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20 20:46:3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优秀教学设计合集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秀教学设计合集15篇

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其深刻的内涵。

  2.理解象征,对比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3.品味文章的语言。

  4.感受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设计思想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感悟作品的内涵及海燕形象。

  2.创设自主学习探究情境,让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象征手法的理解。

  2.作品的内涵及海燕形象的典型性。

  教学过程

  课前自主预习:

  1.搜索高尔基的有关资料。

  2.读文自主扫清文字障碍。

  一、开门见山,直接引入

  课下要求大家搜索了关于高尔基的一些资料,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散文诗《海燕》。

  二、介绍作者,了解背景

  生交流材料后,师归结(投影)。

  1.介绍作者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希柯夫,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第一个伟大代表。二十世纪初,他的著名作品有《海燕之歌》《底层》《敌人》《母亲》等。还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高尔基以《海燕》(1901)迎接了二十世纪无产阶级的革命风暴。这首革命颂歌是他参加彼得堡示.威游.行后写成的。他用象征和寓意的艺术手法,热情歌颂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海风呼啸,阴云笼罩,波涛迎着轰鸣的雷声向上冲击。

  2.写作背景

  这首散文诗写于1901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前夜,当时人民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也加强对人民革命运动的镇压,当时身在彼得堡的高尔基,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沙皇政府镇压行为的残暴为了热情地歌颂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及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

  三、感情朗读,初步感知

  1.播放配乐朗读,生听读。

  2.生自由朗读模仿,体会情感。

  3.指生朗读,生生评价,师适时指导。

  4.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完后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四、自读分析,感受形象

  1.请给文章加一个副标题,应该怎样加?

  (勇敢的斗士,革命的先驱,胜利的预言家,无畏的革命者等)

  2.作者通过几幅画面来展现海燕的形象的?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五、本课小结,课下思考

  本文通过暴风雨来临的三幅画面,塑造了一个勇敢,高敖,自信,顽强的海燕形象,这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油画,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给人以力量。结合背景想一想,高尔基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赞美海燕吗?

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步在各种语言环境中认识本课12个汉字。(基点)

  2、能够在各种角色体验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特别是在问句的朗读上有所发展。(重点和难点)

  3、初步了解一些小动物尾巴的特点,培养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感情核心)。

  教学内容和教学路径

  学生活动;备选方案

  设计意图

  一、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引入课堂教学活动

  1、今天森林王国要举行的一场特别的比赛,你们猜猜看,小动物们要比什么呢?(出示课题:比尾巴)

  2、指名读(师提醒:巴轻声)

  3、集体把课题读一遍。

  4、看到比尾巴3个字,你有什么好办法再见面就能认识他们呢?

  5、小结:很好,小朋友懂得用部首加熟字或者看字像什么事物的办法来认记,这些都是好办法,相信你们下次再见到这几个字的时候一定能很快认出它们。

  热身准备,充分认识参赛选手。这场比赛小动物们还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来当裁判,你们愿意吗?

  小裁判们,瞧!参赛选手入场了!

  课件出示: 猴子 鸭子 兔子 孔雀 松鼠 公鸡

  请裁判员们读读拼音,把参赛选手的名字叫正确。

  选手们要去做热身准备,请裁判宣读选手名单。

  你觉得那个动物的名字特别难叫?

  哪个字读得特别好?还有两个动物的名字也有轻声,谁能找出来

  松鼠

  去掉拼音帽子你们还认识吗?那老师点哪个,你们就学哪个小动物的动作或叫声怎么样?

  再请一列裁判宣读。

  齐读。

  三、参与活动,充分宣读比赛项目

  认识了参赛选手,裁判员们应该宣读比赛项目了。

  1、展示比赛项目的6个问句,学生自由借助拼音尝试朗读。

  反馈朗读,要求读正确,

  2、学生自主发现,体会问句朗读的办法。

  3、小裁判们再来读读这几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问号像什么?带问号的句子该怎么读呢,请你选一句读一读,然后提醒大家读问句要注意什么? (随机朗读,加手势读)

  你最想问那句就问哪句

  最:我们班谁的个子最高?请他读。

  谁的声音最响?

  谁的.字写得最好?

  弯:弯是怎么样的?做做动作看。什么也是弯弯的?

  4、配上动作试着问──指名反馈(读其中一小节)──同桌互相读读问问、

  5、裁判员们已经准备得不错了,该正式公布比赛项目了(男女生对读)。

  四、积极评选,充分宣读比赛结果

  1、裁判员们,我们应该怎样来评选呢?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2、宣读比赛结果

  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大屏幕出示)请裁判员们好好准备一下,呆会儿我们进行正式宣布。

  师生一问一答,教师板贴。

  你对谁的比赛结果感兴趣,就读哪一句。(指读评议发粘纸)

  五、不同形式,充分朗读课文

  1、同学们,我们宣读的比赛项目和比赛结果,就是我们语文书上第十课比尾巴、打开书。

  2、大家读得真不错,老师也想跟你们配合着读一读;交换读,这篇课文可好玩了,大家想想,我们还可以用哪种更好形式来读读这篇课文呢?

  3、交流(问一句,读一句)

  4、指名两人读(一问一答);再来一组

  5、和你的好朋友读读问问,也可以和你的家长合作读。

  6、交流

  7、裁判员们,你们辛苦了,来让我们跟着音乐唱唱歌,做做动作吧!

  六、创设情景,认真书写公

  1、狮王打算把比赛结果公告整个森林王国,可是粗心的狮王,漏写了一个字、请同学们帮个忙,补上这个公、这是给整个森林王国的动物们看的,我们可要把字写好、(看_说_范_写

  2、校对,对的把布告贴到森林里来吧。

优秀教学设计3

  《燃料和热量》

  教材分析

  这是本章的第2课题,在学习完课题1后学生对燃烧所需的条件有了大致上的了解,本节则重点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规、新型能源以及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本节的内容比较浅但知识面广,以介绍一些常识性知识为主,学生在学习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之后对上个课题中的燃烧将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对能源及相关产品和利用的介绍则为学习下一个课题《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做好了准备,因此本节在第七单元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1、针对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 实际情况,进行了信息资源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讨论法、实验法、探讨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 交互过程中去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

  2、学生由老师上课前布置的一系列问题或设计任务出发,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这节课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很容易从身边的常识出发溶入情境当中学习,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与知识目标相对应的内容,从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要点,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探索者。

  3、本节对天然气组成成分的探究是学生 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2.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查找归类资料。

  德育目标: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珍惜资源,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与探究的方式,通过自己思考、阅读和讨论来学习煤和石油的知识,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优秀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品读描写父亲的语句,感悟人物形象。

  2、理解作者对父亲的双重感情,把握文章主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情感,感受中国典型的农民形象。

  三、教学方法 :

  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勾画圈点法。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人说,人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每个人都希望在台阶上找到自己的高度,父亲是不是也如此?今天,让我们踏上李森祥的小说《台阶》,走近父亲,感受一个农民父亲的情怀。

  预习检测

  1、字词的音形义

  凼( ) 涎( )水 烦躁( )

  砌( )墙 倔强( )

  神色、态度不自然( )

  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

  人多的公开场合。( )

  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怅惘。( )

  形容驯良顺从的样子(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自学检测。

  (要求:先自己带着问题速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描写父亲的句子,感知父亲的形象,回答下面问题)

  1、台阶在父亲心中意味着什么?找出文中的依据。

  2、一句话概括小说的内容。

  提示: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梳理小说的情节

  为了建一个象征着尊严和梦想的高台阶新屋,父亲坚持不懈奋斗了大半辈子,这是一个勤劳的、吃苦耐劳的父亲?分析人物形象一定要结合文本,文中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塑造父亲这个形象?

  三、捕捉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1、那么怎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呢?(播放微课助学)

  2、小组合作,用微课中提到的方法分析父亲人物形象

  学生找出文中细节描写的句子,分析并归纳人物特点。小组交流后,确定发言人,以“这一节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一个——的`父亲,表现了父亲的——,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情”的句式汇报。

  四、读懂儿子对父亲的感情,把握主旨。

  1、为了地位和尊严,父亲付出了(岁月、青春、健康、意志力),儿子理解父亲吗?

  请用““我”——父亲,依据是——”的句式回答。

  儿子理解了父亲,这是一个男人对另一个男人的理解。

  2、仅仅是父亲想改变自己的地位吗?用文中的句子做依据。

  师:1980年,四川美院院长罗立中的油画《父亲》,让许多中国人都受到深深震撼,踏上台阶,我们又了解了一位父亲——这些典型的中国农民,他们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们虽然贫穷,但依旧艰苦创业,影响他们的孩子改变命运,拼搏向上,从这个意义上说,父亲是我们人生的台阶,父亲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中最厚重的那级台阶!

