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教学设计

时间:2024-02-20 10:53:20 炜玲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课程教学设计(通用20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课程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课程教学设计(通用20篇)

  小学课程教学设计 1

  设计思路: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四单元的基础上设计的,旨在将学生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繁华、条理化。掌握等量关系,形成思维模式和优化和解题模式。

  在本册四单元中,根据数量关系而得到的两积之和(其中一个因数相同),从而引出ab+ac=(a+b)c的形式,这一类习题均与学生熟知的相遇问题有联系。正基于此,期望通过熟练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利用迁移规律,力求能运用这一思路解决与之特征相似的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他们更喜欢“动态”的课程,他们更易于接受与生活紧密联系、触手可及的问题,同时,一旦知识深深烙入他们的脑海,只要适时点拨与梳理,更易于掌握与之相近、相临的问题。因此,本课设计,通过学生爱动、爱玩、爱表现的特点,通过一系列走、演、操作与交流等到形式,力求“走近”、“走进”生活,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数学,积极主动吸收知识,实现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升华。达成轻松学习、快乐学习、灵活高效的目的。

  教学内容:

  相遇问题及运用相遇问题解题思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建立并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并能结合实际问题描述数量关系。

  2、运用迁移规律,将相遇问题解题思路运用于与之相似的问题之中,能将具有相遇问题特征的一系列问题转化成相遇问题去分析、去思考、去高效解决。

  3、随着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使他们热爱数学,享受问题解决时的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

  运用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解决具有其特征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相遇问题演示器、玩具车、实物卡片

  学生准备:玩具车、实物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提问:乘法分配律用字母应该臬表示,你能用语言描述吗?(为相遇问题的两种基本选题关系的概括奠定基础)

  2、请最后一排的一名同学走向讲台,同时老师沿直线迎上去,当与该生相遇时提问:

  我俩现在已经怎样——(相遇)(用生活中的场景理解、感知什么是相遇)

  请思考后回答:我俩在刚才这一过程中,什么相同,什么不同,能建立一个怎样的等量关系。(建立“甲行路程+乙行路程=两人行的总路程”)

  二、建立模型:

  1、建立相遇问题等量关系

  (1)如果刚才我走了5秒,每秒行0.6米,后排的同学每秒行0.8米,出发时我们相距多少米?(感兴趣的问题更利于学生思考,他们会积极主动去解决问题

  根扰刚才建立的等量关系,结合这里的条件,你能把它变得具体一点?

  (2)通过引导得出:

  老师速度明间+学生速度=距离

  (老师速度+学生速度)时间=距离

  速度和时间=距离

  (3)同桌交流:这样列的依据是什么,怎样描述这些等量关系。(将生活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

  (4)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2、类题强化

  请两名学生表演(其他学生用玩具车演示)

  小明和小东从相距560米的两地出发,相对而行,经过6分钟相遇,如果小明每分钟行75米,小东每分钟行多少米?

  (1)台上台下学一演示后,请学生建立等量关系并提问:

  你能建立几种。建立后引导学生间交流(学生观察表演,自己动手操作,能更深刻掌握知识)

  (2)尝试解决问题,老师引导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刚才是路程不知道,现在是速度不知道,怎么办呢?(可以设小东每分钟米)

  (3)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3、建立模型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行走中产生的这一类问题吧。

  甲行速度时间+乙行速度时间=距离

  (甲行速度+乙行速度)明间=距离

  速度和时间=距离

  4、描述模型

  同桌相互描述理解这几个等量关系

  小学课程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基本能掌握各种形式的跑的方法并知道游戏的名称,明白游戏的方法。

  2、技能目标:在各种形式的跑中,提高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等综合素质。

  3、情感目标:在练习游戏中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体验劳动的艰辛。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对劳动有一定的生活认知经验,但缺乏实践体验。同时学生在以往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已积累、掌握了一些跑的方法,只是形式不够多样。因此,本课设计以“跑”为内容,以“播种”与“收获”为活动形式,恰如其分地整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活动兴趣与运动愿望。

  重点难点

  重点:跑的动作要领。

  难点:领悟游戏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基本部分

  一、情景导入,作好铺垫。

  师语:小朋友们,大家闭上眼睛,听:铛铛铛……六点钟了,起床啦!(教师做伸懒腰动作)让我们快快穿好衣服,刷个牙洗把脸,跟着老师来做操。

  学生倾听铃声,做起床动作。

  [设计意图:以模拟早上的生活情景作为本课的准备部分,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为后面的活动起到了过渡和铺垫(心理、生理)作用。]

  (一)劳动模仿操(音伴)

  1、教师示范,语言提示:(大家挑水喽,哎哟!哎哟!用力挑啊!我们去浇水,哗啦!哗啦!给树修枝啦!上面锯锯,下面锯锯!哎哟!哎哟!果子成熟啦!我们摘果实啊!果实装上车,快快运回家!嘀嘀嘀!)

  2、学生模仿(语言、动作)练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劳动的基本动作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易调动他们的模仿X,并有助为后面的基本部分做好热身准备。]

  活动2【讲授】基本部分

  二、体验劳动,促进发展。

  过渡: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做了一套劳动操,那你们想不想真的去参加劳动呢?(想!)

  1、教师讲解并示范游戏规则和方法。

  方法:第一位小朋友拿好篓子,篓子里面放着与坑相同数目的种子,经过一个坑放一颗种子,播完后再把种子一个一个地收起来,收完后把篓子交给下一位小朋友。按照老师的方法一个一个来,先完成的小组为胜。

  规则:

  ①每个坑放一个,不得放在坑外面,收的时候不要漏收。

  ②老师发令后正式开始,接到篓子后才能出发。

  2、引导学生尝试性练习。

  3、教师讲解练习过程中的优缺点。

  4、比赛进行。

  5、比赛完后,教师及时肯定某一小组成绩,同时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如:这一小组获得了胜利,其他小组一定要努力超过他们。当再次练习时,教师要根据比赛状况再一次及时评价。)

  [设计意图:用鼓励性的语言学生容易接受,并能提高学生的活动积极性,而教师与学生同步活动则更能及时地发现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提醒和帮助学生,从而体现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课改理念,进而提高上课效率。]

  6、小结讲评:所有小朋友都出色的完成了播种的任务,为我们的表现鼓掌,教师带头鼓掌。

  [设计意图:表扬要面向全体学生并且要带鼓励性质的,不能只给个人。可以让学生都感到成功的快乐,则能使学生积极性更高。这个游戏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快跑过程中做出快速取放物件的能力并让学生明白播种的方法和意义。从而训练学生做事认真,知道做事情不仅要速度快,更要质量高。]

  (四)田间管理

  教师放音乐让学生自由模仿田间管理动作。

  1小组商量一下你会用什么好的方法让种子快快长大。

  2每一位学生找一棵庄稼进行管理,模仿动作和声音。

  3教师表扬做的好的学生并和学生一起做。

  [设计意图:游戏做完,田间管理是让学生做适当休息的',也给了学生自我表现的空间。]

  (五)抢收粮食

  教师播放下雨的声音,提醒学生抢收粮食要快。

  [设计意图:这里用了雷声和雨声可以自然而然的培养学生做事要快的习惯,并且比较符合本课创设的情境。]

  1、学生进行尝试性练习,动作到位并要注意安全。

  2、通过观察比较,改正自己的不足,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3、学生两人一组互相配合进行比赛。

  [设计意图:抢收粮食是本课的X,学生在抢收粮食过程中要经过独木桥、小河这两个障碍,最后把粮食放进对岸粮仓,然后在粮仓里在装一些粮食运回起点。这里比较难的要说是独木桥了,一不小心就要倒,所以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定了规则:障碍物弄倒后必须重新在过,而且在游戏过程中始终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地方。运用小群体合作的学习方式,加上教师的点拨、引导,让学生自学自练、互帮互练,不仅有利于每个学生较快地掌握动作,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活动3【讲授】结束部分

  三、庆祝“丰收”,放松身心

  1、教师与学生一起围着“谷堆”跳舞。

  2、提示不同的跳法。(可以两个人一起跳也能多人跳)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小结放松部分。让学生在紧张忙碌的劳动之后,放松一下身心,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同时也是让学生分享劳动的喜悦!]

