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小学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小学数学下册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小学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
设计说明
本课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采取了下列方法:
1.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
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思维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而问题中出现的数目较大,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使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并形成表象,逐步理解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在教学中,当学生完成探究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使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促进学生动脑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 圆片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铺垫。
课件出示:4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63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由3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
由7个一和5个十组成的数是( )。
(学生自主读题,教师指名回答)
2.导入新课。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数的组成,这节课我们要利用数的'组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上新课之前复习数的组成,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接下来利用数的组成解决问题作铺垫。
⊙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46页例7,理解题意。
师: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学生看图,阅读文字,汇报自己了解到的信息。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1)动手操作,探究解题方法。
师:你能用什么方法解决呢?动脑想一想,动手试一试吧。(出示课堂活动卡)
(学生讨论、操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汇报交流,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师:现在请想出答案的同学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预设
生1:我用58根小棒代替58个珠子,10根10根地数,数出10根就捆成一捆,最后捆出了5捆,还剩8根,所以58个珠子能穿5串,还剩8个。
生2:我在书上圈一圈,每10个珠子圈在一起,能圈出5份,还剩8个,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
生3:我想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
(3)回顾反思,检验解题结果。
师:怎样验证你们解答的是否正确呢?
学生交流后师小结:10个穿一串,5串是50个,再加上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解答正确。
3.思维拓展,丰富解题策略。
课件出示:想一想,如果5个穿一串,这些珠子能穿几串?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解决问题的策略)
方法一:利用例7中出现的策略解决。
5个5个地圈,58里面有11个5,能穿11串,还剩3个。
一年级小学数学下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重点:
初步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十、)对!
“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1?”(指名回答,说一说数位表示的意思)
(二)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谁知道24这样用计数器表示?”
说一说数的组成。
(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写作:24读作:二十四)
(三)新课:
1、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42?(指名回答)
想: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4,在个位上拨2。
写作:42读作:四十二
2、(1)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个位3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书:写作:43
全班齐读“十位是4,个位是3,所以读作四十三”
读作:四十三
3、练习巩固:
(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过九的数:39,49,59,69,79,89,99、
(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
(4)巩固练习
1、个位是7,十位是4,这个数是( )。
2、65的6在( )位上,表示( ),5在( )位上,表示( )。
3、一个两位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7,第二位是2,这个数是( )。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读数和写数。(板书: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呢?好我们现在来做练习。
一年级小学数学下册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教材第44页例1。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探索不同的算法,继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发现能力。
3、让学生体验到探索发现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
【教学准备】
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我们在前面学习过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下面请同学们用你们掌握的计算方法算一算.43+5=47+2=6+51=4+22=43+50=47+20=60+51=40+22=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重点要求学生说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
师:我们在学习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就要求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了,这节课我们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看我们原来掌握的计算方法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中适不适用。
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1
出示第67页的例1。
师:从图中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从图中知道班上男生有23人,女生有25人。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应该怎样列式?
学生:23+25。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学生:因为这是求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和。
师:怎样计算23+25呢?我们还是先用计数器来计算,同学们用计数器计算已经有经验了,老师就不再提示,同学们自己计算。
学生用计数器计算,师作必要的指导,然后抽学生汇报。
学生用计数器边演示边汇报:我先在计数器上拨上第一个加数23,然后在这个数上加25,先在个位上加5,再在十位上加2,这样我就知道23+25=48了。学生汇报到这个地方时,师追问:“你为什么要把5加在个位上,2加在十位上呢?”让学生意识到,这里的5是5个一,个位上的数就表示多少个一,所以应该对着个位加;25中的“2”表示2个十,十位上的数就表示多少个十,所以应该把2加在十位上。
师:你们觉得在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时强调的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这个计算方法在这里适用吗?
让学生感受到是适用的。
师:所以我们知道在计算加法时要遵守的一个法则“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师板书“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师:我们用“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的计算方法在计数器上算出23+25=48。除了在计数器上算,我们还可以用口算的方法,谁能说一说口算23+25应该怎样算?
指导学生说出口算23+25时,要先算20+20=40,再算3+5=8,最后把40和8加起来得48,所以23+25=48。
师:看看第67页中这个小男孩是怎样算的,他应用的是什么计算方法?
