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南宋诗人叶绍的《夜书所见》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情所代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课,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编选本课的意图是,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学习这两首古诗,可以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其中美好的情感。要充分调动学生对秋天的`印象,从而理解诗人情感的生发和变化。可以让同学收集一些与秋天有关的古诗句,在课上进行交流。
一、学习目标。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这两首古诗。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其中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四、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
五、教学准备:1.课文插图。2.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夜书所见》
二、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已知的材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他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出示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正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四、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3.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4.感情朗读。带着你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五、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六、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七、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八、拓展活动
九、你还读过哪些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第二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夜书所见》。
2.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问: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吗?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习《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怎么学习这一首古诗。自学基本步骤:
(1)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2)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渎中产生的疑惑。
(3)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4)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讨论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指名朗读诗文。提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提问:你能用读来表达这种思想感情吗?3.
3.引导以读启发想象。提问:同学们在朗读时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能交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象,并再次练习有感情朗读。
5.熟读成诵,品赏文字
五、自由朗读,练习背诵。
六、品赏文字,述说感觉。问: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在用得特别好?
七、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1.出示生字:促、忆、异、逢、佳、倍、遥、遍、插,读记、组词。
2.说说要求会写的字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3.练写生字,同桌互相评点或当堂展评。
八、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板书设计:夜书所见 见:梧叶挑促织一灯明听:寒声孤独寂寞,感:动客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每逢佳节倍思亲(思念家乡、亲人)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牛和鹅》一文记叙了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也不怕鹅的故事。文章故事性强,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同时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细致的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生动刻画,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最后作者从金奎叔的话中体会到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这一寓意深刻的哲理。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会读写生字、新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生字新词,读准除生字外,一些易读错字的读音。
情感目标:通过朗读感悟,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这个道理。
能力目标: 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抓住有关词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朗读感悟课文,了解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课件:powerpoint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让学生明白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这样一个道理。
陈述:
一、开篇明意,导入新课
课前板书课题,并做好课件播放的准备,课始我们通过“上堂课初读了牛和鹅这篇课文,牛和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对第一课时所学知识的回忆,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文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句子),“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请多名学生朗读,促使学生想弄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接着出示有关资料:牛的眼睛里像有一个放大镜似的,什么东西在它眼里都比原样大。在牛的眼睛里,人比自己不知要高大多少倍,所以牛害怕人。请女生朗读,老师强调一下,这是从谁的角度得到的结果?(牛)同样(出示)请男生读这句话,什么东西在它眼里都比原样缩小了。在鹅的眼睛里,人比自己还要小。所以鹅不怕人,这是从谁的角度来看的?(让学生了解是从鹅的角度来看的)。所以人们都说,(点击)这句话学生齐读。
询问学生是否相信这句话?指出作者任大霖和他的伙伴都很相信从而引导学生打开课文纸走进课文,进入第二环节的学习。
(这个环节的设置,主要起温故知新的效果,同时通过反复朗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对牛的角度看人人比它大,鹅的角度看人人比它小这样的状况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转折角度作铺垫。)
二、精读课文,引导感悟
老师语言过渡:牛是怕人的,鹅是不怕人的,作者是怎么对待他们的呢?要求学生轻声自由读3、4自然段(出示),边读边要求用直线画出作者及伙伴们对待牛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作者他们对待鹅的语句。重点用小圆圈圈出他们对待牛和鹅不同态度的词语。
交流时,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相关片断,比如学生先找对待牛的态度的片断,(出示)指名读后,让学生找出作者胆大的对待牛的一系列动作,点击这些词,再请学生感情朗读。根据这些动作,体会我们不怕牛!(板书:不怕)
同样,(点击另一个片断)对待鹅的态度也在读中由学生找出(远远,才敢,绕个大圈子)这些词语,学生体会到鹅不怕人,我们却十分(板书:害怕) 鹅!
(说明一下,这部分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们不多花笔墨,让给学生朗读的'空间即可)。
5~13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段落
(板书:“我”)对于强壮的牛,一点也不害怕,可是对于小小的鹅,却害怕极了。后来发生了一件事从而改变了我对牛和鹅的的看法,(板书箭头)请学生拿起课文纸认真用喜欢的方式读5~11自然段,学生合作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设计问题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学生各抒己见,概括主要意思)
(本环节旨于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学生概括能力)
然后老师作小结: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通过这件事让作者改变的看法。
(课件出示)要求默读这两个片断,鹅是怎么对我们的,我们又是怎么的害怕?(点击)让学生通过对这些词句的品悟,鹅的不可一世、不怕人(好像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我的狼狈不堪,害怕鹅!(以为鹅要把我吃了)
接着学生练读,让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甚至利用躯体表演,加深感受鹅的不可一世,我的狼狈不堪。
由此引出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金奎叔的一句话,直到现在我还记着,让学生用慧眼找出那句话来!
(点击):“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学生朗读,(点击)提问:“凭这点”是指凭哪一点?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予回答。老师再次引导:那我们该怎么办?是心甘情愿被欺负吗?(点击)金奎叔说“咱们不答应。”好,来看看金奎叔面对这只鹅是怎样不答应的?
(点击)“他飞快地走了过来,一把握住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老雄鹅害怕了,好不容易挣脱束缚,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多名学生朗读,快速圈出描写鹅动作的词语,让学生体味老雄鹅害怕的样子。通过个人读,齐读读出鹅的害怕。 如果学生朗读不到位,我们还设置老师范读,根据学情来定。
金奎叔是这么做的,也是这么说的(出示)指名读这段话,
从此,作者对牛和鹅的认识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示12自然段)学生读,理解作者记住了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和鹅都改变了态度和做法。对牛,不再无缘无故的欺负它(板书:不欺负);对鹅,也不再怕它。(不怕)有什么可怕的?(出示)“ 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 仔细品读这句话,让学生体会在鹅的眼里我们比它小,但在我们的眼里,我们比它强!这就是观察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从而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类似的事例。从而感悟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这里我们设计了一张得益卡,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收获和启发,并在班里简单交流。
(本环节是全文重点,也是本课时的精华,所花时间占据课的三分之二,让学生从人怕鹅到鹅怕人的转变的认识中,体会角度的不同,结果也不同这个看似简单实质深奥的道理。整个环节以读促理,层层深入,揭示道理自然流畅,融听说读写于一堂。)
三:总结升华、领悟道理
(课件出示)老师随着优美的音乐揭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答案。(板书: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正确的认识事物,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作业设计我们采用课外推荐阅读:《两个农夫》、 《牛鹅换眼》两篇文章,并且要求收集跟本课有关的故事、诗句、成语等,丰富学生知识,培养积累的习惯。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3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
②生字卡片。
③一曲节奏舒缓的乐曲。
④学生预习课文,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标好每一自然段的序号,读读课文。
第一课时
形象揭题,了解特点
①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陶罐和铁罐,让学生了解他们质地、特点。
②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指名读题。
朗读感悟,初识生字
①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a.学生汇报自己预习的情况:读了几遍书。
b.鼓励学生大胆读书。请愿意读的同学开火车读课文。
c.学生评议读书情况,把容易读错的生字带大家多读几遍。教师相机小结:读书首先要把每个字音读准。
②再读课文。
a.激励学生积极读书:觉得能读得比刚才几位同学还要好的举手!请2位同学分别读课文1至9自然段和10至17自然段。
b.其他同学继续做评委,听后评议。教师相机小结:读书要正确、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读,不错读。
③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a.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比比谁知道得多。
b.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激励学生,刚读课文,就知道这些内容,好!
④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a.课件显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请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教师操作课件,将这一段中的“骄傲”、“奚落”2个词语点红。
b.课件显示铁罐傲慢无礼的样子,教师点拨理解;“奚落”是什么意思呢?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呢?请你把下面铁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铁罐的神态、动作读出“奚落”的语气。
c.教师启发:面对铁罐和奚落,陶罐是怎样的呢?课件显示陶罐笑眯眯的样子。请你把下面陶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陶罐的.神态、动作读出他的谦虚克制。
d.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9自然段。评议后,同座再练习分角朗读。
复习巩固
①认读课文1至9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
②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③练习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
指导写字
①出示1至9自然段里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②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③引导分组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第三笔是“ ”。
④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⑤学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书写的字。
教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
⑥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进行辅导。
⑦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第二课时
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①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9自然段。
②教师小结过渡:傲慢无礼的铁罐和谦虚克制的陶罐有什么样的结局呢?
③教师与合作学习课文10至17自然段。
a.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点红“流逝”,学生利用近议词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时间在流逝。
b.许多年代过去后,陶罐和铁罐怎么样了呢?引导学生抓住“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影子也没见到”等词语朗读理解。
c.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找资料,了解铁罐为什么连影子都不见了。
④分角色朗读全文。
⑤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呢?
