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21 12:24:5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热】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热】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1、唱《学做解放军》

  2、听《我是人民小骑兵》

  教学目标:

  1、学会唱《学做解放军》,感受进行曲的特点,体验“解放军”的自豪情绪,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这种情绪。

  2、通过听赏《我是人民小骑兵》,使学生感受进行曲的节奏特点,以及速度力度的变化在音乐中表现作用。

  教学分析:

  由于本单元的第一、二课时教授了歌曲《小海军》,所以第三课时一开始我选用了欣赏教材,介绍四种乐器,先动后静,掌握木琴的敲奏,及吹喇叭的姿势,用歌表演的形式学习歌曲《学做解放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自豪饱满的声音演唱《学做解放军》。

  教学难点:

  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进行曲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邀请了几位朋友来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能听出它们是谁吗?

  (请三位同学在教室的角落分别敲击锣、鼓、小喇叭、木琴,其他同学听辨并说出乐器的名称。)

  2、师:其中有四种乐器我们已经认识了,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

  (出示木琴)

  3、师:我们别看它是由几片竹片组成,比较简单,可由它弹奏出来的.乐曲别提有多好听了。

  (听赏音乐《我是人民小骑兵》)

  (多煤体出示骑兵图)

  4、师:启发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表述乐曲表现了哪些内容。

  5、复听音乐《我是人民小骑兵》在听赏重点之处作一点简要提示,如速度、力度以及情绪的变化。

  6、每组学生发一只木琴,让学生边敲边感受速度、力度的变化,让学生初步了解渐强、渐弱的概念,启发学生感受强、弱、快、慢的变化所造成的不同情绪、不同情景。

  7、最后一遍一边听,一边请学生敲击木琴,表现小骑兵骑着马过来,又渐渐远去。

  二、学唱歌曲

  1、师:上节课我们学做了小海军,今天我们来学习做一下解放军好吗?

  2、请学生上台表演解放军。(播放歌曲《学做解放军》)

  3、出示歌曲谱例在相同的节奏下做标记。(解决附点节奏)

  在模仿喇叭声处,用小喇叭标记。

  4、师:让我们一边吹喇叭,一边学唱这首歌曲。

  5、学会歌曲后,抬头挺胸行进,并以吹小喇叭的姿势来演唱这首歌。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听辨和尝试敲打木琴,帮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感受木琴不同敲打方法产生的不同音色,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和探究音乐的兴趣。歌曲学习采用适用于低年级的图画标记,让学生在模仿和体验中学习。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1、以审美为核心:通过欣赏优美的图片、音乐,结合教师的讲解,学生走进美的意境,感受到风景美、歌曲美。

  2、鼓励音乐创造:通过山歌形式创编歌词,培养创编能力

  3、弘扬民族音乐:本首歌曲是广西壮族歌曲,通过学习鼓励学生更多的了解民歌,热爱民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歌山歌《什么结子高又高》感受壮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刘三姐,知道山歌的特点。

  3、弘扬民族音乐,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

  教学重点:用愉快的歌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启发创编歌词

  教学准备:PPT歌片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影片导入

  1、师:今天的音乐课老师想问一问同学们,你知道刘三姐的故事吗?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描写刘三姐的故事影片,请同学们欣赏一下。

  2、简单介绍关于刘三姐的传说(使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

  师:刘三姐,是民间传说的壮族人物。被誉为“歌仙”,她聪慧机敏,歌如泉涌,八岁时就能把看到的东西唱出来,。还善于把人们的心声用歌声表达出来,所以人们对她无比喜爱,有关她的故事与记载很多,更是在每年的三月三当成节日来纪念她。

  3、师:一部好的影片一定会有好的音乐来衬托,在这部影片中就有许多优美的歌曲,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引导学生感受影片的美、音乐的`美)

  4、影片中的地方景色很美,是哪里呢?这就是刘三姐的家乡广西桂林(音乐伴奏结合图片简单介绍壮族风情。)

  三、了解山歌的特色

  1、师:这部影片中,刘三姐唱了许多山歌,那什么是山歌呢(提示学生,山歌在哪里演唱,曲调有什么特点,是即兴演唱还是经过创作)

  师小结:多在户外演唱,曲调高亢嘹亮,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的即兴演唱。

  四、学习新歌

  1、出示歌片聆听录音范唱

  师:《什么结子高又高》是这部影片中比较脍炙人口的一首山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

  (回答歌曲表现了欢快、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

  2、介绍曲作者

  师:这首歌曲是我国著名的电影作曲家雷振邦根据广西壮族音乐创作改编,获得了全国第二届电影百花奖的最佳音乐奖,也成为广为流传的经典电影歌曲。

  3师:歌曲开头出现了“哎——”是什么意思呢(学生讨论)对,他就是起提醒的作用,意思是提醒对方注意自己的歌声。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学生练习喊哎)

  4、随录音演唱(解决难点)

  5、教师弹琴伴奏,学生视唱曲谱。

  6、知道演唱歌词,注意咬字。

  7、教师范唱

  8、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9、学生思考:什么是对歌,教师小结。

  五、创编歌词

  1、引导学生分小组创编歌词。(结合自己的生活)

  2、各小组演唱创编的歌词(一段)。

  3、课件出示本节课学习的问题,生答。(课件逐一出示问题答案)

  什么地方山水美?(广西桂林)

  什么人被称歌仙?(刘三姐)

  问答唱歌叫什么?(对歌)

  4、师声生以对歌的形式演唱,结束本课。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歌曲以短笛的吹奏叙说了家乡的美景,赞美了生活的幸福,富有童趣。歌曲为2/4拍、羽调式、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二、四个乐句各为4小节,其中第三乐句仅三小节,节奏紧凑,曲调欢快跳跃,并运用了顿音的唱法,形象地模拟了银铃般的清脆笛声,悠扬动听。第二乐段共有五个乐句,第一、二乐句采用了切分音和顿音,使得音乐舒展和跳跃,每句句未呼应式的手法表达了孩子的欢乐喜悦的心情。第三乐句只有三个乐节,旋律以模进的手法逐渐地把歌曲推向高潮,第四、五两个乐句是前段的第三、四乐句再现,最后的悠扬的笛声结束。

  学情分析

  学生弄融入到学习中,而且对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能在欢快的课堂气氛中掌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一支短笛轻轻吹》

  2、能力目标: 能以体验的方法、自主探究的方式, 学唱歌曲《一支短笛轻轻吹》

  能主动参与小组创编活动,大胆地进行即兴歌表演。

  3、情感目标: 能在 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学会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并表演。

  教学难点:歌曲中笛子的模拟声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随《一只短笛轻轻吹》伴奏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学唱歌曲

  1、师:课外,你最喜欢玩哪些有趣的活动?

