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教学设计

时间:2023-04-25 15:44:3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画》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画》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画》教学设计精选15篇

《画》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通过创设情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情境中感悟,朗读中理解,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学习重点:

  1、会认8个字,会写9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情景中感悟,朗读中理解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喜欢画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2、不仅大家喜欢画画,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你瞧!(板书:玲玲)快来和她打打招呼吧!你来吧!

  师:我发现第二个玲你读的是轻声,读准了,谁还行?齐读。

  3、多好听的名字啊![板书:的`画]齐读课题

  4、玲是这一课的生字,在这篇课文里还有许多生字,你瞧!

  二、识记生字

  1、[课件:带音节生字]你认识哪几个就领大家读哪几个?(抽生领读)

  你们都认识吗?自己快借助拼音读读吧!

  [课件:去拼音生字]这样你还行吗?自己先试试。

  2、咱们来玩个游戏吧!你看!这是什么?[出示:魔方]生字魔方。

  [师抛]怎么读?这个?会玩了吧?在小组里玩一玩吧!玩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开始吧!

  师抛生读。

  三、情境中感悟

  1.表演朗读,感悟满意。

  ①指名读玲玲一开始满意地端详自己的画句子。(出示句子)分男女读句。

  ②教师出示玲玲的画实物,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玲玲,看着自己即将参加比赛的作品心情怎样?

  ③学生带着这种心情表演端详自己的画,感悟玲玲的心情。

  ④学生带着表演中的感悟诵读,满意之情溢于言表。

  ⑤指名读,全班读。

  2.移情体验,感悟伤心。

  ①指名读玲玲哭了的句子,教师出示相关句子。

  ②分组读句。

  ③出示课件:(弄脏了的图),

  引导学生体会:一幅那么美的画被弄脏了,多伤心、多难过呀!如果你是玲玲,你会想些什么?学生移情体验,情不自禁地走进教师创设的情境里面。

  ④指导学生感情读。

  ⑤指名读、男女读、全班读。

  3.展开辩论,感悟满意。

  ①指名读玲玲又笑了句子,教师出示相关句子。

  ②师:玲玲为什么又笑了?我们再读读想想!(出示两幅图:图1为弄脏了的画;图2为画上了小花狗的画)

  ③师:玲玲为什么画小花狗?想想这儿还可以画什么?

  ④出示了三幅图:第一幅是玲玲一开始画的没有小狗的画;第二幅是弄脏了的画;第三幅是添上了小狗的画。师: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⑤学生展开辩论,体会到玲玲肯动脑筋,把画变得更美了!坏事变成了好事!

  4.角色表演,体会含义。

  ①自由读爸爸说的话,在小组中讨论读懂了什么?

  ②指名答。

  ③教师扮演爸爸说这段话,祝贺玲玲获得成功,学生扮演玲玲,表达此时最想说的话,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④指导背诵爸爸说的话。

  3.角色诵读,深化体验。

  (1)学生在小组里分角色演读课文。教师随机指导。

  (2)学生分成三个大组按角色演读课文。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l.教师介绍自己动脑筋把坏事变好事的真实事例.

  2.学生谈自己生活中像这样的事。

  赠学生名人名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画》教学设计2

  设计思想

  本课是江西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的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在石头上绘画方式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让学生们意识到大自然赋予我们很多宝贝,只是我们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与色彩基础,但想要均匀的在石头上上色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太难了。通过在石头上绘画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创意美术的趣味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石头绘画感受美术的趣味性,激发对创新与动手能力。

  通过绘画、上色等一系列的绘画活动完成一幅有趣的石头画,根据石头的造型来确定绘画内容通过学习石头绘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策略

  通过片头的倒计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欣赏石头画作品让同学们对石头画充满好奇与期待。

  通过介绍绘画工具和示范作画步骤让学生了解石头画基本技巧

  重点难点

  根据石头的造型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瞧瞧这是什么?我会用这个石头做些什么呢?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二、新授

  1、倒计时(10)(在石头上画的倒计时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仅仅锁定在屏幕中)

  2、近似椭圆形的石头看起来像什么?叶子、水滴、人脸、降落伞它还像什么呢?

  3、这个石头可是精心设计的,四面石头被逐个画上图案

  4、随手捡来的石头造型各异,有光滑的、有凹凸不平的、不起眼的石头在同学们手里变得可爱有趣

  5、认识一下我们的工具,颜料、调色盘、毛笔、还有最重要的道具就是石头

  三、示范

  1、选择自己喜欢的石头,涂上底色。

  2、底色晾干之后我们可以用黑色签字笔画图案,如果底色是深色就要用白色颜料画图案。

  3、画完轮廓之后可以开始上色了,均匀的、有耐心的涂上颜色吧

  4、最后,把石头放在桌面上静静的等待它干透,一幅有趣的石头画就完成了。

  是不是很简单呢?还等什么,快点开始制作吧!

