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14 16:04:4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六年级科学《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科学《抵抗弯曲》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六年级科学《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六年级科学《抵抗弯曲》教学设计1

  一、教育理论指导: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实践,主动去探索新知识,获取新知识,是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

  《抵抗弯曲》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与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的。本单元知识的编排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先研究薄形材料怎样抵抗弯曲,再研究弧形结构和框架结构,最后再涉及研究结构科学在塔和桥上的应用。本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自然引出“宽度、厚度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会怎样”的问题,由此展开一系列关于抗弯曲能力的研究。所以,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课探究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用筷子模拟横梁和柱子,用力压一压,看哪个先断裂?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横梁受压时比柱子更容易断裂和弯曲,从而导入新课,明确研究主题。

  第二部分:学生自主选择材料研究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通过在不同厚度的纸上放铁片,比较不同宽度(厚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然后收集数据,并分析整理数据,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宽度(厚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会增强。

  第三部分:研讨长方形截面的横梁平放好还是立放好。这个活动是对第一个活动结论的应用。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承重的横梁都是立着放的,接着让学生解释横梁立着安放的现象,最后要求他们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理由。

  三、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使物体拉伸、压缩、弯曲。弯曲是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在三年级时,学生已做过纸条弯曲力的实验。同时,还积累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如:厚的.物体承受的力大,钢铁比木头抗弯曲能力强等等,但是又存在许多疑问,如为什么用几十根柱子就能支撑起高楼大厦?本节课就将利用学生的这些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科学课的学习方法,具备了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特别是贯穿在科学课中的对比实验思想,学生从三年级开始陆续接触,大多数同学已经领悟了,这对本节课的学习大有帮助。

  四、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知道“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2)理解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的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的能力。

  2、科学探究

  (1)识别和控制变量,采集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2)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是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中既能大胆假设又能小心求证。

  (2)发展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形状与结构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中不变量和改变量的识别与控制。

  六、教学准备

  1、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卡纸粘贴而成),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铁片;直尺;实验报告单。

  2、教学用PPT课件。

六年级科学《抵抗弯曲》教学设计2

  教材背景:

  《抵抗弯曲》是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与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的。本课由学生常见的房子和桥梁的共同结构引出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引出“宽度、厚度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会怎样”的问题,由此展开一系列关于形状和结构的研究。所以,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研究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在有关的因素中实验研究抗弯曲能力分别与梁的宽度、厚度的关系,发现厚度增加,梁的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加。

  第二,研究横截面是长方形的横梁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让学生用前面研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并用做简单实验的方法来证明。活动由教师指导下的研究变为学生独立的操作和研究。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求证。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做好两个实验,让学生经历预测、实验、记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

  教学难点:

  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

  教学准备:

  1.为小组准备: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卡纸粘贴而成),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铁垫圈、直尺。

  2.教师自己准备:有关的建筑图片、记录单及汇总表、直尺、4本科学课本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柱子和横梁

  1、幻灯一:欣赏图片。问:你认为房屋和桥梁是靠什么支撑的?学生思考回答。

  2、幻灯二:很多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横放的横梁和直立的柱子支撑的。

  3、思考:横梁和柱子同时支撑着房屋,当它们受到向下的压力时,谁更容易弯曲?教师用纸盒,纸,垫圈分别模拟柱子,桥梁,重物进行演示。

  其实是横梁!横梁比柱子更容易弯曲,因此

  1.(出示桥梁图)这些桥梁都是靠哪些结构支撑住的?(出示房屋图片)房屋也有和桥梁相似的结构,指出柱子和横梁,一般的桥梁和房屋都是靠柱子和横梁支撑的。(课件出示横着的材料叫横梁,直立的材料叫柱子)

  2.(出示桥断裂的图片)桥面断了桥墩没事,看来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所以我们要研究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引出课题:抵抗弯曲)

  3.有什么办法能使这个桥面不容易弯曲?(板书:增加宽度、增加厚度,换材料、缩短柱子间的距离……)

  (当学生了解了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之后,自然会想到怎么样才会增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于是由他们身边熟悉的事物桥梁断裂入手讨论,即贴近生活又具体。)

  4.我们这节课研究横梁的宽度和厚度与它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二、纸的宽度与抗弯曲的关系

  1、出示课件: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猜想:增加纸桥的宽度能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需要改变什么?需要控制不变的条件?

  2、生讨论实验方法。

  3、教师讲解:

  (1)今天咱们要用厚纸来做横梁来搭一座桥,首先把纸横梁的两端垫起一定的高度,我们就以纸盒作为垫起高度,然后把横梁架上去,注意放中间位置,这里有一些垫圈,如何利用它来测试纸横梁抗弯曲能力呢?(生回答:往纸上放垫圈)

  (2)垫圈应该放什么位置?怎样放?

  (中间位置,一个一个叠上去轻轻地放)

  4、出示“温馨提示”

  5、预测:2倍宽和4倍宽分别能放几个垫圈?为什么这么想?

  6、组织学生开展实验

  7、记录、讨论、总结汇报

  通过刚才的实验和我们得出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宽度增加,抵抗弯曲能力加强了。)

  三、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研究。

  1、出示课件: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猜测:增加纸桥的厚度能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需要改变什么?需要控制不变的条件是什么?

  2、出示实验材料:长度、宽度相同的纸桥粱:铁圈等。

  3、生讨论实验方法。

  4、教师讲解:现在有长度、宽度相同的纸横梁,如何改变它们的厚度?当它们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咱们再来研究研究,先来预测一下,2倍厚和4倍厚的纸横梁分别可以放多少个垫圈?并说说你这样猜测的理由。

  5、出示“温馨提示”

  6、组织学生开展实验

  7、记录、讨论、总结汇报

  通过刚才的实验和我们得出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厚度增加,抵抗弯曲能力也增加了。)

  8、通过两组对比实验比较得出结论。

  同学们,通过这两组实验得出的数据,你知道要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增加纸的宽度和厚度,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9、出示结论:增加纸的厚度,能显著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

  二、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

  三、研究横梁平放还是竖放好

  1.看两个横切面都是长方形的,它是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的?为什么?

  2.用直尺师演示,学生感受。

  四、课堂延伸

  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请同学们在教室里找找看,课后继续找。

【六年级科学《抵抗弯曲》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科学抵抗弯曲教学设计01-05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03-19

小学科学优质课《抵抗弯曲》教学设计08-30

《抵抗弯曲》的教学反思07-07

《抵抗弯曲》教学反思04-18

《抵抗弯曲》的教学反思范文07-04

抵抗弯曲说课稿11-02

抵抗弯曲的说课稿03-10

《抵抗弯曲》说课稿06-12