复习生字,练习写字、抄写词语
①认读课文10至17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
②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③练习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
④出示课文10至17自然段里要求书写的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⑤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捧、值”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朴”是左右结构、左右相等的字。“荒、素”都是上下结构、上短下长的字。“受”是上中下结构的字,可联系古文字感受字形:一只手拿着一个像盘子样的东西交给另外一只手。
⑥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⑦学生写字,写完与范字对照,学会自我纠正。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⑧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⑨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拓展练习
①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还可以抄写课文中其他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
②和同学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字,会写“窗前、蒲公英”等15个词语;
2.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3.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并学习作者用眼看、用心想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能领会作者的观察方法,并迁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初读课文
1、复习在《搭船的鸟》中所学到的细致观察的方法;
2、了解作者。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前苏联著名作家普里什文。普里什文被誉为“完整的大艺术家“、“世界生态文学和大自然文学的先驱“、“俄罗斯语言百草“,是20世纪苏联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人物,被俄罗斯文坛称为大自然的诗人与文人。他的许多作品都表现了人和大自然和谐发展的主题。
3、课题引入。当你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是不是心中马上会产生疑问?草地一般都是绿色的,怎么会是金色的呢?带着这个疑问,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两遍课文,要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生字词。这一课有6个生字,我们来看一下:蒲公英、玩耍、哈欠、钓鱼、合拢。
2、通过借助图片及做动作理解蒲公英、合拢,知道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3、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这片草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朗读课文,带着欢快的语气读出可爱和有趣,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
三、链接习题,学会观察
1、结合课后第2题,再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从而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注意边读边画出描写蒲公英花朵的`词句。
2、作者是怎么发现这么有趣的现象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你从哪里读到了作者观察细致呢?(“起得很早”“中午“傍晚”这些词说明作者一天都在观察这片草地。“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句说明作者发现了蒲公英的变化后没有置之不理,而是用心思考,继续细心观察,才发现了它的花瓣会合拢、会张开的秘密。)
3、你留意过哪些事物的变化?和同学们交流。
4、迁移运用。
观察事物的变化,可能不是短时间能发现的,需要我们选择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个事物进行观察,在发现事物出现变化后,还要进一步仔细观察,思考发生变化的原因,注意随时在观察记录单上记录观察所得。
推荐一个观察记录单,同学们可以借助这个记录单记录你的观察所得,如果遇到想不明白的,可以查阅相关的工具书,做进一步的了解。
四、识写生字。
这一课有5个字既是会认的字,又是要写的字。它们是蒲、英、耍、钓、拢。其中“蒲、英、耍”都是上下结构的字,“钓、拢”是左右结构的字。“蒲、英、耍”三个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主笔略长,蒲字草字头的横,英字下面的一横,耍字下面的一横,都要写得略长,整个字会显得更稳;“喜、睡”也要注意写好主笔横;“钓、拢”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笔画舒展,练习书写。
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在生活中面对普通的事物,只要做一个有心人,通过细致观察,都会发现其中的乐趣,希望大家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去用你的双眼发现更多的美好吧!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5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宣、处、诱”等12个生字,理解“争先恐后、七上八下”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的心理变化过程,同时体会他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美好精神品质。
突破重难点:
重点:准确感受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的心理变化过程。
突破方法: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前后一共四次给蚂蚁们下达命令,从中感受他下命令时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体验,并抓住最能反映内心活动的词语“七上八下、生气、犹豫”等,深入体会其心理所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难点:懂得具有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美好精神品质的重要意义。
突破方法: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将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前后的不同态度与其他蚂蚁的反应进行比较,感受蚂蚁们因为蚂蚁队长首先做到遵守纪律、严于律己才激发更多的敬重之情;另一方面,还要借助其他关于遵守纪律的小故事进行补充感知,进一步树立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主观意识。
教法与学法推荐:
教法:提纲挈领法,结合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教师要抓住课文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这根主线组织学生进行品读感悟,实现对故事内容及主旨的准确感知;质疑导学法,借助教师精心提炼的问题作为学生探究交流学习的突破口,引导他们深入到故事中,感受故事所蕴含的深刻主旨,从蚂蚁队长的身上受到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学法:自主探究与交流延伸相结合学习法,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感知故事内容,并通过与同学、老师交流,不断深化对故事内涵的体会,再将从课文中获得的感悟延伸到生活中,实现认知的内化;想象体验法,感悟蚂蚁们面对诱惑时的表现,学生需要将自己假想成故事角色,从而深入到蚂蚁们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毅力和纪律性的可贵。
师生齐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纪律的名言警句。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搜集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小故事。
课时巧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一:
一、谜语激趣,引入学习
1、课件出示谜语:“忙碌小兵丁,工事勤又精。力气何其大,合作又热忱。(打—昆虫)“引导学生边读边根据谜面的提示,试着猜出谜底。
2、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谜底(补充出示“蚂蚁”),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对谜语的理解,简单说说蚂蚁都具有怎样的精神。教师归纳(勤劳、团结),同时引入:今天我们学习的这则童话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勤劳、团结的小蚂蚁。孩子们,你们想了解故事的内容吗?那就赶快打开课本,翻到第11课吧。
3、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读题,指导读准“奶酪”(“奶”的声母是鼻音,“酪”的声母是边音)。
【设计意图】利用谜语创设趣味导入情境,不仅遵循了孩子的认知心理,也能够让他们在初步感知蚂蚁特点的基础上自然引出了要学习的童话故事。
导入二:
一、话题交流,引出课题
1、板书“奶酪”一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词语,教师适时提醒他们读准字音(“奶”的声母是鼻音,“酪”的声母是边音),同时出示一组奶酪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图感受(特别想吃、感觉非常诱人……)。教师适时激趣:不光你们想吃,小蚂蚁们见到奶酪也会馋得流口水呢。孩子们,小蚂蚁们面对这样美味的奶酪,他们会有怎样有趣的反应呢?接下来让我们到童话故事中去一探究竟吧!
2、补充板书,指导学生齐读课题,再次强调读准“奶酪”的读音。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直接由关键词语创设话题交流情境,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也让他们瞬间产生了认同心理,进而渴望了解蚂蚁们面对奶酪时的反应。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边听边试着简单交流自己对故事都有哪些了解。教师及时肯定他们对故事的初步感知,同时引导他们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同时想一想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
2、指名分自然段轮读课文,教师适时进行部分字词的朗读提醒,重点范读指导生字:“诱”读“yòu”,不要读成了“秀”的`音节;“舔”读第三声,同时引导他们借助动作理解词义;“禁”的韵母是前鼻音,且在文中读第四声;“稍”是一个多音字,在“稍息”一词中读第四声,教师同时用肢体动作引导学生明确词义。
3、指名学生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课文讲了由“一块奶酪”所引发的故事(重点讲清楚故事的经过、结果),并予以归纳(主要讲述了一只蚂蚁队长带领蚂蚁们在搬运一块奶酪时,面对美味的诱惑,他选择了遵守既定的禁令,从而赢得了其他蚂蚁的敬重的事),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对故事的了解,说说故事中的“禁令”究竟是什么,又是谁定下的。
4、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第1—3自然段,找到“禁令”的具体内容,同时体会蚂蚁队长宣布“禁令”时能够做到一视同仁,正因为如此,所有蚂蚁才能够争先恐后地参加到搬运粮食的活动中来(随文理解“争先恐后”:文中指蚂蚁们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的自主读课,初步扫清了文章认读障碍,也整体感知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更感知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三、探究交流,感知人物
1、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蚂蚁搬运奶酪的内容所在段落(4—13),同时认真朗读课文第4—13自然段,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奶酪?蚂蚁们面对奶酪时又是怎样反应的?
2、学生交流对奶酪的了解。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第5、11两个自然段感知奶酪“味道香”,同时引导他们从蚂蚁队长以及蚂蚁们对奶酪的反应“多诱人啊、淌口水、趁机舔一下、趁机吃掉它”以及“他低下头,嗅嗅那点儿奶酪渣子”等词句,体会奶酪对他们充满了诱惑,他们每只蚂蚁心里都想偷着吃奶酪。
3、质疑:孩子们,读了这个故事,你们喜欢文中的这位蚂蚁队长吗?简要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喜欢,因为他虽然想吃奶酪,但是因为遵守纪律放弃了,还让一只年龄最小的蚂蚁吃了奶酪渣)。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同时引入:那么,这位蚂蚁队长是不是从一开始就能够坚持做到遵守纪律呢?孩子们,再认真读一读故事,相信你们会对他有更多的了解。
4、引导学生再读故事第4—13自然段,看看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前后心情都有什么不同变化,找出最能反映其心理活动的词语,想一想自己从中都体会到了什么,简单写出自己的理解。
(1)学生读画、思考,同时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
生:蚂蚁队长一开始特别想偷吃掉在地上的奶酪渣子,但又害怕犯禁令,所以心里十分矛盾。
师:你从哪个地方体会到他的矛盾心理的?