《画》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读准“有、无、来”三个生字的音。

  2、能正确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在教师的指导下,大致了解古诗的内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借助课文插图,引出古诗。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学生思考:从上往下,看一看,图上画着些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

  3、教师小结过渡:有人根据这幅图,写了一首古诗,老师读给大家听一听。

  说明:

  由于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因此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有顺序地展开观察,初步建立画与诗之间的联系,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一开始的交流,也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实践机会。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要注重课堂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时的仪态、声音,教师随机进行指导。

  二、初步感知,读通古诗。

  1、听教师配乐感情朗读古诗。

  2、教师出示古诗,学生逐句跟读,把古诗读正确。

  3、教师标注停顿,再次带领学生朗读,注意诗句中的停顿,把古诗读通顺。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4、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同桌互相听一听。

  5、男女生对读,齐读。

  说明:

  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序,读来琅琅上口,独具韵律美和节奏美,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把这种美体现出来。大量事实也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逐句串讲,事倍功半,也扑灭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加强朗读指导,让他们从读中体会古诗的美感,激发学生的感情。

  在朗读指导中,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教师充满激情地朗读,可以把学生带入意境,帮助学生体验感情。其次,读的形式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不断变换,如个别读、男女生读、小组读、全体读等。再次,不要让学生变成“盲读”,因为学生有些字不认识,有些学生就有可能不是看着字读,而是背诵诗句。因此在起始阶段引导学生字字过目,帮助学生掌握指读的方法,左手按书,右手点字,跟着老师的速度指着字读。

  三、了解意思,学习生字。

  1、教师对照课文插图,讲解古诗的'意思:远远看去,山是那样绿,走近一看,溪水从山上缓缓流下,却听不到一点流水的声音。春天已经过去了,可是花儿仍旧开放着,小鸟在树上站着,有人走到它的身旁,它也不惊慌、不害怕。

  说明: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古诗,不要提出过高的要求,如让学生先理解诗句中一些字的意思,再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这种逐字逐句的理解割断了诗句的意境,也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古诗的乐趣。所以在这里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思。

  2、学习“有”、“无”。

  (1)指名读古诗的第一、二句。

  教师板书:有、无。

  跟老师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说话练习:同学们,你有什么?

  (3)教师解释“无”的意思:“无”在这里就是“没有”的意思。

  (4)思考:为什么看到小溪从山上流下,却听不到一点流水声呢?

  (5)再次感情朗读第一、二句诗。

  3、学习“来”。

  (1)指名朗读古诗第三、四句。

  教师板书:来。

  跟老师读,开火车读,齐读。

  (2)端正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做做手指操。

  (3)复习田字格。

  (注意:中心点、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4)想一想,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笔画?

  (5)指导描摹“来”。

  先看老师写一写,再自己书空练一练。

  (注意:“来”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特别是第二横在横中线上,一竖在竖中线上。)

  说明:

  “来”这个字笔画虽然比较多,但所有的笔画都是学生学习过的,正好借此机会把学过的笔画进行一个小复习。在写字的过程中,要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的训练。

  (6)思考:为什么春天过去了,花儿还开得那么鲜艳;有人走过来了,小鸟一点也不惊慌、害怕呢?

  (7)感情朗读第三、四句诗。

  (8)教师小结并揭示诗的名字《画》。齐读古诗。

  四、指导朗读,背诵古诗。

  1、学生挑战读古诗,师生一起评一评。

  2、学生表演读古诗。

  3、对照课文插图,试着背诵古诗。

  说明:

  采用小朋友喜闻乐见的表演读、比赛读等形式,使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味,从中自然地接受了古诗语言美的熏陶,也增强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结合朗读,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评价。教师的评价语应结合具体内容展开,并提出继续努力的方向。学生当当小老师评价同伴,训练学生一起认真听、仔细评。

  五、做游戏,复习巩固。

  1、游戏:“照镜子”。

  2、动脑筋:在这首古诗中,“有”与“无”是意思相反的,那么与“来”的意思相反的又是哪个字呢?出示:去

  模仿着找一找:远——近

  学生交流,教师圈出这6个生字。

  3、齐读(背)古诗。

  说明:

  “照镜子”游戏目的是复习巩固生字,培养同伴意识。具体方法是同桌一起抽读生字卡片,互相纠正。

  设计的动脑筋题,目的不在于让学生再认识几个汉字,而是初步体验一下古诗的对仗,感受到古诗的有趣。

《画》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并通过各种具有民间喜庆特色的物品,及以红色为主的美术作品的展示使学生感受和认识红色特有的美感,增强对色彩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红色的画产生的热烈、喜庆的艺术效果。

  2、以红色为主要颜色,绘制一幅以红色为主的画,表达自己的情感。

  3、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色彩美有初步的感受能力,从而更加注重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感知红色特有的美感,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用红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准备:课件、音乐、对联、课题、玩具、红色的各种物品等。

  教学过程:

  课前将教室布置出节日的气氛,如挂红灯笼、红辣椒:贴红对联;摆红玩具;穿红衣服......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

  1、当你走进教室时,你有什么感受?

  2、像这种喜庆、热烈的感觉你还在哪里见过? 出示课题——红色

  3、你见过这些场面吗?(出示课件2、3)

  三、讲授新课

  1、在色彩的世界里,有三种颜色是任何颜色都调不出来的,是哪三种?它们被称之为“三原色”。

  2、今天我们来学画红色的画。(出示课题——的画)

  (1)出示多幅红色的`画。(课件4、5)

  提出问题:

  1)这些画都表现了哪些热闹的场面?

  2)红色的画与我们平常见到的画对比,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运用了哪些颜色?(出示色卡)

  3)这些画在用色方面有什么特点?(板书——深浅变化)

  (2)出示范画,你发现这些画里的红色还有哪些不同?