  五、拓展迁移,朗诵诗歌,再次体味父亲形象。

  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诗,再次体味父亲形象。(课件出示,音乐响起,师生齐读诗)

  父亲

  我的父亲

  你喜欢坐在台阶上远望

  你喜欢把那烟枪在青石板上敲得嘎嘎作响

  我的父亲啊

  摇来摇去的柳树枝总也摇不散你那专注的目光

  我的父亲

  你那古铜色的脸

  你那黄几几的脚板

  我的父亲啊

  你把你的胸膛挺高一些吧

  我的父亲

  你挺直的腰板为什么担不起一担水

  你倔强的头颅为什么埋在膝盖里

  我的父亲啊

  你满挂着的笑容为什么在九级台阶筑起的鞭炮声中尴尬

  我的父亲

  我知道你的梦想

  三级的台阶到了九级

  我的父亲啊

  怎么了——你老了

  我的父亲,

  还有我呢

  有人曾说,小时候,父亲的面子就是孩子面子,长大了,孩子的面子就是父母的面子。老师衷心地希望好好学习,有所建树,我想,那可能就是你对在地里辛勤劳作的父母最好的报答!

  六、板书设计:

  台阶

  李森祥

  “文眼”: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父亲形象: 自尊要强 勤劳节俭 老实厚道 质朴谦卑

  思想感情:崇敬 怜惜

  七:作业布置

  父亲或母亲有哪些令你感动的细节,用一个片段把它描述出来。

优秀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体会剧本中连续紧凑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2、理解剧中所揭示的阶级矛盾的深刻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播放戏剧片断、教师讲解、课堂讨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资产阶级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阶级本质。

  教学重点

  周朴园的性格特点和话剧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剧情对资产阶级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阶级本质的揭露。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曾有一位年仅23岁的清华大学学生,他给沉闷的中国剧坛带来了强烈的震动,,他就是我国现代著名戏剧作家曹禺,那部戏剧就是他的处女作《雷雨》。

  二、《雷雨》简介、人物关系:

  1933年,曹禺完成了第一部多幕话剧《雷雨》。1934年7月发表在《文学季刊》1卷3期。他从自己青少年时期熟悉的社会圈子里,提取了《雷雨》的题材,通过周鲁两家8个人物的历史与现实纠葛,反映了从光绪二十年(1894)到1920年以后约达30年的复杂社会生活和冲突。

  故事梗概一:写某矿董事长周朴园,年轻时遗弃了为他已生二子的婢女侍萍,长子周萍留在周家,侍萍携次子投河遇救,离乡远走。周误以为她已死。后周家亦北迁,与侍萍再嫁的鲁家共居一地,互不相知。鲁家父女皆在周家为仆,次子大海在矿上做工,周妻繁漪与长子周萍有私情,后知周萍爱鲁女四凤,繁漪欲遣去四凤乃召来侍萍,两家关系始被揭开。周萍与四凤知为异父同母兄妹,双双自杀。繁漪之子周冲为救护四凤也触电身亡。大海为罢工代表在周家受辱被殴,逃奔而去。侍萍与繁漪不堪重压,一呆一疯,只剩下周朴园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人物关系:《雷雨》人物关系表:

  繁漪周朴园侍萍鲁贵

  周冲周萍鲁大海四凤

  三、预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并概述全文情节、拟小标题。

  ①分析剧本的情节结构,一般都以场面为基本单位,划分场面的依据,一般是主要人物的上下场或主要场景的转换。

  第一部分:相认梅、周狭路相逢。(家庭内部冲突)昔日情人意外重逢

  第二部分:冲突鲁、周针锋相对。(社会阶级斗争)父子成仇亲人难认

  ②戏剧结构要集中,冲突要强烈,同时还受到舞台、时间地点的局限,本剧是怎么解决这样的矛盾的,选段部分情节设计巧妙在哪里?

  作者灵活运用“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推动剧情的发展。在侍萍同周朴园相认的过程中,通过侍萍“回顾”过去的遭遇,巧妙地交代了三十年前的事。这样,既揭露了周朴园罪恶的历史,又用过去的矛盾推动了现在的矛盾,进而暴露了周朴园伪君子的丑恶面目。又如在侍萍和周萍母子相见的的情节中,穿插了周朴园和鲁大海父子之间的冲突,使父子、母子、兄弟都在一个特定环境中相遇,从而反映了劳资之间的阶级对立,使剧作产生了深广的社会意义。三人对话,各依自己的性格发展,构成紧凑的戏剧冲突。

  四、分析戏剧语言:(重点)

  语言、人物与戏剧冲突是构成一个剧本的三要素。其中,语言是剧本的基础,是第一要素。(投影:“话剧语言”)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现。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性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布景、环境等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情节。

  “在戏剧中,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语言,戏剧人物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黑格尔《美学》(投影)

  黑格尔显然要告诉我们:对一个剧本而言,语言是剧本的第一要素。抓住了人物的语言,等于抓住了人物的灵魂。戏剧语言的特点主要是:个性化——话到人到;动作化——言为心声;潜台词——言外之意。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课文节选的第一场戏——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中的语言入手,来体会戏剧语言的特点,并进一步来把握周朴园的复杂个性。

  ①周、鲁两人相认经历了怎样的阶段?周又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偶遇———试探———相认

  注意分析的不同前提:偶遇——周认为鲁侍萍已经死了

  试探——周认为鲁侍萍活着但不知道是不是眼前的这个人

  相认——周知道眼前这个人就是鲁侍萍

  提示:偶遇部分抓“哦”这个台词来分析周朴园语言的潜台词,体会周的心理。

  试探部分抓长短句式比较分析

  相认部分抓“那句话最冷酷”来比较分析

  通过比较分析和学生的阅读首先来体会台词的个性化——话到人到;动作化——言为心声;潜台词——言外之意这样三个特点,然后在学生对台词中人物心理的体会中进一步把握人物形象,探究主旨。

  ②延伸:学生可以采用相同的办法欣赏鲁侍萍的台词:比如“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比如:对鲁侍萍台词中多次提到的“你们”的分析等等。分析舞台说明。

  五:人物、主题探究:

  结合周朴园三十年前的“怀念”和三十年后的相认后的“理性“解决分析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注意人物性格与矛盾冲突的关系)

  分析一:

  周朴园是一个相当矛盾的人。他年轻时到外国留过学,因此可能还有点浪漫,所以他会或者说敢于同侍女相爱。他与侍萍曾应该产生过真正的爱情,仅从这一点上看,周朴园就可能会对侍萍怀念。因为感情这种东西是很古怪的,失去了的才会觉得它可贵我们自己不也是如此吗?何况他失去的是一个曾经爱恋过的、有血有肉的、美丽柔顺的女子呢?

  周朴园既然敢于同侍萍相爱,为什么最后却“忽然不要她了”呢?这就要从周朴园的阶级本质来说了,任何一个阶级,在阶级社会里,他们的任何一种情感都必须服从本阶级的利益,离开了现实的利害关系来奢谈感情,不过是骗人的鬼话。因此,周朴园“忽然不要”侍萍,不管他是迫于压力,还是出于自愿,因为周朴园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是属于整个资产阶级的,而他同侍萍相爱却是后来的事,他们曾经相爱正同他们后来分手一样是真实的,

  周朴园与繁漪的婚姻不幸福却是肯定的。从这一点来说,周朴园在同鲁侍萍分手后的岁月里为寻找自己感情的`寄托(即使这一点很自私),他也可能对侍萍产生怀念的感情。人,常常是不能克制自己的,尤其是一种情感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周朴园亦如此。为了自己,他最后抛弃了侍萍,但对一一个曾经倾心相爱的女子起码的顾念和内疚之情总还是有的。后来他又听说侍萍抱着出生才三天的儿子投水自杀了,在内心深处,在某种程度上,他相信或者说不如说希望侍萍是为自己而死的,因此,对于一个死人,一个为自己而死去的美丽的女子,他怀着那样一种永志不忘的追忆、顾念之情总还是有的,合情合理的。尽管这或许更应该称之为一种自我蒙蔽、自我陶醉,但却总还是有的,不能说它从未有过。于是为了让自己常常能感受到侍萍在时的那样一种淡淡的温馨,屋里的家具都还是三十年前的老样子,而周朴园自己也要穿三十年前的旧衬衣和旧雨衣,而他最后的表白“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总是留着为纪念你。”“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凉,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这样的言语,无可否认其中的虚假和夸大,但同样也无可否认其中的依恋和怀念,起码的情感还是存在的,而作为当事人的侍萍被感动也就毫不奇怪了。但是他后来又忽然翻脸、不认帐,“冷笑”、“(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要多少钱吧!”、“(由衣内取出支票,签好)”这一系列动作和表现我们也不会感到吃惊,因为这也是我们早已料到的。相反的,如果周朴园知道面前这个“像貌老得连自己都不认识的女人”就是侍萍时,马上跪下来请求她留下,向她忏悔,向她倾诉思念之苦,表示他们一定要破镜重圆,更不能使人相信,让人接受,因为我们眼前的周朴园已不再是与侍萍相爱时的周朴园,三十年的生活磨练使他的一切都变了,他比从前更加清楚的意识到名誉、地位的重要,他要维护自己的面子,维护周公馆的“平静”,更不愿意在儿子的面前戳穿自己三十年来的谎言,使一切大白于天下,在一份过时的爱情与现实的名利面前,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这一点也只能说明他的资产阶级本质,而并不能否认他的情感。