生:我从课文第6自然段对蚂蚁队长想法的描写中体会到的。
生:我还从第6自然段中“七上八下”这个词语看出他已经拿不定主意了。
教师板书(七上八下),引导学生随文理解词语(形容心里慌乱不安),并进行同类词语的拓展(忐忑不安)。同时想象自己面对奶酪时的反应,更好地体会蚂蚁队长的感受。
师:再找一找,看看蚂蚁队长的心理接下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引导学生继续交流表现蚂蚁队长心理变化的词语,教师适时归纳板书(生气犹豫坚定),同时引导他们随文理解词语(犹豫:心里拿不定主意),引导他们想象蚂蚁队长的心理活动,并朗读几次“下令”的话,读出语气所发生的微妙变化。
(3)引导学生说说,面对这样的蚂蚁队长,自己会产生怎样的感受?(敬佩)同时引导他们再读课文第13自然段,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蚂蚁们对于蚂蚁队长的敬佩之情,更加团结)。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蚂蚁队长对于奶酪的态度变化直接影响着其他蚂蚁的态度,因而明了作为“领袖”人物对于团队战斗力的影响意义。
5、讨论交流:你觉得文中的蚂蚁队长是一只怎样的蚂蚁?(带头遵守纪律……)教师归纳补充板书:遵守纪律、严于律己。
6、深化巩固: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故事,然后再选择1—2组班内展示,师生评价,重点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抓主线”法,让学生重点抓住蚂蚁队长的心理及情感的前后变化进行品读感悟,不仅准确感知了人物,还深化了对文旨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1、延伸拓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对于“遵守纪律、严于律己”重要意义的理解(也可以说说不遵守纪律、不严于律己会造成怎样的后果),课件适时出示关于“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名言警句(A、不要过分地醉心于放任自由,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实在不少。——克雷洛夫B、在危险关头,要拯救大家的生命,所有的人就得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恩格斯),学生齐读句子。
2、可爱的蚂蚁队长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有懂得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人,才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也才能够成为一名真正有魅力的领袖!
板书设计:
11、一块奶酪
七上八下→生气→犹豫→坚定
遵守纪律、严于律己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化学习,建立词语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在脑海形成画面,实现“文字到画面”的一次转换;
2、通过大量句式练习,完成“画面再到文字”的二次转换。
3、遵循词、句、段的构成规律,训练语感,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掌握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前后搭配及运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大量句式练习,完成“画面再到文字”的二次转换。
难点:遵循词、句、段的构成规律,训练语感,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掌握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前后搭配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我做你猜”的游戏,好吗?
师:随机做一些简单的动作——走、看、跑……(夸大地做以上动作)
生:猜出——轻悄悄地走、笑眯眯地看、兴冲冲地跑……
师:孩子们,真棒!不但猜对了,而且说的比之前更生动!难道你们有什么“秘密武器”?
出示课件(有无形容词进行对比)——引出能使表达更生动的“秘密武器”!
二、游戏闯关
会认——会理解——会运用
第一关:“我会读”
出示六个词语认读,记住音、形;
可以齐读、小老师带读、抢读、小组加分读;
注意带拼音的三个生字读音,师纠音。
第二关:“我会想”
玩“我做你猜”游戏
先小组交流一个比划一个猜;然后老师比划学生猜,学生比划老师猜。达到将脑中对这个词语理解所浮现的画面用动作“外显”出来的目的。
第三关:“我会填”
玩“帮词宝宝回家”游戏
(1)出示句子,请学生正确填空。
第一组:我(懒洋洋)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妹妹(兴冲冲)地跑过来告诉我一个好消息。
蜗牛(慢腾腾)地爬着,去找自己的安乐窝。
奶奶(颤巍巍)地伸出双手抱紧了我。
精彩的电影正在播放,影院里面(静悄悄)的。
集市的人太多,到处都(闹哄哄)的。
小明习惯不太好,每次做完作业,书桌上都是(乱糟糟)的。
放学了,(空荡荡)的教室就只剩军军一个人了。
(2)出示句子,请学生进行根据前半段句子,填写后半段句子。
第二组:海参懒洋洋地在海底蠕动。
树懒慢腾腾地爬上一棵粗壮的桉树。
牡丹花在风中颤巍巍地摇摆不定,优美极了。
小明兴冲冲地邀请我明天参加他的生日party。
兰兰把乱糟糟的桌面收拾得干干净净。
静悄悄的夜晚,只听见河边偶尔传来的蛙鸣。
闹哄哄的操场到处都是玩游戏的小伙伴们。
第四关:“我会写”
玩“我是魔法师”游戏
1、出示要求:用上任意一个词,我能变长句。
A(谁)(怎么样地)(干什么呢?)
B(什么地方)(怎么样呢?)
生独立思考,然后动笔写一写。
2、小组交流说一说;师生、生生互评。
注意提醒学生——老奶奶走路慢腾腾的'。
老奶奶慢腾腾地走路。
都符合表达习惯,但要注意“的”“地”用法。
第五关:终极挑战
“小小演说家”游戏
(1)师出示“春运车站图”,你想说什么?
生:人真多啊!出示句子:“车站的人真多……”
师:你从哪里看出人多?引导学生具体观察,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口头表达。
生围绕前半句中心意思,将“人多”尽量说具体,通顺。师相机小结,评价。
(2)播放一段“夏夜蝉鸣蛙叫”的声音。
师:你听到了什么?猜猜看,这是什么时候?你喜欢吗?能分享你看到的吗?
生:我听出了这是夏天的夜晚,我喜欢……我看到了……
师:相机出示句子:
“我喜欢夏天的夜晚.因为有xxxxxxxxxxx;有xxxxxxxxxxx;还有xxxxxxxxxxx。
师:和你同桌聊聊自己为什么喜欢夏天的夜晚吧!
生小组里面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口头填写,然后师生交流、生生评价。
(3)小结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看来,大家都知道了“围绕一个关键意思,把话说通顺、连贯、有的还很具体生动呢!让听的人不但明白你的意思,而且还好像真的亲眼看到了一样。以后我们在生活中也要这么说,这么写。
设计意图: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听不离说,读不离写。将贴近生活的语境作为学生思维和语言组织及训练表达的“脚手架”,巧妙地设计到闯关游戏中,让学生始终浸泡在语境中去习得语言的规律。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7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二、过程与方法:
1.自读,自由选择读的方式。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2.布置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引导读课后资料袋,了解常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启发生活中的细心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养成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2.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资料。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结构。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质疑导入
1.同学们,你们爱玩吗?都玩什么?玩耍可使我们得到许多快乐;玩耍常常被有些大人认为是浪费时间,不物正业的事,然而在科学史上有很多伟大的发现都是在玩耍中发现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5.玩出了名堂》
2.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师边听边板书、归类。
二、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学们都很会思考,相信通过深入的学习课文,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接下来要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小黑板出示自学要求。
2.刚才大家自学得很认真,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出示课件:要认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词语读得真不错,这篇课文当中还藏着几个多音字呢,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把这些多音字找出来,(出示课件:看、磨、待、调)
4.这两个多音字都在课文里,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读的时候要注意把这几个多音字读准。
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读文,注意正确、通顺。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2.我想知道文中所说的放大镜和显微镜是什么?
3.放大镜和显微镜的作用就是将物体放大,放大镜能将物体放大,显微镜能将物体放得更大,
4.接下来让我们再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看看这一次是否能把课文读得流利。
5.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6.那么老师就请五位同学来轮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7.他们读得怎么样?
