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语文教学设计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语文教学设计模板1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乖”“凭”“职”“痒”“淘”“辟”“勃”;会写“性”“格”等13个生字;积累“无忧无虑、任凭、尽职、屏息凝视、温柔可亲、抓痒、丰富多腔、变化多端、稿纸、踩印、梅花、跌倒、撞疼、开辟”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找出作者喜欢猫的文句与他人交流。
4、会用“任凭……也……”、“非……不可……”、“无论……也……”造句。
5、能结合课后的“阅读链接”,培养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文插页的挂图。
2、课前发动学生带来自己家饲养的宠物或喜欢的小动物图片、照片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展示,插图揭题
1、课前让学生将自己带来的图片或照片贴在班级的墙上,临时布置一个小小“动物角”。
2、同学们,从你们带来的照片来看,大家都非常喜欢小动物,老师也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你们想见识吗?(师挂上课文插图)这小家伙,大家一定不陌生吧?让我们一起来呼唤它吧!
师板书课题:
猫
3、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家猫,而是作家老舍先生家里的猫,它到底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初知大意
1、请学生各自轻声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感受的地方请标注记号。
2、同桌互读课文:
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互抽字卡,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检查、巩固生字新词。
3、出示填空题:
这是一只_________的猫,我是从_________看出来的。
⑴ 学生默读课文,独立完成上述填空题。
⑵ 学习小组(4人一组)交流,尔后全班交流。
(预设:若学生回答既古怪又可爱的猫,师此时应进一步启发:猫的古怪表现在哪里?猫的可爱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若学生认为这是一只有趣好玩的猫,师不必追求答案的唯一,可因势利导,追问学生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三、精读“古怪”,体会情感
1、细读第一自然段:
尝试用“……既……又……,……既……又……”的句式来归纳猫的古怪表现。
2、出示两个句子,深入理解,体会猫的古怪特点:
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⑴ 用自己的话说说“任凭”“屏息凝视”“非……不可”的意思。
(建议:“屏息凝视”用表演的方式来突破。)
⑵ 从这两个句子中,你体会到猫的什么特点?
⑶ 用“任凭……也……”“非……不可……”口头造句。
3、用个别读、师问生答式、赛读、齐读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4、自由读第2、3自然段,说说这只猫还有什么古怪之处?
⑴ 生自由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
⑵ 理解“丰富多腔”与“变化多端”。
(“丰富多腔”可采用全班协同表演的方式加以理解。)
⑶ 出示:
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① 让学生把“无论……也……”与“任凭……也……”换词,问:
能否把二者对调?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异同。
② 用“无论……也……”练习口头说话。
③ 体会第二自然段的写法:
A、这一自然段写什么?段中的“:”号有什么作用?“冒号“前后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B、仿照这一自然段的写法,展开合理的想象,将“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说具体。
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
A、师范读,问:
同学们,你们感受到猫的古怪了吗?
B、生齐读,营造师生赛读的`氛围。
四、小结课堂,鼓动背诵
1、师:这是一只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又多么目中无人,胆小时什么都怕,胆大时又勇猛无比的古怪之猫,老舍先生的笔墨真是酣畅淋漓,让我们一同来把这些文字“录进”脑际吧。
2、说说该怎么记诵比较快。
五、布置作业
1、熟记并书写田字格中的字。
2、背诵课文1~3自然段。
3、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4、选做:
尝试用简笔画把这只猫的古怪样画下来,并用简单的文句说明。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一、二、三自然段
1、指名背诵课文的一、二、三自然段。
2、听写本课的部分词语。
二、学习末段,体会“可爱”
1、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学生评议:
小猫的“可爱”,你感受到了吗?
2、挑战前面朗读的这位学生,学生再评议,尔后全班齐读。
3、比较并积累词语:
⑴ 谁能说出与“生气勃勃”相似的词语呢?
(生机蓬勃、生机勃勃)
⑵ 这些词语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建议用造句的方式加以比较。)
三、回读课文,感悟“喜爱”
1、这哪里是在写猫,分明是在写自己家里那个淘气的小孩。从文中,我们不难发现,老舍先生是非常喜欢他描写的那只猫的,你能举出例子来说一说吗?