  小学课程教学设计 3

  【教学目的】

  1、知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能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育: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背诵此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漩涡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居山阴(今绍兴)镜湖之三山村。这道诗作于次年春。诗中生动地描写了农村淳朴的习俗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真挚的情感。

  二、理解诗的意境

  1、莫笑农家腊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农家热情、淳朴、热情好客,以丰馔款待客人的.情况。足鸡豚,形容菜肴很丰盛。足,足够。豚,小猪,这里泛指猪。

  2、山重水复疑无踟,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联描绘了山水复杂纡曲的美丽风光,表现了游者的惊喜和豪兴。这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述的是真实感受。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去好象前面已经无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一带村庄。

  两句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它给人以坚持不懈、生意不绝的启示,引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所以被人们传诵不衰。

  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前一联写村外风光,这一联转为写村中所见所闻。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鼓弄箫、载歌载舞,热闹异常;农家的穿载简洁朴素,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这二句勾勒出一幅纯真明快的农村风俗画。

  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意思是说,从今以后,假如你们允许我在空闲的时候趁着晚上的月色前来访问的话,那么,我会随时在夜间拄着杖叩启你们的家门的。这里,不仅说明了陆游与当地农民相处得多么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诗人对山西村和山西农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情感。

  三、背诵这首诗

  小学课程教学设计 4

  单元简介

  在《寻找信息》教学单元中,学生将初步了解用于存储大量信息的只读光盘,学习怎样搜索保存在只读光盘上的信息,掌握如何使用菜单、索引和关键字来搜索信息、采集数据。当学生为了某一特定目的使用只读光盘或利用网络搜索采集信息资源时,他们将会自觉地运用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需要借助一个可以通过菜单、索引和关键字进行百科知识搜索的只读存储光盘。

  学习目标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能够学会在只读存储光盘上搜索到所需的信息;对一些接受新知识较为迟缓的学生而言,能够大致了解只读存储光盘的搜索是“如何导航”的理论原理;对一些能迅速接受新事物的学生而言,能够选择最为恰当的方法进行有目的的搜索。

  教学过程

  任务1:使用菜单搜索信息

  教师借助“百科全书”的只读存储光盘向学生展示如何通过菜单来寻找特定信息所在的位置,引导学生理解菜单中的项目提示可以被选择来搜索一些特定的信息,例如:选择“岸边”项目可以搜索到有关“螃蟹”的信息。

  任务2:使用索引搜索信息

  教师借助“百科全书”的只读存储光盘向学生展示如何通过索引寻找特定信息所在的位置,要求学生使用索引找到特定的信息,引导学生返回上级菜单和主页。

  任务3:使用关键字搜索信息

  教师借助“百科全书”的只读存储光盘,向学生展示如何通过关键字来找出信息所在的位置。先让孩子们键入一些关键字进行尝试,并说明要找到特定的信息对象,可以使用多个单词,例如:“狮子”这个信息可以通过“非洲”和“动物园”等词找到。在教学中,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要求学生分组使用只读存储光盘,通过特定信息对象的名称或特性的关键字来寻找相关图片。教师也可有意键入一个错误的单词,以此告诉学生输入关键字时必须拼写正确,否则电脑将不予识别。

  任务4:使用热链接或超链接导航只读存储光盘

  教师借助“百科全书”的`只读存储光盘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热链接和超链接来寻找关于某一特定主题更多的信息,以及如何使用“向前”和“向后”的按钮。引导学生分组使用软件包自由地进行搜索实验。这种搜索实验是有目的性的,需要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并且注意选择具有明显特征的释义以便帮助所有学生都能够正确地找到所需信息。

  任务5:使用适当的搜索方式寻找信息

  教师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在“百科全书”只读存储光盘上搜索生活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如池塘和陆地)中的动物,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搜索信息,使用索引或菜单搜索信息,确定信息所在的位置。

  在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分组在百科全书的只读存储光盘上搜寻不同的地址,若发生错误时使用回车键予以改正。教师还可帮助学生将信息复制到一个单词处理器中,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来描述他们所找到的动物,句中应包括学生在搜索时使用过的关键字。需要注意的是,搜索信息是一件复杂的工作,采取的搜索方法要求适当而灵活,这需要学生花时间熟悉电脑系统。

  小学课程教学设计 5

  【设计依据】

  儿童的心灵世界里装着许许多多美好的梦想,有的想成为太空人,有的想变成毛毛虫,还有的想有一对会透视的眼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像、幻想和夸张,让学生在作文中把天真的梦表达得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善于想像和幻想,是小学生最宝贵的思维品质。他们对世间万物用稚嫩的眼光去理解、去想象、去创造,如同原始的古人一般。这是人之初最纯真的秉性,如何抓住时机扩展而不抑制其自由发展和无拘无束地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正是中央教科所课题《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实验研究》的子课题——想像作文的目的。

  想像作文的操作思路是:

  (1)科学设计训练教程。

  (2)创造性地提供合作时机。

  (3)合理安排训练程序。

  (4)综合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

  (5)培养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的习惯。

  【操作流程】

  一、谈谈——激发兴趣,对话发散

  “人之初,性本善”。同学们,每个人的心灵世界里都有一个个善良、美好的愿望,当你看到大卫·科波菲尔变幻无穷的非凡本领时,也许会想,假如我是魔法师该多好;当你感到寂寞时,也许会想,假如我所有的玩具都会讲话该多好;当你看到车祸夺去一个个生命时,也许会想,假如有一种仪器像张衡的地动仪一样会预报危险该多好……如果把各种反映自己的理想、愿望、向往和追求的奇思妙想大胆地写下来,给人以某种启迪,并能激起别人的情感,使人产生共鸣,将是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二、议议——启发点拨,开拓思路

  1、发散思维,扩充信息。同学们,写想像作文,写什么都可以。你可以进行角色想象,把自己想象具有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物体,一条甲胄鱼、一只苍鹰、一棵果树、一块会说话的石头、一枚导弹……你也可以穿越时空,把自己想象成古代的、现代的、未来的任何人,秦始皇、屈原、萨达姆、哈利·波特、太空人……

  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生活经历不一样,因此,每个人想像的内容也应该是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

  2、出示命题,合作讨论。教师出示 “假如我是——”话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印象将题目空白处补充完整,然后引导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说说自己选择这个材料写的理由。

  三、说说——扶放结合,合作构思

  为了减缓训练的坡度,教师指导学生合作构思,重点引导学生在求异思维上下功夫。让学生明白:同一个愿望,可以想像成多种不同的人或物,同一个人或物,情节结构的安排也可以多种多样。

  1、汇总。学生汇报自己选择的角色,教师进行分类汇总:植物类、动物类、人物类、怪物类等。

  2、筛选。从每一类角色中选择有典型意义的角色,交流这个角色的背景信息。

  3、合作。师生围绕某一个角色,合作编写一个故事。

  4、互说。围绕自己选择的角色,自由练说故事后与同桌交流。

  四、写写——自由表达,激励指导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材,独立完成习作初稿。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下笔不停,下笔不语,把想法尽情表达出来。遇到不会写的字词不轻易提出,以免打断别人的思路,可以用各种符号替代,等完稿后集中处理。

  五、改改——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1.自改——要求明确

  在学生进行错别字和病句常规修改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照下列要求进行独立修改。

  (1)是否通过假设中的人或物来实现自己某种愿望的?这些人或物是否具有人的思维和行为?