8.老师发现第三自然段有一个句子特别难读。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老师先给大家读一读,请大家认真听。(出示课件:第三段的最后的一句话)。
9.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10.刚刚开始,有些同学对课题提出一些问题,我们共同来解决,逐个提出并自由举手发言。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说什么?(列文胡克通过玩放大镜发明了显微镜,并且发现了微生物。)。
11.交流各自收集到的资料。
12.你读课文非常仔细,同学们,列文胡克是怎么玩出名堂的?为什么说他玩出的名堂是大名堂呢?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去研究吧。
四、写字指导
1.我们首先要解决写字的问题,小黑板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堂、镜、闲”
等字。
2.交流如何识记这些字。
3.非常好,强调“腿、镜、待、调、访、闲”等字结构。让我们把这些生字再来读一读,注意要把生字的音读正确。
4.同学们,你们觉得要写好这些生字应特别注意些什么?接下来我们来写字吧。(先把每个生字在田字格里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的词语抄写一遍。)
五、课堂小结,引伸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列文胡克是怎么玩出名堂的吗,为什么说他玩出的名堂是大名堂呢?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去学习课文吧。
六、作业:生字组词;抄写多音字。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
2.引导从具体的语句中体会列文虎克认真观察、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十五课的生字和词语。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谁能来回忆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呢?
2.听写本课词语。
二、品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2.议论一下,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3.学习2~4自然段。边读边找出具体描写列文胡克是怎么玩的句子,把它画下来。
4.谁来说说列文胡克开始是怎么玩的?
5.原来一开始列文胡克是把厚玻璃磨成放大镜,这个内容是由课文的哪一段来写的呀?(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
6.那么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列文胡克是怎么做放大镜的?
7.那后来他又是怎么玩的呢?(出示课件:后来,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8.这句话中的“突然想到”,说明了些什么呢?(说明列文胡克虽然在玩,但他同时也是在思考的。)
9.看来列文胡克是一边玩一边还在思考,这就是我们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话吧。
10.列文胡克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出示课件:列文胡克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出示课件: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通过显微镜,他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在挤来挤去;他看见了牙齿里从未看见过的小东西;他还看到了一个小人国,一个平时我们看不见的世界)
11.列文胡克有了新的发现以后,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他一定特别激动,因为他有了新的发现。)
12.那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激动的、新奇的心情再来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吧。
13.大家读得可真有感情呀!的确读出了列文胡克当时激动的心情。
14.大家看看文中为啥要加这么多的引号?(出示课件:为什么这里的“小人国”,“居民”都打了引号呢?谁能帮帮老师?)。(出示课件:小人国是指列文胡克在显微镜里看到的另一个世界,而小人国中的居民就是指微生物。并不是指我们现在的人类,所以要加上引号。)
15.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其实已经告诉我们了,小人国里的居民其实就是指微生物。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资料袋(出示课件:资料袋)
16.同学们,课文中写道:列文胡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出示课件:为什么说列文胡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呢?)请同学们读读三到五自然段,再好好想一想吧。
17.读到这,你有什么体会?
(出示课件:列文胡克通过玩放大镜,发明了显微镜,而且通过显微镜,他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所以说他玩出了大名堂。)
18.又想对列文胡克说些什么呢?
19.看得出来,同学们都很佩服列文胡克。列文胡克受到了英国皇家学会的尊重,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去拜访他,欣赏他的玩具,就让我们带着对列文胡克的敬佩之情来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吧!
三、拓展。
1.现在,你们对玩又有新的看法了吗?
2.在中外历史上,有许多科学家正是因为具备了这些可贵的'品质,最终也取得了大名堂。你知道还有谁吗?(出示课件:爱迪生发明电灯、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等)
四、课堂总结。
看一看,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我们要玩,在玩中也要去思考,去观察,这样你可能就会有新的发现。
五、作业:那么在课后,就请同学们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吧。
【板书设计】
15.玩出了名堂
看想收获
玩镜片——做放大镜——玩放大镜——做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教学反思】
对于三年级的小孩子们,这是一篇较结近他们生活实际的课文。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做成放大镜玩,接着又做成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微生物世界。全文紧扣题贯穿一个“玩”字,启发孩子们学习列文虎克的这种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我在实际教学中,先让孩子们了解有关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然后以课题入手让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走进教学。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注意培养孩子们独立识字的能力,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重点提醒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等。
放手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读的方式,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学文时我主要让学生在理解中注意一下几点:
教学中,我注意引导课文以“玩”为线索,每段都是写“玩”,并且提醒孩子们与“名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作为贯穿全文的一个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阅读。
另外在教学中,我注意了重点研读课文的重点:三、四自然段,从三个方面写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的:边看门,边磨镜片,玩出放大镜,发明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教学中,我知道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本课的重中之重。我引导孩子们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开拓思路,及时延伸、交流,进而趁热打铁让孩子们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鼓励自由选择写的形式,写出自己的乐趣和收获。
课堂教学中,我力求结合这段时间里在“国标学习”中的所学所得,时时用“大语文”观,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我的语文教学,以提高孩子们的整体语文素养为目的去对待我的语文教学,对待我的学生们。
总之我们要努力地成为学生欢迎的老师,就一定要有一定的专业修养,也要有一定的积极心态。专业素养的提高,需要我们认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让知识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让理论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此文来自)实践,也才可以使学生获取更多有趣、有效、有用的知识,从而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也力求能学以致用,让“国标学习”进驻我的语文教学,扎根我的语文教学。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叙事较强的记叙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记叙的。主要向我们讲述了人类拯救白鲸的故事。表现了人类对动物的热爱和帮助,反映了人类和动物和谐共处、互相帮助的主题。
教育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续编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爱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1、识字重点:学习9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爱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时间: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简单了解了同学们最喜欢的恐龙,也知道了聪明、可爱的海豚能为人类服务,那么今天我们要再认识人类的朋友,它是迄今为止,生活在世界上最大的.动物,猜猜是什么?(鲸)
二、检查预习
1、字词(重点关注“召、克、拼”的读音)
2、检查读文: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地方多读几遍。
三、学习前三自然段
1、指读前3自然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说到第几自然段,教师随机学习“够、召、克、望”。“够”字,学生往往把字写颠倒,可以这样记:一句话说多了就是“够”。)
2、具体指导朗读二三自然段。二三自然段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要读出那种顽皮、高兴、自由的劲儿。通过多种朗读方式体会。
3、练习有感情朗读前3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选择前3自然段喜欢的句段读一读
二、学习4、5、6、7自然段
1、小黑板出示第四自然段第三句话“白鲸着了慌,拼命用脊背撞冰块,但是冰块太大了,他们绝望地叫起来。”反复朗读。(这句话中关键是拼命、撞、绝望这三个词语,只有准确理解了,才能体会出白鲸身陷绝境那种无奈和绝望。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在通过个性化的朗读体现出来,以便加深感悟。学习慌和拼,完成书写
2、第四自然段要读出遇到寒流后很绝望,很无助的感情。与前两段的读法形成比较鲜明的对比。
3、默读5、6、7自然段,边读边想白鲸是怎样获救的?画出相关的句子。
(抓住“马上—立刻一动不动挤成群结队一边一边”等词语理解)
4、指导朗读:
5、6自然段要读出紧张的气氛。7自然段要读出白鲸得救后,人们轻松、愉悦的心情。
5、感情朗读全文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你能想象一下白鲸得救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吗?(续编故事)
2、让学生汇报关于鲸的资料。
四、作业
读课后读一读中词语
五、板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以优美的文笔描写了港岛高低错落、闪烁飘浮的景色和港湾里灯光流淌、色彩变幻、形态多样的迷人景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香港夜色的特点。
2、感受香港夜色的美丽,体会作者对香港夜色的赞美。
教学重点:
了解香港夜色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香港夜色的美丽,体会作者对香港夜色的赞美。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景导入
1.教师放《东方之珠》的歌曲,让学生从歌词、画面中感知香港的美,用优美的旋律调动学生的情感。
2.启发谈话:把你搜集到的有关香港的文字或图片展示给大家,让大家交流搜集到的信息。(香港的过去及现在、地理位置、民俗、景点等)学生发言后,引出课题:香港夜色。读题,你想了解哪些问师:同学们,多么迷人的景色呀!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欣赏的美景:香港夜色(师板书题目)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或者借助工具书解决。
2、师检查自学情况。
读准字音:印象辉煌拐弯错落有致摩天大厦海滨穿梭的确指导:摩、厦、维、罩
理解词语:难以忘怀流连五光十色摩天大厦林立如笋,熟读课文,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三、熟读课文
1、熟读课文,把自己喜爱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找出你印象深刻的句子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
1、生听写词语。印象辉煌拐弯错落有致摩天大厦海滨穿梭的确维护笼罩
2、读了课文,你的脑海中产生了哪些问题?生自主质疑,师梳理出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重点问题
(1)在这灯火辉煌的夜晚,作者欣赏了香港哪些地方的景色?
(2)香港夜色为什么使人流连和难以忘怀?香港夜色有什么特点?