2、学生再读全文,用笔描画。
3、指名学生交流。
4、师生共同朗读学生交流的文句。
四、阅读链接,学习写法
1、指名学生朗读课后提供的“阅读链接”。
2、与课文相联系,说说课后选编的两只猫与老舍笔下的这只猫相比,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3、师小结:
要想写好小动物,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⑴ 要对小动物充满喜爱之情;
⑵ 要细致观察小动物,并能恰当想像;
⑶ 要能找出小动物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进行细描。
五、拓展练笔
请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用一两段话把这种小动物的特点记述下来,与同学们分享。
【评析】
这份教学设计重在凸显以下特色:
1、亲近文本,品词析句:
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注重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抓住“古怪”与“可爱”,通过品重点的关联词、成语等,采用换词比较等的方式,以词推进到句与语段的学习上,环环紧扣,“步步为营”,在亲近文本中,触摸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注重迁移,“现买现卖”:
学了第二自然段的总分关系的写法后,要求学生以此为蓝本,将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文句进行扩充“补白”,既立足文本,又寻求有效的“读写结合点”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
3、追求朴实,操作性强:
本份教学设计能有适当的预设,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应对策略,同时还能设计一些填空类的题目,引领学生有效地深入学文,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有关语文教学设计模板2
学生分析:一般特征:高一学生处在十六七岁的花季年龄,对于爱情已有朦胧的感知,学习时会有相应的感受。入门能力: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审美力,能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一首情节跳跃、人物朦胧的诗歌;由于《诗经》年代久远,阅读上会有一定困难,幸好诗歌篇幅短小,借助注释应能扫除字词障碍。学习风格:学生对于爱情的话题会有发表意见的热情,所以本课的学习不宜教师讲授,而用讨论法来研究人物形象、了解诗歌特点。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2、欣赏纯洁健康的爱情。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
2、积累文言字词;
3、理解诗歌的主旨,读懂人物形象;
4、了解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和诗歌叙事的`跳跃性。
二、过程与方法
1、朗读感知课文;
2、合作探究,情感交流,理解文意,分析形象;
3、在探究中了解“诗无达诂”的诗歌特点。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把握和多角度理解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情节的跳跃性和从多角度去理解诗歌。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经》;梳理文意。
1、介绍《诗经》。(略)
2、听朗读,纠正字词读音。
3、据课文注解梳理文意。
4、请学生整理字词。
再朗读课文,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分析人物性格: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到人物的性格?
1、探讨男主角的形象。学生讨论交流。
(参考:“搔首踟蹰”, 心急难耐,又无计可施,是个憨厚淳朴的小伙子。
“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是个痴情的小伙子。)
2、探讨女主角的形象。
(1)讨论:为什么女主角“爱而不见”?这使你觉得这是位怎样的女子?
(参考:或者是因为害羞、矜持;或者是因为女的先到了不好意思,故意躲起来制造男子先到的假象;或者是因为调皮,制造一点情趣;或者是因为善于体贴人心,先到了却故意后出现,免得男子有“迟到”的内疚感……)究竟是害羞矜持还是调皮活泼?让男主人公琢磨不透,也让读者琢磨不透,如雾里看花,朦胧绰约,越发引人暇想。
(2)讨论:女主人公究竟是位怎样的女子?还有哪些诗句可以给我们一些思路?(贻我彤管、自牧归荑:以物传情,未听其语已暗传情,含蓄温婉,聪慧可人。)
3、这是一段怎样的爱情?
讨论:(1)讨论:女主人公有没有出现过?
a、有。下文馈赠物品时出现。
b、没有。下文馈赠物品只是男子的回忆。
以上两种意见同学们同意哪种?说说你的理由。
【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教学设计01-06
语文韵母的教学设计01-20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11-27
语文《穷人》教学设计04-20
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04-24
关于语文的教学设计05-05
语文阅读的教学设计01-30
关于语文的教学设计01-29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05-18
语文《画》教学设计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