  (2)想像是否奇特、合理,假设的推测是否有理有据?情节是否生动有趣?

  (3)你的习作是否能给人以某种启迪?

  2. 交流——说出自己修改的过程和理由,大组总结归纳改法。

  3. 互改——小小组合作修改。

  为自己的作文确定一个“主治医师”。“主治医师”通读作品数遍后,静心运用学过的方法修改。修改过程中不随意停止自己的或打断别人的修改思路。

  4、自改——“主治医师”汇报修改情况及再改建议,被修改对象独立再加工自己的作品。

  六、评评——欣赏佳作,激励发表

  1、 分四人小组自评自赏。(教师巡视、筛选、指导)

  2、 小组推荐同学上台朗读自己的佳作,师生进行示范性评赏。

  3、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向有关少儿报刊投稿。

  小学课程教学设计 6

  一、教材分析

  “直线、射线和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线段、角、锐角、直角和钝角,并会用尺画角,用三角板判断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内容包括认识射线、直线,进一步认识线段和角。这些都是图形与几何中的最基本的科研部分,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教材以生活中的手电筒射出来的光作为现实模型,让学生借助直观,认识射线和直线的特征。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辨析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建立射线、直线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引出角的定义和符号表示。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对角已经有了较多的直观认识,对线段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些都是本课学习可以利用的基础。对于射线和直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历过一些感性的例子,但不太会注意它们的几何特征。再者,射线、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四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因此学起来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经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过程。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的特征,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认识角,会用数学语言描述角的特征,能正确使用角的符号,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发展观察、比较、分析等能力,并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4.感受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统一思想,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特征,知道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认识射线、直线。

  五、教学方法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思维特点,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事例,作为建立抽象概念的.直观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抽象、比较辨析,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并通过适当的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六、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练习纸、直尺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线段

  1.你能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吗?

  2.线段有什么特点?(有两个端点,中间是一条直直的线,能量出它的长度)

  (二)教学射线、直线

  1.认识射线

  (1)课件出示图片:将手电筒的光线射到教室的墙壁上。

  提问:墙壁上的亮点与灯泡之间的光线可以看成什么?(线段)为什么?(预设学生根据线段的特征回答)

  (2)课件出示图片:将手电筒的光线射向天空。

  提问:要是我们把光线射向天空,现在这条光线有什么特点?

  预设:学生用不同的词语描述光线的特点,如:光线从灯泡射出,一直射向无穷远处,没有尽头。

  是的,我们用这条线来表示光线,这条线有什么特点呢?(课件在光线图上描绘出射线)

  预设:它只有一个端点,在灯泡这里,并且向一端无限地延伸,延伸到无穷远处。

  那我们能量出它的长度吗?

  预设:不能,因为无限延伸到远处,有无限长,所以不能测量。

  师总结:像这样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的线,我们把它叫做射线。(板书:射线)

  (3)展示学生的不同作品进行讲评,注意射线的特点

  刚才我们已经画了线段,现在你能画一条射线吗?(学生在本子上画)

  (展示学生作品)画得对吗?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4)进一步认识射线的特征

  看老师是这样画的,(延伸线段的一个端点,画成了射线)你觉得这是一条射线吗?

  (5)说说射线和线段的联系与区别。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用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手电筒射出光线的实验图片,给学生“线段”与“射线”的直观印象,有助于学生理解“线段”与“射线”的特征。

  2.认识直线

  现在请大家仔细看黑板,刚刚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伸,得到了射线。那要是把线段的两端都延伸开来,(师板画)你觉得这条线,有什么特点?

  预设:直直的,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地延伸,延伸到无穷远处。

  师总结:像这样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线,在数学上我们就叫它直线。

  小学课程教学设计 7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电脑住宅为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感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发挥想象力,设计一栋你心目中的电脑住宅。

  【课前准备】

  收集关于电脑住宅所具有的其他功能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我们通过电脑学习、工作,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这节课,我们要去参观一栋由电脑控制、指挥的住宅,它与我们普通的住宅有什么不同呢?

  二、初读感知

  1、请自读课文:

  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再读课文,思考:

  电脑住宅与普通住宅有什么不同?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

  三、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

  看看电脑住宅有哪些奇妙的功能?边读边想,用笔在相应的段落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2、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3、集体交流:

  ⑴根据室外的气象资料进行调节,为主人提供舒适的家居环境。

  ⑵大门具有保安功能,防止不明人物进入住宅。

  ⑶通过电脑,可以调运屋内自己需要的物品。

  ⑷厨房有一套教人做菜的电脑装置。

  ⑸主人休息时,电脑给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

  ⑹浴室里,可通过电脑“预约”洗澡的时间。

  4、高科技化的电脑住宅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在同学们所了解的`其它的电脑住宅,还具有其它不同的功能吗?

  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5、是啊,正因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才有了这一栋栋神奇的电脑住宅,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人人都能住进这具有奇妙功能的电脑住宅。

  四、课外拓展

  如果由你来设计一栋电脑住宅,你打算怎样设计?想一想,写下来,在全班交流时一起来评一评,谁设计的是我们心目中的最佳住宅。

  小学课程教学设计 8

  单元简介

  本单元中,学生将根据他们选择的课题,学习如何设计建设交互式网页,并将其发布在因特网或校园网上。网页是由若干组件构成的,这些组件由特定程序设定承担动作,如超链接可以使用户自动链接其他网址,鼠标箭头经过屏幕某一区域上方时这一区域按程序变化。学生在掌握这些基本的网页知识的同时,还应该进一步考虑到网页的设计如何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如介绍历史城镇的网站应该给受众提供名胜古迹的清单,以及重要历史人物的细节资料。本单元需要7课时。

  本单元教学涉及“信息与呈现”、“公众信息系统”等相关知识,因而让学生掌握“搜索网上的信息,熟悉可以在网上查找到的信息的特点和类别”,基本了解控制和自动事件等知识点是本单元教学的又一重点。

  教学资源

  可利用的因特网或校园内部网络。

  可使用表格、文本处理的网页发布软件,或带有网络功能的桌面排版软件。

  可实现网络功能动画的图像软件。

  学习目标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能够创建网页,包括网页上图像(至少包括一幅图画)和连接到其他区域的超链接,以及学生所选择的与主题相关联的附属信息。除此以外,在使用不同资源的信息时,要能够以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呈现该信息,以适应特定的目的和受众。尝试开发诸如能够控制链接等的页面功能。

  对部分难以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而言,应该能够创建包括图片的网页,其文件应和简单的主题相关,能理解并满足受众的需求。

  对部分做得更好的学生而言,在页面上使用自动编程控制事件,使包含的信息更容易被一系列用户所接受,如屏幕区域对鼠标的移动产生反应做出变化等。同时,用多种方式呈现网页,使受众有更为直观的视觉感受,从而增强网页的效果。

