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教学设计

时间:2024-02-03 09:19:2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石灰吟》教学设计通用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石灰吟》教学设计通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石灰吟》教学设计通用

《石灰吟》教学设计通用1

  教材分析:

  体会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以及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同时,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体会两首诗在写作上的特点。

  教学构想:

  品读古诗,指导学生朗读古诗,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石灰吟》、《墨梅》。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接题解题

  1、你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一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两首新的古诗。明代诗人于谦写的《石灰吟》和元代诗人、书画家王冕写的《墨梅》。

  2、老师布置你们搜集了于谦和王冕的资料,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3、解题

  《石灰吟》题中“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相传有一天,于谦在石灰窑前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烈火焚烧后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那年于谦才12岁。《墨梅》是诗人的一首题画诗,即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墨梅指只有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高雅大方。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自读情况

  三、理解诗意,品读吟诵《石灰吟》

  1、小组合作学习,可借助工具书或其他参考书初步弄懂词句及诗的意思,不理解的作上记号。

  2、小组汇报交流

  3、看图想象意境,体会作者感情

  (1)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是怎样的?

  (2)作者见此情景有什么表现?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4、指导朗读

  石头是那样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纵然粉身碎骨也要在世间留下洁白干净的石灰。想一想,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怎样的志向?应用什么语气读?(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的志向。坚定的语气朗读。

  5、练读,个人展示评议,集体朗读。

  6、小结。

  四、总结学法,自学《墨梅》

  1、总结《石灰吟》的学习方法。

  2、《墨梅》这首诗由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师生交流讨论

  (1)吾:我

  淡墨痕:淡淡的水墨痕迹

  清气:清香的气味

  乾坤:天地

  (2)看图想象,作者画的梅花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他画梅花“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在梅花身上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3)熟读吟诵。

  4、小结

  作业设计:

  背诵古诗,做《同步》。

  板书设计:

  石灰吟 墨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巩固两首古诗。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诵《古诗两首》。指导读好诗句的节奏和重音。

  2、想象古诗意境,提示应用什么语气来朗读。

  3、说说这两首诗的大意及表达的感情。

  二、熟读成诵

  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3、自由练读,个人展示评议,集体朗读背诵。

  三、拓展诗境

  1、出示描写梅花的诗词

  2、师范读,指导朗读

  3、尝试背诵

  四、指导书写生字

  作业设计:

  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石灰吟 墨梅

《石灰吟》教学设计通用2

  设计理念

  从诗歌的特点出发,通过梳言、造境、显象和抒情引领学生步步深入诗的意境与诗人的情感,并让吟诵之声萦绕始终,使学生不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而且体悟到诗歌的意境美、形象美和情感美。

  设计目标

  1.理解石灰的形象和特点,体会诗人的崇高品质。

  3.了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3.有气势、有节奏地诵读,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设计流程

  一、梳言:理解诗歌的意思

  1.导入解题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墨梅》,体会到了墨梅的纯洁、高尚。记得画家王冕这样赞颂道(学生接背):“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把迷人的清香与纯洁的品质留给了人间。

  这节课,我们还要去认识一位著名的诗人――于谦,他同样吟诵出这样的诗句……(屏幕出示全诗,师范读)

  (2)诗的题目读作……(生读诗题)“吟”在这里指的是古代诗的一种体裁,如《暮江吟》、《游子吟》、《女儿吟》等。

  2.读通诗句

  (1)通过自由读、抽读、齐读,让学生能读准每一个字的音。

  (2)师生相机正音,重点提示平舌音和翘舌音。

  3.理解诗意

  (1)讨论:学生同桌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不明白的画出来。

  (2)解疑:请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师生解答。(重点讲解“若等闲”的含义:“若”是“好像”的意思,“等闲”是平常的,整句诗的意思是烈火焚烧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3)讲述:让学生完整地说说全诗的意思,不恰切的地方师生补充。(全诗意思:石灰经受了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出来,烈火焚烧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

  (4)吟诵:这就是石灰的一生,平平凡凡,轰轰烈烈,难怪于谦如此敬佩地赞颂道……(诵读全诗)

  二、造境:走进石灰的世界

  1.信息共享:石灰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了人间。只要我们细心留意周围的墙壁,到处可见洁白的石灰身影。石灰怎么会如此洁白呢?它究竟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让学生交流有关石灰的知识)

  2.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我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

  3.体会诵读:听了石灰的自述,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正是因为石灰经过了如此复杂而艰难的演变过程,所以诗人于谦才这么动情地写道……(诵读全诗)