  分析二:

  (一)有真情实意

  周朴园固然是一个自私,冷酷,狠毒,狡诈,老奸巨滑的资本家。他身上有虚伪的一面,但他的虚伪更多的不是表现在对待侍萍怀念的真假上,而是表现在他对侍萍有真情实意而没有结婚这一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与其说他虚伪倒不如说他软弱。他对鲁侍萍有真情实意,表现在:

  1、30年如一日怀念侍萍。

  (1)赶走侍萍的30年中,他虽然结过两次婚,但始终怀念侍萍,并一直把侍萍当作正式嫁到周家的人看待。

  (2)每年4月18日都为她做生日。

  (3)30年来无论搬到那里都带着侍萍用过的旧家具并一直按照她过去喜欢的样式摆设。

  (4)因生周萍着凉,侍萍爱关窗户,于是30年来即使是闷热的夏天,周朴园也不允许开窗户。

  (5)常向周萍谈及他的母亲。

  (6)儿子名为萍,是为了纪念侍萍。

  (7)听到陌生的“鲁妈”有无锡口音便打听“梅小姐”的下落。

  (8)客厅时时摆放着侍萍的大照片。

  这些生活细节把周朴园对侍萍的真情实意外化出来。

  2、周朴园和繁猗、周萍、周冲关系不太好,也是因为侍萍。因为他心里只有侍萍,所以和后来两个妻子关系不好。

  3、周朴园是一个一心扑在事业上的实业家,而非一贯玩弄女性的浪荡公子。

  (二)、没有真情实意

  周朴园采用血腥和罪恶的手段,拥有了财富、身份、地位。他刻意把自己标榜成一个“仁厚”“善良”的“好人物”,一个“正直”“有教养”的谦谦君子。其实,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真正的伪君子。

  1、不可否认,他对侍萍确实付出过真情。但当他面对家族的压力和前程的诱惑时,他放弃了感情。这说明,他并不非常看重这份感情。

  2、一个人对失去的总觉得珍贵,倍感怀念。侍萍已死去,不会对他的前途构成威胁。而侍萍的死又和他有关系,内心的愧疚和赎罪的想法让他怀念侍萍。但他并不是怀念侍萍的悲剧,而是把怀念侍萍当作回味温情浪漫故事和用来点缀、美化自己的装饰品(向别人显示自己重感情,有情有义)。

  3、对侍萍的怀念是以侍萍已死为前提的,如果侍萍还活着,他不一定会怀念她,甚至可能时时防着她。因为当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向侍萍忏悔,而是想到侍萍可能影响到他的名誉、地位、利益,立即翻脸不认人。由此可见,他的所谓“怀念”是虚假的,完全是为了标榜自己。

  (三)、30年前真心喜欢,后来的回忆是虚伪的

  1、“人之初,性本善”。三十年前的周朴园并不是十恶不赦的坏蛋。他对侍萍一见钟情。可是由于双方地位差别悬殊,他们不可能在一起。

  2、30年后的周朴园是留学回来开工厂的资产阶级暴发户。他的身份、地位决定了他不能告诉别人周萍的母亲是他家的佣人,他必须美化侍萍的身份。为了让别人相信,他必须假戏真做,所以才有几十年的“怀念”前妻。

  ②“雷雨“标题的意义和主题的探讨。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周朴园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是剧中一切灾难的制造者和痛苦不幸的播种者。其妻繁漪感到被压抑的苦闷,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怯懦、自私的周萍又勾引了婢女四凤。出于嫉妒,繁漪通知四凤的母亲侍萍把她领走。侍萍正是30年前被周朴园引诱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鲁妈痴呆了,绝望的繁漪疯狂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这个罪恶的家庭终于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是和雷雨有关的。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优秀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百分数的意义认识“折扣”的含义,体会折扣和分数、百分数的关系,加深对百分数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2、了解“打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懂得求折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数量关系是相同的,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3、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数学和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在理解“折扣”意义的基础上,懂得求折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数量关系是相同的,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应用“折扣”这个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圣诞节快到了,每年的这个时候,各商家都会举行各式各样的促销活动。昨天我来到一家商场门口,看到上面的标语,我很高兴,这条标语是:大甩卖,半价销售,心想:上次在他家看到的这件风衣(出示风衣),现在肯定便宜不少,上次原价是400元,当时打九折,我觉得还是贵,所以没买,这次应该可以买了。我进店一看,纳闷了,怎么会是这样(出示:,第一次:原价为400元,打九折

  第二次:半价销售现价370元 价格比起第一次是升了,还是降了?)原来全都是折扣惹得祸。大家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相信学完这节课的内容后,同学们一定能找到答案。

  2、那什么叫折扣?用你理解的话说一说。学生交流。

  师小结:看样子,同学们对打折有一定的了解。商家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就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问题——打折。(板书课题: 折扣)

  (设计意图:在生活中经常遇到“折扣”,开课时,我设计这一个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为后面的内容做铺垫,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折扣”这一学习内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让学生对“折扣”有初步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明确教学目标。

  2、理解折扣:

  1)(出示教科书第97页含促销广告的主题图)

  师:想一想,这里的电器打九折是什么意思?

  师:其他商品打八五折是什么意思?

  2)回答下面各题:

  师:商品打五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十出售?如果用分母是10的分数表示,五折是十分之几?

  归纳:几折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3)及时填一填,你能行:

  ①四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②对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③七五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④九二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3、自主探究:

  (1)例4:爸爸给小强买了一个书包,原价是100元,现在打八五折,现价多少元?比原来少花几元?

  八五折表示()是( )的'()%。( )价为单位“1”,求现价就是求( )的85%是多少。

  列式:

  答:现价( )元,比原来少花()元。

  小结:打折的商品:现价=(

  )

  原价=(()

  折扣=(( )

  (2)自学检测:爸爸给小强买了一套运动服,原价120元,现在打九折出售,比原来便宜多少元?

  ①九折表示()价是()的( )% 。②本题是以( )价为单位“1”。

  方法一: 方法二:

  答:比原来便宜()元。

  (3)学生自主学习后集体订正,教师适时引导和点拨。

  3、总结归纳:

  刚才,我们解答了有关折扣的问题,你认为解决折扣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交流,归纳小结: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是理解折扣的含义,把折扣转化成百分数后,再按照百分数问题的方法去解答。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了折扣的含义的基础上,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再次引入课堂作为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身临其境地去自主观察、自主分析、自主思考,在理解折扣意义的基础上体会根据原价和折扣求现价的问题,实质就是求有关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解答方法也相同。 自主学习后都有及时练习和自我检测,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培养迁移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必做题:

  1、判断。

  ①商品打折扣都是以原商品的价格作为单位“1”,即标准量。( ) ②一件上衣现在打八折出售,就是说比原价便宜了10%()

  2、填空。

  ①商品打八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 )%出售,也就是降价( )%。 打七五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 )%出售,也就是降价( )%。 ②某种商品实际售价是原价的95%,也就是按( )折出售。

  3、买一件T恤衫原价80元,如果打八折出售是多少元?

  4、一顶帽子原价50元,现价30元,打几折?

  5、一件衬衣打八折后是120元,这件商品原价是多少元?

  [设计意图:继续创设情境,利用题与题之间的差异,让学生联系“求一个数在百分之几是多少”的知识,学会自主寻求解决“求比原价便宜多少”、“求折数”和“求原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

  选做题:

  1、解决开课时老师提出的问题,引导得出:在生活中购物时要货比三家, 谨防折扣背后的骗局。

  2、小林在商店买了一个书包,打了八五折花了68元。如果打七折,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练习,首先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其次是满足不同的学生,是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自己必需的数学知识;再次是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迁移的能力。]

  四、课外延伸,拓展新知:

  喜洋洋文具店和米老鼠文具店同时销售小画家牌彩笔。情景图:喜洋洋文具店门口写着8折出售,米老鼠文具店前写着9折出售。

  1)如果是你,你会上哪家店买?为什么?