让学生发现小男孩使用的就是口算方法。
师:书上这位老师告诉我们“还可以用竖式算”。同学们以前学过竖式吗?
学生:没有。
师:现在老师教你写竖式。
(师边说边板书)先写上第一个加数23,然后在第二排写第二个加数25,在写25时,请同学们告诉我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师:对了,第二个加数要写在第二排,而且写的时候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哪个同学来写第二个加数?
抽学生在黑板上写25,其他同学给他检查写得对不对,主要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是否对齐。
师:现在两个加数写好以后,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写一个加号,表示两个数相加,然后在两个加数下面画一条线,把加数与得数分隔开。现在我们对齐相加,个位上3加5得8,在个位上写8,十位上2加2得4,对着十位写4。所以23+25得48。这样的竖式同学们会写吗?
学生:会。
师: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27+21。
学生计算时,师来回巡视,做必要的指导。然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上展出,全班同学检查是否是按竖式的要求写的,相同数位上的数是否对齐,结果是否加正确了。也就是要求学生从格式、方法、结果三个方面进行检查。
三、巩固练习
出示第69页课堂活动第1题第一横排的题目。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两幅小棒图,你觉得这些小棒在摆放时注意了些什么?
让学生观察后回答,这些小棒都是整捆小棒对着整捆小棒,单根小棒对着单根小棒这样摆放的。
师:也就是说,这些小棒在摆放的时候,就注意到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注意到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师:这样一齐,我们很容易看出这两堆小棒的几个十和几个一。
请同学们口算出它的结果,把算式填写完整。
学生口算后填算式。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上展出,全班集体订正。
师: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43+42,51+33。
学生计算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上展出,全班集体订正。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第69页第2题,这是一个口算游戏,同学们明白这个游戏怎样做吗?
指导学生说出这个游戏的`做法是一个学生说出一个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另一个同学迅速地口算出结果。
师:你们的理解基本正确,但是要注意的是,这个出题的同学,出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题一定是个位和十位上的数都不进位的,也就是说个位上两个数相加的和要小于10,十位上两个数相加的和也要小于10,这样的题同学们会出吗?
学生:会。
师:好,同桌的两个同学开展这个游戏。学生游戏时,师作必要的指导。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回答略。
五、课堂作业
第46~47页练习九第1,2,3题。
课后反思:
一年级小学数学下册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教材第49~5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2、沟通本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3、让学生掌握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及时整理所学知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沟通本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单元知识
师: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我们已经全部学习完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引导学生说出本单元学习的知识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师:在这些加减法算式的学习中,我们强调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哪句话?
引导学生说出强调得最多的一句话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加减”。
师:对了,不管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还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我们都非常强调“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加减”,我们把这句非常重要的话板书在我们黑板的中间,然后我们再围绕这句话进行知识的整理和复习。
板书: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加减。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口算第73页第1题。
学生口算后,抽一个学生汇报答案,并抽一、两个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口算过程。如65+3,要这样想,5+3=8,60+8=68。
师:在口算过程中,你觉得哪几点比较重要?
指导学生说出口算中比较重要的几点是:
(1)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减;
(2)如果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一般先加减十位上的数,再加减个位上的数;
(3)在加减个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十位上数的加减结果。
师:在口算中,同学们归纳的3条都非常重要,如果哪一条弄错了,整道题就要口算错,我们看看这样两道题,分析一下它是在哪个地方算错了。出示:6+33=93,56-20=54,67-43=4,32+16=8。
学生讨论后回答,让学生明白第1,2小题是没有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减,第1小题把个位上的数加到十位上去了,第2小题是把十位上的数对着个数上的数减;第3,4题是忘记了加减十位上的数,只把个位上加减的数写了上去。
师:所以我们在口算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以上几点。另外你猜一猜刚才老师出这些错题是哪个小朋友做的吗?告诉你们,是一个粗心的小朋友做的,他一边做口算题一边看电视,所以才有上面这些错误,从这件事中你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在口算时要特别专心,这样才能正确地口算出结果。
师:对,这一点也非常重要。下面请同学们看着第2题,专心地用你们掌握的口算方法算出每颗小芽上两个数的和与差。
学生口算后,抽学生回答结果,全班集体订正。
三、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师:在这个单元我们除了用口算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外,我们还学习了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用竖式计算34+43时,该怎样写竖式呢?同学们试一试。
学生用竖式计算34+43,计算完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上展示,让学生说一说写竖式计算的过程,全班订正计算结果。
师: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又要注意些什么呢?