  三、显象:再现物我的形象

  1.历尽磨难:对比感受石灰和于谦的形象

  (1)在诗人的眼里,石灰力尽了千辛万苦,可谓“千锤万凿出深山”;面对磨难与危险,石灰又是那么的从容自若,真是“烈火焚烧若等闲”。读一读第一句诗,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比如:石灰被铁锤击破了头,砸断了腿;被凿子挖开的心,掏出了肚;被熊熊烈火焚烧着,折磨着;然而,顽强的石灰面对这一切磨难,无所畏惧。真是太了不起了!……)

  (2)这就是坚忍不拔的石灰,这就是宁死不屈的石灰。难怪诗人如此敬佩地吟诵道……(诵读全诗)

  (3)读到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诗人于谦,想起他的`伟大一生。(学生交流收集到的于谦资料,老师补充: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人――今杭州。中进士,任地方官十几年。在任期间,于谦严格执法,廉洁奉公,救济灾荒,关心百姓,具有很高的威望。公元1449年,明英宗贸然率大军出征与北方的瓦剌军作战。土木堡一战明军大败,50万人马全军覆没,明帝英宗被俘。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扶英宗之弟为景帝,并亲自督战五昼夜打败了瓦剌军,赢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英宗也得以归国。可是回朝后,于谦不仅没有受到嘉奖,反而遭到朝中恶势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杀害。《石灰吟》是于谦十六岁时写下的一首诗,正值热血青年的于谦慷慨激昂地吟诵道……(诵读全诗)真是诗如其人啊!石灰吟就是于谦一生的写照。

  2.永留清白:对比体会石灰和于谦的品格

  (1)对比讨论:石灰留给了人间什么东西?于谦又把什么留给了后人?(同桌讨论)

  (2)交流体会:(学生交流看法,老师引导升华)石灰被用在建筑物上,它留给人间的是洁白的墙;石灰哪怕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它更给了人们精神的启示――要做一个坚强不屈、纯洁高尚的人。而于谦就是像石灰一样的人,他的人生就是石灰的人生,他的精神就是石灰的精神。

  (3)拓展联系:你还知道哪些像石灰一样、像于谦一样的英雄人物?(如:岳飞、文天祥等)这就是于谦。在他的诗作中,我们还发现了一首《咏煤炭》,同样表现出了于谦的高尚品格。(引着学生诵读,难读的字加上拼音)

  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四、抒情:抒发诗人的情志

  1.一诵――少年抒怀

  十六岁的于谦就写下了《石灰吟》这样慷慨激扬的诗。想想当时的少年于谦为什么要写下这首诗?(学生交流,如:于谦是个很有志气的人,从小就怀有精忠报国的理想,就想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假如你就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于谦,你会怎么高声诵读这首诗?(学生诵读)

  2.二诵――为官感悟

  为官后的于谦依然不忘自己年轻时写下的《石灰吟》。当他回首自己十几年的为官生涯时,一定会感慨万千。他会有什么深刻的体会呢?(学生交流,如:嗨,我于谦一生清清白白,为国为民,总算无愧于自己年少时的誓言。)假如你是为官后的于谦,你会以什么样的心情再次吟诵这首诗?(学生诵读)

  3.三诵――临刑陈词

  本该受到重奖的于谦,却惨遭陷害。试想临刑前的于谦一定有无数的话想向世人诉说。他最想说什么?(学生交流)千言万语道不尽于谦的心怀,不如化作声泪俱下的吟诵……(音乐起,诵读全诗)

  4.四诵――后世评价

  于谦的一生如石灰一样,后人评价他:“有巍巍定难之功,有侃侃立朝之节,有孜孜及民之惠,有徼徼律贪之洁。”今天我们学习他的《石灰吟》,就是学习他的崇高精神。人已远去,精神长存,无限的感动,化作深情的诵读。(学生深情背诵全诗)记住于谦,记住《石灰吟》,用你手中的笔写下于谦的这首诗。(指导难点字“锤”、“凿”、“烧”的书写,后抄写全诗)

《石灰吟》教学设计通用3

  第一部分 核心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石灰的特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学习目标:

  1.了解石灰的特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学习任务:

  一、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二、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三、“托物”写诗,抒发志向

  重点:在有层次的品读中明诗意、悟诗情。

  难点:借助资料,体会于谦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课前准备:

  学生阅读的资料;PPT。

  第二部分 过程设计

  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读题。吟,是古诗的一种形式。吟诵,赞美的意思。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的于谦)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2、明确目标

  石灰有什么值得称颂的?

  3、预期效果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古诗,走进于谦,用以前学古诗的方法明诗意,悟诗情。怎么样对自己有信心吗?