  2)出示原价:喜洋洋文具店的彩笔价格为30元,米老鼠文具店的彩笔价格为25元。现在你会选择去哪家店买?你由此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对“折扣“有进一步的了解。在学生掌握了原价、现价和打几折之间的关系之后,进行去两家文具店买彩笔的练习,目的是使学生知道购物时不能只看打几折,还要看清原价,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数学知识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索,希望大家能做个有心人! 板书设计:

  折扣

  几折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现价=原价×折扣

  原价=现价÷折扣

  折扣=现价÷原价

优秀教学设计7

  [教学要求]

  一、通过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

  三、让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四、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课前准备]:

  一张剪纸。一张燕子的剪影。一张挂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范读课文。自学课文。讲读课文一、二两节。

  第二课时:复习生字。讲读课文三、四节。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小朋友,春天来了,有一种美丽小鸟从南方飞来了。你们知道那是什么鸟儿?(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并提示学生写'燕'的''一短横不能丢。)

  你们看见过燕子吗?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可美啦!《燕子》这篇课文,就把这种美的情景写出来了。

  怎么美呢?听老师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

  三、读后学生主动谈感受。

  四、自学课文。

  老师看得出,小朋友很喜欢读这篇课文,现在就请你们自读课文,看你们能读懂多少。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看看插图,看了插图还不懂就做上记号。(复习自学符号之一,表示疑问的:'_____?'

  五、指导看图。

  小燕子在空中飞着,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我们不大容易看清楚,现在就请小朋友先看一看燕子的模样。(出示燕子的剪纸,学生观察。深蓝的底色,黑色的燕子,犹如燕子在蓝天飞翔。如右图)教师提示:注意一下,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

  观察后口述。

  (结合学生回答,教学'剪尾''双翼''两翼''翼尖',并根据学生回答,点明观察顺序。)

  六、讲读课文。

  第一节.

  1.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上是怎么来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个小朋友读一读。

  2.指名朗读第一节。

  3.课文上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也就是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羽毛翅膀尾巴)

  4.教师指点:也就是从全身写到局部。

  5.那么小燕子的全身以及各个部分长得怎么样呢?我们大家一齐轻轻地读课文。

  6.你们觉得燕子长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里可以看出为,把有关词语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二,表示重点词句的ooooooo)

  7.'俊俏'是什么意思?'俊俏'即'样子好看'。

  8.指导朗读: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从'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写出了小燕子外形的美,所以语调柔和一些,声音轻些。(示范)

  学生各自练习,然后再指名读。

  9.现在我们来体会体会,这一小节最后一句话在小节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

  教师指点: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又是美的,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的形象。这一句在小节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朗读时,音调可提高些,不过那'小燕子'的'小'要轻些,突出'小',以突出它的可爱。

  10.另外,这一节三个量词用得很准,哪三个?('一身''一对''一个')

  11.现在我们轻声齐读这一小节,注意这些量词的用法。

  第二节

  1.这么活泼可爱的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图。(出示放大插图)

  2.指导看图。

  提示观察顺序:观察图画,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由近远;由上下)

  3.现在请同学们当小燕子,这时候,你们从南方飞来了。啊,春天是这样的美,你们得仔细地欣赏一下。(让学生担任角色,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这样,学生的观察伴随着情感,同时对教材产生亲切感。)

  4.谁能把你们观察的美景说出来。(教师提供导语:'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飞来了,_________。'进行语言训练。)

  5.学生口述。

  6.现在我们再来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你们看课文,再对照图,看课文上写春天的美景,写了哪些景物。把主要的词语画下来。

  7.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雨风柳草叶花

  8.请小朋友再读课文,这些景物,我们用最简单的说法,怎么把它们联成句子。

  (学生回答后出示小黑板:三月,下过雨。风吹拂着柳、草、叶、花,都聚拢来,形成了春天。)

  我请一位同学念念是,并说说感觉。

  9.你们觉得这样写很干巴,没有美感,那么课文上怎么写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读一读,再比一比。课文上写的和黑板上的这一段意思相同,但又有怎样的不同呢?

  △'三月','阳春三月','阳春'即明亮的充满阳光的春天。这是春天最好的一段时间。

  △'下过雨'下过什么样的雨呢?('细雨''蒙蒙的细雨')加上一个'细',一个'蒙蒙的'我们就觉得怎么样呢?

  (这就写出了春雨的特点,学生可能联系到学过的古诗和散文来回答:如烟如雾;春雨润物细无声;沾衣欲湿杏花雨;像牛毛、像细针)

  △'风吹拂着柳',(通过逐步递加附加成分,引导学生了解这一长句的含义。)

  ①怎样的风,怎样的柳,在前面加上一个字。'微风吹拂着柔柳'加上一个字,就觉得柳枝儿在微风中飘动起来了。课文上它写出柔柳的色彩、姿态、数量,非常生动形象,谁能说说。

  ②微风吹拂着什么样儿的柔柳?('微风吹拂着才舒展开眉眼的柔柳',什么颜色的眉眼?'黄绿'的色彩,使我们感到柔柳是那样青嫩。)这里运用了什么的法,这样写给我们什么感觉?(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柔柳也有眉有眼,这样一定就把柔柳写活了,而且好像是才睡醒了一般,舒展开眉眼。)

  ③不是一条、两条,而是千万条,真是美极了。(板画:春风杨柳)

  ④朗读全句,指导节奏:'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

  ⑤这一句描写的情景和学过的哪首古诗意境是很相似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阳春三月,细雨蒙蒙,微风轻轻,柳枝飘荡。课文接着写了草、叶、花,你能在这些景物的前面加上适当的词语吗?可以是表示色彩的,也可以是表示姿态的,也可以是既表示色彩又表示姿态的,甚至数量的,课文上各种鲜艳的花',你也可以具体说说什么花怎么样:

  ()草______________

  ()叶______________

  ()花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现在你们想,我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儿来形容这春天的花儿草儿色彩?('光彩夺目',明亮的色彩非常耀眼。)

  △这么多美丽的花儿一起开了,好像在比谁最美,我们又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儿来形容?('百花争艳''艳':色彩鲜明而好看;'争':比。)

  △小草儿,绿叶儿,各种美的花儿,都一起赶到春天里来了,课文上用了一个什么比喻?(_________________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释:'赶集',本来是指农民们带着各种农副产品,从四面八方集中到一个小镇上来卖,这叫'赶集'。这里的'集'主是指'集市'。是'赶集',注意这个'赶'字,有一种唯恐落后的意思。

  你们看这一句运用了几种修辞手法?说'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我们觉得怎样?教师小结:这样一比喻、一拟人,好像我们也看到了花儿、草儿,一下子都赶到春天里来了。这就写了春天树木的茂盛,花草的繁多,充满了生气,一下子赶到春天里来了。

  △指导朗读这几个句子。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这些词语和修辞手法在句子中的作用,读时要突出些。不过突出并不是等于用重音,要根据描写的事物状态的不同,决定轻读还是重读。如'蒙蒙的''细雨''微风''柔柳'是轻柔的状态,应该怎么读呢?而'像赶集似的''百花争艳',又应该怎么读呢?(结合示范)

  △学生练习

  10.你们这些小燕子看到这样的美景,心里想说什么?('赶')

  △'赶来做什么'?赶来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注意是'盛会',盛大的集会:什么的盛会?百花争艳的盛会。?"百花争艳的盛会'这一组词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启发学生回忆在春天里观察的景象,进行想象,然后加以表达。教师提供导语:我仿佛看到___________。)

  △这百花争艳的盛会,小燕子也赶来参加了,为什么说'为春天增添了生趣'呢?

  释:生趣,很有生气,很有情趣。

  指点:注意这儿是'增添生趣'。因为春天本身已经很有生趣了,所以说是'增添生趣'。

  11.指导朗读。这一段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的图画,我们怎么来朗读呢?欣赏读,把好词佳句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三,表示好词佳句的:~~~~~~~~~~)

  12.现在我们大家再看看图,再体会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请一个小朋友朗读。

  13.指导背诵。

  △理清层次,一共四句,第一句,写季节、细雨;第二句,写微风吹拂着柔柳;第三句,写了草、叶、花;第四句,写燕子。

  练习背诵。

  七、练习。

  扮演角色口述。(通过表演,在情境中对话,以巩固新课。)

  同座二人,一人扮燕子妈妈;一人扮小燕子。

  要求从春天来到说起,说到小燕子在春天里所看到美景。注意学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最后说到春天这么美,我们也赶着去参加这盛会。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燕子 春天

  一身羽毛 细雨

  一对翅膀凑 微风

  一个尾巴 柔柳

  ( )草______

  ( )叶_________

  ( )花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俏(俊俏)、伶、俐(伶俐)、唧(唧的一声)、偶(偶尔)

  复习朗读;轮读一、二两节,读一遍。

  二、讲读课文。

  第三节.