(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提示引路,自读探究。
(1)请同学们带着这三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可以借助课文右边的批注,把自己的感受用铅笔随时批在课文右边的空白处,并用“——”画出相关句子。
(2)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二、解疑合探
同桌交流与同桌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要互相倾听、纠正和补充。
班级汇报
1、交流问题
(1)作者欣赏了港岛和港湾的迷人夜色。(生评价)
2、合探问题
师:作者为什么对香港的夜色如此痴迷呢?自己读课文,看看作者所介绍的港岛夜色怎样呢?
师:你能说说你看到的港岛的夜色怎样吗?把文中描写港岛夜色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出示句子:随着山道地势的升高,我的眼光透过车窗,看见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灯光:远处的像无数的星星闪闪烁烁,而近处的则是五光十色、壮观辉煌。
A、从这些描写港岛夜色的`句子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港岛夜景的美丽、壮观。)
B、自由读句子,注意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边读边想象港岛高低错落、闪烁飘浮的灯光所呈现的情景。
C、句子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儿?(高高低低、错落有致、闪闪烁烁、五光十色、壮观辉煌,写出了灯光的高低错落、闪烁飘浮的情景。)
D、出示港岛、港湾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说说图中展现了文中哪些内容,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图中的内容。这样图文结合,让学生从优美的文字和形象的图片中欣赏香港夜色的美。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落。
2)感受港湾的夜色美
师:港岛高低错落、壮观辉煌的灯光让人留恋,港湾里的景象更是让人难以忘怀。选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感受港湾里的美丽景象。
生读句子,出示第四自然段
啊!灯火里的维多利亚湾,飘洒着金辉银光。白天一片蓝悠悠的海滨,此刻融下了两岸万千广厦映照的灯光。那缓缓行驶的万吨巨轮和来回穿梭的渡轮,那游艇上挂着的横的灯串、直的灯柱,红红绿绿,黄黄白白,相映成趣,把夜的港湾装点得如同白昼。掠过那片灯火的海港,仍是一望无际的灯火,只见大地上灯光连着光环,光环罩着灯光,近的在眼前,远的在天边。灯火与天上的星星连在一起,天宇与大地连在一起,辽阔大地,万里海天,就像撒满了珍珠。
A、读一读,想想句子中所描写的情景,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港湾里灯火随波流淌、色彩变化、形态多样、海天相连的情景。)
B、画横线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体会到海天相连的情景。)
C、指名读,生评再读。
(3)师指导朗读。
(4)欣赏到维多利亚湾夜色的美,勾画描写维多利亚湾夜色的句子。朗读、想象港湾里灯火随波流淌,色彩变化,形态也多样的迷人景色;欣赏远处的灯火,朗读、想象海天相接,灯火与星星相连的景色。
(5)小结
师:多么美丽、壮观的灯火呀!(师相机板书:美丽、壮观。)可真是让人流连和难以忘怀。同学们喜欢吗?让我们怀着喜爱、赞美的语气来读一读吧!(师板书:喜爱、赞美)
三、质疑再探
课文学完了,自探提示中的问题,你弄明白了吗?你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请提出来。预设;
1、“四大夜景”指的是哪四大夜景?
2、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间有什么关系?
四、运用拓展
1、请你根据这篇课文的内容设计一两道作业题,测试自己或同学。(自编题建议:希望同学们可以从语言积累、写法运用、字词巩固等方面设计自测题)
2、教师对有价值的题进行梳理归纳,在班级交流、测试。
教师补充题:把香港夜色的美景讲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港岛五光十色壮观辉煌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初步学习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效实现语言文字积累。
2.通过朗读思考,感知词、句的特点,并在准确进行说话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感受撇画、捺画的书写特点,提升对汉字的审美及书写能力。
4.背诵《采莲曲》,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体会诗歌情感,形成诗歌文化的有效积累。
教学重点: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真正掌握并能运用学到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教学准备:读书笔记本;多媒体课件;歌曲《弯弯的月亮》《采莲曲》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交流,初步学习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效实现语言文字积累。
2.通过朗读思考,感知词、句的特点,并在准确进行说话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引入学习
1.教师出示自己的读书笔记本,学生猜猜里面可能都记录了什么,教师适时告诉他们这是自己读中学时代用心做的读书笔记本,同时展示给学生看,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跟自己做过的读书笔记进行比较)。
2.引入:到底该怎样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又有什么意义呢?接下来还是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听一听同学们的看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交流引入法,借助熟悉的话题引入教学内容,自然激发了学生探究更多关于读书笔记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交流平台”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交流平台”中出示的四句话,看看四句话中分别都说了什么内容。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四句话写出了四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3.再读四句话,看看自己对哪种方法最感兴趣,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种方法,感觉既简单义不耽误时间。
师:这也是我们平常最常用到的一种方法。
生:我对其他三种方法比较感兴趣,因为写感受的过程中我会认真思考句子的含义。
师:是的,所以每次老师特别喜欢让你们边读课文边将自己的简单理解写在旁边,这是理解句子的好办法。另外多背诵一些好词佳句,还可以用到我们平时的说话、中呢。
生:我对第二段话比较感兴趣,因为这样以后在文的时候我们能够很快找到可以用上的词语或者句子。
师:是的,这种方法虽然有点费事,但对我们的大。
生:我觉得最后一种方法也不错,注明句子的出处后载们就能够一下子记起阅读过的内容啦。
师:同学们,这些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虽然形式不太一样,但是无论哪一种方法对我们的阅读和习作都有很大的好处,不但能够提升我
们的阅读、能力,还能让我们不断形成语言文字的积累,这就是做读书笔记的好处。
4.拓展学习:引导学生拿己的读书笔记,通过与平台中给出的方法进行比较,看看自己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教师适时再次引导他们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读书笔记的质量。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法,让学生通过研读四句话,从中感受到常见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并在与自己的读书笔记进行比较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优化读书笔记的意识。
三、教学“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读一读,照样子写句子”中的三句例句,引导学生边读边看看三句话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用着重号聚焦句子中的“得”。
(2)学生再次认真朗读句子,想一想加点字“得”前后两部分在意思上都有怎样的关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明确“得”后面半部分是对前面动作词状态、程度等的补充说明,因而使句子表达得更加完整具体。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同时试着补充完成第四句话“妈妈累得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累”的样子、程度等,同时对他们的写话予以梳理(如“妈妈累得说不出话来”“妈妈累得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了”等)。
(4)拓展延伸:完成第五句写话练习“ 得 ”,指名朗读自己写的句子,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得”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注意前半部分一定要有动作词。
2.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中给出的两句话,注意加点词语在句子中都有什么特点。
(1)指名学生回答(一句话中,几个分句子前后词语是一样的……),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这种含有几个分句的句子,前后两句话首、尾词语相同,这样形式的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叫“顶真”。
(2)教师补充出示几则例句:A.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B.橹摇船、船载橹,橹动而船行;线穿针、针引线,线缝而针缀。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顶真修辞的有趣特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两个句子,边读边体会句子的特点。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试着照样子补充第二句后面的省略号,教师注意提醒他们下一句必须以“弯弯的小桥”开头,适时补充出示“弯弯的小桥那弯弯的小船”。同时引导他们明确这是一句歌词,歌曲《弯弯的月亮》。
(5)课件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读写结合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句子,初步感知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有趣特点,同时在写话练写的过程中进一步实现了认知内容,提升了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课堂
1.引导学生简单交流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适时再次引导他们回顾关于读书笔记以及词句段运用两个方面的认知。
2.教师: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确实有不少收获,老师希在今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真正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读书笔记的质量,并让它真正为我们学习语文服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撇画、捺画的书写特点,提升对汉字的`审美及书写能力。
2.背诵《采莲曲》,读中想象诗歌画面,体会诗歌情感,形成诗歌文化的有效积累。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学习
1.教师谈话:孩子们.汉字是一门文字艺术,看上去就是简简单单的方块字,但要想把它们写好却并不容易。还记得我们前面学过的横画、竖画的书写规则吗?