  民主导学

  任务一: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任务呈现:

  自由朗读古诗,至少读三遍。要字正腔圆地读,读到读准字音了,读通句子了,读出节奏了停下来。遇到易错的字音可以在书上做出标记。

  自主学习:

  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展示交流:

  1、谁来提醒一下大家,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音要注意?

  2、指读,评价。同桌互读。

  任务二: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过渡: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具体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

  任务呈现: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这份材料与于谦的描写哪些地方是一一对应的。借助它把你认为重要的和不理解的字词解释标在书上空白处,并试着理解诗意。

  石灰自述

  自主学习:学生对照材料与古诗,寻找制作过程的联系点。

  展示交流:

  1、对比中说诗意,随机品读,评读。

  (1)主要埋藏在深山之中——千锤万击

  理解字意:锤、击。和千锤万击是虚指的用法

  (2)经过烈火的焚烧——烈火焚烧

  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石灰态度如何?板书若等闲。解释字意。多么坚强的石灰想说些什么?

  指名说前两句的诗意并随机品读。

  (3)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粉骨碎身

  用关联词“虽然——但是——”说一句话!

  (4)教师过渡质疑:在我们看来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为什么能“若等闲”“全不怕”呢?(要留清白在人间)——你是怎么知道的

  (5)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要留清白你知道石灰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清白?洁白干净。

  2、后两句的诗意会说吗?读出石灰的心声。同桌交互说诗意。

  3、教师总结: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了解,你认识怎样的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情感?(敬佩、崇敬)

  4、引导朗读:带着对对石灰的敬意去读。

  5、过渡: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可能会有怎样的人生经历?请看资料。阅读资料谈体会。

  6、石灰、于谦找到相同的地方了吗?石灰如人,人如石灰。这首诗正是于谦一生的写照啊!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7、设境诵读。

  (1)假如你就是当年那个爱思考的小于谦,你会怎样诵读你写的.这首诗?

  (2)为官后的于谦依然不忘自己年轻时写下的《石灰吟》。当他回首自己坎坷的为官生涯时。

  (3)当他戴着脚镣手铐走上刑场的时候,他又会怎样诵读这首诗呢?(指名学生读) (音乐起,诵读全诗)

  8、背诵古诗。

  任务三:“托物”写诗,抒发志向

  过渡:同学们还学过哪些托物言志的诗?有哪些物可以寄托我们的志向呢?

  任务呈现:在这两首托物言志的诗中任选一首完成最后一句,寄托我们的志向。

  自主学习:创作诗句

  展示交流:学生相互交流诗句积极评价

  检测导结:

  目标检测:

  1、选出正确的解释:等闲

  a、空闲

  b、平平常常

  2、写出最能体现于谦心声的诗句:

  结果反馈:同桌交换意见,再集体订正

  反思总结: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石灰吟

  (托物言志)

  千锤万击

  烈火焚烧 等闲 ——— 清白

  粉骨碎身

《石灰吟》教学设计通用4

  教学目标

  1.学习于谦的《石灰吟》,学会诗中“谦、锤、凿、焚”4个生字,知道“千锤万凿、若等闲、浑不怕、清白”等词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3.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难点

  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师:前两节课,我们读了王冕的《墨梅》和郑燮的《竹石》,感受了梅与竹的美好形象,也体会了诗人的崇高品质。让我们再来背背这两首诗。

  交流: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借物喻人,诗言志)

  师:今天我们要读的《石灰吟》,也是一首借物喻人,来表述自己志向的诗。知道“吟”的意思(吟诵)这位诗人是于谦,课前预习后了解到他的哪些资料?

  普通石灰又有什么可以吟诵呢?于谦又要借石灰来表达怎样的胸怀呢?

  二、自学古诗。

  1.回顾前两首诗的学法。(先读懂诗中物的形象,再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的情怀志向。)

  2.自读。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诗人借石灰想告诉大家什么?

  三、交流学习,理解诗意。

  1.交流,在交流中体会石灰形象。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身碎骨”这些都是石灰的烧制过程。从这些词语中你觉得石灰由一块块石头变成可以为人所用的石灰历经了一段怎样的历程?用词语形容。(千辛万苦,历经磨难)

  用朗读表现其历程的艰辛。

  “若等闲”、“浑不怕”

  从这两个词语中体会石灰对这个磨难的态度和意志。“若等闲”可联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的“万水千山若等闲”一句来理解。

  用词语形容石灰面对这些困难时的态度。(在所不惜,视若无睹)

  朗读表现。

  读到这,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石灰形象?(坚强不屈、不怕牺牲)

  “要留清白在人间”

  抓住“清白”一词,理解:这清白的是石灰的什么?(美好本性,美好品质)

  无论(千锤万凿),不管(烈火焚身),即使(粉身碎骨),我也(要留清白在人间)

  朗读,替石灰呼出他的心声。

  2.体会诗人的志向和胸怀。

  补充诗人的生平故事,谈谈自己的体会。

  体会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人正直的品性。

  朗读古诗,表达诗人的美好品格。

  3.诵读古诗。

  四、拓展阅读。

  1.阅读于谦《石灰吟》的姊妹篇《咏煤炭》。

  2.《爱莲说》[宋]周敦颐(详见附件)

  自读,借助工具书自己尝试解释古文,如果有困难,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

  说说在这首诗里,你读到的是一种怎样的莲的形象?