  教学过程

  任务1:初步了解网页

  网络媒体的格式和纸质媒体的格式有所不同,因此信息的获取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页面的设计,网页应该能为特定的受众服务。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组讨论网页和印刷材料的区别,解释印刷材料的线形特性和网页的动态特性。要求学生讨论“什么是合适的设计”,同时勾勒出思考的要点。教师解释不同的链接可被创建出来以适应不同受众。学生接下来应该比较三个不同网站(其中一个是含视频程序的网页),区分其各自的独到之处。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理解页面设计影响到用户获取的数据,了解网页应为不同受众而设计。需强调的是,本单元开始时应关注做出相同页面设计和链接不同内容页面的所有学生。

  任务2:使用工具创建网页

  使用一系列软件工具来创建具有交互性的网页,由学生自主决定网页的结构。当然,网页的创建也可以通过编程语言来进行。

  给学生提供一个简单的网页范例,包括标题、背景色、文本、图像和文件间的简单链接等,页面由表格控制,要求学生改变文件的外观。教师解释网页编辑软件如何转化为HTML语言,以及怎样使用相关软件创建标题、背景(背景色或背景图)、图表和表格。使用软件类型根据每个学校现有软件工具而定。

  学生通过学习应能用相关软件创建网页,能深入思考一个网页发布软件和另一个实现子功能的差别。当教师向学生介绍如GIF和JPEG文件的转化技术时,学生应理解为什么做出这些转化。HTML应被阐释为传递代码,由元素构成,如文本、图像、速度效果,学生应能学会用HTML代码生产很多网页。

  任务3:使用专门图形软件优化网页

  通过专门图形软件包生成的动画实现最佳教学效果,向学生解释如何使用相关软件创建链接、简单动画、浮动按钮和其他简单编程等。

  任务4:设计链接

  其教学目标为给页面加上合适的链接,不同类型的链接要能适应不同用户的需要。教师应能解释设计网页的全过程,在设计过程中能充分考虑链接的前进和后退。

  任务5:自主创设网页完整方案

  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并用先前介绍的工具软件创建网页,同时兼顾网页设计所需要采用的完整方案。教师对学生的工作应给予及时反馈评价,要求学生根据评价改进网页。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讨论网页的合适主题,确定页面创建服务的受众范围。要求学生绘制考虑主题、内容、受众关系的网形表,写出简要的计划。学生可以分成小组协同做一个课题,然后在页面间做链接。要求学生画出呈现各部分内容及各部分间链接的图。鼓励学生开发页面评价系统,通过向网站访问者提问的方式来实现。学生要在发布网页之前集中讨论“网页发布到因特网上的合理性”。最后,把完成的网页上传到校园网上。

  对学生的要求是页面应包括背景色/图,至少两幅图片,至少三个内部链接。

  三、以上两例教学设计的比较与启示

  上述两例教学案例各有其独特之处。小学的《寻找信息》案例特别强调小任务,将寻找信息的方法分解为多种方式,而每一种方法都是一项任务,同时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操作相结合,最后将最适当的信息搜索方法作为一个综合性任务布置给学生。中学的《网上公布》案例则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只是通过示范、讲解和引导等方式来传授知识。由此可见,不同的学段有其独特的教学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时也必须区别对待。

  1.注重自主,协作学习

  通过上述两个案例,不难发现英国的信息通信技术课程强调自主、协作性学习。在小学阶段,强调学习者自主操作来实践搜索信息的方法;在初中阶段,则特别强调学生协作来完成一项较大的任务,例如要求学生分组讨论网页和印刷材料的区别等等。这样的教学方法更加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和协作的能力。

  对照我国目前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自主、协作学习的策略贯彻得不够充分,使得很多学生不愿意深入学习信息技术。

  2.强调单元主题设计,贯穿多个学习活动

  英国的中小学信息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强调以单元为单位组织教学设计,在一个单元内设计多个学习任务活动,并以完成学习目标为其最终目的。一个单元可能由几个课时来组织学习活动。基于单元的设计思想,有利于全面系统地考虑主题的完成。如《寻找信息》单元就是以信息的搜集、处理和演示文稿为主题,借助五个任务活动涵盖本单元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

  当前,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过多强调的是软件操作训练,缺乏单元设计的整体观念。我们有必要借鉴英国的单元设计思想,考虑在初中和高中,采取大单元的设计思路,围绕大的学习目标,设计大的学习主题,以小的学习活动来组织整个教学。

  3.完备的单元设计体例

  英国中小学信息通信技术单元设计强调内容的多方面。以《寻找信息》的单元为例,其单元设计包括单元简介、基础内容、目标、语言学习、阅读能力、资源以及具体学习活动安排。单元设计包含了学习过程的各个方面。

  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中,多缺乏正确的设计规范,仅指出操作步骤而缺乏相应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资源支撑等。英国的单元设计体例,有助于我们理清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小学课程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的向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创新目标: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教学分析与处理

  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2、学生分析:学生在上一单元已经学习运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读书方法把课文读通,已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再加上课文里对小兴安岭美丽景色的描写,更能使学生理解和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

  3、创新点: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创新人格。

  4、空白点: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学习喜欢的.内容。

  课前准备:

  因为搜集和处理信息是构建课内外联系的重要纽带,这一课与我们生活紧紧相连,在课前,我要求学生们搜集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同时从心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

  教学方法:

  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也许没有去过小兴安岭吧,那里的景色可美啦!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走进小兴安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

  二、提供信息点拔启发

  1、根据学生预习情况,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学生有选择地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3、提问:你最喜欢那个季节的小兴安岭,为什么?

  三、学生研究合作交流

  1、小组讨论共同合作学习。(每个小组讨论后填写研究报告单)

  2、学生汇报结果,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

  3、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你又喜欢上哪个季节的小兴安岭了?

  4、学习了2一5自然段,你认识中的小兴安岭是什么样的?

  5、讨论: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6、师主共同讨论研究,并一起完成板书。

  四、反思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学会了什么?

  五、研究性作业

  假设你有机会成为小兴安岭这幅美景中的一员,你希望你会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同学们都能将自己当成大自然中的一棵草、一滴水、一个小生命,那么热爱我们生活的环境,珍惜我们生存的空间。

  小学课程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认识2个偏旁“饣、牜”。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在过生日的时候,你们最希望的是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预测学生心理,最希望能得到生日礼物。

  平日里,你们会向别人借东西,也会把东西借给别人听说过借生日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借生日》的故事。(板书课题)学了之后,你们就会明白,为什么要借生日。(齐读课题《借生日》)

  反思: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学生爱过生日,而借生日学生没有听说过,这就引导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未知欲。

  二、阅读、识字、探究、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读课本。)

  反思: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认读带有拼音的字:

  布、放、快、怎、礼、今、熊、饭、物、正、拿。

  反馈时,学生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

  反思: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交流识字方法:

  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识字方法,然后指名说一说自己想说的字,并组词。

  反思:同桌交流,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扩大信息源。

  4、教师指导,强化识字:

  教师指导认识偏旁“饣、牜”并重点指导认记“饭、物”,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读得全对的小组能得到5颗星。

  饣、牜两个偏旁,是新学的,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重点来记。比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方式,而小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5、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让学生用手势表示。)

  6、你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给大家读哪个自然段。

  (先自由练习读,然后指名自由选自然段读。)

  反思: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讲,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7、感悟妈妈和小云说的话:妈妈笑着说:“我忘了”。妈妈真的忘了吗?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理会想些什么。