  (3)请学生找出与红色有关的色卡。

  3、听着这首曲子把我们带进锣鼓掀天爆竹声声的节日气氛里,如果请你来绘画你会画什么?用哪些颜色画?(教师示范)

  4、出示课件,小朋友的画表现了哪些题材?(课件6)

  如果请你以红色为主画一幅画,你将表现什么?

  5、生活中你见到过那些东西是红色的?

  四、提出作业要求:

  绘画时要注意,在选材方面:

  (1) 如果让你以红色为主画一幅画,你想画什么?

  (2) 选择能烘托节日喜庆气氛的场面、场景。

  (3) 还可以选择红色的物象来表现。

  用色方面:

  (1) 用哪些红色?

  (2) 主要选择偏红的颜色表现。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启发思维,引导作画。

  五、小结

  展示、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

  六、拓展

  我们能以红颜色为主来画一幅画,那么用其它颜色也能画一幅画吗?

  板书: 红色的画

  以红色为主

  深浅有变化

《画》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玲、详”等生字,通过做动作、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端详、啪的一声”等词语的意思,书写“评、奖、拿、及”等字。

  2、借助图画理清课文顺序,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3、研读关键句,感受人物心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识字写字。

  2、难点: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三、教学过程:

  (一)识字导入,认识人物

  1、学校里要举行书画大赛了,有位小姑娘要去参加,谁能叫出她的名字?(玲玲)指导学生读准后鼻音。

  2、引导识字:“玲”是个形声字,左形右声,王字旁,通常用来表示非常珍贵、美好的东西。“玲玲”用来形容玉器碰击的时候发出的清脆的声音。

  3、齐读课题。指导书写“画”。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

  (2)边读边画出生字,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检查自读情况

  (1)认读词语

  端详这幅画评奖啪的一声弄脏报纸

  来不及懒洋洋并不像那么糟肯动脑筋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读好长句,体会心情

  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就要参加评奖了。(理解“端详”)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啪的一声掉到了地上,把画弄脏了。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

  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眯着眼睛,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玲玲满意地笑了。(得意―伤心―满意)

  (三)图文对照,试讲故事

  1、出示图片,引导排序:要是把这三幅图当做是课文的插图,应该谁在前,谁在后呢?

  2、请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3、小组合作:借助图画顺序,用上“得意、伤心、满意”讲故事。

  (四)练写生字,学习小结

  1、指导书写“幅、评、奖”。

  2、玲玲能把一幅弄脏的画变得更好,是怎样做到的?下节课我们再来接着学习。

《画》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中国山水画以独特的方式描绘山川自然景观,可以理解为一种独特的风景画。教材导语明确了本课的任务,并确立了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目标。教学内容以中国山水画常规技法为依托,通过临摹学习技法以及借助资料进行风景画表现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运用水墨工具进行表现,体会水墨的表现情趣,弘扬中华民族崇尚自然,热爱家园没追求美好生活和高尚情操的精神和理想。

  学情分析

  教材选用了著名画家的作品作为欣赏材料,设置比较方法分析感受树石的不同,探究景物的空间处理以及表现风格等欣赏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笔墨形态的表现常态,扩展想象空间。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认识体现以“崇高”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学会用合适词汇表达自己的感受。

  方法与过程目标:倾听气势磅礴的音乐、欣赏名家笔下的大山大水,在观赏和对比中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情感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技艺。

  教学重点

  感受作品所表现的崇高感、雄壮感,理解欣赏大师作品。

  教学难点

  通过多媒体结合的形式强化学生的欣赏感受;感受高山、大海、江河的雄壮美。

  教学准备

  欣赏资料收集、多媒体课件、绘画用具等。

  教学方法

  比较分析作品,感受水墨表现的画面整体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画面导入)

  学生欣赏高山、大海、江河的美丽景色,感受大自然雄壮的气势。谈一谈:这些类型的美景有什么特点,与前课的作品有什么不同?(前课的作品比较优美、这节课的作品比较雄壮。)

  二、讲授新课

  在地球母亲的怀抱中,即有巍峨的大山,又有汹涌澎湃的江河,波浪涛天的`大海,艺术家们饱含激情地描绘这一切,现在请同学们欣赏油画作品《黄河激流》。

  教师板书课题:《高山、大海、江河》,师一边写一边读,重读,学生齐读一次。

  1.学生欣赏油画,倾听歌曲《黄河大合唱》,感受歌曲中激昂的歌词。

  2.师问:画家笔下的黄河波涛汹涌,船夫奋力地与激流抗争,同时又听了《黄河大合唱》,谁能用几句话来形容你的感受。

  (1)引导学生欣赏《黄河激流》的美丽景色,感受大自然雄壮的气势。谈一谈:这些类型的美景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

  (2)师师播放上节课的歌曲《高山流水》

  问:这幅画配乐《高山流水》合不合适?

  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好不好,有没有都读懂《黄河激流》的画面语言了。在《黄河激流》这幅作品中,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水、船、人)你觉得要战胜这么恶劣的环境,需要的是什么?(力量)

  3.播放葛豕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

  (1)作品介绍:

  师:《神奈川冲浪》是日本画家葛豕饰北斋(生活于西历19世纪前期)的版画作品。在汹涌澎湃的海浪中,有两条奋进的船只,远远望去是富士山,现出动荡不安、紧张激烈的氛围。

  (2)跟《黄河激流》一样,《神奈川冲浪》同样表现的是人与大自然搏斗的情景。谁来描述一下画面?