  你觉得思想家周敦颐会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布置作业。

  默写《石灰吟》

  在这三首古诗中,选择一首诗进行简单的诗歌鉴赏。写一段话。

《石灰吟》教学设计通用5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2、能力目标: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1、回顾旧知、导入新知

  同学们,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因此,我们从小一直学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齐读诗题。

  2)提问: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3)简介作者,为理解诗情奠下基础。

  2、看诗句,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或录音读。

  2)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则做上记号质疑。

  3)指名读。读出韵味和节奏。

  4)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你展开了哪些想象?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

  (讲解词语时顺便讲“锤”、“焚”的写法,指导写字、描红。)

  5)引导学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

  6)动画显示石灰的形成。

  7)见到此情此景,作者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讨论交流。

  8)再读诗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

  3、朗读指导,领悟诗情。

  1)诗中哪些词突出了石灰的高贵品质,我们朗读时应怎么读?

  2)再读体会,思考: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想借石灰表明什么样的.志向呢?我们该用什么语气读呢?

  3)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应用高昂、坚定的语气读。)

  4)情感朗读,赛读。

  5)齐读。

  三、拓展延伸

  1、总结古诗。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呢,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可见,《石灰吟》就是于谦自己一生的写照啊!

  2、于谦为官清廉,为国为民,他的诗歌大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不信,我们再来看一首:

  咏煤炭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此诗借物咏志,诗中句句赞颂煤炭,实际是句句抒写自己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怀抱。“混沌”,天地未分之前,指自然界。“乌金”喻煤炭如黑色的金子。“阳和”,原指和暖的阳光,这里指煤炭的热力。“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两句意为:开凿出来的煤炭,藏蓄着巨大的热力。“爝(jue)火”,小火把。“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意思是:煤炭燃烧像火炬,使人感到无限温暖,如大地回春;也使深沉的夜空变得很明亮。“鼎彝”指帝王宗庙的祭器;“铁石”,古人认为煤炭是铁石变的。“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这两句的寓意是:人要以国家社稷为己任,就是死了也要为国家做贡献。最后两句“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愿意尽最后一滴血、一份热,为人类造福。

  四、总结学法

  1、学生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石灰吟》?

  2、老师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诗句,初步弄懂诗意。

  2)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

  3)熟读吟诵,拓展延伸。

  五、作业

  1、收集有关于谦的故事。

  2、收集托物言志的古诗。

《石灰吟》教学设计通用6

  课前先学:

  1、搜集有关于谦的资料(老师也做适当的准备,可以准备一些书面资料)

  2、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一、直接揭题

  1、我们今天将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师板书课题)

  2、大家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简介于谦。

  (1)同学自身说一说。

  (2)老师做适当小结、概括。

  3、释题:

  (1)看题目你觉得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吗?

  (2)理解“吟”(是一种文体,有赞扬、赞颂的'意思)

  (3)师小结:这也就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到底赞颂了石灰的什么?

  二、读准古诗

  1、同学自由读一读,老师行间指导。

  2、指名试读,老师、同学相机更正、强调。

  3、齐读

  三、理解诗意、读懂古诗、读好古诗

  【1、2句: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小组交流

  2、师先重点指导“千锤万击”、“烈火焚烧”(主要表示了石灰的制造过程的艰辛、困难重重)

  3、指导“等闲”的意思(结合《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或者《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同学自由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5、这两句是赞颂石灰的什么呢?读了这两句诗有何感受呢?(生自由说说)

  6、那我们应该如何读这两句诗呢?(指导朗读)

  【3、4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运用刚才理解诗句的方法,小组来交流一下这两句的意思。

  2、同学自由说说,(相机说说这是赞扬石灰的什么?)