  2、学生自由说。

  3、出示课件图片(傍晚,小男孩背着书包吹着笛子在山坡上赶着羊儿的画面)请学生说说小男孩喜欢在做什么。

  4、引出新歌

  5、课件出示歌谱歌词,学生边听赏边打出节拍。

  6、再次感受,根据歌词自由创编动作。

  7、那位小男孩吹出的笛声好听吗?引出难句(带衬词的那两句)

  8、跟琴学唱这一句,并指导学生唱得短促、轻快。

  9、老师与学生合作演唱第一段,学生唱所有带衬词的乐句,其余的老师唱。

  10、即时纠正错误。

  11、学生跟琴演唱第二段。

  12、认识反复跳跃记号,在演唱中讲解实践。

  13、图色快表示曲调顺序巩固

  14、各种形式巩固练唱

  三、创编表演

  1、分组讨论,自选道具,设计表演唱。

  (笛子、羊头饰、书包、鞭子等)

  2、各小组展示、评议。

  四、结束部分

  随《一只短笛轻轻吹》出教室。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4

  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用诗的语言勾勒了一幅草原美景。歌曲用单二部曲式完成。歌曲的旋律辽阔、悠扬,非常深刻地表现了蒙古族牧民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及对幸福生活无比赞美的欢乐心情。《天堂》是一首演唱者自己创作和演唱的具有浓郁蒙古族音乐风格的通俗歌曲。歌曲由两段体构成,并有前奏和尾声,体现出蒙古族长调音乐风格,并有创新。

  【学生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普遍都进人青春期,生理、心理都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课堂表现力不如低段的学生,对真善美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渴望。该年级学生音乐素养好、演唱及表演能力强、对教材的音乐作品能有自己的见解,表现真实。为了更好地提高他们的综合音乐素养,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情感进发与释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侧重挖掘学生的内心情感,充分地用歌声抒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表现自我。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孩子们热爱自己家乡的情绪情感

  2、通过演唱、聆听、舞蹈等环节感受体验蒙古族音乐进而喜欢蒙古族音乐

  3、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分类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渗透教学法、情境体验法

  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律动(筷子舞》

  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进人青春期,从心理上分析大都羞涩于个人在肢体上的表现。教师在课的一开始设计律动表演《筷子舞》,更多的是激起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喜爱,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

  (三)新课学习

  1、情境模拟,自然导人

  (1)教师讲解并模拟蒙古族的祝酒场面,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互动环节,使学生对蒙古族人文风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产生学习的兴趣。因为现场气氛是次要的,而学生的真实感和参与感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教师在设计本环节时没有采用视频观看,而采用的是教师的范唱和动作模拟。

  (2)教师由“祝酒场面”的表演逐步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分析歌曲《祝酒歌》。

  师:蒙古族被大家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蒙古族人民离不开马,“骏马”是蒙古族人民心中的第一大宝。那同学们知不知道第二大宝是什么呢?猜猜看!想一想!对,是大草原。

  (3)揭示课题《来自草原的歌》。

  2、作品欣赏,由表及里

  (1)初听作品,感受旋律美。

  师:首先,老师请大家欣赏一首《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前请大家轻轻闭上你的眼睛,根据老师朗诵的歌词,在脑海中想象你心中的画面。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歌曲的歌词和意境自制了视频。如果让学生一开始就接触唯美的音画,就极大限制了学生对大草原的想象。所以,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目的就是让学生认真地聆听歌曲,通过草原、彩蝶、骏马、牧羊姑娘等词语在学生脑海中勾勒自己心中的草原形象,为后期观看视频埋下伏笔。

  师生交流。

  (2)复听作品,体会音画美。

  ①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自制视频。②在学生被视频陶醉之时,和乐哼唱,并画出旋律线条,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情绪。

  预设学生回答:辽阔、悠扬、婉转、抒情。

  师小结:旋律起伏较大,音域宽广,节奏工整,结构长,情绪辽阔、悠扬,婉转抒情。

  (3)再听作品,用情抒发美。

  ①出示课件,介绍德德玛,感受她对家乡及歌唱事业的执着与热爱之情。②表现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③老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师生交流,自然地引出歌曲《天堂》。

  3、作品欣赏,择机释情

  师:在内蒙古大草原上有一个人把自己的`家乡比作“天堂”。天堂是什么?天堂象征着至高无上、快乐、纯洁。这个人就是对本民族音乐情有独钟的腾格尔。这首具有浓郁音乐风格的通俗歌曲《天堂》是他自己创作和演唱的。那么我们来聆听感受这个“天堂”般的大草原是什么样的。

  (1)欣赏歌曲,引出问题:①捕捉表情:陶醉而投人。②体会情绪:悠长并深情。③对比风格:激情对粗犷。④归纳主体:热爱并赞美。

  (2)演绎歌曲,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对歌曲高潮部分的学唱,唤起孩子们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使学生人情人境,情到深处,放飞心灵,宣泄情感,对歌曲进行演绎。

  4、拓展知识,提高素养

  (1)教师讲解蒙古族民歌“长调”和“短调”的定义及特点。

  (2)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本课的两首蒙古族歌曲在创作上哪首采用了“长调”风格,哪首采用了“短调”风格。

  (3)聆听长调,师生交流。

  师:“长调”在蒙古族音乐文化中最具代表性。今天欣赏的两首蒙古族民歌都在创作上虽然都采用了“长调”风格,但是它们不是真正大草原的“长调”。诗人席慕容曾亲临大草原现场聆听了“长调”。她在文章中这样写道:“当你在大草原上听到长调的歌声,风能停止呼吸,云能停止移动,马能掉下眼泪,女人能停止挤奶,男人能拉住组绳。”可见长调带给人们的视听震撼有多么强烈。

  (4)结合实际,拓展视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①20xx年,国家正式将这种包括长调在内的“原生态唱法”列人“青年歌手大奖赛”中,说明国家对民族的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了崭新而深刻的认识。借助媒体展示56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增进了不同民族的相互了解。②师生讨论模仿“长调”的特点:颤音。明确:这种歌唱艺术不仅有它独特美学本质及其风格,而且具有独特而科学的歌唱技巧。

  5、课堂小结,给予希望

  今天不是终点,只是一个起点。老师希望从你们身上能够看到这种宝贵文化的传播,将来把它放扬光大。

  课例点评

  首先,本课教学设计新颖,将“热爱民族音乐,热爱家乡”为主线贯穿其中,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俗话说“良好的开端预示着未来的成功”,课堂的开场环节“筷子舞”热烈奔放,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期间充分地展示学生的表演才能和教师良好的个人专业素质,为整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本课教学中难点突破自然,学生掌握情况良好,从听、唱、跳、演等环节上自然地将重点一一化解。本课教学所选的两首欣赏歌曲均表达了一种隽永、深长、令人回味的深刻情感,教师在这方面把握得恰到好处。虽然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表现力上不如低段学生,比较矜持、害羞,故在表演环节上显得学生配合不够,但是音乐中那种来自心灵深处的震撼正需要一种深刻的沉静,反而弥补了学生的不足。

  第四,课堂总结环节设计得别出心裁。该教师打破了一贯的教师进行课堂总结的惯例,用一句话对本课进行了总结,效果显着。

  第五,授课教师教态良好,个人整体素质较高,专业能力强,调动学生能力强,语言流利、措辞严谨。

  第六,从国家课程教育改革来看,教师设置情境由旧知牵引新知,过渡自然、流畅,充分体现教改理念。自始至终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能和学生产生共鸣,师生有一种共同的心灵感悟,感受草原的美、大自然的美,使音乐知识融人心灵深处。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5

  《出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听辨和感受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通过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能分辨乐曲两个不同主题在乐曲中出现的顺序。

  3.在教师指导下,感受乐曲音乐形象,并能借助一定的手段表现音乐。

  教学重、难点

  在欣赏音乐过程中,教师如何启发学生感受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是欣赏教学的难点。

