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的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29 10:07:4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的语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设计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了解文章通过对童年趣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乡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学习本课要认的8个字,理解“沐浴”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在默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

  教学准备:

  文字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要认的8个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沐浴”等词语的意思。

  2、自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粗知文章大意。

  3、小结阅读方法,并按着此种方法自学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自读。

  2、纠正错误读音。

  3、在语境中理解新词的意思。

  二、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

  1、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2、想想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欢乐?

  3、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介绍阅读方法

  1、如果想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应如何学习呢?

  提示:回忆前几课学习时,是用什么方法学习课文的?

  2、教师帮助学生小结并提供一些阅读方法。

  (1)读:抓住文章主要的内容读。

  (2)画:画出文章重点词语。

  (3)思:思考不懂的问题,思考课文为什么这么写。

  (4)议:和同学交流看法,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作业:

  1、认真读书,认识8个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了解文章通过对童年趣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乡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默读、品味重点语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学习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文字片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回忆本文主要写什么事及本文的写作顺序。

  1、主要写童年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的欢乐。

  2、按总分方法记叙的。

  二、交流自学的收获,提出不懂问题。

  1、做柳笛带来的欢乐。

  (1)找出描写做柳笛动作的词语,读一读。

  (2)从动作中感悟到什么?

  (3)自由读,指名读。

  2、吹柳笛带来的欢乐

  (1)课文通过以下几点体现欢乐之情的。

  愿怎么吹就怎么吹

  吹出的音色各不相同

  我们的样子

  (2)边读边说自己从中怎么体会到这份欢乐之情的。

  (3)小组合作读。(分3个方面读)

  (4)出示文字片

  春天把自己的歌声藏在柳树的枝叶里,每个孩子都有本事把这歌声找出来。

  ①请你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点:春天无处不在,柳笛吹出的歌声正是那藏在柳树枝叶里春天的歌声。是孩子们用吹柳笛的办法让人们听到这美妙的歌声。从中可以看出故乡的柳笛美、故乡的孩子聪明、可爱。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眷恋、热爱之情。)

  ②自己读读这段话,感受这份情感。

  3、榆钱给孩子们带来怎样的欢乐?

  (1)摘榆钱

  ①找出描写榆钱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②思考: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③你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结:童年的趣事令人回味,令人向往。

  4、回读全文,讨论解决:

  为什么开头写柳树、榆树树的样子?与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有什么联系?

  5、总结全文,谈收获。

  (1)学习组材方法:先总后分。

  (2)情感体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对大自然热爱之情。

  (3)如何学习略读课文:

  初读,了解大意——自学生字,提出不懂问题——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解决不懂问题,感悟重点语句——积累好词佳句。

  五、布置作业:

  1、积累好词佳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应会读字:镶、嵌、蕨、褐、嘟、噜,掌握多音字:担、曲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重点段及表达顺序:

  重点段是第2、3、5自然段。分别从泉水绿、深、清、有冒不完的水泡等方面进行描写。

  (2)体会方法:仔细读每段的开头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

  生:课前尝试自学

  读熟课文,标画出易读错的生字,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图片、谈话导入

  1素有一城山色半城湖之称的济南,是有名的泉城,那里有一眼泉幽深清澈,绿如翡翠,清似琼浆,常年流水淙淙,似琵琶乐声不断,这是珍珠泉。

  2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济南,亲临珍珠泉,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二、课前尝试检测:

  1.小组内交流难认、难读的生字,先自行解决,解决不了的由组长记录下来汇报,共同解决。

  2.认读词语:“镶嵌、黑里透红、一嘟噜、干涸”订正。

  3.检查读课文:指名分段读课文,评价是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围绕尝试题,小组交流,

  1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 2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四、讨论交流,研读文本

  (一)研读重点:第三自然段

  1一读

  泡泡有趣

  a从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

  实验小学:谭燕

  a都读读,在这句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b你感受到的是什么?(有趣)

  c水泡怎么就会扑哧一笑呢?

  是水泡绽开的声音,把水泡当作人来写这句叫拟人句,能更好的表现水泡活泼可爱,读读吧!

  a为什么说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而不说射下呢?(有密密的树叶遮挡着,有些光线被遮住了,有些光线穿过缝隙照到地上,所以用筛下一束束金光。)

  b多有趣啊!读好这个字:筛

  a水面和潭底怎么样?(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是什么在交错着?

  b这句写出了泡泡的什么特点?(颜色多五光十色)都有什么样的?除了这些还有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省略号)

  c你感受到了泡泡怎么样?读出来。

  d这一自然段给我们介绍了珍珠泉的泡泡不仅有趣而且漂亮,如果让你给这一段分层次的话,你准备怎样分?自己在书上有/表示出来。

  2二读,将体会到的美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三读,看看作者是怎样将这种美表达出来 。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并抓住自己的所看、所听和联想进行表达的写作方法。

  (二)研读次重点

  珍珠泉有哪些特点?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1) 水美

  a你觉得那是一潭怎样的水?(概括:绿)

  绿: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谁把谁给给染过了?真的吗?(比喻句)为什么要这样比喻?(突出绿)

  b这么绿的水,你可以说它绿的像什么?(绿如翡翠、碧玉)绿如翡翠一个比喻句使我们对泉水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读出来吧!

  c这么绿的一潭水它的周围又是怎样的?

  d那潭水绿如翡翠,它还是一潭怎样的水?(概括:清 深)

  清 深:水是那样深,又是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

  都读读,你的脑海仿佛出现了怎样的一幅图画?多美啊!谁能融入自己的.感受把这句话读好。

  2生感情朗读。

  (三)情感升华。

  1.珍珠泉确实很美!每当作者来到珍珠泉边,看到这样绿、这样深、这样清的水,还有那

  2.学到这你知道珍珠泉名字的由来吗?(泉水青绿,如晶莹的珍珠;水泡闪亮,如彩色的珍珠。

  3.面对美丽的珍珠泉,作者吴然充满了无限的遐想,谁来把第5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4 从这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爱家乡 爱珍珠泉)读出对珍珠泉,对家乡的爱吧!

  四、写法运用,二次尝试。

  同学们,作者为什么能把家乡的泉水写得如此之美,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爱,对泉水、

  对家乡深深的爱。你们也一定深爱着自己的家乡,只要大家留心观察,就能发现许多像珍珠

  泉那样美丽又令人难忘的地方,也动笔写一写。”。

  板书设计:

  珍珠泉

  绿清深冒不完的水泡

  爱自然、爱家乡

  限时检测题: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设计3

  (一)情景导入。

  教师:你有过赛跑的经历吗?跟谁赛跑?跑的结果怎样?