  3、我们再来读这两句诗(指导读一读)

  4、读好整首诗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小组读

《《石灰吟》教学设计通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石灰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石灰吟教学设计04-15

《石灰吟》的教学设计07-18

《石灰吟》教学设计范文07-20

石灰吟教学设计(精选10篇)07-27

石灰吟教学设计5篇04-15

《石灰吟》教学设计(通用9篇)06-21

《石灰吟》教学设计(通用12篇)03-11

《石灰吟》教学反思03-06

石灰吟教学反思03-04

《石灰吟》教学设计通用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石灰吟》教学设计通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石灰吟》教学设计通用

《石灰吟》教学设计通用1

  教材分析:

  体会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以及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同时,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体会两首诗在写作上的特点。

  教学构想:

  品读古诗,指导学生朗读古诗,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石灰吟》、《墨梅》。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接题解题

  1、你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一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两首新的古诗。明代诗人于谦写的《石灰吟》和元代诗人、书画家王冕写的《墨梅》。

  2、老师布置你们搜集了于谦和王冕的资料,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3、解题

  《石灰吟》题中“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相传有一天,于谦在石灰窑前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烈火焚烧后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那年于谦才12岁。《墨梅》是诗人的一首题画诗,即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墨梅指只有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高雅大方。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自读情况

  三、理解诗意,品读吟诵《石灰吟》

  1、小组合作学习,可借助工具书或其他参考书初步弄懂词句及诗的意思,不理解的作上记号。

  2、小组汇报交流

  3、看图想象意境,体会作者感情

  (1)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是怎样的?

  (2)作者见此情景有什么表现?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4、指导朗读

  石头是那样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纵然粉身碎骨也要在世间留下洁白干净的石灰。想一想,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怎样的志向?应用什么语气读?(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的志向。坚定的语气朗读。

  5、练读,个人展示评议,集体朗读。

  6、小结。

  四、总结学法,自学《墨梅》

  1、总结《石灰吟》的学习方法。

  2、《墨梅》这首诗由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师生交流讨论

  (1)吾:我

  淡墨痕:淡淡的水墨痕迹

  清气:清香的气味

  乾坤:天地

  (2)看图想象,作者画的梅花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他画梅花“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在梅花身上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3)熟读吟诵。

  4、小结

  作业设计:

  背诵古诗,做《同步》。

  板书设计:

  石灰吟 墨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巩固两首古诗。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诵《古诗两首》。指导读好诗句的节奏和重音。

  2、想象古诗意境,提示应用什么语气来朗读。

  3、说说这两首诗的大意及表达的感情。

  二、熟读成诵

  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3、自由练读,个人展示评议,集体朗读背诵。

  三、拓展诗境

  1、出示描写梅花的诗词

  2、师范读,指导朗读

  3、尝试背诵

  四、指导书写生字

  作业设计:

  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石灰吟 墨梅

《石灰吟》教学设计通用2

  设计理念

  从诗歌的特点出发,通过梳言、造境、显象和抒情引领学生步步深入诗的意境与诗人的情感,并让吟诵之声萦绕始终,使学生不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而且体悟到诗歌的意境美、形象美和情感美。

  设计目标

  1.理解石灰的形象和特点,体会诗人的崇高品质。

  3.了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3.有气势、有节奏地诵读,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设计流程

  一、梳言:理解诗歌的意思

  1.导入解题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墨梅》,体会到了墨梅的纯洁、高尚。记得画家王冕这样赞颂道(学生接背):“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把迷人的清香与纯洁的品质留给了人间。

  这节课,我们还要去认识一位著名的诗人――于谦,他同样吟诵出这样的诗句……(屏幕出示全诗,师范读)

  (2)诗的题目读作……(生读诗题)“吟”在这里指的是古代诗的一种体裁,如《暮江吟》、《游子吟》、《女儿吟》等。

  2.读通诗句

  (1)通过自由读、抽读、齐读,让学生能读准每一个字的音。

  (2)师生相机正音,重点提示平舌音和翘舌音。

  3.理解诗意

  (1)讨论:学生同桌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不明白的画出来。

  (2)解疑:请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师生解答。(重点讲解“若等闲”的含义:“若”是“好像”的意思,“等闲”是平常的,整句诗的意思是烈火焚烧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3)讲述:让学生完整地说说全诗的意思,不恰切的地方师生补充。(全诗意思:石灰经受了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出来,烈火焚烧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

  (4)吟诵:这就是石灰的一生,平平凡凡,轰轰烈烈,难怪于谦如此敬佩地赞颂道……(诵读全诗)

  二、造境:走进石灰的世界

  1.信息共享:石灰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了人间。只要我们细心留意周围的墙壁,到处可见洁白的石灰身影。石灰怎么会如此洁白呢?它究竟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让学生交流有关石灰的知识)

  2.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我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

  3.体会诵读:听了石灰的自述,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正是因为石灰经过了如此复杂而艰难的演变过程,所以诗人于谦才这么动情地写道……(诵读全诗)