指导学生说出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加减;二是一般从竖式的个位上的数加减起。
师:同学们归纳的这两点都非常重要,是不是每个小朋友在计算时都注意了这两个问题呢?请同学们看着第73页上的第4题,检查这些小朋友写的竖式对不对,如果有错误,错在什么地方?把第73页上的第4题的图展示在上,然后抽学生一道题一道题地判断,找出错误的原因后,让学生用正确的'竖式加以改正。
师:刚才我们检查了这些小朋友的作业,他们错误的原因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没有对齐,有的把个位上的数对到十位上去了,有的把十位上的数对到个位上去了,从中你知道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加减非常重要。
师:请同学们在计算中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方法完成第73页第3题,题目要求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
学生计算后,抽学生汇报,先抽用口算方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结果,再抽两道题要求学生说一说具体的口算过程;然后抽用竖式计算的学生把自己计算的竖式在上展示,抽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师:同学们都会计算了,下面请小朋友们用你们掌握的计算方法帮助小袋鼠找自己的妈妈。
出示第74页第5题,学生计算一道题上连一条线,抽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师:看来小朋友们学得不错,下面请同学们独立完成第74页第6,7题。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全班集体订正。
四、解决问题
师:通过学习同学们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和用竖式计算的方法。下面我们用掌握的这些计算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出示第75页第8题的。
师: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学生回答略。
师:要求鹅比鸭多多少只,应该怎样想?
指导学生说出要求鹅比鸭多多少只,就要把鹅的只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鸭同样多的只数,另一部分是比鸭多的只数,算式列成36-20。
师:用你们喜欢的计算方法算出结果。
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然后问
学生:“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指导学生从两数和的方面提出数学问题并
指导学生解答。
师: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问题,同学们看一看第75页第9题,书上提出了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决?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中哪些是用我们现在掌握的计算方法能解决的?哪些是用这些方法还不能解决的?都可以提出来,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留到下个单元去解决。
学生先独立解答书上的问题,然后自己看图提问题来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集中起来,留到下个单元解决。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用哪些方法可以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回答略
课后反思:
一年级小学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6页练习十一第1—7。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通过练习促进数感的发展,能说明解决相应简单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逐步发展数学学习的信心,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89=53+7=64+9=73+8=
57+4=6+29=29+7=92+8=
集体口算,选一两题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
二、练习。
1、练习十一第1题。
独立口算,集体订正时提问。
每一组的第1题与第2、第3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第一题是不进位加法,第2题是进位加法,因此十位上的数比原来多1。)
2、练习十一第2题。
老师可以将第2题做成道具,改动要加上的一位数,让学生多练几次,掌握计算方法。
3、练习十一第4题。
(1)出示第4题,老师说明题意:在括号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得数,并把它圈起来。
(2)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你圈的是哪个数?另一个得数错在哪里?今后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4、练习十一第5题。
12题口算,要求学生在2.5分钟内完成,集体交流,统计全对人数,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给予表扬,并指导学生分析错题,指导学生改正错题。
5、练习十一第6题
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列式计算,交流结果。
6、练习十一第7题
请多个学生提问题并解决
三、作业布置
1、《练习册》练习十一(1)。
2、比一比,算一算。
(1)45+3=3+52=6+40=
45+5=8+52=6+44=
45+8=9+52=6+49=
49+3=52+6=4+68=
49+30=52+9=4+66=
(2)在正确的得数上打“√”。
54+9(635373)8+63(716172)
95+5(9990100)75+9(847485)
(3)直接写出得数。
2+89=55+5=92+8=
57+40=6+29=64+9=
29+7=30+70=75+20=
一年级小学数学下册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知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2、在观察操作中经历学习过程,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
3、能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实现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同时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引导:在美丽的森林里,住着聪明机灵的小老鼠和可爱的小兔子,他们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太阳真好,小老鼠跑去
和小兔玩,看见小兔子正在采蘑菇呢!