  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借机询问:你们大部分都是和同学和家人赛跑,那你们和时间赛跑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林清玄的一篇优美散文《和时间赛跑》。林清玄先生的散文文笔清新流畅,情感浪漫醇厚,风格朴实感人,有人说,读他的散文有如饮一杯甘美的山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一品这杯甘美的山泉,看看谁能品得其中的真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出示词语,指名读。(出示课件词语,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带要求读课文,整体感知,画出体会最深的句子,并写下自己的体会。(出示阅读要求,让学生有目的的去读,写下的体会,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

  (三)品读课文,深层领悟。

  1、品读第四自然段。

  结合着学生的汇报问:爸爸看到“我”为失去外祖母哀痛的样子,对“我”说了什么话?(学生读爸爸的话。)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找一找这段中说到了哪些事物永远都不会回来了。(学生默读,标画,汇报)

  师总结:我们来概括一下,到底是什么事物永远都不会回来了呢?

  昨天、爸爸的童年还有外祖母。

  指导朗读:当爸爸和自己的孩子说起这些的时候,他会是怎样的心情?

  师总结:看来,这一段当中凝结了爸爸太多的感情。有失去亲人的悲伤,有挽留不住时光的无奈,还有对孩子的一种安慰。这么多复杂的感情纠结在一起,你能读出来吗?请你试一试。

  2、学习第六、七自然段。

  课文当中还讲到了哪些事物也是这样永远不会回来了呢?请你把相关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注意:尽可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交流:太阳,小鸟飞行,并指导这两段的朗读。(学生交流到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是今天的太阳时,出示日出日落的课件,让学生感知时间的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间。)

  3、过渡:当作者懂得了父亲的话中包含了这么深的蕴意,于是他决定和时间赛跑。他赛跑的结果到底怎样呢?(学习课文后三自然段。)

  第八自然段讲我跑赢了太阳,你从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是(指导学生朗读。)

  师总结:读得时候节奏稍微快一点就更能突出作者这种愉快、兴奋的`心情了。

  (学生再次练习朗读第八自然段,很投入)

  这段话当中出现了三个“有时”。听老师读,你能体会到什么?

  (教师范读:“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赛,有时一个暑假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

  生谈,师总结:我在读的时候想到在我小的时候,我和太阳和西北风赛跑,我赢了,我能够十天就把一个暑假的作业写完,那真的是一件值得回味的美好的事情。同学们,这就叫读出感受。你们再来试试。

  (学生练习读)

  4、作者说,在后来的二十年来,他一直和时间赛跑,并因此而受益无穷。那真的能跑过时间吗?学生读文中的相关语句。

  师:也就是说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就等于延长了时间,就是在和时间赛跑。请你们再来读读这句话,在读中体会体会。(学生练习)

  5、作者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最后想告诉我们: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反复读,读出成功的感觉。

  6、学生谈学习课文的收获。

  (四)课文拓展。

  1、像作者这样的人、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正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来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与时间赛跑!你们看——(出示图片,让学生了解到我们身边的很多人时时刻刻在和时间赛跑)

  这是去年汶川大地震后,解放军战士在和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抢救伤员,因为他们知道,用的时间越少,伤者生还的希望就越大。

  对田径运动员来说,冠军与亚军的区别往往就差那么零点零几秒,所以他们一直在和时间赛跑。

  对医生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所以他们也在和时间进行着赛跑。

  2、老师这里还搜集了一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五)总结。

  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和时间赛跑》一课,从中获得了很多的启迪。将来有一天,我们也会和作者一样长大,面对我们的孩子,我们会告诉他——

  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请同学们全体起立,把这句话声音洪亮地送给台下听课的老师,让我们一起和时间赛跑。

  板书:

  和时间赛跑

  外祖母去世

  ↓和时间赛跑→获得成功

  时间飞逝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设计4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第四组教材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花钟》讲对植物的有趣观察和发现;《蜜蜂》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玩出了名堂》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一篇略读课文《找骆驼》,一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并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

  第四单元专题是“细心观察”,在教材导语中提示了本专题,又提示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口语交际”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习作” 则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而“宽带网”则引导学生去搜集和阅读更多的观察与发现的故事。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交流。从中可以看出各种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38个、词语49个。

  3、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背诵、积累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对科学的兴趣和认真观察的习惯,启发学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背诵、积累优美的语言。

  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和能力,学习写观察日记。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积累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

  2、组织语文实践活动,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3、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教学方法:

  一、加强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整合

  1、话题提供习作的素材。

  2、说得有序、清楚是写得连贯、生动的前提。

  二:加强小练笔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练笔资源。引导学生写写观察日记

  2、有效利用生活中的练笔机宜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3、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给他们一些美好的感觉。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大象保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同上

  教 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能力目标: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3、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大象是怎样保护了主人的娃娃的。

  教具准备

  小黑板出示生词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一)启发谈话: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大象很有力气吧,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并学习一篇描述大象救护小娃娃的故事。

  (二)自学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能够读准字音,借助工具书查找和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

  2、相互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二、感悟理解

  1、 1、再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2、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交流讨论。

  3、说说自己受感动的原因。

  引导理解: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l课文的故事性很强,情节描写也非常生动,要让学生通过多读课文把故事的情节弄明白, 而感情到大象的勇敢和对主人忠诚温顺的性格。可让学生把课文中使自己最受感动和自己认为描写最生动的地方说一说。

  1、 说说大象是怎样救助 娃娃的?

  2、 1、主人把娃娃交给大象,鬣狗来犯,大象和鬣狗进行搏斗。

  3、 2、大象继续和鬣狗搏斗,最终把它们打败赶走。

  4、 3、大象成功地保护了主人的娃娃,卡林夫妻对它十分疼爱和感激。

  4、学生应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相互解答。 以读代讲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读题解课文内容。

  过程中渗透实现以下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能力,并在评价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三、总结全文,归纳板书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大象具有什么品质?你有什么想法。

  2、本文为我们描述了这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头勇敢、忠诚的大象,让我们感到的确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对待我们的动物朋友呢?(请一两个同学说一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关心爱护它们,把它们作为我们的朋友对待。

  四、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花篮”。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3、小练笔: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人应该怎样对待动物?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大象保姆

  猛撞大树踩狗抛尸

  奋勇搏斗身负重伤

  舍身相救感激不尽

  勇敢、忠诚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世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人间爱的暖意。

  3.掌握38个生字和49个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人间爱的暖意。

  2.体会爱无处不在,爱包含在生活的细节中。

  3.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得到爱是幸福的,献出爱是快乐的。

  设计理念

  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教学中要加强整体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设计说明

  单元学习活动名称:“献出我们的`爱”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模块:

  1.《掌声》(2课时)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爱,就是鼓励和信任;爱,就在我们的掌声里。

  2.《一次成功的实验》、《给予树》(5课时)使孩子们感受到得到爱是幸福的,献出爱是快乐的。其中《一次成功的实验》在原有爱理解的基础上,让孩子们明白谦让是爱,服从指挥也是爱;《给予树》意在使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献出爱有时也需要我们牺牲一些东西。