  教材分析

  《出发》

  1949年10月,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了一套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这套乐曲共分八段以苏联诗人马尔夏克的诗句作为标题,在乐曲间通过朗诵来叙述少先队员假日郊外旅行的生活故事.包括《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释火》《行军》《归来》等。在作品中普罗科菲耶夫将文学(朗诵)同音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马尔夏克形象生动的诗句,与音乐共同表达了作品的情节与内容,从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音乐体裁。这是普罗科菲耶夫继《儿童音乐》和《彼得与狼》之后,为儿童和青年创作的又一优秀作品音乐描绘更加具体更能为儿童所喜爱。

  第一乐章《出发》描写了一群儿童坐火车去郊外欢度假日的情景。乐曲主要利用乐队音色的变化,表现儿童心潮起伏的心情和车窗外快速变化的景色。该乐章为单二段结构。 引子:

  乐曲的引子抽写了火车出站的情形。听,圆号吹响了坚定的引子.小号紧随其后。出发的号角吹响了定音豉均匀地敲击,小鼓哗啦啦响的倚音,弦乐奏出机械、固定的音型以及加弱音器的'小号等.都勾勒出一幅车轮转动、汽笛长鸣,火车由慢到快、缓缓离开车站的画面。 第一部分:

  在这活跃的背景上木管乐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奏出了一支兴高采烈的曲调,音色 明亮,引出乐曲的第一部分:

  孩子们离开城市,坐在火车上观看辽阔的原野、欣赏祖国的山河,窗外的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新鲜,幼小的心灵和列车的飞轮一起跳动。心情是多么激动啊!

  紧接着木音乐器组加入了小号.第二次奏响了该主题。

  第二部分:

  在弦乐组演奏的轻盈背景上,弦乐、木琴奏出乐曲的第二主题柔和而轻快。表现火车疾驰在祖国的旷野上,表达了孩子们快乐和喜悦的心情:

  该主题在弦乐组演奏了一遍,音色亲切而甜美。

  在钢片琴伴奏下.加弱音器的小号又演奏了该主题.加上钢管乐器长号强有力的衬托和弦乐组急促的上行音流,音色变得丰满而有气魄。表现火车一往无前地疾驶和儿童情憬向往的心情。

  尾声:

  乐曲结尾处,木琴、长笛再现第一主题。在全奏的恢弘音响中,火车拉响了汽笛.由快到慢徐徐靠站,到达孩子们的旅行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随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伴奏,学生进行演唱。

  二、初步感受《出发》

  1.聆听乐曲《出发》引子部分,学生感受火车行进的律动。

  乐曲的引子描写了一群儿童坐火车的情形。听,圆号吹响了坚定的引子,小号紧随其后。

  出发的号角吹响了,定音鼓均匀的敲击,小鼓哗啦啦的倚音,弦乐奏出机械、固定的音型以及加弱音器的小号等,都勾出一幅车轮转动、汽笛长鸣,火车由慢到快、缓缓离开车站的画面。

  2.完整聆听乐曲《出发》音频,初步感受音乐形象。

  请学生带着问题聆听:

  (1)乐曲情绪是怎样的?(乐曲情绪是欢快的。)

  (2)你听到了什么?(乐曲中有火车出站的声音、火车拉汽笛的声音、火车前进的声 音以及火车进站的声音。)

  师:同学们怎么听出来有火车出站和火车进站的声音呢?(火车出站时,有火车喷气的声音,而且音乐的速度是由慢渐快的;火车进站时,音乐的速度是由快渐慢的。)

  师:同学们的感受很准确!这首乐曲就是表现火车出发、行进、进站的,曲名就叫《出发》。

  3.教师简介乐曲背景。

  1949年10月,乐曲《出发》是苏联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为儿童创作的一首交响套曲《冬日的篝火》中的第一首。套曲《冬日的篝火》一共由8段组成,分别是《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少先队员的聚会》《冬日的黄昏》《行军》《归来》。套曲表现了一队少先队员冬天乘坐火车去郊外欢度假日的情景。

  三、分段欣赏

  1.再次聆听乐曲《出发》引子部分,请学生注意欣赏。

  (1)音乐模拟火车启动到行进的音响,速度是怎样的?(速度渐快。)

  (2)火车拉响汽笛的音响,是由什么乐器模拟的?(由小号模拟的。)

  (3)火车前进的律动,是由什么乐器表现的?(弦乐器、定音鼓与小军鼓。)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1)跟着老师学唱主题a。

  教师出示主题a旋律谱,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跟着老师用la模唱主题旋律。

  (2)欣赏主题a音频,感受主题a的音乐形象。

  师:主题a是由木管乐器演奏的,音乐很欢快。请同学们注意主题a的伴奏,由定音鼓和小军鼓击出的节奏,模拟了火车前进时,车轮与铁轨的“哐哐”声;弦乐器演奏的伴奏音型,描绘了火车在祖国大地上风驰电掣般飞驰的形象。我们再听一遍主题a。

  (3)再次欣赏主题a音频,学生感受主题a的音乐形象,并边听音乐边模仿火车行进的动作。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1)跟着老师学唱主题b。

  教师出示主题b旋律谱,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跟着老师用la模唱主题旋律。

  (2)欣赏主题b音频,感受主题b的音乐形象。在聆听之前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① 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

  ② 听到这段音乐,你有什么联想?(仿佛少先队员们坐在宽敞的列车车厢里,看着车窗外美丽的景色,心情无比欢畅。)

  (3)再次欣赏主题b音频,感受主题b的音乐形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打击乐器为主题伴奏。

  四、完整欣赏乐曲《出发》

  教师在播放音乐之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

  (1)主题a和主题b分别在音乐中出现了几次?(主题a出现了三次,最后一次出现时稍有变化,主题 b也出现了三次。)

  (2)主题a和主题b出现时,分别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这个问题对二年级学生可能有一定难度,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可以由教师告诉学生。)

  (主题a前两次出现时,都是由木管乐器演奏的;主题b三次出现时,分别是由弦乐器与木琴、木管乐器、弦乐与钢片琴演奏的;主题a最后一次出现时,是由木琴主奏的。)

  五、表现音乐(《出发》表演欣赏)

  再次完整欣赏乐曲《出发》,学生随音乐分别用模仿火车行进的动作表现主题a,用打击乐器为主题b伴奏。(教师提供几种打击乐器,视各学校情况而定。可教师设计节奏,也可请学生设计节奏,请学生自己选择乐器,教师提示乐器的音色特征。)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一起欣赏了一首管弦乐曲《出发》,它是由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所写的《冬日的篝火》中的第一首。这首乐曲表达了去游玩的小朋友们高兴的心情,希望在课后同学们能够欣赏到他的其它作品。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6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鲜花爱雨露》;复习《我爱米兰》,感受音乐的情绪与色彩的关系。

  2、音乐活动“音的高低”。

  教学目标:

  1、对音乐情绪的对比和颜色的对比有一定的认识。

  2、能基本听辨日常生活及音乐中声音的高低和音色特点。

  3、培养音乐兴趣,激发音乐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歌曲《鲜花爱雨露》,请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或歌表演。