2.学生交流(横平竖直),教师适时提醒他们这里的“横平”并非是我们认为的“水平”,而是在微微上斜的同时保持一种平势。同时引入学习:接下来我们继续掌握关于撇、捺两种笔画在汉字中的书写要领。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回顾旧知法,让学生通过交流已有书写认知进行书写要领内化巩固,同时激发了学生了解更多书写要领的积极性。
二、教学“书写提示”
1.课件出示“书写提示”中的“英、及、柔”等8个生字,引导学生分别找出撇、捺在每个字中的位置,并想想它们的书写有什么特点。
2.学生观察、比较、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只有将撇、捺两笔写得舒展,字整体才能够舒展和优美。
3.指名四位同学板演生字(每位同学按照顺序分别板演2个生字),其他同学认真观察他们的书写并予以,教师重点提醒他们看看撇、捺两个笔画的书写是否做到了“舒展”。
4.教师根据学生的适时予以修正、范写,重点提醒他们注意“及”的笔顺是撇、横折折撇、捺.其中最后一笔捺画要舒展,与撇画保持对称之势}“柔”上面半部分的撇画不要写得过长,下面“木”的撇、捺要写得舒展、对称;“雾”下面“务”上半部分中的撇、捺要舒展,下面“力”的撇画则要稍微收敛;“奏”上半部分的横画要紧凑,撇、捺要舒展。
5.学生自主临写8个汉字,教师巡视了解书写情况,重点看看他们有没有注意撇、撩两个笔画的书写舒展到位。同时挑选书写较好的同学的作业进行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观察发现与教师归纳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妤地掌握了撒、撩笔画的书写要领,进一步提升了汉字书写能力。
三、教学“日积月累”
1.课件播放歌曲《采莲曲》,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时谈话引入:这首好听的《采莲曲》就是根据唐代著名的大诗人王昌龄的诗歌《采莲曲》创编而来的。同学们,接下来让我们来读读这首经典的诗歌作品。
2.课件出示诗歌《采莲曲》及其画面,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想一想该如何读好诗歌的朗读停顿。
3.指名朗读诗歌,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重点提醒学生注意“芙”是第二声,同时.注意指导学生读好朗读停顿(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人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学生齐读诗歌。
4.引导学生再读诗歌,注意借助图画看看诗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自己都从诗歌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又似乎听到了什么声音?
5.学生朗读思考,与同学、老师交流:
生:这首诗歌描写的应该是夏天的景色。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是从图画上画的荷叶、荷花看出来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芙蓉”指的是“荷花”)。
师:同学们,除了从画面中看到了碧绿的荷叶和粉红的荷花外,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还想到了有人划着船在荷花、荷叶中游玩、观赏。
师:这画面中并没有人呀?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最后一句“闻歌始觉有人来”中想到的,说明有人在荷花,荷叶间唱歌。
师:你的想象非常准确。那你们猜一猜,这会是什么人呢?他(她)又躲在哪儿呢?
生:我觉得是女孩子,她被荷叶、荷花给挡住了。
师:对!其实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没正面描写她,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却闻歌声等
手法,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边读边想象诗歌的画面美,同时想象诗歌中的声音美。
7.学生尝试背诵诗歌,指名背诵展示,学生齐背古诗。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边读边想象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并想象诗歌的画面、声音,进而自然融人到了诗歌的美好意境中,并体会到了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情趣。
四、课堂
美好而又短暂的一节课学习很快就结束了,孩子们,回家以后,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再次进行汉字书写巩固,同时还能把今天学到的这首《采莲曲》背诵给家长听一听。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1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词:汪汪、危险、肌肉、伸缩、甲藻、硅藻、窃窃私语、长途旅行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吗?(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3、这句话在那个段落?它和第一段构成了一个自问自答的什么句?(设问句)那你们一定很想知道景色奇异在哪儿,物产又有多丰富吧!想去海底看看吗?那就请同学们睁大眼睛,和老师一起穿上潜水衣吧,海底那个未知的世界在等着我们呢!准备好了吗?好,那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播放海底世界录像)
4、你觉得海底怎样?(美丽)五彩斑斓的颜色,可爱活泼的小鱼儿,还有那些连名字也说不出来的小动物,构成了海底一幅幅美丽动人的图画。可是海底何止这些?就像作者所说: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全班回答)
5、到底海底的景色如何奇异,物产怎样丰富呢?请同学们自由的在课文的海洋中去阅读,找出最吸引你的地方,然后一起和同学们来分享你的收获吧!(默读)
二.精读课文。
1.精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在海底世界发现了什么呢?课文的那个自然段最吸引你,为什么?
(1)指名读。做适当的评价。
(2)理解“窃窃私语”并造句。
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背地里小声地、悄悄地说话)
例句:草丛中的小昆虫常常窃窃私语。
作者用水中听音器听到的海底动物的声音又是怎么样的呢?自由读本段,用“—”画出来。指读,齐读,“……”省略了什么?你能想像一下,还会有什么样的声音?如:“有的像小鸡一样唧唧,有的像小鸭一样嘎嘎,有的鸽子一样咕咕,有的小猫一样喵喵。”
(3)接读师:他们吃东西的时候,生:发出一种声音。
(4)句式练习: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过渡:还有哪个自然段吸引你?为什么??
2.精读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提出要求:这段写了什么?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中心句。
这几种动物活动的方式有什么特点?作者采用哪些说明方法?
(2)自由读课文,完成表格。
(3)介绍自己喜欢的海底动物。
师:这么多的海底动物中,一定有你喜欢的吧!把你喜欢的海底动物的特点介绍给大家。让大家一起来感受它的可爱!(生自由练习)指名表演读如:梭子鱼行动的快,海参的慢,等等。
在学生介绍后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指导。从语音、语调、表情、动作等。
(4)表演读。
师:刚才同学们介绍的多好呀!我想你们读起来一定也很棒。同学们在读的时候,读到你特别喜欢的海底动物的时候就大声的`读出它的特点。(在班上试试)
3.精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认识了那些可爱的海底动物,海底世界还有形态各异的植物呢,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1)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采用学习第三段的方法学本段:照中心句,用“——”画出;作者抓住植物的哪两个方面来写的?(板书)
(2)句式训练(有``有``还有```)
例如:水里有xxx,有xxx,还有xxx。
草原有xxx,有xxx,还有xxx。
(3)教学举例子的说明方法(4)齐读。
4.精读第五自然段。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领略了海底世界的奇异。海底世界还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有哪些资源呢?喜欢第五自然段请举手,你们太有经济头脑了,这么丰富的物产,得产生多少财富呀。听老师读,请同学们把海底世界的资源用横线画下来。
(1)师朗读课文。老师朗读完了,你们找到了哪些海底资源呢?
(2)学生回答。
(3)资料交流:除此之外,你还知道海底有哪些能源吗?它们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帮助吗?(4)指名说。
(5) 小结:海底的资源不可计数,人类现在已经在开发海底的资源了。这些资源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好处。
5.精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慨?有什么话想说吗?生自由说。
师: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呢?(海底世界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对照板书,深化中心句的理解。
三.延伸主题,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1.学了《赶海》《海底世界》,你想对大海说些什么?
放音乐:例(我想对大海说,大海啊,你像一位母亲,孕育了数量繁多、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我爱你,大海。)
2.激趣。
小结: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几种小动物、几种植物和矿产资源。其实海底世界生物的种类还有很多很多,有的资源被发现了,却因为技术跟不上而不能合理的应用,更可惜的是还有更多的资源没被发现呢。
你们想探索海底世界吗?那你们就要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希望将来的你们能让海底世界能为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会认的字8个,会写的字15个,会掌握的词语14个。
3、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4、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准则。
教学准备:
演示稿(文字片、图片、录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会认的8个生字,会写的15个生字。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并掌握词语14个。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区分多音字的读音,把难写的字写规范。
教学过程:
一、解课题,学习新课
1、导语:
同学们,蚂蚁是一种体型极小的昆虫,然而就是这种小昆虫的相互救助之举,却给了作者以巨大的启迪。我想,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会对小蚂蚁产生一种新的情感,会有更多的感悟。
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
齐读题目,思考问题:
(1)“救助”是什么意思?(2)“蚂蚁的救助”是什么意思?
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默读边想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一说课文大意。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
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
3、出示生字卡,检查学习情况。
4、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
5、理解词语意思
6、小结: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写法,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读音。如“挣扎”与“挣到”都是在本课中出现的词语,但它们的读音却不一样。希望在课文的学习中,不仅能掌握字的读音,写法,还要进一步深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作用,积累下来加以运用。
三、再次读书,理清课文顺序
1、指名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3、在书中画出不懂的地方。
4、小结:多有意思的一件事呀!读后你有什么想法,请你在下节课的学习中和同学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3、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
能够体验作者的情感,认识到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小蚂蚁,收集有关蚂蚁的资料、故事。
2、演示文稿(小蚂蚁活动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昨天的课上,我们结识了一位可敬的动物朋友。我们了解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就是——齐读课题“蚂蚁的救助”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1、出示自学提示:
(1)是什么事引起蚂蚁相互救助的?
(2)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
(3)我在一旁又做了什么呢?
(4)从这件事中,我受到什么启发?