  学生描绘。

  4.欣赏吴冠中的《香雪》。

  师述:看,画家吴冠中大笔挥写的群山,以点、线、面构成的画面,气势磅礴地表现了祖国的壮丽河山。同学们你们谁也来说说对这幅画的感受。叫几个学生说说感受。

  5.欣赏关山月的《秋山关外月》。

  师:我们都陆续读到不少画面,让我们来作个比较,对着《秋山关外月》和《香雪》两幅风格不同的绘画作品,你想说些什么?(复习上节课学习过的具象与意象画法的区别。)

  (1)作品分析:《秋山关外月》,采用非常写生的手法,描绘了关外的崇山峻岭,秋天的红叶染红了山峰,蜿蜒的长城沿着山峰向远处延伸,在群峰、雪山、云海的烘托下显得格外雄伟、壮丽。

  (2)播放名山视频欣赏领略山的崇高、巍峨。对比欣赏《香雪》和《秋山关外月》。

  问:你会更喜欢哪一种画法呢?为什么?(用几句话写写你对作品的感受)

  播放几幅绘画作品和两幅学生作品,让学生说说画面的构图、线条和色彩。请选择适合的词汇表达你的感受。(播放一些适合的词汇,如粗犷、有力、雄伟、壮丽、激动人心、振奋、强烈、激越、震撼……)

  三、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尝试用几句话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并临摹一幅有气势的山水画,可以画出你的联想与感受。学生在激昂的乐曲中绘画,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品展示点评。

《画》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语言的丰富性,认识色谱,学习调色与涂色的方法。

  2、能准确地认识色、调色和涂色,个体完成涂色练习并参与集体组合成画的活动。

  3、能表现出对世界名画的欣赏、临摹与组合的美术活动的兴趣和成功的快乐、富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集体协作的精神。

  教具准备:

  水粉颜料、水彩笔、毛笔,调色盘,小水杯、挂图、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课件欣赏荷兰画家凡高的代表作品。

  引导提问:你见过这些画吗?特别是最后这一幅《向日葵》,也就是课本所展示的是同一幅画,你们的感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学生组内交流、讨论。认识色彩是绘画的语言,色彩是相同的。(附:可简介下凡高生平及作品风格)

  二、探索思考

  1、引导思考:这幅画主要有那些颜色?

  2、探索调色方法:这些颜色是怎样调配出来的呢?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注意要做到切实的交流探讨。

  三、探索体验

  1、根据教材的提示,用大红和柠檬黄进行调和,把产生的橙色与同桌的比一比,色彩效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教师演示重点小结:两种颜色相调和,颜色分量的不同使得色彩效果产生变化。一般朝分量多的颜色方面倾斜,所以调色时应该能判断看准色彩的倾向性。

  2、在一种颜色中调入黑色或白色,看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教师演示小结:通过这一个办法可以让色彩发生明度变化,又叫做色彩的明度变化,这样就可以调出许多颜色丰富的.层次了。

  3、出示教材右页马赛克效果的《向日葵》画中取一方格(G5),这一格是有24个小块组成的,将它们分解开,与色谱中的颜色对号入座。

  4、任意找一种《向日葵》这幅画的颜色,尝试调配一下,是否很接近?

  四、分工合作

  1、我们可以将这幅画分解成许多小色块,近看这些颜色,但远一点或眯眼看,向日葵就清晰地呈现出来了。将横排的A—J与竖排的1—5交叉组成编号,全班每个同学画其中的一部分(按照刚才的练习作业抽取作业位置的编号)。

  2、临摹涂色。按照小格的颜色来调色、涂色、注意不能出格,相同的颜色可以一次涂完再换蘸颜色。

  五、组合展示

  1、让完成作业的学生按照底纸上的格子,找准坐标贴上自己的那部分作品。

  2、引导学生眯眼睛看看,欣赏评全班同学集体组合画出的作品。

  六、教学拓展:

  色彩是绘画的语言,也就象文学语言运用的艺术一样,色彩语言的调配也需要认真的研究与探索,今天你有收获了吗?

《画》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口语交际《我们的画》是人教版第一册教学内容,文中的图上画着一群小朋友准备画展的场面。他们有的构思,有的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新作,还有的在评说别人的画。画面激发学生展示交流绘画作品的欲望,提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形式和内容。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相互交流的兴趣,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讲清楚自己画了什么和作画时的想法。

  3、培养学生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在观察画面中交际

  1、看图画,进行交际。

  你们看,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用“有……有……还有……”的句式进行口述,可先总后分,也可先分后总。)

  2、同桌交际:让学生从图上小朋友的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交际。

  3、指名口述,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4、小结,揭示课题:《我们的画》。

  5、提出评“小话家”活动。

  师:谁是我们班能干的小画家?指名学生说说。

  和图上的小朋友比一比,看看谁是能想会画的“小画家”,谁又是能讲会评的“小话家”。

  二、在展示实物中交际

  师:小朋友都带来了自己漂亮而美丽的画,让我们举高,给大家看一下。老师也带来了一张,(出示范画)。咦,这时候,老师有一个提议,让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1、讲解游戏规则。