  2、复习听赏歌曲《我爱米兰》,请学生边听边随录音哼唱。

  3、从红、黄、蓝三种颜色中,为《我爱米兰》选配一种适当的颜色,表示歌曲的.情绪。

  (二)音乐活动“音的高低”’

  1、由教师或学生列举几个自然现象或生活中音的高低对比的事例。

  2、教师播放高低对比比较明显的音乐片段,请学生分辨。注意让学生发现和归纳。

  3、根据教科书第六、七页的插图创设音乐游戏或音乐故事,通过模拟各种人物、动物的声音表演各种角色。

  三个音乐小活动的题目和游戏形式:

  ①“小小配音演员”

  根据插图编故事并表演,可以简单化装,表演与配音的同学可分开,也可以边表演边配音。

  ②“我编你唱”

  唱、念童谣。节奏不变,音高可以由教师或学生自己创编,要求“叮”“当”必须一个高、一个低,就符合游戏规则。

  ③“看图、听音乐、找乐器”

  通过观察教科书上的插图和其他有关乐器的挂图(或课件),选择部分高低音高对比明显的乐器演奏片段,使学生感受声音的高低。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音乐活动感受声音的高低。学生在音乐游戏中有创新精神。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较长的气息演唱合唱歌曲《静夜思》,从中感受歌曲中思念故乡的情感。

  2.能正确地掌握四四拍的指挥图示,并能用四四拍的指挥图示指挥大家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1.歌曲第二乐句中的八分休止符,要做到声断气连。

  2.正确地掌握四四拍的指挥图示。

  教材分析

  《静夜思》这首歌曲为两段体,宫调式,四四拍,以级进为主的旋律,舒缓的节奏,稍慢的速度,表现了思念家乡的情感。第一乐段有三个乐句,前两个乐句情绪比较平稳,第三乐句虽然在节奏上是第二乐句的重复,但也不是可有可无的重复,而是歌曲的高潮点,第一小节的八度大跳,把思乡的情绪推向了高潮。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合唱形式,主要突出了第三乐句,使音乐显得更加丰满。

  教学过程

  一、进行三度和声练习

  学生在练习大跳音程时,先请学生注意听琴,老师弹奏音程后学生再开口演唱。

  教学要求:通过三度和声练习,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合唱能力。

  二、导入新课

  现在,我们来欣赏音乐家马思聪创作的乐曲《思乡曲》,听一听有什么感受?(学生谈听后感受。)

  这首乐曲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当我们离开家乡时,总免不了要思念家乡的亲人,有许多艺术家都留下了思念家乡的艺术作品。像我国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静夜思》,就是表达了这种情感。同学们一定都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朗诵一遍这首诗。

  师生一起朗诵唐代诗人李白的诗《静夜思》。

  师:同学们朗诵得非常好,我国作曲家黎英海把这首诗谱写成了一首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三、学习歌曲

  1.欣赏《静夜思》动画,学生整体感受音乐。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注意聆听歌曲的情绪,听完以后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学生回答: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歌曲。

  2.聆听《静夜思》范唱。

  教学要求:在听范唱之前,老师提出问题:

  (1)听一听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一首几几拍的歌曲?

  (2)这首歌曲的力度、节奏、速度是怎么样的?

  带着问题,学生听录音范唱。(老师随着旋律单手划四四拍指挥手势。)

  听完范唱以后,学生回答以上问题: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为合唱,是一首四四拍的歌曲。力度较弱、节奏比较舒展、速度较慢。

  师:同学们对这首歌曲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这首歌曲。

  3.《静夜思》歌曲学习。

  (1)这是一首合唱歌曲,我们先来学唱第一声部。

  要注意用连贯、较长的.气息唱满全音符的时值;第二乐句的八分休止符,要做到声断气连;唱准第三乐句的八度音程;前倚音要唱得巧而连。

  (2)学唱第二声部。

  注意听第二声部是在什么时候进入的?指导学生用连贯、较长的气息唱满全音符的时值。

  (3)练习合唱。

  ①学生在演唱第二声部时,要注意聆听这个声部的准确进入。

  ②在合唱教学时,要求学生不仅唱好自己的声部,还要聆听另一声部的旋律,做到声部和谐统一。

  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感,使歌曲的和声部分融合在一起,而不是产生对抗的效果。

  4.学习歌词。

  (1)学生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学生分小组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加以指导。

  (3)全班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教学要求:教师先范读,然后,指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歌词。诵读歌词时,要注意指导学生用声音来表现情绪。

  5.学唱歌曲。

  (1)聆听《静夜思》范唱,小声哼唱歌曲。

  (2)老师演唱歌曲,学生模仿老师的口形,随《静夜思》伴奏张口无声地学唱歌词。

  (3)学生运用较长而连贯的气息演唱歌曲《静夜思》。

  (4)教师在学生学唱过程中,要注意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

  教学要求:在学生学唱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运用较长而连贯的气息演唱歌曲,并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

  6.歌曲处理。

  演唱歌曲时,力度要随旋律线的起伏而变化。指导学生用声断气连的方法唱好第二乐句的八分休止符,更好地表达思念家乡的情绪。在演唱倚音时,要用弱的声音演唱,不要太突出倚音。第三乐句的开始同第二乐句结束音是八度关系,演唱时力度要稍强,突出思乡的情感。歌曲的结尾要渐慢渐弱,表达了人们对自己的家乡久久难以忘怀。

  7.聆听《静夜思》伴奏演唱歌曲。

  教学要求:学生用柔和的声音、较弱的力度,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歌曲。

  8.欣赏视频《静夜思》。

  9.学习四四拍指挥图示。

  (1)教师在黑板上先画出已学过的四二拍指挥图示,让学生进行复习。

  (2)教师画上四四拍的指挥图示,让学生观察四四拍同四二拍在指挥图示上有什么不同?

  (3)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

  (4)最后,用四四拍的指挥图示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同学们掌握了四四拍的指挥图示,感受到《静夜思》这首歌曲的意境,体会到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巩固四四拍指挥图示。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木瓜恰恰恰》

  教材分析:

  《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流传很广的一首歌曲。通过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由于歌曲运用了恰恰恰的节奏,使歌曲显得非常活泼并富有情趣。歌曲分三段体,大调式。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到城里去卖的过程。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担到城里卖瓜的过程。有介绍瓜的品种和吆喝声,富有情趣,特别是衬词“恰恰恰”的运用是这首歌曲最富情趣的亮点,同时也表现了卖瓜人喜悦的心情。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①了解印度尼西亚的风土人情,热带水果等,加深学生对印度尼西亚音乐的印象。

  ②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不自觉地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辛苦,同时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和快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果实的良好品德。

  2、技能目标

  ①能够听辨歌曲的情绪,准确地掌握弱起小节、切分节奏,能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②了解叫卖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基本理念:

  《木瓜恰恰恰》的教学从叫卖歌曲的欣赏入手,引出叫卖调,然后模仿叫卖调,学习叫卖调,学习演唱叫卖歌曲,最后到设计情景,进行叫卖歌曲的处理演唱。整个过程用叫卖调串联,同时还对印尼风情、恰恰舞蹈进行介绍。这样,很好地突破了歌曲学习的难点。教学重难点:

  1、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和结构,能够完整地、有表情地演唱、表现歌曲。

  2、准确地掌握弱起小节、切分节奏。

  3、能够为歌曲设计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师播放歌曲《卖报歌》学生聆听,初步感受叫卖情境。