  3.《好汉查理》(1课时)让孩子们明白生活中还有另一种爱——当你献出爱给别人时,你也得到很多很多:成长、快乐、幸福------。

  4.“口语交际”(1课时)这次活动围绕夸夸我的同学这一主题进行。活动目的不仅是练习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把生活中和同学一起的日子里的得到的各种爱一一进行盘点,明白生活在爱中是多么幸福。

  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永远是语文教学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新教材的阅读教学因为其所选文章文质兼美、内涵丰富、汉语表达纯正、文体多样,而使她分外美丽。在教学中切入重点,贯通全文;精当提问,开放大气;引导质疑,深入探究;感悟体验,注重朗读。

  一、情感融会凸显主题

  献出我们的爱

  二、切入重点贯穿全文

  课文中这样三句话是课文的重点“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女孩不假思索的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应该在教学中重点加以朗读、品读、悟读。

  三、巧用练笔文道结合

  1、课文间的整合。第31课《给予树》一文后面有一个小练笔:圣诞节快来临了,圣诞老人有很多小礼物要送给小朋友,有英子、英子的同学、做实验的小女孩、金吉娅、得到洋娃娃的小女孩、查理、杰西,你觉得圣诞老人第一个礼物会送给谁?他会在圣诞贺卡上写上什么呢?请小朋友写一写,相互交流。

  2、与口语交际的整合。“圣诞老人还会把圣诞贺卡送给我们班的哪些小朋友呢?请学生站起来说说理由。”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翩”等三个生字,学会“蓬”等10个生字,。理解“挨挨挤挤”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朗读感悟,情境体验,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美。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爱美的情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激情导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12课《荷花》和老师一块书写课题课(强调“荷”的书写。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3、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

  4、师:荷花,又名莲花、水华、芙蓉、玉环等,叶圆如盖,花大叶丽,出污泥而不染,为人们所喜欢,有红粉紫白等颜色,有的还有彩纹,大而艳丽。

  原产于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美丽高洁。宋朝周敦颐《爱莲说》赞誉荷花是“花种君子”给予荷花很高的评价。

  荷花这么美,相信同学们学了课文,会觉得这些荷花更美。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

  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那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我们先来看看这节课的第一个学习任务

  出示任务一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学习策略

  1、小组内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

  2、读准生字的'读音,并组词。

  3、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4、说说清香饱胀破裂挨挨挤挤翩翩起舞的意思

  小组内分工,做好展示的准备

  自主学习小组学习交流,教师巡视

  展示交流

  1)选小组上台展示交流生字的学习,其他组的同学补充

  出示挨挨挤挤莲蓬花瓣嫩黄

  花骨朵儿翩翩起舞饱胀破裂

  姿势一幅画舞蹈昨夜

  好梦了不起

  hé荷花g花骨朵

  hè荷枪实弹g骨头

  师:老师提醒大家注意,“蓬”“裂”的写法,书上描红

  任务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策略

  1、大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美的句子划下来。

  2、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段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意思。

  小组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学生学习情况

  全班展示交流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在读中整体感知。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这段写了什么,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

  2、读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

  3、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4、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

  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总结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我们学习一篇文章不仅要知道写了什么,还要知道文章是怎样写的,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三、检测导结

  1、比一比再组词

  莲()蹈()裂()翩()

  逢()滔()袭()编()

  2、这篇课文是按照观察的顺序描写的:

  闻到花香——()——()——()——回到现实。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通过亲身观察、参观集市和超市,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培养学生勤于观察思考的习惯以及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

  2、在单元学习时,理解并积累有关商业用语,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3、通过学习与活动,使学生懂得购物应该有计划,有方法;

  4、阅读《第一次买东西》,联系自己第一次购物的经历,进行交流;

  5、学会购买东西,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注意语言的训练及积累,从而调动起学生表达的积极性;

  6、创设情景,进行口语交际的练习,使学生在学习和社会交往中养成合作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认识社会,了解经常发生在生活中的贸易行为;同时增长一些生活经验,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集市和超市;

  2、学生:课前利用休息时间,深入集市和超市进行观察,并做好有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

  教学过程:

  (一)、揭示单元主题,引导质疑:

  组织、引导学生亲身观察、参观集市和超市;

  全班交流自己在集市和超市的所见所闻,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点评】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单元主题质疑,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归类练习,积累提高:

  1、交流心得,练习对商品进行简单的归类:

  (1)学生在亲身参观、感受集市和超市的景象后,在4人或6人小组里进行参观心得的交流;

  (2)在认识集市和超市中的商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商品进行归类的练习,从而让学生更广泛地积累、了解与学生自己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一些日常商品,如“粮食类”、“副食类”、“文具类”等等;

  2、开展“量词宝宝找妈妈”活动:

  (1)学生在认识、介绍各种商品时,会接触大量的、与物品名称密不可分的量词。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地广泛地接触、积累量词;

  (2)开展“量词宝宝找妈妈”活动。帮助学生在游戏中,积极主动地充满情趣的进行量词与相关词语的搭配练习;

  3、了解商业专用语和符号,积累词语,拓展提高:

  (1)引导学生查阅有关商业道德的故事,通过演一演、说一说、讲一讲等形式让学生明白其含义及道理;

  (2)了解商业专用语和符号,积累相关的词语,如:“信用卡”是指银行发给储户的一种代替现款的消费凭证等。

  【点评】这个环节,先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查找的有关内容,生生互动,相互帮助,合作学习。

  (三)、制定购物计划,设计购物清单:

  学生与自己的`父母商量制定自己的一次购物计划。通过让学生参与此项开放式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知道在家庭日常生活中购物应该有计划,明白只有和家人商量购物才能使计划更经济实效;另一方面又可以加深学生与父母的交流,体现亲情与合作,可谓“一举两得”。

  【点评】此环节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在与父母的交流合作中,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相关内容。

  (四)、妙笔生花,感悟升华:

  在仔细阅读《第一次买东西》后,学生仿照作者写到的内容,把自己的购物经历试着记叙下来。

  【点评】教师引领学生走入本单元后,放手把空间还给学生,学生尽情地发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提问、理解、表达。

  (五)、亲身参与,拓展延伸:

  介绍自己购买的一种商品,引导学生注意应按一定的顺序,如由上到下、从里到外等来介绍。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不断升华,层层提高,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这种开放性学习,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完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活动反思:

  本单元作为一个开放单元,在学习时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这种开放性学习,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完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作为教师,我们应放下教师的架子,与学生们平等的一起探究、一起学习,这样就可以体验到全新的教师角色所给我们带来的欣喜——开放单元的学习并不仅仅是一个“教”字。在活动选择时,我们应该用自己比较丰富的经验,充当学生选题的协助者、引导者;在探究过程中,我们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研究者、发现者、创造者,更是为学生铺路搭桥的组织者;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与他们一起反思,是他们的支持者、激励者;当活动的研究成果诞生后,我们又是一个真诚的欣赏者,为学生创造展示机会、体验成功快乐的建造者!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会认“萝、卜”等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开充分的想象,提高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3.通过阅读,了解故事中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是怎样帮助了别人,感受文学作品的诙谐与幽默。学会预测故事,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