  游戏的名称叫我是小小解说员──就是我们要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大家听,谁介绍得清楚,我们就评他为优秀解说员,并颁发荣誉证书,其他小朋友要仔细听,是不是优秀解说员,请你们来评一评,同时,你也可以对别人的`画提出修改意见。

  2、教师示范介绍自己的画,为学生做出交际、互动的示范。

  师:老师也真想参加,教师想和大家商量一下,能不能让我先说一说?你们要听仔细了,如果我说得好,让班长给我颁奖;如果你对老师的画有更好的建议或问题,欢迎大家指出。教师在回答问题、接受意见或建议时,注意引导学生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3、指名两个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画。

  你能给大家讲讲,你画了什么吗?说说你作画时的想法。其他小画家要仔细听,他讲清楚了吗?听完后评一评。

  (因为要在自然而然中再次告诉学生交际目标,并为大多数学生做出交际、互动的良好示范,所以教师可以在第一个介绍自己的画的学生旁边小声提示、帮助。)

  4、学生自由组合进行交流。介绍自己的画。

  自由组合成小组,在小组内互相讲讲自己的画。每个小组还要选出一个画得好、说得好的小朋友作为代表。

  5、小组代表上台介绍自己的画。

  三、在创设情景中交际

  1、我们的小朋友真棒,有那么多优秀的解说员,为什么不把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看呢?

  ⑴ 创设公司

  让我们先开一家公司吧!下面我宣布,我是开心图画公司的总经理,你们是我的六家分公司,我让大家做三件事:

  ① 把你们的画摆放在座位上,放整齐,做到美观

  ② 选出一名分公司经理

  ③ 给自己的分公司取名字。

  ⑵ 学生交流分公司的选好经理和名称。

  ⑶ 由分公司经理推选好两名营业员,并佩带标志。

  ⑷ 游戏规则的渗透。

  游戏时小朋友可以自由购画,购画分公司经理要仔细看,评选最佳顾客和最佳营业员。

  ⑸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2、小朋友都买到了称心如意的画,但是你们的成果大多数同学还没欣赏过,这样,让我们来举办一个画展,一起来分享快乐,好吗?

  ⑴ 分类画展:请学生将自己的画贴在黑板上相应的地方。(植物园、动物园内)

  ⑵ 师生共享“丰硕的果实”,欣赏同学们的画。

  四、在评价小结中交际

  1、评出班级最佳优秀小画家、小话家

  大大方方奖;热情奖;微笑奖

  2、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要改进的地方?

《画》教学设计9

  活动目标:

  1、掌握正确画曲线的方法。

  2、在绘画的过程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材料:

  图片、室内环境、彩笔、图画纸、小鱼,磁带、涂鸦墙

  活动过程:

  1、 幼儿听音乐走曲线进教室。引导:“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走过弯曲的小路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了!

  2、 创设环境引导幼儿:刚才小朋友们走过的小路是什么样子的?(曲线)幼儿看看来到了什么地方?(墙上的画面),说一说都有什么?河水、水草是什么样子的?用手感知一下曲线的绘画方法。

  3、 出示图片请幼儿看一看这些图上的什么东西是曲线?(妈妈的头发、面条)

  4、 幼儿听音乐用手感知并画曲线,创设情境给小鱼画河水、给妈妈画头发。

  5、 幼儿学画曲线,根据幼儿不同绘画能力水平提供不同的绘画材料,大胆的练习学画曲线,(贴有小鱼的画纸、碗形状的画纸,妈妈的头像)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学画,教师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给予相应的.指导。

  6、 幼儿大胆的介绍自己的作品。

  延伸活动:

  创设涂鸦墙:贴有小鱼的背景图、妈妈的头像,幼儿可以根据需要在区域中自由的选择进行绘画。

《画》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故事画

  1课时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智育目标]: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自己喜欢的故事或自己编的故事的片断。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故事中主人公设计形象。尝试用色彩来强调自己的情感。

  [素质发展目标]:让学生知道一些有趣的谚语故事或成语故事,了解什么是故事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绘画形式来表现自己喜欢的故事或自己编的故事的`片断。

  [教学难点]:用色彩来强调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水粉画工具、水彩画工具、彩色笔等。

  学生活动设计

  课下让学生收集一些谚语故事或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小朋友收集了哪些谚语或成语故事?

  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后羿射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二、课件演示

  课件来表现《后羿射日》这个故事,学生用语言来转述这个故事:

  1、十个太阳在天上神气活现,土地干裂,河流干了,人们都快晒死了。

  2、后羿接过王母娘娘手中的神箭,决心射下太阳。

  3、后羿拉弓向太阳射击,太阳一个接一个掉了下来。

  4、最后天上只剩一个太阳,后羿成了英雄。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在学生欣赏的同时,进行提问:

  1、四幅画中,为什么第一幅太阳的颜色是那么鲜艳,而第三幅的颜色却暗了下来?

  2、如果是你画这些画,你准备用什么颜色和神态来表现太阳和后羿?