  二、导入:环球采风——走进印度尼西亚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的环球采风了解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你们对印度尼西亚有哪些了解。让我们一同欣赏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些印尼概况。

  简介印尼概况:印度尼西亚,意为“水中岛国”,是一个由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的群岛国家,又称为“千岛之国”。由于火山活跃,又被称为“火山之国”。地跨赤道,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湿度大。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是热带国家,盛产很多水果。介绍水果,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这些水果:有木瓜、芒果、香蕉、番石榴、菠萝、榴莲、苹果、桔子。并用节奏读出水果。

  设计意图:挖掘学生已有经验,增加课堂信息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歌曲中的附点四分音符节奏“××”是本课的新知,我把它融入果农叫卖水果的生活场景中来教学,生动、形象、易学。

  三、聆听感受

  (1)教师播放《木瓜恰恰恰》,学生用连续的切分节奏模仿叫卖,练习掌握切分节奏。

  (2)教师播放歌曲《木瓜恰恰恰》,学生聆听,介绍恰恰舞步的起源及基本动作,初步感受歌曲的结构情绪。学生边学舞步边加唱恰恰恰。

  设计意图:通过连续的、多遍的切分节奏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切分节奏。初听音乐,开发学生想象思维,从听觉入手,感受歌曲速度、节奏旋律等特点。

  四、学唱歌曲

  (1)跟随音乐朗读歌词。用节奏的形式来读歌词,了解歌曲内容并为学习歌曲打基础。(恰恰恰属于衬词,暂时不读)一组学生读歌词,一组学生读恰恰恰。

  (2)教师讲解反复记号的运用。

  (3)设计打击伴奏:在演唱过程中教师自然运用打击乐器沙锤等表现恰恰恰节奏。节奏练习:注意开头的弱起小节,练习接前奏。

  (4)教师弹琴,学生完整表现。

  (5)分组演唱。可以运用多种表现形式。

  一组演唱,一组表演;一组演唱,一组伴奏;一组唱歌词,一组加恰恰恰;一组演唱,一组跳恰恰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趣味化的活动交替安排,在审美体验的过程中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采用对比聆听的方法来感悟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从而更能深刻的理解和表现歌曲及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

  五、介绍叫卖调

  民间风格歌曲的一种,只是吆喝以招徕顾客,它是在叫卖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1)提问学生:除了《木瓜恰恰恰》属于叫卖歌外,你还知道哪些歌曲属于叫卖歌?(歌曲《卖汤圆》《卖报歌》《冰糖葫芦》等等)教师播放《卖汤圆》等音乐。

  (2)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叫卖,运用歌曲,学生进行木瓜恰恰恰的律动表现。

  设计意图:开阔学生视野,理解多元文化。

  六、总结:

  今天同学们收获真不小,了解了印度尼西亚,还了叫卖调,老师希望你们能根据咱们乐亭的特产创作出简单的'叫卖歌,用熟悉的旋律唱一唱。

  《木瓜恰恰恰》效果分析

  1、学生可以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

  2、学生了解印尼人文风情,一些相关文化以及“叫卖”的艺术形式。

  3、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木瓜恰恰恰》教学反思

  歌曲《木瓜恰恰恰》是一节以欣赏切入的情景式音乐课。这首印度尼西亚歌曲,它通过“叫卖”的形式,以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由于歌曲运用了恰恰恰的弱起节奏以及连续的切分节奏,给歌曲的演唱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1、本单元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通过熟悉外国的民间音乐,了解世界个地的地理风貌和风土人情。因此,在导入时,通过观赏印尼的风光及讲解,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音乐,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歌曲的兴趣。

  2、遵循了音乐是音响艺术、听觉艺术的原则,歌曲是听会的,随着衬词拍节奏等,都是为了增加学生聆听歌曲的遍数,歌曲就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9

  概述

  《竹乡娃娃爱竹林》是北师大版艺术第七册第五单元主题二的一首学唱歌曲。竹子在建筑、交通、生产、生活等方面都可以发挥作用。竹是中国文化和人格的象征,它的气质与我们民族的审美情趣相迎合。学习此歌曲需一课时,在学会唱这首歌的同时也学习了听辨竹乐器的不同音色和风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

  (2)懂得感受歌曲节奏、句式及情绪的变化

  (3)初步懂得分辨竹乐器的不同音色。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用不同的节奏朗诵歌词,感受不同的节奏韵律

  (2)能够跟唱歌谱,按照歌曲乐句,用拍手、拍肩、跺脚等方式表现歌曲旋律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不同形式的演唱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通过感受竹的秀美,体验竹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体验竹乡娃娃爱竹林的情感

  2、教学难点:掌握歌曲的节奏,装饰音、变化音记号的唱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钢琴)、打击乐器、音乐用书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1、学生大多数是外来工子女,除了学校的音乐课,平时比较少接触音乐。

  2、本班学生男多女少,学生都喜欢上音乐课。

  3、学生学习过简单的打击乐器。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情境创设策略: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竹林的美景。

  2、游戏激发兴趣策略:采用拍手、拍肩,跺脚等游戏方式按节奏朗读歌词。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