提问:仔细看图,你从图上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答:
1.共采了11个蘑菇。
2.灰蘑菇有6个。
3.蓝蘑菇有5个。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蘑菇?6+5=11
(2)一共有11个蘑菇,其中灰蘑菇有6个,蓝蘑菇有几个?11-6=5
(3)一共有11个蘑菇,其中蓝蘑菇有5个,灰蘑菇有几个?11-5=6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合作探究
(1)11-5,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小组讨论交流。
方法一:5+6=1111-5=6
方法二:10-5=55+1=6
方法三:11-1=1010-4=6
从11开始往前数。
(2)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容易?
2、尝试运用。
计算11-612-313-4
(1)提问:你是怎么算的?能用最容易的那种算法来算吗?
(2)交流算法。
三、练习巩固
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2、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观察每组题目,比一比相同与不同的地方,再算一算。
3、想想做做第3题。算算比比
4、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看题,说说题目的意思,然后独立完成在书上。
5、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集体交流时说说用什么方法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怎样计算十几减6、5、4、3、2吗?
板书设计:
十几减6、5、4、3、2
一年级小学数学下册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教材第32~3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拼组图形,通过图形拼组深化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2、在图形拼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拼组图形。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拼组图形
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你知道吗?用这些图形可以拼组出一些有趣的图形,同学们愿意来试一试吗?
学生:愿意。出示图1的帆船。
师:怎样拼组呢?我们先来看一看这条帆船,如果让你用你手中的图形来自己拼一个帆船,想想你会用到哪些图形?为什么?
学生:我会用到三角形,因为帆船上的两页帆很像两个三角形。
师:老师注意到你说的话中用了两个字“很像”,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你为什么用这两个字吗?
学生:我觉得帆船上一两页帆像三角形,但不是标准的三角形。
师:对了,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像我们学过的一些图形,但都不是标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所以我们在图形拼组时,要想象这些物体和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似。同学们会想象吗?
学生:会。
师:继续想象。
学生:我会用到长方形,两页帆中间的桅杆就很像一个很小但是很长的长方形。
学生:我会用到长方形和三角形,在帆船的底部的中间就很像一个长方形,旁边就像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把它们拼在一起就像帆船的底部了。
师:(出示拼组好的帆船图)书上已经拼组好的帆船图,你看看是不是和你们说的是一样的?都用到了哪些图形?
学生:用到了三角形和长方形。和我们分析的基本一样。
师:看来同学们的分析是正确的,帆船的两页帆本来不是三角形,可它很像三角形,所以我们在拼组帆船的时候,就把它看成三角形来进行拼组。所以我们在拼组图形的过程中,要抓住它像什么,再来进行相应的拼组,这样才能用我们手中的图形来完成我们有趣的拼组。
师:那是不是图中的每一个小细节、小东西都需要我们原封不动地拼组出来呢?
学生:不是,我们拼组的时候抓住的是比较大的东西进行拼组,那种很小的就没有必要了。
师:老师已经明白你们的意思了,你们是说抓住事物比较有特征性和代表性的东西来进行拼组,并不是每个小细节都要进行拼组。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怎么进行拼组图形了,你们就照着这个图来拼组一个帆船,开始。
学生自由地进行拼组帆船,老师巡视指导拼组过程。师拿一个小组的拼组帆船来展示,作适当的表扬和建议。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棵树和一条鱼,你们来看看,它们的各个部分又像什么?你会用什么图形来进行拼组?
让学生自由地发表他们的看法。
师:同样看看书上已经拼组好的图形,看看和我们的分析是不是一样的。
学生自己总结分析的图形和书上用的图形有什么区别?哪种更好,为什么?
师:知道了鱼和树怎么拼组了,现在我们来看看哪个小组拼组这两个图最快并且最像,现在开始。
学生在两个图形对比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动手操作。
师:把你们拼组好的图形摆放在桌上,我们一起来评一评,看看谁拼得最好。
二、给图形取名字
师:同学们已经会拼组图形了,下面这些小朋友也拼组了一些图形,你会给这些拼组好的图形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吗?出示一些拼组好的图形,如太阳、小房子、小汽车等。
师:首先要想一想这些图形像什么?然后再给它取名字。
学生讨论后,抽学生汇报。学生汇报时允许学生给同一幅图取不同的名字。比如同样是一幢房子,有的学生取名为小房子,有的学生取名为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家,有的.学生取名为温暖的小屋。然后师可以让学生评一评,看谁的名字取得最好。
三、拼图形讲故事
师:小朋友会讲故事吗?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听。抽一个学生讲故事。
师:小朋友讲的故事真好听,你能把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拼摆出来吗?比如龟兔赛跑这个故事里的小白兔怎样拼呢?小乌龟又该怎样拼呢?