  4.引领学生续编故事或创编故事。

  【教学重点】

  1.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2.学会预测故事,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

  【教学难点】

  引领学生续编故事或创编故事。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课件出示2)“一个胖娃娃,埋在地底下,头顶绿襟穿红褂,夏天播种秋天拔,小兔子们最爱他。”学生猜谜语,教师小结:其实这是胡萝卜啊。

  2.(课件出示3胡萝卜图片)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谁爱吃胡萝卜?有一个老先生也很爱吃胡萝卜,大家都叫他胡萝卜先生。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关于胡萝卜先生的故事,这个好听的故事藏在一本书里?想不想来看看?

  3.(课件出示4)观察图片,你看到了谁在干什么?你觉得他看上去是一位怎样的先生?这位先生就是故事的主人公胡萝卜先生。这个故事的题目就是——《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作者是王一梅阿姨。

  4.(课件出示5)介绍王一梅:儿童作家,共发表短篇童话300余篇,出版作品八十多部,获得了许多的奖项。今天,她给我们带来的这个故事名字叫做——《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齐读课题。(板书: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5.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么?(老师不禁要问:他的胡子怎么了?有什么特别的?)想不想知道答案?好,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词语。(课件出示6)

  发愁 浓密 近视 沾到 继续 街口 风筝 牢固

  晾晒 尿布 飘动 胡萝卜 匆匆忙忙

  师生共同指正:注意读准翘舌音“愁 视 晒”,注意读准轻声“胡萝卜”的“卜”及“风筝”的“筝”。

  3.识记生字

  你是如何认识这些生字的?

  (课件出示7) 出示生字:愁 沾 晾 萝 卜

  熟字加偏旁:秋+心=愁 日+京=晾

  形近字辨析:萝一箩

  减一减:“下”减掉横就是“卜”。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三、理清文脉,了解文意。

  1.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

  2.按提纲“胡萝卜先生刮胡子——胡萝卜先生吃果酱——胡萝卜先生帮助放风筝的小男孩——胡萝卜先生帮助鸟太太”给全文分段,再试着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胡萝卜先生常常为胡子发愁,因为他有着浓密的胡子,必须每天刮胡子。

  第二段(2~4自然段) 有一天,胡萝卜先生匆匆忙忙刮了胡子,就吃着果酱面包上街去了。他漏刮了一根胡子,胡子蘸到了甜甜的果酱,这根胡子一点一点地变长。胡萝卜先生是完全不知道的。

  第三段(5~6自然段))在很远的街口,有一个男孩正在放风筝,线实在太短了,他的风筝才飞过屋顶。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小男孩就扯了扯胡子,他确定够牢固了,就剪了一段用来放风筝。

  第四段(7~8自然段))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当他走过鸟太太家的树底下,鸟太太正在找绳子晾小鸟的尿布。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

  四、品读感悟,深化认识。

  片段一:胡子飞长

  1.(课件出示8):胡萝卜先生常常为胡子发愁,因为他长着浓密的胡子,必须每天刮。(鼓励学生朗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了解到这是个怎样的胡萝卜先生?)(板书:常常为刮胡子而发愁)

  2.(课件出示9):有一天,胡萝卜先生匆匆忙忙刮了胡子,就吃着果酱面包上街去了。因为他近视,就没有发现漏刮了一根胡子。

  (1)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3.(课件出示10):这根胡子长在下巴的右边,胡萝卜先生吃果酱面包的时候,胡子沾到了甜甜的果酱。对一根胡子来说,果酱是多么好的营养品啊!

  果酱很有营养啊,这根胡子会怎样呢?(一点一点地变长)(板书:胡子沾满果酱快速变长)

  4.(课件出示11):于是,胡萝卜先生一步一步走的时候,这根胡子就在一点一点地变长。

  (1)这根胡子会长到多长呢?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课件出示12):只要回头看看胡萝卜先生走了多长的路,就可以知道他的这根胡子已经长了多长了。

  5.胡萝卜先生还在继续走,因为长胡子被风吹到了身体后面,胡萝卜先生是完全不知道的。多有意思的长胡子啊!胡萝卜先生就拖着它走啊走,接下来会发生哪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小朋友的'想象力可真丰富。我们接着来看看书中的故事吧。

  片段二:帮助男孩

  6.(课件出示13):

  在很远的街口,有一个男孩正在放风筝。线实在太短了,他的风筝只能飞过屋顶。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这绳子够长了,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固。”小男孩说完就扯了扯胡子,他确定足够牢固,就剪了一段用来放风筝。

  (1)一个男孩站在街口放风筝,因为风筝的线太短,他的风筝只能飞过屋顶。男孩可着急了,他会怎么说呢?(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2)当胡萝卜先生经过的时候,男孩看见了风里飘动的长胡子,高兴地说:“这绳子够长了,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固。”如果你是胡萝卜先生,你会把自己心爱的胡子给男孩分享吗?(引导学生学会帮助有困难的人。)

  (3)男孩想用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来放风筝,他会怎么说呢?(您好,我可以用您的胡子做放风筝的长线吗?)胡萝卜先生又会怎么说呢? (“没关系,你可以拿去用。”“我很乐意帮助你。”)我们小朋友和胡萝卜先生一样是个和气的人,是个有爱心、愿意帮助别人的人。

  (4)男孩剪了一段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用来放风筝。风筝飞得可高了。想想这时胡萝卜先生和男孩的心情怎么样呀?他会怎么说?(看到男孩这么开心,胡萝卜先生也因为自己帮助了男孩而感到非常快乐!)(板书:男孩剪胡子放飞风筝)

  (5)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师生评议。

  ②教师范读。学生评议。

  ③学生齐读。

  片段三:帮助鸟太太

  (课件出示14):

  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当他走过鸟太太家的树底下,鸟太太正在找绳子晾小鸟的尿布。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

  ……

  1.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又会碰见谁呢?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学生交流)

  2.当他走过鸟太太的树下,鸟太太正在发愁呢?你知道鸟太太为什么发愁吗?

  3.原来鸟太太的宝宝们尿裤子了,她正找不到绳子晾宝宝的尿布呢!当鸟太太看见胡萝卜先生风里飘动的长胡子,她高兴极了。她会怎样说?(学生交流,指名发言,教师小结:“胡萝卜先生,我可以用你的胡子来晾宝宝的尿布吗?”)