  1.导入:课文第一节写了小燕子的形状;第二节写了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那么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什么样的生趣呢?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三、四两节。我们再来看看这幅美丽的图画。

  2.指导看图

  我们先看正在飞行的燕子。图上画了有在高处飞的,也有低处飞的,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呢?(由上下)

  高处的燕子在怎么飞;低处的燕子又在怎么飞呢?

  3.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谁能用最少的字,概括出燕子飞行的特点。(快,美)

  4.课文中哪些词语告诉我们,燕子飞得快?(板书:掠、唧……的一声、已经……)

  如果说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里飞过'和'掠过'有什么不同?

  5.过去我们学的《翠鸟》一课,写翠鸟飞得快,怎么定的,记得吗!(疾飞、一刹那、一瞬间、像箭一样飞过去)。

  6.谁能根据书上描写的内容、画面,联系平时你所观察到的想象一下,说说小燕子飞行怎么快、怎么美?上面这些词语注意运用。

  提示:这一节开头,简单的两笔'在微风中''在阳光下'描写了春风轻轻,春光明媚的画面。这是燕子飞行的背景,小朋友描述的时候,也要把这情景描绘出来。

  7.学生口述。

  8.'掠''唧……的一声'等词语注意用上。我们看这些词语还可以在哪儿用上?如果象声词'唧……的一声,用不上,可以换上'砰……的一声''嗤……的一声''嗖……的一下'等等。反正用来形容某动物或其他事物运动速度的快。(引导运用)

  9.我们再来看课文,你觉得这一节中哪一句写得更美些?'还有几只横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

  这个长句子,谁能学习上一节老师和你们一起讨论的'微风吹拂着……'那个长句子的方法,说说这个长句子,主要意思是什么?加上什么,使我们感到什么?加上什么你觉得怎样?

  学生学习自己讲书。

  释:荡漾,水波起伏。(板书:荡漾)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理解。

  燕子飞行这么快、这么美,我们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它?

  的燕子(伶俐可爱,非常灵巧,聪明。)

  10.看图作接近原文的复述。(课文第三节)

  照应:这就是写小燕子以它飞行的灵巧、轻快、优美,给春天带来的生趣。

  第四节.

  1.上节写燕子飞行的美,其实燕子停在那儿又有另一种美。

  2.看图,你们觉得停在电线上的燕子,这情景象什么?

  3.课文上打了一个很美的比喻。

  '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你们想怎么像曲谱?……

  △为什么说是'几痕电线'不说'几根电线?(板书:几痕)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这电线上,这'落'字你觉得怎么样?(板书:落)

  从高处到底处;由动到静,把燕子伶俐轻巧的动作写出来了。这一个'落'字用得真好。)这燕子像小黑点,正像那一个一个音符。

  △课文最后不只说'这多么像曲谱啊'还加上'正待演奏的',你觉得好在哪儿?这使你产生怎样的联想?(板书:像正待演奏的曲谱)

  4.齐读第四节。

  5.指导朗读:你们说第三节是写燕子的什么美?第四节又写燕子的什么美?(飞行的美,即动态的美;停息的美,即静态的美。板书:动态静态)这两节就具体写出了燕子给春天带来的生趣。写动态的美,朗读的速度应该怎么样?语调也可以怎么样?第四节,写静态的美,速度和语调又应该有什么变化呢?语气适当加强些。

  三、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从燕子的外形,写到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接着从燕子飞行的美,又写到它信息的美。

  春天是美的,燕子也是美的。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有生趣;而燕子因为有了春天的衬托,又显得更矫健。

  四、练习:《燕子的自述》

  1.模样2.赶来了3.飞行4.停息

  学生口述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飞行的美(动) 停息的美(静)

  掠倦了 落

  唧……的一声 几痕细线

  已经 几个小黑点

  沾 像正待演奏的曲谱

  荡漾

优秀教学设计8

  【预设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能感受到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的品质。

  2、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不同方式的学习,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

  【课前准备】

  雪与云相互变化的录像带或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初步感知课文

  1、出示前4幅图片,要求:仔细看图,想想,说说每幅图上画了什么?

  2、指名说说。

  3、小白兔睡着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学生自由想象

  4、带着问题,边看图边听老师讲故事

  5、你能给这个故事加个题目吗?再看看编书的叔叔阿姨给这个故事取了个什么名字。

  6、板书雪孩子,学习孩字。

  二、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看着图再读读图旁的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三、检查自读情况,读后正音

  1、注意读准生字词尤其是:

  让、往、烧、知。

  2、会读:

  累、息、柴、救、却以及多音字着(zhao)

  四、读读议议

  1、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到哪里去了呢?

  ⑴指名读读文中的句子

  ⑵指导朗读第八段(读出赞美、喜爱之情)。

  ⑶说说小白兔望着白云会说些什么?

  2、雪孩子是怎样飞到天上的?

  (利用课件让学生了解雪化成水,水蒸发后形成云这一常识。适当扩展:衣服晒后干了,地面上水不见了都是水分蒸发的`结果。)

  3、读读课文想一想:

  雪孩子还会回来吗?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继续看课件: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

  五、朗读指导

  1、你喜欢雪孩子吗?你想对雪孩子说什么?

  2、把你的这种感情用朗读表现出来。

  六、续编故事

  想象小白兔与雪孩子再见了面会做什么,说什么。

  七、字词练习

  1、认记生字:

  把所有的生字词写到卡片上分发给学生。教师读一个词语,学生从卡片中找到该词语读一读。

  2、完成课后读读说说:

  ⑴填写课后的词语。

  ⑵你能说几个这样形式的词语吗?

  八、指导写字

优秀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掌握《氓》中的写作手法。

  2.把握《氓》的故事情节,深入分析人物形象,了解是主题。

  3.积累字词,提高诗歌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

  《氓》当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分析人物形象及是个主题。

  一、导入

  爱情是千百年来文学创作中长盛不衰的话题,古往今来有很多诗句是描

  写美好爱情的,同学们能不能背几句?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乐府诗中的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那么是不是所有文学作品中的爱情都是美好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氓》这首诗,和两千多年前的女主人公一起去感受她的另类的爱情故事。(板书:《诗经》两首—氓。)

  《氓》选自《诗经·卫风》。初中时我们学过《诗经》中的作品,例如《关雎》《蒹葭》,大家对《诗经》都已经有相对的了解了。《诗经》原名《诗》又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共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板书:《诗经》原名《诗》又称《诗三百》共305篇又分为风,雅,颂。)请同学们根据你们课下收集的资料来说说《诗经》的成书过程。关于诗经的成书现在有三种说法: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采诗说:“古者天子命史歌谣,以观民风。”周朝朝廷派出专门的使者在农忙时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由周朝史官汇集整理后给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献诗说,天子为了考察民间习俗风尚的好坏就下令诸侯和公卿列士献诗。删诗说,传说古诗原来有3000篇,孔子根据礼仪的标准选编了300首整理出了《诗经》。现在通常认为《诗经》是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孔子也参与了这个整理的过程。从我们以前学过的《关雎》《蒹葭》以及今天要学习的氓看大家觉得《诗经》中的作品有什么特点?以四言为主间以杂言,多用重章叠句,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的先河。同学们有谁给我们说说什么是《诗经》六艺?所谓诗经六艺是指:风雅颂赋比兴。(板书:六艺: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是诗之体,也就是诗歌的体裁。赋比兴则是诗之用,就是诗歌的写作手法。风指十五国风,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共160篇,诗歌中的生活气息比较浓厚,是《诗经》的核心内容,也是《诗经》中最有艺术价值的部分。雅又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是宫廷正乐。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是小雅中也有不少类似风遥的作品。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曲。赋:朱熹在《诗集传》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就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比:以此物比彼物也。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兴: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先言他物以引所咏之词也。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诗经中比兴是经常连用的。

  二、教师初读课文,正字音。同学们一起朗读一遍课文,看看这首诗大概讲了什

  么故事。好,同学们读完了课文有谁能给我们讲讲大概的故事情节?本文以第一人称“我”讲述了一个女子恋爱,结婚。最终因为年老色衰被丈夫遗弃的爱情悲剧。

  在具体学习这首诗歌之前我想先提出几个问题,希望同学们学习诗歌的时候思考这几个问题。

  全诗的故事情节是什么,女主人公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诗歌使用了那些手法,具体找出这些诗句。

  诗歌塑造了两个人物,他们的具体性格特征是什么?