  三、显象:再现物我的形象

  1.历尽磨难:对比感受石灰和于谦的形象

  (1)在诗人的眼里,石灰力尽了千辛万苦,可谓“千锤万凿出深山”;面对磨难与危险,石灰又是那么的从容自若,真是“烈火焚烧若等闲”。读一读第一句诗,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比如:石灰被铁锤击破了头,砸断了腿;被凿子挖开的心,掏出了肚;被熊熊烈火焚烧着,折磨着;然而,顽强的石灰面对这一切磨难,无所畏惧。真是太了不起了!……)

  (2)这就是坚忍不拔的石灰,这就是宁死不屈的石灰。难怪诗人如此敬佩地吟诵道……(诵读全诗)

  (3)读到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诗人于谦,想起他的`伟大一生。(学生交流收集到的于谦资料,老师补充: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人――今杭州。中进士,任地方官十几年。在任期间,于谦严格执法,廉洁奉公,救济灾荒,关心百姓,具有很高的威望。公元1449年,明英宗贸然率大军出征与北方的瓦剌军作战。土木堡一战明军大败,50万人马全军覆没,明帝英宗被俘。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扶英宗之弟为景帝,并亲自督战五昼夜打败了瓦剌军,赢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英宗也得以归国。可是回朝后,于谦不仅没有受到嘉奖,反而遭到朝中恶势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杀害。《石灰吟》是于谦十六岁时写下的一首诗,正值热血青年的于谦慷慨激昂地吟诵道……(诵读全诗)真是诗如其人啊!石灰吟就是于谦一生的写照。

  2.永留清白:对比体会石灰和于谦的品格

  (1)对比讨论:石灰留给了人间什么东西?于谦又把什么留给了后人?(同桌讨论)

  (2)交流体会:(学生交流看法,老师引导升华)石灰被用在建筑物上,它留给人间的是洁白的墙;石灰哪怕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它更给了人们精神的启示――要做一个坚强不屈、纯洁高尚的人。而于谦就是像石灰一样的人,他的人生就是石灰的人生,他的精神就是石灰的精神。

  (3)拓展联系:你还知道哪些像石灰一样、像于谦一样的英雄人物?(如:岳飞、文天祥等)这就是于谦。在他的诗作中,我们还发现了一首《咏煤炭》,同样表现出了于谦的高尚品格。(引着学生诵读,难读的字加上拼音)

  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四、抒情:抒发诗人的情志

  1.一诵――少年抒怀

  十六岁的于谦就写下了《石灰吟》这样慷慨激扬的诗。想想当时的少年于谦为什么要写下这首诗?(学生交流,如:于谦是个很有志气的人,从小就怀有精忠报国的理想,就想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假如你就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于谦,你会怎么高声诵读这首诗?(学生诵读)

  2.二诵――为官感悟

  为官后的于谦依然不忘自己年轻时写下的《石灰吟》。当他回首自己十几年的为官生涯时,一定会感慨万千。他会有什么深刻的体会呢?(学生交流,如:嗨,我于谦一生清清白白,为国为民,总算无愧于自己年少时的誓言。)假如你是为官后的于谦,你会以什么样的心情再次吟诵这首诗?(学生诵读)

  3.三诵――临刑陈词

  本该受到重奖的于谦,却惨遭陷害。试想临刑前的于谦一定有无数的话想向世人诉说。他最想说什么?(学生交流)千言万语道不尽于谦的心怀,不如化作声泪俱下的吟诵……(音乐起,诵读全诗)

  4.四诵――后世评价

  于谦的一生如石灰一样,后人评价他:“有巍巍定难之功,有侃侃立朝之节,有孜孜及民之惠,有徼徼律贪之洁。”今天我们学习他的《石灰吟》,就是学习他的崇高精神。人已远去,精神长存,无限的感动,化作深情的诵读。(学生深情背诵全诗)记住于谦,记住《石灰吟》,用你手中的笔写下于谦的这首诗。(指导难点字“锤”、“凿”、“烧”的书写,后抄写全诗)

《石灰吟》教学设计通用3

  第一部分 核心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石灰的特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学习目标:

  1.了解石灰的特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学习任务:

  一、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二、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三、“托物”写诗,抒发志向

  重点:在有层次的品读中明诗意、悟诗情。

  难点:借助资料,体会于谦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课前准备:

  学生阅读的资料;PPT。

  第二部分 过程设计

  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读题。吟,是古诗的一种形式。吟诵,赞美的意思。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的于谦)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2、明确目标

  石灰有什么值得称颂的?