  (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和讨论,再以小组的形式发表讨论和交流的结果。)

  8、读了课文,你们觉得小云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各抒己见,从中知道小云在妈妈的影响下,懂得关心妈妈了,使学生受到感染。)

  9、小结:

  我们的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她总是只想着别人,而唯独没有自己,所以我们也应该向小云一样,来关心自己的妈妈。

  10、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以3人小组的形式练习,还可播放乐曲,活跃气氛。如开始放《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课文读完后放歌曲《生日歌》。)

  三、拓展与巩固

  1、你们能说出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各抒己见,师生共同评议。)

  2、总结谈话:

  我们的妈妈爱我们并且关心我们,那么,我们也应该像妈妈一样云爱身边的人,云关心他们。

  3、作业设计:

  (1)亲手做一份小礼物(一幅画、一件纸工等,送给父亲或母亲,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2)想象故事的结尾,把课文中的故事说给别人听。

  小学课程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不能说谎,要做个诚实的孩子。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赶快、说谎、一连、常常”等词的意思;认识衣字旁。

  3、会用“赶快”说一句话。

  4、会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学着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

  通过看图,有感情地朗读,会讲故事,并懂得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1)孩子两次喊“狼来了”时的图片:狼的图片。

  (2)有关练习题的投影片。

  教学要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狼、喊、赶、哪”4个生字;理解“赶快、一连”等词意思。

  3、学习1-3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谈话揭题

  1、看图,这是什么动物?(狼)你觉得它给你什么感觉?教学“狼”。

  2、师:是啊,狼很凶,专吃兔子,小羊等小动物,有时还会伤人,真可怕呀!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题目就是《狼来了》(板书课题)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它还会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划出带生字的词,并认真读一读。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开小火车轮读。

  (2)提一些不懂的问题。

  3、同桌对读,读通课文

  师:把课文读好,这才是真本领呢!

  (1)同桌对读,读错了,纠正。

  (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从前)指导学生结合插图理解词意。

  三、再读课文,边读边思

  1、“狼来了”是谁说的?放羊的孩子说了几次?快速朗读课文,把它划下来,再读一读。

  2、学生交流学习情况。(投影显示)

  图片出示,孩子两次喊“狼来了”时的图片,请学生找一找哪一幅是第一次喊时的情景;哪一幅是第二次喊时的情景,并同桌讨论说说原因。(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四、深入学习课文

  (一)教学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2、放羊的孩子第一次是怎么喊的'?谁来表演一下?

  3、评议、引导学生从表情、动作、语气方面考虑。

  4、山下的人听见了,心里可着急了!谁能看图来说一说?

  5、书上又是怎么写的呢?师读,故意把“赶快”“忙”漏下不读。

  6、学生纠正师错处,随机理解“赶快”,认能找个近义词?(马上,连忙等)

  7、指导朗读,体会加上“赶快、忙”使句子语气更强烈,更显山下人着急。

  8、(自由读——指名——评议——指名朗读)

  9、放羊的孩子呢?为什么“笑”?指导朗读。

  10、分角色表演放羊的孩子骗山下的人的事。

  (二)教学第三自然段

  1、师:放羊的孩子是不是就这样骗了一次?(不是)你从哪里知道的?

  2、理解“一连、好几回”。

  3、师:是的,为了不让课文显得啰嗦,课文中没有写孩子第二次、第三次……骗山下的人,那么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当一回小作者,把这部分内容补上去。

  (引导学生把学过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也培养了说话能力)

  五、课文小结,发挥想象

  1、师:这孩子就是这样一次骗人,如果你是山下人,现在会怎么想?

  2、小结:诚实是一个的美德,如果你总是说谎骗人,最终只能是害了自己,让我们在下节课中来看看这个孩子说谎的后果吧!

  小学课程教学设计 12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5、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课时】

  2~3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的资料(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哪你知道有多少个民族吗?

  把你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我们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是一家,今天我们一起去

  《我们的民族小学》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在课文,勾画出我们要认的生字。

  2、把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

  3、再划出这些生字带的词多读几遍。

  4、同桌同学互相读一读。

  5、认读生字卡片和生词

  6、大声的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默读课文,看看课文都写了写什么内容?

  四、细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1、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写着篇文章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2、先分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3、作者是怀着自豪和赞美的'感情写的。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读出自豪的感情。

  4、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自豪的感情呢?(美、团结)

  5、分别找出描写学校美,各民族同学团结的句子和段落。读中体会。

  6、课文中在什么情况小写下动物的,为什么写它们?

  7、你喜欢这所学校吗?谈谈你的感受。

  8、把你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背下来。

  五、指导生字书写

  1、认读要写的生字,口头组词。

  2、按字的结构给生字分类,记忆生字。

  3、观察生字的写法,哪一笔重要,哪几个字难写。

  4、重点指导“戴”“雀”“舞”。

  六、作业

  生字组词、抄写句子。

  七、综合性学习

  提出活动的内容、要求以及记录活动的方式。可有文字叙述、填表格。

  小学课程教学设计 1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上一节数学活动课,大家乐意吗?(板书课题)现在大家来看一下我们的活动目标。(课件出示活动目标)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课件出示圣诞老人画面,圣诞老人过生日了,想请大家参加他的生日聚会,但是他有要求。通过圣诞老人提出本节课任务。

  二、合作学习,构建模型

  (一)初步感知。课件出示:

  第一关:摆一摆,猜密码。(用数字卡片

  1、2能排成几个两位数自己动手摆一摆)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卡片后,指名汇报。

  (二)合作探究。课件出示:

  第二关:摆一摆,比一比(用数字卡片1、2、3能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比比看,哪个组找的.最多。

  小组探讨,组长把大家的讨论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活动开始,教师巡视。)

  以组为单位派代表汇报。

  师:有的组摆出了4个不同的两位数,有的组摆出了6个不同的两位数,你们是怎么摆的?有什么好办法?

  (鼓励方法的多样化,对各组的不同方法进行肯定和表扬。)结合发言,引导学生进行评价,选出优胜组。

  师生共同归纳:用数字排列组成数,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确定十位上的数,然后考虑个位上有哪些数可以与其搭配。

  (三)握一握。课件出示:小精灵说的话。

  恭喜你们成功的度过了前两关,现在,我们握手祝贺一下。师:每两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握几次手?(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活动后,小组指名汇报。

  师:究竟是几次呢?请大家互相握握看吧!请一个组的同学上台演示,其他同学一起数数。

  (四)课件出示:

  师:圣诞老人决定奖励你们两件上衣、两条裤子,那么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呢?(课件出示图片。)

  学生拿出学具卡片,小组活动解决问题。汇报交流,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设计。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一)付钱问题。

  课件出示:99页做一做2题

  小组讨论,小组长统计本组学生答题情况,并由小组代表汇报。

  (二)拍照站法。

  小丽、小芳、小美在风景如画的郊外游玩,三人想站成一排拍照留念,她们有几种站法?