师指导学生拼出小白兔和小乌龟。
师:这样看着小白兔和小乌龟你能给大家讲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吗?
学生看着拼图讲故事。
师:小朋友能不能像这样先拼摆图形再讲故事呢?下边小朋友自己想一个好听的故事,拼出故事中的一个情节,然后给其他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
学生活动,师作必要的指导。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次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回答略。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都不小,下边依靠我们集体的力量,全班同学来完成一个大的拼图。
学生拼图,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拼好以后,师给予学生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全班学生可以围着拼图跳一个舞,活动在学生的欢呼声中结束。
课后反思:
长方形,三角形,想想你,正方形,教学
一年级小学数学下册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科书第85页例1以及课后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水彩笔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感知规律
师:这节课,老师想带领小朋友们做几节律动,看谁的眼睛亮最先学会,好不好?
(教师示范:拍手两下拍肩两下。师重复两次后边做边说:学会的可以跟着老师做。师生一同接着活动,重复四、五遍后教师喊停)
师:真不错,那再换一组头部运动:左右左右左右。(学生随着老师的示范不由得跟着做下去。)
师:做得真好!刚才小朋友们为什么学得这么快?
生:因为动作太简单。
生:就是几个相同的动作重复做下去。
师:那你们能不能也创造一组这样的动作让大家跟着做一做?
(学生思考,自己比划。)
师:好,谁先上来把你创造的动作教给大家,看谁最勇敢。
生:一边说边做。
师:真棒!创造了这样特殊的动作让我们大家做,其他小朋友还有没有自己的动作。
师:像这样的一组动作重复做下去就叫做规律。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初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课始我安排了“做律动”的游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感知了规律的存在。】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观察场景,探究规律
师:同学们开了联欢会,特意把场地装扮了一下。看,漂亮吗?用什么打扮的?(出示课件)
生:有花、彩旗、灯笼。
师:都是什么颜色的?
生:有红旗和黄旗,有红灯笼、蓝灯笼,还有红花和紫花。
师:它们是乱摆乱放的吗?
生:它们排列的也有规律。
师:那好,我们就来研究都有怎样的`规律。(出示彩旗的课件)彩旗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把你看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同桌之间合作)
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黄红黄红黄红。
师:能完整的说一说吗?
生:我发现彩旗在排列时是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这样重复地排列下去的。
师:很棒,那是以什么为一组排列的呢?请你试着在书上圈出来。
生:是按黄红为一组重复地排列的。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找规律已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但要想完整的表达却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把规律说完整、说清楚,既加深“规律”在学生脑中的印象,又体现了对学生学会完整表达自己思考方法习惯的培养。】
师:是啊!彩旗是按这样的规律排列的,再看看灯笼呢?(课件出示灯笼的排列,留给思考的时间)
生:灯笼是按一个红两个蓝为一组这样排列的。
师:是这样吗?(是)看小朋友又有怎样的规律?看谁找的最快。
生:小朋友是一男一女为一组排列的。
师:是的,彩旗是按黄红一组重复排列的,灯笼是红蓝蓝为一组重复排列的,小朋友是一男一女为一组有规律的排列的。从这里找到了这么多的规律,棒极了!
师:看,谁能猜一猜这个后面是什么?
生:后面是一个红色三角。
师:可以怎样想呢?可以先观察形状再观察颜色。
生:因为前面的图形是按一红一黄有规律的排列的,所以后面是一红一黄。
师:小朋友们同意吗?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说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本环节设计了“想一想”的场景,让学生在自己喜欢活动中,探究发现规律、体验规律,使学生在动眼、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加深规律的概念】
2.图形的规律
师:按你找到的规律,把后面空白的图形涂上颜色。(学生拿出图涂色)
教师巡视,发现有涂完的同学,可以让互相介绍自己的想法。
师:谁来介绍你的方法?