  同学们认为女主人公婚姻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女主人公与氓分手后还有可能获得幸福吗?

  三、翻译诗歌

  同学们课下已经预习过课文了,在这里我们只对重点难懂的字词作解

  释,由同学们根据注释自己来理解翻译诗句。

  氓是指对一般男子的称呼。蚩蚩:忠厚的样子。“之”是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没有具体意义。“匪”通非,不是的意思。愆:拖延。“秋以为期”是倒装句式“以秋为期”。载:是动词词头,没有意义。体:是卦象。咎:灾祸。说通脱,摆脱。“三岁”并不是指具体的三年,而是指多年。爽,过错。“靡”是没有的意思。夙兴,早起。夜寐,晚睡。“言”在这里是助词,没有意义。咥,是笑。泮通畔,边,岸。

  那个人老实忠厚,拿布来换丝。并不是真的来换丝,是到我这来是商量

  婚事的。送你渡过淇水,直送到顿丘。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媒人啊。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登上那倒塌的墙,遥望那复关。看不见复关,眼泪簌簌地掉下来。终于看到了你,就又说又笑。你用龟板、蓍草占卦,没有不吉利的预兆。你用车来接我,我带上财物嫁给你。桑树还没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唉,斑鸠啊,不要贪吃桑葚!唉,姑娘呀,不要沉溺于男子的爱情中。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摆脱了。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了。自从我嫁到你家,多年来忍受贫苦的生活。淇水波涛滚滚,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的苦活儿没有不干的。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你的.心愿满足后,就对我开始施暴。兄弟不了解我的处境,都讥笑我。静下来想想,只能自己伤心。原想同你白头到老,但相伴到老将会使我怨恨。淇水再宽总有个岸,低湿的洼地再大也有个边。少年时一起愉快地玩耍,尽情地说笑。誓言是真挚诚恳的,没想到你会变心。你违背誓言,不念旧情,那就算了吧!

  四、分析问题

  1.请同学们根据诗歌的故事情节发展把诗歌分段。

  诗歌的前两章描写的是女主人公的恋爱婚姻所以我们把前两章分为第一部分,恋爱(1~2)。

  三四五章描写女主人公的婚变过程所以我们把它分成第二部分——婚变(3~5)。

  诗歌的第六章写女主人公清醒坚决的分手,把它概括为诗歌的最后一

  部分——决绝(6)。

  女子的感情变化则是由恋爱时的热情幸福—到婚变时的怨恨沉痛—最

  后到决绝时的清醒刚烈。

  2.请同学们用具体的诗句来列举诗歌所用的表现手法。

  这首诗是叙事诗通篇用赋的手法来叙述故事。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这两句使用比兴手法,以桑树的繁茂比喻未婚男女情谊深厚,用斑鸠贪食比喻自己深陷情网。“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句也使用了比兴的手法,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感情的淡漠。同时“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两句前后对比把桑树落叶前的新鲜润泽和落叶后的枯黄进行对比。暗喻了婚前的情谊深厚和婚后的感情淡漠。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这句用比的手法,比喻氓在感情的歧途上越

  来越远,不知回头。

  3.大家说说诗歌中塑造的两个人物有什么性格特征?

  男主人公没有好的媒人就来求亲从这里看他得性格急躁。求婚不成就

  生气说明他性格怎么样?任性。婚后氓不仅不守誓言,三心二意,还因为女主人公年老色衰就“二三其德”甚至对女主人公拳脚相加,充分体现了他的易变,专横暴躁。婚前真挚的誓言和婚后的变心也体现了他的不负责任。

  女子在温柔的劝告氓,不是拖延婚期而是没有好的媒人不成后就坚定

  地约好了婚期,虽然在《诗经》时代男女婚姻还没有受到那么深的礼教束缚,但是娶妻还是必须经过父母同意,和媒人提亲的。女子自己决定了婚期更显她的有主见和一往情深。“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则描绘出了恋爱中女子的微妙心理和行为体现了她的痴情。婚后女子没有抱怨贫苦的生活,夙兴夜寐,任劳任怨,表现出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勤劳,专一。婚变后女子清醒坚决的分手也体现了她的坚强,自爱。女子从恋爱到决绝的过程也表现出了妇女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

  4.同学们认为女主人公婚姻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有的同学说主要责任在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说明女子并没有

  什么错,而氓的行为却前后不一了,这说明主要责任在氓的变心。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

  也有同学说责任在于女子。她婚前对氓的人品了解不足就草率的与他

  成婚。婚后她每天都在操劳家务,忙于劳作,失去了自己的光彩,变成了一个只会操持家务的机器人。一个单调乏味,没有个性,没有情趣的木头人怎么能让人继续喜欢呢。

  这场婚姻失败的原因是复杂的,男子可以变心,女子不能改嫁,男女

  社会婚姻中地位的不平等,导致婚姻不稳定这只是一部分原因。诗中说的“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但是这种说法是站在女主人公的角度去说的难免带有主观抱怨的成分,也没有真正揭示出婚姻失败的原

  因。女子婚后任劳任怨,勤劳持家确实是一个贤惠的妻子。但是却失去了原来的个性光彩,变成一个乏味,没有情趣的木头人导致氓的变心这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关于这个问题大家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分析。

  五、同学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诗歌三个部分不同的感情基调。课下背诵这首诗。最后,同学们下去思考,收集资料,下节课我们对分手后女子有没有可能获得幸福?这个问题进行一次课堂小辩论。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板书

  《诗经》两首——氓

  一.《诗经》原名《诗》又称《诗三百》共305篇又分为风,雅,颂。

  成书: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二.氓

  情节:恋爱——婚变——决绝

  情感:热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刚烈

  手法:赋,比,兴,对比

  人物:氓:急躁,任性,易变,专横暴躁,不负责任

  女子:温柔体贴,有主见,痴情,勤劳,任劳任怨,刚烈,自爱

优秀教学设计10

  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要求“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基于这一理念,本课时通过学习“欧盟”这一案例,让学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献计献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欧洲西部地区的范围、位置,在地图上找到主要国家及首都,认识本区重要的地理环境特征。

  2.学会运用地图、统计图表说明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在了解欧盟的基础上,认识到经济上联合的优势,以及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教学重点:

  欧盟在欧洲西部的作用及在世界经济、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对欧盟的学习,使学生从欧洲西部区域联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示。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搜集有关“袖珍国”和欧盟的资料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0xx年是“中法文化年”,系列活动于20xx年10月10日在中国拉开帷幕,到20xx年7月结束,为期近一年。出示一组幻灯片:故宫午门前音乐会光彩的舞台,法兰西巡逻兵飞行表演,法国印象派画展之阿尔弗莱德·西斯莱《莫瑞桥》,法国艺术、烟火表演等精美图片,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同法国的密切关系。

  法国位于欧洲西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欧洲西部。

  课堂活动一:走进欧洲西部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在世界中的位置”,高亮度显示欧洲西部。

  学生:查图分析欧洲西部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欧洲西部位于亚欧大陆西部,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隔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纬度位置:中纬度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认识欧洲西部海岸线曲折,大陆轮廓破碎,多半岛、岛屿、内海、边缘海。

  学生:查阅“欧洲西部地形”图;分组查找欧洲西部的主要半岛、岛屿、内海、边缘海和海峡。

  学生:派代表点击课件,师生共同点评。

  点击“英吉利海峡”位置,

  教师:出示“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图片,播放事先录制好的录音。

  “英吉利海峡位于英国和法国之间,沟通了北海与大西洋,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之一。为了减轻英吉利海峡的运输负担,英法之间在英吉利海峡最窄处,修建了被誉为‘世纪工程’的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隧道于1994年5月6日正式竣工通车,从此,天堑变通途,大大方便了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联系。从伦敦到巴黎的列车,运行时间从原来的5小时(依靠轮渡),缩短为3小时。”

  (过渡)欧洲西部总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的一半左右,也相当于我国面积的1/2,但这里却分布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国家密度较大的地区之一。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政区”图,认识欧洲西部的国家。

  学生:查找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4国及其首都名称。

  教师:点击课件,明确4国的位置及首都名称。

  介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法国,与我国四川省面积差不多;经济最发达的是德国,与我国云南省面积相当;最大岛国英国,与我国陕西省面积差不多等等。

  总结:欧洲西部大多数国家面积不大,并且出现了一些神奇的“袖珍国”。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袖珍国”图片及资料,相互交流。回顾以前学习的世界四大稠密区及发达国家。

  小结: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经济发达等突出的地理特征。

  (过渡)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经济发达,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使欧洲西部各国之间,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十分频繁,发达国家间的竞争与联合不可避免。在长期的竞争与联合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欧洲联盟(欧盟)。

  课堂活动二:了解欧盟。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盟成员国”图

  学生:对照图册查找欧盟成员国的名称。

  教师:点击欧盟会旗。讲解含义:由一块蓝色底上12颗排成圆圈的金星组成。12颗金星代表欧盟最初成立时的12个成员国。

  欧盟从1993年最初的12个成员国,到20xx年欧盟成员国已达25个。

  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欧盟迅速的.成长扩大?