  小组讨论后,由一组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学生数一数。

  小学课程教学设计 14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了解《诗经》的创作成就,积累文中出现的名句,品味中国古代经典的思乡主题所反映出的内涵。

  ⑵ 学习《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⑶ 掌握诗经的语言特点,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2、过程与方法:

  ⑴ 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本诗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⑵ 小组讨论,生生、师生互动交流,重点品评本诗的抒情语段,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围绕家园之思设计情境对话,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2、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方法】

  1、品读法。

  2、点拨讨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初中时,我们学习了《诗经》中的《关雎》、《蒹葭》,今天我们学习《诗经》中的名篇──《采薇》。

  二、作者、背景资料

  1、回顾初中时,我们学过的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

  《史记·孔子世家》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取其重,取可施于礼义。……305篇,孔子皆歌弦之。”一般认为,现存的《诗经》基本上经孔子删汰选编而成的。所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160篇,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雅”乃宫廷之乐,多为京都一带朝廷官吏的作品,有“大雅”“小雅”之分,共105篇;“颂”乃庙堂之音,是王侯举行祭祀或者其它重大典礼时专用的乐歌,共40篇,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合称三颂。

  “风”、“雅”、“颂”和《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合起来,被称为“《诗经》六义”

  “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的最高文学成就。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读,正音,同时出示投影:

  岁亦莫(mù)止 猃狁(xiǎnyǔn)之故 王事靡盬(gǔ) 我行不来(lài) 彼路(lù)斯何 四牡騤騤(kuí) 雨(yù)雪霏霏 小人所腓(féi) 象弭(mǐ)鱼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教师启发:

  ⑴ 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学生讨论明确:《采薇》是一位饱尝服役思归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作的边塞诗,诗中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⑵ 这首边塞诗,它的抒情基调是什么样的?我们改用什么样的语调、语速朗读它?

  学生讨论明确:基调凄凉、忧伤,语调低沉,语速缓慢。

  ⑶ 《诗经》基本上是四言诗,节奏为“二二”式,用铅笔划分本诗的节奏。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家/靡室,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

  ⑷ 教师范读,为感悟理解本诗创设氛围。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吟诵、品味,要运用联想、想象,再现此情此景。)

  4、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可同位合作探究,借助注解,疏通语句,用较优美的语言翻译全诗)

  译文参考:

  ⑴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刚刚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离了亲人没有家,为跟猃狁相厮杀。不得安宁无闲暇,为跟猃狁来厮杀。

  ⑵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没人把信捎回家!

  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长得很挺拔。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无闲暇。满怀忧愁真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⑷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征,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⑸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掩护兵士也靠它。

  四匹马儿齐步跨,鱼皮箭袋雕弓挂。没有一天不警惕,军情紧急不卸甲!

  ⑹ 回想当初上征途,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我心伤感满腔悲,其中哀痛谁体会!

  5、再读全诗,把握本诗的创作思路:

  明确: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及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

  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四、对话和文本研讨(学生对下列问题的讨论可能会有多种多样的理解,教师不能随便下结论,但对下列问题,应给出基本要点)

  1、乡愁的具体内涵有那些?乡愁是如何产生的?

  基本要点:

  乡愁即家园之思,是对亲人、对故土的思念。

  求学、做官、战争等原因使游子漂泊在外,导致了游子的思乡之愁。

  2、找出本诗中表现人物强烈思乡之愁的句子。(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可先分小组交流,后展示本组的共同成果(每组准备两到三处)。

  交流显示: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家靡室,猃狁之故。”“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曰归曰归,岁亦阳止”“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3、诗歌从“采薇”写起,这跟乡愁有怎样的联系?

  基本要点:

  这是《诗经》里常用的起兴手法。“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本诗前三章的首句:“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都是“兴”的表达方法。

  “薇”巢菜,是乡间常见的事物,是家乡常有的野菜,这自然能唤起思乡之情。

  4、仔细阅读2、3两章,比较忧心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基本要点:

  第2段,从空间上表现乡愁之浓,从“亲人”方面渲染乡愁。

  第3段,从时间上表现乡愁之浓,从“我”这方面渲染乡愁。

  5、前三章第二句的变化与表现诗歌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联系?

  这种变化不仅是避免重复,更是用“薇菜”的生长暗示乡愁的渐浓、渐深。

  6、第4、5两章是如何表现诗歌的主题的?

  基本要点:

  第4、5两章转写战事之频、战事之烈,这是乡愁的根本原因。

  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来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谈谈你的看法。(个性化阅读,见仁见智)

  基本要点:

  以哀情写乐景,情景交融。想象之笔,虚实结合,表达物是人非之叹。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四句运用对比的方式,将时序之“今──昔”,物候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短短四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以乐景写哀情”,“一倍增其哀乐”。

  同一个“我”,但已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已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

  8、带着情感再读《采薇》,同时在头脑构想主人公的形象。(品读抒情语段,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形象表述:

  这首诗,像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我们可以想象,也许他的妻子正在家等着他。我们可以想象,也许他的恋人正在故乡等着他。即便是一年中受尽苦难,也要等到相见的一天。纷纷扬扬的大雪之中他终于上路了,虽然是一个人在落寞的独行,但是远处有一盏灯在为他亮着。那是他全部的希望所在,是他活着的动力。为了杨柳依依,他可以忍受雨雪霏霏……

  (以上问题设计不可一律,但在引导文本研习、展开对话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话题展开对话,抓住文本的关键词句、文本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及文本的表现手法的运用进行文本研习。)

  教师小结:

  读到这里,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边战士,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大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情感是深沉的。

  作者以戍役军士的身份,描述了天子之命,将帅之责、戍役之苦,更写了“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等戍边将士的忠诚之心,他们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他们的思乡之情是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来烘托的──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将士思归的情感。

  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它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五、品读本诗的艺术魅力

  1、了解了这首诗的思想情感,那么我们再来讨论一下这首诗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情感的?

  基本要点:

  诗的前三章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征战的苦况。为了抵御?狁的侵扰,他长期远离家室,戎马倥偬,多么渴望边境早日安定而返故乡!

  四、五两章陡转笔锋,描写边防军士出征威仪,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兵士们的爱国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末章写解甲归里,用了对比手法。虽能生还,然昔日的征戍劳苦却只换来今日的“载渴载饥”,怎不令人黯然伤神??

  全诗有记叙,有议论;有写景,有抒情;有动作描写,又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妥帖自然。

  2、集体诵读本诗,体味语言上的特点──重章叠咏,一唱三叹。

  体味要点:

  《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诗。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重章叠咏”。所谓“重章叠咏”,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如前三章的重章叠句中,文字略有变化,以薇的生长过程,衬托离家日久企盼早归之情,异常生动妥贴。

  《诗经》的这一突出特点,同样与音乐曲调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往往喜欢从流行曲调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词唱唱。而《诗经》的时代,流行于民间的曲凋一般都比较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兴犹未尽,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许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众人和,直到唱痛快为止。每重唱一遍,只变动少数词语,最简单。最容易传唱,最便于记忆。当然也就最乐于为人们所采用了。

  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六、拓展迁移,开阔视野

  1、回忆《诗经》中其他不同思乡的作品,写出你读过的那些写乡愁的诗句,介绍给同学们听听,并说说你的理解。

  2、课后搜集更多的表现乡情的诗歌散文作品,将你最感动的一篇拿到班上与同学分享感受。

  七、课堂小结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文学天地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洁、生动。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从诗经中走来的男子历经沧桑,豁达坚毅,从诗经中流传出的故事飘渺悠长,哀婉凄美。

  让我们用真挚的情、善感的心,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

  【板书设计】

  诵读──品读──美读

  整体感知探究赏析艺术提升

  内容、结构篇章、语言情感、意境

  小学课程教学设计 15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课前准备】

  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细读,感知理解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4、讨论:

  ⑴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⑵槐米有什么用处?