  3、预期效果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古诗,走进于谦,用以前学古诗的方法明诗意,悟诗情。怎么样对自己有信心吗?

  民主导学

  任务一: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任务呈现:

  自由朗读古诗,至少读三遍。要字正腔圆地读,读到读准字音了,读通句子了,读出节奏了停下来。遇到易错的字音可以在书上做出标记。

  自主学习:

  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展示交流:

  1、谁来提醒一下大家,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音要注意?

  2、指读,评价。同桌互读。

  任务二: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过渡: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具体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

  任务呈现: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这份材料与于谦的描写哪些地方是一一对应的。借助它把你认为重要的和不理解的字词解释标在书上空白处,并试着理解诗意。

  石灰自述

  自主学习:学生对照材料与古诗,寻找制作过程的联系点。

  展示交流:

  1、对比中说诗意,随机品读,评读。

  (1)主要埋藏在深山之中——千锤万击

  理解字意:锤、击。和千锤万击是虚指的用法

  (2)经过烈火的焚烧——烈火焚烧

  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石灰态度如何?板书若等闲。解释字意。多么坚强的石灰想说些什么?

  指名说前两句的诗意并随机品读。

  (3)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粉骨碎身

  用关联词“虽然——但是——”说一句话!

  (4)教师过渡质疑:在我们看来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为什么能“若等闲”“全不怕”呢?(要留清白在人间)——你是怎么知道的

  (5)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要留清白你知道石灰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清白?洁白干净。

  2、后两句的诗意会说吗?读出石灰的心声。同桌交互说诗意。

  3、教师总结: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了解,你认识怎样的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情感?(敬佩、崇敬)

  4、引导朗读:带着对对石灰的敬意去读。

  5、过渡: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可能会有怎样的人生经历?请看资料。阅读资料谈体会。

  6、石灰、于谦找到相同的地方了吗?石灰如人,人如石灰。这首诗正是于谦一生的写照啊!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7、设境诵读。

  (1)假如你就是当年那个爱思考的小于谦,你会怎样诵读你写的.这首诗?

  (2)为官后的于谦依然不忘自己年轻时写下的《石灰吟》。当他回首自己坎坷的为官生涯时。

  (3)当他戴着脚镣手铐走上刑场的时候,他又会怎样诵读这首诗呢?(指名学生读) (音乐起,诵读全诗)

  8、背诵古诗。

  任务三:“托物”写诗,抒发志向

  过渡:同学们还学过哪些托物言志的诗?有哪些物可以寄托我们的志向呢?

  任务呈现:在这两首托物言志的诗中任选一首完成最后一句,寄托我们的志向。

  自主学习:创作诗句

  展示交流:学生相互交流诗句积极评价

  检测导结:

  目标检测:

  1、选出正确的解释:等闲

  a、空闲

  b、平平常常

  2、写出最能体现于谦心声的诗句:

  结果反馈:同桌交换意见,再集体订正

  反思总结: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石灰吟

  (托物言志)

  千锤万击

  烈火焚烧 等闲 ——— 清白

  粉骨碎身

《石灰吟》教学设计通用4

  教学目标

  1.学习于谦的《石灰吟》,学会诗中“谦、锤、凿、焚”4个生字,知道“千锤万凿、若等闲、浑不怕、清白”等词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3.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难点

  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师:前两节课,我们读了王冕的《墨梅》和郑燮的《竹石》,感受了梅与竹的美好形象,也体会了诗人的崇高品质。让我们再来背背这两首诗。

  交流: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借物喻人,诗言志)

  师:今天我们要读的《石灰吟》,也是一首借物喻人,来表述自己志向的诗。知道“吟”的意思(吟诵)这位诗人是于谦,课前预习后了解到他的哪些资料?

  普通石灰又有什么可以吟诵呢?于谦又要借石灰来表达怎样的胸怀呢?

  二、自学古诗。

  1.回顾前两首诗的学法。(先读懂诗中物的形象,再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的情怀志向。)

  2.自读。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诗人借石灰想告诉大家什么?