  4.如果你是胡萝卜先生,你会再次剪下你的胡子吗?为什么?(愿意,我愿意帮助有困难的人。)

  5.接下来会怎样?(鸟太太剪了一段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系在两根树枝的中间,晾起了一长串鸟宝宝的尿布。)

  (板书:鸟太太剪胡子晒尿布)

  6.鸟太太和鸟宝宝笑得多开心啊,再也不用担心没有干净舒适的尿布了。胡萝卜先生看见鸟太太和鸟宝宝们笑得那么开心,他也高兴地笑了。

  过渡: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

  片段四:续编故事

  1.教师导言: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还会继续长,他还会继续往前走,一路上,他的胡子还可以帮助谁,用来做什么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说一说,也可以写一写、画一画。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

  片段五:欣赏续编故事

  (课件出示15)续编故事一

  乌龟爷爷想喝水,但是没有吊桶的绳子,它看见胡萝卜先生的胡子那么长,就说:“您的胡子能借我当吊桶的绳子吗?”胡萝卜先生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于是他又剪了一段下来,给乌龟爷爷当吊桶的绳子。

  (课件出示16)续编故事二

  蝈蝈乐队看见了胡萝卜先生的胡子那么长,它们把胡萝卜先生围起来问道:“您可以把胡子送给我们当琴弦吗?”胡萝卜先很高兴地说:“可以。”然后就剪了好几段胡子给它们当吉它弦、古筝弦、二胡弦和小提琴弦。

  (课件出示17)续编故事三

  这时,豹子哥哥和豹子弟弟比赛跳绳,豹子弟弟刚跳到一半,绳子就断了。它们看见胡萝卜先生的胡子那么长,就问:“胡萝卜先生,你能不能把胡子借给我们当跳绳?”胡萝卜先生听了,话也不说剪了两段胡子给了豹子哥哥和豹子弟弟。

  (课件出示18)续编故事四

  这时,小鸭子抱着一叠沉甸甸的书走了过来,一下不小心脚下绊了一跤,书全撒到地上,小鸭子整理好书后站起来,走着走着,看见胡萝卜先生的胡子那么长,它就说:“胡萝卜先生,可以把你的胡子借我用一下吗?”胡萝卜先生说“当然可以。”说着剪了一段胡子给了小鸭子,小鸭子用胡子绑好书,一摇一摆地去了学校。

  五、整体回味,感悟主题。

  1.谈话过渡: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他的长胡子飘在后面,不知不觉被许多人剪下,派上了许多用处。让我们再来想想胡萝卜先生的胡子都帮助了谁?

  2.(课件出示19)胡萝卜先生常常为胡子发愁,因为他长着浓密的胡子,必须每天刮。(学生自由朗读。)

  3.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胡萝卜先生有着浓密的胡子,必须每天刮,他常常为胡子发愁。当他发现自己的胡子一次又一次被别人用掉的时候,他为胡子发愁吗?(指名说)

  4.你们说得真棒!胡萝卜先生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了别人,让别人感到快乐的同时,自己也觉得非常快乐,这就是——

  (课件出示20)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板书: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8个字。

  2、能从“佩服”、“干净”、“赞叹”、“胸有成竹”4个词语中选择两个造句。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能通过讨论懂得“我”赞叹的是什么。

  5、了解阿玲指挥小象帮助别人的事情,感受小象的聪明乖巧和阿玲热心助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阿玲指挥小象帮助别人的事情,感受小象的聪明乖巧和阿玲热心助人的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小象的聪明乖巧是阿玲训练和指挥的。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多种方法,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8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通过讨论懂得“我”赞叹的是什么。

  4、了解阿玲指挥小象帮助别人的事情,感受小象的聪明乖巧。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字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阿玲指挥小象帮助别人的事情,感受小象的聪明乖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听到大象这个动物的名字,你都知道些关于它的哪些知识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认识一下曼谷的小象,看看它能给咱们带来什么。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

  3、小组互相检查,做到正确、流利。

  4、默读课文,想一想:

  1)课文中的这只小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1个词语或是1句话表达你的感受[Y1]。

  2)那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Y2]?

  3)汇报。读一读画下的句子。

  4)那么通过小象的种种表现,你对小象和阿玲表现有哪些感受?小象为什么会如此乖巧呢[Y3]?

  5)多么乖巧的小象啊!我心中暗暗赞叹……,“我”赞叹的是什么呢[Y4]?

  (二)学习生字。

  1、指名读一读本课的生字、词语。

  1)读一读,指名读。

  2)重点指点读音:乘泞冲

  3)重点指点字形:胸晰乖

  2、出示生词:司机妇女绣花奇迹佩服干净乖巧赞叹铜铃声胸有成竹

  (个别读、小组间互相检查读一读。)

  3、把字词带到课文中读一读,做到正确流利。

  (三)听写本课生字。加强生字的.掌握。

  (四)练习朗读课文。多种形式读:小组读,评出好的读,自选段落读……

  三、作业: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本课的生字及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从“佩服”、“干净”、“赞叹”、“胸有成竹”4个词语中选择两个造句。

  3、通过阿玲的三次微笑,加深学生感受小象的聪明乖巧和阿玲热心助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感受小象的聪明乖巧和阿玲热心助人的好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词语意思,能从“佩服”、“干净”、“赞叹”、“胸有成竹”4个词语中选择两个造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曼谷的小象这节课。

  二、新授:

  1、自由读课文,读己的语气。

  2、默读课文,找出阿玲微笑的地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下来。

  3、汇报有几次微笑。

  4、指名读。

  1)第一次:“她冲我们微微一笑……”,你能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阿玲是个怎样的人?

  (结合课文,理解阿玲愿意帮助我们。)

  2)第二次:“阿玲抽回了手,笑眯眯的摇了摇头……”,这句话又表现了什么[Y5]?

  3)第三次:“她却摆摆手,笑眯眯的……”,这句话呢[Y6]?

  5、带着你们对小象和阿玲的感受,再读一读这课文,做到有感情的朗读。

  6、从“佩服”、“干净”、“赞叹”、“胸有成竹”4个词语中选择两个造句。

  1)从课文找出有这4个词语的句子,说一说词语的意思,体会用法。

  2)结合对此语的理解,选择其中的两个造句。

  3)集体订正。

  三、课堂:阿玲的这种热心帮助人的好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希以后也争做一名热心帮助人的少先队员。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设计11

  教材简析:

  本文叙述了孙中山小时侯学习的故事。“不懂就问”不单是一个学习习惯的问题,它反映了学习者的乐于思考和探究的学习态度、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迫切求知的热情。孙中山长大后能够开创辛亥革命的伟大事业,与这种态度、这种精神、这种热情有密切的联系。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着力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好习惯,也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多角度考虑的。学习时,要体会孙中山不懂就问、敢于质疑的精神,明白“不懂就问”的好处。