  ⑶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5、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6、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段。根据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组间开展比赛。第二句总写槐树的部分每组一起读;第3句写男孩的,男同学读;第4句写女孩的,女同学读;第5句写满载而归的,每组一起读。

  各组练习后比赛。赛后师生共同评价。

  三、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3、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小学课程教学设计 16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民间故事,语言通俗、夸张,情节曲折、生动,很受学生们欢迎。因为容易理解,所以教师不必多讲,可让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以课本剧的形式通过学生的表演来理解体会。

  【教学目标】

  1、学习民间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层次结构清楚

  2、领会本文寓意:对待恶人不能怯懦,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学为主,讨论、表演。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说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了吗?听说过《神灯》的故事吗?是呀这些故事伴随我们长大,给了我们无数美好的幻想,这些故事都是出自一本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一本神奇的书,今天我们要学习其中的一篇──《渔夫的故事》。

  二、教学达标

  1、了解文学常识:

  你知道《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吗?给大家介绍一下。

  2、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并且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3、教师抛砖引玉,提示性表演开头:

  我是一个穷渔夫,以打鱼为生。我打了一辈子的鱼,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只撒四次网,这就足够我维持一天的生活了。可是今天我已经撒了三次网了什么也没捞到,难道今天这么倒霉吗?我再撒一次看看,上帝保佑我捞一条大鱼。(做撒网状)哎呀怎么这么沉,上帝真的保佑我捞着大鱼了。(做用力拉鱼网状)

  4、学生排练:

  两人一组自愿组合,排练在魔鬼和渔夫之间发生的故事,通过排练熟悉语言,进一步了解课文细节,体会人物形象。教师提示可以利用现有的条件做道具。

  5、学生表演:

  每一对学生表演完,请同学来评价表演的优点与缺点,让下一对表演的同学引以为戒。找三对学生表演较好。

  6、教师小结:

  渔夫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总结出:对待恶人不能怯懦,要敢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既勇敢又要机智。

  三、开拓扩展

  这是一个古代阿拉伯的民间故事,我国古代有没有类似的.故事?(东郭先生)

  四、能力延伸

  通过这篇民间故事的学习,你能总结出民间故事的特点吗?

  五、欣赏体会

  动画片《皇帝的新装》中节选:老大臣看新衣一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在课本的基础上怎样表演得更加生动,加深对表演课本剧的理解。

  小学课程教学设计 17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3、读中感悟,初步理解物各有所长,所短,要全面的看待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陶罐和铁罐》让我们明白了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那今天我们要学的文章会给我们什么启发呢?

  2、孩子,你看,谁来了?(扳书:鹿)

  你喜欢这只小鹿吗?

  那谁能用自己的话来夸一夸小鹿?

  (可以从局部、整体各个方面来夸)

  3、小朋友这么喜欢小鹿,那就来当当这只小鹿,好吗?

  现在我们就是这只漂亮的小鹿,有一天我们来到了池塘边喝水,突然发现了自己倒映在水里的影子,谁来夸夸自己。

  a、出示句子:“啊!我的身子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b、孩子,我们把课桌当作水面,先自由夸夸。

  c、指名夸小鹿。

  △小鹿小鹿,那这句该怎么读呀!

  出示句子:“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指名读

  4、小结:孩子,从刚刚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小鹿的角非常美丽,让人喜欢。而小鹿的腿却很难看,小鹿也不喜欢它。(板书:角美丽腿难看)

  二、初读感知全文

  1、但是,当鹿经过了与狮子之间的事情后,对自己的评价悄然发生了变化,想知道什么事吗?赶紧去读一读,读完第一次读第二次,一直读到自己有话想说,有所感悟。

  2、生自由读课文

  3、孩子,读着读着,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三、深读课文,体会鹿的态度转变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鹿和狮子之间发生的事,请快速浏览课文一遍,找一找。

  2、指名分段读5、6

  3、孩子们,看过动物世界吗?看过猛兽追赶猎物吗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吗?是啊,对于弱者来说,将是一场生与死的考验,让我们再读课文,争取通过我们的读牵动所有人的心。

  4、出示第5自然段

  a、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看看小鹿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开始是没精打采,当狮子向他逼近时,鹿非常恐惧、紧张)

  b、谁能把这种内心的变化带进课文再去读一读,自由读。

  c、指名读

  5、孩子,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在这生与死的关头,小鹿是怎么做的呢?

  a、出示第六自然段,注意读好描写小鹿动作的词。

  b、指名读,先读前面2句。

  (读出动作真敏捷有力)

  c、引读,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

  d、谁接着读,指名读后一句

  e、孩子,让我们出去目睹一下狮子捕食猎物的场面。(播放视频)

  f、你看,高大的.斑马尚且如此,更何况弱小的鹿,多么恐惧多么危险的时刻,请自由读读。

  g、指名读请女孩子试一试男孩子读

  h、孩子,在这千均一发之际,鹿把角挣脱了出来,用四条有力的腿拼命向前跑,还好,有惊无险,这次(齐读)

  6、经历了这次灾难,鹿对待自己的角和腿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指名说

  出示句子:他叹了一口气……

  指名读(如果叹了口气不读,也轻声把叹口气读出来,会更好,先试一试)

  读指名

  7、小结:孩子,鹿的角很美丽、却让鹿险些丧命,鹿的腿很难看,但是关键时刻却让鹿狮口逃生(板书险些丧命狮口逃生)

  8、面对鹿的角和腿,你喜欢什么,为什么?(同桌讨论)

  指名说(预设:如果都说喜欢腿,引导把角去掉好不好?)

  小结:是啊,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任何一件事物,任何一个人都有优点、缺点。所以不管对人、对事、对物我们都要全面地去看待它。

  9、学到这儿,你有什么话想对自己说吗?或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

  小结:老师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对课文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会有更深的感悟。

  四授之以法,积累词句

  文章前面四个自然段也有很多句子值得大家去细细品味,我们再去读一读,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标上记号,并在边上写上喜欢的理由,然后读一读,背一背。

  小学课程教学设计 18

  授课题目:

  怎样移动重物

  课时目标:

  1、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

  2、懂得杠杆的特点,了解杠杆省力的原理。

  3、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教学重点:

  研究杠杆的功能与作用。

  教学难点:

  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教具及实验仪器:

  教师——铁棒,剪刀,开瓶器,镊子。

  分组——尺子,硬币,橡皮。剪刀,开瓶器,镊子。

  教 学 步 骤

  复习提问:

  机械有什么作用?

  导言:

  1、出示课题,并齐读。

  2、用什么方法能移动笨的大石头、衣柜等重物呢?

  3、分组讨论。

  4、汇报方法(有的学生会提出多几个人抬,也有很多学生会提出用杠杆)。

  5、谈话:刚才有的.组提出用一根帮子就可以抬高讲台,怎么做?你们能用简图表示吗?

  新课内容:

  1、认识杠杆及作用

  (1)(展示示意图)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棍子叫做杠杆。

  (2)提问:现在能说说杠杆这种机械有什么用?(省力)

  (3)认识力点、重点

  2、研究杠杆省力的原理

  (1)提问:杠杆由支点、力点、重点三部分组成。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杠杆可以省力了?让我们继续研究。

  (2)实验研究

  ①要求每个小组有一把尺子、一支铅笔和一些硬币。把铅笔(支点)放在尺子的中间刻度下方。在尺子一端放一枚硬币,观察发现了什么。

  ②提问:你能有几种摆法使木尺平衡?