  三、交流学习,理解诗意。

  1.交流,在交流中体会石灰形象。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身碎骨”这些都是石灰的烧制过程。从这些词语中你觉得石灰由一块块石头变成可以为人所用的石灰历经了一段怎样的历程?用词语形容。(千辛万苦,历经磨难)

  用朗读表现其历程的艰辛。

  “若等闲”、“浑不怕”

  从这两个词语中体会石灰对这个磨难的态度和意志。“若等闲”可联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的“万水千山若等闲”一句来理解。

  用词语形容石灰面对这些困难时的态度。(在所不惜,视若无睹)

  朗读表现。

  读到这,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石灰形象?(坚强不屈、不怕牺牲)

  “要留清白在人间”

  抓住“清白”一词,理解:这清白的是石灰的什么?(美好本性,美好品质)

  无论(千锤万凿),不管(烈火焚身),即使(粉身碎骨),我也(要留清白在人间)

  朗读,替石灰呼出他的心声。

  2.体会诗人的志向和胸怀。

  补充诗人的生平故事,谈谈自己的体会。

  体会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人正直的品性。

  朗读古诗,表达诗人的美好品格。

  3.诵读古诗。

  四、拓展阅读。

  1.阅读于谦《石灰吟》的姊妹篇《咏煤炭》。

  2.《爱莲说》[宋]周敦颐(详见附件)

  自读,借助工具书自己尝试解释古文,如果有困难,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

  说说在这首诗里,你读到的是一种怎样的莲的形象?

  你觉得思想家周敦颐会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布置作业。

  默写《石灰吟》

  在这三首古诗中,选择一首诗进行简单的诗歌鉴赏。写一段话。

《石灰吟》教学设计通用5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2、能力目标: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1、回顾旧知、导入新知

  同学们,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因此,我们从小一直学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齐读诗题。

  2)提问: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3)简介作者,为理解诗情奠下基础。

  2、看诗句,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或录音读。

  2)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则做上记号质疑。

  3)指名读。读出韵味和节奏。

  4)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你展开了哪些想象?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

  (讲解词语时顺便讲“锤”、“焚”的写法,指导写字、描红。)

  5)引导学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

  6)动画显示石灰的形成。

  7)见到此情此景,作者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讨论交流。

  8)再读诗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

  3、朗读指导,领悟诗情。

  1)诗中哪些词突出了石灰的高贵品质,我们朗读时应怎么读?

  2)再读体会,思考: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想借石灰表明什么样的.志向呢?我们该用什么语气读呢?

  3)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应用高昂、坚定的语气读。)

  4)情感朗读,赛读。

  5)齐读。

  三、拓展延伸

  1、总结古诗。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呢,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可见,《石灰吟》就是于谦自己一生的写照啊!

  2、于谦为官清廉,为国为民,他的诗歌大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不信,我们再来看一首:

  咏煤炭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此诗借物咏志,诗中句句赞颂煤炭,实际是句句抒写自己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怀抱。“混沌”,天地未分之前,指自然界。“乌金”喻煤炭如黑色的金子。“阳和”,原指和暖的阳光,这里指煤炭的热力。“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两句意为:开凿出来的煤炭,藏蓄着巨大的热力。“爝(jue)火”,小火把。“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意思是:煤炭燃烧像火炬,使人感到无限温暖,如大地回春;也使深沉的夜空变得很明亮。“鼎彝”指帝王宗庙的祭器;“铁石”,古人认为煤炭是铁石变的。“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这两句的寓意是:人要以国家社稷为己任,就是死了也要为国家做贡献。最后两句“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愿意尽最后一滴血、一份热,为人类造福。

  四、总结学法

  1、学生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石灰吟》?

  2、老师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诗句,初步弄懂诗意。

  2)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

  3)熟读吟诵,拓展延伸。

  五、作业

  1、收集有关于谦的故事。

  2、收集托物言志的古诗。

《石灰吟》教学设计通用6

  课前先学:

  1、搜集有关于谦的资料(老师也做适当的准备,可以准备一些书面资料)

  2、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一、直接揭题

  1、我们今天将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师板书课题)

  2、大家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简介于谦。

  (1)同学自身说一说。

  (2)老师做适当小结、概括。

  3、释题:

  (1)看题目你觉得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吗?

  (2)理解“吟”(是一种文体,有赞扬、赞颂的'意思)

  (3)师小结:这也就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到底赞颂了石灰的什么?

  二、读准古诗

  1、同学自由读一读,老师行间指导。

  2、指名试读,老师、同学相机更正、强调。

  3、齐读

  三、理解诗意、读懂古诗、读好古诗

  【1、2句: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小组交流

  2、师先重点指导“千锤万击”、“烈火焚烧”(主要表示了石灰的制造过程的艰辛、困难重重)

  3、指导“等闲”的意思(结合《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或者《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同学自由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5、这两句是赞颂石灰的什么呢?读了这两句诗有何感受呢?(生自由说说)

  6、那我们应该如何读这两句诗呢?(指导朗读)

  【3、4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运用刚才理解诗句的方法,小组来交流一下这两句的意思。

  2、同学自由说说,(相机说说这是赞扬石灰的什么?)

  3、我们再来读这两句诗(指导读一读)

  4、读好整首诗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小组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