  教材安排了认字17个:私、诵、思、例、段、糊、涂、晃、呆、鸦、雀、拿、厉、既、养、良。

  写字7个:孙、思、诵、刚、鸦、良。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字,会写9个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教学建议:

  初读课文后,老师可以问大家: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不大重要的问题。善于问是逐步形成的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只要爱问、敢问,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以后再逐渐培养学生善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必有问必答,最好留给学生自己讨论,并把学习延伸到课外,老师只在紧要处点拨。

  为了培养不懂就问的习惯,还可以做这样几件事:

  1、教学生在课文中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2、加强对“好问、敢问“的评价。

  本课生字的教学,可以借助课后生字条,让学生自学、小组内互学,最后老师检查。

  写字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学生独立分析字型的基础上写,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学生自己能掌握的,就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这篇课文的内容并不难理解,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培养“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从这一课开始,要形成学生自己质疑、自己讨论的自主学习方式。

  拓展习题:

  一、填一填,选一个词语造句。

  一声不响一()不()一()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照样子说一说。

  认真地背诵____________地说

  ____________地背诵____________地听

  ____________地读书____________地____________

  三、比一比,组成词语。

  思()鸭()刚()利()

  备()鸦()钢()梨()

  相关资料:

  孙中山(1866—1925):中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名文,字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早年在香港学医时,开始革命活动。1894年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次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到欧、美各地宣传革命。1905年在日本组成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提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即三民主义学说。以《民报》为阵地,与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保皇派进行激烈论战,并多次领导反清武装起义。武昌起义后,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任临时大总统。不久,政权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后虽发动了讨袁、护法等运动以反对军阀统治,但都遭失败。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孙中山1924在广州召开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中国国民党,建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私塾:我国旧时一种私人举办的初级学校。规模一般很小,多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及“四书”、“五经”等为课本,对学生进行个别教学,无一定的学习年限。

  戒尺:旧时私塾的老师对学生施行体罚所用的板尺。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孙中山的资料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1、师:老师让大家搜集孙中山的资料或图片,谁来介绍?

  师生共同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或图片。

  2、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有关孙中山的那么多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孙中山小时侯是怎样学习的?

  板书课题:不懂就问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己试读课文,自学课后字条里的字,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方式解决。

  2、小组内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成员互相帮助,互相激励,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

  3、读词语比赛。(看谁能读正确,声音响亮。)

  (1)小组比赛。

  (2)男女生比赛。

  (3)小老师领读。

  4、认读字卡。(看谁交得生字朋友最多。)

  多种方式让学生认读,个别字进行组词,形近字比较。

  5、小结: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认识了十几个生字朋友。老师相信大家再来读课文一定会读得更流利。

  三、熟读感悟。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自由读课文,把不明白的问题用喜欢的符号标下来。

  4、全班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

  问题1:孙中山为什么要壮着胆子问?同学们为什么吓呆了?

  (1)结合看图,小组讨论。

  (2)班内汇报。

  5、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至5自然段,体会当时的紧张的气氛。

  (1)试读。

  (2)指名读。

  (3)学生评价朗读。

  6、分角色朗读或表演。

  四、拓展延伸

  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样做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五、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写的字,小组讨论哪些字难记,怎么记。

  2、全班交流。

  3、指导书写。(可以利用给基本字加偏旁、换偏旁、形近字比较等方法)

  4、学生练习书写。

  5、全班展示、评议。

  六、总结,布置作业。

  1、谈收获。

  2、把《不懂就问》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按照“自学导引”的要求预习课文。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时间】

第 周 星期第 节课(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全班交流关于泉水的资料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先学反馈,整体感知。

  1、反馈课前读文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指名分段读课文,反馈“珍珠泉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指导读通读顺课文内容。

  三、指导学习课文前面的“连接语”,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四、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连接语”中还未解决的两个问题。

  (一)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三)全班反馈,朗读体会。

  1、小组代表谈体会,读出有关的语句。

  2、其他小组评价、补充。

  3、教师相机指导体会。

  ①指导体会“为什么叫珍珠泉”? (出示句子:①“开始,水泡……消失了!”。②“水泡闪亮……珍珠啊!”③“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

  ②指导体会珍珠泉水绿、探、清的特点:

  指导朗读,读出珍珠泉水的特点,重点练习朗读2.3自然段

  第2段指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形成画面“水是那样绿,绿得像…… ”第3段要读出泡泡的趣和美。

  五、练习朗读,体会感情。

  1、师:假如你是作者,向别人介绍珍珠泉时,语气是怎样的呢?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为什么这样说?

  2、练习朗读,体会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赞美之情,为家乡有此泉而自豪。

  六、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七、布置作业。

  1.在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忧美的句子,摘抄背诵。

  2.看看自己的家乡有没有这样美好的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仔细观察,记在心里。

  【板书设计】

  珍珠泉

  四周绿色环绕

  珍珠泉水:绿、清且深

  有冒不完的水泡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叠、喻、屏”3个生字,会写“瀑、滩”等7个生字,掌握“瀑布、重叠、涌上、岸滩、衬着”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背诵课文;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体会比喻写法的好处;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瀑布的壮丽、奇异,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描写的意境。

  三、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瀑布?你们在哪儿见过瀑布,是什么样的?

  2、书中描写的瀑布又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自由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检查自学情况。叠(提醒学生:中间是秃宝盖,要写在横中线上)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2)提出自己认为难读、难写的字。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分析结构复杂的字的字形,同桌交流识记方法。

  2、自读诗歌,画出新词并把新词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

  3、小结: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牢固地掌握新字,理解新词,并把好词语记下来在写作时加以运用。

  三、读文质疑,理清顺序。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瀑布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了解主要内容。(先写声音,后写样子)

  2、练习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诗。

  (3)、小结:把诗读熟,试着背一背。

  四、指导写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新词放入词语花篮中。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

  3、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检查旧知,引入新课:

  1、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交流抄写的语句。

  二、自学思考:

  1、出示要求:

  (1)默读全诗,思考:哪些诗句是写瀑布声音的?哪些诗句是描写瀑布样子的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去欣赏瀑布的?

  (2)提出不懂的问题。

  2、自学讨论:

  3、班内交流。

  三、重点研读问题:

  1、瀑布声音的特点。

  (1)、指名读这一节诗。

  (2)、出示文字:

  瀑布的声音,好像(

  ),又像(

  )。思考: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瀑布声势浩大,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指名朗读、齐读。

  2、远望瀑布的样子。

  (1)、自由读有关诗句。

  (2)、从“忽然一转”这几个字中,你能想到作者刚才是在瀑布的哪一面听到声音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从背面听声音大,现在转到正面声音就更大了,感受到瀑布的声势巨大,一定雄伟壮观。)

  (3)、“啊”字该怎么读呢?为什么这么读,或从他的读中你听出了什么?