  ③分组实验,并认真做好记录。(强调不改变固定硬币的位置)

  ④汇报方法,教师在黑板上做记录

  (3)讨论: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在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从重点到支点与从支点到力点的长度不同造成不同结果。)

  (4)小结:

  支点到动力点比支点到阻力点长,省力

  支点到动力点比支点到阻力点短,费力

  支点到动力点比支点到阻力点一样长,不省力也不费力

  3、了解杠杆的广泛运用

  (1)谈话:在生产、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了杠杆,你们还能说出哪些?

  (2)讨论

  (3)分析三种类型的杠杆:剪刀、开瓶器、镊子

  巩固应用

  1、提问:今天我们研究了哪种机械?有什么收获?

  2、讲述:大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撬起整个地球。”他说的有道理吗?为什么?

  作业:学习与评价一、二题。

  板书设计:怎样移动重物————杠杆。

  支点到动力点比支点到阻力点长,省力。

  支点到动力点比支点到阻力点短,费力。

  支点到动力点比支点到阻力点一样长,不省力也不费力。

  小学课程教学设计 19

  教学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会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

  3、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吗?对,大熊猫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更是我国外交活动中表示友好的形象大使。动物园的叔叔正在科学的喂养大熊猫呢!

  出示信息窗一,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阅读文字信息。

  学生观察主题图,认真阅读信息。

  活动二:借助天平理解等式。

  分组实验:

  ①天平左盘放一个10克的砝码,右盘放一个20克的砝码,天平不平衡,可以用式子10<20表示;

  ②在左盘再放上1个1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了,用等式10克+10克=20克表示。

  分组实验:天平左盘放一个20克的砝码和一个不知重量的方木块,右盘放一个50克的砝码,一成天平平衡,用等式20+=50表示。

  小结:等式表示相等的关系。

  活动三:概括方程的意义。

  师:观察黑板上的三个式子:+20=70、2=150、3+10=100,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由谈想法

  小结:像+20=70、2=150、3+10=1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活动四: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想一想,等式和方程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

  小结:方程的范围比较小,等式的范围比较大,方程只是等式的一部分。

  活动七:自主练习

  1、判断哪些式子是方程。

  师:你认为一个式子是方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小结:同时具备“含有未知数”、“相等的式子”这两个条件才是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引导学生在判断对错的同时,说出判断的依据。)

  2、看图列方程。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要求学生先找出图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独立列出方程。(集体交流)

  3、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让学生独立写出等量关系式并列出方程,再进行交流。)

  活动五:全课总结

  引导学生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并找出不懂的地方。

  小学课程教学设计 20

  学情分析:

  《唱脸谱》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韵味”的一篇主体课文。京剧是中国最著名的剧种,被世人称为“国粹”,而京剧脸谱被称之为“国粹中之国粹”,素以精巧的构图,绚丽的色彩,细腻的线条见长,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歌曲《唱脸谱》的歌词便是本课的课文,活灵活现地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脸谱文化,热情洋溢地赞美了脸谱这一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

  大部分学生对京剧了解较少,教师在课前让学生搜集京剧、课文涉及到的人物的相关资料,开阔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时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脸谱,了解脸谱,品读课文,感受韵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京剧中不同脸谱与人物性格的`关系,感受丰富多彩的脸谱文化。

  2.练习独立识字,认字2个,写字11个。

  3.结合听歌曲,品一品《唱脸谱》的韵味,激发学生对京剧这一国粹以及对戏曲音乐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识脸谱。

  京剧是中国最著名的剧种,被人们称为“国粹”,京剧脸谱更是被称为“国粹中之国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京剧脸谱,来细细品味《唱脸谱》这篇课文的韵味。(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课前谈话,让学生交流有关京剧的资料,借助京剧名段,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用京剧是我国最著名的剧种,被称为“国粹”,而京剧脸谱又被称为“国粹中之国粹”这样的导入语,激发学生带着这种民族自豪感走进课文,去品读文本 】

  二、检查预习,感知脸谱。

  1.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2.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指名读,齐读)

  3.理解词义,扫清障碍。

  “四击头”和“鸳鸯瓦”是京剧里的专业术语,来让我们了解一下它们。(理解词语)

  4.朗读词语,感受节奏。

  出示词语:顶呱呱 叫喳喳 笑哈哈 美佳佳 (指名读,齐读)

  (1)读了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指名回答)

  (2)仅仅是读词语就让我们感到了明朗欢快的节奏,那把它们放回到课文里再读一读,看课文能给我们什么感觉?(指名回答5.了解人物,留下疑问。

  出示词语 : 典韦 窦尔敦 猴王

  (1)指名读,这些都是课文里的人物,谁能介绍一下他们。(指名介绍)

  (2)我们普通老百姓对一个人的评价可以简单到说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那么在京剧脸谱上是如何塑造这些人物的形象的呢?

  【设计意图:此环节,除了常规的检查预习任务之外,我主要结合读ABB式的词语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节奏美,感受课文的韵味。并让学生交流自己课下搜集的人物资料,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三、品读课文,感悟脸谱。

  (一)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

  2.你读书的水平真是顶呱呱,我们就从顶呱呱说起。(板书顶呱呱,指导书写“呱”)这是外国人对京剧脸谱的赞叹,外国人看到了什么,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小节,寻找答案。

  3.指名回答。

  4.当外国人看到将那五色的油彩往脸上画的时候,有什么感觉?(指名回答,指导朗读)

  5.正是带着这种惊讶,“四击头”一亮相,他们不禁赞叹道(读最后一行)。老师听到同学们将“简直”读得特别响亮,你们实在是太会读书了,这样一读就将外国人的赞叹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其实啊,你们知道吗?这个“愣”和“简直”都是北京的方言,这样以来啊,就让课文充满了浓郁的京味。

  6.我们的京剧脸谱让外国人这么惊讶,这么赞叹,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感到?(指名回答,指导朗读)

  7.齐读第一小节。

  (二)学习第二、三小节。

  1.在京剧表演中,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就在脸谱上用了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人物的性格,下面就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二、三小节,再联系你手中的资料,说说在京剧脸谱中用什么颜色代表了人物的什么性格。

  2.同桌交流。

  3.谁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指名回答)

  4、大家真会学习发现了脸谱的奥秘,那老师来说几个人物,你们说说他该用什么颜色的脸谱。(指名回答)

  5.我们既然知道了脸谱的颜色代表着性格,那这第二、三小节该怎么读呀?黑脸怎么读,白脸怎么读,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二、三、小节,找找感觉。(自由练读、指名读)

  (三)学习第四小节

  1.课文只是向我们列举了一些代表性人物的脸谱,实际上在那些前辈大师们的勾画下,还有许许多多色彩鲜艳丰富多彩的京剧脸谱,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播放图片)

  2.齐读第四小节。

  3.这一小节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4.再读读第四小节,看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脸谱的什么特点?(指名回答,板书“美佳佳”,指导书写“佳”字)

  5.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第四小节。

  6.这篇课文的作者真了不起,反复使用ABB式的词语, “一XX”的形式,让文章特别地有音韵美,又用了北京方言,京剧特有的念白,让文章充满了京腔、京韵,实在是太厉害了。让我们将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感受一下这充满韵味的语言。(齐读)

【小学课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课程教学设计04-23

小学心理课程教学设计12-14

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设计03-27

课程教学设计11-08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2-24

小学心理课程教学设计10篇02-28

小学心理课程教学设计(10篇)02-28

小学心理课程教学设计精选10篇02-28

小学心理课程教学设计7篇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