生:我是这样涂的。前面是按绿黄一组重复排列的,到了这里正好是涂绿色和黄色。而三角形是按黑红紫这样的顺序重复的,后面就要是红色和紫色。(学生到展示台前介绍)
师:你们同意他的想法吗?
生:同意!
师:检查一下,有没有涂错的同学?
生:没有。
师:把纸和彩笔放在桌子的最前面,看谁收拾的最快!
师:看到小朋友们都能找到图形的规律,顽皮的智慧星想来考考大家,故意把一些图形藏了起来.
(课件演示:顽皮的智慧星笑着挡住了每一组其中的一个图形)
师:看!智慧星先把谁藏起来了?生:红色的圆形。
师:同意吗?生:同意。(课件演示:智慧星消失。)
师:智慧星又把谁藏起来了?生:黄色的倒立的三角形。
师:对吗?生:对。
师:这个智慧星的后面是谁?生:绿色的三角形。
【几组图形的规律难度不大,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出来。当课件演示掌声想起时,学生的热情很高,会忍不住也鼓起掌来,充分体验着成功的快乐,并且争先恐后的抢着回答问题。】
3.猜规律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猜对了。下面,老师也想摆一摆有规律的图形,请看老师做的。(出示 PPT)。
师:谁来猜一猜,老师下面接着会怎样摆?
生1:会是一个红色正方形和一个蓝色圆形.
生2:可能是一个黄色的三角形。(教师接着操作)
师:谁猜一猜,下面会是什么图形?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一个红色的三角形,两个蓝色的圆形。)
师:为什么第一次答案多种多样,这一次都认为是一个红色的正方形和两个蓝色的圆形呢?
生:因为前面就两个图形,还没有找到规律,后面找到了规律了。
师:是呀,只有图形重复出示了两三次之后才能找到规律。也就是说图形的规律不仅要看形状、颜色,还要看数量。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本环节让学生在猜测图形的活动中,更加明确规律的概念,加深对规律的认识,培养了推理能力。】
三、实践运用,体会规律
1.85页做一做。
2.欣赏规律美
师:生活中规律也是无处不在的,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规律的图片,请欣赏。(课件演示)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规律,欣赏规律,让学生发现原来数学离我们并不远,原来我们的学的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
3.创造规律
师:这么多的规律,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其实,你们的双手就可以创造出很多的规律美。现在请小朋友们当一个小小设计师,发挥你们聪明才智,创造出规律行不行?要求:用彩笔创作规律,分组合作,想想该怎样设计才有规律,然后动手画一画。看哪组作品最多。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活动结束后,教师有目的的让学生展示)
【在本环节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充分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摆学具的活动中创造规律。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散,创设出更多、更复杂的规律,培养了他们的大胆创新意识。】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规律,找了规律,并且创造了这么多的规律,希望你们长大后当一个真正的大设计师,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富强!
一年级小学数学下册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通过十个十个数,认识百的组成,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方法。
2.通过百数图,掌握百以内整十数的加减法。
3.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方法认识与掌握百的分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百的组成,掌握百以内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百数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媒体演示装面包,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叔叔阿姨是如何装面包的。
2.出示10袋面包,问学生:一共有几个面包?你是怎么数的?
3.引导学生概括:10个十是1个百。
板书:10个十是1个百。
4.追问:谁知道100里面有几个十?
5.讨论:如何把100这个数放到数位表中呢?
二、展开
出示百数图:你知道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点吗?
让学生观察百数图,讨论自己的数法,并交流。
完成右边的'练习,并一起朗读。
三、深入
1.在百数图上我们还可以做加减法呢。
2.用教学软件“百数图”依次演示。
3.小组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做这些题目?
(学生可能会说1个十加1个十等于2个十,2个十是20。或者因为1+1=2,所以10+10=20)
4.在小组内交流:50+10=?50+20=?50+30=?50+40=?
5.出示:40-10=?50-20=?70-40=?30-20=?90-50=?
让学生自己讨论出解决这些题目的方法,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6.小结:这些数都是整十数,我们通过自己动脑筋学会了整十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做题目的时候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
7.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第4题,比一比谁计算的正确率最高。
做完后,和你的小伙伴互相检查,并说说计算时你是怎么想的?