  教师:播放录音资料“同学们,你们听过这样一个地方吗?这里,司机开车跨越国境,无需出示任何证明,也无需任何检查;人们可以自由地越境采购、旅游、工作和休憩。旅行时可以享受医疗保健服务;在购买东西时,人们使用统一的货币,减少了兑换货币的麻烦,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如果你想到成员国中的其他国家学习,无需办理签证(少数国家除外),就像我们跨省学习一样简单,并且允许任何成员国的公民在当地政府和欧洲议会的选举中投票,在这里基本实现了商品、人员、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通。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里吗?”

  教师:这就是欧盟成立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难怪一位法律学者认为根本不应该把欧盟看做一个国际组织,而应看做一个独特的实体。他们有着一致的对外关税,以及一致的对外贸易地位。同时他们用同一种声音在世界舞台上发言,形成同一种势力,成为世界政治、经济领域不可忽视的力量。

  课堂活动三:探究欧盟──为我所用

  1.探究:从地理角度分析欧盟建立的基础?

  地理位置相近,经济基础类似,发展水平基本相当等。

  2.请同学们读课本图8.16“欧盟进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1998年)”,分析欧盟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

  (1)欧盟进出口占世界百分比的位次(首位)

  (2)欧盟进出口之间的关系(出口>进口)

  (3)美国进出口之间的关系(进口>出口)

  (4)“欧盟进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1998年)”图,为什么以轮船图形表示本区进出口比重?

  (引导学生从海陆位置和交通条件对本区贸易的影响分析)

  3.小组讨论:如果不建立欧盟,欧盟各国以各自的经济能否在世界上具有强大实力?

  4.尝试探究:我们亚洲若要建立亚洲联盟,与欧盟相比,有哪些不利因素?(提示:从自然、人文两方面分析。)

  5.从“欧盟进出口占世界百分比(1998年)”图中了解我们进口、出口贸易占世界百分比比重较少。

  教师:讲解20xx年“两会”期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xx年我们依然保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其中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3.65万亿元,比20xx年增长9.5%;20xx年GDP增长的目标为8%,显示我国实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思路。”因此,同学们更应努力学习、积极探究,为“中华的早日腾飞而读书。”

  我的收获:

  (1)你从欧洲西部区域经济联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中获得什么启示?(区域经济以集团式发展,可扩大经济市场,降低成本,减少繁琐手续,推动科技发展,并加强了各国在世界政治、外交上的实力。)

  (2)若给我国经济建设献计献策,你会说些什么?

  教师:

  小结: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亚洲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为了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各国之间求同存异,排除各种不利因素,走向联合,这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

  点评:本节课以“中法文化年”作为导入素材,从时事出发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欧洲发达国家风貌,形象生动,真实感强;以欧盟的变化作为知识的拓展,时代感鲜明;以温总理的报告和学生的收获为结束语,贴近生活,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的教学新理念。本课略显不足的是课前资料的准备偏离了主题,而应是体现欧洲发达国家的事物、图片,如英法海底隧道、法国艾菲尔铁塔、荷兰拦海大坝等。

优秀教学设计11

  设计理念

  《西湖的绿》是一篇游记,一般教法是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但往往在教学中理性的成分多一些,满足于能概括出景物的特点,而具体地感悟和用心体验少。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应引导学生在后者下功夫。

  设计特色

  引导学生多层次地深入体验西湖的绿。

  教学流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西湖的绿》这篇游记,写于40多年前。几十年过去了,喜爱它的人不见少。它到底有多大的魅力,你们想知道吗?

  在学生阅读兴趣激发起来后,教师要求学生按阅读提示自学,并在小组里交流。

  二、整体感知,了解西湖的绿

  教师:这篇游记的魅力,就是写出了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她对西湖的独特感受是什么呢?

  (估计多数同学在初步阅读后会回答,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是西湖的绿。)

  教师:作者宗璞是个擅长直接描写景物特点的人,她在文章中直接用了二十多个绿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含有绿字的词语或描写绿的词语找出来,然后小组里交流。

  先自读,再小组交流,然后小组汇报,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含有绿的词语或表示绿的词语有:绿、绿色、绿意、苍翠欲滴、绿得发黑、碧澄澄的、绿得幽、绿得野、绿得闲、绿茸茸、绿阴阴、青绿、苔绿)

  教师:一篇不到20字的文章中,作者用了20多个绿的,但是我们都一点也不觉得重复,多么了不起啊,请再读课文,让西湖的绿深入我们的心。

  三、点上探究,体验西湖的绿

  教师:作者感慨地说,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灵隐、苏堤、花港观鱼看到的绿又是怎样呢?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再想想那里绿得怎么样,也各用一个词语概括那里绿的特点。

  在学生自读和小组交流基础上老师作适当点拨。

  教师:灵隐绿得怎样?苏堤绿得怎样?在花港观鱼,看到的绿又是怎样?请根据你们的理解上来填写,再说说,你为什么要这么填。

  不管填上什么词语,能说出一定的理由就要鼓励。然后加以引导。

  灵隐绿得()苏堤绿得()花港观鱼绿得()()()()

  1、灵隐的绿

  估计学生会在灵隐的绿填上丰富、丰富多彩、多姿多彩等词语,老师要引导学生读体会,从道旁的树、飘着的雨、飞来峰上的树、小径上的青苔、亭旁的溪水等去感受灵隐是绿得多姿多彩。

  2、苏堤的绿

  估计学生会说苏堤绿得阴或绿得美。苏堤绿得阴,苏堤两边是湖水,湖水是绿的,路旁的树是绿的',似乎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苏堤绿得美,树上的青苔有趣,多种形状都有。

  3、花港观鱼看到的的绿

  估计学生会说,花港观鱼看到的绿,绿得活泼、绿得成熟、绿得生机勃勃。要引导学生从作者对荷叶的绿的感受中,体会到花港观鱼看到的绿,绿得充满生机。

  四、体验导游,再现西湖的绿

  教师:西湖是这么的美,每年来旅游的人国内客人上千万,国外旅客也有几十万。你能根据课文的描述,当一回导游吗?喜欢带到哪个地方就带到哪个地方,要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生模拟导游)

  五、课外阅读,了解西湖更多的美

  教师:西湖的美是多方面的,不同的人去西湖会有不同的感受,请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西湖的诗文读一读,那时你会有更多的感受。

优秀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认识2个偏旁“饣、牜”。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在过生日的时候,你们最希望的是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预测学生心理,最希望能得到生日礼物。

  平日里,你们会向别人借东西,也会把东西借给别人听说过借生日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借生日》的故事。(板书课题)学了之后,你们就会明白,为什么要借生日。(齐读课题《借生日》)

  反思: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学生爱过生日,而借生日学生没有听说过,这就引导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未知欲。

  二、阅读、识字、探究、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读课本。)

  反思: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认读带有拼音的字:

  布、放、快、怎、礼、今、熊、饭、物、正、拿。

  反馈时,学生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

  反思: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交流识字方法:

  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识字方法,然后指名说一说自己想说的字,并组词。

  反思:同桌交流,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扩大信息源。

  4、教师指导,强化识字:

  教师指导认识偏旁“饣、牜”并重点指导认记“饭、物”,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读得全对的小组能得到5颗星。

  饣、牜两个偏旁,是新学的,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重点来记。比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方式,而小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5、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让学生用手势表示。)

  6、你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给大家读哪个自然段。

  (先自由练习读,然后指名自由选自然段读。)

  反思: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讲,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7、感悟妈妈和小云说的话:妈妈笑着说:“我忘了”。妈妈真的忘了吗?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理会想些什么。

  (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和讨论,再以小组的形式发表讨论和交流的结果。)

  8、读了课文,你们觉得小云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各抒己见,从中知道小云在妈妈的影响下,懂得关心妈妈了,使学生受到感染。)

  9、小结:

  我们的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她总是只想着别人,而唯独没有自己,所以我们也应该向小云一样,来关心自己的妈妈。

  10、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以3人小组的形式练习,还可播放乐曲,活跃气氛。如开始放《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课文读完后放歌曲《生日歌》。)

  三、拓展与巩固

  1、你们能说出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各抒己见,师生共同评议。)

  2、总结谈话:

  我们的妈妈爱我们并且关心我们,那么,我们也应该像妈妈一样云爱身边的人,云关心他们。

  3、作业设计:

  ⑴ 亲手做一份小礼物(一幅画、一件纸工等,送给父亲或母亲,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⑵ 想象故事的结尾,把课文中的故事说给别人听。

优秀教学设计13

  一、教材分析

  本框是高一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财政与税收》中的第二框《征税与纳税》一框内容。主要介绍税收的含义、特征、种类及作为纳税人要依法纳税的相关知识,它是对财政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因为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识记税收、税收的基本特点、增值税、个人所得税。

  2. 理解税收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各种具体税种的学习,提高学生辨别比较能力、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爱国的具体表现,偷税等行为是违法的,可耻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税收的含义

  2. 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

  3. 依法纳税的重要性

  四、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构建知识。

  五、教学方法

  1、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以问题带动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2、集体讨论法。针对教材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3、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六、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资料,预习阅读征税和纳税的内容;认识税收的种类。

  2.教师收集有关征税和纳税的时政材料;课前预习熟悉本节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 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请大家回忆财政收入的'组成,说明财政收入由哪四部分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来源是什么。(财政收入由税、利、债、费四部分组成,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

  教师引导: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可见税收对国家财政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税收的有关知识。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 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1. 什么是税收

  教师:请同学阅读教材68页虚框内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教师点拨:从税字的构成上可以看出,古代的税就是送给国家的农产品,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税收的共同点就在于,都是交给国家的财富。请大家想一想,交给国家的税收财富有没有直接的补偿?国家凭什么让人们不得不交这部分财富?国家收取的这些财富有什么作用?

  教师总结:税收是没有直接补偿的,但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各项职能,国家必须收取一部分社会财富,形成国家财政收入。为此,国家依靠政权的力量,强制收取这部分收入。(归纳出税收的本质)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有国就有税,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源泉。

  从税收的含义中我们可以想到,税收应该具有什么特点?

  2. 税收的特点

  (1)强制性。请大家想一想,没有政权力量作后盾,强制人们缴纳,能不能获得?(不能)

  教师点评:强制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主要标志。

  (2)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不需要偿还纳税人,纳税人也不能提出回报要求。

  (3)固定性。税收是无偿的、强制的,处理不好就会引发社会矛盾,因此,国家征税之前必须依法律形式,规定好征税对象和税收数额之间的比例,不能随意变动、征收。当然,国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税收政策。

  税收的这三个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教师点评:无偿性要求必须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强制性、无偿性决定了必须具有固定性。

  【2】. 我国税收的种类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知道我国有哪些具体税收项目?

  总结: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关税等等。根据税收的征税对象,目前我国的税收分为五大类,共20多种。请大家看教材69页“名词点击”,了解一下五大类税收的特点,看看它们都是针对什么对象征收的。

  教师:在这些税收种类中,影响最大的是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下面我们重点学习一下这两种税收。

  1. 增值税

  增值税属于流转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其基本税率是17%

  计税方法:增值税=商品销售额×税率-上一环节已缴税金(知识扩展)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这样缴税有什么好处呢?

  (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防止前一环节企业偷漏税,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有利于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2. 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税收。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和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请大家看教材“相关链接”及有关图表,了解个人所得税有关征税项目、发展情况和计税办法。

  教师总结:近二十多年来,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发展迅速,这也反映了我国经济水平、人民生活收入有了较大提 高。与增值税的计税方法不同,个人所得税采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税办法,就是个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纳税人个人收入越多,缴纳个人所得税越多。

  教师点拨: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办法是分段计算的,个人收入1600元以内不计税,多余1600元以上部分,按不同税率分段计税。请同学们计算教材所列题目。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这样计算个人所得税有什么意义呢?

  教师点拨: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3】.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教师点拨:

  1. 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税收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赖以存在和实现其各项职能的物质基础。

  我国的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有了收入,才能为公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因此,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自觉诚信纳税,这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公民爱国的具体表现。

  2. 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

  (1)偷税

  偷税是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缴税款的行为。如伪造、销毁、涂改帐本和票据,隐瞒销售收入等。

  (2)欠税

  欠税是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教师:请同学看教材72页“相关链接”了解欠税行为的特点和法律处罚规定。

  (3)骗税

  骗税是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教师:请同学看教材72页“相关链接”了解骗税行为的特点和法律处罚规定。

  (4)抗税

  抗税是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教师:请同学看教材72页“相关链接”了解抗税行为的特点和法律处罚规定。

  3. 公民要增强税收监督意识

  教师:请同学看教材73页“相关链接”思考公民如何维护国家税收工作?

  教师总结:公民是国家税收的最终负税人,应自觉增强税收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监督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行为,关注税收的征收和使用情况,对他们的违法行为进行批评、检举,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利益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税收的有关知识,知道了税收的特点和种类,重点介绍了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知道了它们的征税对象和计税方法。这对于我们在经济生活中正确地理解国家税收政策和税收意义,将有重大指导作用

  这节课我们还学习了依法纳税的有关知识,知道了依法纳税的必要性,各种违法行为的表现和应受到的法律制裁。这对于我们在经济生活中正确地理解国家税收政策,认识我国税收的性质和意义,增强依法纳税意识,自觉抵制违法行为等将有重大指导作用。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1、同学们把指导书上相关的知识做一做,以巩固今天所学的“征税和纳税”的知识点。

  2、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发下去的导学案把下一课的有关知识点预习一下

  九、板书设计

  二、征税和纳税

  (一)税收及其种类

  1、含义:主体、目的、凭借、依据、地位

  2、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3、种类:增值税、个人所得税

  (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 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2. 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

  3. 公民要增强税收监督意识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多,相对于学生生活实际来讲,有一定抽象性,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入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税收实例,让学生深刻理解并能够从自己实 践中去理解,从而把握国家财政的实质,把握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意义。本课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并穿插学生各种活动在其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参 与活动的热情,效果比较好。

优秀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 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

  三、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播放刀朗的《20xx年的第一场雪》作为背景音乐。)

  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

  四、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以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以点评。

  3、扫除字词上的障碍,请同学们借助注解,读准字音,理解字词的含义。

  4、用学过的“加字法”和“换字法”翻译课文,并试背诵课文。

  五、分组讨论 质疑体会

  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互问互答”。

  教师适时点评,自然过渡。

  六、生生交流 拓展延伸

  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七、运用比喻 想像写作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

  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八、教师小结及作业的布置。

优秀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本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以及发射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课文语言简洁、朴素。通过人物的语言,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了钱学森思念祖国,拳拳报国之心。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中的主要词语。

  3、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

  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

  教前准备收集钱学森的生平事迹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目的: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理清课文段落,了解课文大意。

  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钱学森

  新中国刚建立,在国外的一批爱国科学家纷纷归来,参加祖国建设。其中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他的名字叫——钱学森。让我们亲切地呼喊他的名字

  问:你为什么这样喊?

  请学生介绍钱学森。

  二、初读课文,理清段落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说说段意。

  2、请学生将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3、根据段意分段。

  三、学习字词,朗读质疑

  1、检查生字读音,理解词语。

  2、自由选择读文。

  3、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解决。

  4、指导书写。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教时

  目的:抓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思想情感,复述课文有关段落。

  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给我们主要讲了钱学森一个什么故事?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人?

  试用“()的钱学森”填空。

  二、讨论学习方法

  1、读书——找出根据

  2、交流——说出理由

  3、讨论——补充见解

  欢迎利用教材以外的资料交流。

  三、学生自学课文,思考上面问题

  四、组织集体交流

  1、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钱学森?为什么?

  2、在这些优秀品质中,他最可贵的是什么?(思念祖国、报效祖国)

  3、你是通过哪些描写看出来的?把最能反映他思想的句子划出来。(语言)

  4、试一试,怎样读好这几句话?

  五、训练朗读

  1、交流朗读体会,比较读,评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你能讲这只故事吗?以第三段为例,复述课文。

  七、作业:

  学习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完成课后填空。

【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优秀的教学设计07-06

优秀教学设计12-31

优秀的教学设计07-06

优秀的教学设计06-16

土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设计土壤03-20

化学教学教学设计优秀02-10

《掌声》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2-11

《散步》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2-26

《穷人》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1-11

《掌声》优秀教学设计优秀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