  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故事画。请学生尝试简单地说出故事画的定义。

  三、了解故事画的定义后,学生继续介绍自己喜欢的故事,特别是自己编的故事。

  四、活动评析

  在评析阶段中,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故事画,简单介绍自己的故事,自己先评析,然后其他学生评析,教师作扼要的点评。为了使每位学生的作品都得到评析,可以分成小组评析,各抒己见。

  五、课外延伸

  在课外延伸阶段,进行敦煌壁画中的故事画《九色鹿》的欣赏,并请学生观赏一些泥塑的谚语故事和成语故事,使学生对我国民族传统的故事画产生热爱之情。

  教后反思:

  本课是小学阶段学习中国画方面知识的最后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如何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对文学作品进行描绘,检验一下学生们对中国画的材料及工具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能力,同时还力图在表现故事情节场景中,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作激情,引导他们能够在生活中汲取素材,在收集和查找相关资料及创作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审美能力必须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深入生活的道理。

  在这节课上,学生都作画了,而且都在轻松、认真地画,可见他们对此产生了兴趣。兴趣驱使学生主动、热情的参与和学习,足以表明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所以,一定要巧拨学生的兴趣,由兴趣引发动力,更好地进行创作。

《画》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能够应用绘画知识和临摹学习感受分析山水画作品,说出作品的表现特点并大胆表述自己对画中所表现意境的理解。

  2、掌握树木山石的画法。

  教学难点

  墨色浓淡变化和景物虚实处理的方法,树木的表现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大家有过这样的感受吗?我们到大山游玩常常会感叹大自然的伟大,山中的巨石、高耸的树木,使我们很想用笔把它表现下来!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水墨风景世界,请同学们打开书本33-34页认真欣赏。

  (板书)水墨风景画

  二、欣赏分析

  (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幻灯片中的作品)

  1、 水墨画是中国的国粹,这就是水墨画。(出示课件)

  师(提问):大家觉得它美吗,美在何处?

  生答师总结:它若影若现

  2、 出示课件:这三幅大师作品,描绘的是同样的.内容,概括的说画的是风景,详细的说它画的是什么吗?

  生答师总结:树和石头

  师(提问):那么空白的地方是什么呢?

  生答师总结:就是云和水,这种画法叫做计白当黑,所以我们只要画好树和石头。同时你也表现出了云和水

  三、学画松树

  画好树和石头需要长期的积累,这节课老师教大家画松树(出示课件)这就是松树。

  1、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思考松树有哪些基本特征

  (1) 树的枝干从粗到细(其实这是所有树的基本特征,如果从细到粗,那么这

  棵树就倒了)

  (2) 树皮一圈一圈,像鱼鳞。(这种画法叫鱼鳞法,出示课件)

  2、 经过观察,大家已经掌握了松树的基本特征,可以开始画它了。

  需要如下

  (1) 画松树从树干开始,从上往下画,松树枝干形态各异,树干朝下(示范)

  (2) 画宽树干画树皮,鱼鳞画法,其实就是半圈半圈

  (3) 树叶画法:松树的树叶叫松针,松针的形状很多,有马尾形的,有扇形的

  画松针要一丛一丛的画,将大量的松针进行堆侧,注意聚散。

  (4) 最后加些细节,这叫点苔,主要代表断了的枝干,同时也代表苔藓(松针

  示范)

  四、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欣赏

《画》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懂得在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2、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宝宝,现在我们来比比看谁都认识:

  出示:玲 详 催 奖 幅 叭 脏 筋

  (2)咦,生字宝宝哪去了?找一找,是不是跑到你们的座位上了?哦,原来是跑到词语姐姐那里去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出示:玲玲 端详 评奖 催人 一幅画 叭的一下 弄脏 动脑筋

  (3)顽皮的生字宝宝最喜欢捉迷藏了,它们藏在了句子里,你们能找到它们吗?

  a、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b、“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c、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d、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4)你们平时是怎么表扬自己的?那你们认为你们刚才的表现怎么样?那就表扬一下自己吧。

  2、检查读课文:句子读得这么好,我相信课文一定读得非常棒,谁愿意读?(五名学生分段朗读)

  二、理解课文

  1、课件出示玲玲的画。同学们的表现太好了,我奖励你们欣赏一下玲玲的画,玲玲画的是什么?

  2、是啊,这幅画画的是玲玲家里的一角,玲玲画了很长时间才完成的,所以,玲玲自己觉得怎么样?你从哪里知道的?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玲玲的心情了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玲玲对自己的画很满意?

  (2)“端详”是什么意思?那怎样的看才是端详呢?现在你们就是玲玲,请你仔细地端详端详这幅画。用“端详”说一句话。

  (3)谁能读好这句话?

  3、就在这时候,爸爸催玲玲睡觉,可是,意外发生了?(出示弄脏的画)自己读课文,看看这时候玲玲是什么表现?爸爸又是什么表现?(请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爸爸和玲玲的对话)

  (1)这时候,玲玲的心情又会怎么样呢?(难受、着急)

  (2)现在你们是玲玲,谁来读读第四自然段,让我从你的语气里和你的表情里读出你的难受和着急。(请2-3名学生读、齐读)

  (3)“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听了爸爸的话,玲玲是怎么做的.?

  请你们读第八自然段。

  (4)谁来说说,玲玲是怎么做的?

  a、出示图,看,这就是玲玲修改后的画,你觉得怎么样?这只小花狗真是可爱呀!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b、出示: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了什么?

  (5)出示幻灯片,玲玲的心情跟刚画好的心情一样吗?

  4、出示爸爸的话。爸爸又是怎么说的呢?现在,谁来当爸爸,跟玲玲说说话?指读。爸爸这时是什么心情?为什么?