8.完成第5题前面3栏,要求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比一比谁的速度最快。每一小组全对并且最快的小朋友可以做小老师检查自己小组其他小朋友的完成情况。
9.第5题的后面2栏,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中各部分的变化,然后自己再试试看怎么继续编下去。
四、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们进行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都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一年级小学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现象。
2.能发现给定事物中的简单排列规律,运用自己的发现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和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美。
教学重点:
运用自己的发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发现给定事物中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小朋友们,在讲新课之前,老师想让你们回答一个问题:星期天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带你到什么地方去呢?
(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可能会说出各种各样的地方,如:游乐园、广场、超市等等。)
哪个小朋友能说一说,我们迁安市都有哪些超市呢?(东安、东购、家乐等等),今天,咱们市又有一家超市开业了,咱们去看一看吧,(出示超市开业的情景图)。
二、教学新课。
1、大家看,来的人可真不少,这家超市给你什么印象?能给大家谈一谈吗?
(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超市的布置很有规律,显的很美。引导学生寻找其他的有规律的布置。(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一个小笑脸或小星星给予鼓励。)
2、小朋友们,刚才布置超市的时候,一个工作人员临时有事,可他的工作还没做完,我们帮帮他,好吗?(学生肯定会很乐意帮忙)(出示挂灯笼的图)。教师提出大头蛙的问题,请一名学生帮忙完成。引导学生说出该怎样挂,为什么这样挂。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练习第一题,说明题意。学生观察图片的规律,然后动手完成贴图片的活动。
2、出示练习第二题,说明题意。学生观察图片上颜色的`规律,然后动手完成涂颜色。
3、添加一个课本中没有的题目。如:动物园召开运动会,看!小动物们排着队伍来了,(出示制作的情景图)。咦!怎么这么不整齐?快看一看怎么回事?哦!原来是有的小动物还没来呢?看看还缺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排列的队伍来判断缺谁,并将小动物的图片贴到正确的位置。进一步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教材中的练习题都是以图片的形式出现的。我想,应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所以,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小活动:小朋友们,今天下午我们有一个表演,我们要先组织一下队伍。哪个小朋友能帮帮老师?教师先排一部分:一个男生一个女生,一个男生一个女生。然后选一名同学帮忙排队,看一看他是否按规律排列。
小结: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什么知识?(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我们发现了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能给我们美的感觉。在这里,我想到本单元的教学是让学生去发现有规律的排列,从而发现有规律的美。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有好多的事物是没有规律的,但他们也是美的,如:彩虹的颜色很美,但它的排列没有课本中这样的规律。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这样的问题:(出示彩虹图)你认为它美吗?看一看学生的想法。如果他们认为彩虹美,我们可以说明并不是只有有规律的事物才是美的,有的事物没有规律,但他们也是美的;如果有的同学认为彩虹不美,我们可以这样对学生说:说不定将来有一天你能用运用科学知识将彩虹改变成你喜欢的颜色,那就好好学习吧!以次来激励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五、布置实践作业。
回家观察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下节课一起交流。
一年级小学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60页和例1、例2。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时针、分针,掌握整时、几时半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
2、能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师准备
学生准备:一只实物钟表、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
师:请小朋友们先来猜一个谜语:没脚能行走,说话不用口,它说是几点,人人都遵守。学生猜出是钟表后,师告诉学生,钟表在生活中用处非常大,下面我们看看这样一幅图。
用出示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学生甲:我看到了公鸡在叫,小朋友起床了。
学生乙:我看到了墙上有作息时间表,还有……
师:大家都看到了图上的小朋友正在起床,你知道这个小朋友什么时候起床?(早上)你从哪里知道的?