  (4)、瀑布什么样,作者是怎么打比方的?为什么先说没法比喻?又说“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5)、读出情感(指名读、领读、齐读等方式展示)。

  3、近看瀑布的样子。

  (1)、指名读这一小节。

  (2)、“仰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站在山脚下仰望?(用诗句中的语句回答)从这个词中感受到什么?

  (3)、为什么把瀑布比成“珍珠的屏”?

  (4)、为什么说被风吹过的瀑布如烟、如雾、如尘?

  (如烟:轻柔飘逸,弥漫如雾:白茫茫一片,朦朦胧胧如尘:纷纷扬扬的落下。)

  (5)、赛读,读出美感。

  四、总结全文,体会情感。

  1、归纳板书,深入体会。

  2、根据板书提示,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五、作业:

  1、用“好像……又像”说一句话,再写下来。

  2、背诵全诗,整理《我的采集本》,继续丰富内容。

  板书设计:

  浪涌上岸滩

  风吹过松林 声(听觉) 雄伟壮丽

  瀑布 青山衬着白银 色 由远及近

  珍珠的屏 形(视觉)

  如烟 如雾 如尘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设计14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课文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第二部分讲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这两部分内容互相关联。正因为太阳那么大,温度那么高,距离我们又那么远,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合人类生存的光明和温暖,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这么美丽可爱。

  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是本文写法上的重要特点。课文在介绍太阳时,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方法,使一些抽象的或不好懂的知识显得具体、通俗、明了,这样描写太阳的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习目标

  ⒈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抵得上、温度、摄氏、钢铁、庄稼、生存、繁殖、蔬菜、热量、比较、杀菌、预防、世界”等词语。

  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⒊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⒋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太阳的特点;了解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与太阳、月亮有关的图文资料。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课,激发兴趣

  ⒈谜语:不是吃的,必吃的更重要;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眼睛能看到,手却摸不到;实际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很小很小;没有它就没有世界,有了它就万物欢笑。

  ⒉从谜语中,我们知道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可是太阳究竟有多大?离我们有多远?它的热度有多高?它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没有它就没有世界?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21课太阳。这是一篇说明文(科普短文),就给我们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科学知识。(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⒈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注意:“氏”读shì;“兽”读shòu;“殖”读zhí;“蔬”读shū;“较”读jiào。

  ⒉出示生字新词,多种形式检查认读。

  ⒊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找出课文的中心段、中心句。

  读后交流:这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课文的中心段为最后一段,中心句为最后一句。

  ⒋理清文章思路

  ①学生阅读后归纳:每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第1自然段:讲太阳离我们很远。

  第2自然段:讲太阳很大。

  第3自然段:讲太阳会发光、发热,温度非常高。

  第4自然段:讲太阳与植物、动物和人的关系。

  第5自然段:讲太阳与雨雪(气象)的关系。

  第6自然段:讲太阳与风(气温)的关系。

  第7自然段:讲太阳与健康的关系。

  第8自然段:讲太阳和人类关系密切。

  ②根据叙述的内容,可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段(1-3):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远”“大”“热”。

  第二段(4-8):讲太阳和人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师:课文的叙述层次非常清楚,共有两部分内容,一是介绍有关太阳的知识,即“远”“大”“热”,一是说明太阳与地球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两部分内容有着内在的联系,正因为太阳很大很热,离我们又很远,所以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当的光明和温暖。这两部分内容通过“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个句子自然连接,这个句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作业布置

  ⒈朗读课文。

  ⒉搜集与太阳有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课

  ⒈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⒉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朗读课文,指导写字

  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本文虽然是说明文,但语言优美,文字流畅。可以出示一些句子,通过范读、领读等方式,指导学生读出恰当的停顿,读出轻重缓急,表达应有的感情。例如:

  (1)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有”后面稍作停顿,读“这么”这个词时语气可稍重些,之后语气稍变,用娓娓道来的语气读“古时候,……”,读到“10个”“寸草不生”时,语气可稍微加重。

  (2)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太阳”之后要适当停顿;“但是”要读得重些,读后停顿一下;“很远很远”和“非常”要读得重些。

  (3)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一句话”“没有”“美丽可爱”等词要读得重些,慢些,表示肯定的语气。

  ⒉引导学生特别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如“氏”不要写成“氐”字,“抵”字的右边是“氐”不是“氏”,“疗”字下面不要写成“子”,“庄”字不要写成“压”,也不要多一点。

  ⒊学、生书写。

  三、布置作业

  ⒈抄写生词。

  ⒉朗读自读课文《妙不可言的位置》。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课

  ⒈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⒉巩固生词。

  二、朗读感悟

  ⒈探究第一段

  ⑴读悟第一自然段:远

  ①《后羿射日》放在开头是为了说明什么?(这一神话故事,原来是用来赞扬后羿为人们做好事的。课文开头引用,是为了引出太阳离地球很远这个知识。)注:传说的人们口头流传的,所以有虚构和夸张的因素,那么传说不一定真实。

  ②那么,“射日”的传说可信吗?为什么?从课文中哪些具体描写说明太阳离我们远?(其实,太阳离我们……箭哪能射得到呢?)给“其实”换个词?(实际上)“其实”表转折,有传说转向事实。否定传说,强调远。

  ③作者运用什么说明介绍太阳的“远”的呢?

  A.列数字(运用具体数字来说明):如,“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用数字说明两者之间的距离,十分准确。如果不用数字,只说很远很远,只能给人笼统模糊的印象。

  B.用熟悉的事例作类比:如,“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 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用人们熟悉的例子来说明,很容易理解。(也有“列数字”和“假设”的说明方法。“如果……要……;就是……也要……”是假设。)

  C.最后一句用反问句强调太阳的“远”。

  ④小结:这一自然段,突出了“远”这一特点,这是位置特点。

  ⑵读悟第二自然段:大

  ①第一句话中的“它并不大”与“它大得很”这不是矛盾吗?那个词把这两层意思连起来?(实际上)相当于上一节中的那个词?(其实,表转折。)

  ②第二句话向我们解释什么?(解释那么大的太阳为什么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是“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这不仅说明太阳很大,而且对第一自然段讲得太阳离我们很远,作了补充说明。“因为……所以……”因果关系。)

  ③作者运用什么说明介绍太阳的“大”的呢?

  A.比较说明:如,“……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用人们熟知的地球与遥远的看似“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的太阳相比较,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B.列数字:“130万个地球”突出太阳体积之大。

  ④小结:这一自然段,突出了“大”这一特点,这是体积特点。

  ⑶读悟第三自然段:热

  ①第一句用的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把太阳比作大火球,“大火球”,把太阳的形状及会发光、发热的`特点反映出来了。)

  ②太阳的温度有多高?

  ③作者运用什么说明介绍太阳的“大”的呢?