  三、总结

  1、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获得了一等奖,玲玲多高兴呀!你是玲玲,你从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

  2、是啊,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谁来说说课文里的坏事指的是什么事?好事指的是什么事?那爸爸的话有道理吗?我们要把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现在我们就认认真真抄一遍吧。

  四、扩展,小组讨论

  我们知道了遇到困难要动脑筋解决,那么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画》教学设计13

  设计思路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个简短有趣的故事学生并不难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再读中理解概括文章内容,并通过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换词、读单个生字等多种形式来学习生字。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等形式体会玲玲由满意一着急──战胜困难后的喜悦的情感变化,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品味、思索、铭记爸爸简短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玲、幅”等8个生字,会写“脑筋”一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句子字条、一张画

  教学重点

  1.读好玲玲和爸爸的对话。

  2.理解并背诵第九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边讲故事边出示词语:同学们,有个叫玲玲的小朋友,她画了一幅画,想看看吗?(出示课件)瞧:这就是玲玲画的──《我家的一角》,她画完后,非常满意,左看看,右看看,端详着自己的画,越看越满意,越看越喜欢。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可是玲玲不小心,把画给弄脏了。玲玲急得哇地哭起来,再画已经来不及了,明天又要交,这下可怎么办呀?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后面发生的事吗?今天,我们一块来学习(板书:玲玲的画)。

  2、齐读课题。

  二、读文识字

  同学们:打开书,翻到25课(板书:25)咱们认真地读一读,边读边把黑板上的这些词语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小组内交流你的识字方法。

  1、自由读文。

  2、检查生字读音并正音。

  ①借助拼音读生字。 ②全班齐读课文中的词。 ③抽一组开火车读词语。

  ④换词全班开火车认读生字。 ⑤去掉拼音抢读生子,组词。

  三、朗读感悟

  生字我们学的很好,想再读课文吗?这遍我们要读得正确流利,读后告诉老师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过度:玲玲仔细地端详着自己的'画特别满意,可是不小心,把画弄脏了,急得哭起来,谁想接下去读一读。想读的站起来齐读(5-10自然段)

  你们读的真好,老师这有几个句子谁想有感情地读一读。

  1.出示句子:

  “怎么了,孩子?”爸爸放下报纸问。

  “我的画脏了,另画张也来不及了。”

  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① 学生自由练读。

  ②指名读,你能读好哪句?你为什么这样读?(你读出了什么?)

  ③评议:他读得怎样?你能试试吗?

  ④齐读。读中对反问句引导理解,并转换肯定句式。

  ⑤师生合作读,男同学读爸爸的话,女同学读玲玲的话,老师读叙述部分。

  2.玲玲听了爸爸的话后,玲玲怎么做的?

  ①找到书上的句子读一读。

  ②指名读,评议。

  ③齐读。

  ④看着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她满意什么?

  3.玲玲把这幅满意的画交上去,结果怎样呢?

  ①齐读第10自然段。

  ②为什么这幅画能得一等奖呢?如果你是评委,你会怎么评这幅画呢?

  ③出示玲玲的画,学生评这幅画。

  ④小结:是啊,同学们说得好,就是这只濑洋洋的小花狗,为这幅画增添了情趣,使这一幅有了生机,有了家的温馨。瞧,小花狗睡在这儿多舒服、多安心啊!连它也恋上了家的这一角,我想:这也许是这幅画能够得一等奖的原因吧。

  4.这就正如玲玲爸爸所说的(出示字条)。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① 齐读。

  ② 背诵玲玲爸爸说的话。

  ③“坏事”指什么,“好事”指什么?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六

  ④指导书写“脑筋”一词(师范写,学生练习,评议)。

  5.默读课文,

  ①思考玲玲的情感变化,以及学习文中两个人物的哪些优秀品质。

  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启发思维,课外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呢?坏事能变成好事,你遇到过吗?好好想一想,咱们下节课再来交流。

  板书设计:

  玲玲的画

  坏事

  变

  好事

  动 脑筋

《画》教学设计14

  设计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简单,语言朴实,对话较多,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浅显的故事之中。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的主要线索,爸爸说的最后两句话揭示了课文主题,蕴涵了深刻的道理。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导入:同学们喜欢画画吗?你平时都喜欢画什么?在画画的时候,你有没有遇到过什么烦恼的事?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中的主人公玲玲就在画参赛画时遇到了一件让她急得哭起来的烦心事,那是一件什么样的烦心事,玲玲又是怎样解决的呢?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玲玲的画》。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想想你怎样记玲玲的“玲”字(齐读课题两遍,说说怎样记住“玲”字)。

  3.过渡:下面,就让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玲玲遇到什么烦心事。

  二、初读课文,扫清读文障碍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多媒体出示生字、生词,抽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四人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全班交流,大家评议)

  2.多媒体演示符合课文内容的三幅画——玲玲刚画好的画、弄上墨渍的画、把墨渍变成了小花狗的画,引导学生理清文章顺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四、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玲玲心情发生变化的语句,并说说玲玲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板书:满意(完成画作)→伤心(弄脏画面)→满意(巧添小狗)