  1、播放背景音乐,教师朗诵《翠竹儿》

  翠竹儿飘 , 翠竹儿飘

  清风吹过竹林梢;

  ``````

  快来吹一曲“直苗苗”

  2、欣赏竹景,感受自然美(在背景音乐中,播放竹海,竹林的vcd)

  师:今天,我们走进了什么地方?你有什么感觉?同学们喜欢竹子吗?

  3 、与竹对话,表达对竹的感受

  教师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竹子的资料和信息,共同分享竹带给我的美好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在聆听、欣赏的过程中感受竹子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

  (二)、唱一唱《竹乡娃娃爱竹林》

  1、欣赏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

  (1)感受歌曲的民歌风味

  (2)理解歌词内容

  (3)体验竹乡娃娃爱竹林的情感

  2、学唱歌曲

  (1)引导学生讨论用不同的节奏朗诵歌词,感受不同的节奏韵律

  × ×× × × | × × × × × |×

  竹 叶儿 长 哟 ,竹 叶儿 青 罗

  ×× × × × | × × × × × | ×

  竹 叶 儿 长 哟 ,竹 叶儿 青 罗

  … …

  (2)引导学生熟悉和跟唱歌谱,按照歌曲乐句,激发学生用拍手、拍肩、跺脚等方式表现歌曲旋律的变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采用集体、小组、个别、齐唱、分句接唱等形式学唱歌曲

  设计意图:欣赏并学唱歌曲,感受竹乡娃娃爱竹林的情感

  (三)、联想讨论

  1、竹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看到很多用竹子做的东西?有谁知道来说一说。

  2、 竹子还能做成什么乐器?它们的声音是怎样的?

  师:竹子除了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物体,它还可以做成不同的乐器,奏出很好听的声音,我们一起来看看。

  3、学生观看视频,了解竹子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观赏、聆听了解竹子的用途

  (四)欣赏竹竿舞,体验竹竿舞带来的乐趣

  1、欣赏竹竿舞

  师: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竹乡娃娃爱竹林》这首好听的歌曲,知道了竹子的许多用途,你们一定不知道在少数民族的地方还有种舞蹈叫竹竿舞,我们一起欣赏吧。

  2、表演竹竿舞,活动结束

  师:看了这么好看的舞蹈,同学们一定也很想表演表演吧,好,那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动起来吧

  设计意图:体验舞蹈的乐趣,激发学生爱竹林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流程图

  开始

  情境朗读

  倾听

  欣赏

  讲解引题

  演示竹林图片

  录像课件

  欣赏图片

  回答问题

  讲解

  读一读

  演一演

  教唱歌曲

  听赏并学唱歌曲

  回答问题

  欣赏图片

  提出问题

  点评总结

  结束欣赏舞蹈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快乐的音乐会》是一首具有民歌风的儿童歌曲,歌曲为2/4拍,六声徵调式,一段体的分节歌。这首歌词曲结合紧密,级进、流畅的旋律不时的插入八分、四分休止符,使得旋律收放有度,极尽得意的炫耀了小乐手吹、拉、弹、唱的技巧,风趣的道白加入使歌曲略有停顿,歌曲活泼欢快,耐人回味,是一首让学生喜爱的儿童歌曲。

  学情分析:小胡琴、小喇叭、小铜鼓的声音是本节课的核心,也是一个难点,节奏掌握对于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最后一句结束句容易和前面的一句相混淆,最后一个创编环节学生之间的合作不够默契,教师应善于引导,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明亮柔和的声音,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了解二胡、唢呐、小鼓的声音及演奏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学唱歌曲、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音乐想象力与音乐创造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体会快乐的情绪,激发对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及民族乐器的音色,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唱准歌曲中×× ××︱×× ××︱××

  0×︱×

  0‖节奏

  教学思路: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活动强调学生的感受欣赏,自主探索和发现,大胆尝试和表现,学生自由讨论发现难题,教师适当介入等,围绕“欣赏感受,理解学习,自由探索、尝试——教师帮助解决难题、提升经验——充分表现”这一思路展开活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唱《师生问好歌》上课

  2、师: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上课,首先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进入课堂,一起来演唱一首《唢呐配喇叭》

  (设计意图:教师简短的几句话,让学生倍感亲切,随音乐律动环节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中进入课堂,也为老师的导语作铺垫。)二.闯关游戏,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刚才这首歌里分别讲的是哪两个乐器?(唢呐和喇叭)它们的声音好听吗?(好听)音乐王国里即将举办一场快乐的音乐会,有很多乐器参加,听说唢呐和喇叭中间的一个也会去,小朋友们想不想去看看呢?(想)不过有个条件,谁能顺利地闯过三关,便有机会获得音乐会的门票,大家有没有信心闯关?(有)

  (1)一起来看第一关(出示课件)请大家仔细听这是哪一个乐器发出的声音?生:有的说唢呐、有的说喇叭

  师:到底是哪一个呢?我们来观察一下它是长的还是短的?

  生:长的,是喇叭

  师:对了,谁能模仿一下喇叭演奏方式?(学生模仿)师:非常棒!你听老师模仿的像不像?

  2\4 ××

  ××︱×× ××︱×× 0×︱× 0‖

  嘀嘀哒哒

  嘀嘀

  哒哒哒哒得儿喂

  能不能像老师一样有节奏的模仿出喇叭的叫声?注意是非常跳跃的(学生模仿)

  好,第一关顺利闯过!

  (2)我们一起进入第二关

  听--这是什么声音?(教师播放课件)生:鼓

  师:哦!原来是小铜鼓的声音!谁来模仿一下小铜鼓的声音?(学生模仿)

  师:听老师是怎样模仿的?

  2\4 ××

  ××︱×× ××︱×× 0×︱× 0‖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得儿喂

  注意小铜鼓的声音是非常有弹性的.

  能不能按这个节奏把它模仿出来?(学生模仿)恭喜大家,第二关也顺利闯过了。(3)一起进入第三关

  师:请小朋友仔细听这个声音是哪个乐器发出来的?生:二胡

  师:二胡又叫小胡琴,让我们一起来模仿胡琴的演奏方法(左手按弦,右手握弓),听听老师是怎样模仿胡琴的声音的。 2\4 ×× ××︱×× ××︱×× 0×︱× 0‖

  嗞

  扭扭嗞

  扭

  扭扭

  得儿喂

  注意胡琴的声音是非常连贯的。

  能不能按这个节奏把它模仿出来?(学生模仿)

  (设计意图:此节奏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通过对小喇叭、小鼓、小胡琴的认识,从而延伸到节奏,这样既解决了重点、难点,又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为后面歌曲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师:好,三关顺利闯过,我们这就去参加这场快乐的音乐会(大屏幕出示课题--《快乐的音乐会》)

  三、歌曲学习

  1、看《快乐的音乐会》FLASH,感受歌曲。

  2、看歌词、跟着老师有节奏地念第一段歌词注意:①儿化音的处理

  ②“咦”的时候,脸上表情应该怎样③“的”在歌里要读di

  3、请一个学生上来当小老师,教念第二段歌词,如出现问题再指导解决

  4、师:第三段歌词全班一块来解决

  (学生自己齐读第三段歌词,如有问题再指导解决)

  5、老师教念结束句歌词

  提问:结束句的歌词与第三段最后一句的歌词哪里相同?哪里不同?生回答:两句歌词的字是一摸一样的,但读法不一样,结束句的第二个“蹦”字要读的时间长一些。

  师带领学生反复朗读这两句歌词,对比这两句歌词。

  6、师:好,同学们,请跟着老师一起来学唱这首歌的第一段,老师一句,你们一句.(学生学唱)

  7、第二段歌词请学生自己填唱,老师弹一句,学生填唱一句,如有问题师及时纠正。

  8、师:同学们,你们做的不错!请照这样的方式把第三段歌词填唱,但我们要男女生PK赛,男生先来。

  9、师教唱结束句,并用手势注明音高的'区别。

  10、用接龙的游戏,请学生和老师配合,学生填唱“得儿喂”

  11、师:好了,现在三段都学完了,这里面出现了两个神秘小嘉宾,它们是谁?(小狗和小猫)它们的情绪是高兴还是悲伤呢?(高兴)那让我们带着它们这种快乐的心情一起来唱一唱吧(跟着课件一块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学唱的方式,使单调的练习多样化,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创编动作师:同学们,现在分成三组,分别是胡琴组、喇叭组、铜鼓组,我们来分角色演唱这首歌曲,请同学们一边演唱一边做动作。哪位小朋友愿意到舞台上来带领你们组做动作呢?(各组选两位代表上台)(设计意图:通过该环节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并带上小动物的头饰,激发其表演兴趣。)

  五、创编歌词

  1、师:小胡琴、小喇叭、小铜鼓的精彩演出博得了小狗小猫的阵阵喝彩,还有一些新朋友也想为小狗小猫带来了精彩的节目,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你们认识它们吗?