(5)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想法
(1)分组汇报自己自学后的想法。
(2)小组内解决不懂的问题。
(3)小组中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交流过程:
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找出事情的起因。
(2)出示语句:我没有对它们实施救助,因为花盆中的水很快会渗下去,蚂蚁就可以着陆了。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这句话。
(4)提问:读读改写的句子,你明白了什么?书中为什么这样写?(强调原因)
学习第二部分:
(1)当花盆水渗下去时,发生了什么情况,我怎么想的,准备怎么做?
(2)按提示填空回答问题。
当时,我想,我准备。
(3)我为什么放弃救助蚂蚁的行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品味“意想不到”的意思。换一个词,意思不变。
(意料之外、出乎意料等)
(4)体验这种情感再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5)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
在谈救助过程时,品味词语、句子,体验作者情感。
①区分“用力”与“奋力”两个词。
明确:“用力”与“奋力”都是使劲的意思,“奋力”比“用力”程度更深;从“奋力”一词,体会到什么:作者为了与第三自然段区分,避免了重复。
②哪幅插图画出了这个情景?看图说说蚂蚁怎样救遇难的同伴?
③画出描写获救蚂蚁被救出后的动作的词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④我看到还在水中的蚂蚁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救助落难的蚂蚁的?
出示句子:我极其小心地用针尖挑开泥土,使这只小蚂蚁露了出来。③④⑤品味带点词语,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
⑥蚂蚁被救出后,又有怎样的举动呢?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⑦品味“立即、亲吻触抚、试图、衔、碰”等词语并想象它们当时想什么呢?说什么呢?
(6)指名读第二部分,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说一说蚂蚁相互救助的过程。
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作者看到蚂蚁的救助过程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感受?
(2)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作者写蚂蚁的救助这篇文章是为了什么?
2、归纳板书
蚂蚁的救助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用力互相关爱
奋力互相帮助
继续衔舍身相救
3、总结:
小蚂蚁虽然弱小,然而在同伴遇到危险时,它们奋力相揪,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面对它们,我们怎能不升腾起敬重之情呢?从它们身上,我们也得到了启示,那就是——(看板书总结)。
4、请你对小蚂蚁说一句话。赞美它的品质、精神或谈自己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完成选做题。
2、积累词语。
3、小练笔:小蚂蚁,我想对你说
板书设计:
起因:蚂蚁遇难
经过:相互救助
蚂蚁的救助
结果:脱离危险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点明文章的主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沙滩上我们所编织的童话故事。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独立识字。
2、以读为主,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体会小伙伴们纯真可爱。
1、体会文中小伙伴们在沙滩上编织童话的童真、童趣。
2、联系自身感受童年的天真、快乐,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喜爱与怀念。
3、识字读文,读懂小伙伴们在沙滩上编织的童话。
4、体会小伙伴们的天真可爱,感受童年的纯真美好。
两课时。
生字词卡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或插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一定看过不少课外书,听过不少童话故事,其中你们最喜欢的是哪个童话故事?学生自由发言,介绍交流。教师小结,板书课题。
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梳理问题:
1、童话故事都写在书里,怎么会在沙滩上?
2、沙滩上的童话进了一个什么故事?
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去了解这个沙滩上的童话故事。
二、初读课文,提要求:
1、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
2、找出文中生字词,读读记记。
3、分段指名读课文。
4、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5、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教师出示以下生词,学生认读。
相约 城堡 补充 编织 驾驶 凶狠 装上火药
比赛 救出 忘记 魔窟 轰塌 赞赏 挖地道
(2)从词中抽出本课生字,开火车认读、扩词。
(3)说说:学习这些生字要注意什么。
(4)教师强调识字重难点。
“狠”右上方没有点,与“狼”区别。
“挖”右下方是“乙”,不是“九”字。
“补”是“衤”做出偏旁“礻”。
“装”是上下结构,上方是“壮”,下方是“衣”。
(5)学生书空字形难点,巩固识记。
6、同桌比赛读课文。比比看,谁读得更正确、更流利。
三、理解课文:
1、思考:这沙滩上的童话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指名反馈,评议补充。
3、教师小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我和小伙伴们在沙滩上玩耍,用沙子堆成“城堡”、“围墙”,并编织着勇士从城堡中救出美丽公主的童话,由于玩得太投入了,把妈妈当成了被救出的公主。
4、学生正确、流利地分段读课文。
理解:文中的“这里”指的是什么地方?
想象:我们在沙滩上都进行哪些有趣的活动?
5、指导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沙滩带给“我们”的快乐。
6、教师质疑:沙滩是我们的快乐天地,我们是怎样在沙滩上编织着勇士救公主的童话故事呢?请大家课后继续认真地读一读后面的课文。
第二课时
生字词卡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或插图。
1、认读词语。
凶狠 相约 补充 装上 挖土 比赛 得救 忘记
2、指名说说:哪里是我和小伙伴们的快乐天地?
3、教师设疑导人课文的学习:我们是怎样在沙滩上编织童话的?
想象着沙滩上这个童话故事,和同桌一起有感情地把课文2~5段认真读一读。
4、指名反馈、评议、引导学生深入读文。
我们在沙滩上编织着童话。我们用沙子堆起的城堡成了一座魔窟,我们自己成了攻的要魔窟的勇士,我们用挖地道的.办法,炸平了城堡,炸死了魔王,救出了美丽的公主,而亲爱的妈妈就是我们救出的公主。
5、讨论:从这个沙滩上的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你觉得文中的“我”和小伙伴们是一群怎样的孩子?
(天真、可爱)
6、从文中的哪些词句写出了我和小伙伴的天真可爱?
(1)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引导体会文中描写我和小伙伴们动作及对话的词句,体会“我们”的天真可爱,并进行朗读指导。
7、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8、品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我”那时的心情。
(1)教师范读课文最后一段。
(2)学生思考:这段话,表达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情呢?
(3)学生反馈,评议、交流。
(4)教师小结,引导体会“我”那时沉浸在自己所编织的童话故事中的忘情心理。
(5)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9、师:这沙滩上的童话中有城堡、魔窟、魔王、公主、勇士……,多么吸引人的故事啊!现在就请你加上自己的想象,把这个故事编得更完整、更生动些!
10、小组合作编故事。
11、指名反馈,评议:哪个小组编得好?好在哪里?
12、拓展体验。
(1)师:这沙滩上的童话如今又成了同学们口中的童话,多么有趣!是啊,我们的童年总是生活在这多姿多彩的童话故事里,你们是否也有像文中小伙伴相类似的经历,跟大家介绍一下。
(2)学生自由发言,介绍、交流,感受童年生活的纯真美好。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4
设计思路:
《空气在哪里》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写小猴子和空气玩捉迷藏的游戏,介绍了空气的作用及特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趣味性强。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设计中,首先用猜谜游戏引入,激发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据题质疑,带着问题自由、充分地朗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在教学设计中,抓住关键要素,创建学习平台,让学生自学自悟,互帮互助地了解“空气在哪里,它又有什么作用?”通过学习卡的填写,概括了空气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发挥学生想象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学会本文语言描写的方法。
3.会认“隐、计、胎、墨、瓶、捏、旺”等字。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自主学习、探究,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空气在我们身边的各个地方,植物、动物都离不开空气。
课前准备:
1.多媒体。
2.学习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展示第三屏)猜谜语。
[(二)看来同学们都是猜谜小能手!那你们知道空气在哪里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空气在哪里》。导入课题。]
(三)据题质疑。
1.课题本身就是一个问句,围绕课题,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2.师生梳理:
(1)题目中的问题是谁提出来的?他找到答案了吗?
(2)空气有什么作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轻声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相检查。
[3.教师以多种形式抽查生字读音。
4.整体感知:题目中的问题是谁提出来的?他找到答案了吗?]
5. 在四人小组中说:读了课文,自己知道了什么?
三、熟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展示第四屏)读一读问题。
(二)自学感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在课文中做好笔记。
(三)交流汇报,完成学习卡。
1(展示第五屏步骤一)。
2. 四人小组交流。
3. 小组分工合作填写学习卡。
4.小组展示学习卡。
5. (展示第五屏步骤二)。
6. 完善自己小组的学习卡。
7.分组朗读学习卡两部分内容。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问句的语气和小猴子的心情。
四、拓展思维
你还发现空气在哪里?各有什么作用?
(展示第六屏)
1.齐读问题。
2.同桌说一说。
3.指名汇报。
4。(展示第七屏)师适时提出:空气到底在哪里呢?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一)学习了本课,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1.向同桌谈谈自己的看法。
2.指名汇报。
3.师生评议,明确:空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世界上任何生命都离不开空气等。
(二)既然任何生命都离不开空气,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或减少空气污染呢?