学生甲:我看到大公鸡在叫。
学生乙:我看到……
师:这个小朋友要按时起床,就需要知道时间。在生活中我们主要靠什么知道时间的?(钟表)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二、观察钟面,认识整时、几时半
(一)观察钟面
师:互相观察自己带来的钟表,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回答略。
师: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些钟表。
用出示各种各样的钟表。
师:这些钟表哪些地方不同?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甲:它们的形状不同,样式不同……
学生乙:有的钟表有12个数,有的没有。
师:这些钟表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能表示什么?(时间)它们靠什么表示时间呢?(指示电子钟)这种靠什么表示时间?(数字)(指示剩下的钟表)那这一类呢?(指针)
放大显示一个钟:师介绍时针、分针后,学生进行拨针小比赛。
(二)认识整时
1.认识7时
显示77页例1的三个钟面,放大显示7时钟面。
师:看看这个钟面的分针、时针分别指在哪里?(板书:看分针、时针。)
学生:这个钟面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
师:议一议这个钟面表示多少时间。(板书:议。)
如果学生能说出是7时,则鼓励学生说出“你是怎样知道的?”并明确告诉
学生:“在生活中也能学到很多知识。”
如学生不能回答,则直接告诉这是7时,并出示电子表显示的时间。
师:看看早上7时图上的孩子在干什么?(起床)想想(板书:想。)每天早上的7时你经常干什么?
学生甲:我在起床。
学生乙:我开始上学了。学生丙:我开始……
师:再想想你周围的`人,每天早上7时经常做什么?
学生甲:我爸爸在洗脸、刷牙。
学生乙:我奶奶在……
师:如果没有钟表告诉你是早上7时,你怎样判断大约是早上7时了呢?
学生甲:如果我听到公鸡叫,天也亮了,我想可能7时了。
学生乙:如果我看见小朋友们背着书包上学,我会觉得大约是7时了。……
师:这样学会用周围的环境来判断时间,小朋友们每天都能准时上学了。
2.认识12时、4时
用显示12时、4时的钟面。
师: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来认识第二、第三个钟面分别表示多少时间,教学过程基本与认识7时相同,但主要以学生认识为主。
3.归纳认识整时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认识的7时、12时、4时都是整时。你会认整时了吗?请小朋友们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
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再组织汇报。
学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师:你们觉得他说得对吗?(对)师也赞同他的意见。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整时?它们的分针指在哪里,时针又指在哪里?
请学生说一说,并在钟面模型上拨一拨。
(三)认识几时半
显示9时钟面。
师:这是几时?(9时)请小朋友们注意观察,(显示:分针转到6,时针转到9与10之间)这时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分针转到6,时针转到了9与10之间。
师:现在钟面上表示的时间还是整时吗?(不是)像这样的钟面还有两个。(显示3时半、8时半的钟面)
师:请小朋友们用我们刚才认识整时的方法
一年级小学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xx=15(2)9+xx=18
15-9=xx18-9=xx
(3)9+xx=14(4)9+xx=17
14-9=xx17-9=xx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春季,教学
一年级小学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复习认数方面的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强化数数能力以及运用数进行交流的能力。
2、能正确计算整十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百以内数的含义,运用学过的数正确进行交流、表达。
教学资源:
计数器、钟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认数方面的基础知识
1、第1题:看图及计数器,完成填空:
(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 )。
( )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第2题:
(1)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0的数是( )。
(2)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7的`数是( )。
(3)十位上是( ),个位上是( )的数是( )。
3、第3题:
(1)让学生在两分钟内完成这题。
(2)交流:指名几人说说是怎样想的。
二、巩固解决问题的练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第4题:
(1)实物投影出示表格
(2)要求学生怎样求出括号里的数。
(3)学生计算。
(4)交流。
2、第5题:
(1)学生独立计算。
(2)交流: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三、全课总结,课堂练习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练习:
(1)(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 )。
64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98里面有( )个一和( )个十。
(2)按规律填数:
5、10、15、( )、( )、30、( )、( )、( )、( )
2、4、( )、8、( )、12、( )、( )、( )、( )
50、60、( )、80、( )、( )
一年级小学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4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一)、学生们情况分析:
本班16名同学在一学期的一年级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如对数字的认识、简单的加减法运算都有一定的基础。从同学们的学习和^考~试检测中发现影响本班学习掌握的因素较多。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方向与位置、认识图形、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三)、认识钟表,,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们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们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们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会认读整时、几时半,会写时间,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进行恰当的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们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们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们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们。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一年级小学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第2——5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一台。
教学过程:
a)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b)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三、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第2——3页的图画
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适合自己就怎样说。
四、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一年级小学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一年级小学数学下册教学设计05-06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06-13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06-12
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01-04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05-05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05-05
一年级学生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02-06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