  (课件出示小提琴、法国号、电子琴的图片)

  请学生说出这三个乐器的名称。

  2、师:回答得真棒!你们能模仿这三个乐器演奏的姿势吗?(学生模仿)

  师:让我们来看看你们模仿的对吗?(课件出示三个乐器的演奏姿势)

  3、师:想一想这三个乐器分别会发出什么声音?请学生自己用象声词模仿一下,师做总结。小提琴

  (吱扭扭)电子琴

  (叮叮咚咚)法国号

  (嗡巴巴)

  4、师:好,现在就让我们用新的乐器为刚才这首歌曲编上新的歌词,孩子们,你们做好准备了吗?(做好了)(课件播放《快乐的音乐会》伴奏,课件出示新编配的歌词。)

  六、课堂小结

  师: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下课的时间又到了,让我们演奏着自己的乐器结束本堂课吧!(播放《快乐的音乐会》)

  板书设计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演,感受音乐中描绘出对小音乐家的喜爱之情。

  2、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音的长短。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表演,感受音乐中描绘出对小音乐家的喜爱之情。

  2、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音的`长短。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发生练习。

  3、复习歌曲及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表演《法国号》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这首歌是谁在唱《法国号》,随着歌声拍手感受节拍。

  (2)听歌曲读歌词,教师可用事先做好的头饰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拍手。

  (3)用听唱法尽快地学会歌曲。注意:读衬词时要清晰、准确。

  (4)边唱歌边表演

  2、编创与活动:

  (1)认识响板,由教师示范学习演奏响板的正确姿势。

  (2)分小组讨论音、响板的演奏方法,交流演奏方法。

  (3)选择一种演奏方法,为歌曲伴奏。

  三、结束部分:小结。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歌声演唱歌曲《留给我》。

  2、 通过演唱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3、 让学生认识到热爱地球、热爱大自然对于我没人类的重要,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培养学生对社会、对人类、对地球的责任。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进音乐。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老师面带微笑,站在学生中间。)

  师:同学们好,欢迎大家来到音乐乐园

  二、教具激趣,解决难点。

  师:同学们看大屏幕!(播放课件,出示歌曲中的难点节奏,让学生通大屏幕能清楚直接地看到问题,并一起开动脑筋利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或打击乐器来解决问题。)

  X X X X X X X | X·X X -|

  师:谁来读读,拍拍,或用你身边的乐器敲击出节奏?

  生1:(很自信的)有节奏地读。(其中符点处节奏不准确)

  师:(给予肯定)你真勇敢,第一个挑战难点。(指出符点处的错误继续提问)谁来帮帮他?

  生2:有节奏地读。

  师:(肯定的)你太棒了,读得完全正确。

  (然后男生读、女生读、分小组读等等)

  师:同学们齐读节奏。

  (反复读,熟悉难点节奏)

  师:谁能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这段节奏?

  生2:有节奏地拍手。(生齐拍)

  生3:有节奏地跺脚。(生齐跺)

  生4:有节奏地用响板敲击。(生用双响筒、串铃、三角铁、碰钟等乐器敲击和齐奏。)

  三、审美体验,表现音乐。

  师:刚才大家表现得太棒了,所以老师想送给大家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名字叫《留给我》,同学们边听歌曲边看大屏幕上的歌词,听听这首歌曲唱了些什么?(播放歌曲《留给我》的录音范唱)

  生1:歌曲告诉我们应该注意不要主空气污染,这样我们可以看见很多的蓝天,主树木更好地生长。

  生2:歌中唱了留下小河,很多的小河就可以汇成大海,留下大海给沙漠。

  生3:老师,我知道了,这首歌告诉我们要保护环境。

  师:(这是孩子们结合生活实际,发自内心地表述)同学们说得真好!歌曲中唱到“留下太阳、留下森林、留下小河、留下草原”,你觉得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口气来演唱,是命令还是祈求?为什么?

  生:应该用祈求的口气演唱。因为环境保护迫在眉睫,我们应该马上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师:(培养美读,感受歌曲情绪)请同学们带着你真实的感受,把歌词当作一首诗,伴着歌曲伴奏来读一读。

  生:按要求自由读歌词。

  生:几名学生读歌词。

  生:然后齐读。

  师:(肯定的)同学们读得真好,把自己真实的感情完全投入到歌曲里了。再次欣赏歌曲,听完后说说歌曲情绪是怎样的?(播放歌曲范唱)

  生:优美、抒情。

  师:你喜欢歌曲的哪一句?老师弹琴,你能加上歌词唱一唱吗?

  生1:(很自信的)我来唱唱“留下太阳……给沙漠给沙漠”。

  师:请你带领大家一起唱。

  生:齐唱本乐句。(熟悉乐句旋律)

  生2:(特别自信的)老师我喜欢“留下星星……留下绿草”这句,我来唱唱。

  师:唱得真棒,请我带领大家一起唱。

  生:齐唱。(熟悉乐句旋律)

  师:再次听歌曲,你能在歌曲中找到和大屏幕上的.节奏相同的乐句吗?(找歌曲中的难点乐句)(播放歌曲《留给我》范唱)

  生:“留下小鸟,留下鲜花”这句节奏与屏幕上的节奏相同。

  师:老师弹琴谁能唱唱?

  生:试唱难点乐句。

  师:指导。

  生:先读节奏,再按节奏读歌词,最后弹琴加歌词。(由易到难,一步一步增加难度,解决难点乐句)

  师:同学们真棒,歌曲的最难点已经解决啦!下面大家跟着音乐一起唱唱。(播放歌曲范唱)

  生:齐唱歌曲。

  师:同学们真棒,带着最真实的感受跟伴奏演唱歌曲。(播放歌曲《留给我》伴奏)

  四、合作探讨 实现创新 。

  师:《留给我》这首歌中运用了两种演唱形式,领唱和齐唱。你能听出哪部分是领唱,哪部分是齐唱吗?

  生:“留下太阳吧……给沙漠给沙漠”是领唱,“留下绿洲……留给我和妈妈”是齐唱。

  师:再听歌曲,判断他回答得是否正确?(播放歌曲范唱)

  生:(肯定解答)回答正确。

  师:小组合作讨论、创编,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现歌曲,然后随着音乐即兴演奏、表演。

  (小组讨论并展示)

  生1组:一个领唱,四人齐唱,三人伴奏。

  生2组:两人齐唱,四人伴舞,二人伴奏。

  师:(肯定的)同学们表演的真棒,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而且能把最真实的感受融入到歌曲里。全体同学一起表演,谁来领唱?

  生:(大声自信的)我来领唱。其他同学表演伴奏。

  (播放伴奏,师生共同演唱)

  师: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吗?

  生1: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生2:我要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时时宣传环保,处处宣传环保。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希望大家能赶快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使我们的家园变得越来越美丽。

  生:伴着歌曲《留给我》优美的旋律走出教室。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3

  学情分析:

  1.学生能用自然地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齐唱

  2.在感受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与强弱

  教学内容:

  1.回忆美好的童年生活

  2.学习歌曲《童年、童年像一首歌》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艺术档案夹里的往事”入手,引导学生对自身艺术学习进行回顾、表现和展望。着重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并灵活运用自己六年来形成的才艺和掌握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表现和憧憬未来,从而更加亲近艺术,更加理性地认识身边的艺术现象,使自己成为一名清醒的艺术学习者,让学生更自信,快乐地生活在艺术之中。

  教学目标:

  1.能愉快地回忆美好的童年生活,关注自己的成长历程,关注自己在艺术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受、体验与热爱生活中的美和生活中的艺术。

  2.学习歌曲《童年、童年像一首歌》,从歌声中表达出老师深深的师生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歌曲《童年、童年像一首歌》,感受歌曲中的切分节奏体验歌曲中所要表达的深深师生情,用幸福、欢乐的情绪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切分节奏比较多,节奏较复杂等

  教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六(1)、(2)、(3)、(4) 5/26~5/27

  教学准备:

  1.小学阶段各种活动的图片

  2.《童年、童年像一首歌》的音响资料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童年、童年像一首歌》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对自身艺术学习进行回顾,表现和展望,着重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

