浪声轻拍沙滩,发出哗哗的响声,海上的汽笛声似乎在呼唤人们出海工作,渔家姑娘除了织网打渔还在沙滩上练武,因为当时他们还肩负着保卫海岛与外敌作斗争的重任,你能在欣赏歌曲时加入一些简单的身体动作来感受歌曲的情绪吗?(复听歌曲)
三、歌曲教学
师:听罢渔家姑娘的吟唱,似乎把我们带到了南国海岛,那歌声随着海风传到了远行的中国海员耳旁,勾起了他们满怀的思乡之情,于是作曲家望立平为电影《大海在呼唤》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歌曲《大海啊,故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熟悉演唱这首经典老歌吧。
1、仔细聆听,听完后说一说这首歌曲的情绪如何,速度怎样?(播放歌曲)
生:速度稍慢,深情地,舒缓地
2、老师也忍不住想来唱一唱,请你在有铃鼓标志的地方加入动作,可以拍手、拍肩、拍腿、捻指或其他动作。(跟范唱做动作)
3、经过了刚刚的'拍一拍,你能告诉老师这是一首几拍子的歌曲吗?(三拍子)
三拍子通常给人以荡漾、抒情的感觉,刚刚我们也已经感受到了这是一首深情荡漾的歌曲,老师想和你们一起用这首歌的歌词来配乐诗朗诵了,你们准备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诵呢?(深情地、起伏荡漾地)
4、老师从你们的眼神中读到了深情,从你们的朗诵声中听到了游子的心声,请同学们把感情投入到歌声中去,让我们来学唱这首《大海啊,故乡》
跟琴学唱
a用wu模仿海风声模唱
4、这首歌曲中模仿游子声声呼唤的高潮部分在哪里?(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
师:这两句的音与前两句的音相比怎样?表现了歌者情感怎样的变化?
生:音区更高,情绪越来越激动,不断升华,就像翻滚的海浪高过一浪。
7、师:那后半部分的演唱力度与情绪应该相应地有些什么变化呢?
生:更加强烈有力,情绪更激动些,才能表达呼唤的真切。
师:那好,让我们带着这些变化来再试试演唱这首歌曲。(复唱歌曲)
8、师:海风吹起了思念,海浪翻滚着呼唤,让我们在这美妙的歌声中加入一些模拟的海风和海浪声吧,让这首歌更加丰富,老师给你们设计了海风和海浪的声音节奏,你觉得哪一条更适合在“大海啊大海”这一处合唱。(出示节奏)
①××××××︱××××××︱②×—×︱×——︱
哗哗哗哗哗哗呜呜呜呜呜呜哗—哗呜——
9、跟音乐用领+齐或+领+合的演唱形式来演唱歌曲。
四、欣赏琵琶独奏版《大海啊,故乡》
1、师:多少年过去了,这首歌曲一直被传唱着,还有人将它改编成器乐曲,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另一个版本的《大》,你能听出来是什么乐器在演奏吗?
2、师:说一说你更喜欢哪一个版本的,说说你的理由呢?(生发表意见)
师总结:不管哪个版本,都非常优秀地演绎出了这首作品浓郁的深情,但愿这美妙的旋律流入大海,也流入我们的心间,永不停歇。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5
学情分析:
1、学生能够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
2、能够多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加齐唱、合唱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游击队歌》
2、学唱歌曲《致音乐》
3、学唱歌曲《游击队歌》
4、欣赏乐曲《牧童短笛》
教材分析:
在本单元艺术家的故事里,分别介绍中外美术家和音乐家东山魁夷、舒伯特、张大千、贺绿汀,他们的艺术道路和人生追求为人们展示了创新,执着的精神,是我们艺术学习的光辉榜样。
教学目标: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介绍了四位著名艺术家的故事,从而引导学生在欣赏、感受、歌唱、绘画表演活动中体验艺术的'精髓感悟艺术家的精神。
2、从舒伯特的故事中感受音乐家舒伯特的艺术人生,体会其作品的魅力。
3、欣赏音乐家贺绿汀的其他音乐作品和他的故事。了解音乐家贺绿汀的生平与创作,感受音乐家的品格和用艺术报效祖国的经历。
教学重点:
1、从舒伯特的故事中感受音乐家舒伯特的艺术人生,体会其作品的魅力,学习歌曲《致音乐》,基本能感受和表现歌曲的情绪。
2、欣赏感受贺绿汀的音乐作品,能够哼唱出把部分《牧童短笛》。
教学难点:
1、《致音乐》的节奏比较复杂,附点节奏比较多,音高和音准要注意
2、《游击队歌》中的节奏比较复杂,十六分音符多,是歌曲的节奏很密。
教时安排:
五课时
第七单元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六(1)、(2)、(3)、(4) 5/9~5/11
教学准备:
1、有关贺绿汀音乐作品的录音带
2、音乐家贺绿汀的故事、生活、创作活动的图片
教学内容:
1、介绍贺绿汀
2、欣赏《游击队歌》
教学目标:
欣赏贺绿汀的《游击队歌》及他的故事。了解音乐家贺绿汀的生活与创作,感受音乐家的品格和用艺术报效祖国的经历。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学生学习备注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1 3 5 6 5 3
mi hi hi hi hi hi
1 3 5 6 5 3 1—
ma ha ha ha ha ha ha
a、断音练习
(喉咙放松,声音自然松弛的发出来,腹部有气息支撑)
b、连音练习
(注意头腔共鸣,声音位置高,口腔有空间,不咬紧,软腭抬起)
调整好情绪准备上课
用歌声进行和老师问好
用准确的方法进行发声练习
分别用断音和连音唱法
随时引导学生要注意演唱姿势和发声位置
二、介绍贺绿汀了解贺绿汀的生平:
贺绿汀湖南人,早年参与湖南农民运动和广州起义,后任武昌起义,后任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教员。1931年,贺绿汀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三、欣赏《游击队歌》
1、欣赏歌曲《游击队歌》,体会歌曲情绪。
2、介绍《游击队歌》的创作背景
3、了解了创作背景后对歌曲进一步欣赏
对战斗充满信心
1937年底,“八、一三”事变爆发:作者为鼓舞士气创作了这首献给全体将士的歌,从洪洞县高庄召开了八路军总部高级将领会议的一次晚会上首演,从此传唱开来。
四、小结
第七单元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07-12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1-28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03-08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05-15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优秀02-13
小学音乐大海的教学设计07-03
荐小学音乐教学设计05-24
【热门】小学音乐教学设计03-08
【热】小学音乐教学设计03-13
小学音乐优秀教学设计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