  2.齐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爸爸和玲玲的对话。

  3.多媒体演示爸爸和玲玲的对话,同桌分角色练读。

  4.指名在全班分角色读对话,教师相机引导。

  引导:爸爸和玲玲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展开三次对话的?爸爸的话和玲玲的话应该怎样读呢?(第一次对话:爸爸的话要用关心、催促的语气来读,玲玲的话要表现出玲玲为自己画好了参赛画而感到满意的语气;第二次对话:玲玲的话要读出紧张、着急、伤心的语气,爸爸的话要用沉稳、安慰的语气来读;

  第三次对话:爸爸的话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5.男女生对读。

  6.师生合作,男生读爸爸说的话,女生读玲玲说的话,老师读叙述。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五、合作探究

  1.出示课文挂图,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插图的段落。(第九自然段)

  2.齐读第九自然段,想想爸爸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3.多媒体演示句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1)齐读,边读边想: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2)四人小组、全班交流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教师相机引导。

  引导: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又指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归纳:这里的“坏事”是泛指做得不如意的事情,并不是指违纪违法之类的坏事;这里的“好事”泛指通过自己开动脑筋,想出办法,把做得不如人意的事情变成令人满意的事情,并不是指助人为乐之类的好事。(板书:好事、坏事、获一等奖)

  (4)教师小结。

  爸爸说的这两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在生活中对待事情好坏的态度,我们不能把一些暂时没有做好或不小心做错的事情都看成是坏事,因为好坏是可以转化的;二是指遇到事情办得糟糕的时候,我们不能惊慌失措,而应沉着冷静,开动脑筋想一想弥补的办法。

  六、回归整体,进一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1.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对玲玲和自己说?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遇到过的话,说说你是怎样解决的呢?

  2.教师总结谈话:是啊,生活中有些事真是有意思!弄脏画面的一块墨渍,眨眼间能变成可爱的小花狗;蜜蜂竟然当向导引领着列宁顺利地找到了养蜂人;因为自己长得丑而遭到别人欺负、讥笑的丑小鸭,原来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生活就是这样,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碰到问题,我们要认真想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板书:开动脑筋

  3.同学们喜不喜欢课文中的玲玲?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对玲玲的喜爱和赞美的心情齐读全文。

  七、实践活动

  回到家里,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或自己从书刊中再找一个开动脑筋、变坏事为好事的小故事讲给班上的同学听。

《画》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沙画瓶。

  用沙子把瓶子包裹出来,在上边画画。

  教学目标:

  1、通过制作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

  2、使学生在玩耍的过程,轻松愉快上课。

  3、通过介绍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沙画瓶,并学会如何制作。

  2、难点:涂色的细致性。

  课前准备:

  沙子若干、水粉颜料若干、水粉笔、白乳胶。

  教学设计:

  一、导入自我介绍

  大家好,很高兴在这个阳光明媚,春暖花开的日子里与大家在少年宫相见,我是一名美术教师,也是今天你们手工创意的老师,我姓刘,大家可以称呼我刘老师。

  我们少年宫的手工课是个人制作,分享材料的课程,每个人都有作品,但是材料与工具都是要小组共享的,今天我们这节课就要学会分享。

  既然我们到了教室,那么在纪律和卫生这些小的问题上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对不对?学生集体回答(是的)

  师:既然你们表现这么好,那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聊聊小时候玩的.游戏吧?

  生:回忆游戏,电脑、骑单车......

  师:堆沙子、或泥巴,这是我们小时候玩的游戏,你们想体验一下吗?

  二、新授课

  1、出示课题——沙画瓶

  什么是沙画瓶:用沙子在瓶子上作画。

  师:(观看沙画瓶的图片)这些瓶子有什么特点?

  生:观察图片,总结其特点。

  师:并对学生所说进行补充,并总结。

  2、制作材料介绍

  师:图片上的瓶子是通过什么材料工具制作出来的?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出示ppt)

  三、绘制流程

  师:现在是不迫不及待了,在制作的时候要保持纪律和卫生。

  (一)开始操作

  1、涂乳胶

  师:把瓶子的每个角落都均匀的涂上白乳胶。

  2、粘沙子

  师:把沙子均匀的粘在瓶子上,看不到瓶子为佳。(演示)

  注意:

  1、不能把沙子弄在地上。

  2、不能用沙子打闹玩耍。

  3、晾干并画图纸。

  师:粘好沙子之后就开始晾干,在晾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绘制图纸,根据瓶子的外形,画图案,(每组发一张白纸,把瓶子的外形画上,在画图案)讲述图案。(演示)

  4、画外形

  师:把画在图纸上的图案,用黑色颜料画在瓶子上,晾干。注意:画的时候要细致,注意水分。

  5、填颜色完成

  师:晾干就开始填颜色,颜色鲜艳,不混色。

  (二)学生质疑:对制作过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老师进行解说,并适当演示。

  (三)学生出现的问题

  1、涂乳胶不细致;

  2、玩沙子;

  3、水粉掌握不好;

  4、涂色不细致。

  (四)桌面卫生

  收拾自己的桌面、地面的卫生。

  四、学生作品创意展示

  师:今天的沙画瓶完成的特别好,我们选一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他们组的作品。

  展示内容:讲述自己的作品名称、制作感受和寓意并根据作品来展示一下。

  五、学生作品展示

【《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画》教学设计07-02

画的教学设计09-02

画的教学设计09-07

《画》教学设计04-23

《画》教学设计06-14

《画》课件教学设计07-09

《画》教学设计课件07-09

《画嗅觉》教学设计03-15

《画角》教学设计04-25

《树叶画》教学设计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