  教学过程:

  教中活动学生学习备注

  一.组织教学

  1.发声练习

  1 2 3 4 5- 5 4 3 2 1-

  mi hi hi hi ya mi hi hi hi ya

  (1)断音练习

  要求:短促、有弹性

  (2)长音练习

  要求:流畅、自然

  在老师的`引导下:软腭抬起,找到头腔共鸣。

  断音有腹部气息支撑

  声音具有漂流感

  二.看图片、回忆

  1.请同学找出自己小学阶段各项活动中的照片

  看自己的照片、回忆小学阶段各种活动中的趣事,与同学一起分享。

  重温过去学过的歌曲,跳过的舞蹈

  三.学习歌曲《童年,童年像一首歌》

  1.欣赏歌曲,体会情绪

  2.找一找歌曲中相同旋律的乐句

  3.学唱歌谱

  a.用慢速唱一唱

  b.用中速唱一唱

  4.填上第一段歌词

  a.用慢速唱一唱

  b.用中速唱

  体会歌曲表达的深深回忆之情

  5 1 3 5 5 5 0 4 1 4 5

  6—

  5 5 6 5 4 3 5 0 1 5 2 3 1—

  注意切分节奏和前休止符

  1.熟悉歌曲的旋律

  2.加上结束句唱一唱

  注意切分节奏和休止符

  音准

  4 45 6 4 5 3 0 1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六(1)、(2)、(3)、(4)

  教学准备:

  《童年、童年像一首歌》的音响资料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童年,童年像一首歌》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对自身艺术学习进行回顾,通过学唱歌曲《童年、童年像一首歌》,表达歌曲中师生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学生学习备注

  一.组织教学

  1.发声练习

  1 2 3 4 5- 5 4 3 2 1-

  mi hi hi hi ya mi hi hi hi ya

  (1)断音练习

  要求:短促、有弹性

  (2)长音练习

  要求:流畅、自然

  在老师的引导下:软腭抬起,找到头腔共鸣。

  断音有腹部气息支撑

  声音具有漂流感

  二.复习歌曲《童年童年像一首歌》的歌谱

  1.用慢速唱歌谱

  2.加上结束句唱一唱

  3.用中速唱一唱

  注意切分节奏和休止符

  唱一唱结束句的歌谱

  三.填上歌词

  1.填上第一段歌词

  2.试着填上第二、三段歌词

  3.用正确的情绪演唱

  4.用多种演唱形式巩固

  注意切分节奏和休止符

  注意:连线的演唱

  充满回忆

  唱出师生间的深情厚谊

  a.分组唱

  b.分领、齐唱

  四.小结

  教学反思:

  一开始上这课时,我将 5 1 3 5 6 5 0 唱成了5 1 3 5 6 5 0 ,后来再次研究教材时才发现,这两个节奏比较相近,而且前者较为少见,对这样比较少见的节奏型可以花一些时间对学生进行讲解,通过对比、模仿演唱帮助学生掌握。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4

  第一单元 妈妈·老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鲜花爱雨露》。

  2、听赏歌曲《我爱米兰》。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鲜花爱雨露》。

  2、通过聆听歌曲《我爱米兰》,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3、培养和营造良好的师生情谊,使学生养成尊师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一)唱歌《鲜花爱雨露》

  1、观察教科书中的插图,同时聆听歌曲《鲜花爱雨露》的范唱。

  2、提示学生注意歌曲的情绪以及歌词内容,然后复听一遍。

  3、听赏后,请学生谈谈歌曲的`情绪及歌曲内容。

  4、教师可结合鲜花、雨露等知识向学生讲解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可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以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歌曲的内涵。

  5、听伴奏,轻声学唱歌曲(用“啦”模唱或直接哼唱歌词均可)。

  6、为使学生始终对学唱产生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学唱的熟练程度而改变学唱的方式。可以采用分小组、男女生接唱、单独演唱等形式。

  7、全体学生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二)欣赏《我爱米兰》

  1、教师展示歌曲《我爱米兰》的图片或课件,导入歌曲欣赏。

  2、聆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节奏,注意歌曲表现的内容。

  3、请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和联想。

  4、复听歌曲,学生可随歌曲哼唱,或根据歌曲情绪进行动作创编。

  (三)综合复习

  1、教师将两首歌曲进行对比,请学生谈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2、为歌曲《鲜花爱雨露》创编动作表演(也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将表演较好的同学集中,其他同学拍手或用打击乐器伴奏)。

  3、小结。

  教学反思:

  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能够主动思考及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在歌表演活动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和体现。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5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2、歌表演创作。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2、创编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我的好妈妈》(学生在幼儿园里已学过),导入本课教学。

  2、启发学生谈谈对妈妈的了解或对妈妈的感情等:

  ①如“妈妈的职业”、“妈妈的爱好”、“妈妈最喜欢的东西”、“妈妈的生日”等。

  ②谈谈对妈妈的感情,如“喜欢妈妈的微笑”、“最爱听妈妈讲故事”、“我为妈妈做家务”、“我帮妈妈捶背”等。

  3、教师用将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小乌鸦爱妈妈》。

  4、聆听歌曲范唱《小乌鸦爱妈妈》,加入课件演示。

  5、教师示范,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可分段、分小组进行)。

  6、教师再次播放录音。

  7、教师用听唱法教唱歌词。教师启发学生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根据学生情况,教师应有提示或示范可以逐步加入拍手演唱。

  8、在学生能较完整地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分组讨论,为歌曲创设歌表演(一个组表演一段歌词内容)。要求动作美观、表达准确。

  9、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歌表演,其他同学伴唱。

  10、教师要求学生背唱这首歌曲。

  11、回家将这首歌曲唱给妈妈听。

  教学反思:

  学生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在表演过程中积极投人。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并表演。

  2、听赏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小懂得关心父母。

  2、培养学生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并背唱歌曲。

  2、利用教科书的'插图或课件,引入歌曲欣赏《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3、教师启发学生谈对“摇篮曲”的初步感受和体验(教师可选择有代表性的《摇篮曲》音乐作背景音乐。

  ①什么是“摇篮曲”?

  ②听赏歌曲时,感受到什么情绪?

  ③是谁为谁唱“摇篮曲”?

  4、采用范唱或录音再次听赏歌曲。

  5、跟着录音轻声哼唱歌曲。

  6、教师提示学生:

  ①听赏这首歌曲后,你想到了什么?

  ②听赏这首歌曲后,我们应该怎么做?

  7、根据歌曲内容进行歌表演,可以分组或集体进行。

  8、推选一位或几位同学,说说动作的创设意图。

  9、歌表演《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教学反思:

  学生听赏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时富有想象力。为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创编动作时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03-08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02-23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06-16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1-28

小学音乐《音乐小屋》教学设计11-20

小学音乐大海的教学设计01-20

小学音乐之声教学设计03-28

小学音乐回声教学设计12-09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模板07-24

小学音乐优秀教学设计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