  A.列数字:6000°C;2500倍。

  B.作比较:“表面温度”与“中心温度” 作比较。用熟悉的事例作类比:“太阳的温度很高,……,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用人们熟悉的例子来说明,很容易理解。

  C.比喻说明:如,“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用“大火球”作比,形象地说明太阳的状态。

  D.假设说明:

  ④小结:太阳温度这么高,为什么不会把地球上的东西烧焦呢?这与太阳的远之间又有联系。这一自然段,突出了“热”这一特点,这是温度特点。

  ⑷第一段读后总结这三个自然段是从太阳的“位置”“体积”“温度”三个方面介绍太阳的自身特点,介绍时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假设、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把太阳的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很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⒉探究第二段

  ⑴自读思考:太阳和人类有哪些关系?

  ⑵读悟第四自然段

  ①开头第一句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也是这一大段的总括句,概括地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虽然……但是……”转折关系。)

  ②这一自然段讲的是太阳和什么的关系?(动植物、人类生活的关系。)从哪两个方面讲太阳同动植物的关系的?(从正反两方面讲太阳与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繁殖的关系。“有了……才……”是条件关系;“如果……就……”是假设关系。)又从哪些方面讲太阳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吃的、穿的、烧的)最后两句是什么关系?

  ③小结:

  A、填空:有了太阳。地球是才有植物、动物,我们才有吃的、穿的、烧的。

  B.师:这一自然段讲了太阳和动植物及人类生活的关系。

  ⑶读悟第五自然段

  ①填空:有了太阳,地球是才有云、雨、雪。

  ②云雨雪是怎样形成的?

  ⑷读悟第六自然段

  ①填空:有了太阳,地球是才有风。

  ②风是怎样形成的?

  师:这节最后一句意思是风是由空气流动造成的,冷热造成空气的流动。第五节主要讲太阳与气象的关系,这一节有太阳与气象的关,也有与气温的关系。

  ⑸读悟第七自然段

  ①填空:有了太阳,地球是才能防治疾病。

  ②为什么能防治疾病?(有杀菌能力)

  ⑹读悟第八自然段

  ①找出两对反义词?(“光明”与“黑暗”, “温暖”与“寒冷”)

  ②这一自然段总起来说太阳和人类的关系。第一、二句各从哪个方面说的?(第一句从正面说;第二句从反面说。)

  ③在正反面说的基础上,又把上面所有的内容归结为一句什么话?(最后一句话,齐读)说说这句话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还与第四自然段的总起句呼应。)

  注:第八自然段中“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这个句子很重要,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四至七自然段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

  ⑺第二大段总结:课文从第四自然段开始写太阳和地球的密切联系,其中四至七自然段分别列举了太阳对地球和人类的种种影响,第八自然段则用概括性的语言总结了第四至第七段的内容。这样,太阳与地球的联系非常密切就让人信服了。

  三、总结升华

  ㈠写作方法:

  ⒈说明方法

  ⑴列数字:用具体数字说明

  ①“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

  ②“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 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③“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④“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

  ⑵打比方:“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⑶作比较:

  ①“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 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②“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③“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

  ⑷假设:含有“举例”

  ①“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 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②“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

  ⒉第二大段采用“总——分——总”的写法。

  从正反两方面来说明:第四自然段和第八自然中都有。

  ㈡理解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⒈填空:

  ①因为太阳( ),所以我们看上去( )。

  ②因为太阳( ),所以我们只能感受到太阳的光和热。

  由以上来看,第一自然段与第二三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

  ⒉第一、二两大段之间在内容上是由什么关系?

  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正因为太阳那么大,温度那么高,距离我们又那么远,才能给我们送来光明和温暖,也才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如果那么大、那么热、那么远这三个条件中缺少其中任何一条,太阳和地球的关系都不可能像现在那样密切。

  ㈢中心:本文通过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太阳的有关特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告诉人们只有认识自然,改在自然,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

  四、板书设计

  特点:远、大、热

  太阳 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

  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五、作业布置

  ⒈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⒉抄写你喜欢的语句。

  附录:资料袋

  ⒈煤的形成 煤是黑色固体矿物,主要成分是碳、氢、氧和氮。它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之一,煤是由古代的植物体在不透空气或空气不足的情况下受到地下的高温和高压而变质形成的。按形成阶段和炭化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泥煤、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四种。煤主要用作燃料和化工原料。

  ⒉词语

  其实—表示下面要说的是实际情况。(副词,表转折)

  传说—人们口头流传的关于某人某事的说法。

  寸草不生—连小草都不生长。

  繁殖—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代。

  估计—根据情况对事物作大概的判断、推测。

  远古—遥远的古代。

  地层—地壳是由一层一层的岩石构成的,这种岩石层的系统就叫地层。

  生存—保存生命活下去,跟“死亡”相对。

  温度—冷热的程度。

  热量—热能的多少。

  预防—事先防备。

  ⒊多音字

  差:chā(差别 差错);chà(差不多差生 );chāi(出差 差事);cī(参差不齐)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我不能失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结合本单元的单元主题和训练点,我觉得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有三个方面:一是让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二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三是让学生初步体会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情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因此我做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宋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能通过人物的对话、表情和动作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寻找、搜集与宋庆龄有关的课外资料

  教学方法:

  朗读、思考、感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谈话交流:回顾几位名人,引出“宋庆龄”。

  2、学生自由交流课前所了解到的关于宋庆龄的资料。教师随机引导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并适当补充。

  3、揭示课题:我不能失信,齐读导入新课。

  二、明确要求。

  1、回忆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2、学习阅读提示。

  三、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四、合作探究。

  1、品析课题。

  (再读课题,说说失信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2、合作探究。

  (读课文:你从哪里读出她是一个守信用的孩子?边读边找,作上读书记号。)

  3、全班交流。

  a、“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庆龄很喜欢伯伯家的鸽子,但为了守信用,而放弃去伯伯家的机会。

  b、“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

  (从“特别高兴”和“早就盼着”可以看出庆龄一直很想去伯伯家,但她因为想起与小珍的约定而停住了脚步。请同学们说一说,这时小庆龄在想什么?)

  c、当母亲提出可以回来后再向小珍解释时,庆龄表示自己不能失信。

  (教师在情境中引导学生读好庆龄说的话。看,庆龄说得斩钉截铁的,肯定是不去的了,真是个守信的孩子!)

  d、当父母赞同她留下来时,庆龄点点头,甜甜地笑了。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庆龄此时在想什么?为何笑得那么甜?)

  4、分角色朗读。

  五、讨论深化,拓展延伸。

  1、你喜欢小庆龄吗?为什么?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六、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七、板书设计。

  8*我不能失信

  准备去劝说去没有去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三年级教学设计05-05

关于语文的教学设计05-27

语文教学设计07-22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09-27

《语文乐园》教学设计06-10

语文诗歌教学设计02-07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08-19

关于语文的教学设计05-05

语文跳水教学设计05-29

语文《冰花》教学设计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