1.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评议。
六、布置作业
《语文百花园三》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重视综合知识的整合与运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去探求新知,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议、练、说、评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乐中学到知识,学到方法。
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三所有内容,包括: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笔下生辉五项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运用中区别同音字。
2.积累ABB式的重叠词。
3.学会进行句型转换,即“把字句”与“被字句”的相互转换。
4.丰富语言积累:有关学习方面的名人名言。
5.通过学习阅读材料是学生受到启发:要从小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6.学会向老师请假或请别人帮助请假,并会写请假条。
教学重难点:阅读有关请假条的内容,分析 向老师请假的方法,习作时,将分析探究到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运用中区别同音字。
2.积累ABB式的重叠词。
3.学会进行句型转换,即“把字句”与“被字句”的相互转换。
4.丰富语言积累:有关学习方面的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第三单元的学习接近尾声了,在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从中认识到要想有新的发现,就要像科学家那样,细观察,勤思考。多动手,与此同时,我们还收获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这节课我们来整理近一段时间的语文知识,运用我们的语文能力去大显身手一番!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百花园三”(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简洁的语言回顾单元重点,导引出本节课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实际运用。]
二、 语海畅游
你认为汉字有趣吗?举例说说。(捕捉信息,进入同音字区别的学习)
1.打开书看看“汉字真有趣”,先读一读,然后说说读后知道了什么。
2.你认为怎样才能将同音字用准确。(先组词,再造句,在具体的语境中区别字义,达到准确运用。)
3.用“须”和“需”扩词、造句,再次说说这两个字的字义区别。
4.举例说说,还有那些像这样有趣的汉字,并进行区别。
(如:静和净,领和岭等等)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自主探究出同音字的区别方法,再运用方法去拓展练习,学生不仅获得了“鱼”,也会去运用“渔”去捕获更多的“鱼”。]
三、照样子写词语
1.自由读例子,说说自己发现了词语的什么特点。
(都是ABB式的表示颜色的词语)
2.结合语言习惯,照样子完成练习:
3.红( ) 黄( ) 黑( ) 白( )
4.交流,评改。
[5. 引导质疑:现在问题出现了,描述颜色时,“红”“黄”“黑”“白”就能说清楚,为什么要写成“ABB”式呢?
(使色彩更浓了,使表达更生动,更形象。)]
6.小组合作:看来,“ABB”式的词语真的好神奇呢。那我们多多积累些吧。比一比,那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想出来的词语数量多,正确率高。
7. 汇报展示。
小结:这么多的叠词陪伴我们,我们今后在说或者写的过程中多该自信呀!
[设计意图:此环节,不仅让学生练习了叠词的正确组成,同时又润物细无声地插入了“ABB”式形容词的修辞特征及功能,激发了学生积累和积极运用的兴趣。]
四、句型转换
词语没有难倒我们,加大难度,来检验你们的能量!
1.指名读例,再齐读,感悟“把字句”的结构特点。
2.读读学习伙伴的话。
3.动手完成练习。
4.交流答案,说说做题的过程或做后的感想。
5.课堂练习:
(1)我读懂了这篇课文。
(2)大家一起努力,终于找到了失踪好几天的小狗贝贝。
(3)指名出题,同桌答。
[设计意图:“把字句”由“把”字短语接动词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式,小学生不必说这些术语,但结合生活经验在潜意识里其实就是这么个意思。让学生说说做题的过程或做后的感想正是做题方法的总结。]
五、积少成多
出题的同学自信满满,答题的同学胸有成竹,可见知识与本领的积累是我们制胜的法宝!下面我们就再来积累一些名人名言吧。
1.自由多读几遍。找出名言的共同点。
2.指名读,纠正不恰当的读法。
3.齐读。
[4.小组讨论句子的意思,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
5.交流。
6.读读背背。
7.背出自己已经积累过的读书方面的名言,也可自己写一句。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状态,主动地进行探索与发现,多角度和多样化地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
六、总结:一节课中,同学们充分调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完成了四项练习,轻松自如,还收获了一些方法,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一天比一天有进步!
板书设计:
● 形近字 ● ●读书的名言:
需 静 领 红 红彤彤 其义自见(xiàn)
须 净 岭 黑 黑洞洞 懊悔(huǐ)
●走马灯吸引住了茅以升。
走马灯把茅以升吸引住了。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阅读材料是学生受到启发:要从小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2、学会向老师请假或请别人帮助请假时,要把请假的原因说清楚,说话要有礼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有关读书的名言。
[2.过渡:的确,“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同样,读一篇好,也会有收获。一起走进“阅读平台”。]
二、阅读平台
1.自由读故事。
2.指名读,思考:一次偶然的发现后,科普希是怎样做的?他这样做取得了什么成就?画出相关的句子。
3.讨论交流。
[4.拓展:说说自己平时观察事物有哪些独特的发现。]
5.小结:看来,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的确是受益终身,让我们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去发现奥秘,享受其中的乐趣。
[设计意图:加强自主练习,凸显阅读训练重点,注意读与说的结合,着眼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谈话导入:同学们,如果你生病了,或有什么重要的事,不能去上学,你准备怎样向老师请假?是打电话请假,还是请爸爸、妈妈或者邻居小伙伴帮你请假?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如何请假。
1.明确要求:
(1) 自由读要求,归纳要点。
(2)交流要点:(学生在向老师请假或请别人帮助请假时,要把原因说清楚,说话要有礼貌。
2.向老师请假
[(1)想一想,如果是打电话向老师请假,应该怎么把原因说清楚,要用到那些礼貌用语?
(2)假如老师同意或不同意,又该怎么说?
(谢谢老师 再次讲清楚请假的必要性,有礼貌)
(3)两人小组合作练习。]
(4)指名表演,集体评议。
3.委托他人向老师请假
[(1)如果请爸爸、妈妈或邻居小伙伴向老师请假,你认为该怎么说?
(向对方说明意图 说清请假的原因 有礼貌)
(2)强调: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要说明自己想要干什么,礼貌用语有所不同。)
(3)练习后指名向全班表演,集体评议。]
4.总结:看来无论自己请,还是请他人代请,都得注意:一是把请假的原因说清楚,二是说话要有礼貌。我们评价的时候也是针对这两点去评,估计同学们今后有事,一定会把请假这件事完成得很出色!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感受到语文学习是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同时着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课后作业:
1、 搜集一些名人小时候的故事读一读,想一想。
2、 与家人或伙伴表演请假的全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一个望远镜 请 假
利普希 说明原因,有礼貌
{认真观察} (说明意图)
{ 勤于思考}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本上的请假条,明白请假条要写的内容、格式以及表达时要有礼貌。
[2.自己试着写请假条,用书面形式表达自己要请假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又掌握了一种语言技巧——口头请假。这节课呢,我们就从中选取一种,讲话语变成文字。让我们的信息传递更为多样化,从而以不变应万变。
二、思考交流:
打开书,读题目要求和李晓芳同学的请假条,心中归纳一下,请假条应该怎么写。用自己清楚地记号标注。
[交流所得:
1.应写清楚请假的原因,请多长时间的假;
2.注意请假条的格式,包括称呼、落款、日期以及正文的格式;
3.要讲礼貌,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小结: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要点一个也没逃脱,下面的请假条一定不成问题!]
三、自主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
(1)请假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请假的时限为多长更合理?
(3)请假条的格式要注意些什么?
(4)列举可用的礼貌用语。
2.学后交流,集体评议总结。
3.小结:大家的生活经验可真丰富,你们的大脑像一个容量极大地储存器,列举的内容包罗万象呢,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哪!佩服你们!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请假条的写法,自己静心思考更为有效。学生对要求的自我分析,归纳的过程是其理解和内化的过程,加之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也不少,通过教师的肯定、鼓励性的语言,学生体会到自豪感,成就感。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四、实践内化:
1.小组合作完成:回忆自己近期的一次请假,或自设一个请假的原因,根据当时的情况,口头表达请假条的内容。
2.推荐小组代表上台口述,集体评议。
[3.动手写一张请假条。
4.同桌互评,可请老师帮助解疑。]
5.认真修改。
五、课后作业:
试着写一张请假条吧。
板书设计:
请假条
(称呼):
(请假的原因,请假的时限)
姓名
[教学反思]
百花园中通过词句的练习,了解同音字的不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寻找同音字,并能区分不同;初步理解了叠词的特点,积累了词汇;能够把陈述句改为“把”字句,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了表达能力。通过 朗读、理解并背诵关于名人读书的名言,懂得了读书的重要。 学生在独立阅读《第一个望远镜》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激发了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 通过练习请假和学习写请假条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06-22
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01-27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02-12
小学语文优质教学设计11-24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设计04-27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05-05
小学语文《观潮》教学设计05-04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02-12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06-23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设计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